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具体步骤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三聚氰胺,尿素,三聚氰酸三种原料加入乙醇中,通过搅拌,超声,再搅拌,干燥过程得到前驱体,然后在管式炉中煅烧,最终制备得到不同形貌的g‑C3N4光催化剂。
❷ 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经常同时存在吗在什么条件下经常同时存在
三聚氰胺在胃里遇酸水解,胺基逐步被羟基取代,先生成三聚氰酸二酰胺,进一步水解生成三聚氰酸一酰胺,最后生成三聚氰酸。 三聚氰胺进入人体后,发生取代反应(水解),生成三聚氰酸,三聚氰酸和三聚氰胺形成大的网状结构,造成结石。
❸ 三聚氰酸的制备或来源
由尿素聚合而得。将尿素与氯化铵混合,加热熔融,搅拌升温至210℃溶液变稠,升温至230℃以上熔融物渐渐固化,翻炒均匀,继续升温至250℃,保温15min。冷至100℃,加少量水浸泡,降至常温,在水中浸泡后粉碎,滤出固体物。将水和盐酸加入固体物中,搅拌加热至110℃,保温3h,分次补加盐酸和水,降温至30℃,水洗至中性,过滤,滤饼用水洗涤,干燥得成品。工业品纯度≥95%,每吨产品消耗尿素1750kg。
❹ 三聚氰胺水解成三聚氰酸的方程式
遇强酸或强碱水溶液水解,胺基逐步被羟基取代,先生成三聚氰酸二酰胺,进一步水解生成三聚氰酸一酰胺,最后生成三聚氰酸。
❺ 三聚氰酸在哪种溶剂中溶解性好
溶于热水;热醇;吡啶;浓盐酸及硫酸而不分解,也溶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水溶液,不溶于冷醇;醚;丙酮;苯和氯仿。1g能溶于约200ml水,无气味,味微苦。该品还以酮式(或异氰尿酸)形式存在。
❻ 国家质检总局调查结果显示:所谓毒奶粉是被三聚氰胺所污染,它可由三聚氰酸[C 3 N 3 (OH) 3 ]制备.三聚
D A: 单质之间才可能互为同素异形体,不正确B:HCNO中N为-3价,O为-2价,也就是说C为+4价,故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为0价,失电子,作还原剂,不正确C:NO 2 中氮元素由+4价降至0价,得电子,做氧化剂,不正确D:8个—3价氮元素升到0价,而6个+4价氮元素降至0价,共有24个电子的转移,正确
❼ 如何制作三氯异氰尿酸
三氯异氰尿酸的主要合成方法有氯气法、液体氯化剂法、溶剂法、二氯异氰尿酸钠(sDc)深度氯化法4种。 1、氯气法 第一步:氰尿酸(CA)合成氰尿酸的生产主要采用尿素热裂解脱氨法。反应式为: 尿素热裂解脱氨法
根据热裂解方法不同,又分为固相法和液相法。固相法是热解炉中尿素在200~300℃下熔融状态进行脱氨缩合,得含量80%~90%,的粗氰尿酸,将粗氰尿酸粉碎后加入硫酸,使副产物氰尿酰胺重新转化为氰尿酸,再经过滤、水洗、干燥等得到纯度大于98%的氰尿酸。该法优点是投资小,技术成熟,但副产物回收较复杂。液相法是将尿素溶解在溶剂 (如硝铵,环丁砜,N-甲基吡咯烷酮)中,再进行高温脱氨反应,该法的关键是高沸点溶剂的选择和回收利用。液相法在国外较成熟,国内生产开发过程中最 大难题是产品纯度低。 第二步:碱溶 碱溶
