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各有什么特点之间如何区别
应该属于继电保护装置。现在的重合闸都装在保护装置里,区外发生瞬时故障时,自动重合闸动作,有检同期检无压,检有压方式
❷ 大电网对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要求
电网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可靠性、选择性、快速性、灵敏性,即通常所说的“四性”,这些要求之间,有的相辅相成、有的相互制约,需要对不同的使用条件分别进行协调。
(l) 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最基本的性能要求,它又可分为可信赖性和安全性2个方面。可信赖性要求继电保护在异常或故障情况下,能准确地完成设计所要求的动作;安全性要求继电保护在非设计所要求动作的所有情况下,能够可靠地不动作。
(2) 选择性:是指在对电网影响可能最小的地方,实现断路器的控制操作,以终止故障或电网事故的发展。如对电力设备的继电保护,当电力设备故障时,要求最靠近故障点的断路器动作断开电网的供电电源,即电力设备继电保护的选择性。选择性除了决定于继电保护装置本身的性能外,还要求满足从电源算起,愈靠近故障点,其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启动值愈小,动作时间愈短;而对振荡解列装置,则要求当电网失去同步稳定性时,其所动作的断路器断开点,在解列后两侧电网可以各自安全地同步运行,从而终止振荡等。
(3) 快速性:是指继电保护应以允许的可能最快的速度动作于断路器跳闸,以断开故障或终止异常状态的发展。继电保护快速动作可以减轻故障元件的损坏程度,提高线路故障后自动重合闸的成功率,并特别有利于故障后的电力系统同步运行的稳定性。快速切除线路和母线的短路故障,是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最重要手段。
(4) 灵敏性:是指继电保护对设计规定要求动作的故障和异常状态能够可靠动作的能力。故障时进入装置的故障量与给定的装置启动值之比,为继电保护的灵敏系数,它是考核继电保护灵敏性的具体指标,在一般的继电保护设计与运行规程中都有具体的规定要求。
❸ 安全防护装置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通用设计要求
4.1 结构设计要求
4.1.1 机床的外形布局应确保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使用机床时,不应存在意外翻倒、跌落或移动的危险。由于机床的原因不能确保足够稳定时,应采取固定措施。
4.1.2 应通过将维护、润滑和调整点设置在危险区外面,最大程度地减少进入危险区的需要。
4.1.3 除某些必须位于危险区的,如急停装置或示教盒等,手动控制装置应配置于危险区区域之外。
4.1.4 可接触的外露部分不应有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的锐边、尖角和开口。不可消除的,低于1.8米的设备尖锐易磕碰部分要加软防护。
4.1.5 易坠落的部件要有防坠落保护装置。
4.1.6 作业环境导致容易滑倒的作业地点,地面或脚踏板应采取防滑倒措施。
4.1.7 脚踏操作件应采取防护措施,以防止误操作。
4.1.8 机床的限位装置应尽量安装到无振动、不受影响的合适位置上,动作应可靠。
4.1.9 出现危害将造成不可承受影响的结构,应考虑设计双重保护。
4.1.10 运动中有可能松脱的零件、部件应设置防松装置。
4.2 控制设计要求
4.2.1 自动生产线、输送线等安全隐患不容易监控的设备,应采用安全继电器、安全PLC等专用安全器件进行安全防护设计。
4.2.2 除主电柜上主电源以外的区域电源必须使用钥匙电源开关锁,且带有挂牌后防止送电的连锁机构。
4.2.3 被保护装置触发功能引起停机后,机器的工作循环应该只有通过主控制柜启动方能再启动,而不应在危险消失后自动启动或在危险源附近就地启动。
4.2.4 所有具有相反动作不允许同时执行的,应具备互锁控制,逻辑上不允许同时发生动作。
4.2.5 不同的结构动作一旦同时发生,将造成设备或人员伤害的,应具备互锁控制,逻辑上不允许同时发生。
4.2.6 不同的结构动作必须遵循固定顺序,一旦紊乱将造成设备或人员伤害的,应具备连锁控制,逻辑上不允许紊乱发生。
4.2.7 所有涉及安全的连锁、互锁控制点,应保留硬件触点连锁、互锁控制,而不应只使用软件实现。
4.2.8 出现过载、欠电压、欠电流、过压力、欠压力、过流量等情况,将导致设备或人身安全隐患的结构,应利用敏感元件进行检测,并在接近危害时进行工作保护。
4.2.9 保护系统动作时,应具备可以同步启动的声光报警装置,提示作业人员采取措施。
4.2.10 安全保护电路引发的停止和报警应通过复位操作才能恢复。
4.2.11 220VAC电源的零线必须取自电力系统火线和中性线,或隔离变压器副边,不应利用有接零保护的机床外壳做零线。
4.2.12 设备停电、停气等能源供应中断时,应不发生任何可以预测的危险动作。如设备下沉、滑行、动作紊乱等,必要时应采取保护性设计,防止危险发生。
4.2.13 恢复供电、供气等动能供应时时,设备不能产生自行起动等非操作才发生的动作。
4.3 其它
4.3.1 设备必须考虑可预见的误用、误操作造成的危险,并设计防护措施。
4.3.2 安全装置设计采用的零部件、材料必须充分考虑其可靠性和寿命不低于设备主结构的可靠性和寿命,以保证其在设备寿命周期内一直有效。
4.3.3 电气控制系统元件必须考虑防火、防爆、防潮等特殊环境的要求,并按相关国家法规进行设计和制造。
4.3.4 有焊接、切削飞溅的场所裸露电缆要求使用防飞溅、阻燃铜芯软电缆。
4.3.5所有用做临时电源的插座,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
❹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有哪些类型
电网中主要的安全自动装置种类和作用:
(1)低频、低压解列装置:地区功率不平衡且缺额较大时,应考虑在适当地点安装低频低压解列装置,以保证该地区与系统解列后,不因频率或电压崩溃造成全停事故,同时也能保证重要用户供电。
(2)振荡(失步)解列装置:经过稳定计算,在可能失去稳定的联络线上安装振荡解列装置,一旦稳定破坏,该装置自动跳开联络线,将失去稳定的系统与主系统解列,以平息振荡。
(3)切负荷装置:为了解决与系统联系薄弱地区的正常受电问题,在主要变电站安装切负荷装置,当受电地区与主系统失去联系时,该装置动作切除部分负荷,以保证该区域发供电的平衡,也可以保证当一回联络线掉闸时,其它联络线不过负荷。
(4)自动低频、低压减负荷装置:是电力系统重要的安全自动装置之一,它在电力系统发生事故出现功率缺额使电网频率、电压急剧下降时,自动切除部分负荷,防止系统频率、电压崩溃,使系统恢复正常,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对重要用户的连续供电。
(5)大小电流联切装置:主要控制联络线正向反向过负荷而设置。
(6)切机装置:其作用是保证故障载流元件不严重过负荷;使解列后的电厂或局部地区电网频率不会过高,功率基本平衡,以防止锅炉灭火扩大事故;可提高稳定极限。
❺ 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对规范中内容的考查是不是只限强制执行部分,非强制执行部分也要考么
考试通知有具体的规范清单。
2013年度全国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专业考试所使用的规程、规范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2.《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
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
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
6.《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
7.《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
8.《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
9.《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
10.《标准电压》GB/T156;
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
1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
13.《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
