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科院化学所发生爆炸,学院化学实验室反应爆炸威力那么大该如何应对
中科院化学所发生爆炸,学院化学实验室反应爆炸威力那么大,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实验的人员要注意一定要遵守实验的规则,按照实验的正常使用规则来使用,特殊实验必须要由专业人员来实行,千万不可将问题小瞧了去,实验室的危险性是极高的。
我们期待着中科院的调查结果,也希望这个结果能够给死者的家属一个交代。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够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学化学的朋友在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还是不要随意动手为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化学品一旦发生了意外,那都是无法挽回的。
2. 能做什么做化学爆炸实验
将少量氯酸钾和少量铝粉还有大量面粉的混合物在密闭容器内点燃肯定会爆炸
要论爆炸效果 密闭容器中硝铵和氯酸钾还有铝粉混合会叼炸天
引燃方法建议是用黑火药引燃 直接点是很危险的
3. 化学自制实验装置问题 高手帮助!!!
用塑料方便袋拧成条,融化后封堵。
实验,最好不破坏器具,以免做了个实验就造坏了一样器皿,得不偿失。再者,也可能带来意外的工作,耽误实验。以后最好用根木片将电极悬吊起来。
4. 初中化学实验室里的东西哪些加在一起会发生较大的爆炸请知道的多举个例子,还要调制比例。
你的说法,好像你要制作炸的药。
这个做法目前是不合法的。。。
5. 我想学习一个小型的化学爆炸实验,材料最好淘宝上都有卖的,请告诉我需要的材料和过程
硝酸钾 升华硫 木炭粉(这个自己可以做)直接称质量15:2:3混合均匀,但火药是不会炸的,接着找一个封闭性好的容器,可以拿纸缠,可以买点引线,火药不要填充太多。我用来做燃烧,直接烧掉了石棉网的铁丝
6. 化学爆炸实验我想问一下,都有什么化学实验可以产生
化学爆炸是指由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化学爆炸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化学反应能。化学爆炸变化的过程和能力取决于反应的放热性、反应的快速性和生成气体产物。放热是爆炸变化的能‘量源泉;快速则是使有限的能量集中在局限化的空间,这是产生大功率的必要条件;气体是能量的载体和能量转换的工作介质。[1]
7. 如何利用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初中化学核心素养
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理科实验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符合新教材要求的实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各地陆续对初中毕业生进行了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可见各级教育部门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视。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标准》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化学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提高教师自身实验操作技能,增强演示实验的准确性
演示实验是在学生的注视下由教师完成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操作,演示实验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实验操作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对演示实验要作一次自我操练,切实掌握好演示实验的要领,便于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改进,使每个演示实验做到万无一失。例如: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预留多少水才不致使集气瓶底炸裂;铁丝伸入集气瓶中由上而下的速度问题;引燃的火柴杆的长度问题等。教师要亲自操作,切实掌握要领和注意事项,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演示实验时,学生要观察化学仪器和装置;要观察化学实验操作(包括观察实验仪器的持拿方法和使用方法,观察实验装置的安装方法,观察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要观察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哪怕一个细枝末节,都要当作大事处理。教师只有提高了自身实验技能,以规范的操作示教,才能加强学生规范实验技能的意识,促进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
二、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在愉悦中提高操作能力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本身就有一定的新奇性,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实验本身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实验兴趣,使学生愿意进行化学实验,乐于进行化学实验,在愉悦中提高操作能力。在初中化学第一节课,教师要增设一些趣味实验,比如:“魔棒点火”,“烧不坏的手帕”,“滴水着火”,“白花变成彩色花”等,我在做完趣味实验时,问学生“你自己想不想进行化学实验?”学生的回答震耳欲聋:“想”。当学生具有浓厚的化学实验兴趣时,其中枢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就能够认真操作,敏锐观察,促进化学实验顺利进行,并能在实验中产生愉快、满足、喜悦等情感体验,从而使化学实验兴趣进一步加强,接受和提高操作能力也会很快。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在积极激发学生化学实验兴趣的同时,要注意克服影响学生化学实验兴趣的消极因素,比如:化学实验中的爆炸,衣物腐蚀,人身伤害,实验失败等。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一定要按规则进行操作,避免发生一些实验失败或安全事故,从而使学生降低实验兴趣。
三、做好充分准备,上好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是学生提高操作能力的主战场,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中心一环。所以要做好充分准备,上好分组实验。老师方面的准备:首先,要求教师做好实验的预试。与演示实验和边讲边实验的预试相比,对学生实验课的预试实验的要求应更高一些。除掌握实验成败的条件和关键外,还要估计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可能发生的困难,拟出上课时向学生交待的注意事项,并作好课中巡视指导计划。指导计划应包括重点指导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重点指导的学生以及巡视指导的路线等。比如: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一张实验报告单,把重点的部分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课前预习时能填的填好,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填的需做实验才能完成。其次,应充分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并将仪器,药品等放置有序,保持实验室的清洁、整齐。
学生方面准备: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实验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做到明确实验目的,熟悉实验内容,并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掌握实验装置所需的仪器和组装过程,并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包括操作、仪器的使用和安装、药品用量、观察现象、废物处理,安全防护等各方面的注意事项),扼要地做好实验笔记,为能自觉地、有目的地、独立地进行实验打好基础。
四、结合教学,开辟“第二课堂”,开放实验室
