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螺旋杠杆微动装置设计

螺旋杠杆微动装置设计

发布时间:2021-12-03 01:13:10

⑴ 如何正确使用微动螺旋

你说的应该是经纬仪微动螺旋。我们在测量过程中,在测站架设经纬仪后,先用瞄准器(或者准星通过缺口)照准要测量的物体,固定制动螺旋,然后使用微动螺旋精确瞄准。所以,微动螺旋作用就是使经纬仪视准轴精确照准目标,只可以微微左右转动。

⑵ 差动螺旋传动是如何实现微动的

螺旋传动系统时间为震动的话,还是根据齿轮传动原理造成这样的一个为振动的。

⑶ 螺旋和杠杆的实验的制作是怎么样的

操作难度:★★

实验方法:

本实验需要的材料有:一张纸,剪子,铅笔,桌子,两块木板(约跟桌子一样高),彩色笔。

把纸剪成一个斜坡,用一个斜面紧密卷成圈,螺丝钉是一个一圈一圈卷起的斜面。当用杠杆时,只需用很小的力就能抬起桌子。

从一张纸上剪出一个直角三角形来做成一个倾斜面。把笔放在纸的三角形短边位置,朝着三角形的顶尖处,把纸卷在铅笔上。用彩笔沿着剪下的斜边标出记号,这样将会形成一个螺旋形支撑。当你在卷纸时,请保留三角形的底线或称基本线。这个倾斜将会沿着铅笔螺旋形上升,形成一个螺丝钉模型。这就说明,螺丝钉事实上是一个倾斜平面。

杠杆是由一个硬棒及这个硬棒的支撑点组成的,这个支撑点叫支点。杠杆得益于从重物点到支点的距离短,而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长。

为了作一个杠杆,把一块木板靠近桌子垂直立起,把另一块木板放在上面。把放在上面的木板的一端放在桌边的下面,按下木板的另一端,这个很重的桌子就很容易被抬起来。

知识延伸:

有很多杠杆原理的例子,如启瓶盖的动作、有轮的手推车、锤子等等。

⑷ 微动装置设计!急救~

嘿嘿,详情见仪器仪表零件与机构课程设计PPT 杜拉拉

⑸ 螺旋千斤顶的设计

千斤顶油压千斤顶 一、千斤顶是一种用钢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在行程内顶升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
按结构特征可分为齿条千斤顶、螺旋千斤顶和液压千斤顶3种。
① 齿条千斤顶:由人力通过杠杆和齿轮带动齿条顶举重物。起重量一般不超过20吨,可长期支持重物,主要用在作业条件不方便的地方或需要利用下部的托爪提升重物的场合,如铁路起轨作业。
② 螺旋千斤顶:由人力通过螺旋副传动,螺杆或螺母套筒作为顶举件。普通螺旋千斤顶靠螺纹自锁作用支持重物,构造简单,但传动效率低,返程慢。自降螺旋千斤顶的螺纹无自锁作用,装有制动器。放松制动器,重物即可自行快速下降,缩短返程时间,但这种千斤顶构造较复杂。螺旋千斤顶能长期支持重物,最大起重量已达 100吨,应用较广。下部装上水平螺杆后,还能使重物作小距离横移。
③ 液压千斤顶:由人力或电力驱动液压泵,通过液压系统传动,用缸体或活塞作为顶举件。液压千斤顶可分为整体式和分离式。整体式的泵与液压缸联成一体;分离式的泵与液压缸分离,中间用高压软管相联。液压千斤顶结构紧凑,能平稳顶升重物,起重量最大已达750吨,传动效率较高,故应用较广;但易漏油,不宜长期支持重物。
螺旋千斤顶和液压千斤顶为进一步降低外形高度或增大顶举距离,可做成多级伸缩式的。
除上述基本型式外,液压千斤顶按同样原理可改装成滑升模板千斤顶、液压升降台、张拉机等,用于各种特殊施工场合。按结构
按其它方式分类可分类为分离式千斤顶,卧式千斤顶,爪式千斤顶,同步千斤顶,油压千斤顶,电动千斤顶等!
除上述基本型式外,液压千斤顶按同样原理可改装成滑升模板千斤顶、液压升降台、张拉机等,用于各种特殊施工场合。
千斤顶的工作原理 -------------------------------------------------------------------------------------------------------------------
机械千斤顶和液压千斤顶等几种,原理各有不同从原理上来说,液压传动所基于的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帕斯卡原理,就是说,液体各处的压强是一致的,这样,在平衡的系统中,比较小的活塞上面施加的压力比较小,而大的活塞上施加的压力也比较大,这样能够保持液体的静止。所以通过液体的传递,可以得到不同端上的不同的压力,这样就可以达到一个变换的目的。我们所常见到的液压千斤顶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来达到力的传递。螺旋千斤顶 机械原理,以往复扳动手柄,拔爪即推动棘轮间隙回转,小伞齿轮带动大伞齿轮、使举重螺杆旋转,从而使升降套筒获得起升或下降,而达到起重拉力的功能。但不如液压千斤顶简易。
二、量具-千斤顶
按JB3411.58--99标准制造, 用于检测零部件时的支承,产品分别为钢件和铸铁件,外表面有镀铬和涂漆两种。
规格(mm) 可调高度(mm) 单件承载力(kg)
φ35×60 60 35
φ50×80 80 50
φ70×100 100 70
φ100×150 150 100
φ150×250 250 150
φ200×300 300 200
φ260×400 400 260
φ280×450 450 280
φ300×500 500 300千斤顶
变形金刚之千金顶
博派汽车人,他是学者,他讨厌战争,但是他明白不作战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他和擎天柱一起作战.他更多的是用自己的智慧,而不是武力. 千斤顶,一个谨慎冷静的人.他的发明千奇百怪,但是总能帮助汽车人. 他曾挽救过汽车人,和天火他们一起在塞伯特恩.他曾为了伙伴的安全,一个人独限龙王的魔爪.他创造出了汽车人中强大而又出色的战士机器恐龙 尽管他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但是他却为汽车人贡献出了他的一切。