14.《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
15.《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
16.《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311.1;
17.《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 GB/T16434;
18.《同步电机励磁系统》GB/T7409.1~7409.3;
19.《电力变压器第一部分总则》GB1094.1;
20.《电力变压器第二部分温升》GB1094.2;
21.《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T6451;
22.《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GBT17468;
23.《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
24.《电信线路遭受强电线路危险影响的允许值》GB6830;
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12325 ;
26.《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12326 ;
27.《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
28.《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15543 ;
29.《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285;
30.《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660;
31.《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DL/T5153;
32.《水力发电厂机电设计规范》DL/T5186 ;
33.《水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范》DL/T5164;
34.《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5044;
35.《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DL/T5390 ;
36.《水力发电厂照明设计规范》DL/T5140;
37.《水利水电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DL5061;
38.《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 DL5053;
39.《220~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DL/T5218;
40.《220~500kV变电所所用电设计技术规程》DL/T5155;
41.《35kV~220kV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T5242;
42.《330kV~750kV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T5014;
43.《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056;
44.《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 ;
45.《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352;
46.《水利水电工程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SL311;
47.《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5222;
48.《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静止整流励磁系统及装置技术条件》DL583;
49.《大型汽轮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条件》DL/T843;
50.《35~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范》DL/T5103;
51.《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5136;
52.《220~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149;
53.《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202;
5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
5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
56.《高压直流输电大地返回运行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5224;
57.《水力发电厂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技术导则》DL/T5090;
58.《水力发电厂接地设计技术导则》DL/T5091;
59.《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545;
60.《220~500kV 紧凑型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17;
61.《高压直流架空送电线路技术导则》DL436;
62.《光纤复合架空地线》DL/T832;
63.《输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危险和干扰影响防护设计规程》DL5033;
64.《高压架空电线无线电干扰计算方法》DL/T691;
65.《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429;
66.《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5003;
67.《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5002;
68.《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T5147;
69.《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SD325;
70.《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DL/T723;
7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DL755;
72.《35~220kV城市地下变电所设计规定》DL/T5216;
73.《隐极同步发电机技术要求》GB/T7064;
74.《大中型水轮发电机基本技术条件》SL321;
75.《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T 50063。
注:以上所有规程、规范以考试年度1月1日以前实施的最新版本
为准。
2013年度全国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专业
考试所使用的规程、规范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3.《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
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6.《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
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
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
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10.《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
