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计划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计划

发布时间:2022-03-11 15:10:35

A. 防雷验收需要哪些资料

工程验收资料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工程前期文件1. 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附专件2. 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意属见3. 计划任务书及批复4. 建设项目列入年度计划的申报文件5. 建设项目列入年度计划的批复文件和年度计划项目表6. 征地、拆迁等审批文件(包括拆迁、补偿等文件)等等。第二部分、工程竣工验收文件。1. 工程概况表2. 工程竣工总结3. 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4. 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5. 单位(子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第三部分、施工技术文件;包括一、建筑与结构工程;二、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文件;三、 建筑电气工程文件。四、 智能建筑工程文件;五、 通风与空调工程文件六、 电梯工程文件。第四部分:除以上文件材料以外的材料报验和工程报验等监理文件材料第五部分:竣工图;一、建筑竣工图;二、结构竣工图;三、给排水竣工图;四、 采暖竣工图;五、电气竣工图;六、通风与空调竣工图。第六部分:与工程有关的各种声像材料(注明文字说明、工程名称、地点、时间、施工部位等)以及其他相关材料。

B. 企业在国标规定期限内未进行防雷接地检测是否会有处罚

有的,这会进行行政处罚。参考如下标准和要求:本规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于2005年3月30日以建标函[2005]84号“ 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 第一批)》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会同相关单位对《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5(2000年版)修订而成的。本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为:1 增加了术语一章;2 变更防接触电压和防跨步电压的措施;3 补充外部防雷装置采用不同金属物的要求;4 修改防侧击的规定;5 详细规定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选用电涌保护器的要求;6 简化了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计算公式, 并相应调整了预计雷击次数判定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的数值。7.部分条款作了更具体的要求。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 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C. 求一份油库防雷方案,好的有额外加分

具体信息不足啊,你那边环境怎样?

大概说,就是要做直击雷和感应雷的防护,做好等电位接地,基本上可以了。

欢迎垂询
广州海德防雷科技有限公司,江先生,020-39218010

D. 请问电力系统接地电阻值检测的周期还有这个规定具体是出自哪里,附上该规程更好哈! 急求!!

《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管理规程》DL 548-94 中第3.2条规定: 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每年进行一次测量。第3.3条规定:每年雷雨季节前应对运行中的防雷元器件进行一次检测...
--------------------------------------------------------------------

