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防止核辐射泄露装置设计

防止核辐射泄露装置设计

发布时间:2022-02-02 14:18:47

A. 如何应对核辐射当发生核辐射时有哪些措施可以减少核辐射的危害

最可怕的是可吸入辐射物质,会直接伤害内脏器官(我们的内脏可比皮肤脆弱多了。)对于可吸入辐射物,用湿毛巾有用吗?有没其他方法?另,的确很担心中国的核电站

B. 如何防止核污染的发生

尽可能不接触海水,不要饮用海水淡化水和食用海鲜。英国电视台也播出了紧急声明:(亚洲区域)人们出门一定要带雨衣或雨伞,通常情况下,核爆炸后下的雨,如果淋在皮肤上可能会导致癌症或灼伤皮肤,特别请遮盖脖子,因为辐射会刺激甲状腺。遇到雨天最好留在室内。

核污染的定义:
主要指核物质泄露后的遗留物对环境的破坏,包括核辐射、原子尘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还有这些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后带来的次生污染,比如被核物质污染的水源对人畜的伤害。
核武器爆炸会导致:1、热辐射伤害 2、核辐射伤害 3、放射性存留
核爆炸不会引起明显的气候变化,但会在事故发生地及一定距离范围内存留放射性。
核污染的起因有:
核武器实验、使用,核电站泄露,工业或医疗上使用的核物质丢失等。
核污染的危害:
其危害范围大,对周围生物破坏极为严重,持续时期长,事后处理危险复杂。核爆炸产生的放射性核素可以对周围产生很强的辐射,形成核污染。放射性沉降物还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体内达到一定剂量时就会产生有害作用。人会出现头晕、头疼、食欲不振等症状,发展下去会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如果超剂量的放射性物质长期作用于人体,就能使人患上肿瘤、白血病及遗传障碍。
放射性物质不仅沉降在爆炸点附近,还能飘落到非常遥远的地方,而且它对环境的辐射污染时间相当长,几千年甚至上万年都不会消失。核子武器爆炸后通常是以三种杀伤为主:光辐射、冲击波、核辐射。核子武器爆炸瞬间发出的强光会使眼睛出现暴盲、失明,所以首先是眼睛不要面对爆炸点。
要逃到低于地面的坑洞 地下室等地方避免冲击波对人体的直接伤害
防止核辐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尽可能的往爆炸中心点以外的地方逃离

C. 苏联在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后,是怎么建造出混凝土防护罩的

2019年6月,一部名为《切尔诺贝利》的影视剧。在美国播出,该剧真实还原了前苏联时期,发生在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整个事故共造成9.3万人死亡,27万人致癌,其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80亿卢布。

2012年,为了应对苏联时期覆盖在爆炸反应堆上的石棺开始破损,核泄漏极可能再次发生的危机。在欧洲的支持下,全新的切尔诺贝利防护罩开始动工。

据透露,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方舟防护罩,高105米,长260米,重量高达306万吨,由两个半拱形建筑物拼接而成,所耗资金18.6亿欧元。

(进入石棺的研究人员)

三、石棺混凝土防护罩的建造。

要想将整个四号反应堆封闭其中,其浩大的工程量和工程难度,绝非仅凭人力所能完成。因此,为了建造这个防护罩,除了庞大的施工人员队伍,苏联还调用了大量的飞机,大型机械参与其中。

为了阻止核泄漏、核辐射,防护罩的钢筋水泥厚度必须达到足够厚度,苏联为此耗费了七千吨钢筋和四十万立方米的水泥,前后共有26万军民参与建设。在经历了两年多的艰辛工作后,才将四号反应堆完全封死。

由于施工现场的严重核辐射,混凝土板只能在其它地方浇筑完成,然后用大型机械运至四号反应堆进行拼接,这样不仅能够将辐射对工人的伤害降到最低,还能大大提高效率。同时,对于现场作业的工人,每两小时换班,以减少辐射危害。

但即使如此,此后七年中,仍有7000余名参加清理和施工的人员死去,其中两千人死于自杀。有资料显示,时至今日,当年参加救援和事后处理的七十多万军民中,如今尚存人世的不足一半。

