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梯必须设置的电气安全装置是什么
行程限位器
希望能够帮到你了
❷ 设备管理制度 安装工具台账 检测设备台账 急需给来一份。电梯的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备管理过程的具体要求和管理方法。
本制度适用于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运输搬运机械以及各种计量器具和检测化验仪器的管理与考核。
2 管理机构、职责
公司建立部门、车间、班组、机台岗位四级管理网络。
2.1 生产部为全厂设备管理的职能科室,其职责是:
a) 建立机械设备台帐卡片和技术档案;
b) 制订设备使用、维护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
c) 制订年度大、中、小三级维修保养计划;
d) 协助政府有关部门抓好压力容器,易燃、易爆、放射和污染等设备的管理;
e) 行政部协助对全厂员工进行安全操作教育和相关业务技术培训;
f) 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防范装置;
g) 负责新建项目的设备选型、安装与调试,对闲置设备进行清理、保养,并提出处置意见;
h) 对设备的意外故障组织抢修,对重大设备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i) 对各车间设备管理工作实施检查与考核。
2.2 车间机修班为车间设备管理的职能部门,其职责是:
a) 按照年度维修计划对在用设备实施检修、保养;
b) 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的各项记录;
c) 定点定期对在用设备进行巡查,随时掌握设备运行动态;
d) 检查跟班机修人员执行润滑保养情况;
e) 检查交接班人员对设备运行情况交接记录;
f) 对突发性设备故障实施抢修,保障设备高效、安全运行;
g) 根据设备运行中的缺陷、隐患,提出年度维修项目计划,并上报公司装备部;
h) 定期维护、检查设备的安全装置;
i) 对跟班机修工和机台维护责任人的设备保养工作实施检查、考核。
2.3 跟班机修工为班组设备的管理责任人,其职责是:
a) 对班组所用设备进行巡点检查,并做好设备运行状况记录和交接班手续;
b) 按照设备的润滑技术要求,定点、定时、定量对设备加(换)润滑油;
c) 负责维护设备的安全装置,阻止任何人移动或放宽安全防护装置;
d) 督促机台操作人员定时擦拭设备;
e) 做好设备的日常保养,防止油、气、水的跑、冒、滴、漏;
f) 及时排除设备故障,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对无力排除的故障,在作好记录的同时,及时向车间设备管理负责人报告;
g) 对设备存在的缺陷、隐患向上级部门提出年度检修申请。
2.4 机台岗位洁保员是机台操作人员中负责设备保洁维护的责任人,其职责是:
a) 清理、擦拭设备,保持所用设备的清洁、干净;
b) 及时排除设备运行中的小故障。对无力排除的故障,通知跟班机修人员修理;
c) 对上岗操作的新员工进行安全操作规程辅导;
d) 经常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装备和电器线路,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3 设备管理内容
设备分级管理:对设备实行分级管理,根据设备在生产中的地位、结构复杂程度以及使用、维护的难度,将在用设备划分为重要设备、主要设备和一般设备三个等级。
3.1 重要设备
本厂的重要设备有:变(配)送电设备、检测化验计量设备。
3.1.1 电气设备管理
电气设备由行政部通过电工班直接管理。
a) 电气设备管理的范围是变压器、配电柜、电动机和输电线路。
b) 用电设备要做好有效接地,输电线路经常检查,电线和接线闸盒无赤裸现象。
c) 电气设备在使用前进行电流测试,以确保三相电流平衡。
d) 电气设备定期清理尘垢,及时更换失灵的开关、按钮、继电器及老化的电子零件、电线等,更换时拉闸断电,挂牌示意。
e) 高压电气设备检修时,应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以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
3.1.2 检测、化验、计量设备管理
a) 检验计量设备由技质部人员实施管理。