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管理规程DL(548-94)
1 总则
1.1 电力系统通信站(设施)的雷电过电压及电磁干扰防护,是保护通信线路、设备及人身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是确保通信线路、设备运行率不可缺少的技术环节、是电力通信网建设及运行管理工作的重点组成部分。
1.2 制定本规程的目的在于阐述电力系统通信站的防雷技术标准及措施(见附录A)、运行及维护管理制度、明确职责,采用有效技术措施,不断提高通信站的防雷运行水平。
1.3 本规程适用于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
1.4 本规程是电力工业规程的一部分,各单位均须遵照执行。
2 管理原则和职责
2.1 管理原则
2.1.1 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工作应在部、网局、省局、地区局、县局(所)领导下,实行分级管理。各级通信主管部门为所辖范围通信站防雷主管部门。
2.1.2 各级通信主管部门应设防雷负责人,一般应有主管通信的领导担任。
2.1.3 各级通信主管部门应设防雷专责(专职或兼职)工程师(技术员)。
2.1.4 个通信站均应设防雷专责人,做好本站的防雷工作。
2.1.5 防雷专责工程师(或技术员)和防雷专责人应有经过防雷技术培训的,具有一定防雷知识的通信专业人员担任。
2.2 各级防雷主管部门职责
2.2.1 贯彻执行上级颁发的通信防雷规程、规范及有关技术措施,结合所辖范围实际制定相应的通信防雷规定及措施。
2.2.2 负责编制通信防雷工作计划,经相应的主管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
2.2.3 负责所辖范围新建、改建、扩建和合建通信站的防雷设计审查,防雷工程施工检查及竣工验收审查。
2.2.4 指导和协调所辖通信站的防雷工作,下达工作任务,监督检查各站防雷工作况。
2.2.5 负责所辖通信站的防雷运行统计,雷害调查分析,逐级上报统计报表。
2.2.6 组织防雷技术培训、经验交流及技术攻关,积极采用和推广先进实用的新技术。
3 运行维护
3.1 每年雷雨季节前应对接地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主要检查连接处是否紧固,接触是否良好、接地引下线是否锈蚀、接地体附近地面有无异常,必要时应挖开地面抽查地下隐蔽部分的锈蚀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3.2 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每年进行一次测量,测量方法见附录B,测量仪表宜采用数字式接地电阻测量仪。
3.3每年雷雨季节前应对运行中的防雷元器件进行一次检测,雷雨季节中要加强外观巡视,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4 竣工验收
4.1 防雷工程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设计要求精心施工,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应有专人负责监督,对于隐蔽工程应进行随工验收,重要部位应进行拍照和专项记录。
4.2 设计资料和施工记录应由相应的防雷主管部门妥善存档备查,通信站应备有本站防雷设计资料。
4.3工程竣工时,应有通信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组织验收,通信运行部门和防雷专责工程师参加。
4.4 对于通信站防雷系统未达到设计要求或防雷系统资料、记录不齐全的,不予验收。
5 雷害分析与统计
5.1 雷害分析
5.1.1 设备遭受雷击后应对损坏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分析内容主要包括: a.各种电气绝缘部分有无击穿闪烙的痕迹,有无烧焦气味,设备元件损坏部位,设备的电气参数变化情况; b.各种防雷元件损坏情况,参数变化情况; c.安装了雷电测量装置的,应记录测量数据,计算出雷电流幅值; d.了解雷害事故地点附近的情况,分析附近地质、地形和周围环境特点及当时的气象情况; e.保留雷击损坏部件,必要时对现场进行拍照或录像,做好各种记录。
5.1.2 根据上述调查情况,组织有关专家分析,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及改进措施。
5.2 雷害统计
5.2.1 为了做好通信站防雷工作,应了解雷电活动规律、强度、雷击概率,掌握设备损坏情况及雷电入侵途径等,积累必要的资料。
5.2.2 各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建立本地区的雷电活动档案,对雷害进行统计。统计表格可自行确定。
5.2.3 通信站发生雷害后应及时将初步情况逐级上报通信防雷主管部门,网局、直属省局通信防雷主管部门应在每年11月底前,将电力系统通信站雷害统计表(见表1)汇总上报国电通信中心。 表1 电力系统通信站雷害统计表 填报单位防雷负责人防雷工程师 电路名称站址地形设备启用时间 雷害站名海拔高度m设备制式模/数 雷害时间雷害次数天馈线距地高度m 雷害损伤情况雷害主要原因及改进措施 附录A 防雷技术标准及措施
(补 充 件)
A1 接地与均压
A1.1 接地电阻越小过电压值越低,因此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降低接地电阻,其要求如表A1所示。
表A1 接地电阻要求 序号接地网名称接地电阻 一般高土壤电阻率 1调度通信综合楼<1<5 2通信站(塔)<3<10 3独立避雷针<10<30
A1.2 调度通信综合楼内的通信站应与同一楼内的动力装置,建筑物避雷装置共用一个接地网,大楼及通信机房楼地引下线可利用建筑物主体钢筋,钢筋自身上、下连接点应采用搭焊接,且其上端应与房顶避雷装置、下端应与接地网、中间应与各层均压网或环形接地母线焊接成电气上连接通的笼式接地系统,如图A1所示。
