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老机械怀表的装置

老机械怀表的装置

发布时间:2022-03-09 21:29:14

『壹』 机械表怎么越走越快是不是坏了

通常机械表越走越快的原因,有三种可能:一是受震,二是受磁,三是油丝粘在一起。

如果手表没有碰撞的话,估计是受磁了,需要尽快进行消磁,并调校,最好到专业的手表维修中心进行检测一下,能够准确的找到手表走快的原因。

任何机械表都不可能一秒不差,一般日误差在30秒之内视为合格。通常新表走得会快些,等表油走开后,就会慢慢恢复正常。另外太激烈的运动也会影响到机械手表摆轮的正常运转,直接会造成手表走时不准确。

一只机械表走的准不准、精度高不高、能不能长期稳定、原因还有很多种,比如老化、故障以及与润滑油的质量和注油量等等都有密切联系。其次还需注意,不要在计算机磁场大的地方佩戴机械表,以防手表受磁。

(1)老机械怀表的装置扩展阅读:

机械表的保养常识:

机械表是靠机械齿轮及发条的带动而转动,转动难免产生摩擦,所以日久必需加油、润滑,以减低零件磨损率。否则等到出毛病才送修,往往问题已经很严重。

机械表最好每年都要回娘家,检查看看有无使用不当或进水的情形。尤其当地的气候湿热,汗水、雨水加上脏空气等长年累积,对机械造成慢性侵蚀,损害的频率和程度都比欧美、日本偏高很多,所以「定期检查」非常重要;然后每三年需作一次彻底的清洗、保养。

通常手表上标明的30米或50米等防水是指在实验室测得的数据,用的是纯水,平常手表的防水需求也仅限于佩戴淋浴,洗手,切不可游泳,潜水,泡澡,这会对手表造成严重损害。

虽然自动机械手表不含电池,但及时进行一些简单易行的保养还是非常必要的。这对延长手表使用寿命及保持良好机芯状态非常有帮助。

自动上弦手表的运作原理在于手臂的摆动会带动机芯绕圈,从而达到自动上弦的目的。每天您只要动动手臂,它就会为您记录精准时间。

如果您每天都要佩戴自动手表,最好的保养方法是每两个星期紧一下发条,保证它的齿轮正常顺滑运转。轻轻旋转表冠(它同样可以调整时间跟日期)一直到您能感觉独到微微的紧迫。

如果您并不是每天都会佩戴自动手表,您应该保证每两个星期至少上弦一次以保证手表的持续运转,也就是保证内部机械装置正常准确的运行。

最好在每天的相同时间给您的机械手表上弦。这种做法对于内部的机械装置非常有益。您要是想形成规律,那建议您每天早上起床后为您的爱表上弦。

不要在夜间设定日期及星期指数(如果您的手表具有这些功能)。控制日期及星期的机械装置在夜间有活动空隙,如果您在这个时间更改设定,就势必会打乱原有规律。

当您在进行持续摆臂的体育活动(如网球,棒球,高尔夫等)时,也建议您不要佩带自动表,因为持续的手臂摆动会破坏手表的机芯。

『贰』 机械表是那一年发明的

手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它使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间是一种度量衡单位,而手表却是划分时间的工具,时至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没有时间的刻度,如果没有计量时间的工具,恐怕谁都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模样。从第一只手表的面世起,手表的创制及生产都基于一个简单而机智的发明,这就是“弹簧”,它能够收紧并储存能量,又能慢慢地把能量释放出来,以推动手表内的运行装置及指针,达到显示时间的功能,手表内的这种弹簧装置被称为主弹簧(Mainspring)。

瑞士钟表业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中叶的日内瓦,制表业很快就风靡日内瓦,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的手艺。到16世纪末,日内瓦制表业就以其质量闻名。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日内瓦制表艺人决定组织并规范他们的行业,并于1601年创建了日内瓦制表协会,成为世界首家钟表行业协会。当时,表厂已多达500多家,这迫使一些人移至人口较为稀少的城镇。日内瓦北部的汝拉山区逐渐成为制表艺人生活和生产的理想场所。1665年,在汝拉山区诞生了一个名叫Daniel Jeanrichard的人,他后来成为一名金匠,组织了钟表生产部门。1741年他去世时,纳沙泰尔汝拉山区已有了数以百计的钟表行。

