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某课外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装置

某课外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装置

发布时间:2021-12-24 17:08:17

① 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微型实验装置.实验时,先断开K2,闭合K1,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断开K1,闭

断开K2、闭合K1时,装置为电解池,两极均有气泡产生,则总反应为2Cl-+2H2O

电解
.

② 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开始实验时夹子e是打开的,锥形瓶

(1)铁和稀硫酸之间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Fe+2H+=Fe2++H2↑,夹子e是打开的,产生气体会沿着e处导管进入B中,故答案为:Fe+2H+=Fe2++H2↑;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A中气压增加,会将生成的硫酸亚铁以及剩余的硫酸压入B中和氢氧化钠混合反应:OH-+H+=H2O,Fe2++2OH-=Fe(OH)2,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A中溶液进入B中,立即产生白色沉淀;OH-+H+=H2O、Fe2++2OH-=Fe(OH)2
(3)氢氧化亚铁不稳定,容易被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4Fe(OH)2+O2+2H2O=4Fe(OH)3,看到沉淀逐渐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故答案为:沉淀逐渐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4Fe(OH)2+O2+2H2O=4Fe(OH)3

③ 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A中放有浓硫酸,B中放有乙醇、无水醋酸钠,D中放有

()酸与乙醇需浓硫酸作催化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由于反应加入的是乙酸钠,故浓硫酸还制乙酸的作用,故浓硫酸的作用为制乙酸、催化剂、吸水剂;
羧酸与醇发生的酯化反应中,羧酸中的羧基提供-OH,醇中的-OH提供-H,相互结合生成水,其它基团相互结合生成酯,同时该反应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18OHCH3CO18OC2H5+H2O;
(2)圆底烧瓶受热不均,球形干燥管的管口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球形干燥管体积大,可以防止倒吸,同时起冷凝作用;
碳酸根水解CO32-+H2O?HCO3-+OH-,溶液呈碱性,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呈红色;
碳酸钠水解呈碱性,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密度比水小,溶液分层,上层无色油体液体,乙酸和碳酸钠反应而使溶液红色变浅;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冷凝;CO32-+H2O?HCO3-+OH-;溶液分层,上层无色油体液体,下层溶液颜色变浅;
(3)用氯化钙除去少量乙醇,用无水硫酸钠除去少量的水,无水硫酸钠吸水形成硫酸钠结晶水合物,不能选择P2O5、碱石灰和NaOH等固体干燥剂,以防乙酸乙酯在酸性(P2O5遇水生成酸)或碱性条件下水解;
故答案为:乙醇;C.

④ 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1)过氧化钠与二氧

(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方程式为:2Na 2 O 2 +2CO 2 =2Na 2 CO 3 +O 2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故答案为:2Na 2 O 2 +2CO 2 =2Na 2 CO 3 +O 2 ;大于;
(2)盐酸和碳酸钙反应时可能会带出一部分氯化氢,为了使实验更准确应该可用稀硫酸和小苏打反应制二氧化碳,故答案为:bc;
(3)根据实验目的可以知道,先通入干燥的二氧化碳,来判断干燥的二氧化碳是否能够和过氧化钠反应,所以打开的止水夹为K 2 ,故答案为:K 2
(4)(3)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当二氧化碳通过过氧化钠时,不可能全部反应,所以应该除去二氧化碳,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是否产生了氧气,
故答案为:除去未充分反应的CO 2
②根据查阅资料部分可以知道,水也能够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所以不能判断是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答案为:水与Na 2 O 2 反应生成氧气;
(5)Ⅲ中固体若有碳酸钠,盐酸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故答案为: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⑤ 某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气体性质实验.图中箭头表示气体流向.A表示一种纯净、干燥的

(1)根据充分反应后丙中无固体物质剩余,只有碳酸氢铵符合条件,故答案为:NH 4 HCO 3
.
NH 3 ↑+CO 2 ↑+H 2 O;
(2)装置丙制取氨气,能干燥氨气的只能是中性干燥剂或碱性干燥剂;氨气能和无水氯化钙反应生成配位化合物,反应为:CaCl 2 +8NH 3 ═CaCl 2 ?8NH 3 ,故不能用中性干燥剂CaCl 2 干燥NH 3 气体.
故答案为:碱石灰;因为无水CaCl2可以与氨络合而无法得到氨气;
(3)题目中提供的药品和干燥剂只能从下列物质中选取:Na 2 CO 3 、NaHCO 3 、MnO 2 、Na 2 O 2 、NaCl、无水CaCl 2 、NH 4 HCO 3 、碱石灰等固体和浓盐酸、蒸馏水.装置甲的作用是用来制取氧气,所以只能选Na 2 O 2 ,故答案为;2Na 2 O 2 +2H 2 O=4NaOH+O 2 ↑;(4)戊中是氧气和氨气汇合的装置,发生的主要反应是氨气的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断开电键S,铂丝能继续保持红热,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4NH 3 +5O 2
催化剂
.
加热
4NO+6H 2 O 放热;
(5)戊中生成一氧化氮为无色,己中未观察到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说明氧气未进入己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甲、丙中均有气体产生,只能说明甲中产生的氧气太少,故答案为:甲中产生的气体太少;