A1.3 位于发电厂、变电(开关)站的通信站的接地网应至少用两根规格不小于40mm×4mm的镀锌扁钢与厂、站的接地网均压相连。
A1.4 接地体
A1.4.1接地体一般应采用镀锌钢材其规格应根据最大故障电流来确定,一般应不小于如下数值。 角钢:50mm×50mm×5mm; 扁钢:40mm×4mm; 圆钢直径:8 mm; 钢管壁厚:3.5 mm
A1.4.2接地体深埋(指接地体上端)一般不小于0.7m.在寒冷地区,接地体应埋在冻土层以下,在水位较高的地区接地体最好穿透到已知的水位上,以利用饱和区的水源,接地体之间所有的连接点均应进行搭焊接,焊接点(浇铸在混泥土中的除外)应进行防腐处理.
A1.4.3 对于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当一般做法的接地电阻值难于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向外延伸接地体,改善土壤的传导性能,深埋电极,以及外引等方式.
A1.5 通信机房建筑应有防直击雷的接地保护措施,在房顶上应敷设闭合均压网(带)并与接地网连接房顶平面任何一点到均压带的距离均不应大于5m.
A1.6 通信机房内,应围绕机房敷设环形接地母线(简称环母线)。环形接地母线一般不应采用截面不小于90mm2 的铜排或120 mm2镀锌扁钢,在机房外,应围绕机房建筑敷设闭合环形接地网,机房环形接地母线及接地网和房顶闭合均压带间,至少应有4条对称布置的连接线(或主钢筋)相连,相邻连接线间的距离不宜超过18m.
A1.7 机房内各种电缆的金属外皮,设备的金属外壳和框架、进风道、水管等不带电金属部分、门窗等建筑物金属结构以及保护接地、工作接地等,应以最短距离与环形接地母线相连,采用螺栓连接的部位可用含银环氧树脂导电胶粘合
A1.8 各类设备保护地线宜用多股铜导线,其截面应根据最大故障电流来确定,一般应为25~95mm2 导线屏蔽层的接地线截面面积,应大于屏蔽层截面面积的2倍,接地线的连接应保证电气接触良好,连接点应进行防腐处理。
A1.9 金属管道引入室内前应平直地埋10m以上,地埋深应大于0.6m,并在入口处接入接地网,如不能埋入地中,至少应在金属管道室外部分沿长度均匀分布在两处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10Ώ;,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每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 Ώ;,但应适当增加接地处数。
A1.10 微波塔上同轴线金属外皮的上端及下端应分别就近与铁塔相连接,在机房入口处与接地体再连一次;馈线较长时宜在中间加一个与塔身的连接点,室外馈线桥始末两端均应和接地网相连,上述连接如图A2所示。
A1.11 微波塔上的航标灯电源线应选用金属外皮电缆或将导线穿入金属管,各段金属管之间应保证电气连接良好(屏蔽连续),金属外皮或金属管至少应在上下两端与塔身金属结构连接,进机房前应水平直埋10m以上,埋地深度应大于0.6m,如图A2所示。
A1.12 引入机房地电缆空线对,应在配线架上接地,以防引入的雷电在开路导线末端产生反击。
A1.13 微波塔接地网应围绕塔基作成闭合环形接地网,铁塔接地网与微波机房接地网间至少要用2根规格不小于40mm×4mm的镀锌扁钢连接,如图A2所示。
A1.14 电缆沟道,竖井内的金属支架至少应两点接地,接地点间距不应大于30m。
A 2 屏蔽
A2.1 为减少外界雷电的电磁干扰,通信机房及调度通信综合楼的建筑钢筋、金属地板构架等均应相互焊接,形成等电位法拉第笼,如设备队屏蔽有较高要求时,机房6面应敷设金属屏蔽网,屏蔽网应与机房内环形接地母线均匀多点相连。
A2.2 架空电力线由站内终端杆引下后更换为屏蔽电缆,进入室内前应平直埋10m以上,埋地深度应大于0.6m。屏蔽层两端接地;非屏蔽电缆应穿镀锌铁管并水平直埋10mm以上,铁管两端应接地,如图A2所示。
A2.3 室外通信电缆应采用屏蔽电缆,屏蔽层两端接地;对于既有铠带又有屏蔽层的电缆,在机房内应将铠带和屏蔽层同时接地。而在另一端只将屏蔽层接地,电缆进入室内前应水平直埋10m以上。埋地深度应大于0.6m。非屏蔽电缆应穿镀锌铁管并水平直埋10mm以上,铁管两端应接地。
A2.4 机房内的电力电缆(线)、通信电缆(线)宜采用屏蔽电缆,或敷设在屏蔽管内,屏蔽层或金属管两端必须就近接地。
A3 限幅
A3.1 通信电缆进入机房要首先接入保安配线架(箱)。配线架应装有抑制电缆线对横向、纵向过电压的限幅装置。
A3.2 配线架限幅装置主要包括压敏电阻器、气体放电管、熔丝、热线圈等。对于微电子设备应优先采用压敏电阻器。
A3.3 高压架空配电线路终端杆杆体金属部分应接地。如距主接地网较远可独立接地,接地电阻不宜超过30 Ώ;。杆上三湘对地要分别装避雷器。
A3.4 配电变压器高、低压侧应在靠近变压器处装设避雷器,变压器在室内时,高压侧避雷器一般应装于户外,且离本体不得超过10m,机房配电屏或整流器入端三相对地亦应装氧化锌避雷器(箱)。
A3.5 直流电源的“正极”在电源设备侧和通信设备侧均应接地,“负极”在电源机房侧和通信机房侧应3接压敏电阻。
A3.6 各种避雷器件均应尽可能的缩短引线,直接装于被保护的电“线”路点上,各种避雷器件必须符合标准要求,并经专用仪器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A4 隔离
A4.1 不同接地网之间的通信线宜采取防高、低电位反击的隔离措施,如光电隔离、变压器隔离等。
A4.2 在电力调度通信综合楼内,需要另设接地网的特殊设备,其接地网与大楼主接地网之间可通过击穿保险器或放电器连接,以保证正常时的隔离。雷击时均衡电位。
A4.3 微波塔和天线到周围建筑物的距离,应符合避免多建筑物发生闪络的要求,其距离应大于5m。
A4.4 微波塔上除架设本站必须的通信装置外,不得架设或搭挂构会构成雷击威胁的其他装置,如电缆、电线、电视天馈线等。
A5 其他 通信站防雷技术标准及措施的其他条款应符合SDJ—79《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SD—79《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的有关部分。

