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消弧线圈自动补偿装置有电流

消弧线圈自动补偿装置有电流

发布时间:2022-01-10 12:25:34

A. 消弧线圈补偿接地电容电流

理论上讲不用欠补偿,因为当用欠补偿时,当切掉某些线路后,电容电流减少,会发生谐振过电压。

B.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加装消弧线圈过补偿运行,此时若发生短路,接地电流为感性电流。所谓的感性电流指的是

所谓感性电流就是电流的相位滞后于电压一个角度,这个角度称为“功率因数角”。是以回路中的电压为参考量,在这里就是中性点位移电压。

C. 关于消弧线圈补偿电流的题目怎么做呀,在线等待

规程要求一般是过补偿,也就是说电感电流要到达55A.
因此感抗为本10KV/√3/55=104.9欧姆
电感为本104.9/2πf=0.334H

D. 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的原理是什么一般用于什么场合

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是近些年才出现的,它一般可用于预调式消弧线圈。它满足了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要求,可明显抑制瞬态过电压和断线过电压,总之,是消弧线圈发展的一个趋势,它必将代替现在的人工调节式。自动跟踪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的原理根据其结构的不同而不同,其基本原理就是通过系统已经知道的总对地电容电流,计算消弧线圈需要输出补偿的电感电流大小,然后根据各自结构特点(利用单片机或DSP计算)自动调节某一参数使其输出电感电流自动跟踪上电感电流,实现全补偿。如调容式消弧线圈,就是计算投入电容的组数,高阻抗式和双向晶闸管式就是计算触发角大小,调匝式就是计算消弧线圈投入的匝数等……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呵呵

E. 消弧线圈的电流为多少

15A。。。。。。。。。。。。。。

F. 为什么说消弧线圈补偿电容电流的

目前,不管是从一次用仪器测量还是二次用仪器测量,其算法在有消弧线圈的情况下,计算不准.所以要退出消弧
如果是实际接地法测量,则不用退出消弧线圈,只是最后计算是加上消弧补偿的部分就可以了

