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误差均分原则是什么意思
“误差均分原则”就是各直接测量量所对应的误差分项尽量相等,而间接测量量对应的误差合成项又满足精度的要求。
2. 大学物理实验的误差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怎么写
实验书上面有,要全抄
3. 什么是误差均分原则
误差均分原则只在选择仪器时用,用于实验之前根据相对误差的要求进行仪器选择;误差传递公式用于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传递,是实验之后对数据进行误差分析
4. 单摆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如何减小误差
1、计算多次全振动时间,减小时间测量误差;
2、摆角要小些,单摆才能近似为简谐振动;
3、摆球要小些、重些,绳子要轻,并且适当长些;
4、使摆在平面内运动,防止变成圆锥摆;
5、测摆长要竖直悬挂后再测量,并且要考虑到小球半径;
为了减小系统误差,使小球的单摆运动为简谐运动,摆线的长度L比小球半径大得多,且摆角应小于5度,单摆振动时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运动。
近似认为SIN=X,这个必须是角度很小。无限趋近于零时才可以等,由于实际中根本不可能操作出o角度的单摆,所以这个误差是必然的,而且角度越大,误差越大。
(4)误差均分原理设计单摆装置扩展阅读:
系统误差是与分析过程中某些固定的原因引起的一类误差,它具有重复性、单向性、可测性。即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测定时会重复出现,使测定结果系统偏高或系统偏低,其数值大小也有一定的规律。
例如,测定的结果虽然精密度不错,但由于系统误差的存在,导致测定数据的平均值显著偏离其真值。如果能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并设法测定出其大小,那么系统误差可以通过校正的方法予以减少或者消除,系统误差是定量分析中误差主要来源。
5. 高中物理单摆实验误差分析!
这两种图像中的两种图线,是互相对应的。
上图中的上面直线情况与下图中的下面直线情况是同一种,这种情况是测量摆长时只测量摆线长度作为摆长。
上图中的下面直线情况与下图中的上面直线情况是同一种,这种情况是测量摆长时,把摆线长度和小球直径的和作为摆长。
6. 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根据不确定度的均分原理,试确定至少多少次
周期为一次全振动的时间,所以T=tn;单摆摆球经过平衡位置的速度最大,最大位移处速度为0,在平衡位置计时误差最小;
根据周期公式得:T=2πLg,所以g=4π2LT2,若计算摆长等于摆线长加摆球的直径,则L偏大,所以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大。
(6)误差均分原理设计单摆装置扩展阅读
注意:
细线在1m左右,细,轻,不易伸长。小球密度要大的金属,直径小。最好不要过2cm2.小于5度3,在一个竖直平面内。
不要形成圆锥摆,1测量单摆的摆长是摆线长加球半径2读周期要注意是第一次过最低点开始读第一次3读秒表注意一下其他的和一般的实验没别。
7. 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误差分析 在实验数据的处理时,如果用图像法也就是画出T2-L的图像 如
建议用下法进行误差分析:
T² = 4π²L/g (1)
g = 4π²L/T² (2)
dg = 4π² (dL/T² - 2LdT/T³) //:把g看成L、T的函数的全微分。
dg/g = dL/L - 2dT/T (3)
因此由摆长的增加或周期的减少
造成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的相对变化
如(3)式所示。比如:摆长相对增加 1%,周期相对减少 1%,
那么重力加速度相对变化为:dg/g = 1% -2(-1%) = 3% 。
8. 自由落体运动测量重力加速度的误差分析。急!
实验《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是高二物理的一个重要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一种实验方法,掌握如何利用停表测时间。实验中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必须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的地方有多处:①用米尺测量摆线长时,单摆要处于自然下垂状态,精确到毫米;②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③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小角度;④摆动稳定后从摆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⑤测出单摆做30—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⑥多次测量取平均。本实验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要求≤2%,由误差理论可知,g的相对误差为由误差均分原理的要求,各独立因素的测量引入的测量误差应相等,则,本实验中单摆的摆长约为100cm,可以计算出摆长的测量误差要求为△L≤1cm,故选择米尺测量一次就足以满足测量要求;课本要求“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然后算出摆球的半径r,也精确到毫米。”提出这一要求出于两种考虑,一是提高测量精度,二是为了测量方便。难道真的是这样吗?实际上,从误差理论考虑,只需要△L≤1cm就可以了,一般的毫米刻度尺完全可以准确到毫米,而游标卡尺即使准确到毫米的百分位,l+r也只是准确到毫米。直接测量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即摆长)更简便:只要将刻度尺零刻度线与悬点相齐,悬线与尺侧平行,摆球与尺侧相切点的刻度线值即为摆长。所以我认为该实验中测摆长无需用游标卡尺。当单摆的最大摆角很小时,单摆做简谐运动,取近似才得出周期公式,所以本实验要求最大摆角一般不超过50。摆长约为1米,摆球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小于7-8cm左右即可,不能离开平衡位置太远。同理根据误差均分原理可知,当摆长约为1m时,单摆摆动周期约为2秒,可以计算出周期的测量误差要求为△T≤ 0.01s,要作到单次测量误差小于0.01s相当不容易,停表的误差主要是由判断计时开始和终止时的不准确以及动作反应快慢所产生的,因而可以采用连续测量多个周期来减小每个周期的误差,若每次测量引入约四分之一周期的误差,即0.5s则连续50次的周期测量即可满足测量误差的要求。所以本实验要求测量连续30-50次全振动的所需的时间t,T=t/N。
9. 单摆在经过什么位置时开始计时误差最小
单摆在振动过程中由于空气阻力做功使得振动的能量减小,振幅减小,而平衡位置是不变的,所以,单摆在经过平衡位置(最低点)开始计时误差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