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盘式制动器自调间隙装置里的 摩擦销摩擦环片,压缩弹簧.等各部分零件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哪个高手帮忙解答
盘式制动器的调整
1)、盘形闸放气与闸间隙的初调整
如(图2),旋转调节套(10),让制动块(1)与制动盘接触(注:为避免切断活塞上的密封圈而产生漏油现象,因此,在安装或检修后第一次调整闸瓦间隙时,必须首先将调整螺栓向前拧入使制动块(1)与制动盘贴合)。然后向盘式制动器充入约0.5Mpa油压,将放气螺钉19稍许松开放气,直到冒油无气泡时放气结束,重新拧紧放气螺钉19;然后分三级进行调整,即第一次充入最大工作油压(注:实际需要最大油压按整个提升系统满足各规程、标准、安全运行的要求进行计算的结果设定)的三分之一油压,制动块(1)由于碟形弹簧缩使之后移,随之将调节套(10)向前拧入,推动制动块(1)与制动盘贴合上,第二次充入最大工作油压的三分之二油压,重复将调节套(10)向前拧入,推动制动块(1)与制动盘贴合上,第三次充入最大工作油压调整闸瓦间隙为0.5mm,再反向旋转调节套(10),使制动块(1)与闸盘间隙增加到0.8mm,将调节套(10)的锁紧螺钉拧紧。
2)、贴磨闸瓦
贴磨各闸瓦,使接触面积应达到闸瓦全面积的60%以上,其贴磨方法如下:
a)、贴磨前,先保证制动盘干净。
b)、预测贴闸皮时油压值。
c)、预测各闸瓦(制动块)厚度。为保证闸瓦接触面积以减少贴磨时间,并保证闸瓦与制动油缸中心线安装后垂直,可先将闸瓦取下,以闸瓦与滑套贴合面为基准刨削闸瓦,直到刨平,再装配到制动器上。
d)、起动主电机进行贴磨闸瓦运转(不得挂钢丝绳和提升容器),贴磨正压力一般不宜过大,略比贴闸皮的油压低0.2-0.4Pa。贴磨闸瓦应在低速下进行。贴磨时应随时注意制动盘温度不得超过80℃(用点温计测量),以免损伤制动盘表面粗糙度。超温时应停止贴磨,待冷却后再运转。依次断续运转,直到闸瓦接触面积达到要求为止。
为了防止贴磨闸瓦时制动盘磨出沟纹或拉伤,在贴磨过程中还应随时注意观察制动盘的表面情况,如发现制动盘表面出现拉伤或沟纹时必须停磨闸瓦,用油石或细锉清除。并相应将闸瓦取下检查,如发现金属粒子或碎片嵌入闸瓦内时,应消除干净后再贴磨闸瓦。按此法直到闸瓦贴磨到规定的接触面积要求时为止。只有这样在以后正常运转中才能减少制动盘的损伤程度,否则不经上述处理,势必使制动盘损伤的金属粒子或碎片嵌入到闸瓦内形成研磨剂,造成闸瓦磨损制动盘,而制动盘磨损的金属粒子或碎片反过来又磨损闸瓦或嵌入其内,造成恶性循环,两者俱伤的局面。因此,在安装调试中必须严格按上述要求贴磨闸瓦。
3)、闸间隙的调整
贴磨闸瓦达到要求后,应按相关标准调整好闸瓦与制动盘的间隙。调整方法如下:(图2)
闸间隙的调整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a、闸瓦间隙的定义与规范要求,定义是指制动器处于松闸状态下制动块与闸盘间的间隙,规范要求提升机闸间隙不得大于2mm。在安装调试时,闸间隙调为1~1.5mm。
b、在调试制动器过程中,若盘形闸的活塞、滑套、碟形弹簧组不灵活,有卡阻现象时必须进行处理,使其灵活可靠。此后若松闸时间超过0.3秒时,可将盘式制动器的放气旋塞打开,进行放气即可缩短松闸时间。
c、在调整闸瓦与制盘间隙的过程中,间隙大小确定后,应反复升降液压站的油压(即松闸、制动),反复检查闸瓦间隙大小,使闸瓦间隙符合要求(为1~1.5mm)。
d、成对闸瓦与制动盘的间隙,应在制动盘不同的圆周部位上(等分四点以上)所测得的闸瓦间隙的平均值的差值不得超过0.2毫米,调整螺栓或调整螺栓拧紧程度应尽量一致,否则将影响制动力。
3)、制动器信号装置,用于监视闸瓦的磨损情况,当闸瓦间隙达到2毫米时,微动开关应动作,发出讯号,提升绞车及提升机不能起动,以示闸瓦间隙超过应重新调整。
4)、盘式制动器装置限位开关的调整