转眼20多年过去了,辐射的破坏,加上当年原材料和技术的落后,苏联所建的石棺式防护罩,已经老化开裂,离当初的设计寿命仅剩5年。

为防止石棺坍塌,核污染的悲剧再次上演。乌克兰政府未雨绸缪,向国际上请求援助,并在2012年提出“方舟”封闭计划,通过在旧石棺防护罩不远处,建造两个相当于体育馆规模的拱形建筑物,再通过滑轨将它们平移到旧石棺上,随后合拢将旧石棺和四号反应堆封闭其中。按照设计标准,新的防护罩使用期限,达到100年之久。

2016年,“方舟”防护罩投入使用,它不仅可以继续捂住核放射性物质,防止其四处危害。还能保护研究人员进入石棺,拆除封存在反应堆的核原料进行可靠处理。

D. 如何预防核辐射,如何防御核辐射,除了大量的铅有别的办法吗

辐射防护是研究保护人类(系指全人类、其中的部分或个体成员以及他们的后代)免受或少受辐射危害的应用学科,有时亦指用于保护人类免受或尽量少受辐射危害的要求、措施、手段和方法。辐射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在核领域,辐射防护专指电离辐射防护。

辐射有什么危害?
答:人们在长期的实践和应用中发现,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放射性射线照射对人体会产生伤害,使人致病、致死。剂量越大,危害越大。

什么是辐射防护的三原则?
辐射防护三原则是指实践的正当性、防护水平的最优化和个人受照的剂量限值。

国际基本安全标准的剂量限值主要有哪些?
剂量限值 5年平均值(毫希/年)任一年值(毫希/年)

职业照射 20 50

公众照射 1 5

注:中国将颁发的标准等效采用国际基本安全标准。

什么叫外照射?外照射防护方法有哪三种?
体外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称外照射。外照射的防护方法有受照射时间的控制、增大与辐射源 间的距离和采用屏蔽三种方法。

什么叫内照射?控制内照射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作为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称内照射。控制内照射的基本原则是防止或减少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对于放射性核素可能进入体内的途径要予以防范。

辐射有哪几种?
答:自然界存在着三种射线:α(阿尔法)、β(贝塔)、γ(伽玛)射线。人类接受的辐射有两个途径,称为内照射和外照射。Α、β、γ三种射线由于其特征不同,其穿透物质的能力也不同,他们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方式不同。α粒子只有进入人体内部才会造成损伤,这就是内照射;γ射线主要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损伤,这就是外照射;β射线既造成内照射,又造成外照射。
如何防护α射线?
由于α粒子穿透能力最弱,一张白纸就能把它挡住,因此,对于α射线应注意内照射,其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是呼吸和进食时,其防护方法主要是:
(1) 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
(2) 防止伤口被污染。
如何防护β粒子?
β粒子、其穿透能力比α射线强,比γ射线弱,因此,β射线是比较容易阻挡的,用一般的金属就可以阻挡。但是,β射线容易被表层组织吸收,引起组织表层的辐射损伤。因此其防护就复杂的多;(1)避免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以防皮肤表面的污染和辐射危害;(2)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3)防止伤口被污染;(4)必要时应采用屏蔽措施。
如何防护γ粒子?
γ射线穿透力强,可以造成外照射,其防护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a)尽可能减少受照射的时间;(b)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因为受照剂量与离开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c)采取屏蔽措施。在人与辐射源之间加一层足够厚的屏蔽物,可以降低外照射剂量。屏蔽的主要材料有铅、钢筋混凝土、水等,我们住的楼房对外部照射来说是很好的屏蔽体。
居民的天然放射性本底是0.24毫希/年,而一座百万级核电站周围的居民多接受的放射性为0.048毫希/年,与每天抽一支香烟的辐照剂量相当。

E. 由于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物质泄露,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

(1)难以降解的放射性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进行传递,并在最高营养级的体内富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2)①据图1分析:长尾:短尾=3;1,故长尾显性.②尾长比例雌雄一样,都是3:1,为常染色体遗传.雄鼠弯曲尾:正常尾=1:1,雌鼠全为弯曲为,故尾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据此推断父本基因型为AaXBY,母本基因型为AaXBXb.由于每对基因都遵守基因分离定律,或者子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故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②根据分析,母本的基因型为:AaXBXb,所以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XB、AXb、aXB、aXb
③F1中长尾弯曲尾雌鼠的基因型有四种(

