❶ 制冷系统为什么要节流装置
节流的工作原理是制冷工质流过阀门时流动截面突然收缩,流体流速加快,压力下降,压力下降的大小取决于流动截面收缩的比例若节流机构向蒸发器的供液量与蒸发负荷相比过大,部分液态制冷剂一起进入压缩机,引起湿压缩或冲缸事故。相反若供液量与蒸发器负荷相比太少,则蒸发器部分传热面积未能充分发挥其效能,甚至会造成蒸发压力降低,而且使制冷系统的制冷量降低,制冷系数减小,制冷装置能耗增大。节流机构流量的调节对制冷装置节能降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❷ 制冷设备原理
制冷设备是制冷机与使用冷量的设施结合在一起的装置。设计和建造制冷装置,是为了有效地使用冷量来冷藏食品或其他物品;在低温下进行产品的性能试验和科学研究试验;在工业生产中实现某些冷却过程,或者进行空气调节。物品在冷却或冻结时要放出一定的热量,制冷装置的围护结构在使用时也会传入一定的热量。因此为保持制冷装置中的低温条件,就必须装设制冷机,以便连续不断地移去这些热量,或者利用冰的熔化或干冰的升华吸收这些热量。制冷设备的冷却方式有直接冷却和间接冷却两种。直接冷却是将制冷机的蒸发器装设在制冷装置的箱体或建筑物内,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直接冷却其中的空气,靠冷空气冷却需要冷却的物体。这种冷却方式的优点是冷却速度快,传热温差小,系统比较简单,因而得到普遍应用。间接冷却是靠制冷机蒸发器中制冷剂的蒸发,从而使载冷剂(例如盐水)冷却,再将载冷剂输入制冷装置的箱体或建筑物内,通过换热器冷却其中的空气。这种冷却方式冷却速度慢,总传热温差大,系统也较复杂,故只用于较少的场合,如盐水制冰和温度要求恒定的冷库等。[1]
按照冷却目的和冷量利用方式的不同,制冷装置大体可分为冷藏用制冷装置、试验用制冷装置、生产用制冷装置和空调用制冷装置四类。
冷藏用制冷装置主要用于在低温条件下贮藏或运输食品和其他货品,包括各种冰箱、冷库、冷藏车、冷藏船和冷藏集装箱等。
❸ 汽车空调制冷循环的四个过程。(指出各过程制冷剂状态、温度、压力的变化)
汽车空调的制冷过程
汽车空调和其它空调制冷都一样。把温度通过人为的方式使它下降(或者说把温度从较高的物体转移给较低的物体)叫做“人工制冷”,简称“制冷”。 蒸汽压缩循环式制冷(空调)系统都是通过四个过程来完成的。即:节流过程——蒸发过程——压缩过程——冷凝过程。 节流,通过节流装置,即节流阀(也称调节阀或膨胀阀,在汽车空调中通常叫膨胀阀或孔管)。制冷剂的高压液体经过阀的狭窄通道使其流量和压力得到节流变小而成为低压液体进入蒸发器,此时制冷剂的流量和压力虽然变了,但形态未改变。 蒸发,通过热交换装置,即蒸发器。低压液体在其中与外界(驾驶室)内的热量进行热交换(即传热,实际为吸热)而产生沸腾(汽化)现象。从而使空间的温度不断得到降低。沸腾(汽化)后产生低压制冷剂气体,从而改变了制冷剂的形态,但压力未改变。 压缩,通过气体压缩装置,即制冷压缩机。低压低温制冷剂气体被压缩机吸入,经过压缩,变为高压高温气体排出。 冷凝,通过热交换装置,即冷凝器(也称散热器)。高压高温制冷剂气体在其中将热量传递给外界(实际为放热)而冷凝(冷却)成高压液体,从而又改变了制冷剂的形态,但压力未改变。 整个制冷过程就是通过这四个装置形成一个循环系统来完成的,系统用管道将此连接,制冷剂在此系统中如此反复循环,从而不断使温度得到降低。 为了使制冷能正常进行,系统在冷凝器通向膨胀阀之间加设了储液干燥器(通常称干燥过滤器或干燥瓶)。干燥和过滤制冷剂中的水份和杂质,并储存制冷循环所需要的制冷剂。 此外还有一些附属装置,如冷凝器用的散热电子风扇,蒸发器用的鼓风机,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有些在低压侧蒸发器至压缩机之间还加设了气液(油)分离器等。 为了使空调系统能安全自动运行,系统在高低压侧分别设置了压力控制器(压力开关);低压侧的蒸发器上设置了温度控制器(温度感应器或传感器);整个电气系统由电脑或控制器控制,实现自动化运行。
❹ 为什么制冷装置冷凝器的排热量近似等于制冷量加上压缩机轴功率为什么要加上压缩机的轴功率
这个说法不是很严谨,大致是对的。
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来说,冷凝器散失的热量一部分来自于制冷装置消耗的电力,另一部分来自于蒸发器吸收的热量。
❺ 汽车空调制冷装置基本要求
1
汽车空调制冷装置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汽
车空调制冷装置的型式、结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使用说明书、
包装、运输与贮存及质量保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9969.1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3
型式
汽
车空调制冷装置型式为非独立式单蒸发器空调装置。
4
结构
空调装置主要由以下各总成组成:
a
)压缩机总成
b
)冷凝器总成
c
)蒸发器总成
d
)管路总成
5
要求
5.1
一般要求
空调装置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5.2
空调装置的制冷量、压缩机驱动功率、空调装置系统耗电功率
空调装置的额定制冷量
Q
为
2800W
,
实测制冷量应符合
QC/T 656-2000
中
5.2
规定,
即实测制冷量
应不低于额定制冷量的
93%
,名义工况见表
1
。
压缩机驱动功率应不大于
2600
W
。
空调装置系统耗电功率应为
280
W
。
❻ 船舶辅机的一本图书
《船舶辅机》
《船舶辅机》主要讲述海洋干货船通用辅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性能特点、典型实例、使用管理方法和常见故障分析。内容包括船用泵和空气压缩机、甲板机械、船舶制冷和空气调节装置、船舶辅锅炉和海水淡化装置。 绪论
第一章船用泵概述
第一节泵在船上的功用
第二节泵的分类