早期的钟表十分昂贵,只是皇室贵族用以显示身份的奢侈品,其首饰的作用多于报时的功能。他们甚至烦厌每日多次去上发条,而且早期钟表准确程度较差,直至16及17世纪因制表工艺的不断改进,才提高了报时的准确性。1675年出现了一项技术的突破,就是“平衡”(balance)弹簧,此弹簧是用以调整传统主弹簧因运行波动而产生的不平衡,加装了此平衡弹簧终于使钟表的准确度大大提高,一天的误差不足五分钟。

18、19世纪,制表技术开始突飞猛进,1690年第一只双行针的钟表面世,1770年,Abraham-Louis Perrelet创造了“永久性”的钟表,这就是现代可自行上弦手表的先驱。1776年,第一只有着三支指针的钟表面世,确定了现代手表的基本结构。1842年,Adrien Philippe发明了垂式上弦钟表,此君也是著名的Patek Philippe手表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在同一阶段,制表业开始生产复杂的钟表和引进特殊的部件如永久性日历表及秒表等。

18世纪的一位杰出的人士,Abraham-Louis Breguet (1747-1823),被誉为最伟大的制表匠。他生于瑞士的纳沙泰尔,一生中的大部份时间却身处法国巴黎,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前,他是最顶尖的钟表匠,专门制造贵族化的珍贵稀有款式,供应皇室成员及贵族商贾。他有名的顾客包括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东瓦内特、拿破仑和约瑟芬,及美国的乔治华盛顿总统等。

当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法国社会及人民都处于动荡而纷乱的时期,Breguet如日中天的事业似乎就要因此而停顿,但不平凡的 Breguet运用他机灵及成熟的交际手腕,不久就与新政府的成员成为朋友,反而为他增加了另一批新的顾客。 Breguet的一项伟大发明就是“陀飞轮”(tourbi1on),此机械装置可以补偿钟表在处于不同水平位置所产生的误差,使钟表走时更为准确,陀飞轮装置是被高度推许的发明,现今只出现于顶级价格的手表中。

Breguet同时还制造了一个可以连续运行60小时而不需上发条的钟表,另一项发明是万年历(perpetual calendar)装置,可以自动调节月份及年份,连闰月亦早已计算在内,此性能亦为现代手表所乐于采用。从当时的技术来看,上述发明都相当先进。

Breguet逝世后,随时代的转变,一场无可阻挡的制表工业革命悄然降临。经济领域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产量也随之猛增。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蒸汽火车铁路在英国诞生,随后,新建的铁路在欧洲及美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人们对于可携带的准确计时工具需求越来越大。铁路把各地连接在一起,同时也带来时间差异的问题,于是标准时区首先出现在美国,其后欧洲直至全世界都设立了时区标准系统,从事国际贸易及经常旅行的人士,都提高了对时间的重视,对钟表的需求日益增加。1800年世界总产量达到二千五百万只,其中瑞士钟表占了产量的三分二,超越了英国而领先世界。

19世纪,瑞士及美国的工厂已进行机械化大批量生产手表。美国的 Waltham钟表公司是其中的代表者。他们成为采用先进而精密的机械制造钟表技术的先驱。美国钟表高水准的成就甚至引起瑞士同行业的妒忌。但瑞士以其更精密、更先进的机械及技术、富于经验的设计师及工人,终于击败了美国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瑞士制表的技术提供了多样化的功能及设计款式。瑞士制表厂决心走向改革创新之路,提高产品档资,对技术精益求精。例如百达翡丽(Patek Phi1ippe)就以欧洲皇室名字来命名其钟表系列,推出了维多利亚女王型(Queen Victoria)、阿尔伯特王子型(Prince Albert)及其它名字响亮、型号独一的钟表,专供皇室、富商购买。

在进入20世纪时,瑞士引进了两个伟大的表匠Pierre Frederic Ingold和Georges-Auguste Leschot发明的新技术,即可快速和精确生产带齿轮的夹板和主夹板并发明了可替换的内部零件,为钟表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铺平了道路。

