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明探究“冰熔化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1)利用水给试管内的冰加热和选用碎冰,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冰___
(1)利用水给试管内的冰加热的方法,称为“水浴法”,这样可以使冰均匀受热.内容
(2)描点连线画图即可;
(3)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4℃;
(4)由图象可知,冰在0℃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冰的熔点是0℃;
由图象可知,在2~6min内冰的温度保持不变,冰处于熔化过程,因此该物质在第5分钟时,处于固液共存态;
冰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断增加,因此内能与第3分钟时具有的内能相比增大.
(5)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冰的熔化过程花了6min-4min=2min;根据公式Q吸=cm△t可以知道,当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比热c和升高的温度△t成反比.冰的温度升高的快,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冰的大.
(6)烧杯中的水被加热至沸腾,烧杯中的水沸腾后,试管中的水没有沸腾,试管中的水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而沸腾;
故答案为:(1)均匀受热;(2)
(3)4;(4)0;固液共存;冰温度不变,继续吸热;(5)4;比热容;(6)不会
❷ 水结冰的科学小实验作文
水结冰的条件是:水要释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到0度或0度以下。同时,水中要有凝结核。除了实验室超纯级的纯水以外,一般水都有凝结核。
在外界温度低于0度,水会不断释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直至降到0度结冰,结冰后,冰仍会继续降温,直至与外界温度相等为止。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水结成冰时,水分子的运动不能破坏氢键,氢键起主要作用,它把水分子结起来形成有规则的空间结构结构,在一个晶格中,四个氢原子在正四面体的顶点上,一个氧原子位于四面体的中心.这样,使分子间的空隙变大且保持一定,因此水结成冰时体积变大.而在水中分子运动既能破坏水分子之间的氢键束缚而又不使分子作剧烈运动导致分子间频繁碰撞,各分子间可发生相对滑动而相互交错,这样就会互相填补空隙~因而体积变小~
从生物作用方面来看,水要结成冰,水中需要许多结晶的中心,生物实验发现,水中的微生物往往是“结晶中心”。而某些微生物在热水(水温在100℃以下一点)中繁殖比冷水中快,这样一来,热水中的“结晶中心”比冷水中的多得多,加速了热水结冰的协同作用,围绕“结晶中心”生长出子晶,子晶是外延结晶的晶核,对流使各种取向的分子都流过子晶,依靠晶体表面的分子力,抓住合适取向的水分子,外延出分子作有序排列的许多晶粒,悬浮在水中,结晶释放的能量通过对流放出,而各相邻的冰粒又连结成冰,直到水全部结冰为止。
❸ 水结冰的实验
冰里加盐就是降低了冰的熔点,如果在零下4度的温度,就会加快结冰速度,在零下4度以上的温度,就会融化冰
❹ 怎样来做点水成冰的实验
1.将适量醋酸钠放进!即将要沸腾的水里!,搅拌溶解。
2.!溶解完成!把混合物倒进玻璃杯,放进冰箱冷却,!注意不要把没溶解的醋酸钠倒进杯子!里。
3.把!冷却!的混合物倒进容器里,用手指碰触一下,迅速结冰。》从冰箱里拿出来还要恢复到室温《
醋酸钠在家里好像就可以制造了,冰醋酸+纯火碱(NaOH),用PH试纸控制中和反应到7.0,然后慢慢熬到饱和不就行了
拿开水+醋酸钠,慢慢融化一直到它饱和为止 等冷却后再放冰箱里继续冷却 直到有结晶体为止 取出醋酸钠多余的液体,放置另一容器里,然后取一些醋酸钠这种化学品在手指上,碰触醋酸钠的溶液,水溶液慢慢的变成冰状 (注:比例吗,用250mm的烧杯放40毫升蒸馏水,当然白开也行渣子不要太多,白开成功几率小而已。再放60g的醋酸钠晶体,我就这样加的,一次成功。
❺ 生活中的物理 我想做一个实验.关于冰和水的,如何才能制作出零度的冰和水怎样利用冰箱
将水分别放入冰箱冷藏和冷冻室,冷冻室的冰凝固后,将两者混合,等待一段时间当冰开始溶化,就是0度的冰水混合物
另一个方法将水放入冷冻室,隔一段时间看一下,当一部分结冰了,就是0度的冰水混合物
❻ 实验课堂 (水和冰)
应该是做热胀冷缩的实验吧!
❼ 我想做一个实验.关于冰和水的,如何才能制作出零度的冰和水 怎么利用冰箱
额.最简单就是放冰箱.
❽ 水和冰块体积实验
实验一
水的体积 1000
冰的来体积 1090
体积源增加了百分之几 9%
结论 水结成冰体积增大
实验二
冰的体积 1000
水的体积 917
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 -8.3%
结论 冰熔化成水体积减小
单位:毫升
❾ 我看了一个点水成冰的化学实验,看得我羡慕 嫉妒,我也想做,请问需要什么材料实验的具体过程是什么
“点水成冰”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点无水碳酸钠(发面用的纯碱加热失水后的碱面儿),溶液过饱和而结晶。应该是小魔术的东西,不是真的点水成冰。
步骤以及实验原料如下:
工具/原料:烧杯、醋酸钠晶体(NaAc·3H2O)、蒸馏水、酒精灯、玻璃棒
步骤/方法准备和操作:在250毫升烧杯中放入醋酸钠晶体(NaAc·3H2O)60克并注入蒸馏水40毫升接下来,在水浴上加热至晶体全部溶解,再续数分钟,取出盛有溶液的烧杯,静置冷却到室温。用玻璃棒伸入溶液内轻轻摩擦一下杯壁或搅动一下溶液或向溶液内投入一粒醋酸钠晶体作为“籽晶”,顿时溶液内会析出针状结晶,并迅速遍及整个烧杯底部,好象结成了“冰块”。原理:这是过饱和溶液不稳定性的实验。醋酸钠的热饱和溶液在不受扰动下冷却,结晶作用往往不会发生。这种溶液称为过饱和溶液,是一种介稳体系(不稳定体系,但尚能存在)。当搅动此溶液或加入溶质的“籽晶”,即能析出过量溶质的结晶
注意事项:溶液在冷却过程中,切勿受震动或粘上灰尘,醋酸钠要回收。如用硝酸钠、硫酸钠晶体(NaSO4·10H2O)可进行同样的实验。直接用硫代硫酸钠(俗称海波:Na2S2O3·5H2O)小心加热,利用其结晶水溶解制成过饱和溶液,实验现象更明显。
❿ 实验课堂水和冰
应该是做热胀冷缩的实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