第三节泵的性能参数
思考与练习
第二章往复泵
第一节往复泵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第二节泵的正常吸入和排出工作条件
第三节往复泵的空气室和泵阀
第四节往复泵实例
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回转泵
第一节齿轮泵
第二节螺杆泵
第三节叶片泵
第四节水环泵
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离心泵
第一节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第二节离心泵主要部件的结构
第三节离心泵的性能特点
第四节离心泵实例
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旋涡泵
第一节旋涡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二节旋涡泵的性能和特点
第三节旋涡泵实例
思考与练习
第六章喷射泵
第一节水射水泵
第二节其他喷射器
思考与练习
第七章船用活塞式空气压缩机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空压机的排量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空压机的气阀及其故障分析
第四节空压机实例
第五节排气量调节和启动释载装置
思考与练习
第八章液压元件与液压油
第一节液压控制阀
第二节液压泵
第三节液压马达
第四节液压辅助元件
第五节液压油
思考与练习
第九章液压舵机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液压舵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
第三节液压舵机的转舵机构
第四节液压舵机的遥控系统
第五节泵控式液压舵机实例
第六节阀控式液压舵机实例
思考与练习
第十章锚装置、系缆机和起货机
第一节锚装置概述
第二节锚机实例
第三节系缆机
第四节起货机
思考与练习
第十一章船舶制冷装置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蒸汽压缩式制冷装置的工作原理
第三节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第四节制冷压缩机
第五节冷凝器、蒸发器和附件
第六节附属设备
第七节制冷装置自动控制及控制元件
第八节船舶制冷装置实例
思考与练习
第十二章船舶空气调节装置
第十三章船用锅炉装置
第十四章船舶海水淡水装置
第十五章船舶防污染装置
附录常用液压图形符号
❼ 制冷装置的系统及冷却方式
1.自然对流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
2.强制对流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
3.自然对流载冷剂间接冷却
4.强制对流载冷剂间接冷却 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 ←↙自然对流
载冷剂间接冷却 ←↖强制对流
自然对流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 系统比较简单、节能
蒸发器安装在用冷场合,利用制冷剂的蒸发来直接冷却用冷场合的空气,通过空气再去冷却被冷却物体。
整个用冷场合的空气流动是由于蒸发器周围的空气被冷却以至于温度降低、密度变大后引起的。
强制对流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
与前面的不同之处在于:用冷场合的空气通过风机的作用强制流过蒸发器,并在用冷场合内循环流动。
优点:换热系数高,总传热温差小,蒸发器换热面积小,制冷剂冲注量小,金属消耗量小,温度场均匀,冷却速度快。
缺点:冷却物品的干损耗;
风机耗能,又将耗能转变为热量增加了蒸发器的负荷。
适用:间冷式冰箱,冷藏汽车,冷藏船,冷库冻结间等。
在制冷系统规模较大,用冷场合比较分散的情况下,采用制冷剂蒸发冷却物体,必然会导致如下状况:
制冷剂循环管路长,制冷剂外泄的可能性增大;
自然对流载冷剂间接冷却:
优点:减少制冷剂泄露的可能性;
具有一定的蓄冷能力;
温度调节方便;
缺点:冷损大(传热级数多);
泵功耗;系统稍复杂
强制对流载冷剂间接冷却:
优点:提高了冷却盘管的传热性能,温度场分布均匀
缺点:冷损大(传热级数多);
泵功耗,风机功耗;系统稍复杂
干损耗。 结霜原因及霜的危害:
制冷装置中蒸发器的外壁面温度低于0℃,该表面就会接霜。(水蒸气)
危害:传热系数下降,制冷量下降,功耗增加。
统计数据:钢管,霜层厚度=蒸发器管壁厚度,霜层热阻比钢管热阻大94~443倍(视久积还是新积而定)。
强制对流:如冷风机多用肋片管,接霜时,不但传热热阻增大,而且使空气流动阻力增大。
除霜的方法及各自优缺点、适用场合:
1.扫霜、水冲霜、
2.制冷剂过热气体融霜(热气融霜、反循环融霜)、
3.制冷剂过热气体和水结合融霜、
4.用电加热器、蒸汽加热器或温水加热器融霜
(1)扫霜、水冲霜
扫霜:
不停机:不彻底,库温影响不是太大,劳动强度大。
停机:较彻底,影响库温和生产,强度大。
水冲霜:较简单。控制水温25℃。
不停机:影响库温不是太大,防止水对冷库的危害。
停机:影响库温和生产
(2)制冷剂过热气体融霜和水结合融霜
来自压缩机的过热蒸汽通过接霜的蒸发器(相当于冷凝器,制冷剂由气态变为液态,放热给蒸发器外表面),使冰霜与蒸发器脱开,然后淋水,可以把霜除掉。
停水后,利用制冷剂过热蒸汽“烘干”蒸发器外表面(以免结冰)。
特点:速度快,效果好,操作复杂。
适用:大型及中型制冷装置,一机多库。常用在制冷剂直接蒸发冷却系统。
(3)电热融霜
电热融霜:在蒸发器下面装电热器,一般适用单个库房或小型制冷装置。
载冷剂系统多采用该形式。
用电加热器、蒸汽加热器或温水加热器融霜虽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但要耗费电能,温度容易波动。