⑥ (6分)某课外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1)

(1)过氧化氢测定收集的氧气的体积
(2)CaCO 3 +2HCl = CaCl 2 + CO 2 ↑+ H 2 O不支持燃烧,本身也不燃烧
(3)Na 2 CO 3 蜡烛燃烧更旺

⑦ 某课外小组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1)实验过程中,使用分液漏斗滴加液体j

(1)分液漏斗用于气体发生器中控制加液,也常用于互不相溶的几种液体的分离,加液时要注意内外空气相通,压强相等,液体才能顺利流下,具体操作为:打开分液漏斗上左的活塞(或将活塞上的凹槽与瓶左上的小孔对齐),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故答案为:打开分液漏斗上左的活塞(或将活塞上的凹槽与瓶左上的小孔对齐),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四)①氨气为碱性气体,极易溶于水,量气管中的液体应该不含水且不与氨气反应,稀NaOH溶液、氨水、氯化铵溶液中含有水,氨气被水吸收,而氨气不溶于煤油,所以量气管中液体最好是煤油;烧瓶中加入的试剂是固体氧化钙或NaOH固体,滴入浓氨水溶解放热生成氨气;
故答案为:k手;c;
②A、对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吸收装置中的导管连接漏斗伸入到液体中,不能防止倒吸;故A错误;
k、对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吸收装置中的导管与干燥管连接,当水进入干燥管内,烧杯内液面下降低于导管左,液体又流落到烧杯中,能防止倒吸,故k正确.
C、氨气极易溶于水,不溶于四氯化碳,所以导管通入四氯化碳中,气泡向上到水层溶解,能防止倒吸,故D正确;
D、氨气极易溶于水,导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喷泉,进气管在烧瓶左,液体经进气管倒流入前端装置,产生倒吸,故手错误;
手、氨气极易溶于水,导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喷泉,进气管在烧瓶底部,液体不能流入前端装置,能防止倒吸,故F正确;
所以能防倒吸的吸收装置有kC手;
故答案为:kC手;
③使量气管两端液面相平,因为相平说明两边液面上的压强是一样的,这样测出来的气体体积才是当时大气压下的体积;
故答案为:使量气管内液面与干燥管内液面相平;
(下)先通入氨气,氨气与水形成呈碱性的氨水可与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碳酸发生反应,更有利于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收,生成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CO+NaC1+HO=NHkC1+NaHCO↓;
故答案为:NH、CO;&nksp;NH+CO+NaC1+HO=NHkC1+NaHCO↓;
(k)NO会与装置中空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溶于水,测定的一氧化氮气体体积不准确;
故答案为:不可行;NO会与装置中空气反应,生成NO溶于水,使测得的NO气体体积不准;

⑧ 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氯气制备及有关性质验证的实验. (1)在实验时打开A中分液漏斗

(1)在实验时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后,漏斗中的液体没有顺利流下,其可能原因是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未打开或活塞上小孔和槽口未对齐;装置图分析可知A中是氯气的发生装置,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 2 +4H + +2Cl -
.
Mn 2+ +Cl 2 ↑+2H 2 O;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未打开,MnO 2 +4H + +2Cl -
.
Mn 2+ +Cl 2 ↑+2H 2 O
(2)B装置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的实验装置,干燥的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所以为防止氯气中的水蒸气干扰实验验证,需要对氯气进行干燥选择Ⅲ能实现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Ⅲ;
(3)氯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使红色褪色,氯气溶解于水,溶液呈浅黄绿色;使石蕊变红的微粒为H + ,红色褪去的微粒为HClO,溶液呈浅绿色为Cl 2
故答案为:H + 、HClO、Cl 2
(4)氯气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氧化碘离子为单质碘,Cl 2 +2I - =I 2 +2Cl - ,碘遇到淀粉变蓝;
故答案为:淀粉KI溶液变蓝;
(5)①干燥的氯气和二氧化硫气体一起通入品红溶液中按照1:1发生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所以品红红色不褪色;
故答案为:品红溶液不褪色;
②氯气和二氧化硫一起通过品红试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 2 +SO 2 +2H 2 O═4H + +SO 4 2- +2Cl -
故答案为:Cl 2 +SO 2 +2H 2 O═4H + +SO 4 2- +2Cl -