⑹ 如何正确使用经纬仪的制动螺旋和微动螺旋

经纬仪的制动螺旋和微动螺旋:制动锁住即可,不要拧的太紧。微调同样在两侧要留出余地,不要拧死,否则都有可能损坏制动,或者卡死.

经纬仪的调节主要有:
望远镜微动手轮水平微动手轮水平制动手轮水平制动螺旋钮是用来固定望远镜使之大概定位;水平微调或者微动钮是用来调节准确位置的,望远镜微动手轮是用来调节凸透镜片,使观察的事物清晰的,通常见的经纬仪都是光学经纬仪.

⑺ 人类设计的10种永动机,最后2个成功了吗

【解答】虽然自从上上个世纪开始,人类对永动机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可目前,人类对于永动机的认识都停留在概念上,并没有能力,也没有可能造出永动机。因为永动机违背了现存的能量守恒定律,所以1775年法国科学院通过决议,宣布永不接受永动机,现在美国专利及商标局严禁将 专利证书授予永动机类申请。

【永动机的研发历史】


从未成功的第一类永动机

永动机的想法起源于印度,公元1200永动机年前后,这种思想从印度传到了 伊斯兰教世界,并从这里传到了西方。在欧洲,早期最著名的一个永动机设计方案是十三世纪时一个叫亨内考的法国人提出来的。如图所示:轮子中央有一个转动轴,轮子边缘安装着12个可活动的短杆,每个短杆的一端装有一个铁球。方案的设计者认为,右边的球比左边的球离 轴远些,因此,右边的球产生的 转动 力矩要比左边的球产生的转动力矩大。这样轮子就会永无休止地沿着箭头所指的方向转动下去,并且带动机器转动。这个设计被不少人以不同的形式复制出来,但从未实现不停息的转动。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虽然右边每个球产生的 力矩大,但是球的个数少,左边每个球产生的力矩虽小,但是球的个数多。于是,轮子不会持续转动下去而对外 做功,只会摆动几下,便停下来。

后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达·芬奇(Leonardo da V永动机inci,1452-1519)也造了一个类似的装置,他设计时认为,右边的重球比左边的重球离轮心更远些,在两边不均衡的作用下会使轮子沿箭头方向转动不息,但实验结果却是否定的。

达·芬奇敏锐地由此得出结论: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实上,由杠杆平衡原理可知,上面两个设计中,右边每个重物施加于轮子的旋转作用虽然较大,但是重物的个数却较少。精确的计算可以证明,总会有一个适当的位置,使左右两侧重物施加于轮子的相反方向的 旋转作用( 力矩)恰好相等,互相抵消,使轮子达到平衡而静止下来。