到20世纪初,瑞士已经是世界钟表业的领头羊。这时腕表开始流行,并逐渐取代怀表的地位,1906年,卡地亚(Cartier)应著名的飞行家Alberto Santos-Dumont要求,制造了一只腕表,使他在驾驶飞船途中,亦可方便地看时间。此一创新十分成功,卡地亚更于1911年正式生产Santos-Dumont型腕表供应上流社会的人士,这是第一款公开发售的商业型号。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军方意识到“免手提”腕表的重要性,这才启发了一般民众对手戴腕表的热切需求。20年代未,腕表的产量已大大超越了怀表,除了方便的因素外,可外露的特点更是顾容购买手表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由此推动了各式各样的外观设计以吸引顾客:正方形、蛋形、圆形,甚至三角形的设计纷纷出现,再加上各种特意的装饰,手表已成为一种令入眼花缭乱的商品。1926年,发明了第一块自行上弦的腕表,从1960年起,传统的圆形表样普遍受到接受。瑞士对腕表的进一步改进,就是把怀表所具有的计时、日历、陀飞轮及自动发条装置加以微型化,而装设于腕表上。

1952年在美国、法国和瑞士生产出第一块电子表。1967年,纳沙泰尔的电子钟表中心开发出第一块石英手腕表,并在1970年以不同瑞士品牌的名字开始大量生产。自此,新的技术开始快速开发。

1970年代,由于太空及电脑科技带动了人们对高科技的兴趣,就像其他新兴的科技产品一样,石英科技开始主宰手表工业,人们开始厌烦机械手表需要每天去上发条,而工业界也有悲观的人士认为机械手表势将没落。结果到了70年代末,一些企业家开始察觉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旧款的机械腕表逐渐地在市场上消失,一两年前不被一顾的旧表已静躺在收藏家的保险箱里 。但不为人知的事实是:消费市场正在自行调节,为机械手表的重临酝酿条件。

以日本为代表的石英手表对瑞士手表工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70年代中期,很多人都认为瑞士钟表业已处于垂死挣扎的最后阶段。由于各国的钟表行业都转向电子计时技术,似乎只有瑞士钟表业没有搭上这班车,并感受到全面衰退的严重威胁。在身陷危境的25年里,瑞士钟表业从根本上进行了重整,并重新夺回了在70年代危机前的地位。

时势造英雄,同样也适用于瑞士制表业。1978年,瑞士钟表业受到来自日本竞争的巨大压力。 Ernst Thomke博士积极研究对策,他要求技术人员研制出一款比日本表更好、更纤巧的石英表。六个月后,瑞士微电子集团(SMH集团)的表芯部门生产出一款只有2毫米厚的表样原型,是当时世界上最薄的石英表。最后生产出来的型号,更是减去了51个零件,表芯藏置于一个防水的胶壳内,而且防震、耐用、低成本,最重要的是价钱低廉,他们称之为斯沃琪(Swatch),斯沃琪表一经推出,便风靡全世界,成为老少皆宜的产品,自此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手表,直至今日。1998年,瑞士微电子集团干脆把集团的名字改为斯沃琪集团。

80年代,收藏古董手表的热潮在世界各地全面爆发,著名的拍卖行更是专设部门处理这一新兴业务。人们开始懂得去欣赏机械手表的制作工艺、研究各个不同表匠的独特发明、设计与及个人化的风格、钟表的发展及历史等。名厂及有特别功能的旧款式钟表价格逐日飚升,新一代机械手表的来临已指日可待。

至80年代末,瑞士表厂开始生产一系列高价位的机械手表,受到广泛的欢迎,这一潮流遂得以逐渐壮大,一些结构复杂的机械手表再次得到认同。如劳力士、百达翡丽这类公司一直信守只生产机械手表的宗旨,经过石英表热潮的洗礼后,机械表销量回升,重拾了昔日的尊贵地位。就像勃浪帕爱(Blancpain)手表所自夸的那样:“自1735年以来,世界上从来不曾有过一只勃浪帕爱石英表,日后为什么要有呢?”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战胜竞争对手,瑞士制表业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取长补短,先后推出一系列技术新品。1979年,Ebauches公司/ETA公司生产出世界上最薄的表,仅0.98毫米;1982年,浪琴公司生产出高精确度的模拟石英表; 1988年,瑞士Le Phare Jean d’Eve公司生产出第一块不需要电池的自动石英表,通过手腕的运动提供动力;1988年,ETA公司生产出世界上最复杂的石英天文计时机芯;1991年,Ronda公司开发出可使用20年的锂碘电池石英机芯;1992年IWC公司生产出世界上最复杂的机械腕表,共有750个零件,21种功能。