⑨ 某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1)当打开K1、

(1)如果用双氧水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其中量筒的作用是:测定收集的氧气的体积;故答案为:过氧化氢;测定收集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本实验证明了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CO2↑+H2O;不支持燃烧,本身也不燃烧
(3)根据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CO2=2X+Y可知,2Na2O2生成一分子的Y,又因为39gNa2O2,生成Y的质量是8g,即156份Na2O2生成32份Y,因此Y是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因此X是碳酸钠;氧气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因此蜡烛燃烧更旺;故答案为:Na2CO3;蜡烛燃烧更旺

⑩ 某课外小组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 (1)实验过程中,使用分液漏斗滴加液体

(1)分液漏斗用于气体发生器中控制加液,也常用于互不相溶的几种液体的分离,加液时要注意内外空气相通,压强相等,液体才能顺利流下,具体操作为: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或将活塞上的凹槽与瓶口上的小孔对齐),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故答案为: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或将活塞上的凹槽与瓶口上的小孔对齐),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2)①氨气为碱性气体,极易溶于水,量气管中的液体应该不含水且不与氨气反应,稀NaOH溶液、氨水、氯化铵溶液中含有水,氨气被水吸收,而氨气不溶于煤油,所以量气管中液体最好是煤油;烧瓶中加入的试剂是固体氧化钙或NaOH固体,滴入浓氨水溶解放热生成氨气;
故答案为:be;c;
②A、对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吸收装置中的导管连接漏斗伸入到液体中,不能防止倒吸;故A错误;
B、对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吸收装置中的导管与干燥管连接,当水进入干燥管内,烧杯内液面下降低于导管口,液体又流落到烧杯中,能防止倒吸,故B正确.
C、氨气极易溶于水,不溶于四氯化碳,所以导管通入四氯化碳中,气泡向上到水层溶解,能防止倒吸,故D正确;
D、氨气极易溶于水,导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喷泉,进气管在烧瓶口,液体经进气管倒流入前端装置,产生倒吸,故E错误;
E、氨气极易溶于水,导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喷泉,进气管在烧瓶底部,液体不能流入前端装置,能防止倒吸,故F正确;
所以能防倒吸的吸收装置有BCE;
故答案为:BCE;
③使量气管两端液面相平,因为相平说明两边液面上的压强是一样的,这样测出来的气体体积才是当时大气压下的体积;
故答案为:使量气管内液面与干燥管内液面相平;
(3)先通入氨气,氨气与水形成呈碱性的氨水可与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碳酸发生反应,更有利于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收,生成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 3 +CO 2 +NaC1+H 2 O=NH 4 C1+NaHCO 3 ↓;
故答案为:NH 3 、CO 2 ;NH 3 +CO 2 +NaC1+H 2 O=NH 4 C1+NaHCO 3 ↓;
(4)NO会与装置中空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溶于水,测定的一氧化氮气体体积不准确;
故答案为:不可行;NO会与装置中空气反应,生成NO 2 溶于水,使测得的NO气体体积不准;

与某课外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装置中充入氮气的作用 浏览:830
机械厂采购怎么样 浏览:38
纯化氮气实验装置 浏览:782
大华监控怎么搜索设备 浏览:539
中药制药设备CIP是什么 浏览:717
机床公比怎么确定 浏览:697
车仪表p表示什么 浏览:924
高压开关放电检测装置 浏览:601
万向传动装置外文翻译 浏览:281
暖气螺丝阀门 浏览:239
超声波有什么作用可以辅助排气吗 浏览:366
小型轴承厂需要投资多少钱 浏览:784
为什么先关阀门后关水泵 浏览:526
离心泵靠什么阀门调节流量 浏览:130
华硕fx50j机械键盘怎么拆 浏览:824
小本奶茶店需要什么设备 浏览:647
分水阀上的排气阀门打不开 浏览:370
地热注水的时候没开阀门怎么办 浏览:266
阀门上开关字母代表什么意思 浏览:383
风扇旁边放水制冷叫什么 浏览:79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