“第二课堂”是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和发现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能培养一批实验操作能手,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因此要把“第二课堂”看作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应列入教研活动计划之中。实验室是学生进行操作技能训练的主要场所,所以要鼓励学生在科技活动时间及自由活动时间到实验室做一些实验。这样既能解决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未解决的问题,同时通过开放实验室也培养了一批实验操作能手,这些操作能手在分组实验中担任小组长,能够带动和指导小组成员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开放实验室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是训练基本操作。第二阶段是气体的制取与物质性质实验等,第三阶段侧重探究性实验以及课后小实验。虽然开放实验室是以学生主体,但是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开放实验室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参与学生的实验操作,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五、对易错操作进行归纳,集中训练,反复训练
学生在实验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操作错误,教师要细心观察,及时纠正错误操作,对于较普遍的操作错误,要进行归纳,比如易错操作有: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完毕,先移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中取出,使水倒流,试管破裂。
(2)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速度过快。
(3)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用手拨打游码,而未用镊子。
(4)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没有将试管夹夹在离管口1/3的位置,而是夹在试管的中部。
(5)倾倒液体时,掌心没有对着瓶上标签,试剂瓶盖没有倒放在桌子上。
(6)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没有掌握“视线与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应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读法。
(7)使用滴管时,将滴管口伸入试管并触及试管内壁。
(8)振荡试管时用手臂振荡,而没有用手腕发力。
(9)在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
(10)药品用量太多,没有按“最小量”原则取用。
(11)实验结束时,没有将所用玻璃器皿洗干净,桌面也没有整理好,影响下一节课的实验。
对于以上易错操作,要集中时间,集中内容,进行集中训练。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要对易错操作经常训练,反复训练,才能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程度。
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在中考中的考查,是教学评价体系的一次改革,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不能讲实验,背实验,板书实验,也不能压缩实验内容和时间。不能一味追求高分而扼杀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不但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还要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中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要多措并举,循序渐进。逐步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
8. 求几个比较适合初三的化学实验,最好是爆炸试验(器材最好可以在家或超市买到)
我只是设想一下哈,没做过
氢气爆炸实验吧,比较好做,还安全
器材:锌粒,没有可以买个普通的酸性锌锰电池,就是最普通的那种把外面的皮拆下来,剪成小丝丝,越细越碎越好
盐酸或者硫酸或者硝酸,如果买不到的话,可以去超市买白醋,看标签,浓度越高越好。
碗一只,打火机一个或者火柴也可以
自己做一个可以扣在碗上面的小纸盒,大小自己喜欢,个人认为比碗大一些,就可以了,在纸盒底部开个小孔。
步骤:把锌放在碗里,倒进醋,扣上盒子,等一段时间,你最好先不扣盒子看一下,要多久能反应完,扣上盒子之后在反应进行到三分之二的时候,用打火机去点你留在盒子上的小孔,然后就可以看到盒子被炸飞起来到空中。
纯手打,望采纳,还有其他的,实在不想打了
9. 化学,求一些刺激有趣的实验(比如爆炸)方程式,需附带现象操作注意事项。
疯狂化学高清:http://tieba..com/p/2627972751?pn=1 疯狂化学普清: 疯狂化学1
10. 有什么爆炸的化学实验
一、易燃气体,如氨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二、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1、低闪点液体,即闪点低于-18℃的液体,如乙醛、丙酮等。
2、中闪点液体,即闪点在-18℃~<23℃的液体,如苯、甲醇等。
3、高闪点液体,即闪点在23℃~61℃的液体,如环辛烷、氯苯、苯甲醚等。
三、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按它的燃烧特性分为3项。
1、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如红磷、硫磺等。
2、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黄磷、三氯化钛等。
3、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就能燃烧或爆炸。如金属钠、氢化钾等。
四、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按其组成分为2项。
1、氧化剂,指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对热、震动和摩擦比较敏感。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
2、有机过氧化物,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过氧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是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等。
(10)家庭化学爆炸实验装置扩展阅读:
化学实验室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1、所用药品、标样、溶液都应有标签。绝对不要在容器内装入与标签不相符的物品。
2、禁止使用化验室的器皿盛装食物,也不要用茶杯,食具盛装药品,更不要用烧杯当茶具使用。
3、稀释硫酸时,必须在硬质耐热烧杯或锥形瓶中进行,只能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边倒边搅拌,温度过高时,应等冷却或降温后再继续进行,严禁将水倒入硫酸中。
4、开启易挥发液体试剂之前,先将试剂瓶放在自来水流中冷却几分钟。开启时瓶口不要对人,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
5、易燃溶剂加热时,必须在水浴或沙浴中进行,避免明火。
6、装过强腐蚀性、可燃性、有毒或易爆物品的器皿,应由操作者负责洗净。
7、移动、开启大瓶液体药品时,不能将瓶直接放在水泥地板上,最好用橡皮布或草垫垫好,若为石膏包封的可用水泡软后打开,严禁锤砸,敲打,以防破裂。
8、取下正在沸腾的溶液时,应用瓶夹先轻摇动以后取下,以免溅出伤人。
9、将玻璃棒、玻璃管、温度计等插入或拨出胶塞、胶管时均应垫有棉布,且不可强行插入或拨出以免折断刺伤人。
10、开启高压气瓶时,应缓慢,并不得将出口对人。
11、禁止用火焰在煤气管道上寻找漏气的地方,应该用肥皂水来检查漏气。
12、配制药品或实验中能放出HCN、NO2、H2S、SO3、Br2、NH3及其它有毒和腐蚀性气体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13、用电应遵守安全用电规程。
14、化验室中应具备有急救药品、消防器材和劳保用品。
15、要建立安全员制度和安全登记本,健全岗位责任制,每天下班前应检查水、电、煤气、门窗等,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