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述实验装置要放入37℃恒温箱中进行保温处理,这样有什么目的__
(1)强酸和高温使唾液淀粉酶失活(2)面包霉菌分泌的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3)蓝不能催化淀粉水解(4)①利于面包霉的生长;②提高酶的催化效率。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已经提供了比较多的信息,基本上划定了答题的模式,目的明确,前面的方法步骤等信息已为续答作了铺垫,只要明确题目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然后依据设计对照组,再根据有关原理分析,
❷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证明氧化铜也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并与相同条件下MnO2的催化效果做
(1)本题中要注意:不论用哪一种方法,都要形成液封.方法一必须夹上弹簧夹,还要加水浸没长颈漏斗的下端,形成液封.方法二和方法三中要注意针筒或吸球造成的内外的压强差.第二个装置中也要注意内外压强差.加药品的先后顺序:先加CuO后滴加H2O2.
故答案为:方法一:在乳胶管上夹弹簧夹,向长颈漏斗内加水,至形成液封,再加适量水,静置一段时间后,若长颈漏斗液面与试管内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或方法二:在试管内加入适量水,形成液封后,用针筒接在乳胶管上,当针筒外拉或内推时,若看到试管内有气泡或长颈漏斗下端出现稳定的液柱,说明气密性良好.方法三:用洗耳球或吸球代替针筒进行如上操作.)
加药品的先后顺序:先加CuO后滴加H2O2.
(2)因为1升水能溶解30毫升的氧气,因此防止氧气溶在水中.
故答案为:防止O2溶于水.
(3)本实验的设计意图是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实验时间均以生成30mL气体为准.
故答案为:生成30mL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4)本题要抓住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二不变”.即改变其它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就可以设计有关的实验步骤.
故答案为:(答案合理即可)
实验步骤 |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
把上述混合物,过滤所得固体晾干后称重 | CuO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保持不变 |
将所得固体重新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观察是否依旧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 CuO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保持不变 |
❸ 如图所示,这是小明设计的“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______.(2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v=
s |
t |
s |
t |
0.9m |
6s |
s |
t |
❹ 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三套实验装置:(1)上述3个装置中,不能证明“铜与浓
(1)装置Ⅰ可通过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的变化判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装置Ⅱ可通过烧杯中是否产生气泡判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放热还是吸热;装置Ⅲ只是一个铜与浓硝酸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水吸收的装置,不能证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故答案为:Ⅲ;
(2)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锥形瓶中气体受热膨胀,导致U型管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
故答案为: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放热;
(3))①若M为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我放热反应,放热的热量使大试管中温度升高,气体压强增大,所以右边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冷却后大试管中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右边烧杯中的导管会形成一端液柱,
故答案为:产生气泡,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烧杯里的导管内形成一段液柱;
②若观察到烧杯里产生气泡,说明M溶于水放出热量,由于放热反应一定属于化学变化,而有热量放出的反应不一定为化学变化,所以不一定属于放热反应,如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热量,但是不属于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可能是放热反应;
③若观察到烧杯里的玻璃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M溶于水后导致大试管中温度降低,压强减小,证明M溶于水为吸热过程,溶于水能够吸收热量的物质有:硝酸铵、氯化铵等,
故答案为:硝酸铵;
(4)至少有两种实验方法能证明超氧化钾与水的反应(4KO2+2H2O═4KOH+3O2↑)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方法①:选择上述装置Ⅰ(或Ⅱ)进行实验,Ⅰ装置右边U型管中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或烧杯中导管中有气泡放出),证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方法②:取适量超氧化钾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刻后,若观察到棉花燃烧,则说明该反应放出大量热,使棉花燃烧,证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Ⅰ(或Ⅱ);放热.
❺ 等厚干涉牛顿环实验设计的原理在实验装置中是如何实现的
❻ 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某同学利用该原理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装置见图.对实验进行分析
(1)加热仪器为酒精喷灯,由于酒精喷灯的外焰的温度最高,加热时要用外焰进行加热;故填:酒精喷灯;外焰;
(2)由于在高温下,一氧化碳将氧化铁还原为铁,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实验中玻璃管里氧化铁粉末的颜色变化是红色粉末变黑色;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故填:红色粉末变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3)由于玻璃管内有空气,通入一氧化碳高温时易发生爆炸.所以,实验前先通入CO,排净玻璃管中的空气再开始加热.由于还原出的铁温度较高,易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重新生成铁的氧化物.所以,实验后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CO,直到玻璃管冷却为止.故填:先通入CO再开始加热;避免发生爆炸;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CO;避免铁在高温下被重新氧化;
(4)为了防止一氧化碳对大气的污染,所以,实验时要在装置末端a处燃着一盏酒精灯除去反应剩余的CO,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填:酒精灯;2CO+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