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厂用电快切装置的原理是什么
厂用电快切装置的原理如下:
一、同期捕捉切换方式采用恒定越内前时间和恒定越前相位两种方式容。
二、优先检同期,进行快速切换,不满足快速切换条件时,自动转入同期捕捉切换和残压切换。
三、正常切换功能,正常切换由手动起动,在控制台或装置面板上均可进行。正常切换是双向的,可以由工作电源切向备用电源,也可以由备用电源切向工作电源。
1、正常并联切换
并联自动:手动起动,在快速切换条件满足时,先合备用(工作)开关,经一定延时后跳开工作(备用)开关。若不满足,立即闭锁,等待复归。
并联半自动:手动起动,在快速切换条件满足时,合上备用(工作)开关,而跳开工作(备用)开关的操作由人工完成。若快切条件不满足,立即闭锁,等待复归。
并联切换只有在快切条件满足时才能实现。
2、正常同时切换
手动起动,先发跳工作(备用)开关命令,在切换条件满足时,发合备(工作)开关命令。若要保证先分后合,可在合闸命令前加用户设定延时。
正常同时切换可有三种实现方式,快速、同期捕捉、残压,快切不成功时自动转入同期捕捉和残压。
2. 阀门电动装置如何实现手动、电动切换 求原理
为半主动切换,手动时需扳动手柄切换,手动状况转变为电动时则主动运转。其结构见图。它由手柄、切换件、直立杆、离合器、压簧等组成。需手轮操作时,将手柄向手动方向推进,切换件使离合器举高,并压榨压簧。
当手柄推到必定方位时,离合器即脱离蜗轮而与手轮啮合,一起直立杆在扭簧效果下直立于蜗轮端面,支撑住离合器不致下落,切换完结即可放开手柄,运用手轮进行操作。而需电动操作时,电动机将带动蜗轮滚动,支承于蜗轮端面的直立杆即倒下,在压簧效果下离合器敏捷向蜗轮方向移动,并与蜗轮啮合,一起与手轮脱开,主动完成手动到电动状况的变换。
产品型式:多回转电动装置
型号示例: 1.DZW30I-18/50:多回转电动装置,输出转矩300N·m(30kgf·m),电站型接口,输出转速18r/min,最大转圈数50,
2.DZBTZ45T-24B/S:多回转电动装置,输出转矩450N·m(45kgf·m),推力型接口,输出转速24 r/min,最大转圈数120,整体调节隔爆型,带手动减速箱。 3.DZZ120-24/240:多回转电动装置,输出转矩1200N·m (120kgf·m),转矩型接口,输出转速24 r/min,最大转圈数240圈,整体型。
3. 这些装置的原理是什么啊他们是怎么防倒吸的
液体倒吸,如果系统内外存在气压差,就会形成气压,这个压力会使外部液体进入系统以液体自身所受重力和内部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变大的方式平衡这个压力。观察前三个装置可以发现尾端的结构都是呈喇叭或者球状,这比细管状出口占的体积大,因而可以容纳更多液体进入,同时内部气压也会因为大量气体被压缩而迅速提高内部压力,阻止外部液体进入。第四个装置CCI液体的密度远大于同体积的水,反而言之,承受同样大小压力的CCI液体积远小于水,即使细管状出口也能迅速使内外压力平衡,因而也能防倒吸。
4. 气体混配器的主要工作原理
气体混配器通过带有百分比刻度的调节钮的比例混合阀实现无级混合调节
- 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包装工艺连续供气或间歇性供气
- 内置压力同步调节装置使气体混合精度不受气源压力变化的影响
- 混合精度好于1%绝对值
- 可选配通过压力开关监控气体供给,过低的入口压力引发视听觉报警系统并引发一个开关量输出(用于包装机自动停止装置从而避免出现产品包装质量问题)
- 可选配气体分析仪内置使用
- 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用于气体包装的混配器均通过ISO22000食品安全认证
5. 各种量气装置及其原理
