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滴水点灯实验装置图

滴水点灯实验装置图

发布时间:2022-02-03 19:33:08

㈠ 如何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理化生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决定了理化生实验在理化生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这使许多中学理化生教师对实验教学不重视,犹其是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不重视,许多实验根本就不演示或不安排学生动手做,造成大多数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都很差,走出社会后相应的实践能力也不高。如有的初中毕业生不懂得测电笔的使用,不懂电路的接法等,……这种现象很普遍,很值得我们老师的反省和深思,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这就要求在理化教学中应明确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更多地动手做实验,在实验中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使理化生教育能为提高学生的素质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中学理化生各类型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加学生实验
在理化生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做实验,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将起到重要作用。这就要求中学理化生教师应从多方面考虑,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增加学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增加学生动手实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增加学生分组实验的次数
目前,许多学校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除了开设课本规定的学生分组实验之外,很少进行其他实验,使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很少,这也是当前学生实验能力普遍低下的重要原因。针对这种情况,理化生教师应为学生增加一些分组实验。如在测固体、液体密度之后,教师可以就课本提到的“如何测蜡块密度”的实验再开设学生分组实验课,这既能验证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法,也能使学生多一次机会练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提高实验能力。又如在刚学习电路连接时,虽然按课本安排有“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但毕竟只时进行一次连接实验,许多学生对电路连接还是很生疏。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电路图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连接实验,这对提高学生连接电路的能力也是很必要的。
2、让课本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
演示实验主要是由教师完成操作的,即使有让学生参与,但毕竟每次只有一两个同学,大部分还是没有动手的机会。教师在这方面也应有所改进,可以把一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
对一些操作较复杂的实验,教师可以在课堂演示的基础上再另外把它安排为学生分组实验,如:阿米基德原理实验,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的实验,电磁感应实验等。把这些实验安排为学生实验,既验证了理化生规律,又练习了实验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另外,对于操作简单的演示实验可以改为学生边学边实验,如:压缩空气引火实验,奥斯特实验,摩擦起电实验等,安排更多的边学边实验,使学生在学习理化生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

3、发挥的作用实验室
实验室是学生在学校动手做实验的主要场所,如果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实验仪器和进行实验,这显然又是增加学生实验活动的重要途径。
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对自己所设计的一些实验加以验证。如有的学生设计了一种水位报警器:当水位升到某一高度时,红灯亮,电铃响,他要用到的器材有:电磁继电器、电铃、小灯泡、金属块、电源、导线等,象这样的实验在家里很难做到,但一到实验室就非常容易实现了。另外,学生也可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有疑难的问题到实验室验证。如有的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了一个实像,用一块不透明的硬纸板将凸透镜的上半部遮住,结果像是亮度减弱而不是剩下一半,觉得不可能的,于是便会到实验室去验证一下,解决了学习上的疑点。
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的较大的作用。
教师从多方面增加学生的实验,使学生在课堂、实验课和课余时间都有更多的机会熟悉仪器、训练实验操作和改进实验方法,从而逐渐提高自身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把物理实验走进生活
学生在课外实验活动中所接触的东西,在课堂上是无法碰到的,在课外实验活动中所学到的东西,通过其途径是很难学到的,因为课外实验和其他实验相比,学生的自主性更高,他们能从中体会到在设计和准备实验中的极富创造性的思维和完整的操作过程。虽然许多课外实验活动在诸多方面略显粗糙和不规范,但它更能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活动。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方面:
1、增加有趣或有实用意义的课外实验
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在课本所介绍的课外实验之外,可以加外给学生介绍一些课外实验,主要是从中学生好奇心理较强的特点出发,介绍一些现象有趣的课外实验。如增加课外实验“神奇的笔”:将碘化钾(药房有售)和淀粉混合在一起用水调和,再把一张白纸放在混合液浸湿后平铺在一金属板上,用导线将金属板与电池负极相连,再用一根导线将一支“笔”(实际上只是一只铝筷子或一段粗铜丝)连接在电池的负极上,当用“笔”在纸上写字时,纸上便能出现鲜明的蓝色字迹。类似这样有趣的实验学生都很乐意动手去实践。
另外,也可以增加介绍一此些有实用意义的课外实验。如:用细漆包线,电铃,小灯泡和电源等制作防盗报警器。
教师多给学生介绍有趣或实用性强的课外实验,学生会觉得学有所用。积极动手实验,多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
2、开展课外制作比赛
在学习了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布置学生完成课外实验制作,这既使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创造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让学生进行课外制作比赛,如比赛谁制作的天平最准确,谁的电铃最响亮,并多中评出最优秀的制作加以表彰。
3、举办课外制作展览活动
把学生课外制作中较优秀的作品汇集起来举办“课外实验作品展览”,使学生通过观看展览,既比较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学习了别人的长处。在观看展览中学生会考虑到这样一些问题:如小孔成像的作品,为什么别人的纸筒得到的像比自己的更清晰;为什么别人的纸锅直到水烧开了还不漏水也不着火;别人的潜水艇为什么能沉浮自如……通过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改进,使自己的动手制作能力得到相应提高。
由于课外实验一般没有现成的仪器,没有教师的亲临指导,在某种意义上讲,课外实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课外实验加以积极引导和鼓励,是理化生教学中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要措施。
三、多让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来
演示实验的主要特点是课堂上结合传授知识和技能,主要由教师操作的实验。它的作用是将一些抽象的理化生概念和规律通过实验能较生动形象地为学生所接受。同时,还能将教师的思维方法、操作技能以及科学的作风形象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受到深刻地感染,学到更多的内容。
法有很大的作用。但一些难度较大的演示实验,教师不能让学生完成,但也可以让学生当总之,不论是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还是课外实验,教师都应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不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后,不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有兴趣、有条件、有内容地进行理化生实验,这也是全面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根本保证。
实验操作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理化生和从事未来工作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但是实验操作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中学理化生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各类型的实验教学中要不同角度有计划进行培养。以提高其能力,而适应其社会。

