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氧呼吸装置中第三个锥形瓶没有二氧化碳进来吗
有氧呼吸装置中第三个锥形瓶没有二氧化碳进来。
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保证人吸入的气体中没有二氧化碳,按照呼吸的顺序说,这应该是空瓶子,起缓冲作用,防止吸气时把澄清石灰水吸入,第三个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有氧呼吸原理:
红细胞尽管携带氧气,但由于本身不含有线粒体(不含进行有氧呼吸的酶),所以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红细胞含有无氧呼吸的酶,能够进行无氧呼吸。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原料是葡萄糖,产物是乳酸和能量。
Ⅱ 如图是测定发芽种子的呼吸作用类型所用的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并且不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请
(1)装置1
液滴
左移,说明进行
有氧呼吸
,装置2液滴不动,说明种子不进行
无氧呼吸
,所以种子呼吸作用的类型是有氧呼吸.
(2)装置1液滴左移,说明进行有氧呼吸,装置2液滴右移,说明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装置1液滴左移,装置2液滴右移,说明种子呼吸作用的类型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
(3)蛆是动物,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只能根据装置1判断是否进行有氧呼吸,不能根据装置2判断是否进行无氧呼吸.装置1的液滴左移,说明进行有氧呼吸,装置2不移动,不能说明是否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蛆的呼吸作用类型是仅有氧呼吸或者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故答案为:
(1)有氧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仅有氧呼吸或者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Ⅲ 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装置三个锥形瓶的作用是什么
具体点吧.把问题补充完整才能够回答.
Ⅳ 为什么检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生成二氧化碳的实验器材不一样
在有二氧化碳生成的无氧呼吸过程中,空间内气体的分子数是增加的。(多出的部分是二氧化碳的量)
而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空间内气体的分子数是不变的。(氧气以1:1换成了二氧化碳)
所以测量有氧呼吸,需要用碱吸取二氧化碳,令空间内气体的分子数下降,于是我们可以由气压或者体积减少速度得知有氧呼吸的速率
而测无氧呼吸(酒精发酵),不可以用碱吸收二氧化碳,这样空间内气体的分子数上升,于是我们可以由气压或者体积增加速度得知无氧呼吸的速率,所以当然器材药品不一样
Ⅳ 用什么样的装置可以检测出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是什么样的装备可以检测出无氧呼吸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是必修一的一个重要探究实验,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是以酵母菌为实验材料,通过控制有氧和无氧条件,检测CO2和酒精的生成情况,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对该实验的考查不仅要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运用该实验方法、技能去解决相关的问题。
Ⅵ 呼吸作用酵母的有氧无氧呼吸装置实验题目
(1)装置一和装置二形成对比实验.
(2)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能检测无氧呼专吸产生的酒属精,有酒精存在时,其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乙装置酵母菌培养液上方空气中有氧气存在,要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方式,需要将B瓶静置一段时间以消耗其中的氧气,再连通澄清石灰水即可.
(3)有氧呼吸能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其总反应式为:C 6 H 12 O 6 +6O 2 +6H 2 O→6CO 2 +12H 2 O+能量.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与在体外燃烧相比较,突出的不同点有:温和条件下细胞内氧化反应缓慢,有多个中间步骤,能量是逐步释放出来的.
故答案为:
(1)对比
(2)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灰绿色B瓶静置一段时间即可将氧气消耗掉,此时再连通澄清石灰水即可.
(3)C 6 H 12 O 6 +6O 2 +6H 2 O→6CO 2 +12H 2 O+能量 温和条件下细胞内氧化反应缓慢,有多个中间步骤,能量是逐步释放出来的
Ⅶ 如图是测定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图中的
(1)A瓶内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通入气体中的CO 2 ,以免影响实验结果,B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版空气中的CO 2 是否去除干权净.
(2)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能吸收CO 2 进行光合作用,所以C瓶选用不透光玻璃罩的目的是防止幼苗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 2 ,从而排除植物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D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植物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 2 .如果实验达到预期效果,D瓶中的现象是变浑浊,说明幼苗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CO 2 .
故答案为:
(1)排除空气中的CO 2 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检测空气中的CO 2 是否去除干净
(2)排除植物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检测植物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 2
Ⅷ 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室为你提供了如图所示两组实验装置,锥形瓶中分别装有新鲜的含酵母菌
(1)分析实验装置可知,装置甲通入空气,可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根据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可知,实验需检测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锥形瓶A中应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以便除去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扰实验结果;锥形瓶B中应放入含酵母菌的溶液;锥形瓶C中应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用于检验产生的二氧化碳.装置乙是密闭的.可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因此锥形瓶D中应盛有含酵母菌的培养液,E锥形瓶中盛有澄清的石灰水,以检验D中是否产生二氧化碳.实验前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与E瓶连接,其目的是耗去D瓶内的氧气,创设无氧环境.
(2)由于酵母菌属于异养生物,需要葡萄糖作为反应的底物,因此为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应用无菌注射器适时、适量向酵母菌培养液中注入葡萄糖液.
(3)根据题意可知,该同学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虽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进行吸收,但是吸收的有可能不彻底,因此用玻璃导管在A瓶和B瓶之间再连接上一瓶澄清石灰水,以检验空气中的CO2是完全被A瓶的NaOH溶液吸收.
故答案为:
(1)有氧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含酵母菌的溶液、澄清的石灰水
无氧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澄清的石灰水 耗去D瓶内的氧气,创设无氧环境
(2)用无菌注射器适时、适量向酵母菌培养液中注入葡萄糖液
(3)用玻璃导管在A瓶和B瓶之间再连接上一瓶澄清石灰水,以检验空气中的CO2是完全被A瓶的NaOH溶液吸收
Ⅸ 如图示测定绿色植物的有氧呼吸的装置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1)A瓶内的NaOH的作用是;B瓶中
(1)A瓶内的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版否完全被A瓶内的NaOH溶液吸收.权
(2)要用不透光的玻璃罩罩住植物,防止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3)D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并产生二氧化碳.
(4)萌发的种子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如果将植株换成萌发的种子,结果与绿色植物相比相同.
(5)有同学认为采用此装置还不能足以说明D瓶中石灰水变浑浊是绿色植物或萌发的种子的产生的,应该对此实验做些改进:增加一组对照实验,装置同实验组,将绿色植物或萌发的种子改为已死的植物或死亡的种子.
这样才能充分说明D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是植物呼吸作用导致.
故答案为:
(1)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完全被A瓶内的NaOH溶液吸收
(2)防止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3)检验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并产生二氧化碳
(4)相同
(5)增加一组对照实验,装置同实验组,将绿色植物或萌发的种子改为已死的植物或死亡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