b) 检验计量设备必须经技术监督部门检定合格,并贴上确认标记方可使用。
c) 定期校准设备仪器,发现设备偏离允许误差时,立即进行检修、调整。
d) 设备仪器在使用后擦拭干净,不得乱丢乱放。
e) 个人使用的卡、尺等计量器具要登记编号,每年进行年检。
3.1.3 压力容器管理
a) 压力容器由生产部实施管理。
b) 压力容器出现故障隐患不得擅自修理和拆装,应及时通知技质部,采取相应措施排除故障。
c) 按照各种气瓶气罐使用年限定期检查或更换,如发生泄漏和开关阀门失灵,应立即停用或调换。
3.2 主要设备
主要设备为各车间生产用设备,如:注塑机、笔芯装配机、移印设备等
3.2.1 设备的润滑管理
a) 设备的润滑工作由跟班机修人员负责。
b) 一般机械传动部件每班注入1次润滑油。
c) 各类传动轴承每10天加(换)1次黄油,加油前将轴承擦拭干净,再注入黄油。
d) 齿轮箱、减速箱3个月更换1次润滑油,更换前要清理箱内油污和杂物。
e) 做好废油的回收管理工作。
3.2.2 设备的运行管理
a) 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是确保生产正常进行的重要措施。跟班机修必须对运行中的主要设备每小时巡检1次,并作好当班的设备运行记录。
b) 上下班时跟班机修与机台操作人员各自做好交接班手续,认真交待设备运行状况。
c) 当班的机台操作人员要掌握设备运行动态,如发现运行异常或精度偏差时应及时调整,无力调整的,要通知跟班机修人员排除。
d) 严格执行设备的操作规程,禁止非操作人员擅自操作设备。
e) 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经常擦洗设备,保持机台整洁,对于用微机测量、控制的精密设备要做好防尘、防震、控湿、控温工作。
3.2.3 一般设备
本厂的一般设备是指辅助性的设备,包括手工工具、自制设备、搬运器具,以及加工精度不高的设备,如台钻、砂轮机等。
一般设备的管理内容如下:
a) 对手工工具实行个人领用登记制度,领用时凭生产部签发的领用单领取,并记入领用人的帐户。车间、班组等集体领用的工具一律记入车间主任或班组长帐户,同时承担保管责任。
b) 对规定使用年限的工具,如遗失或损坏按其领用年限的长短赔偿。对不规定使用年限的工具一律按原价的75%赔偿。
c) 按照工具使用年限定期以旧换新,除新员工外,没有旧工具而要领用新工具的必须先赔偿后领用。
d) 对平时不常用的,且较贵重的的小型工具设备,由仓库统一集中保管,使用时办理借用手续,用后按时归还。
e) 自制或改装的设备,经验收合格、安装完毕后投入生产,投产应填峻工单。
f) 除手工工具以外的其他一般设备,由车间主任、班组长保管,机修人员定人定物保养维护。
4 设备的维修管理
4.1 设备维修等级:设备维修分为小修、中修、大修三个等级,三个等级的维修要求及组织实施形式规定如下:
4.1.1 设备小修:小修理只是对机器设备进行局部修理,通常只更换和修复少量磨损零件,润滑油(脂),调整结构,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小修理采用分散组织的形式,一般由车间负责实施,可以利用工作空闲时间进行,也可以安排机台轮流停机小修。
4.1.2 设备中修:中修理要更换和修复较多零件,校正和恢复设备的精度。中修理采用混合组织形式,即以责任车间为主,机修车间参加。中修理一般可以利用节假日进行。
4.1.3 设备大修:大修理是对机器设备进行全面修理,要把设备全部拆卸、整修、调节。大修理一般每年度1次,可以采用集中形式,由生产部组织指导,责任车间、技质部等部门共同参加。
4.2 年度维修计划
4.2.1 维修计划编制
设备维修计划由生产部负责编制。维修计划要按年、季、月为时序,以大、中、小修为类别,根据上年度设备修理情况进行编制。
年度设备维修计划表式如下所示:
设备 维修时间 参与单位 维修类别与修理内容
名称 使用单位 小修内容 中修内容 大修内容
4.2.2 维修计划实施
生产部负责全厂年度维修计划的组织实施,具体规定如下:
① 按重要设备、主要设备、一般设备分级负责维修。重要设备维修由生产部为主,技质部协助组织实施;主要队设备维修以车间为主,生产部以指导;一般设备维修由班组负责。
② 大、中修理要按照年度计划实施,小修理可以根据设备的运行状况灵活安排,但小修理次数不得少于计划数。
③ 对大、中修理的完工项目,由生产部进行鉴定、验收。修理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要予以返工。
5 设备登记管理
5.1 所有设备逐台分类、编号、登记、立卡和建档,做到随机附件和技术资料齐全,帐卡一致,卡物相符。