G. 消弧线圈装置和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怎么选用

1-消弧线圈装置:压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选用技术导则
1适用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10kV、20kV和35kV三个电压等级的中压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用技术原则,并给出了消弧线圈和小电阻装置及其配套接地变、电流互感器等设备的推荐配置原则。
本导则适用于江苏电网中压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导则引用了下列标准的有关条文,当这些标准修订后,使用本导则者应引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有关条文。
DL/T 620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 62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 780 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电阻器
DL/T 1057 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成套装置技术条件
国家电网公司 国家电网生[2004]634号 10kV~66kV消弧线圈装置技术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
3.1
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
系统在各种条件下应该使零序与正序电抗之比(X0/X1)为正值并且小于3,且零序电阻对正序电抗(R0/X1)之比为正值并且不大于1。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小电抗接地和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均属于该类系统。
3.2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
系统在各种条件下应该使零序与正序电抗之比(X0/X1)大于3。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和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均属于该类系统。
3.3
高电阻接地系统
系统中性点经过一定阻值的电阻接地,一般限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小于10A。高电阻接地系统的设计应符合R0≤XC0(R0是系统等值零序电阻,XC0是系统每相的对地分布容抗)的准则,以限制由于间隙性电弧接地故障产生的瞬态过电压。
3.4
小电阻接地系统
系统中性点经过一定阻值的电阻接地,小电阻的选择应使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有足够电流满足继电保护快速性和选择性的要求,一般限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为100A~1000A。对于一般系统,限制瞬态过电压的准则是(R0/X0)≥2。其中X0是系统等值零序感抗。
3.5
故障点金属性接地
系统中某一相直接与地连接。此时对于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中性点对地电压有效值达到系统相电压;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中,中性点对地电压有效值接近系统相电压。
3.6
故障点阻抗接地
系统中某一相经过一定的阻抗与地连接。此时系统中性点对地电压受接地点阻抗影响,通常小于系统相电压。故障点阻抗值越高,中性点对地电压越小。
3.7
系统电容电流
三相系统总的电容电流为(3Un /Xco),Un为系统标称相电压,Xco为每相对地容抗。
3.8
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
系统中性点不接地时,发生系统单相金属性接地而流过故障点的故障电流,它在数值上等于系统的电容电流(3Un /Xco)。
3.9
残流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经消弧线圈补偿装置补偿后流过接地点的全电流。
3.10
中性点不对称电压
中性点不对称电压是指电力系统在中性点悬空的情况下,发电机或变压器的中性点与大地之间的电位差,该电位差主要因系统三相对地电容的不对称所致。
3.11
中性点位移电压
当中性点接地装置投入电网后,中性点与大地之间的电位差称为中性点位移电压。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时,因系统对地电容和消弧线圈电感串联的关系,中性点电位会出现显著升高;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时,中性点电位将比中性点不对称电压有所降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中性点位移电压就等于中性点不对称电压。
4中性点接地方式选用技术原则
4.1不直接连接发电机的10kV、20kV和35kV架空线路系统(一般变电站出线电缆总长度小于1公里,其余均为架空线路的线路),当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不超过下列数值时,应采用不接地方式;当超过下列数值,又需在接地故障条件下运行时,宜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a) 10kV、20kV和35kV钢筋混凝土或金属杆塔的架空线路构成的系统,10A。
b) 10kV和20kV非钢筋混凝土或非金属杆塔的架空线路构成的系统,20A。
4.210kV、20kV和35kV全电缆线路构成的中压配电系统,宜采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此时不宜投入线路重合闸功能;全电缆线路构成但规模固定的系统也可以采用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4.310kV、20kV和35kV由电缆和架空线路构成的混合配电系统,规定如下:
a)变电站每段母线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大于100A(35kV系统为50A)时,宜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
注: 当单根电缆电容电流较大时,小电阻接地系统也可以采用加装适当补偿的方法提高继电保护灵敏度。
b)当变电站单相接地故障电流中的谐波分量超过4%,且每段母线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大于75A时宜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
c)变电站每段母线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小于100A(35kV系统为50A)时,宜采用消弧线圈接地系统,运行中应投入保护装置中的重合闸功能。
d)系统变化不确定性较大、电容电流增长较快的主城区,无论是否全电缆系统都可以采用小电阻接地系统。
4.4对于10kV、20kV纯架空线路构成的配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小于10A时,一般应采用不接地方式;对于频繁发生断线谐振的该类配电系统,也可采用高电阻接地方式,一般中压系统中不推荐采用高电阻接地方式。
4.5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的10kV、20kV和35kV系统,杆塔接地电阻安全性校核(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的故障持续时间应按照后备保护动作时间考虑,一般为1.3~1.5s。
4.6小电阻接地系统中架空线路应采用绝缘导线,以减少瞬时性接地故障,并应采取相应的防雷击断线措施,如装设带外间隙的避雷器、防弧线夹或架设架空屏蔽线等措施。
4.7采用消弧线圈接地和电阻接地方式时,系统设备的绝缘水平宜按照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绝缘水平选择。
5中性点接地装置选择和应用原则
5.1消弧线圈装置的选择和应用
户外安装的消弧线圈装置,应选用油浸式铜绕组,户外预装式或组合式消弧线圈装置,可选用油浸式铜绕组或干式铜绕组;户内安装的消弧线圈装置,选用干式铜绕组。
消弧线圈装置应能自动跟踪系统电容电流并进行调节。自动跟踪的消弧线圈宜并联中电阻(小电阻)和相应的故障选线装置,以提高故障选线的正确性,及时隔离故障线路。
消弧线圈的容量应根据系统5-10年的发展规划确定,一般按下式计算:

式中: W —消弧线圈的容量,kVA;
k —发展系数,取值范围1.35~1.6;
Ic—当前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A;
Un—系统标称电压,kV。