1
6
AAXBXB
1
3
AaXBXB
1
6
AAXBXb
1
3
AaXBXb),短尾正常尾雄鼠基因型为aaXbY,分别杂交,F2中短尾正常尾雌鼠所占的比例为
1
24

④设计表格记录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3)①少 ②③
②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F. 有没有什么避免核辐射的措施

要避免核辐射,做到3点很重要:遮蔽放射线;远离放射线源;减少遭辐射的时间。

若被要求躲入室内,为免含放射性物质的外部空气进入室内,要关紧门窗,并关掉空调及换气扇。需要外出避难时,要注意预防“体内辐射”——即放射性物质会从鼻子、嘴巴、皮肤伤口之类地方渗入体内。要用湿毛巾盖住鼻子和嘴巴,并最好穿严实的衣裤,不要暴露皮肤。

另外,也请留意风向。注意尽可能别处在下风处。从外面进入室内之际也要注意。衣服上可能沾有放射性物质。不要把被污染的衣服带入室内,在门口脱下,迅速装入塑料袋,并扎紧口子。

G. 核电站存在的安全问题有哪些

福岛核事故之后,安全问题是要重点科学回答的问题。只有解决了安全问题,核电才能持续、快速发展。要权衡核电需求和风险。在核电建设规模、速度和堆型的选择,内陆、沿海核电建设等各种问题上都有权衡和度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安保问题;
采访中记者发现,日本核电站发生爆炸事故,也让一直以来蒙着神秘面纱的核能和核辐射装置走进公众视野在核电发展的短短几十年内,先后发生了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和日本此次的福岛事故。按照理论计算,发生这类事故的概率为10-5~10-6,即每10万年到100万年才会发生一次。“但现实是几十年内就发生了3次,说明计算和实际情况还是有差别的。”
去年日本福岛核辐射泄漏事件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并不是日本或我国核电专家做不出安全型核电站,而是日本人根本没有想到日本会发生这种“千年一遇”的9级地震,又激发了“难得一见”的大海啸。日本人抗震经验相当成熟,但未对9级地震设防,更未对大海啸设防。所以,福岛事故给我们的教训是:必须大幅度提高核电站的设计和运转的安全标准,也就是需要把那种“千年一遇”的偶然事故也考虑在内,否则就不能“确保”福岛事故不再发生。而且这种“确保”,必须“绝对”确保,而不是“相对”确保。
去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让人记忆犹新
其次,内陆地区建造核电站,还有一个特殊风险,如果一旦遭遇大旱之年,冷却水断绝,这将立即产生特大核电站事故。核电站是高耗水的行业,其耗水量是同功率火力发电站的4倍。万一出现极度干旱,水源枯竭,这将产生“特大”核辐射安全事故!当前在某些内陆地区拟建的甚而已得到环保部门通过的核电站,其建造规模甚而达到800万千瓦之多。而所在地区,例如江西省的彭泽地区恰好在去年遭遇大旱,人畜吃水都发生严重困难,怎么可能在这种地区建造核电站?
第三,一切风险决策都要计及两个因素,也就是“风险概率×风险后果”。如果风险后果十分严重,其风险概率虽然甚小,保险公司仍然会索取高额度的保险金。自400多座核电站运行以来,世界先后共发生过3次重大核辐射安全事故,概率约为1%。现在的问题是,一旦在内陆地区出现重大核事故,必定是在几千年、上万年都难以补救的事故,而现在的核电站设计者又无法保证其“不安全系数”接近于零。我在过去虽然也谈到核安全问题,但并未鲜明指出,风险决策必须考虑两个相乘的因素:“风险概率×风险后果”。本来我以为这是风险决策的常识,现在看来,这一“常识”还没有成为社会公众的常识。所以这里又做一点补充。