5.2 设备登记分类原则上按照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动力设备、电器设备、检测设备、运输设备、维修设备分类登记。
5.3 新增设备在向生产部门移交后应尽快建立帐卡,原有设备在厂内调拨转移后也应及时更改帐卡记录。
5.4 财务部应会同生产部对企业设备固定资产每年进行一次清查,确保帐物相符。
5.5 保管好设备档案资料。设备资料一般包括设备出厂质量检验单,安装调试记录,历次修理记录,定期检验记录,改装或调拨迁移记录,设备事故记录等。
5.6 设立设备台帐,以便管理。
6 设备事故处理
6.1 设备事故
凡正式投产使用的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因人为因素造成设备的部件损坏,使生产突然中断的,称为设备事故。设备事故分为一般事故、大事故和重大事故。
① 一般事故又称小事故,是指因设备零件松散、磨损或操作不当引起停产,且停产时间不超过30分钟的。
② 大事故是指没有搞好保养维修或操作失误导致机部件损坏或电动机等动力设备毁坏而造成生产停止2小时以上的。
③ 重大事故是指设备的关键机件因人为原因严重损毁,导致停产达4小时以上的。
6.2 设备事故处理
① 一般设备事故由跟班机修工处置,并作好维修记录和交接班手续。
② 对于大事故有关责任车间必须及时向生产部汇报,并组织指导下进行抢修。事后要有事故报告和修理记录。
③ 凡发生重大事故时,生产部必须将车间的设备事故情况及时转报公司领导,并在公司分管领导的指挥下组织责任车间和相关部门抢修,力争尽快恢复生产。
7 设备报废管理
设备经维修仍不能正常运作满足不了生产要求时,生产部书面报告总经理,由总经理审核查办。
以下不要:
8 考核奖赔规定
7.1考核对象
本厂对设备管理实行分级考核,公司考核生产部;生产部考核各车间;车间考核机修人员和机台养护员。
7.2 考核内容及办法
7.2.1 考核内容
① 公司对生产部考核内容,见生产部考核评分表。
② 生产部对车间考核内容,见车间设备管理考核评分表。
③ 车间对机修人员考核内容,见机修人员考核评分表。
7.3 考核办法
设备管理考核采用百分计分,以60分为合格分,60分以下不合格,90分以上为优秀。
考核采用“自我评分”与“上级部门考评”相结合的办法,即首先让每个被考核对象根据各自部门(个人)的工作实绩,对照考核内容逐条检查计分,并将考核自评表报上一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实施考评,并以主管部门考评分为最终结果。
7.4 考核奖赔
7.4.1 在不发生设备伤人事故前提下,对以下情况予以奖励:
(1) 对考评总分90分以上(含90分)的单位,授予“设备管理先进单位”荣誉,并嘉奖600元。
(2) 对个人考评总分90分以上的机修人员,授予“先进员工”荣誉,嘉奖200元。
7.4.2 考核总分60分以下的部门与个人,按下列情况分别扣赔:
(1) 考评总分在60分以下的部门,以60分为基准,每减少1分扣10元。
(2) 机修人员个人考评得分在60分以下的,以60分为基准,每减少1分扣5元。连续三年考评不合格者予以辞退。
(3) 因失职导致重大设备事故,且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不包括停产损失)以上的,其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分别赔偿500元和200元。
检测设备周期检定表(台帐)
1.编号 名称/规格 设备号码 检定周期 检定记录 检定结果 使用人 备注
2.序号 名称 型号/规格 精度 出厂编号 制造单位 检定周期 上次检定日期 检定结果 放置地点 备注
编号 名称/规格 设备号码 检定周期 检定记录 检定结果 使用人 备注
1 书写划圆仪 MCZJ-63 一年 2006.7.24 2007.7.27 2008.8.19 合格 研发中心
2 电子天平 FA1004 51315 一年 2006.7.24 2007.7.27 2008.8.25 符合Ⅱ级 研发中心
3 带表卡尺 0-150mm 300951 一年 2005.10.5 2006.10.11 2007.10.17 2008.11.5 合格 技术部
❸ 电梯有哪些安全部件需要检测
电梯的安全部件有:
①安全钳装置:轿厢应装有能在下行时动作的安全钳装置。在达到限速器动作速度时, 甚至在悬挂装置断裂的情况下,安全钳装置应能夹紧导轨而使装有额 定载重量的轿厢制停并保持静止状态。当安全钳装置作用时, 装在它上面的一个电气安全装置应在安全钳装置动作以前或同时, 使电动机停转。