㈡ 淀粉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成葡萄糖。请问这个酸性条件可以用醋或盐酸来产生吗

可以

实验室一般用稀硫酸,起催化作用的是氢离子,所以盐酸和醋酸都是可以的,只是盐酸和醋酸易挥发,加热过程中会有损失

㈢ 求一个趣味性强的化学小实验,要求操作简单,试剂常见,现象明显

首先说下醋加鸡蛋壳,这个反应很不明显,可以说几乎没有反应。

我推荐版有焰色反应

这个应该是最权简单的了,需要材料酒精灯,以及各种粉末,效果也很明显,操作简单,具体方式请自行查找。

另外一个就是皂化反应,自制肥皂,材料都比较好获取

最后一个可以观察氧化还原,材料用苹果就行,切开的青色苹果在空气的氧化作用,亚铁离子被氧化成了红褐色

如果有浓硫酸的话(我说如果),蔗糖里加浓硫酸也不错,像发泡一样特好玩

哦对了,还可以带着生石灰,生石灰加水,放热,然后找根管子对着里面吹起气会有沉淀

㈣ 如何测试灯具IP44防水试验

可靠性测试:也称产品的可靠性评估,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产品在设计、应用过程中,不断经受自身及外界气候环境及机械环境的影响,而仍需要能够正常工作,这就需要以试验设备对其进行验证,这个验证基本分为研发试验、试产试验、量产抽检三个部分。可靠性试验包括:老化试验、温湿度试验、气体腐蚀试验、机械振动试验、机械冲击试验、碰撞试验和跌落试验、防尘防水试验以及包装压力试验等多项环境可靠性试验。
各等级防水防尘IP68试验内容
(1)IPX1 方法名称:垂直滴水试验 按试样正常工作位置摆放在以1r/min的旋转样品台上,样品顶部至滴水口的距离不大于200mm 试验条件:滴水量为1 0.5 mm/min; 试验持续时间:10 min;
(2)IPX2 方法名称:倾斜 15°滴水试验 使试样的一个面与垂线成15°角,样品顶部至滴水口的距离不大于200mm。每试完一个面后,换另一个面,共四次。试验条件: 滴水量为3 0.5 mm/min; 试验持续时间: 4×2.5 min(共10 min);
(3)IPX3 方法名称:淋水试验 试验方法: a. 摆管式淋水试验 试样放置:选择适当半径的摆管,使样品台面高度处于摆管直径位置上,将试样放在样台上,使其顶部到样品喷水口的距离不大于200mm,样品台不旋转。 试验条件:水流量按摆管的喷水孔数计算,每孔为 0.07 L/min。 淋水时,摆管中点两边各60°弧段内的喷水孔的喷水喷向样品。被试样品放在摆管半圆中心。摆管沿垂线两边各摆动60°,共120°。每次摆动(2×120°)约4s 。 试验时间:连续淋水10 min 。
b. 喷头式淋水试验 试验设备:手持式淋水溅水试验装置,试样放置:使试验顶部到手持喷头喷水口的平行距离在300mm至500mm之间 试验条件:试验时应安装带平衡重物的挡板,水流量为10 L/min 试验时间:按被检样品外壳表面积计算,每平方米为1 min (不包括安装面积),最 少5 min 。
(4)IPX4 方法名称:溅水试验; 试验方法: a.摆管式溅水试验 试样放置:与上述第(3)条 IPX3 之a 款均相同; 试验条件: 除下述条件外,与上述第(3)条 IPX3 之a 款均相同; 喷水面积为摆管中点两边各90°弧段内喷水孔的喷水喷向样品。被试样品放在摆管半圆中心。摆管沿垂线两边各摆动180°,共约360°。每次摆动 (2×360°) 约12s 。 试验时间: 与上述第(3) 条 IPX3 之a 款均相同 (即10 min )。