11.《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
12.《3kV~110kV高压配电装置》GB50060;
13.《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
14.《电力装置的电气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3;
1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
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17.《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
18.《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
19.《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
20.《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
21.《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
22.《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
23.《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
24.《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
25.《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
2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
2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
28.《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311.1;
29.《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
30.《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2011;
31.《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5222;
32.《户外严酷条件下的电气设施第1部分: 范围和定义》GB9089.1、
《户外严酷条件下的电气设施 第2部分: 一般防护要求》
GB9089.2;
33.《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12325;
34.《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12326;
35.《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
36.《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15543;
37.《电击防护装置和设备的通用部分》GB/T17045;
38.《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
39.《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GB/T13870.1 (第一部分:常用部分) ;
40.《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GB/T13870.2 (第二部分:特殊情况) ;
41.《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
42.《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
43.《建筑物电气装置》GB16895.21(第4-41部分:安全防护-电击
防护);
44.《建筑物电气装置》GB16895.2(第4-42部分:安全防护-热效
应保护);
45.《建筑物电气装置》GB16895.3(第5-54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
和安装—接地配置、保护导体和保护联结导体);
46.《建筑物电气装置》GB16895.4 (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
安装 第53章: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47.《建筑物的电气装置》GB16895.5(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3章:
过电流保护);
48.《建筑物电气装置》GB16895.6(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
安装 第52章:布线系统);
49.《建筑物电气装置》GB16895.8(第7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
求第706 节:活动受限制的可导电场所);
50.《建筑物电气装置》GB/T16895.9(第7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
要求 第707节:数据处理设备用电气装置的接地要求);
51. 《低压电气装置第4-44部分:安全防护电压骚扰和电磁骚扰防护》
GB/T16895.10;
52.《建筑物电气装置的电压区段》GB/T18379;
53.《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GB50348;
54.《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5044;
55.《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
56.《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115;
57.《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50371;
58.《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4;
59.《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GB50395;
60.《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
61.《工业企业电气设备抗震设计规范》GB50556-2010。
注:以上所有规程、规范以考试年度1月1日以前实施的最新版本
为准。
❻ 谁有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电)的规范和规程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执业资格考试
专业考试规范及设计手册
一.规程、规范: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2.《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
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
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
6.《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
7.《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
8.《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
9.《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
10.《标准电压》GB156;
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
1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
13.《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
14.《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
