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研究动能定理实验装置

研究动能定理实验装置

发布时间:2022-01-10 19:10:07

㈠ “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小车在1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0.当用2

A、“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如果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则在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后,由于过一段距离后又被橡皮筋反拉着,导致速度减小,出现“两端密、中间疏”现象,故A正确;
B、若实验前已平衡好摩擦力,则当小车速度达到最大时,橡皮筋应处于原长状态,B错误;
CD、因小车匀速时速度最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㈡ 研究动能定理实验装置的斜槽

(1) (2分)(2) (2分)(3) (3分)(其他合理表达式均可得分)

㈢ “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当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0.当

A、小车获得的动能应该等于橡皮筋对其做的功,所以小车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故A正确.
B、“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如果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则在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后,由于过一段距离后又被橡皮筋反拉着,导致速度减小,出现“两端密、中间疏”现象,故B正确;
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和小车获得的动能满足:W=

1
2
mv2的关系,所以当小车质量一定时:w与v2成正比.所以最好做w与v2的关系,实验时需要画多个图象找最好的,故B正确.
C、若实验前已平衡好摩擦力,则当小车速度达到最大时,橡皮筋应处于原长状态,故C错误;
D、应选择匀速运动的哪一段来计算最大速度;故D错误;
由图知:小车在A、B之间做加速运动,由于相邻计数间位移之差不等,由△x=aT2知,小车的加速度是变化,故做变加速运动.
在C、D之间计数点均匀分布,说明小车做匀速运动.小车离开橡皮筋后做匀速运动,由CD段纸带,求出速度为v=
x
t
=
7.2×10?3
0.02
m/s=0.36m/s.
(3)根据画出的W-v草图图线形状,结合幂函数的特点,可知W-v的函数是n>1的幂函数,故可知对W与v的关系中,AB一定不对,CD可能正确;因选择错误的,故选AB.
故答案为:(1)AB;(2)变加速直线;0.36;(3)AB.

㈣ “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当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

①A:小车获得的动能应该等于橡皮筋对其做的功,所以小车必须从同一位置由版静止弹出,故权A正确.
B: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和小车获得的动能满足:w=

1
2
mv2的关系,所以当小车质量一定时:w与v2成正比.所以最好做w与v2的关系,实验时需要画多个图象找最好的.故B正确.
C: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故C错误.
D:实验中用到多条橡皮筋,就要求每次橡皮筋相同且被拉长的一样多,这样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才有倍数关系.故D错误.
故选:AB
②从纸带上我们可判断出打C点时,小车具有最大的速度
vC可由B到D的平均速度求出:
即:vC=
xBD
2×0.02
(10.44?7.12)×10?2
0.04
m/s=0.83m/s
故答案为:①AB
②0.83

㈤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实验装置如21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n张木板,再通过定滑轮


①遗漏b一q很重要的实验步骤是平衡摩擦力,应不挂钩码,将木板适当倾斜,使小车拖着纸带做匀速直线运动,用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来平衡掉摩擦阻力.
②小车做匀加速运动,D点的瞬时速度等于CE段的平均速度.
则得:vd=

口0+口7
2T

③设小车质量M,钩码质量m,整体的加速度为a,绳子的拉力为F,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小车有:F=Ma;
对钩码有:m二-F=ma,即得:F=
Mm二
M+m
=
m二
1+
m
M

根据数学知识可知,如果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必须要满足钩码的重力远小于小车的总重力(即m<<M),这样两者才能近似相等.
④验证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m二(口2+口0)=
1
2
mv
2

㈥ (1)“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0

(1)该是实验中要进行平衡摩擦力的操作,正常情况是纸带上打出点先逐渐增大,后内间距不变,即小车先加容速后匀速,若两端密、中间疏则说明小车后来做减速运动,这说明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平衡摩擦力不够,即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故A正确;
B、当小车速度达到最大时,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小车匀速运动,故B错误;
C、根据实验原理可知,当小车匀速运动时速度达到最大,因此应选择纸带上点距均匀的一段计算小车的最大速度,故C正确;
D、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橡皮绳做的功与物体获得速度的关系,这个速度是指橡皮绳做功完毕时的速度,而不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AC.
(2)①根据功能关系可知:mgsinθ?μmgcosθ=

1
2
mv2,因此质量可以约掉,故该实验中不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
②合理绘制的L-v图象是曲线,不能得出结论W∝v2.为了更直观地看出L和v的变化关系,应该绘制L-v2图象.
故答案为:应进一步绘制L-v2图象.

㈦ “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当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 0 。

(1)CD
(2)0.83

㈧ “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0.当用

“探究动能复定理”的制实验中:如果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则在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后,由于过一段距离后又被橡皮筋反拉着,导致速度减小,出现“两端密、中间疏”现象,故A正确;若实验前已平衡好摩擦力,则当小车速度达到最大时,橡皮筋应处于原长状态,B错误;因小车匀速时速度最大,故C正确;显然D错误.
故答案为AC.

㈨ 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步骤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端系在滑块上的细绳通过转轴光滑的轻质滑轮挂上钩码,用垫块将长木板固定有定滑轮的一端垫起。调整长木板的倾角,直至轻推滑块后,滑块沿长木板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2保持长木板的倾角不变,取下细绳和钩码,让滑块沿长木板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㈩ 如图甲是一位同学做“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1)让一重物拉着一条纸带自由下落,通过打点计时器在

(1)2点的速度v2=

0.028+0.032
0.02×2
m/s=1.5m/s.则2点的动能EK2=
1
2
mv22=
1
2
×1×1.52=1.125J.
5点的速度v5=
0.0396+0.0434
0.02×2
m/s=2.075m/s.则5点的动能EK5=
1
2
mv52=
1
2
×1×2.0752≈2.153J.
这段纸带中的2、5两点间,物体动能的增加量为△EK=EK5-EK2=2.153-1.125≈1.03J;
K这段纸带中的2、5两点测定重力做功为W=mgh=1×9.8×(0.032+0.0358+0.0396)J≈1.05J.
(2)重力的功理论上等于动能的变化量△EK,即:mg△h=△EK,所以△EK与△h应成正比,图象应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故选:C
故答案为:(1)1.05,1.03,(2)C.

与研究动能定理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四川机械技术学院有哪些 浏览:689
钢化膜超声波清洗怎么操作 浏览:48
茶山组合轴承多少钱一个 浏览:309
热水器管阀门有什么用 浏览:683
韩国永泰阀门怎么样 浏览:87
东方红拖拉机水泵轴承如何更换 浏览:555
两个轴承并排怎么安装 浏览:47
电机抱闸装置作用 浏览:46
机床的床身有什么用 浏览:274
自动控制补偿装置 浏览:763
弗制冷系统各库房供液怎么调节 浏览:724
玉环万阀门厂 浏览:545
第一台机床怎么造的 浏览:586
诚信电动工具县府路店 浏览:184
木制作安装常用的五金件 浏览:395
管道与阀门之间的3d要求解释 浏览:351
途观车仪表屏怎么不亮了 浏览:970
考科一包过带的个什么仪器 浏览:334
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要怎么设置 浏览:392
观泉路五金装饰材料市场营业时间 浏览:896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