E. 二类防雷建筑干挂幕墙是否需要作防雷接地,或者防雷保护,哪个规范有明文规定。

1.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133-2001中和4.2.4条规定,需做防雷,
2.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4.1.2条也写明 2)金属装置需做防雷,具体防雷做法,请自己看规范,因字数限制,只能回答这么多

F. 防雷接地施工方案的设计

防雷接地是为了防止高层建筑物,通信基站,气象站,雷达站,石油气站等被雷直接击中的危险,先将雷引入地面,当高楼上空出现带电云层时,防雷装置通过静电感应,使得避雷导体的尖端聚集大部分的电荷,这样,避雷器和带点云层就形成了一个电容器,避雷器的顶端通常都比较尖,使得这个电容器的正对面积很小,电容也就小,能容纳的电容少,但是这里又聚集了很多的电荷,所以当电荷达到一定量时,避雷器和云层之间的空气就很容易被击穿,形成一个通路,将电荷导入大地,这样带电云层就不会对高层建筑构成危险。因此现在很高的层建筑物上都装有防雷接地的系统防御设施。那么防雷接地设施是怎么设置的呢?让小编我来详细的说明防雷接地是怎样施工的。



防雷接地方案措施需要详细的计划和安排,下面介绍一下防雷接地的安装方案和应该注意的事项。



安装方案

防雷接地,首先要探测周围的地形地貌,了解工程概况,然后进行材料,器具和人员的准备,如果是在室内用,室内用主要用在电力设备上接电接地,接线线夹采用平口螺旋式,接地方式采用接地线夹(接母排和铜排式)。低压接地线,分为室内设备用接地线和室外线路接地线两种,一般低压线路采用三相四线制。如果用于室外,室外线路多采用双簧式,接地方式采用入地地丁方式,安装在房屋最高点,埋好引下线,引下线的连接一定要牢靠,接地线尽量垂直,埋地两米深,在散点盐,进行泥土的回填。



注意事项

按被保护建筑物的面积,高度,所在地雷暴日及地埋环境校正系数,建筑物使用性质等选择避雷物,并且确定避雷物立杆高度。安装时各部件间要连接可靠,安装完成后,各连接处或金属表面涂镀层有损伤处,应做好防锈处理。避雷用具应通过引下线与女儿墙上的避雷带或者地网连接,要求接地电阻值不能超过10欧姆。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可以适当的放宽对接地电阻的要求。避雷器投入使用后,要定期检查各部分连接是否牢靠,引下线与接地系统连接是否可靠。



通过小编的说明,相信大家也对防雷接地设施的施工有所了解,希望这能通过这篇文章增进大家对防雷的认识。

G. 问问防雷接地装置施工检查记录怎么填有没有人了解

1.严格落实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及电工值班、巡查制度,落实临电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2.做好临电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技术交底,并进行记录。3.本工程用电机械设备的使用要求先申请提计划,由电工统一接线管理。4.所有电动机具、机械、电气设备应该由专职电工或持证的操作手进行操作和维修,非电工或操作手不得随意动用机电设备。5.电工要做好值班及维修日记。6.工地使用的所有电器应该保证质量合格,有合格证。7.临时照明系统均采用重复接地装置,低压灯泡(36V、60W),确保安全。8.现场作业区及场外宿舍区的临时用电,均由指定的专职电工负责管理,电工须持证上岗,严禁非电工人员乱拉电线、乱接电源。9.电工应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电工使用的各种测量仪表和一类绝缘标准的电动工具,要按规定进行检测,满足计量要求。10.停用时间较长的电动机具,如振捣棒、磨石机等,重新启用前,要做绝缘电阻检测,合格方可使用,检测结果应有记录。11.现场使用经国家劳动部,建设部认证的标准的配电箱和开关箱,使用期间安排专人负责定期保养,清扫和擦试。12.施工现场线路采用电缆埋地敷设,所有电缆采用检查无破损、龟裂,符合标准的电缆。13.对用电安全影响较大的测试项目,如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重复接地的电阻测试工作,每季度进行一次,测试由专人进行,记录阻值,填测试记录,绘制接地装置图。14.临时用电一律采用“三相五线制”配线,每个临时配电箱应该全部安装灵敏的漏电保护器。15.现场临时用电安装完毕,经工地检查合格报公司安保处复验通过后方可投入使用,复验结果要有记录。16.临时用电安装施工及使用期间的各种资料要收集齐全,以备查验。17.电焊机一级、二级线要防护安全,焊把线要双线到位,不得用裸露铜线和钢筋做地线。18.手持电动工具绝缘要完好,电源接头要规范无破损,操作人员要戴绝缘手套。

H. 防雷装置检测技术方案监理审核意见

防雷来装置源设计审核办事指南http://www.docin.com/p-2094695152.html

I. 防雷知识

防雷原理

防雷,是指通过组成拦截、疏导最后泄放入地的一体化系统方式以防止由直击雷或雷电电磁脉冲对建筑物本身或其内部设备造成损害的防护技术。
编辑本段
历史

本杰明·富兰克林1752年7月本杰明?富兰克林[1](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著名的风筝实验及其后于1753年避雷针的公布揭开了人类对抗雷电的历史。1873年麦克斯韦[2](James Clerk Maxwell 1831--1879)发表的科学名著《电磁理论》系统、全面、完美的阐述了电磁场理论,之后伴随电磁理论的应用和普及,针对电磁脉冲的防护也正式纳入防雷范畴,直接雷防护和电磁脉冲防护构成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整体并沿用至今。
而在我国,防雷行业和技术起步较晚,80年代末期才有第一家防雷企业诞生,2002年5月深圳第一届防雷技术论坛的召开标志着在我国,防雷行业正式步入成熟,本世纪初,我国先后颁布了两大防雷通用标准,GB 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修订)和GB 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至此我国防雷技术发展成熟。
编辑本段
雷电防护系统

雷电防护系统图例 雷电防护系统(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LPS))是指用以对某一空间进行雷电效应防护的整套装置,它由外部雷电防护系统和内部雷电防护系统两部分组成。
注:在特定的情况下,雷电防护系统可以仅由外部防雷装置或内部防雷装置组成。
目前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技术即防雷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国内各大防雷企业都能够实现从设计、产品提供到施工及售后服务的防雷一体化体系解决方案(防雷体系)。在一个完整的防雷体系按照功能的不同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编辑本段
直击雷防护