请看我画的图,短进长出的导气管是用来把集气瓶中的液体压到量筒中从而量出气体体专积的装置,原理是属物理的大气压强原理,左面的导气管通入的气体通入气体,使集气瓶中的压强增大,大于外界的大气压,液体就会沿着长导管流入量筒,要注意的是:要量的气体不能溶于你在集气瓶中盛放的液体,即要量的气体在你用的液体中的溶解度为难溶或不溶时才可以使用
6. ROTAREX气体汇流排(半自动切换系统)的适用气体有哪些
各种高纯气体,可燃气体,混合气体都可适用,上海邦源科技有限公司。
7. 气路系统的切换装置是怎么工作的
2 二. 压缩空气气源 1. 空气压缩机,往复活塞结构,4缸V形排列;2台,分别安装在2台发动机右侧 前部,由曲轴端皮带轮驱动;强制水冷,润滑,冷却管线与发动机冷却水道相连,润滑管线与发动机润滑系统相连。 2. 调压阀,安装在空气压缩机缸体侧部,调定控制气压系统空气压力,调定值0.8 ±0.05 MPa,当系统气体压力升高,达到调定值时,调压阀动作发出气动信号,分两路,一路信号接通两台空气压缩机卸荷阀,顶开各气缸进气阀门,空压机置空负荷运转状态,停止向气压系统供气;另一路信号接通两台干燥器排泄口,干燥器储气室内的干燥空气迅速反向流动流,吸附干燥剂层的水份,迅速排出干燥器体外,使其干燥剂再生。系统压力低于调定值,调压阀气信号消失,空压机卸荷阀复位,空压机重新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继续向系统供应压缩空气,同时,干燥器排泄口关闭,干燥器重新开始工作,吸附干燥系统压缩空气。 3. 干燥器,吸附再生式结构,2台,各自连接在空气压缩机的输出气路处。内装干 燥剂,当湿空气流过时吸附水份,输出干燥空气。当系统压力达到调定值时,调压阀发生指令,打开干燥器排泄口,干燥器储气室内的干燥空气迅速反向流动流,经干燥剂层,吸附其中的水份,并排出干燥器,使其干燥剂再生。系统压力低于调定值,调压阀气信号消失,干燥器排泄口关闭,干燥器重新开始工作,吸附干燥系统压缩空气。干燥器排泄口装有电热塞,当气温低于0℃时自动将电源接通,加热排泄口,防止冰冻。 4. 空气滤清器,旋风滤芯结构,压缩空气进入滤清器,在导流片的作用下飞速旋转, 离心力迫使较大的水滴和固体杂质抛向筒壁,集聚到下部排泄口;压缩空气再经滤芯过滤,进一步净化。 5. 自动排水器,浮球结构,进水口与滤清器排泄口连接,当聚集的液面升高到设定 位置,将浮球抬起,打开排泄口,排除废液。 6. 防冻器,吸管喷射结构,串联在压缩空气管道中,当气温低于4℃时,可向防冻 器内加注乙二醇或其他防冻剂,当空气进入防冻器喷射流动时,吸管口形成负压区,乙二醇经吸管混合在压缩空气射流中,充分雾化,降低管道中压缩空气的凝固点,防止管道冻裂和冰堵,确保设备冬季正常运行。 7. 储气罐,椭圆封头圆柱形结构,安装在底盘大梁外测,配置安全阀,超压自动排
3
气;排水开关,定期排放罐内冷凝液,确保气压系统干燥。 三. 动力系统控制 1. 发动机控制 1) 发动机油门,本钻机配置有两种发动机,机械喷油和电喷形式,其气动油门控制 机构基本相同,由气动油门控制器控制发动机调速杆。气动油门控制为气动单向膜片气缸,装配有复位弹簧,活塞杆处设有行程调节杠杆机构。当操作司钻台或驾驶室的油门控制阀时,被调制的压缩空气进入膜片气缸,推动活塞杆伸出,偏摆发动机调速杆,使发动机提速。 油门控制及熄火控制原理: A. 电喷发动机: 发动机油门采用气动控制,熄火采用电动控制。 a. 油门控制原理:气源→油门阀→油门控制器→油门拉杆。 b. 注意问题: ① 油门加不起来,气路压力不足,检查是否达到0.7Mpa ② 油门控制器皮碗损坏。
4 电喷发动机控制 B. 机械喷油发动机: 发动机油门及熄火均采用气动控制。 ① 油门控制原理:气源→油门阀→油门控制器→油门拉杆。 ② 熄火原理:熄火阀发出气动信号一路通向气控二位三通阀切断油门控制膜 片气缸气源,使油门拉杠回位(在弹簧作用下)另一路通向熄火气缸,将油门拉杆回拉熄火位,发动机熄火。 注意问题:当发动机要启动时,需要将熄火阀置“启动”位。 ① 油门加不起来,气压不足,检查是否达到0.7Mpa ② 无法熄火(熄火气缸问题) ③ 启动不了(熄火阀不在“启动”位置;熄火气缸故障,卡阻在熄火位 置) ④ 熄火皮碗损坏。