自动跟踪的消弧线圈装置应满足DL/T 1057《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技术条件》的要求,另外,运行中还应满足:
a) 正常运行情况下,中性点位移电压不应超过系统标称相电压的15%。
b) 消弧线圈宜采用过补偿运行方式,经消弧线圈装置补偿后接地点残流不超过5A。
c) 安装消弧线圈装置的系统在接地故障消失后,故障相电压应迅速恢复至正常电压,不应发生任何线性或非线性谐振。
d) 调匝式消弧线圈装置的阻尼电阻值应有一定的调节范围,以适应系统对称度发生变化时,不应误发系统接地信号或发生线性串联谐振。阻尼电阻的投入和退出应采用不需要分合闸信号和电源的电力电子设备,禁止使用需要分合闸电源的接触器等设备。阻尼电阻的投入和退出不应人为的设置动作时延。
e) 消弧线圈装置本身不应产生谐波或放大系统的谐波,影响接地电弧的熄灭。在某些运行方式下,调容式消弧线圈会放大系统的谐波电流,一般不推荐采用(调容和调匝相结合的消弧线圈除外)。
f) 消弧线圈装置的控制设备应具有良好的抗电磁干扰水平,一般应达到3级。消弧线圈装置的控制系统允许瞬时出现死机现象,但应能迅速自行恢复。
g) 消弧线圈装置应采用带录波系统和通用网络接口,以便于故障分析和远方调用消弧线圈装置的动作信息。
5.2中性点电阻装置的选择和应用
接地电阻装置电阻值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继电保护技术要求、故障电流对电气设备和通信的影响,以及对系统供电可靠性、人身安全的影响等。电阻值的选择应限制金属性单相接地短路电流为300-600A。
中性点电阻值选择范围如下:
10kV系统, 10-20欧姆;
20kV系统, 20-40欧姆;
35kV系统, 35-70欧姆。
中性点接地电阻装置应满足DL/T 780《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电阻器》的要求,另外,在选择和运行中还应满足:
a) 电阻装置应采用不锈合金钢型电阻器,电阻器的热容量应考虑继电保护后备保护的动作时间以及断路器的动作时间并留有一定的裕度。一般选择热稳定时间10秒钟,温升应不超过760K;计算电阻器长期通流值的电压取值按照中性点位移电压不超过系统标称相电压的10%选取,电阻器的长时间运行温升应不超过380K。电阻器中固定电阻用的夹件和支撑件均应能耐受相应的温度。
b) 电阻器材料的温度系数应不超过 /℃,接地故障发生时电阻器的阻值升高应保证重合闸时,继电保护仍有足够的灵敏度。10秒温升试验中,达到温升限值时电阻器电流衰减值不应超过初始电流的20%。
c) 接地电阻装置绝缘水平应按照相应电压等级的要求选择。
d) 接地电阻回路中宜增加中性点电流监测或接地电阻温升检测装置
5.3接地变压器的选用
对于无中性点引出的10kV、20kV和35kV系统,应安装接地变压器,接地变压器应采用Z型接线变压器。其容量按配电变压器容量(kVA)优先数选取,一般为30,50,80,100,125,160,200,250,315,400,500,630,… 。
接地变压器三相零序阻抗不宜大于表1数据,消弧线圈装置在测量系统电容电流时应计及该阻抗。
表1不同电压等级接地变零序阻抗数值
10kV 20kV 35kV
零序阻抗(Ω) 5 10 30
5.3.1消弧线圈系统用接地变压器
消弧线圈用接地变压器一般通过断路器接入母线,应采用三相同时分合的开关设备,不应采用隔离开关-单相熔丝组合作为接地变压器投切和保护设备。
消弧线圈用的接地变压器,不兼做所用变压器时,其容量按消弧线圈的容量选取;兼做所用变压器时,接地变压器容量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S1为系统电容电流对应的容量;S2 变电所用电负荷容量。
5.3.2电阻接地系统用接地变压器
5.3.2.1中性点电阻接地系统用接地变压器安装位置
a) 接地变压器通过隔离开关接至主变压器次级首端,与主变同时投入或退出运行,不应兼做所用变压器。
接地变压器全回路处于主变压器的差动保护范围内,线路和母线发生接地故障时,主变压器回路和接地变压器回路的CT均有零序电流流过,主变压器差动保护应剔除或躲过该部分的零序电流。由于接地变压器为Z型接线,其高压侧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的接线方式应与之相配合。一般,小电阻接地系统推荐接地变压器通过隔离开关接至主变压器次级首端。
b) 接地变压器通过断路器接至母线,可以兼做所用变压器。
线路和母线发生接地故障时,主变压器回路的CT无零序电流流过,只有接地变压器、小电阻和线路CT(线路故障时)有零序电流流过,接地变压器零序保护可以作线路故障后备保护。开关、母线等裸露的带电部分应采用热塑材料加以封闭以尽量减少这部分设备的故障可能性。
5.3.2.2电阻接地系统接地变压器容量的选取
小电阻接地系统用接地变压器不兼作所用变压器时,容量按接地故障时流过接地变压器电流对应容量的1/10选取;接地变压器兼作所用变压器时,其容量还应加上所用负荷容量。
5.4电流互感器的选用
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电流互感器一般应接在消弧线圈和地之间;小电阻接地系统的电流互感器,可以根据需要,接在电阻器和地之间或者接在中性点和电阻器之间。
a) 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电流互感器按照常规配置,采用带并联中电阻的消弧线圈系统宜在每路出线安装零序电流互感器。额定电流和变比按照电阻投入时线路发生金属性接地的电流选取,并留有一定的裕度。
b) 小电阻接地系统宜在每路出线安装伏安特性良好的零序电流互感器。
c) 消弧线圈装置和电阻装置用电流互感器的绝缘水平视安装位置的不同而不同,直接接在固定的接地点端的可以选用低压电流互感器;通过其他设备接到固定接地端的应采用与消弧线圈或电阻装置相同电压等级的电流互感器。