(direct lightning protection (lightning))
直击雷防护是防止雷闪直接击在建筑物、构筑物、电气网络或电气装置上。直击雷防护技术主要是保护建筑物本身不受雷电损害,以及减弱雷击时巨大的雷电流沿着建筑物泄入大地的过程中对建筑物内部空间产生影响的防护技术,是防雷体系的第一部分。 防雷直击雷防护技术以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避雷线为主要,其中避雷针是最常见的直击雷防护装置。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在避雷针的顶端,形成局部电场强度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避雷针冠以“避雷”二字,仅仅是指其能使被保护物体避免雷害的意思,而其本身恰恰相反,是“引雷”上身。
目前,主要的避雷针包括常规避雷针,提前放电避雷针、主动优化避雷针,限流型避雷针和预防典型避雷针,世面上比较常用和比较出名的是河南万佳防雷公司生产的预放电避雷针WJZ系列避雷针,如WJZ2500-1C。
接地
(earth ;ground)
接地一 种有意或非有意的导电连接,由于这种连接,可使电路或电气设备接到大地或接到代替大地的、某种较大的导电体。注 :接地的目的是:(a)使连接到地的导体具有等于或近似于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的电位;(b)引导人地电流流入和流出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
从定义上可以将接地分为:人工接地、自然界地;从工作性质上可分为接地保护(如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设备接地、配点接地等)、工作接地(如电力设施的发、送、配电接地等工作接地还有不需要实际物理连接的电子线路逻辑地)两大类。
接地系系统是通过平衡包括阻值、结构、及相互之间配合等因素通过释放由直击雷击、雷电电磁脉冲、积累在设备上的静电、电力系统短路等状况带来的威胁及其他各类异常能量从而达到防护的目的。
目前,通用的接地系统主要包括铜包钢接地系统、长效高导活性离子接地系统等,而在接地单元与帝王链接工艺上通用热熔焊接施工工艺。
等电位连接
(equipotential bonding)
等电位连接是指将分开的装置、诸导电物体等用等电位连接导体或电涌保护器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的电位差。
等电位连接原理是通过将正常情况下彼此独立的接地系统,通过等电位连接器自动导通系统之间的电位差,从而形成更大的联合接地系统,更有效地进行异常能量释放。
电磁屏蔽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电磁屏蔽是用导电材料减少交变电磁场向指定区域穿透的屏蔽。雷电电磁脉冲以雷击点为中心向周围传播,其影响范围可达2公里外甚至更远,而不仅仅局限于被雷击中的建筑物本身或其内部设 防雷工程流程图备。
电磁屏蔽技术主要包括空点电磁屏蔽技术和线路电磁屏蔽技术两部分
空间电磁屏蔽技术是通过分布在各个方位具有可靠的、连续电气连接的金属材料层来阻挡电磁波的侵入,通过将电磁能在屏蔽体上进行能量转换使此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接地装置泄放入地。
线路电磁屏蔽技术是通过穿金属管(槽)敷设,并将连续的金属管(槽)两端可靠接地而形成屏蔽体以防止电磁脉冲对金属线路的电磁感应而生成过电压。线路电磁屏蔽技术除具有空间屏蔽功能外,还具有在线路引入过电压时产生反向电动势以抵消线路过电压的功能。
过电压保护
(over voltage protection)
过电压保护是指电源装置和所连接的设备为防止电源故障以至于产生过高的输出电压(包括开路电压)而施加的一种保护。
过电压保护实际上涉及多种系统的过电压保护,其中最主要的是电源系统过电压保护和通信系统过电压保护。
过电压保护技术主要是通过使用相关设备将电能分配到系统的各个用电设备当中,已最大限度的削减能量最大值,再通过对各用电设备的安全保护设备多级保护,达到能量释放、低残压保护的功能。而在实际应用当中,考虑到各种系统的特殊性,需要针对不同系统设计专门的过电压保护方案,已达到防护目的。
编辑本段
方法

自身安全防护
1、在两次雷击之间一分钟左右的间隙,应尽可能躲到能够防护的地方去。不具备上述 防雷工程流程图条件时,应立即双膝下蹲,向前弯曲,双手抱膝。
2、在野外也可以凭借较高大的树木防雷,但千万记住要离开树干、树叶至少两米的距离。依此类推,孤立的烟囱下、高大的金属物体旁、电线杆下都不宜逗留。此外,站在屋檐下也是不安全的,最好马上进入建筑物内。
3、雷雨中若手中持有金属雨伞、高尔夫球棍、斧头等物,一定要扔掉或让这些物体低于人体。还有一些所谓的绝缘体,像锄头等物,在雷雨天气中其实并不绝缘。
4、雷雨时,室内开灯应避免站立在灯头线下。
5、不宜使用淋浴器。因为水管与防雷接地相连,雷电流可通过水流传导而致人伤亡。
家用电器保护
1、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在电源入户处安装电源避雷器,并在有线电视天线、电话机、传真机、电脑MODEN调制解调器入口处、卫星电视电缆接口处安装信号避雷器。但是安装时要有好的接地线,同时做好接地网。
2、每天收听气象预报,得知当天有雷暴时应在上班前将家用电器的电源插头、信号插头拔掉,并且出门时不要忘记关门窗,以防止滚球雷的侵入。
建筑物的保护
1、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按本规范附录二的规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网格密度按建筑物类别确定)的网格。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相互连接。
2、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引下线间距按建筑物类别确定)。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
3、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防直击雷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但不应小于2m:
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详见以下规范。
编辑本段
规范