b.喷头式溅水试验 试样放置:设备上安装带平衡重物的挡板应拆去,其余与上述第(3) 条 IPX3 之b款均相同; 试验条件:除下述条件外,与上述第(3)条 IPX3 之b款均相同; 试验时间:与上述第(3)条 IPX3 之b款均相同,即按被检样品外壳表面积计算,每平方米为1min(不包括安装面积)最少5min 。
(5)IPX5 方法名称:喷水试验 试验设备:喷嘴的喷水口内径为6.3mm;试样放置:使试验样品至喷水口相距为2.5~3m,水流量为12.5 L/min (750 L/h); 试验时间:按被检样品外壳表面积计算,每平方米为1min(不包括安装面积)最少3 min 。
(6)IPX6 方法名称:强烈喷水试验; 试验设备:喷嘴的喷水口内径为12.5 mm; 装置图形及其试验方法见本书第2.14章; 试验条件:使试验样品至喷水口相距为2.5~3m,水流量为100 L/min (6000 L/h); 试验时间:按被检样品外壳表面积计算,每平方米为1min(不包括安装面积)最少3 min 。
(7)IPX7 方法名称:短时浸水试验; 试验设备和试验条件:浸水箱。其尺寸应使试样放进浸水箱后,样品底部到水面的距离至少为 1m 。试样顶部到水面距离至少为0.15 m 。 试验时间: 30 min 。
(8)IPX8 方法名称: 持续潜水试验; 试验设备,试验条件和试验时间: 根据标准和待测产品来确定.其严酷程度要比IPX7高。

㈤ 不用火柴或打火机能不能点燃酒精灯为此,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做了“滴水点灯”的趣味实验,具体操作如下:

(1)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氧气时应用带火星的木条.题目中已告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答案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气体,如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为氧气;2Na2O2+2H2O═4NaOH+O2
(2)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酒精是可燃物,也与空气接触,唯一不满足的条件是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此使用火柴或打火机的目的是使温度升高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而不用点燃,在撒了过氧化钠粉末的灯芯上滴加水也可以使其燃烧,因此该反应也能使温度升高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使温度升高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3)我们一般都认为除了电器着火不能用水灭火之外其余的都可以用水来灭火,而失火处要有过氧化钠再用水灭火的话,不但不能灭火,反而会使燃烧更旺,因此说水不能够用作所有物质的灭火剂.故答案为:水不能够用作所有物质的灭火剂