核能发电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最让人恐惧的就是核辐射污染。虽然核能发电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包括核泄露和核废料处理对环境生命产生致命伤害的核辐射污染时常遭到部分环保人士的反对。此外还存在热污染等情况。 1、核废料处理需严谨。使用过的核燃料虽然所占体积不大但因具有放射性因此必须慎重处理。一旦处理不当就很可能对环境生命产生致命的影响。核废料的放射性不能用一般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消除只能靠放射性核素自身的衰变而减少。核废料放出的射线通过物质时发生电离和激发作用对生物体会引起辐射损伤。 2、热污染。核能发电热效率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电厂排放更多废热到环境裏故核能电厂的热污染较严重。 3、核能发电被认为存在风险。核裂变必须由人通过一定装置进行控制。一旦失去控制裂变能不仅不能用于发电还会酿成灾害。全球已经发生了数起核泄露事故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了巨大伤害。有些环保人士就认为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核能并不是一种安全的能源

H. 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防核辐射

辐射种类

自然界存在着三种射线:α(阿尔法)、β(贝塔)、γ(伽玛)射线。人类接受的辐射有两个途径,称为内照射和外照射。α、β、γ三种射线由于其性质不同,其穿透物质的能力与电离能力也不同,他们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方式不同。α粒子只有进入人体内部才会造成损伤,这就是内照射;γ射线主要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损伤,这就是外照射;β射线既造成内照射,又造成外照射。

防护原则

辐射防护三原则是指:

1。实践的正当性;

2。防护水平的最优化;

3。个人受照的剂量限值。

国际基本安全标准的剂量限值为:

剂量限值 5年平均值(毫希/年)任一年值(毫希/年)

职业照射 20 50 公众照射 1 5

注:中国将颁发的标准等效采用国际基本安全标准。

防外照射

体外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称外照射。外照射的防护方法主要有:

1。受照射时间的控制;

2。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

3。采用屏蔽物屏蔽。

防内照射

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作为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称内照射。控制内照射主要依据以下原则:

1。防止或减少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

2。对于放射性核素可能进入体内的途径要予以防范;

3。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使已经进入人体的放射性物质排出体外。

防α射线

由于α粒子的本质为氦原子核,故而其穿透能力最弱而电离能力最强,一张白纸就能把它挡住,因此,对于α射线应注意内照射,其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是呼吸和进食时,其防护方法主要是:

1。 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

2。 防止伤口被污染。

防β射线

β粒子射线的本质是电子流。其穿透能力比α射线强,比γ射线弱。因此,β射线是比较容易阻挡的,用一般的金属就可以阻挡。但是,β射线容易被表层组织吸收,引起组织表层的辐射损伤。因此其防护就复杂的多;

1。避免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以防皮肤表面的污染和辐射危害;

2。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

3。防止伤口被污染;

4。必要时应采用屏蔽措施。

防γ射线

γ射线的本质为具有高能量的光子(γ粒子)流,故而其穿透力最强而电离能力最弱,可以造成外照射,其防护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尽可能减少受照射的时间;

2。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因为受照剂量与离开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采取屏蔽措施。在人与辐射源之间加一层足够厚的屏蔽物,可以降低外照射剂量。屏蔽的主要材料有铅、钢筋混凝土、水等,我们住的楼房对外部照射来说是很好的屏蔽体。如果看到核爆炸闪光后,应立即背向爆心卧倒。之后用淋浴消除放射性物质。

阅读全文

与防止核辐射泄露装置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勤和五金制品厂 浏览:97
腾讯视频网页端设备是什么原因 浏览:413
小强电动工具厂家电话 浏览:326
山东省机械化种地多少亩合适 浏览:158
2常见的传动装置有皮带传动 浏览:35
磁性阀门锁上的字母代表什么意思 浏览:724
零件超声波清洗机怎么选 浏览:129
湖南防雷装置检测机构 浏览:378
机械表上的星期怎么调成中文 浏览:109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 浏览:480
轴承在轴上如何拆装 浏览:289
钢板桩施工机械叫什么名字 浏览:942
测汞和砷用什么仪器 浏览:478
mac一体机怎么连接机械硬盘 浏览:940
什么设备上都带仪表 浏览:819
练大肚子的器材有哪些 浏览:962
深圳精诚鑫五金制品 浏览:695
实验室常用的蒸馏装置图 浏览:870
机械设备日常检查记录表如何填写 浏览:581
家里自来水总阀门怎么加 浏览: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