② 限速器:通常安装在机房内或井道顶部, 是限制轿厢( 或对重) 运行速度的装置。当轿厢运行速度达到限定值时,限速器动作, 使轿厢两边安全钳的楔块同步提起, 夹住导轨。
③缓冲器:设置在轿厢和对重的行程底部极限位置。如果缓冲器随轿厢或对重运行, 则在行程末端应设有与其相撞的支座 , 支座高度至少要 0.5m。
④超速保护开关:在限速器机械动作之前, 开关动作, 切断
, 使电梯停止运行。
⑤ 上、下端站超越保护:在井道顶端、底端设置强迫减速开关、端站
和终端极限开关。在轿厢或对重碰到缓冲器前切断控制电路。
⑥电气安全保护:电梯机械类安全装置多数设置相应的电气设备, 构成电气安全保护线路。如供电系统断相、错相保护装置; 层门与轿门的
装置; 紧急操作装置和停止保护装置; 轿顶、轿内和机房的检修运行装置等。
❹ 安全与功能检验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工程施工中安全与功能检测报告包括以下内容:屋面淋水试验记录,地下室防水效果检查记录,有防水要求的地面蓄水试验记录,建筑物垂直度、标高、全高测量记录,抽气(风)道检查记录,幕墙及外窗气密性、水密性、耐风压检测报告,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节能、保温测试记录,室内环境检测报告。
给排水安装中安全和功能检测报告包括:给水管道通水试验记录,暖气管道、散热器压力试验记录,卫生器具满水试验记录,消防管道、燃气管道压力试验记录,排水干管通球试验记录。
电气安装中安全和功能检测报告包括:照明全负荷试验记录,大型灯具牢固性试验记录,避雷接地电阻测试记录,线路、插座、开关接地检验记录。
通风与空调安装中安全和功能检测报告包括:通风、空调系统试运行记录,风量、温度测试记录,洁净室洁净度测试记录,制冷机组试运行调试记录。
电梯安装中安全和功能检测报告包括;电梯运行记录,电梯安全装置检测报告,系统试运行记录,系统电源及接地检测报告.
❺ 如何进行电梯例行检查
(一)日常检查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每日对所管辖电梯进行日常巡视,记录电梯日常使用状况。
(二)月度检查电梯使用单位至少每月对电梯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主要检查电梯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等是否可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电梯年度自检电梯运行一年后,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年度自检主要检查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的整机性能和安全设施性能。
❻ 电梯年检的主要内容是哪些
1.机房环境。
2.控制屏柜。
3.主电源开关。
4.曳引轮。
5.限速器。
6.井道与底坑。
7.导轨。
8.层门与轿厢。
9.对重应有压板可靠固定,防止松动。
10.限速器张紧装置,钢带张紧装置应设安全开关。
11.补偿链、绳在电梯运行时,不得与井道或其它部件相碰撞。
12.电气安全部分。
电梯由机械和电气两大部分组成。如果日常不对电梯进行保养,电梯的安全性就得不到保障,如果电梯需要加油的时候而没有加油,就会造成电梯机械部件的磨损和破坏,使电梯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无法正常使用电梯。
1.电梯保养指定期对运行的电梯部件进行检查、加油、清除积尘、调试安全装置的工作。包括电梯曳引钢丝绳的无损检测与润滑维护等。
2.电梯在使用过程中,一些电梯用户为了减少成本、节约资金,找临时工或没有资质的公司做电梯维护保养,一旦出了安全问题连责任单位都找不到。如果是由电梯厂家或有资质的专业公司进行维保的话,一方面维保技术和质量有保证,另方面一旦出了问题也有人负责。
网络——电梯
❼ 电梯安全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您好,方法
在电梯轿厢内设有至少一套的操纵盘控制区,首先你要检查操纵盘上各按钮动作是否正常,按一下看看是不是正确选择了
检查电梯轿厢内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通讯装置----报警装置,一般设置在较低处,醒目的黄色警铃标志,按一下是否有人接听,警铃、电话、对讲机是否有效
检查电梯的防夹装置,目前的电梯逐渐已更换为全新的光幕,看轿厢门中间。如果两门之间存在较大的异物会得到感应,电梯门打开不会关闭