至此,瑞士制表业的出口呈稳定上升趋势,从1985年的43亿瑞郎增长到1997年80亿瑞郎。其中成品手表占据最大部分,约占出口总值的90%,其它10%分别为机芯、表壳、闹钟和大、小时钟等。而塑料产品的数量超过了钢产品,但从出口值计算,钢产品占据出口额的一半多。

在过去的几年里,瑞士手表生产数量的91%为电子表,只有9%为机械表。但是产品出口产值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机械表占总销售值的48%,与电子表几乎平分秋色。 一个普遍现象是:瑞士机械表经常以贵重金属或宝石作为装饰物,销售对象是上层消费群体。从出口手表的平均价格中就可看出这个理论的正确性:每块瑞士手表的平均价格为235瑞郎,而日本表的价格为23瑞郎,香港表的价格为9瑞郎。瑞士手表出口价格高出世界手表平均价格(54瑞郎)近4倍,从这个比较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瑞士手表的价值。

瑞士手表销售的足迹遍布全世界,瑞士手表业95%的产品供出口海外,1997年,以价值计算,出口产品的39%销往亚洲和大洋洲,36%销往欧洲,15%销往北美,6%销往中东,3%销往拉美,1%销往非洲。

『叁』 机械表的工作原理

机械表通常可分为两种:手上炼及自动上炼手表(AUTOMATIC)两种。这两款机械的动力版来源皆是靠机芯内的发条为权动力,带动齿轮进而推动表针,只是动力来源的方式有异。手上炼的机械表是靠手动上炼,机芯的厚度较一般自动上炼的表薄一些,相对的整只手表的重量就较轻。而自动上炼的手表,是利用机芯底部的自动盘左右摆通而产生的动力来驱动发条产生能源,但相对的手表本的厚度会较一般的手上炼手表厚一些。机械表的优点是:经由定期的保养洗油,可使用很长的时间;但缺点是:误差较石英表大,因制作的品质有高低及表内部的机芯易受地心引力的影响而产生误差。通常机械表的误差是以每天差多少秒来计算的,而石英表的误差是以每月差多少秒来计算的。

『肆』 有一机械自动手表标签sha_gull是何名称手表

自动机械手表和手动机械表各有利弊,它们特点如下:
一、定义:
1、自动机械手表是在普通机械表的基础上,增加一套附加机械自动上条机构。普通机械表需要定时手动上条,否则手表就会停走。而自动机械手表,要每天有一定时间把表戴在手上,让其运动。随着手臂的摆,手表自动上条机构就开始上发条。
2、手动机械表是靠手动上紧发条来驱动手表,通常由转动表冠,来上紧表内的发条,发条系统释放出动能来驱动手表的计时功能,所有的这些过程都由机械原理和构造来完成。
二、结构特点:
1、自动机械手表可分为半自动和全自动两种,半自动表是自动陀只有向某个方向转动才能上条,全自动表是自动陀向任一方向转动都能上条。区别于单向换向装置,双向换向装置或棘轮棘爪式装置。
2、手机机械手表通常是用上紧了的发条所储备的弹性势能做为能源,在手表机构正常运转中,它又将弹性势能转变为机械能(条盒轮的转动)释放出来,从而带动轮系转动,并维持振动系统做不衰减的振动,以及带动指针机构或附加机构运动,简称为结构为源动机构。
三、自动机械手表和手动机械手表的优点和缺点:
1、自动机械手表
优点:在每天的工作生活中,靠手臂活动所上的发条是足够走24小时的,有的可达到30~40小时。
缺点:卧床休养的病人和年迈的老人就不适宜戴这种表,因为活动量太小,表就有可能出现走走停停的现象。
2、手动机械手表
优点:经上满的发条通常可以使手表行走约 30 多小时,最长的甚至可达八天或以上。
缺点:如要表不停运作,则需注意随时要上紧发条,但过度上紧发条会导致手表损坏,因此通常建议在每天相同的时间上发条,这样能更好地保养手表。
三、机械手表日常维护保养:
1、正常佩戴,避免震动
①自动机械表:有适当的活动量,才能使其持续上条,正常运行(在佩戴者活动量较小时走时可能偏慢, 此属正常现象。首次使用时请旋转柄头20-30 次,使发条初始上弦)。
②手动机械表:上足发条,使表机正常运行,保证走时精度。手表虽防震,但在外界的冲击力较强时易使摆轴尖或轮系轴颈折断,亦可使快慢针震动影响走时。
2、防止磁化
手表虽然采用了不易磁化的非磁性材料制作,但走时受磁场影响大,如:不要放在电视机、收音机或喇叭等有磁场的地方。
3、手表防水
尽量不要带手表去游泳,洗衣服,一但下雨淋湿或沾水后,不可以在这个时候拔出表把调校手表,而要马上擦干。由于表把头比较凸出,要尽量避免它受到磕碰,还有要注意表把头和表壳的间隙,过小了会影响操作,而过大会影响防水性能,同时也不美观。
4、手表清洗
总地来说3~5年洗油泥,有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
①手表的密封问题 。
②手表的佩戴程度(磨损程度)。
③石英手表可以延长洗油周期。
④男表或怀表可以比较薄型的或女表的洗油周期长。
5、长期不用手表的放置
①不放置在有樟脑丸,卫生球的衣箱里,会使表油变质,表机走时不准确。
②间隔每月上发条或佩戴,保证内部活动灵活。