GB 15599-1995 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3]
GB 50057-19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2000版)[4]
GB 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GB/T 21431-2008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J 79-1985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GA 267-2000 计算机信息系统 雷电电磁脉冲安全防护规范
JR/T 0026-2006 银行业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技术规范
QX 2-2000 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
QX 30-2004 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
QX 3-2000 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
QX 4-2000 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
YD 2011-1993 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YD 5068-1998 移动数据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
YD/T 5098-2001 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
GA173-2002 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
QX 10[1].1-2002_ 电涌保护器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编辑本段
相关标准


IEC 62305-1-2006 雷电防护
IEC/TR 61400-24-2002 风力涡轮机发电机系统。第24部分:避雷装置 IEC61400-24
IEC 60364-5-54-2002 建筑物的电气设施。第5-54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接地措施、保护导体和保护跨接线 IEC60364-5-54
IEC 60099 避雷器
GB 15599-1995 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
GB 50057-19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2000版)
GB 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GB/T 19271-2003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GB/T 19663-2005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GB/T 19663-2005 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术语
GB/T 19856-2005 雷电防护
GB/T 21431-2008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 21714-2008 雷电防护
GB/T 2900.12-2008 电工术语 避雷器、低压电涌保护器及元件
GB/T 7450-1987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
GJB 5080-2004 军用通信设施雷电防护设计与使用要求
GJB 1210-1991 接地 搭接和屏蔽设计的实施
GJB 2269-1996 后方弹药仓库防雷技术要求
防雷产品认证与产品检测机构:
1、北京雷电防护装置测试中心
2、上海雷电防护装置测试中心
3、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
编辑本段
装置

防雷设备从类型上看大体可以分为:电源防雷器、电源保护 防雷器插座、天馈线保护器、信号防雷器、防雷测试工具、测量和控制系统防雷器、地极保护器。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上述的针、线、网、带都只是接闪器,而避雷器是一种专门的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的总和。
接闪器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和避雷带都是接闪器,它们都是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然后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流泄入大地,以此保护被保护物免受雷击。接闪器所用材料应能满足机械强度和耐腐蚀的要求,还应有足够的热稳定性,以能承受雷电流的热破坏作用。
避雷器
避雷器的作用是用来保护电力系统中各种电器设备免受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工频暂态过电压冲击而损坏的一个电器。避雷器的类型主要有保护间隙、阀型避雷器和氧化锌避雷器。保护间隙主要用于限制大气过电压,一般用于配电系统、线路和变电所进线段保护。阀型避雷器与氧化锌避雷器用于变电所和发电厂的保护,在500KV及以下系统主要用于限制大气过电压,在超高压系统中还将用来限制内过电压或作内过电压的后备保护
避雷器并联在被保护设备或设施上,正常时装置与地绝缘,当出现雷击过电压时,装置与地由绝缘变成导通,并击穿放电,将雷电流或过电压引入大地,起到保护作用。过电压终止后,避雷器迅速恢复不通状态,恢复正常工作。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备和电力线路,也用作防止高电压侵入室内的安全措施。避雷器有保护间隙、管型避雷器和阀型避雷器和氧化锌避雷器。
引下线
防雷装置的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
电源防雷器
电源防雷器是防止雷电和其他内部过电压侵入设 三相电源防雷器备造成损坏,从室外防雷与线路防雷相结合的综合防雷方案,介绍了外部避雷和内部避雷、保护区、防雷等电位连接等概念。分析了电源防雷工作原理。采用电源防雷能在最短时间内释放电路上因雷击感应而产生的大量脉冲能量短路泄放到大地,降低设备各接口间的电位差,从而保护电路上的设备。电源防雷器分为B、C、D三级。依据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的分区防雷、多级保护的理论,B级防雷属于第一级防雷器,可应用于建筑物内的主配电柜上;C级属第二级防雷器,应用于建筑物的分路配电柜中;D级属第三级防雷器,应用于重要设备的前端,对设备进行精细保护。
正确安装电源防雷器,设备因雷击导致电源损坏的机会,可以减少到接近零,即可免除更换设备之费用,保障系统不间断连续运行。并可减少建筑物因雷击所引起的电源火警机会,确保人身及其他财产的安全。
信号防雷器
信号防雷器在产品的设计上,依据IEC 61644的要求 千兆网络防雷器,分为B、C、F三级。B级(Base protection)基本保护级(粗保护级),C级(Combination protection)综合保护级,F级(Medium&fine protection)中等&精细保护级。专业用于网络、通讯、光缆、广播、电视、监控、视频等设备的雷电保护设备。
视频防雷器
也称同轴电缆电涌保护器,阻抗有两种,一种是75欧姆,一种 视频防雷器组合图是50欧姆。其中50欧姆的用于有线电视的室外电缆传输保护,75欧姆的用于视频传输,比如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传输,俗称:视频防雷器。视频防雷器安装于视频传输线的两端(前后端),可以有效保护摄像机、球机、矩阵、数字录像机、监视器不受雷电的破坏。视频防雷器完整的内部结构一般可分为三部分:放电部分、稳流部分、稳压部分;性能好的视频防雷器里面还添加了可提高信号防雷器传输频率的电路,以减少因接口等处的损耗。
防雷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是防雷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地装置向大地泄放雷电流,限制防雷装置对地电压不致过高。除独立避雷针外,在接地电阻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防雷接地装置可以和其他接地装置共用。为所雷电流迅速导入大地以防雷止雷害为目的的接地叫做防雷接地。
防接地装置包括以下部分:
1、雷电接受装置:直接或间接接受雷电的金属杆(接闪器),如避雷针、避雷带(网)、架空地线及避雷器等。
2、接地线(引下线):雷电接受装置与接地装置连接用的金属导体。
3、接地装置:接地线和接地体的总和。
测量和控制装置
测量和控制装置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生产厂、建筑物管理、供暖系统、报警装置等。由于雷电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过电压不仅会对控制系统造成危害,而且对昂贵的转换器、传感器也会造成危害。控制系统的故障通常会导致产品损失和对生产的影响。测量和控制单元通常比电源系统对浪涌过电压的反应更加敏感。
编辑本段
发展