15.《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
16.《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311.1;
17.《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 GB/T16434;
18.《同步电机励磁系统》GB/T7409.1~7409.3;
19.《电力变压器 第一部分 总则》GB1094.1;
20.《电力变压器 第二部分 温升》GB1094.2;
21.《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T6451;
22.《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500kV级》GB/T16274;
23.《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GBT17468;
24.《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
25.《电信线路遭受强电线路危险影响的允许值》GB6830;
26.《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12325
27.《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GB12326
28.《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
29.《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15543
30.《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14285;
31.《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5000;
32.《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DL/T5153;
33.《水力发电厂机电设计规范》DL/T5186
34.《水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范》DL/T5164;
35.《火力发电厂、变电所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5044;
36.《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照明设计技术规定》DLGJ56 ;
37.《水力发电厂照明设计规范》DL/T5140;
38.《水利水电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DL5061;
39.《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 DL5053;
40.《220~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DL5182;
41.《220~500kV变电所所用电设计技术规程》DL/T5155;
42.《330~500kV变电所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5014;
43.《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056。
44.《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 ;
45.《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352;
46.《水利水电工程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SL311;
47.《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5222;
48.《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静止整流励磁系统及装置技术条件》DL583
49.《大型汽轮发电机自并励静止励磁系统技术条件》DL/T650
50.《35-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范》DL/T5103;
51.《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5136;
52.《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137;
53.《220-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149;
54.《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202
55.《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
56.《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 ;
57.《高压直流输电大地返回运行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5224
58.《水力发电厂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技术导则》DL/T5090;
59.《水力发电厂接地设计技术导则》DL/T5091;
60.《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
61.《220~500kV 紧凑型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17;
62.《高压直流架空送电线路技术导则》DL436;
63.《光纤复合架空地线》DL/T832;
64.《输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危险和干扰影响防护设计规程》DL5033;
65.《高压架空电线无线电干扰计算方法》DL/T691;
66.《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SDJ161;
67.《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5003;
68.《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5002;
69.《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T5147;
70.《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SD325;
7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DL/T723;
72.《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DL755;
73.《35-220kV城市地下变电所设计规定》DL/T5216;
74.《透平型同步电机技术要求》GB/T7064;
75.《大中型水轮发电机基本技术条件》SL321。
注:以上所有规程、规范以考试年度1月1日以前实施的最新版本为准。
二.设计手册:
1.西北电力设计院编《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中国电力出版社,1989年;
2.西北电力设计院编《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二次部分),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年;
3.电力工业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编《电力系统设计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年;
4.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编《水电厂机电设计手册》(电气一次分册) ,水利电力出版社,1982年;
5.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编《水电厂机电设计手册》(电气二次分册) ,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年;