『伍』 请问瑞士制火车头表框内像,RAJAH标志老怀表的具体资料,历史背景和市场价值

瑞士的钟表工业〔转载〕

钟表工业概况
很久以来,瑞士就和高质量的钟表制作联系在一起。钟表工业是瑞士的第三大出口产业,仅次于化学和工程工业。
大约95%钟表产品出口国外,从价值方面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钟表出口国:2004年,瑞士手表出口大约盈利9千万美金。这反映一个事实:和其他主要出口国家比较,昂贵的高档手表占了瑞士产品的大部分。但在手表出口数量上,瑞士(2004年2千5百万只)远远落后于中国(10亿只),甚至香港(7亿只),这并不令人感到惊奇。
中国制造的手表的平均价格是1美金,而香港的则是5美金。瑞士位于另一个极端,每只手表平均329美金,是世界最高的。
瑞士手表市场集中在三大洲。最大的个人买家是美国,2004年占了将近出口市场的17%。其次是香港,约占16%(香港是主要的hub: 很多进口产品再次出口。) 中国大陆仍是比较保守的买家,但在2004年,销售额比2003年增长了40%。
在欧洲,主要买家是意大利和法国。
2004年,15个最高消费国家占瑞士手表出口的82%以上。
瑞士的成功不仅归功于高质量的产品,还有广泛的钟表品种,考虑到科技和外观两方面。将瑞士制造的手表近90%是电子表,但占剩余10%的机械表却占出口价值的一半以上。一些价格档次较高的钟表是世界上最复杂的。
手表外观多种多样,有朴素的经典款型,贵重镶钻的,还有便宜漂亮的。
钟表历史
尽管瑞士今天如此紧密地与钟表联系在一起,但并不是一直如此的。钟表业在瑞士的兴起缓慢,但渐渐成为主导行业,经历了灾难性的衰落后,在二十世纪末戏剧性地突然好转。
在钟表发展方面的先锋国家是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和荷兰。钟表被视为富有的君主贵族的奢侈品,或科学用途的珍贵仪器,最先被用来测量航海纬度。而当时的瑞士即没有贵族也没有航海船只。
一、早年兴起
17世纪初期,日内瓦的工业繁荣。在Jean Calvin的禁令下,炫耀财富是被禁止的,因此珠宝制作人转行钟表制作。
在加入瑞士联盟的前后,日内瓦一直保持着设计和市场的中心。但是,生产也扩展到其他地区,特别是纽沙泰尔州。
瑞士手工艺者也到国外去学习实践技术。其中,最著名的工匠毫无疑问是Abraham-Louis Breguet(1747-1823),出生于纽沙泰尔州,受训于凡尔赛,在伦敦长期居住后,定居巴黎。他被一些人看作是历史上最伟大的钟表制造人。他发明或发展了很多重要的手表附属,包括陀飞轮(一个可使齿轮不受重力影响地平滑运行的工具) 和手动上弦手表(第一块手动上弦手表是由另一名瑞士人Abraham-Louis Perrelet(1729-1826)发明的)。
二、工业发展
瑞士人不仅保持在创新的前沿,而且在贸易方面也很优秀,并且得到银行制度的支持。生产从开始就是以出口为目的的。专门经营钟表贸易的商人可以反映不同国家的需要。
最初,钟表制造人模仿法国和英国的设计制造更加便宜的手表,使用更有效的生产方式和成功的市场化。当工业停滞时,他们开始设计自己的钟表。
日内瓦附近的乡村里,人们在家里或小手工作坊里生产零件部分,即有名的家庭工作。制好的零件被运到日内瓦的手表制造人的手中完成。
三、装饰品
多年以来,手表并不是像我们今天知道的一样相对朴素的饰品。它们不是被带在手腕上(腕表直到20世纪才流行起来),而是挂着链子,放在口袋里,穿过皮带形成半圈。当时的怀表即是计时工具更是装饰珠宝。
日内瓦的一个长处就在于装饰品,这些装饰品使得他们的商品更加吸引人。1760年,在日内瓦发明了在画上面上透明搪瓷的技术,使得钟表的更具吸引力。