㈥ 简单说一说梦溪笔谈的成就与沈括学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

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
发现石油
有一次,沈括在书中读到“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句话,觉得很奇怪,“水”怎么可能燃烧呢?他决定进行实地考察。考察中,沈括发现了一种褐色液体,当地人叫它“石漆”、“石脂”,用它烧火做饭,点灯和取暖。沈括弄清楚这种液体的性质和用途,给它取了一个新名字,叫石油。并动员老百姓推广使用,从而减少砍伐树木。沈括在其著作《梦溪笔记》中写道:“鄜、延境内有石油……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甚黑……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沈括发现了石油,并且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是非常难得的。沈括发明的“石油”这个名词便一直沿用到今天。
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在我国北宋时代,有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他就是沈括——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军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同时,他博学善文,对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无所不精。他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梦溪笔谈》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学术宝库,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沈括,字存中,生于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一官僚家庭。他的父亲沈周(字望之)曾在泉州、开封、江宁做过地方官。母亲许氏,是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妇女。沈括生于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他自幼勤奋好读,在母亲的指导下,十四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后来他跟随父亲到过福建泉州、江苏润州(今镇江)、四川简州(今简阳)和京城开封等地,有机会接触社会,对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有所了解,增长了不少见闻,也显示出了超人的才智。他二十四岁开始踏上仕途,最初做海州沭阳县(在今江苏省)主簿,以后历任东海(在今江苏省)、宁国(在今安徽省)、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等县县令。三十三岁考中进士,被任命做扬州司理参军,掌管刑讼审讯。三年后,被推荐到京师昭文馆编校书籍。在这里他开始研究天文历算。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兼任提举司天监,职掌观测天象,推算历书。接着,沈括又担任了史馆检讨,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做集贤院校理。因职务上的便利条件,他有机会读到了更多的皇家藏书,充实了自己的学识。1075年曾出使辽国,进行边界谈判,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代表王安石被任命做宰相,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变法运动。沈括积极参预变法运动,受到王安石的信任和器重,担任过管理全国财政的最高长官三司使等许多重要官职。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王安石变法失败。沈括被诬劾贬官,出知宣州(今安徽省宣城一带)。三年后,为抵御西夏,改知延州(今陕西省延安一带),兼任(鹿+右耳刀)延路经略安抚使。因守边有功,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升龙图阁直学士。但是不久又遭诬陷,降职做均州(今湖北省均县)团练副使。哲宗元 二年(公元1087年),沈括花费十二年心血编修的《天下州县图》完成,被特许亲自到汴京进呈。次年,定居润州(今江苏省镇江东郊)梦溪园,在此安度晚年。

沈括晚年在梦溪园认真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和科学活动,写出了闻名中外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和《忘怀录》等。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逝世。他一生著作多达几十种,但保存到现在的,除《梦溪笔谈》外,仅有综合性文集《长兴集》和医药著作《良方》等少数几部了。《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是沈括一生社会和科学活动的总结,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文学、史学、考古、音乐、艺术等共600余条。其中200来条属于科学技术方面,记载了他的许多发明、发现和真知灼见。

沈括治水

沈括十分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和兴修水利。早在他青年时期任沭阳县主簿的时候,就主持了治理沭水的工程,组织几万民工,修筑渠堰不仅解除了当地人民的水灾威胁,而且还开垦出良田七千顷,改变了沭阳的面貌,那时他只有24岁。在任宁国县令的时候,他积极倡导并且主持在今安徽芜湖地区修筑规模宏大的坚固的万春圩,开辟出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良田一千二百七十顷,同时还写了《圩田五说》、《万春圩图书》等关于圩田方面的著作。

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沈括主持了汴河的水利建设。为了治理汴河,沈括亲自测量了汴河下游从开封到泗州淮河岸共八百四十多里河段的地势。他采用“分层筑堰法”,测得开封和泗州之间地势高度相差十九丈四尺八寸六分。这种地形测量法,是把汴渠分成许多段,分层筑成台阶形的堤堰,引水灌注入内,然后逐级测量各段水面,累计各段方面的差,总和就是开封和泗州间“地势高下之实”。这在世界水利史上是一个创举。仅仅四五年时间里,就取得引水淤田一万七千多顷的显著成绩。在对地势高度计算时,其单位竟细到了寸分,可见,沈括的治学态度是极其严肃认真的。

杰出的天文学家

沈括还是一个杰出的天文学家。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也就在沈括负责汴河水建设时,沈括还负责领导司天监,在任职期间,他先后罢免了六名不学无术的旧历官,不计出身,破格推荐精通天文历算、出身平民的准南人卫朴进入司天监,主持修订新历的重要工作。沈括和卫朴治学态度认真,对旧历官凭借演算凑数的修历方法非常不满,主张从观测天象入手,以实测结果作为修订历法的根据。为此,沈括首先研究并改革了浑仪、浮漏和影表等旧式的天文观测仪器。

浑仪是测量天体方位的仪器。经过历代的发展的演变,到宋朝,浑仪的结构已经变得十分复杂,三重圆环,相互交错,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为此,沈括对浑仪作了比较多的改革。他一方面取消了作用不大的白道环,把仪器简化、分工,再借用数学工具把他们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省去月道环,其侯月之出入,专以历法步之”);另一方面又提出改变一些环的位置,使它们不挡住观测视线。沈括的这些改革措施为仪器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后来元朝郭守敬于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创制的新式测天仪器——简仪,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