2. 摩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其基本原理:
有2组同轴摩擦片
1组为凸片
1组为凹片
分别交错,间隔,轴向安装。
其中凹片轴向中心孔有花键连接,
凸片轴向有凸起的小孔,利用摩擦力将动力传递给输出轴。
作用:
1 保护:当负载过大以后,大于轴向的摩擦力以后,凸片和凹片开始打滑,保护系统。
2 缓慢启动: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逐渐拉动轴向的方法,来控制
运动向轴向缓慢的传递。
3. 摩擦块的作用是什么
摩擦块是芯片和摩擦衬片或摩擦材料层组成的组件 其作用有以下几点
1.摩擦片本身材料是橡胶具有弹性
2.可以减少两轴旋转时产生的相互冲击
3.可以良好的保证两轴的同轴度 并增大两轴之的摩擦力
4. 摩擦片的作用及原理
摩擦离合器除完成主轴正、反转切换,还能当制动器用
工作原理见http://ke..com/view/1629723.htm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5296747
CA6140 所用的摩擦片离合器是多片式摩擦离合器
5. 摩擦试验机是做什么用的
专业人员告诉你:
摩擦试验机是用模拟评定试验方法来评定材料的专摩擦性能的。属全称应该是——《摩擦磨损试验机》具体的型号、技术指标按所需做试验的要求分为不同的产品。
是为完成摩擦学所需的实验研究而服务的专用试验设备。目前济南是国内基地之一! 、
摩擦试验机不是指单一的,或是几种试验机。
不是几个指标就能概括的!
目前国内有机械工程学会下的二级学会(中国摩擦学会)再下面的是三级学会(摩擦学测试专业委员会)还有(青年摩擦学会)。学会里有众多国内知名院士,国家级研究员,博导教授。、
国内摩擦学研究较有名望的有,中科院兰州化物所、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装甲兵工程学院、武汉材保所、徐州矿大、合肥工业大学、洛阳工学院等等!
6. 何为摩擦,摩擦的作用和意义
摩擦物理属性:是一种基本力。
前提条件:物体之间是有接触
摩擦的作用:阻碍相对运动物体的运动和运动趋势。
摩擦的意义:提供了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
7. 什么是摩擦力界,如何通俗易懂的解释摩擦力界呢
在物理学界当中,我们涉及到最早的就是关于摩擦力那么摩擦力,我们都知道,他是物体与物体之间产生的一个力,比如说在一个伸拉的区域当中,需要受到一个张力或者是压力的一个共同作用,那么在整个的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作用,就被称之为摩擦力界,在摩擦力见分布的区域当中,那么各个点的摩擦力的强度的分布,被称为摩擦力界分布。
除去摩擦力界之外的话,那么还有一个附加摩擦力界,互相摩擦的一切,就是在对两队组成的一个圈那曲中增加一些控制的装置或者是人为控制的因素,而形成的一个摩擦力界比如说在人工的一个干涉下,使它的摩擦力的强度增加或者是摩擦力的一个范围扩大,分布相对就叫与稳定的话,那么对于物体来讲的话,他会形成一个有效的弹性控制。
8. 车钩缓冲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车钩缓冲装置是用于使车辆与车辆,机车或动车相互连挂,传递牵引力,制动力并缓和纵向冲击力的车辆部件。它由车钩,缓冲器、钩尾框,从板等组成一个整体,安装于车底架构端的牵引梁内。为了保证车辆连挂安全可靠和车钩缓冲装置安装的互换性,我国铁路机车车辆有关规程规定:车钩缓冲器装车后,其车钩钩舌的水平中心线距钢轨面在空车状态下的高度,客车为880mm(允许+10mm,-5mm误差),货车为880mm(±10mm)。两相邻车辆的车钩水平中心线最大高度差不得大于75mm。