另外一项在钟表行业中被发掘的技术是制造自动机械装置,即可模仿生物的机器。在最简单的装置中,它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形象,移动的胳膊指示时间,但是比较负责的装置包括一个可动的整体场景。后来,移动被加上声音:开始是敲钟的声音,后来是以音乐盒为原理的音乐。
四、外国市场
从17世纪开始,并于18、19世纪日益重要,亚洲一直是瑞士钟表的重要市场。日内瓦人在 Constantinople(Rousseau的父亲Isaac在这里成为官方计时员,管理Topkapi广场上的大钟)开始贸易,后来扩展到中国。到18世纪中期的清朝时代,瑞士的钟表在中国已经非常流行。18世纪10到20年代,向中国的出口达到巅峰,但1839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导致了钟表出口贸易的崩溃。
手表制作根据顾客的需要和品味进行调整。带有自动机械装置的手表在土耳其和中国特别受欢迎,其中很多手表具有地方特色。
为迎合中国市场,座钟被做成一对,可能是因为送礼成双是中国的一项风俗。英国商人也非常注重实践,但是日内瓦人更进一步,修正了钟表上的装饰,使它们可以互相映像。
19世纪,日内瓦人为印度制造了“伊斯兰七月钟表”(Rajah watches),根据送来的照片制造搪瓷肖像。
并不是所有的钟表匠都那么幸运。17世纪中期,苏黎世的Rudolf Stadler为波斯国王工作,遭到当地商业竞争对手的陷害,而被处死。国王很快就感到后悔,特别是当他制作的钟表停了之后,没人可以修理。Stadler的墓地至今还可以在Isfahan的Armenian公墓中看到。
钟表展览
瑞士每年春天举办两大国际钟表展览。
2005年,巴塞尔的第33届世界钟表首饰展吸引了约9万参观者,展览共进行了8天。
日内瓦主办的国际奢侈钟表展更加高档,只邀请展出品牌的专业客人。尽管参观者较少(2005年有11500人参观),展览被视为是日内瓦一年中的主要活动之一,仅次于汽车展。客人可以看到顶级手表品牌最近的创新,以及限量和特殊手表。
作为瑞士手表展览的补充,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于2003年开始举办巡回展览,以“思索时间,思索瑞士的卓越”为主题。巡回展览计划将在贸易博览会、集会和讨论会上展出,使参观者能更好地认识钟表工业。第一个举办地是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接下来,分别是布鲁塞尔、曼谷和孟买。

『陆』 机械表结构图

机械表解构之概述
手表是用来指示时间的精密仪器,其原理是利用一个周期恒定的、持续振动的振动系统做为标准。如果知道了振动系统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振动周期),并计算出振动次数,那么,振动这么多次之后所经历的时间就等于振动周期乘以振动次数。即“时间=振动周期×振动次数”。
机械手表采用摆轮游丝做为振动系统。游丝一端固定在摆轮上、另一端被固定在夹板上;摆轴上下轴颈被套在轴承内,可旋转;游丝的弹性变形使摆轮的运动由运动变成往复运动。
摆轮游丝系统在摆动时受到轴承的摩擦力、空气阻力及游丝的内摩擦等运动阻力的影响,摆动的幅度(振幅)将逐渐衰减、直至停止。为了使其不衰减地持续振动,就必须定期给摆轮游丝系统补充能量。
将能量周期性地补充给振动系统通过一个特殊的机构——擒纵机构来实现,擒纵机构还同时用来计算摆轮游丝系统的振动次数。所以,摆轮游丝系统和擒纵机构是机械手表的关键装置。
能源装置、轮系、指针机构、上条拨针机构、擒纵机构、振动系统6部分的零部件全装在主夹板上,然后用各种小夹板、压片、压簧分别加以支持和固定。小夹板和压片、压簧通过大小不一的螺钉与主夹板联接起来,最后安装上表盘、表针和表壳、表带,就成为一只完整的简单计时手表了。

