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某同学设计实验以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某同学设计实验以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发布时间:2021-12-20 16:19:29

『壹』 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1)将钠、钾、镁、铝各1mol分别投

(1)金属活泼性顺序为:钾>钠>镁>铝,所以相同条件下与盐酸反应最激烈的是钾,反应速率最慢的是铝;生成1mol氢气需要得到2mol电子,1mol钾、钠都失去1mol电子,1mol镁失去2mol电子,而1mol铝失去3mol电子,所以生成氢气最多的是金属铝,
故答案为:钾;铝;铝;
(2)氯气氧化性强于硫单质,所以氯气能够与硫离子反应生成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Cl2═S↓+2Cl-
故答案为:S2-+Cl2═S↓+2Cl-

『贰』 某同学为了探究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射击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a:硝酸 c:碳酸钙 d:硅酸钠溶液 (说明N 比C强,C比Si强)
c:产生气泡 d:产生沉淀
离子方程式:2H + co3 = H2O + CO2
CO2 + SIO3 + H2O =CO3 +H2SIO3
缺陷在于硝酸易挥发,加入后可能顺着导管到达d管,也就不能说明问题。
可以在中间通过AI(OH)3去硝酸后就好了

答案应该没问题。其实我是冲着分来的。谢谢

『叁』 某同学设计实验以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Ⅰ:根据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

(1)CaCO 3 +2H =Ca 2 +CO 2 ↑+H 2 O溶液变浑浊
(2)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硝酸蒸气
(3)HNO 3 >H 2 CO 3 >H 2 SiO 3 N>C>Si
(4)Cl 2 +2Br =Br 2 +2Cl
(5)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污染环境
(6)Cl 2 >Br 2 Cl>Br

『肆』 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

(1)根据实验方案知,实验①③④⑤⑥是想证明金属的金属性强弱,且这几种金属都是同一周期的金属,实验2是想证明非金属性强弱的,即实验目的为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故答案为:探究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2)实验在试管中进行,镁带与沸水反应需要酒精灯加热,滴加溶液时用胶头滴管滴加,所以用到仪器有试管、酒精灯、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试管;酒精灯;胶头滴管;
(3)①镁和滴有酚酞的沸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且氢氧化镁在水中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使溶液呈碱性,但氢氧化镁的溶解性很小,所以溶液呈浅红色,故选B;
②氯气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硫单质不易溶于水,且硫单质呈淡黄色,所以会看到有淡黄色沉淀生成,故选F;
③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会浮在水面上;钠的熔点较低,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钠和水反应很剧烈,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氢氧化钠是易溶于水的碱,所以其水溶液呈红色,故选A;
④镁带与2mol.L-1的盐酸反应,盐酸中氢离子浓度较大,所以反应剧烈,产生可燃性气体,故选D;
⑤铝条与2mol.L-1的盐酸反应,盐酸和铝反应不如和镁反应剧烈,且反应时都生成可燃性气体,故选C;
⑥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先生成Al(OH)3沉淀,加入NaOH至过量,继续反应生成NaAlO2而溶解,故选E;
实验③是钠与冷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故答案为:B;F;A;D;C;E;2Na+2H2O=2Na++2OH-+H2↑;
(4)由实验可知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S,则实验结论为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故答案为: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S;
(5)I.验证钠的物理性质,在试管中进行,验证产物氢气用酒精灯,所以当进行适当操作时还需要的仪器有:小试管和酒精灯,
故答案为:小试管和酒精灯;
Ⅱ.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若要Na与水反应,需让二者接触,所以将大头针向上提,使钠块落入水中,然后将小试管扣在玻璃导管上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至酒精灯上方,点燃,
故答案为:将大头针向上提,使钠块落入水中,将小试管扣在玻璃导管上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至酒精灯上方,点燃;
Ⅲ.Na的密度比水小浮在水面上,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所以熔成闪亮的小球,有气体放出所以迅速游动,反应生成碱,溶液变红色,
故答案为:钠浮在水面上熔成闪亮的小球,迅速游动,逐渐消失,水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伍』 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Ⅰ.验证同周期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

(1)钠、镁、铝为同周期金属元素,金属性依次减弱,故钠与盐酸反应最剧烈,铝与盐酸反应最缓慢;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失去的电子数越多,产生的气体越多,故铝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最多,故答案为:钠;铝;铝;
(2)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氯气和Na2S反应生成NaCl和单质硫,离子方程式为:S2-+Cl2═S↓+2Cl-,故答案为:S2-+Cl2═S↓+2Cl-
(3)B仪器名称是锥形瓶,干燥管上部空间大,有缓冲作用,能防止倒吸现象,故答案为:锥形瓶;倒吸;
(4)KMnO4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与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反应生成碘单质,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氯气作氧化剂、碘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氯气>碘;过量的氯气会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可用碱液吸收,故答案为:变蓝;NaOH;
(5)碳酸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和碳酸钠,所以C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碳酸钙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促进氯化氢挥发,导致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HCl,HCl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从而对二氧化碳产生干扰,为防止干扰,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除去HCl,所以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除去,
故答案为:有白色沉淀生成;饱和NaHCO3

『陆』 某同学为了探究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根据“酸性较强的酸制酸性较弱的酸”的原