16世纪70年代,意大利的一位机械师斯特尔又提出了一个永动机的设计方案。斯特尔在设计时认为,由上面水槽流出的水,冲击水轮转动,水轮在带动水磨转动的同时,通过一组齿轮带动螺旋汲水器,把蓄水池里的水重新提升到上面的水槽中。他想,整个装置可以这样不停地运转下去,并有效地对外做功。实际上,流回水槽的水越来越少,很快水槽中的水就全部流进了下面的蓄水池,水轮机也就停止了转动。浮力也是设计永动机的一个好帮手。是一个著名的浮力永动机设计方案。一连串的球,绕在上下两个轮子上,可以像链条那样转动。右边的一些球放在一个盛满水的容器里。设计者认为,右边如果没有那个盛水的容器,左右两边的球数相等,链条是会平衡的。但是,右边这些球浸在水里,受到了水的浮力,就会被水推着向上移动,也就带动整串球绕上下两个轮子转动。上面有一个球露出水面。下面就有一个球穿过容器底,补充进来。这样的永永动机动机也没有制成,是不是因为要下面的球能够通过容器底,而又不能让水漏出来,制造起来技术上有困难呢?技术上的困难并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还是出在设计的原理上。当下面的球穿过容器底的时候,它和容器底一样,要承受上面水的压力,而且是因为在水的最下部,所以它受到的压力很大。这个向下的压力,就会抵消上面几个球所受的浮力,这个水动机也就无法永动了。

此外,人们还提出过利用轮子的 惯性,细管子的毛细作用,电磁力等获得有效动力的种种永动机设计方案,但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其实,在所有的永动机设计中,我们总可以找出一个平衡位置来,在这个位置上,各个力恰好相互抵消掉,不再有任何推动力使它运动。所有永动机必然会在这个平衡位置上静止下来,变成不动机。从哥特时代起,这类设计方案越来越多。17世纪和18世纪时期,人们又提出过各种永动机设计方案,有采用“螺旋汲水器”的,有利用轮子的惯性、水的浮力或毛细作用的,也有利用同性 磁极之间排斥作用的。宫廷里聚集了形形色色的企图以这种虚幻的发明来挣钱的方案设计师。有学识的和无学识的人都相信永动机是可能的。这一任务像海市蜃楼一样吸引着研究者们,但是,所有这些方案都无一例外的以失败告终。他们长年累月地在原地打转,创造不出任何成果。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尝试,人们逐渐认识到:任何机器对外界 做功,都要消耗能量。不消耗能量,机器是无法做功的。这时的一些著名科学家斯台文、惠更斯等都开始认识到了用力学方法不可能制成永动机。

19世纪中叶,一系列科学工作者为正确认识热功能转化和其它物质运动形式相互转化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久后伟大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被发现了。人们认识到: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传递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能量守恒的转化定律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更精确、更丰富的科学基础。有力地打击了那些认为物质运动可以随意创造和消灭的 唯心主义观点,它使永动机幻梦被彻底的打破了。在制造第一类永动机的一切尝试失败之后,一些人又梦想着制造另一种永动机,希望它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而且既经济又方便。比如,这种热机可直接从海洋或大气中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机械功。由于海洋和大气的能量是取之不尽的,因而这种热机可永不停息地运转做功,也是一种永动机。然而,在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于1851年提出了一条新的普遍原理:物质不可能从单一的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它影响。这样,第二类永动机的想法也破灭了。层出不穷的永动机设计方案,都在科学的严格审查和实践的无情检验下一一失败了。1775年,法国科学院宣布"本科学院以后不再审查有关永动机的一切设计"。这说明在当时科学界,已经从长期所积累的经验中,认识到制造永动机的企图是没有成功的希望的。永动机的想法在人类历史上持续了几百年,这个想法被驳倒,不仅有利于人们正确的认识科学,也有利于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不变,这就是 能量守恒定律了。所以第一类永动机是不能做出来的。而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的,就像热量可以自发的由热的物体转移到冷的物体,但不能自发的由冷的物体转移到热的物体,而不引起其他的变化,所以第二类永动机也是不能做出来的。还有人认为,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的前提下,可以依靠 惯性无休止的做匀速直线运动,于是想要在外太空实验。但是当时的科技并不允许这么做,而且牛顿还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即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互相吸引。所以这个物体在运动很久之后——或者只有几分钟——就会停下来,也不能永远运动。