机械表解构之能源装置
机械手表通常是用上紧了的发条所储备的弹性势能做为能源,在手表机构正常运转中,它又将弹性势能转变为机械能(条盒轮的转动)释放出来,从而带动轮系转动,并维持振动系统做不衰减的振动,以及带动指针机构或附加机构运动。
机械表解构之轮系
能源装置不能直接和擒纵机构相联系,这是因为结构条件的限制,即发条工作圈数不可能太多,因而在能源装置和擒纵机构之间需加一套传动轮系——主传动轮系,以延长手表一次上条的持续工作时间。轮系的作用还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把能源装置的能量传给摆轮游丝系统,再就是把计算振动系统振动次数的擒纵转角按一定的关系传给指针系统的时轮、分轮和秒轮。

机械表解构之指针机构
用来指示时间的机构。机械表中,分轮通过跨轮片、跨齿轮来带动时轮。分轮与时轮之间的传动比是一定的,即分轮转12圈时,时轮转过一圈。秒针、分针和时针分别安装在秒轴、分针管和时针管上,因此形成了时针每12小时转一圈,分针每小时转一圈,秒针每分钟转一圈。
机械表解构之上条拨针机构
其作用有二,一是将柄轴的转动通过离合轮、小钢轮和大钢轮传递给条轴,使条轴旋转、上紧发条;另外通过拉出柄轴,将柄轴的转动通过离合轮、拨针轮、跨轮部件、时轮、日跨轮、日历轮、周历轮等轮子的转动,达到拨针对点、对日期、对星期的目的。指针机构和上条拨针机构所包含的轮系,也被称为辅助传动轮系。

机械表解构之擒纵机构
其作用是将轮系传来的能量定期的、有规律的补充给振动系统,以维持其做不衰减的振动;另外,将振动系统的振动次数准确的加以计算,由擒纵轮通过秒轮等齿轮传递给指针机构,达到计量时间的目的。
以“海鸥表”振动周期为1/3秒(21600HZ)的机心而言,各齿轴、轮片的齿数为——擒纵轮片20齿、齿轴10齿,秒轮片90齿、齿轴8齿,三轮片80齿、齿轴11齿,分轮片66齿。
已知摆轮完成一次全振动需要1/3秒,摆轮振动一次,擒纵轮片就转过一齿,则擒纵轮转一圈需要20*1/3秒=20/3秒;则秒轮转一圈的时间90/10*20/3=60秒;由于分轮片与三齿轴啮合,通过秒齿轴对三轮片;三齿轴对分轮片的传动比计算,分针轮转一圈的时间为80/8*66/11*60秒=3600秒=60分=1小时。
机械表解构之振动系统
摆轮游丝系统具有相当稳定的振动周期,所以在机械手表中,将摆轮游丝系统做为振动系统,用它产生标准时段。不同型号的机心,摆轮游丝系统的振动周期是不同的。振动周期通常有——2/5秒(18000次/小时)、4/11秒(19800次/小时)、1/3秒(21600次/小时)、1/4秒(28800次/小时)、1/5秒(36000次/小时)。通常将擒纵机构和振动系统又合称为擒纵调速器。