载冷剂间接冷却系统的热盐水融霜
总结:
电热融霜与热气融霜系统的根本不同点:
1.耗能方式;
2.被融霜的蒸发器内部制冷剂相变情况不同:热气融霜的蒸发器内制冷剂是被冷却,由气态变为液态,要注意排液或防止压缩机的液击。
3.电热融霜的蒸发器内制冷剂却是被加热,由液态变为气态,要防止回气压力、蒸发温度和库温过高。
❽ 冷库制冷设备的自动控制装置有哪些功能
冷来库制冷设备的自动控制是冷库自运用新技术的具体体现,它通过遥测、遥控按程序进行操作,不但节省了冷库制冷设备的辅助维护费用,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食品加工的质量,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故障发生。
(1)制冷工艺参数的自动检测它利用继电器节流阀、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浮球阀等进行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湿度等的自动检测。
(2)工艺流程的自动控制它利用高低压继电器、电磁阀、制冷压缩机、氨泵、冷风机、水泵等设备的停开,以及制冷系统中各回路的工艺自动化流程的程序进行自动控制。
(3)制冷装置的自动调节它利用液位、压力、温度、湿度和时间等控制元件,对库房的温度、湿度、容器中的液位、压力、流量和压缩机能量进行自动调节。
(4)自动保护控制即利用保护装置的故障显示安全报警和断电停机等功能,对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进行自动保护控制。目前,我国冷库的自动控制有继电器元件控制和逻辑元件控制两种。且逻辑元件控制部分正在逐步增加,以简化电控线路,提高自动化控制的程度。
❾ 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学会概况
(一) 开展自动化科技及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交流科技信息,提高学科水平,促进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进自动化科技人才的培养;
(二) 开展自动化科技及相关领域的民间国际科技交流,发展同国外自动化科技及相关领域的科技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友好交往,举办各种形式的自动化科技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讲座、培训班、展览会或展示会等活动,促进国际科技合作;
(三) 促进与港、澳、台的民间自动化科学技术合作和交流;
(四) 组织研究自动化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向政府部门提出咨询建议;
(五) 组织编辑出版自动化科技及相关领域的科技期刊、书籍和论文集;
(六) 开展对自动化科技人员及会员的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先进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
(七) 接受委托,承担自动化科技及相关领域的科技论证、评估、咨询、科技成果鉴定、专业技术资格(或职务)评审,科技文献的编审,标准的制订;
(八) 发现并推荐人才,表彰、奖励在科技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自动化科技工作者和在学会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学会工作人员;
(九) 举办为会员服务的集体福利事业和活动;
(十) 组织会员参加有益的活动,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反映会员的建议和呼声。 迄今为止,中国自动化学会已召开了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为钱学森院士;第三届理事长为宋健院士;第四届理事长为胡启恒院士;第五届理事长为胡启恒院士、杨嘉墀院士;第六届理事长为杨嘉墀院士、陈翰馥院士、第七届理事长为陈翰馥院士、戴汝为院士;第八届理事长为戴汝为院士;第九届理事长为戴汝为院士、孙优贤院士;第十届理事长为郑南宁院士。
纵观中国自动化学会从筹建到今天的50余年,我国自动化系统工程研究和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世人所瞩目,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工作也得到蓬勃发展。学会的专业领域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和细致,包括了:自动化理论的研究与应用;自动化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自动化装备与新产品的设计、制造、测试技术;自动化材料与自动化工艺;自动化技术与新产品在电力、冶金、化工、石油、交通、矿山、水利、轻纺、建筑、农业、国防等系统及各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学会的组织机构也越来越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现有29个省级学会,33个专业委员会,8个工作委员会,会员数量近3万人。这些机构基本覆盖了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领域的各个层面。学会的组织成员包括了全国自动化科学技术领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家、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在学术、工程技术领域中有一定造诣的科技工作者、企业家和管理科学家。 机构设置
