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喷泉实验的实验报告
http://ke..com/view/879352.htm 来这看看
满意请采纳
㈡ 初中物理实验中的 喷泉 实验的原理和具体步骤是什么
http://ke..com/view/879352.htm
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是: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很大,在短时间内产生足够的压强差(负压),则打开活塞后,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液体压入烧瓶中,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想起影响气压的几个因素。根据克拉伯龙方程:PV=nRT,推出P=(nRT)/V (R为常数)。要使P变小,可改变n、T、V中的一个变量。所以减小气压的方法有三种:①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n);②降低气体的温度(T);③增大气体的体积(V)。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有两种方法: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可把气体抽走或物理溶解,化学方法可通过化学反应或化学溶解;降低气体的温度,我们可以采用冷水浇注或用湿毛巾放于瓶底,也可以把装置转移入较低温的环境;而增大气体的体积,可以采取,升高温度(如,用热水浇注或热毛巾放于瓶底)或改变容器的体积的方法。
对于用化学方法来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方法又和气体的溶解度、吸收液的种类有关。①气体溶解性大小会对喷泉的形成产生影响。如,易溶于水的气体、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的气体、难溶于水的气体;由于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一样,从而就使得压强的减少不一样,是喷泉能否产生以及喷泉大小的关键。②吸收液的种类也会对喷泉的形成产生影响,不同的吸收液,与气体之间能否反应、气体在其中溶解度的大小,都决定了喷泉实验的成败。
通过分析喷泉实验的原理和条件,我们总结出了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盛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否则甁中有液体,会使瓶口留下空气,形成的喷泉压力不大(喷泉”无力”);②气体要充满烧瓶;③烧瓶不能漏气(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
1.形成喷泉的组合
(1)NH3、HCl、SO2、NO2 与水组合能形成喷泉。
(2)酸性气体与NaOH(aq)组合能形成喷泉。
(3)有机气体与有机溶剂组合也能形成喷泉。
(4)O2、N2、H2 等不溶于水的气体,设计一定实验条件将其反应掉,也能形成喷泉。
2.喷泉的计算
根据充入烧瓶中液体的体积可以计算烧瓶内所盛气体的纯度或平均式量。
3.喷泉的设计
关键是如何使烧瓶内的气体大量地减少。
㈢ 怎样才能自制一个小喷泉
可以用水族缸水泵来自制一个小喷泉。将泡沫板挖一个洞,然后把水族缸水泵固定在里面,再铺上各种装饰,通电后就形成了一个小喷泉,以下是具体步骤:
所需工具:圆形泡沫板,碳素笔,刻刀,水族缸水泵,水族缸水泵加长管,石子,水盆。
1、首先,找一块圆形的泡沫板,然后用碳素笔画一个矩形。
注意事项:
1、矩形孔不要割小了,防止塞不进水族缸水泵。
2、石子最好选大点的石子,这样固定泡沫板更牢固,效果更好。
㈣ 自制希罗喷泉的原理
实验原理:利用吸管为导体,利用大气压强的物理特性,让水在瓶子中进行自动循环转换,从而形成一个有意思的喷泉。
实验准备:三个塑料瓶、多根吸管、胶枪、打孔器、刀、水
实验操作:
1、将两个瓶盖用胶枪固定在一起,用电钻打两个小孔。
2、将吸管固定在一起,用胶枪将连接位置固定。
3、将瓶盖和一个瓶子固定,放入吸管。
4、再拿一个瓶子固定,瓶盖打孔,固定,将最后一根吸管插入,调整位置。
5、将最上面的瓶子切割,慢慢在里面加水,当最下面瓶子即将满的时候将瓶子倒过来,流到中间瓶子。
(4)自制喷泉装置实验报告扩展阅读: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使用胶水封闭管子与瓶盖的接口处,保证所有的接口处都要保证是密闭的;确保吸管都处在适当的高度。
希罗喷泉是古代的力学家希罗设计的。希罗喷泉是由三个容器组成的,上面一个是没有盖的碟子,下面两个是密闭的球,这三个容器用三根管子连了起来,连接的方法见图。在碟子里装着一些水、中间球里装满水、下面球里装满空气的时候,喷泉就开始起作用了。