第三步:氯化 该法工艺简单,但由于CA氯化制备TCCA过程中,CA中含有较多的副产二缩脲、三缩脲、氰尿酰胺及未反应的原料尿素,与氯气反应生成NCl3,CA 在碱性溶液中易生成NCl3,TCCA产品在受热或碱性条件下也会分解生成NCl3,而通氯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众所周知,NCl3,积累极易发生爆炸。 为提高氯化工艺的安全性,加强操作的稳定性,各国研究工作者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以国外3种工 业化生产方法孟山都法、FMS法、BASI:’法为例。 孟山都法是将钠盐溶液与过量10%~15CA,的 氯气连续混合,并强力搅拌,赶排NCl3,PH值控制在3.0~4.5,以CA计,TCCA产率为80%~90%。 FMC法为二步氯化法。CA的三钠盐溶液在pH=12,温度5~40℃下,用过量氯气进行预氯化, 部分氯化的产品再在pH=1.5~3.5和温度5~20℃下用未耗掉的氯气进行最终氯化。将CA三钠盐溶液两段氯化,据称可使副反应减少到最低程度,以CA计,TCCA产率达到85%~90%。 BASF法是将溶于NaCl溶液中的三钠盐与氯气反应,氯化到pH=3~6,加入部分碱和氯气,使pH值达到2.5~5.0。据称将CA的三钠盐溶于NaCl溶液中与氯气反应,可避免NCl3,生成,且可获得98%的产率,产品纯度大于99%。 另外,采用NaCO3、CA在pH=8~ll,温度20~30℃下两步连续氯化法,反应中生成的C0:在氯化中起搅拌作用,避免了产物的分解及副产物产生。采用惰性气体吹扫NCl3,严格控制工艺条件,提高自动化程度,加强监控手段,是避免NCl3积聚的有效方法,在先进国家大规模生产中用pH计和色谱联合控制NCl3浓度。 2、 液体氯化剂法 将氰尿酸配制成浆液,用预制的氯化剂(如Cl20、HOCl、Na0Cl等),在一定pH下氯化。反应式为: 液体氯化剂法
同样,为避免产生NCl3,一方面对CA中间体进行精制,使杂质含量降至3%以下,一方面严格控制工艺条件,控制pH为3~4之间,氯化温度20~25℃之间。该法为液液相反应,在保证进口有一定量的空气导入时,氯化反应器设抽排气系统,使产生的微量NCl3及时排出。该法反应迅速,不污染环境。缺点是次氯酸不稳定,导致产品收率降低。 另外,CA与预制的Cl20在200℃以下反应后可制得无NCl3干产品,不必分离干燥。 3、溶剂法 用不与水混溶、无反应活性、能溶解TccA的惰性溶剂如甲烷氯化物,该法具有连续化、自动化、规模大、污染小的优点,发达国家大规模生产亦采用该法。 4、二氯异氰尿酸钠(SDC)深度氯化法 二氯异氰尿酸钠是氯代异氰尿酸系列产品之一,在SDC和TAAC联合生产中将氰尿酸与次氯酸钠溶液20~25℃下反应生成SDC,再将其深度氯化生成TCCA。反应式为: 深度氯化法
该工艺中也不可避免有NCl3产生。在国外,对TCCA生产工艺进一步完善,如加入表面活性剂,改善CA在反应溶液中的分散,从而制得质量更均匀的产品;加入润湿剂、防沫剂,以控制颗粒度,使产品易过滤、干燥,产品剂型也从单纯的剂型粉剂发展到棒状、粒状等多剂型等等。 三氯异氰尿酸(TCCA)是氯代异氰尿酸类产品的重要品种之一,它是新一代高效漂白剂、氯化剂和消毒剂,具有杀菌和漂白力高、储运稳定、使片安伞、在水中释放有效氯时间长等特点。
❽ 三聚氰酸的碳原子在哪里为什么结构简式里没有看到有碳原子,但是分子式里有三个碳
结构简式中的碳原子及其连接的氢原子默认是省略不写的。键与键的相交处就是碳原子。
❾ 三聚氰酸结构图中没有C,为什么它是有机物
三聚氰酸,trihydroxy-1,3,5-triazine
首先,这个毫无疑问肯定无疑是一个有机物。再来解释题主所说的没有C的问题,上图所画的结构是键线式,其写法就是把碳原子省略,结构中每一个节点的位置都是碳。
❿ 三聚氰酸是什么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