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实验室气体的测量装置图

实验室气体的测量装置图

发布时间:2022-03-31 10:00:41

㈠ 下列是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取及收集装置图.(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

(1)a是试管,常用作反应容器;b是铁架台,常用来固定、支持反应装置;c是集气瓶,常用来收集气体.
故填:试管;铁架台;集气瓶.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不需要加热,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不能用E装置收集.
故填:
故填:B;E;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3)高锰酸钾受热时容易扩散,为了防止高锰酸钾扩散进入集气瓶,应该在试管口处塞一团棉花;
导致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没有预热,试管底部触及灯芯,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等;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加热

㈡ 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图,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______;b______.

(1)依据实验室常来用仪器的认识解源决此题.答案为:a试管;b集气瓶;
(2)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固体加热型,选择反应装置为A;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和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选择收集装置为C或D;检验是否收集满时一般使用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性质,把带火星木条放在瓶口,看是否复燃;反应方程式为;2KMnO4

.

㈢ 下图是实验室中制备气体或验证气体性质的装置图 (1)仪器a的名称是 ...

(1)分液漏斗
(2)① MnO 2 +4H + +2Cl - =Mn 2+ +Cl 2 ↑+2H 2 O
②饱和NaCl溶液;吸收氯气防污染
(3)① B,品红褪色
② C中版KMnO 4 溶液褪色
③ D中品红不褪权色且石灰水变浑浊
④检验SO 2 是否除尽

㈣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解:(抄1)由图示可知,标号仪器①是长颈漏斗;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实验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气泡连续均匀时; 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a端导入;
(3)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反应物的状态可认为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应选用发生装置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2H2O+O2↑.
(4)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烧的更旺
故答为:(1)长颈漏斗;(2)2KMnO4 △¯K2MnO4+MnO2+O2↑,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气泡连续均匀时,a;(3)B,2H2O2 MnO2¯2H2O+O2↑.

㈤ (1)下列是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取及收集装置图.①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a试管试管,b集气瓶集气瓶②

(1)①标号仪器分别是试管和集气瓶;
②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中起催化作用,是反应的催化剂,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该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而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①碳酸钙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②A、滴加盐酸过快,会导致生成的CO2不能完全被吸收,并被排出装置丙,所以缓慢地逐滴滴加盐酸,可使生成的CO2完全被吸收,提高实验的测定准确度;
B、在甲乙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吸收水分,不影响CO2,不影响实验的测定准确度;
C、在乙丙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Ba(OH)2,可以吸收CO2中的HCl,而不影响CO2,故不影响实验的测定准确度;
D、反应结束后仍继续通入空气可使生成的二氧化碳被全部排出,影响CO2的量,提高了实验的测定准确度;
③根据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CO2+Ba(OH)2═BaCO3↓+H2O可知物质间的关系如下,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CO2→BaCO3
100 197
x bg

100
x
=
197
bg

x=
100b
197
g
所以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100b
197
g
ag
×100%=
10000b
197a
%
④乙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丙中,导致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测定的碳酸钙的质量偏大,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高;
故答案为:(1)①试管;集气瓶;②催化作用;B;E;
(2)①盐;CaCO3+2HCl=CaCl2+H2O+CO2↑;②BC;③
10000b
197a
;④乙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丙中,使溶液增重.

㈥ (1)下列是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取及收集装置图.①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a______,b______②实验室用

(1)①标号仪器分别是试管和集气瓶;
②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中起催化作用,是反应的催化剂,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该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而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①碳酸钙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②A、滴加盐酸过快,会导致生成的CO2不能完全被吸收,并被排出装置丙,所以缓慢地逐滴滴加盐酸,可使生成的CO2完全被吸收,提高实验的测定准确度;
B、在甲乙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吸收水分,不影响CO2,不影响实验的测定准确度;
C、在乙丙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Ba(OH)2,可以吸收CO2中的HCl,而不影响CO2,故不影响实验的测定准确度;
D、反应结束后仍继续通入空气可使生成的二氧化碳被全部排出,影响CO2的量,提高了实验的测定准确度;
③根据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CO2+Ba(OH)2═BaCO3↓+H2O可知物质间的关系如下,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CO2→BaCO3
100 197
x bg

100
x
=
197
bg

x=
100b
197
g
所以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100b
197
g
ag
×100%=
10000b
197a
%
④乙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丙中,导致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测定的碳酸钙的质量偏大,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高;
故答案为:(1)①试管;集气瓶;②催化作用;B;E;
(2)①盐;CaCO3+2HCl=CaCl2+H2O+CO2↑;②BC;③
10000b
197a
;④乙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丙中,使溶液增重.

㈦ 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图

洗气瓶中装满水,气体短进,水长出,出水接到量筒.

㈧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常用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填空.(1)写出B装置中两种仪器的名称:长颈漏斗长颈漏斗、

(1)装置B由加入液体的仪器长颈漏斗、反应容器锥形瓶和导管所组成;
(2)用内5%的双氧水溶液在MnO2存在的条件下容制氧气,反应为固体二氧化锰与液体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进行,因此发生装置应选用适用于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的装置B;该装置还可用于固体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3)根据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固)+Ca(OH)2(固)

.
CaCl2+2NH3↑十+2H2O,可知通过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因此发生装置应选用可用于对固体加热的装置A;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因此只能采取向下排空气法即装置E收集氨气.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锥形瓶;
(2)B,CO2
(3)A,E.

㈨ 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图.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______,b______.

(1)a是试管,常用作反应容器;b是集气瓶,常用来收集气体.
故填:试管;集专气瓶.
(2)实验室属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㈩ 实验室制取x气体装置图

应该是选B。理由是连着一个水槽加倒置的漏斗,说明产生的气体极易溶解在水中,回越易溶解的气答体在吸收时越易产生倒吸现象,漏斗就是一个防倒吸的装置。此外,根据集气瓶,长进短出可知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只有B符合要求。

与实验室气体的测量装置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失蜡铸造法外面的是什么材质 浏览:770
夏天有什么好的制冷设备 浏览:968
什么情况下送轴承 浏览:779
有机化学实验及装置图 浏览:142
绘图仪器怎么削铅笔 浏览:427
阀门店取什么名字好听 浏览:970
特种设备目录有哪些 浏览:470
给排水管道阀门打压比例 浏览:991
双面轴承代号是什么 浏览:952
肯德基排气阀门关不死 浏览:435
八角阀门锈死了怎么办 浏览:910
阀门和什么机器差不多 浏览:729
楼道暖气进水阀门开关方向 浏览:465
明锐车仪表盘时间如何调整 浏览:750
n95口罩为什么带阀门 浏览:772
电气设备有哪些运用状态 浏览:604
zhj轴承尺寸是多少 浏览:157
这些锁止装置各起到什么作用 浏览:320
机械穿什么异界套装 浏览:778
做阀门销售怎么跑业务 浏览:592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