虽然经过许多人的辛劳,但事实证明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归于失败。永动机是一种幻想,永远不可能成功,因为它违反了自然界最普遍的一个规律,这就是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著名科学家达·芬奇早在15世纪就提出过永动机不可能的思想,他曾设计过一种转轮,如图所示,在转轮边沿安装一系列的容器,容器中充了一些水银,他想水银在容器中移动有可能使转轮永远地转动,但是经过仔细研究之后,得出了否定的结论。他从许多类似的设计方案中认识到永动机的尝试是注定要失败的。他写道:“永恒运动的幻想家们!你们的探索何等徒劳无功!还是永动机去做淘金者吧!” 然而,15世纪以后的好几百年里面,制造永动机的活动却从未停止过。

例如:17世纪,英国有一个被关在伦敦塔下叫马尔基斯的犯人,他做了一台可以转动的“ 永动机”,如图所示。转轮直径达4.3米,有40个各重23千克的钢球沿转轮辐翼外侧运动,使力矩加大,待转到高处时,钢球会自动地滚向中心。据说,他曾向英国国王 查理一世表演过这一装置。国王看了很是高兴,就特赦了他。其实这台机器是靠惯性来维持短时运动的。

软臂永动机

19世纪有人设计了一种特殊机构,如图所示。它的臂可以弯曲。臂上有槽,小球沿凹槽滚向伸长的臂端,使力矩增大。转到另一侧,软臂开始弯曲,向轴心靠拢。设计者认为这样可以使机器获得转矩。然而,他没有想到力臂虽然缩短了,阻力却增大了,转轮只能停止在原地。

阿基米德螺旋永动机

1681年,英国有一位著名的医生弗拉德提出一个建议,利用 阿基米德螺旋(如图)把水池的水提到高处,再让升高的水推动水轮机,水轮机除了带动水磨做功以外,还可使阿基米德螺旋转不断提水,如此周而复始,不就可以无需担心天旱水枯了吗?一时间,响应他的人大有人在,形形色色的自动水轮机陆续提出,竟出现了热潮。

磁力永动机

约在1570年,意大利的一位教授泰斯尼尔斯,提出用磁石的吸力可以实现永动机。他的设计如图所示,A是一个磁石,铁球C受磁石吸引可沿斜面滚上去,滚到上端的E处,从小洞B落下,经曲面BFC返回,复又被磁石吸引,铁球就可以沿螺旋途径连续运动下去。大概他那时还没有建立库仑定律,不知道电场力大小与距离的平方是成反比变化的,只需多加思索,其荒谬处就一目了然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这里就不详细描述了。我们只要列举一些名称,就足以说明这类徒劳无益的活动是如何广泛、诱人。

例如:表面张力永动机、浮力永动机、永磁永动机、自动车、自动洗衣机,等等。就在一些人热衷于制造永动机的同时,科学家们从力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中逐步认识到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

继达·芬奇之后,斯蒂文于1568年写了一本《静力学基础》,其中讨论斜面上力的分解问题时,明确地提出了永动机不可能实现的观点。他所用的插图画在该书扉页上,见图,图的上方写着:“神奇其实并不神奇。”将14个等重的小球均匀地用线穿起组成首尾相连的球链,放在斜面上,他认为链的“运动没有尽头是荒谬的”,所以两侧应平衡。

1775年,法国科学家郑重的通过了一项决议,拒绝审理永动机。在《法国科学院的历史》一书中有如下记载:“这一年科学院通过决议,决定拒绝审理有关下列问题的解答:倍立方,三等分角,求与圆等面积的正方形,以及表现永恒运动的任何机器。”

并且解释说:“永动机的建造是绝对不可能的,即使中间的摩擦和阻力不致最终破坏原来的动力,这个动力也不能产生等于原因的效果;再如设想动力可以连续起作用,其效果在一定时间之内也会是无限小。如果摩擦和阻力减小,初始的运动往往得以继续,但它不能与其他物体作用,在这种假设(自然界不可能存在)中,惟一可能的永恒运动对实现永动机建造者的目的将毫无用处。这些研究的缺点是费用极度昂贵,不止毁了一个家庭,本来可以为公众提供大量服务的技师们,往往为此浪费了他们的工具、时间和聪明才智。” 然而,就是在法国科学院如此明确的警告之下,创造永动机的各种活动仍然未见收敛。