8. 求这个气体测量装置的原理
待测气体从导管口进入,由于气压原因将水压到量气管中,量气管中液体高度即气回体体积,前提是在气体通入前量答气管中无液体,度数为0(但橡皮管内充满水),容器中液面达到最高点,且保持容器与量气管的相对位置不变。
9. 气体交换的原理
气体交换原理:
呼吸的生理过程是从外界空气吸进氧气,同时排出体内二氧化碳。氧和二氧化碳在肺泡和肺毛细血管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称为外呼吸或肺呼吸。
氧气进入血液后,到达身体各组织内进行气体交换,氧被释出供细胞利用,细胞的代谢产物二氧化碳被血液带走,在组织内的气体交换,称为内呼吸或组织呼吸。内、外呼吸配合完成整个呼吸过程。
(9)气体半自动切换装置原理扩展阅读
呼吸运动受呼吸表面的影响:
1. 表面薄:便于气体扩散。
2、表面潮湿:氧气溶解在水中,以便进入体内的血液。同样的二氧化碳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扩散出体外。
3.表面积大:加速气体的交换率。
4. 微血管网密集:换气后输送方便。
气体交换容量的大小主要与气体分压差有关。分压差越大,气体交换能力越大。它也与肺泡和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有关。肺泡越开放,气体交换面积越大,气体交换容量越大。
10. 这几个防倒吸装置的原理是什么
1、悬空式:这种装置特点是导管没有插入吸收液中,而是悬于上方,利用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下冲动力使气体被吸收,起到防倒吸的作用。
2、倒立漏斗式:这种装置可以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液对气体的吸收。当易溶性气体被吸收液吸收时,导管内压强减少,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又流回烧瓶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3、肚容式:当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由干燥管末端进入吸收液被吸收后,导气管内压强减少,使吸收液倒吸进入干燥管的吸收液本身质量大于干燥管内外压强差,吸收液受自身重量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这种装置与倒置漏斗式很类似。
(10)气体半自动切换装置原理扩展阅读:
防倒吸装置的作用:
因为有的装置可能会产生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像氯气氨气,这些气体会增大压强,让最后的液体倒吸进入前面的装置中,如果不防倒吸可能会发生爆炸。这种装置可以将液体吸入漏斗,然后烧杯中的液面下降,被吸入漏斗中的液体又重新进去烧杯中,达到了防倒吸的目的
化学实验中常见的防倒吸装置
布氏漏斗是实验室中使用的一种陶瓷仪器,也有用塑料制作的,用来使用真空或负压力抽吸进行过滤。
普遍认为发明者为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爱德华·比希纳,事实上布氏漏斗是由化学家Ernst Büchner发明的。形状为扁圆筒状,圆筒底面上开了很多小孔。下连一个狭长的筒状出口。
使用的时候,一般先在圆筒底面垫上滤纸,将漏斗插进布氏烧瓶上方开口并将接口密封(例如用橡胶环)。布氏烧杯的侧口连抽气系统。
然后将欲分离的固体、液体混合物倒进上方,液体成分在负压力作用下被抽进烧杯,固体留在上方。常用于有机化学实验中提取结晶。这种情况的过滤完成后,还可以在上方用少量纯溶剂来洗掉结晶表面的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