机械机心的发条结构
在钟表结构中,提供动力的发条机构其核心地位完全不亚于擒纵系统,由于发条结构自古以来鲜少有过重大的改变,同时又牵涉到深奥的材料科学,因此重要性经常被人所忽略。
早期的人们发现当韧性强化的金属受到适当外力发生形变时,会同时产生一个反作用力来恢复原状的现象,于是将淬过火的钢簧加以卷曲,利用其恢复原状的力量带动其他机件的运转,这就是在电力还未发明之前,大多数小型机械所使用的动力来源,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发条”。
最早期的钢质发条不仅容易生锈或因施力过大而断裂,同时也容易因为长期使用产生金属弹性疲乏,而造成弹力不足导致动力供输不均的问题。尤其当在人们愈来愈依赖腕表提供时间的讯息时,若是每天都会使用的腕表无法提供正确的时间,甚至是故障连连时,所造成的不便也由此可知了。
在充分享受过石英表所带来的精准与便利之后,人们开始怀念起由发条带动一件件细小零件的机械表。当机械表顶着“技艺结晶”的光环重现世人面前、尤其是各大表厂开始在各种复杂功能上大做文章时,影响机械性能甚巨的发条动力稳定与持久成为重要的课题。不过,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不仅在断裂或是生锈等影响发条使用寿命的问题上获得改善,而且动力供输的时间与品质也有所提升,因此表厂也能够将更多心力摆在其他创新功能的研发上。

发条机制的运作原理
当上链时,主发条盒停止不动,而受上链机制驱动的大卷车转动轴心,带动固定在轴心的发条内端将发条沿逆时针方向向内卷紧;而当机芯在运转时,大卷车停止不动,而固定在发条盒内壁的发条外端在释放动力中的发条带动之下,将发条盒以及一番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驱动走时轮系。
在上满链的情况之下,机芯轮系的减速力量会阻止发条从连接在发条盒内壁的外端松开,同时大卷车则从发条盒轴心阻止发条由内端松开。当大卷车沿逆时针方向为发条上链时,止逆子借由与大卷车啮合的动作阻止大卷车逆转(顺时针),使发条不至松开。
当大卷车受表冠带动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上链时,带动止逆子的齿脱离大卷车向顺时针移动,同时止逆弹簧会给予止逆子一个持续的回位反向力;当上链动作停止时,在止逆弹簧的反作用力作用下迫使止逆子自动回位,使止逆子的大小2齿与大卷车完全啮合,以防止发条逆转松开以维持发条满链的状态。(网上摘下来的)
结构图的地址http://www.bdrs.com.cn/bbs/attachments/otime00017a4_MVz85FvuA1sF.gif

『柒』 为什么机械表时间老是不准

全自动手表走快(走慢)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全自动机械手表的快慢主要是由摆频来决定的,通常摆幅越大,摆频就越小,摆幅越小,摆频就越大。一般手表是依靠游丝的收放来控制摆幅,这就是调整快慢的基本原理。让可供收放的游丝长些,就会使摆幅增大,摆频就会变小,手表就会变慢;反之,摆频变大,手表就会变快。
2、本身结构问题。受地球引力作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的偏移会产生位差,发条从上紧到放松,力矩不平衡,同时受外界温度、磁场、震动等影响。
3、磁力场效用。在游丝被磁化以后,圈与圈之间只是在佩戴时才显示出来,有粘滞或短暂的搭圈,特别是在立面时,游丝会因本身重力而耷拉垂下,手臂的摇动会加剧它的径向移动,导致时间有变化。
4、摆轮和游丝的均衡性,尤其是摆轮。摆轮均衡性非常不好,就会造成摆轮在某一摆幅下,凸显出表面化的精密度变动。

『捌』 怎么样把老实水表清零,是老实机械表

把水表的进口接到气管上,气开小小的,出口不能堵死,让水表走到头归零。

阅读全文

与老机械怀表的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找回设备 浏览:188
仪表内介质是什么 浏览:472
仪表盘转针响是怎么回事 浏览:590
smart有没有工具箱 浏览:406
低压铸造轮毂过程与普通轮毂有什么区别 浏览:437
不是一体的地热阀门怎么换 浏览:904
暖气包左右2个阀门的功能 浏览:969
什么车仪表盘和urv一样 浏览:298
安装在灶台上的燃气阀门 浏览:677
小型电动工具种类 浏览:884
自动加粉装置 浏览:40
cef工具箱 浏览:254
车桥使用什么轴承 浏览:286
天正电气怎么算消防设备 浏览:73
废弃机械师怎么进不去 浏览:781
义乌市哲诚五金制品厂 浏览:132
超声仪器使用了哪些效应 浏览:941
天梭机械表一个月差多少 浏览:769
南京林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697
阿为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