漏壶是古代测定时刻的仪器,由几个盛水的容器装置成阶梯的形式,每一容器下侧都有孔,依次往下一容器滴水漏水。最下面的容器没有孔,里面装置有刻着时间标度的“箭”,随着滴漏水面升高,“箭”就慢慢浮起,从显露出来的刻度可以读出时刻。沈括对漏壶也进行了改革。他把曲筒铜漏管改做直颈玉嘴,并且把它的位置移到壶体下部。这样流水更加通畅,壶嘴也坚固耐用多了。

此外,沈括还制造了测日影的圭表,而且改进了测影方法。

沈括在《浑仪议》、《浮漏议》和《景表议》等三篇论文中介绍了他的研究成果,详细说明改革仪器的原理,阐发了自己的天文学见解,在是我国天文学史上的具有重要的作用。

沈括和卫朴的一系列革新活动遭到守旧势力的攻击和陷害。在沈括和卫朴的坚决斗争下,卫朴主持修订的奉元历终于在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修成颁行。但是,由于守旧势力阻挠和破坏,比较先进的奉元历只实行了十八年就被废止了。但是沈括并不因此而灰心,在晚年又进一步提出了用“十二气历”代替原来历法的主张。我国原来的历法都是阴阳合历,而“十二气历”却是纯粹的阳历。它以十二气作为一年,一年分四季,每季分孟、仲、季三个月,并且按节气定月份,立春那天算一月一日,惊蛰算二月一日,依此类推。大月三十一天,小月三十天,大小月相间,即使有“两小相并”的情况,不过一年只有一次。有“两小相并”的,一年共有三百六十五天;没有的,一年共三百六十六天。这样,每年的天数都很整齐,用不着再设闰月,四季节气都是固定的日期。至于月亮的圆缺,和寒来署往的季节无关,只要在历书上注明“朔”、“望”就行了。沈括所设计的这个历法是比较科学的,它既符合天体运行的实际,也有利于农业活动的安排。他预见到他的这一主张必定会遭到顽固守旧派的“怪怒攻骂”,极力阻挠,而暂时不能实行,但是,他坚信“异时必有用予之说者”。果然,近八百年后,伟大的农民革命政权——太平天国所颁行的天历的基本原理和沈括的“十二气历”是完全一致的。现在世界各国采用的公历,也就是阳历,其实在分月上还不如沈括的“十二气历”合理。

物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

沈括对物理学研究的成果也是极其丰富而珍贵的。《梦溪笔谈》中所记载这方面的见解和成果,涉及力学、光学、磁学、声学等各个领域。特别是他对磁学的研究成就卓著。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第一次明确地谈到磁针的偏角问题。在光学方面,沈括通过亲自观察实验,对小孔成像、凹面镜成象、凹凸镜的放大和缩小作用等作了通俗生动的论述。他对我国古代传下来的所谓“透光镜”(一种在背面能看到正面图案花纹的铜镜)的透光原因也做了一些比较科学的解释,推动了后来对“透光镜”的研究。此外,沈括还剪纸人在琴上做过实验,研究声学上的共振现象。

在化学方面,沈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在出任延州时候曾经考察研究漉延境内的石油矿藏和用途。他利用石油不容易完全燃烧而生成炭黑的特点,首先创造了用石油炭黑代替松木炭黑制造烟墨的工艺。他已经注意到石油资源丰富,“生于地中无穷”,还预料到“此物后必不行于世”,这一远见已为今天所验证。另外,“石油”这个名称也是沈括首先使用的,比以前的石漆、石脂水、猛火油、火油、石脑油、石烛等名称都贴切得多。在《梦溪笔谈》中有关“太阴玄精”(石膏晶体”的记载里,沈括形状、潮解、解理和加热失水等性能的不同区分出几种晶体,指出它们虽然同名,却并不是一种东西。他还讲到了金属转化的实例,如用硫酸铜溶液把铁变成铜的物理现象。他记述的这些鉴定物质的手段,说明当时人们对物质的研究已经突破单纯表面现象的观察,而开始向物质的内部结构探索进军了。