由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通过消除雷击危险性,使保护目标不再遭受雷击的新一代避雷技术,称为“智能避雷技术” 。以原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电学组专家团队,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开发,从理论分析、模拟计算、实验测试、模型实验、工程实用化研究、外场实验等各个角度和方法的研究,都证明了这一技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期间经多次大小各类专家会议的评审鉴定,得到充分肯定,被誉为“21世纪防雷事业的曙光” 。
2002年联合国发明协会评选全世界的发明创造。智能避雷技术获得金奖的同时,荣获我国唯一的一项特别金奖,被联合国国际专家组誉为“人类生存和保障的最佳发明” 。
通过了国家气象局测试中心的检测。通过了国军标要求的温度、震动、冲击、和电磁兼容的测试。列入了国家火炬计划。获得了环保认证。企业标准获得了质监局的登记备案。获得了中国专利证书。获得了美国专利证书。申报了国际专利,并申报了美、日、德、英、意、西班牙、俄等国专利。
智能避雷技术是目前为止国际上唯一可以把雷害拒之于门外,为现代化和信息化保驾护航的环保类新型避雷技术。它不仅能够弥补传统避雷方式不能保护信息装备的不足,而且由于其不靠接地,所以特别适用于高山雷达站等接地困难的场所,以及车辆、舰船、飞机、导弹等不能接地的移动目标。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对提高我国军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望列入国际标准,成为继福兰克林之后的第二个通行防雷方法,实现人类避雷技术史上的革新。
编辑本段
提示

