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密立根油滴实验测电子电荷e中。油滴的平均电荷量的数量积是多少
10的-19次方
『贰』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最先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被称为密立根油滴实验.如图,两块
(1)平行金属板板间存在匀强电场,液滴恰好处于静止状态,
电场力与回重力平衡,则有答
mg=qE=
qU |
d |
mgd |
U |
mgd |
U |
『叁』 密立根油滴实验:为什么对不同油滴测得的电子电荷最后不能再求平均值算电子电荷的
1.因为油滴带的电荷数量不是一样多的。
2.油滴的重量不一样,重力与电场力平衡,每次的重力不一样,相当于外界条件变了,不能平均。
综上,不能平均。
『肆』 密立根油滴实验数据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密立根油滴实验——电子电荷的测量
『实验目的』
1、 通过对带电油滴在重力场和静电场中运动的测量,验证电荷的不连续性,并测定电子电荷的电荷值e。
2、 通过实验过程中,对仪器的调整、油滴的选择、耐心地跟踪和测量以及数据的处理等,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态度。
3、 学习和理解密立根利用宏观量测量微观量的巧妙设想和构思。
『实验原理』
用油滴法测量电子的电荷,可以用静态(平衡)测量法或动态(非平衡)测量法,也可以通过改变油滴的带电量,用静态法或动态法测量油滴带电量的改变量。
以下是几组实验数据:
第1粒油滴数据 电压(v) 下落时间(s) 电荷q 电子数n e值 误差
第1次测量数据 235 9.98 1.13e-18 7 1.61e-19 0.92%
第1粒油滴结果 1.13e-18 7 1.61e-19 0.92%
第2粒油滴数据 电压(v) 下落时间(s) 电荷q 电子数n e值 误差
第1次测量数据 203 10.53 1.20e-18 8 1.50e-19 5.93%
第2粒油滴结果 1.20e-18 8 1.50e-19 5.93%
第3粒油滴数据 电压(v) 下落时间(s) 电荷q 电子数n e值 误差
第1次测量数据 233 8.26 1.52e-18 10 1.52e-19 4.50%
第3粒油滴结果 1.52e-18 10 1.52e-19 4.50%
第4粒油滴数据 电压(v) 下落时间(s) 电荷q 电子数n e值 误差
第1次测量数据 224 8.49 1.52e-18 10 1.52e-19 4.79%
『伍』 油滴实验算基本电荷
答案:在密立根油滴实验中,元电荷的带电量是1.6x10^-19库伦。
元电荷由实验测定的自然界存在的最小电量。物理学的基本常数之一。是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所带的电量。
e=1.6x10^-19c
『陆』 说明密立根油滴实验测量电子电量实验的测量方法
对实验测得的各个电荷q求最大公约数,就是基本电荷e的值,也就是电子电荷e.
『柒』 密立根油滴实验 3. 为了测量基本电荷,为什么不要选取带电量很大的油滴进行测量 4. 油滴半径太大或者太
小油滴可以视为一个点电荷,其大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相对小很多;如果换成电荷量大的油滴,一般情况下其体积会比较大,所占有的空间也相对较大,这时就不能视为一个点电荷,达不到密立根实验的要求;若其电荷量大,但其体积较小,可以证明其运动时加速度很大,其到达极板的时间极短,很容易出现测量上的误差,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准确。
『捌』 试验中测定的是油滴所带的电量,为什么能算出电子电量
密立根油滴实验,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所做的测定电子电荷的实验。1907-1913年密立根用在电场和重力场中运动的带电油滴进行实验,发现所有油滴所带的电量均是某一最小电荷的整数倍,该最小电荷值就是电子电荷。
『玖』 密立根油滴实验步骤
密立根油滴实验步骤共有7步,步骤如下:
1、将仪器接入220伏交流电源。
2、高压电源调节置于0位置,旋开油滴室盖子,把水准器放置在上极板面上,利用调平螺钉将油滴室内的平行板电容器板面调节水平。
3、调节显微镜目镜,使分划板刻线明显清晰。再把大头针插入上板小孔中,调节光源角度,直到从显微镜中观察大头针周围光场最明亮、范围最大和光强均匀为止,然后拨出大头针拧上盖子准备喷油。
4、用喷雾器将油滴喷入油滴室内,从显微镜中观察油滴运动情况。先找一个合适的油滴(大小合适,运动较缓慢),使它自由落下,然后再加上电场使它向上运动(上升太快则调小电压或太慢就适当调大电压)。
5、用停表作记录:记录油滴n次下落一定的距离L(显微镜分划板刻线的距离),所经历的总时间t1总,记录油滴n次上升同一距离L,所经历的总时间t2总(两次记录必须是对同一油滴)
6、用油滴所通过的总距离nL分别除以总时间t1总及t2总就得出vg和v利用公式算出油滴所带的电量q。
7、按照上述方法选取5个不同的油滴进行测量,计算它们各自所带的电量,取其平均值。
(9)油滴实验测定电子电荷实验装置扩展阅读:
做实验室应注意以下几点:
1、喷雾时切勿将喷雾器插入油雾室,甚至将油倒出来,更不应该将油雾室拿掉后对准上电极板中央小孔喷油,否则会将油滴盒周围搞脏,甚至把落油孔堵塞。
2、选择大小合适的油滴是实验的关键。大而亮的油滴,因其质量大,油滴带电量也多,匀速下降一定距离的时间短,增加测量和数据处理误差。而过小的油滴布朗运动明显,且不易观察。
3、测量油滴运动时间应在两极板中间进行,太靠近上极板,小孔附近有气流,电场也不均匀,若太靠近下极板,测量后油滴容易丢失。
『拾』 是谁通过油滴实验精确地测定了电子的电荷
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Robert Andrews Millikan,1868~1953),美国实验物理学家。
1909年,当他准备好条件使带电云雾在重力与电场力平衡下把电压加到10000伏时,他发现的是云层消散后“有几颗水滴留在机场中”,从而创造出测量电子电荷的平衡水珠法、平衡油滑法(该实验的简单版即是我们的油滴实验),但有人攻击他得到的只是平均值而不是元电荷。1910年,他第三次作了改进,使油滴可以在电场力与重力平衡时上上下下地运动,而且在受到照射时还可看到因电量改变而致的油滴突然变化,从而求出电荷量改变的差值;1913年,他得到电子电荷的数值:e=(4.774±0.009)×10-10esu,这样,就从实验上确证了元电荷的存在。他测的精确值最终结束了关于对电子离散性的争论,并使许多物理常数的计算获得较高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