首先说说车钩。车钩是用来实现机车和车辆或车辆和车辆之间的连挂,传递牵引力及冲击力,并使车辆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车辆部件。车钩按开启方式分为上作用式及下作用式两种。通过车钩钩头上部的提升机构开启的叫上作用式(一般货车大都采用此式);借助钩头下部推顶杠杆的动作实现开启的叫下作用式(客车采用)。车钩按其结构类型分为螺旋车钩、密接式自动车钩、自动车钩及旋转车钩等。螺旋车钩使用最早,但因缺点较多已被淘汰,密接式自动车钩多为高速铁路车辆所用。中国除在大秦铁路重载单元列车上使用旋转车钩外,现一律采用自动车钩。所谓自动车钩,就是先将一个车钩的提杆提起后,再用机车拉开车辆或与另一车辆车钩碰撞时,能自动完成摘构或挂钩的动作的车钩。中国铁道部门1956年确定1、2号车钩为标准型车钩。但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和牵引吨位的增加,又于1957、1965年先后设计制造了15号车钩和13号车钩。客车使用15号车钩,货车则逐步用13号车钩代替2号车钩。
车钩由钩头,钩身、钩尾三个部分组成、车钩前端粗大的部分称为钩头,在钩头内装有钩舌、钩舌销,锁提销,钩舌推铁和钩锁铁。车钩后部称为钩尾,在钩尾上开有垂直扁锁孔,以便与钩尾框联结。为了实现挂钩或摘钩,使车辆连接或分离,车钩具有以下三种位置,也就是车钩三态:锁闭位置——车钩的钩舌被钩锁铁挡住不能向外转开的位置。两个车辆连挂在一起时车钩就处在这种位置。开锁位置——即钩锁铁被提起,钩舌只要受到拉力就可以向外转开的位置。摘钩时,只要其中一个车钩处在开锁位置,就可以把两辆连挂在一起的车分开。全开位置——即钩舌已经完全向外转开的位置。当两车需要连挂时,只要其中一个车钩处在全开位置,与另一辆车钩碰撞后就可连挂。旋转车钩的构造与普通车钩不同,钩尾开有锁孔,钩尾销与钩尾框的转动套连接。钩尾端面为一球面,顶紧在带有凹球面的前从板上。当钩头受到扭转力矩作用时,钩身连同尾销以及转动套一起转动。旋转车钩现在只安装在专为大秦铁路运煤单元组合列车设计的车辆上。这种车辆的一端装设旋转车钩,另一端装设固定车钩,整列车上每组连接的两个车钩,两两相互搭配。当满载煤炭的车辆进入卸煤区的翻车机位时,翻车机带动车辆翻转180度,将煤炭倾倒出来。旋转车钩可以使车辆翻转卸货时不摘钩连续作业,缩短了卸货作业时间。 密接式车钩一般在高速铁路和地下铁道的车辆上使用。它的体积小、重量轻、两车钩连挂后各方向的相对移动量很小,可实现真正的“密接”;同时,对提高制动软管、电气接头自动对接的可靠性极为有利。
缓冲器用来缓和列车在运行中由于机车牵引力的变化或在起动、制动及调车作业时车辆相互碰撞而引起的纵向冲击和振动。缓冲器有耗散车辆之间冲击和振动的功能,从而减轻对车体结构和装载货物的破坏作用。缓冲器的工作原理是借助于压缩弹性元件来缓和冲击作用力,同时在弹性元件变形过程中利用摩擦和阻尼吸收冲击能量。根据缓冲器的结构特征和工作原理,一般缓冲器可分为:摩擦式缓冲器、橡胶式缓冲器和液压缓冲器等。摩擦缓冲器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部为螺旋弹簧(客车用)或环弹簧(货车用),后部为内、外环弹簧,彼此以锥面相配合,两部分之间有弹簧座板分隔。螺旋弹簧用来缓和冲击作用力,环弹簧两滑动斜面间的摩擦力用来起到吸收能量的作用。当缓冲器受力压缩时,使各环相互挤压,这时外环弹簧中就储存了大部分的冲击能量;同时各内外环簧的斜面之间因相互摩擦而将一部分冲击能变成热能。当外力除去后,各环簧之间又产生摩擦,将所储存能量的一部分再一次转变为摩擦热能而消散,因而起到了缓冲和减振的作用。橡胶缓冲器的头部为楔块摩擦部分,由三个形状完全相同且带倾斜角的楔块,压头和箱体等部分组成,楔块介于压头与箱体之间,整个缓冲器封闭在箱体内。橡胶缓冲器是借助橡胶分子内摩擦和弹性变形起到缓和冲击和消耗能量作用的。为了增大缓冲器容量,在头部装有金属摩擦部分,借助三个带有倾角的楔块,在受压时与箱体及压头间各接触斜面产生相对位移,因摩擦而消耗冲击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