沈括在数学方面也有精湛的研究。他从实际计算需要出发,创立了“隙积术”和“会圆术”。沈括通过对酒店里堆起来的酒坛和垒起来的棋子等有空隙的堆体积的研究,提出了求它们的总数的正确方法,这就是“隙积术”,也就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方法。沈括的研究,发展了自《九章算术》以来的等差级数问题,在我国古代数学史上开辟了高阶等差级数研究的方向。此外,沈括还从计算田亩出发,考察了圆弓形中弧、弦和矢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我国数学史上第一个由弦和矢的长度求弧长的比较简单实用的近似公式,这就是“会圆术”。这一方法的创立,不仅促进了平面几何学的发展,而且在天文计算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并为我国球面三角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地理学家+医学家

沈括在地学方面也有许多卓越的论断,反映了我国当时地学已经达到了先进水平。他正确论述了华北平原的形成原因:根据河北太行山山崖间有螺蚌壳和卵形砾石的带状分布,推断出这一带是远古时代的海滨,而华北平原是由黄河、漳水、滹沱河、桑乾河等河流所携带的泥沙沉积而形成的。当他察访浙东的时候,观察了雁荡山诸峰的地貌特点,分析了它们的成因,明确地指出这是由于水流侵蚀作用的结果。他还联系西北黄土地区的地貌特点,做了类似的解释。他还观察研究了从地下发掘出来的类似竹笋以及桃核、芦根、松树、鱼蟹等各种各样化石,明确指出它们是古代动物和植物的遗迹,并且根据化石推论了古代的自然环境。这些都表现了沈括可贵的唯物主义思想。在欧洲,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达.芬奇对化石的性质开始有所论述,比沈括晚了四百多年。沈括视察河北边防的时候,曾经把所考察的山川、道路和地形,在木板上制成立体地理模型。这个做法很快便被推广到边疆各州。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沈括奉旨编绘《天下州县图》。他查阅了大量档案文件和图书,经过近二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我国制图史上巨作《守令图》。这是一套大型地图集,共计二十幅,其中有大图一幅,高一丈二尺,宽一丈;小图一幅;各路图十八幅(按当时行政区划,全国分做十八路)。图幅之大,内容之详,都是以前少见的。在制图方法上,沈括提出分率、准望、互融、傍验、高下、方斜、迂直等九法,这和西晋.裴秀著名的制图六体是大体一致的。他还把四面八方细分成二十四个方位,使图的精度有了进一步提高,为我国古代地图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沈括对医药学和生物学也很精通。他在青年时期就对医学有浓厚兴趣,并且致力于医药研究,搜集了很多验方,治愈过不少危重病人。同时他的药用植物学知识也十分广博,并且能够实际出发,辨别真伪,纠正古书上的错误。他曾经提出“五难”新理论;沈括的医学著作有《良方》等三种。现存的《苏沈良方》是后人把苏轼的医药杂说附入《良方》之内合编而成的。

唯物主义者

沈括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发展变化的观点。他认为“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并指出,“阳顺阴逆之理,皆有所从来,得之自然,非意之所配也。”就是说,自然界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而且这些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且这些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他还认为事物的变化规律有正常变化和异常变化,不能拘泥于固定不变的规则。正是这些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促使他取得了那个时代在科学技术方面达到的高度成就。沈括曾提出已知的知识是有限的,人的认识是无限的观点,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唯物主义的思想倾向,还表现在沈括十分重视劳动群众的实践经验和发明创造上,他不断地从劳动人民那时汲取智慧和力量。他曾说:“至于技巧器械,大小尺寸,黑黄苍赤,岂能尽出于圣人!百工、群有司、市井田野之人,莫不预焉”。为了探求医药知识,他“所至之处,莫不询究,或医师,或是巷,或小人,以至士大夫之家,山林隐者,无不求访”。在《梦溪笔谈》中,他以敬佩的态度记载了宋朝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许多卓越贡献。例如布衣毕(上日+下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民间匠师喻皓的建筑成就和编著的《木经》,河工高超创造的合龙堵口的先进方法,平民天文数学家卫朴修历的事迹,以及河北工作炼钢、福建农民种茶等许多无名英雄在生产斗争中取得的宝贵经验,等等。正是由于沈括的详细记述,才使得不少作出贡献的劳动人民的业绩得以保存流传下来。

唯物主义的思想倾向,决定了沈括对于自然现象和科技成就的记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他观察和描述事物非常细致、具体、准确,没有封建时代一般文人虚词浮夸的坏习惯。因此,通过他的记述,我们能够明确地判断他那个时期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水平。例如,沈拓有关雷电、海市蜃楼、龙卷风、地震以及陨铁等自然现象的记载,非常细致贴切而生动形象,使人们仿佛亲临现场。