根据题中题中的叙述可知:
1、此题属于强酸制弱酸的反应,所谓的强酸制弱酸就是强酸与弱酸盐反应,生成弱酸,非金属性的强弱的比较之一就是最高价的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而稀盐酸、稀HNO3、稀H2SO4的酸性都强于碳酸,碳酸又强于硅酸,
2、所选物质要既能证明同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而所给盐中含有碳、硅元素属于同一主族元素,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酸性也就逐渐减弱,为此必须制取碳酸,用碳酸与硅酸盐反应制取硅酸,从而证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的非金属性强。
3、证明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碳是第二周期元素,所以需选择同一周期的酸,同一周期的酸只有硝酸中的氮元素与碳元素在同一周期,硫酸中硫、盐酸中的氯是第三周期元素,所以选择硝酸;
综上所述所选试剂:a:硝酸 c:碳酸钙 d:硅酸钠溶液
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2HNO3 =Ca(NO3)2 + H2O + CO2↑
说明N 比C强
D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 Na2SIO3 + H2O =Na2CO3 +H2SIO3↓
说明C比Si强
由于硝酸易挥发,挥发的硝酸蒸气溶于水形成硝酸,硝酸先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无法判断硝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先通过NaHCO3溶液洗气瓶,因为硝酸能与NaHCO3溶液反应,二氧化碳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所以可洗去硝酸.

『柒』 (15分)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Ⅰ.(1)试用实验室提供的下列试

Ⅰ(1)方案一:用形状大小相同的铝条和镁条分别一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观察其反应速率快慢(2分)
方案二:分别向等体积等浓度的氯化铝溶液、氯化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观察其沉淀及其溶解情况(2分)
Ⅱ(1)分液漏斗;防倒吸(每空1分)
(2)硫化钠溶液(1分)有黄色沉淀生成(1分) S 2 +Cl 2 =2Cl +S↓(2分) 氢氧化钠溶液(1分)
(3)利用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来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2分)硝酸有挥发性,随二氧化碳一起逸出(2分)

『捌』 某同学做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实验步骤实验现象①将镁条用

(1)由题目可知,表中的内容研究的是金属钠镁铝的性质,实验目的为探究同周期金属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故答案为:研究同周期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溶液呈碱性,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金属钠较活泼,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因为生成氢氧化钠而使得溶液显示红色,同时还会产生氢气,现象有: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镁较铝活泼,但都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故答案为: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BADC
(3)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氧化镁,Mg+2H2O
.

『玖』 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Ⅰ.(1)试用实验室提供的下列试剂

Ⅰ证明镁元素的金属性比铝元素强,可利用金属与酸的反应,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来比较,则方案一为用形状大小相同的铝条和镁条分别一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观察其反应速率快慢;方案二为分别向等体积等浓度的氯化铝溶液、氯化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观察其沉淀及其溶解情况,
故答案为:用形状大小相同的铝条和镁条分别一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观察其反应速率快慢;分别向等体积等浓度的氯化铝溶液、氯化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观察其沉淀及其溶解情况;
Ⅱ(1)仪器A为分液漏斗;球形干燥管D能够防止倒吸,可以避免C中液体进入锥形瓶中,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防止倒吸;
(2)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S,则在A中加盐酸、C中加Na2S溶液,氯气能够与硫离子反应生成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Cl2═S↓+2Cl-,观察到有黄色沉淀生成,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必须进行尾气吸收,氯气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
故答案为:硫化钠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S2-+Cl2═S↓+2Cl-;NaOH;
(3)硝酸酸性强于碳酸,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则可比较N、C的非金属性;硝酸挥发,应排除实验中干扰,故答案为:利用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来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硝酸有挥发性,随二氧化碳一起逸出.

『拾』 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作了下面的实验记录(见下表,表中的

解(1)因题干提示信息: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故答案为:同周期;
(2)因实验①需要加热,所以需要酒精灯;因钠存于煤油中,用刀切之前,需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因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在烧杯中进行,故答案为:酒精灯;滤纸;烧杯;
(3)①因镁条能和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氢氧化镁是碱,遇酚酞变红,所以会看到镁条表面有大量气泡,溶液变成红色,反应为:Mg+2H 2 O=Mg(OH) 2 +H 2 ↑,
②因氯气能将硫离子氧化为硫:Na 2 S+Cl 2 =2NaCl+S↓,硫不溶于水,为淡黄色,所以溶液中产生浅黄色沉淀;
③因钠的密度比水小,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遇酚酞变红,同时反应放热,所以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④因镁为活泼金属,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所以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⑤铝能与盐酸反应,较镁不活泼,所以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⑥A1Cl 3 与NaOH反应生成A1(OH) 3 ,A1(OH) 3 具有两性,能与NaOH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偏铝酸钠,所以先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故答案为: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填A~F) B F A C D E
Mg+2H 2 O=Mg(OH) 2 +H 2 ↑;Na 2 S+Cl 2 =2NaCl+S↓
(4)由实验可知: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S,则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答案为: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与某同学设计实验以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动工具用什么快递好 浏览:707
拍摄视频的设备哪里有卖的 浏览:552
膜通量检测装置 浏览:297
隐形床五金件哪个品牌好 浏览:560
超声波传导的耦合剂是什么 浏览:831
汽车仪表灯图lh什么意思 浏览:815
模拟量怎么控制阀门开度 浏览:919
轩逸仪表盘a是什么 浏览:902
锂离子用什么仪器检测 浏览:73
如何关闭苹果设备电话关联 浏览:546
小型称重仪表多少钱 浏览:556
射线装置检测规定 浏览:880
电风扇机械装置 浏览:54
空调与制冷装置的作用是什么原因 浏览:860
乙酸正丁酯制备实验装置图 浏览:913
福克斯仪表盘灯怎么关不了 浏览:471
常见的建筑施工机械有哪些 浏览:908
什么是仪表的迁移 浏览:889
汽车仪表灯线怎么找 浏览:774
洛阳宜阳的机械厂有哪些 浏览:816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