6.东北电力设计院编《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年。
注:设计手册的内容与规程、规范不一致之处,以规程、规范为准。
附:中国电力出版社的 “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相关标准”中包括所有规范。在当当网上有售。
❼ 继电保护专业行规标准
GB/T 14285-2006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15145-2001 微机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GB/T 15147-2001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设计技术规定
GB/T 14598-1998 电气继电器
GB/T 7261-2000 继电器及继电保护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 50150-199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DL 408-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DL/T 748-2001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准则
DL/T 587-1996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
DL/T 624-1997 继电保护微机型试验装置技术条件
DL/T 769-2001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导则
DL/T 671-1999 微机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670-1999 微机母线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770-2001 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DL/T 527-2002 静态继电保护逆变电源技术条件
DL/T 955-2006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不能确保是最新的规程。大致上都是行业标准。
❽ 什么是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
防止电力系统失去稳定性、防止事故扩大、防止电网崩溃、恢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各种自动装置总称。一般是根据电力系统的电压、频率、负荷大小的变化,如引起电力网的不稳定运行,即通过这些安稳装置切除部分负荷,保证大电网迅速回到正常运行状态。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就是装在两个同步电网的联络线上,当两网不能保持同步时,执行自动解列的装置。还有自动切机功能,就是当电厂出口发生设备故障,导致输送能力低于电厂实际功率时,切除发电机组。
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原动机供给发电机的功率总是等于发电机送给系统供负荷消耗的功率,当电力系统受到扰动,使上述功率平衡关系受到破坏时,电力系统应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运行状态,或者凭借控制设备的作用过度到新的功率平衡状态运行。
(8)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设计技术规定扩展阅读;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的电力设备和线路,应装设短路故障和异常运行保护装置。电力设备和线路短路故障的保护应有主保护和后备保护,必要时可再增设辅助保护。主保护是满足系统稳定和设备安全要求,能以最快速度有选择地切除被保护设备和线路故障的保护。
后备保护是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以切除故障的保护。后备保护可分为远后备和近后备两种方式。远后备是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由相邻电力设备或线路的保护来实现的后备。近后备是当主保护拒动时,是当断路器拒动时,由断路器失灵保护来实现的后备保护。
辅助保护是为补充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性能或当主保护和后备保护退出运行而增设的简单保护。异常运行保护是反应被保护电力设备或线路异常运行状态的保护。
❾ 电力系统要求
供电的中断将生产停顿、生活混乱,甚至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形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停电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电力系统本身的损失,因此,电力系统运行首先要满足可靠、持续供电的要求。
虽然保证可靠供电是对电力系统运行的首要要求,但并非所有负荷都绝对不能停电。一般,可根据经验,按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将负荷分为三级:
(1)第一级负荷。对这一级负荷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事故、设备损坏,将产生废品,将使生产秩序长期不能恢复,人民生活发生混乱等。
(2)对这一级负荷中断供电,将造成大量的减产,将使人民生活受到影响等。
(3)第三级负荷。所有不属于第一、二级的负荷,如工厂的附属车间、小城镇等。长期以来,对供电可靠性的分析就是上述以经验为基础的定性分析,只是近年来才开展以概率统计为基础的定量分析研究,目前,这种研究正在继续深入,部分成果以用于生产。
如上所述,电能质量包括电压质量、频率质量和波形质量三个方面。电压质量和频率质量一般都以偏移是否超过给定值来衡量,例如给定的允许电压偏移为额定值的5%,给定的允许频率的偏移为0.2~0.5HZ等。波形质量则以畸变率是否超过给定值来衡量。所谓畸变率,是指各次谐波有效值平方的方根值与基波有效值的百分比。给定的允许畸变率常因供电电压等级而异,例如,以380、220V供电时为5%,以10Kv供电时为4%等等。所以这些质量指标,都必须采取一切手段予以保证。
电能生产的规模很大,消耗的一次能源在国民经济一次能源总消耗中占的比重约为1/3,而且电能再变换、输送、分配时的损耗绝对值也相当可观。因此,降低每生产一度电所消耗的能源和降低变换、输送、分配时的损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这一方面,又有两个考核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的重要指标,即煤耗率和线损率。所谓煤耗率,指每生产1kW/kg电能所消耗的标准煤重,以g/kW·h为单位,而标准煤则为含热量为29.31MJ/kg(的煤。所谓的线损率或网损率,指电力网络中损耗的电能和向电力网络供应电能的百分比。
电力系统(一次系统) :电能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所需要的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断路器、母线和用电设备等互相连接而成的系统。也称为电工一次系统,其中所包括的电力设备称为“一次设备” 。
特点:能量系统、主系统、高电压、大电流。
电力二次系统(二次系统) :由对电工一次系统进行监视、控制、保护和调度所需要的自动监控设备、继电保护装置、远动和通信设备等组成的辅助 其中包括的设备装置称为“二次设备” 。
特点:信息系统、辅助系统、低电压、小电流。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严格意义上说就是指电工二次系统。因历史原因被分成三部分:继保、远动、自动化,目前普遍意义上讲自动化是不包括继保、远动部分(含通信)。
定义:电力系统自动化指采用各种具有自动检测、决策和控制功能的装置并通过信号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对电力系统各个元件、局部系统或全系统进行就地或远方的自动监视、协调、调节和控制,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和具有合格的电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