19世纪中叶, 能量守恒定律已经确立。

1861年,英国有一位工程师德尔克斯收集了大量资料,写成一本名为《17、18世纪的永动机》的书,告诫人们,切勿妄想从 永恒运动的赐予中获取名声和好运。可是,德尔克斯这部“警世恒言”却未能阻止永动机的继续泛滥。

19世纪末美国宾州有人想用磁铁代替钟摆的锤,企图用磁力做功代替发条,认为有可能无需发条而能自动维持摆动,结果是徒劳一场毫无成果。进入20世纪,更加复杂的、似是而非的种种设计不断被提了出来。例如有人想“发明”自动车,有人“创造”自动洗衣机,有人想利用水中的“分子吸引力”制造“自动”泵,有人想单纯靠永久磁铁做成发电机,特别是在“能源危机”的刺激下,这类活动竟有增无减,层出不穷。另一类永动机也常被人提出而且还很迷惑人。如19世纪80年代,美国华盛顿地区的一位发明家甘姆埃设计了一种零度发动机(Zeromotor),用液态氨做工作物质,从周围环境中吸取热量,氨由液态变为气态,在0℃时产生4个大气压的压强,可以推动活塞做功,似乎这样就可以不需使用燃料。他还进一步解释说,氨气在驱动活塞后因膨胀而冷却,又会自动凝结于容器,于是就可循环地工作下去。1881年他的设计居然得到美国海军总工程师的支持,受到官方赞扬,甚至当时的美国总统也极有兴趣地观看了设计模型。他们也许认为,如果这种发动机真的成功,美国舰队就不需要加煤站,从汪洋大海中就可以取得无穷无尽的热能了。然而,只要科学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甘姆埃的设计是属于单热源的热机,它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这就是不可能实现的第二类永动机。如果说永动机的“发明”对人类有点益处的话,那就是人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一切违背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等自然规律的“创造”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关于永动机的不可能,还应当提到荷兰物理学家司提芬。16 世纪之前,在静力学中,人们只会处理求平行力系的合力和它们的平衡问题,以及把一个力分解为平行力系的问题,还不会处理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为了解决这类问题,人们把他归结于解决三个汇交力的平衡问题。通过巧妙的论证解决了这个问题。假如你把一根均匀的链条ABC放置在一个非对称的直立(无摩擦)的 楔形体上,这时链条上受两个接触面上的反力和自身的重力。恰好是三个汇交力。链条会不会向这边或那边滑动?如果会,往哪一边?司提芬想象把楔形体停在空中,在底部由CDA 把链条连起来使之闭合。最后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底部悬挂的链条自己是平衡的,把悬挂的部分和上部的链条连起来,斯提芬说:“假如你认为楔形体上的链条不平衡,我就可以造出永动机。”事实上如果链条会滑动,那么你就必然会推出封闭的链条会永远滑下去;这显然是荒谬的,回答必然是链条不动。并且他由此得到了汇交三力平衡的条件。他觉得这一证明很妙,就把它放在他的著作《数学备忘录(Hypomnemata Mathematica)》的扉页上,他的同辈又把它刻在他的墓碑上以表达敬仰之意。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解决,也标志着静力学的成熟。

随着对永动机不可能的认识,一些国家对永动给出了限制。如早在1775 年法国科学院就决定不再刊载有关永动机的通讯。1917 年美国专利局决定不再受理永动机专利的申请。尽管如此,永动机的发明者仍然是前赴后继,顽强地奋斗着。据英国专利局的助理评审员F. Charlesworth 称:英国的第一个永动机专利是1635 年,在1617 年到1903 年之间英国专利局就收到约600 项永动机的专利申请。这还不包含利用重力原理之外的永动机专利申请。而美国在1917 年之后还是有不少一时看不出奥妙的永动机方案被专利局接受。

⑻ 齿轮 杠杆 微动装置 怎么设计 确定齿轮参数

选择步进电机时,首先要保证步进电机的输出功率大于负载所需的功率。而在选用功率步进电机时,首先要计算机械系统的负载转矩,电机的矩频特性能满足机械负载并有一定的余量保证其运行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各种频率下的负载力矩必须在矩频特性曲线的范围内。一般地说最大静力矩Mjmax大的电机,负载力矩大。