2-小电流接地选线参考:国家电网企业标准Q/GDW-369-2009

H. 电网单相接地时,消弧线圈怎样补偿电容电流使接地电流减小的

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时,由于线路对地电容的存在,接地点会有电流流过,流过的电流就是未接地相对地电容电流的矢量和,是接地电容性电流。

系统接入消弧线圈后,正常时消弧线圈上无电压,也无电流流过。当单相接地时,由于消弧线圈从原理上说是“电感线圈”,因而在它上面加有交流电压后,它会通过电感性电流,这个电感性电流正好通过接地点形成回路。

这样,在接地点就有二个电流,一个是接地电容性电流,另一个是消弧线圈的电感性电流。这二个电流方向相反,是互相抵消的。所以,就出现了电网单相接地时,消弧线圈补偿电容电流使接地电流减小的情况。

(注:这种观点是依据原苏联科学家的理论得出了,但最新科研表明,接地电容电流不是单纯的工频电流,是以工频为主的多频率迭加电流,而消弧线圈是工频电流,补偿理论受到挑战,有关资料可在网上查找)

I.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采用全补偿,接地处的电流称为什么

中心点接消弧线圈的供电系统,在电源中心点加装了消弧线圈,由于消弧线圈是感性元件,运行中产生电感电流,而电感电流的相位与电容电流的相位正好相差180度,可以互相抵消,从而减少了供电系统发生单相短路故障时流过故障点的电容电流,减少了产生弧光的可能性。中性点装设消弧线圈,其目的是利用消弧线圈的感性电流补偿接地故障时的容性电流,使接地故障电流减少,以至自动消弧,保证继续供电。通常这种补偿有三种不同的运行方式,即欠补偿、全补偿和过补偿。 ① 欠补偿:补偿后电感电流小于电容电流。 ② 过补偿:补偿后电感电流大于电容电流。 ③ 全补偿:补偿后电感电流等于电容电流。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采用全补偿时,无论不对称电压的大小如何,都将因发生串联共振而使消弧线圈感受到很高的电压。因此,要避免全补偿运行方式的发生,而采用过补偿的方式或欠补偿的方式,但实际上一般都采用过补偿的运行方式,其主要原因如下: ① 欠补偿电网发生故障时,容易出现很高的过电压。例如,当电网中因故障或其它原因而切除部分线路后,在欠补偿电网中就有可能形成全补偿的运行方式而造成串联共振,从而引起很高的中性点位移电压与过电压,在欠补偿电网中也会出现很大的中性点位移而危及绝缘。只要采用欠补偿的运行方式,这一缺点是无法避免的。 ② 欠补偿电网在正常运行时,如果三相不对称度较大,还有可能出现数值很大的铁磁共振过电压。这种过电压是因欠补偿的消弧线圈(它的WL>1/3WC0)和线路电容3C0发生铁磁共振而引起。如采用过补偿运行方式,就不会出现这种铁磁共振现象。 ③ 电力系统往往是不断发展和扩大的,电网的对地电容亦将随之增大。如果采用过补偿,原装的消弧线圈仍可以使用一段时间,至多由过补偿转变为欠补偿运行,但如果原来就采用欠补偿的运行方式,则系统一有发展就必须立即补偿容量。 ④ 由于过补偿时流过接地点的是电感电流,熄弧后故障相电压恢复速度较慢,因而接地电弧不易重燃。 ⑤ 采用过补偿时,系统频率的降低只能使过补偿度暂时增大,这在正常运行时毫无问题;反之,如果欠补偿,系统频率的降低使之接近于全补偿,从而引起中性点位移电压的增大。

阅读全文

与消弧线圈自动补偿装置有电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四川机械技术学院有哪些 浏览:689
钢化膜超声波清洗怎么操作 浏览:48
茶山组合轴承多少钱一个 浏览:309
热水器管阀门有什么用 浏览:683
韩国永泰阀门怎么样 浏览:87
东方红拖拉机水泵轴承如何更换 浏览:555
两个轴承并排怎么安装 浏览:47
电机抱闸装置作用 浏览:46
机床的床身有什么用 浏览:274
自动控制补偿装置 浏览:763
弗制冷系统各库房供液怎么调节 浏览:724
玉环万阀门厂 浏览:545
第一台机床怎么造的 浏览:586
诚信电动工具县府路店 浏览:184
木制作安装常用的五金件 浏览:395
管道与阀门之间的3d要求解释 浏览:351
途观车仪表屏怎么不亮了 浏览:970
考科一包过带的个什么仪器 浏览:334
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要怎么设置 浏览:392
观泉路五金装饰材料市场营业时间 浏览: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