水沿着管子从碟子流到下面球,把下面球里的空气排到中间球里;中间球里的水受到进来的空气的压力,就沿着管子往上冒,在碟子形成喷泉,到中间球里的水流完为止,也就是说它里面的水全部流进了下面球里的时候,喷泉就停止喷水了。
㈤ 如何自制音乐喷泉的原理
音乐表演喷泉抄在程序控制袭喷泉的基础上加入了音乐控制系统,计算机通过对音频及MIDI信号的识别,进行译码和编码,最终将信号输出到控制系统,使喷泉的造型及灯光的变化与音乐保持同步,从而达到喷泉水型、灯光及色彩的变化与音乐情绪的完美结合,使喷泉表演更加生动更加富有内涵及体现水的艺术。
音乐喷泉:可以根据音乐的高低起伏变化。用户可以在编辑界面编写自己喜爱的音乐程序。播放系统可以实现音乐、水、灯光气氛统一,播放同步。
(5)自制喷泉装置实验报告扩展阅读
利用音乐文件的物理波形,将其分为若干乐段,精度达十毫秒,并且自动识别震撼、思念、抒情、喜悦、激昂、悲哀、欢快、热烈等乐曲的基本情感特征,转换为控制信号,经过同步处理后通过信号输出卡输出到外围具体控制单元,即根据水型组态规则控制潜水泵、电磁阀、水下彩灯和变频器等执行机构,将视觉感受与听觉感受融为一体。
观看喷泉时请站在护栏外观赏,因为水量大、喷水高,注意保护相机等电子产品,以免被水雾打湿;儿童、孕妇、老年人甚至成年人,在观看喷泉时请不要距离喷泉喷水出口太近,由于喷泉出水的瞬间冲击力巨大,应防止受伤。
㈥ 用如图所示装置,做喷泉实验,该实验可说明:
2 产生喷泉时,容器A里得大气压小于大气压
4 喷泉如能将水灌满容器A,说明喷水前A容器是真空
正确。
㈦ 怎么做化学喷泉
喷泉实验
【制作方法】
取一玻璃瓶,瓶口塞入一打孔胶塞。塞孔中插入一尖嘴玻璃管,外端套一胶管
【使用方法】
用注射器从瓶内抽气若干次,然后用弹簧夹夹紧胶管。将玻璃瓶倒置于水槽中。去掉弹簧夹,则见有水经胶管从玻璃管尖嘴喷出,形成喷泉
【参考资料】
若在瓶中装满烫水(70-100℃),倒出热水后,迅速塞紧带尖嘴玻璃管的橡皮塞,并马上倒放过来,插入水槽的水中,同样可见喷泉现象。注意:过热的瓶子不能浸入冷水之中,以免瓶子炸裂。
喷泉实验是一个富有探索意义的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如图1)。这类实验的要求是:①装置气密性良好;②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能进行喷泉实验的物质通常有以下几组:
气体(a)
液体(b)
液体(c)
实验原理
NH3
水
水
NH3溶解度为1:700
HCl
水
水
HCl溶解度为1:500
CO2
NaOH溶液
NaOH溶液
2NaOH+CO2=Na2CO3+H2O
SO2
NaOH溶液
NaOH溶液
2NaOH+SO2=Na2SO3+H2O
Cl2
NaOH溶液
NaOH溶液
2NaOH+Cl2=NaClO+NaCl+H2O
NO2
水
水
3NO2+H2O=2HNO3+NO(不能充满)
喷泉实验能形象地说明某些气体极易溶于水(或特定溶液)。根据其原理进行拓展还可以探讨喷泉实验的多种应用。
㈧ 18.学校课外兴趣小组想制作一个能产生持续喷泉的实验装置,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
答案:H>hp=ρgh或p>ρgh
解析:此题每年都给学生讲过。第一个空一般没有什么问题,一列出式子就能算出答案,第二个空,每年都要花时间去揣摩题意,只因此题的题意太坑爹了,造成多次推测,也得不到给出的答案。很怀疑,当时考试的学生有几人能理解这个题意。
(1)按题意可列出两个式子:
p0>p’+ρg(h+s)
p’+ρg(H+s) >p0
两式相加,就得出H>h。
(2)需要说明的是,上面式子中的p’指得是烧瓶内液面上方空气的压强,这里的压强可以等于0,也可以大于0。
本题第二空所求的并非是上面式子中的p’,而是求喷泉水柱在液面处的压强p。正因为此处题意表达不清,造成很大的误解。
由于喷泉喷出液面后,还可以上升h,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管子内的水能上升h,则管子内的水柱在液面处的压强大小与液面上方的空气压强有关:如果烧瓶内液面上方空气的压强为0,则p=ρgh,如果烧瓶内液面上方空气的压强大于0,则p>ρgh。
㈨ 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喷泉实验”,这个实验可以说明: ①容器里的气压大于大
分析“喷泉实验”的原理可知,球体内的气压只有小于外界大气压时,水才会在内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球容体中,形成“喷泉”,故①说法错误,②说法正确;
当喷泉停止时,内外压强平衡,此时容器中的气压与容器内水的压强之和,等于外界大气压,故③说法错误;
如果喷泉最后能将水灌满A球,说明喷泉前A球内为真空,因为大气压完全可以支持容器中的水柱的高度,故④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