沈括能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研究客观事物,得出正确的结论。他在论述有关数学、气象、医药等许多问题的时候,多次强调要因地因时制宜。例如古代规定二月和八月是采药的季节, 是沈括指出,草药生长由于受自然条件和栽培情况的影响,同时采药又有取根、取叶、取芽、取花、取实等不同的要求,因此,要根据不同情况选下采药时间,不可死板地“拘以定月”。沈括的这一见解是十分合理的。

沈括对一些自然现象并不停留在表面的观察上,他还努力探求它的科学道理,提出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性的解释。象对雁荡山诸峰和华北平原的形成原因、二十八宿的位置、化石的形成等许多问题的说明,是符合近代科学原理的。为了弄清阳燧(凹面镜)成像的道理,他观察空中飞鸟的影子情况,并亲自移动自己的手,来比较成像的区别,终于作出了比较正确的解释.这些都是他在科学事业上能够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文武双全

沈括文武双全,不仅在科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而且为保卫北宋的疆土也做出过重要贡献。北宋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辽和西夏贵族统治者经常侵扰中原地区,掳掠人口牲畜,给社会经济带来很大破坏。沈括坚定地站在主战派一边,在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担任河北西路察访使和军器监长官期间,他攻读兵书,精心研究城防、阵法、兵车、兵器、战略战术等军事问题,编成《修城法式条约》和《边州阵法》等军事著作,把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功地应用在军事科学上。同时,沈括对弓弩甲胄和刀枪等武器的制造也都作过深入研究,为提高兵器和装备的质量做出了一定贡献

㈦ 梦溪笔谈 二十四卷 《指南针》译文

方家用磁石磨成针(的形状针头锋利),于是可以指向南方,然而常常略微偏东,不全在正南方,(放在)水上常震动摇摆.(在)手中或碗边都有可能这样,运转的速度很快,但在坚硬光滑(的表面)容易滑落掉下,不过(在这几种方法中)以悬挂为最好的.这个方法是取新产的丝绵中独好的茧丝一缕,用芥菜的种子蘸蜡(抹在上面),系在针的中间(位置),在没有风的地方悬挂,则针常常指向南方. 其中有的针则指向北方. 余家(的方法)指南,指北的都有.

㈧ 趣味化学实验是什么鬼 为难我这个文科生

链接:

提取码: cb25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网络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德拉创新实验室

㈨ 不用火柴或打火机能不能点燃酒精灯为此,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做了“滴水点灯”的趣味实验,具体操作如下:

(1)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氧气时应用带火星的木条.题目中已告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答案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气体,如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为氧气;2Na 2 O 2 +2H 2 O═4NaOH+O 2
(2)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酒精是可燃物,也与空气接触,唯一不满足的条件是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此使用火柴或打火机的目的是使温度升高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而不用点燃,在撒了过氧化钠粉末的灯芯上滴加水也可以使其燃烧,因此该反应也能使温度升高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使温度升高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3)我们一般都认为除了电器着火不能用水灭火之外其余的都可以用水来灭火,而失火处要有过氧化钠再用水灭火的话,不但不能灭火,反而会使燃烧更旺,因此说水不能够用作所有物质的灭火剂.故答案为:水不能够用作所有物质的灭火剂

阅读全文

与滴水点灯实验装置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勤和五金制品厂 浏览:97
腾讯视频网页端设备是什么原因 浏览:413
小强电动工具厂家电话 浏览:326
山东省机械化种地多少亩合适 浏览:158
2常见的传动装置有皮带传动 浏览:35
磁性阀门锁上的字母代表什么意思 浏览:724
零件超声波清洗机怎么选 浏览:129
湖南防雷装置检测机构 浏览:378
机械表上的星期怎么调成中文 浏览:109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 浏览:480
轴承在轴上如何拆装 浏览:289
钢板桩施工机械叫什么名字 浏览:942
测汞和砷用什么仪器 浏览:478
mac一体机怎么连接机械硬盘 浏览:940
什么设备上都带仪表 浏览:819
练大肚子的器材有哪些 浏览:962
深圳精诚鑫五金制品 浏览:695
实验室常用的蒸馏装置图 浏览:870
机械设备日常检查记录表如何填写 浏览:581
家里自来水总阀门怎么加 浏览: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