分支机构 专业委员会序号名称序号名称1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2遥测遥感遥控专业委员会3仪表与装置专业委员会4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5应用专业委员会6生物控制论与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7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业委员会8空间及运动体控制专业委员会9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10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11电气自动化专业委员会12机器人专业委员会13计算机图形学及辅助设计专业委员会14经济与管理系统专业委员会15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16农业知识工程专业委员会17工程设计专业委员会18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19技术过程的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20智能建筑与楼宇自动化专业委员会21系统复杂性专业委员会22集成自动化技术专业委员会23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24平行控制与管理专业委员会25大数据专业委员会26发电自动化专业委员会27综合智能交通控制专业委员会28智能移动与可穿戴设备专业委员会29粒计算与多尺度分析专业委员会30空间机器人与在轨服务专业委员会31认知计算与系统专业委员会32数据驱动控制、学习与优化33智能分布式能源专委会34国防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 序号名称1名词委员会2教育工作委员会3普及工作委员会4青年工作委员会5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6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7智能车工作委员会8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下辖分会 号工作单位序号工作单位1北京市自动化学会16浙江省自动化学会2上海市自动化学会17江西省自动化学会3天津市自动化学会18福建省自动化学会4重庆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会19四川省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会5河北省自动化学会20贵州省自动化学会6河南省自动化学会21云南省自动化学会7黑龙江省自动化学会22广东省自动化学会8吉林省自动化学会23广西壮族自治区自动化学会9辽宁省自动化学会24陕西省自动化学会10山西省自动化学会25成都自动化学会11山东省自动化学会2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动化学会12江苏省自动化学会27青海省自动化学会(筹)13安徽省自动化学会28内蒙古自治区自动化学会(筹)14湖北省自动化学会29海南省自动化学会(筹)15湖南省自动化学会30宁夏自治区机械工程学会自动化分会 奖励政策
杨嘉墀科技奖
CAA科学技术奖
CAA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CAA先进集体
CAA优秀学会工作者
CAA五十年杰出贡献奖
中国自动化企业创新奖
杰出自动化工程师奖
中国自动化小微创业奖
CAA青年女科学家奖
CAA青年科学家奖 学会通讯
自动化学报
信息与控制
机器人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电气传动
自动化博览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❿ 新型冷库制冷装置的自动控制包括哪些内容
新型冷库制冷装置的自动控制是冷库运用新技术的具体体现,它通过遥测、遥控按程序进回行操答作,不但节省了人力、电耗,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食品加工的质量,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故障发生。
(1)制冷工艺参数的自动检测 它利用继电器节流阀、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浮球阀等进行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湿度等的自动检测。
(2)工艺流程的自动控制 它利用高低压继电器、电磁阀、制冷压缩机、氨泵、冷风机、水泵等设备的停开,以及制冷系统中各回路的工艺自动化流程的程序进行自动控制。
(3)制冷装置的自动调节 它利用液位、压力、温度、湿度和时间等控制元件,对库房的温度、湿度、容器中的液位、压力、流量和压缩机能量进行自动调节。
(4)自动保护控制 即利用保护装置的故障显示安全报警和断电停机等功能,对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进行自动保护控制。
目前,我国冷库的自动控制有继电器元件控制和逻辑元件控制两种。且逻辑元件控制部分正在逐步增加,以简化电控线路,提高自动化控制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