选择步进电机时,应使步距角和机械系统匹配,这样可以得到机床所需的脉冲当量。在机械传动过程中为了使得有更小的脉冲当量,一是可以改变丝杆的导程,二是可以通过步进电机的细分驱动来完成。但细分只能改变其分辨率,不改变其精度。精度是由电机的固有特性所决定。

选择功率步进电机时,应当估算机械负载的负载惯量和机床要求的启动频率,使之与步进电机的惯性频率特性相匹配还有一定的余量,使之最高速连续工作频率能满足机床快速移动的需要。

选择步进电机需要进行以下计算:

(1)计算齿轮的减速比

根据所要求脉冲当量,齿轮减速比i计算如下:

i=(φ.S)/(360.Δ)(1-1)式中φ---步进电机的步距角(o/脉冲)

S---丝杆螺距(mm)

Δ---(mm/脉冲)

(2)计算工作台,丝杆以及齿轮折算至电机轴上的惯量Jt。

Jt=J1+(1/i2)[(J2+Js)+W/g(S/2π)2](1-2)

式中Jt---折算至电机轴上的惯量(Kg.cm.s2)

J1、J2---齿轮惯量(Kg.cm.s2)

Js----丝杆惯量(Kg.cm.s2)W---工作台重量(N)

S---丝杆螺距(cm)

(3)计算电机输出的总力矩M

M=Ma+Mf+Mt(1-3)

Ma=(Jm+Jt).n/T×1.02×10ˉ2(1-4)

式中Ma---电机启动加速力矩(N.m)

Jm、Jt---电机自身惯量与负载惯量(Kg.cm.s2)

n---电机所需达到的转速(r/min)

T---电机升速时间(s)

Mf=(u.W.s)/(2πηi)×10ˉ2(1-5)

Mf---导轨摩擦折算至电机的转矩(N.m)

u---摩擦系数

η---传递效率

Mt=(Pt.s)/(2πηi)×10ˉ2(1-6)

Mt---切削力折算至电机力矩(N.m)

Pt---最大切削力(N)

(4)负载起动频率估算。数控系统控制电机的启动频率与负载转矩和惯量有很大关系,其估算公式为

fq=fq0[(1-(Mf+Mt))/Ml)÷(1+Jt/Jm)]1/2(1-7)

式中fq---带载起动频率(Hz)

fq0---空载起动频率

Ml---起动频率下由矩频特性决定的电机输出力矩(N.m)

若负载参数无法精确确定,则可按fq=1/2fq0进行估算.

(5)运行的最高频率与升速时间的计算。由于电机的输出力矩随着频率的升高而下降,因此在最高频率时,由矩频特性的输出力矩应能驱动负载,并留有足够的余量。

(6)负载力矩和最大静力矩Mmax。负载力矩可按式(1-5)和式(1-6)计算,电机在最大进给速度时,由矩频特性决定的电机输出力矩要大于Mf与Mt之和,并留有余量。一般来说,Mf与Mt之和应小于(0.2~0.4)Mmax.

济宁利兴机械希望能帮你,加油

⑼ 微动装置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螺旋微动装置、螺旋-斜面微动装置、螺旋-杠杆微动装置、齿轮-杠杆微动装置

⑽ 螺旋测微计属于螺旋微动装置吗

差动螺旋传动

阅读全文

与螺旋杠杆微动装置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大众仪表全红报警是什么意思 浏览:294
如何根据承重重量选择合适的轴承 浏览:867
制冷运行操作证指的是什么操作 浏览:672
兵团十六团微波烘干设备哪里好 浏览:876
厂里常见的消防器材有哪些 浏览:98
地暖阀门排气阀的作用原理 浏览:835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研究 浏览:738
萃取装置图实验室 浏览:597
冰箱制冷为什么是铁片 浏览:933
盘锦瑞丰石油机械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667
电炉实验装置图 浏览:536
多媒体培训工具箱 浏览:359
制备氨气的装置棉花的作用 浏览:52
机械手臂连接处叫什么 浏览:776
爱思加强版工具箱 浏览:758
排风装置机械图 浏览:478
环卫设施生产需要哪些设备 浏览:234
机械结构设计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浏览:613
潍坊思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21
射精阀门是什么药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