1、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
4.、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它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其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建设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
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高尔夫球棍等扛在肩上。
10、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11、在两次雷击之间一分钟左右的间隙,应尽可能躲到能够防护的地方去。不具备上述条件时,应立即双膝下蹲,向前弯曲,双手抱膝。
12、在野外也可以凭借较高大的树木防雷,但千万记住要离开树干、树叶至少两米的距离。依此类推,孤立的烟囱下、高大的金属物体旁、电线杆下都不宜逗留。此外,站在屋檐下也是不安全的,最好马上进入建筑物内。
13、雷雨中若手中持有金属雨伞、高尔夫球棍、斧头等物,一定要扔掉或让这些物体低于人体。还有一些所谓的绝缘体,像锄头等物,在雷雨天气中其实并不绝缘。
14、雷雨时,室内开灯应避免站立在灯头线下。
15、不宜使用淋浴器。因为水管与防雷接地相连,雷电流可通过水流传导而致人伤亡。
夏季预防雷击
当前,夏季多雷雨天气已经临近,预防雷击是我们人类的首要问题。几年来,被雷击或者被间接雷击而死亡的人数在不断的增长,如何防止雷击问题是人们经常谈论的事情。在夏季,雷电分为两种危害,一种是直接雷击,另一种则是间接雷击。直击雷的危害程度远大于间接雷击,而直击雷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间接雷击主要是由于雷雨云层电荷在放电时产生的强电磁场通过金属导线而感应出的数万伏超高电压放电。下面我们较详细的来阐述关于雷电的防护问题。
1,直击雷
关于直击雷的防护问题,在很多的专业教科书中已有所描述。唯一的方法就是构建防雷措施,在高大的建筑物上设立金属避雷入地导线,可将巨大的雷雨云层电荷释放掉。或者在人类居住的小区四周装有大型的避雷塔,以防止人类的生命财产不受到任何的伤害和损失。在雷雨天气,要尽量的远离那些高大的树木林区和没有避雷措施的建筑物,还有就是架空的高低压输电网络和通讯网络。在雷雨来临之际,最好的防雷击方法就是尽快的躲进屋里,并关好门窗以防球形雷进入。假如你是在野外遇到雷雨天时,首先你要观看一下你所处的地理位置,千万不要往高处去,尽快的进入到低洼地带,找一处能够避雨的地方躲藏起来以防雷击。
2,感应雷
对于感应雷来说,一般人了解的还不算太清楚,只有专业人士才知道感应雷电的潜在危害。什么是感应雷电呢?就是带电的雷雨云层在放电时产生瞬间强大的高脉冲电磁场,这种强磁场会在我们周围的金属导线中产生感应电荷。由于感应电荷的聚集,会在金属导线上形成较高的对地电位差,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高压电。大家可能知道高压输电网络的电位是多少吗?其大概的范围是在10千伏至数百千伏电位之间。请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了感应雷击,这里的学问还是挺多的呢。现在我给大家说一段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
在一次偶然的强雷电放电过程中,让我们了解到了由强雷电引起的瞬间强磁电转换过程。那是在1985年的夏季,有一住户的室外电视天线架设高度为6米左右,天线的高度不超过四周的近距离建筑物和树木的高度。根据目测,树木的高度为十米,建筑物的高度为8米,而积雨云层距地面电视天线的垂直高度为100米以上,距强雷电发生的有效距离为1000米。在雷雨天气,一般的平房住户,会将入室的电视天线和电视电源插头共同拔掉的。而被拔掉的天线接头距离电视机的接线端子为20公分左右,电视天线的馈线长度不超过20米,天线接收器为一般简易的民用振子天线。忽然,在一道闪光过后,巨大的雷声从相距300米左右的高空炸起,就听电视机的后面“啪”的一声!一道弧光闪过,近前一看,电视天线接头与电视机的各接线端子表面都有被高压电弧击伤过的痕迹。当时屋里所有的人都被这一突然的放电声吓了一跳,也都在庆幸着距离电视机较远,不然的话,后果不敢设想。按着20公分的距离来计算,一万伏高压电能击穿1公分距离的干燥空气介质,而20公分距离的空气介质其击穿电压应该在20万伏左右。由于当时是雷雨天气,屋里的空气湿度较大,击穿1公分空气介质的电压应该在7000伏左右,那么击穿20公分空气介质的电压也要在10万伏以上。上述的数据只是粗略的计算,但在双股20米长的金属导体上究竟能产生多高的磁感应电荷,我们还要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性工作。
故事虽然讲完了,但我们预防雷电的具体措施还不够完备。通过上述的一段小故事,我们知道了感应雷间接性的危害。那么在雷雨季节,我们就要尽量的远离那些象高低压输电网络和架空带有金属导体的各种通讯网络以及各种通信发射塔的固定地埋牵引线。也包括无线电的接受天线等金属导线网络,千万要远离和不要用手去触摸它们下垂延伸线路的金属端头部分。在我们城区、农村的所有架空金属导电网络中,其延绵环绕于我们周围长达数十里或者数百里。在其上面所产生的雷电感应电荷数量是非常之高的。于瞬间并能够感应出电压高达数万伏,它会将与其连接的电器和电子设备瞬间摧毁。下面,我们用列表的方式来说明当雷雨来临之时应当注意到的几点问题。
1,远离高大的建筑物和树木,尽量的进入到低洼地带。
2,远离高低压输电网络。
3,远离输电网络的金属延伸固定装置(金属拉力线)。
4,远离所有的金属导线通讯网络。
5,远离各种通讯发射塔金属设施。
6,远离各种架空的金属建筑设施和存放于室内外的金属材料。
7,千万不要触摸室外延伸与室内的各种导体金属端头,并尽量的远离。
9,在行车过程中,尽量的不要走出车外。
10,遇到雷雨时,尽量放掉手中的金属物体,就连晾衣服的金属线绳也要注意,尽量的在雷雨到来之时将所晾晒的衣物收回屋内。
11,在雷雨来临前,断掉所有与室外连接的设备引线,最好的断接控制装置设于室外,千万不要触摸这些断点的金属部分。
有关雷雨季节的人身防护问题,我们已经基本上潦草的说了说。不论怎样,在雷雨季节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大人一定要反复的告诫儿童,向他们讲解关于雷雨季节的防雷电知识。

阅读全文

与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计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仪表盘转针响是怎么回事 浏览:590
smart有没有工具箱 浏览:406
低压铸造轮毂过程与普通轮毂有什么区别 浏览:437
不是一体的地热阀门怎么换 浏览:904
暖气包左右2个阀门的功能 浏览:969
什么车仪表盘和urv一样 浏览:298
安装在灶台上的燃气阀门 浏览:677
小型电动工具种类 浏览:884
自动加粉装置 浏览:40
cef工具箱 浏览:254
车桥使用什么轴承 浏览:286
天正电气怎么算消防设备 浏览:73
废弃机械师怎么进不去 浏览:781
义乌市哲诚五金制品厂 浏览:132
超声仪器使用了哪些效应 浏览:941
天梭机械表一个月差多少 浏览:769
南京林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697
阿为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79
为什么换个设备登录和平精英就归零 浏览:417
通力五金机电城位置 浏览: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