检查外侧以及内侧楼层显示数字是否正确。
5
电梯的运行方向是否正确。
6
看一下电梯是否贴有合格标识,就算电梯已检验合格如果没有合格标识也是禁止运行的。合格标识也就是电梯的生产铭牌,还要注意是否在有效期内。
7
检查电梯外墙上的乘梯须知及注意事项是否完整。
❽ 电梯检验标准
电梯检验标准如下:
GB/T10060-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
GB/T10058-1997《电梯技术条件》,
GB/T10059-1997《电梯实验条件》,
GB7588-19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
GB/T18775-2002《电梯维修规范》,
GB50310-2002《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电梯生产标准:
GB/T 10059-1997 电梯试验方法
GB/T 10058-1997 电梯技术条件
GB 50182-9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梯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3.5-1997额定电压450 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5部分 电梯电缆
GB 5013.5-199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5部分:电梯电缆
GB 10060-93 电梯安装验收规范
GBJ 310-88 电梯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 7588-87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 11625-89 船用载货电梯
GB 10059-88 电梯试验方法
GB 10058-88 电梯技术条件
工作原理
曳引绳两端分别连着轿厢和对重,缠绕在曳引轮和导向轮上,曳引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变速后带动曳引轮转动,靠曳引绳与曳引轮摩擦产生的牵引力,实现轿厢和对重的升降运动,达到运输目的。
功能
现代电梯主要由曳引机(绞车)、导轨、对重装置、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和缓冲器等)、信号操纵系统、轿厢与厅门等组成。这些部分分别安装在建筑物的井道和机房中。通常采用钢丝绳摩擦传动,钢丝绳绕过曳引轮,两端分别连接轿厢和平衡重,电动机驱动曳引轮使轿厢升降。
电梯要求安全可靠、输送效率高、平层准确和乘坐舒适等。电梯的基本参数主要有额定载重量、可乘人数、额定速度、轿厢外廓尺寸和井道型式等。
❾ 高层电梯电梯层门安全装置检查试验记录表每层都有做实验吗
施工试验记录包括:施工试验记录(通用)、设备试运转记录、设备单机试运转记录、调试报告、土建专用施工试验记录、钢筋连接试验报告、回填土干密度试验报告、土工击实试验报告、砌筑砂浆抗压强度试验报告、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混凝土抗渗试验报旨、超声波探伤报告、超声波探伤记录、钢构件射线探伤报告、砌筑砂浆试块强度统计、评定记录r'混凝土试块强度统计、评定记录、防水土程试水检查记录j电气专用施工试验记录、电气接地电阻测 试记录、电气绝缘电阻滴试涮录~电气器具通电安全检查记录、电气麻胡、动力试运行记录、综合布线测试记录、光纤损耗测试记录、系统末端测试记录、管道专用施工试验记录、管道灌水试验记录、管道强度严密性试验记景、管道通水试验记录、管道吹(冲)洗(脱脂)试验记录、室内排水管道通球试验记录、伸缩器安装记录表、通风空调专用施工试验记录、现场组装除尘器、空调机漏风检测记录、风管漏风检测记录、各房间室内风量测量记录、管网风量平衡记录、通风系统试运行记录、制冷系统气密性试验记录、电梯专用施工试验记录、电梯主要功能检查试验记录表、电梯电气安全装置检查试验记录、电梯整机功能检验记录、电梯层门安全装置检查试验记录表、电梯负荷运行试验记录表、轿厢平层准确度测量记录表、电梯负荷运行试验曲线图表、电梯噪声测试记录表及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运行试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