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 (2)乙 、电流、大 (3)质量、相同、加热时间(4)B
D. 如图甲所示,此实验装置叫液体压强计,其用途是可以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小明利用上述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
(1)进行实验2、4、5时,采用同种液体,液体越深,U型管液面高度差越大,液体压强越大,所以实验2、4、5可得出的结论是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增大.
(2)进行实验1、2、3时,采用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金属盒朝向不同方向,U型管液面高度差相同,所以实验1、2、3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进行实验5、6时,金属盒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U型管液面高度差越大,液体压强越大,所以实验5、6可得出的结论是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系.
故答案为:(1)2、4、5;(2)1、2、3;(3)5、6.
E.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1)小明让一细光束沿平面E射到镜面O点
(1)根据光抄的反射定律:在反袭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所以沿ON将平面F向后(或向前)折,观察在平面F上是否可看到反射光线,如果纸板F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
(2)表格内容包括入射角、反射角,以及实验次数;如下表
(3)当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时,反射光线也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反射出去,即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沿ON将平面F向后(或向前)折,观察在平面F上是否可看到反射光线
(2)见下表:
(3)OA;可逆.
F.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甲、乙两瓶中装有煤油,甲瓶中铜丝
(1)在吸收一样多的热量的情况下,比热容小的物质升温快,实验现象明显;
(2)电阻丝发热被版煤油吸收,导致煤油吸热升温,通过温度计示数升高的多少来判断电阻丝发热的多少属于转换法;
(3)将两电阻丝串联接入电路,则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相等;为了能过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判断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还应控制煤油的质量和初温相同;甲瓶中铜丝的电阻比乙瓶中镍铬合金丝的小,观察到乙瓶温度计示数升高快,就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越大,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故答案为:(1)小;快;(权2)温度计示数的变化;转换法;(3)电流;质量;初温;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越大,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G. (2014徐州模拟)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开关
①小明通过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
②由2和回3(或6和7)知,磁场方向相同,答导体的运动方向不同,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不同,说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的方向有关.
③由表格中数据知,2和6或3和7的导体运动方向相同,磁场方向不同,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也不同,说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有关.
④由表格中数据知,当开关断开时,不会有电流产生;若导体向上运动或向下运动时,不切割磁感线,此时电路中也没有电流,可得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故答案为:
①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
②导体运动的方向;
③2和6或3和7;
④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H.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1)让一细光束沿平面E射到镜面O点,在
(1)把纸板向前或向后转折,在纸板F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内光线和法线在同容一平面内;
(2)表格内容包括入射角、反射角,以及实验次数;如下表
(3)当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时,反射光线也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反射出去,即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在;(3)OA;可逆.
I. 小明利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
(1)为了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心,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由图可知,此时u=v=20cm=2f,则f=10cm,故所选的凸透镜可能是下表中的乙. (3)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15.0cm刻线处,此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则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像. (4)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由于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所以成的像将靠近光屏的上方.所以将蜡烛调高,使三心等高(或将凸透镜调低,或将光屏调高).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2)乙;(3)右;(4)将蜡烛调高,使三心等高(或将凸透镜调低,或将光屏调高). |
J. 小明和小红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质量相等的两瓶煤油中都浸泡着一
(1)用天平和砝码测量相等质量的煤油两份,或用量筒测量体积相等的煤油两份,分别倒入甲乙两个烧杯中.
(2)水的比热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不明显;煤油比热小,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的温度变化明显.所以采用煤油进行实验.
(3)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大小、电阻大小、通电时间有关.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等时,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甲烧瓶中电阻大,所以甲烧瓶中电流产生的热量多,温度升高的快.
(4)观测其中一根电阻丝所在煤油温度的变化,同一烧瓶内电阻一定,通电时间一定,移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流,来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和电流的关系”.
(5)探究“比较水和煤油比热容的大小”的实验,控制水和煤油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相等的热量,通过比较温度变化量来比较比热,或控制水和煤油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吸收热量的多少来比较比热.所以将其中一烧瓶的煤油换成质量相等的水,将乙烧瓶中的铜丝换成与甲烧瓶中镍铬合金丝的电阻相等的镍铬合金丝.
故答案为:(1)天平和砝码(量筒);(2)水的比热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不明显;(3)甲;大;(4)电流;(5)将其中一烧瓶的煤油换成质量相等的水,将乙烧瓶中的铜丝换成与甲烧瓶中镍铬合金丝的电阻相等的镍铬合金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