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数控机床同国际先进水平多大差距
差距主要体现在:
1.技术水平方面
由于我国机床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产品设计水平、质量、精度、性能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落后了5-10年,较高技术水平的产品大部分要依靠引进技术或合资生产;在高、精、尖技术方面的差距则达到了10-15年。同时我国在应用技术及技术集成方面的能力也还比较低,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研究制定相对滞后,国产的数控机床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地影响了国产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的进一步提高。
2.产业化生产方面
目前我国国产数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还很低(数量50%、价值量30%左右),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不多;功能部件的专业化生产及社会化配套能力不高,大量功能部件依靠进口使得我国生产数控机床的成本增高,特别是数控系统--品种和功能少,可靠性不高,一直是我国数控机床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严重影响了我国数控机床的市场信誉。同时,我国的数控机床产业目前还缺少完善的技术培训、服务网络等支撑体系,市场营销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也不高。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化的发展。
3.人才方面
由于数控系统是一种专门化程度极高的计算机应用科学,它涉及到许多经验的积累。在人才问题上,我国不但人员数量不足,而且现有人员的软件开发能力也不够强。这是因为一般纯粹设计软件的人并不能很好地做系统,数控系统的开发必须和机床的应用相结合,需要的是能将软件设计和加工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多年来,我国也培养了不少这样的人才,但僵硬的机制以及激励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人才的大量外流,这就更加拉大了我们与国外在开发能力上的差距。
2. 为何中国的机床如此落后,军工发展却如此迅速呢
没有高端的机械装备,绝对制造不出来高端的武器。
人气不足,迎难而上。弯道超车是不可能,只有脚踏实地,更多的投入和付出才能追上脚步,f22都是35年前研发的产品的了,想弯道必翻车,我们就是太聪明了,都想投机取巧走捷径。中国第一代重工业来自前苏联的援助,大家都知道苏联的印象就是老大粗,东芝事件中偷偷卖给苏联的还不是最先进的机床,结果苏联就有巨大进步,能理解苏联机床和日本的差距吧。咱们的机床也是学习苏联的(后面高端机床也是走仿制的路,实际机床肯定不是拆就能学会的,毕竟不是老大粗的装备),所以实际差距可想而知。
中国机床、发动机、高端芯片、操作系统、前沿医学、基础理论等在世界上基本处于二流甚至三流水平,中国制造应该说中国组装更合适,企业经营也是短期行为,极少有像华为那样大量资金投入研发、考虑长远的企业!中国的机床很落后吗?
从综合实力看,只落后德国、日本,中国的80%的企业,是使用国产机床赚钱,中低端机床是国产货为主,产量很大,不要想象中国什么都有要拿第一,人家是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产业,如果我们的机床、汽车也拿世界第一,那人家怎样活?要知道整体环境上,我们的工业比欧美发达国家落后了几十到一百年,中国的政府和大多数人都太好面子了,不能正确地面对事实,甚至还在鼓吹中国制造,不能给我们的年轻人和小孩子给个正确的引导作用,让我们年轻的一倍奋发图强,努力发展工业制造。
3. 中国的机床什么水平
台湾机床工业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主要是以下两点: 1:多年组装加工日本精密零部件,有一批熟练技工 2:在台中形成了产业集群,有许多非核心部件的零部件加工配套中小企业 劣势:有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和核心零部件的缺失,无力开发,只能赚取加工费,没有特色主打产品,也没有中国齐二济二武重上机之类的有核心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也没有广州数控,华中数控,洛轴,瓦轴这样的核心零部件企业. 如果台湾机床企业,没有日本核心零部件,没有中国市场,死得不是一般的难看.台湾的机床行业开始江河日下了!
4. 为何中国的机床如此落后,军工发展却如此迅速
我们中国人只要下决心想弄的东西就没有整不成的!原子弹复不复杂?我们不也照样整出来了吗!还有一点就是以我们一国之力想样样都跟世界水平看齐那是不可能的!一国之力毕竟有限,美国先进但也不是样样先进,但美国有个好处是中国不能比的,就是美国能买着世界先进的东西,我们不行,一些生产先进设备的国家故意封锁我们,这使我们所遇到的困难比美国大!没办法!我们只能自己干,这是我们的悲哀!谁让满世界都怕中国强大呢!
对于沈阳机床和大连机床国家应该扶持,然后多管齐下,每年对企业进行审计,对领导和员工进行评级加级效工资,如果企业连续三年亏损,狠查腐败,主要负责人降级撤换,无能力员工辞退,用高工资在全世界招机床精英!
潜心研发,工匠精神,提高待遇,能者就上,庸人下课,拒绝内招,堵住后门!希望中国机床迎来春天,被人卡脖子会很被动的,机床!制造业之母,没有好机床设备一切都是空话!制造出来,还要虚心听听客户心声,优点,缺点,不断完善才能走的更远。
关键是好东西永远不会便宜,但国人普遍的想法是既然多花钱,为什么不买进口的?所以,国产高精度机床由于市场太小,反而出现亏损,很多企业也就不愿意花钱去搞,变成了一个死循环。
5. 中国的机床现在到底处于什么水平
中国的机床目前还走量阶段,性能基本满足工业加工要求,但是高端的航空业和军事设备上的加工工艺,国产机床厂生产的不能满足,主要受到两方面影响:一是,国产数控系统,国产系统起步比较晚,都是仿照国外系统基础上自己开发的,而且都是国外淘汰的系统,一般国外高端系统是对中国实现出口限制的,主要是运动轴的控制算法上,在国内还是难题,轴越多插补的算法越复杂,国外已经实现几十轴同时动作的系统控制,二是,国内传动件,比如滑块导轨丝杆等精密件,由于生产工艺打不到,也无法满足精密度,长时间使用易变形,驱动电机也制约着机床的精度等
6. 国产数控机床与进口机床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在机床行业,一般把数控机床以轴数为标准,三轴以下的为低档,三至五轴为中高档,五轴以上为高档。对工业来说,生产设备传统与现代区别的标志是传统机床和数控机床,这已成为行业共识。机床单机智能化和自动化即数控机床是机床工业的方向,其高精、高细、高速、柔性、智能,是现代工业的标志。现代装备业正在向极端制造方向发展,一是越来越高大,二是越来越细小,三是越来越复杂,生产工艺高度集成。
中国机床行业经过几代人的拼搏,从1949年只能生产简易皮带机床1600台到2008年机床生产到达61.7万台,成为世界第三大机床生产国,6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机床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国外的高端机床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只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精确度、稳定性、可靠性等差距。比如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国外产品连续1500H没有故障,国产大约1000H,相差1/3。
其二,数控系统的差距。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核心,德国西门子、利勃海尔和日本的马扎克、法拉克掌握着数控系统的最高水平,利勃海尔数控系统16个软件包的费用接近母机费用,软件和母机一起卖,不分开出售,软件利润非常高。目前国内机床企业使用的中高档机床的数控系统基本都是国外进口。
其三,其他关键配套件差距。大连机床可以向国际先进水平追平95%,但剩下的5%不是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能够做到的,包括钢铁原料、标准件、螺钉、螺帽等,需要提升国家工业整体水平。此外,工艺、检测等环节目前也达不到世界先进水平。
7. 中国的机床工业水平,在全球的战略地位如何
德国的机床工业是全球的领导者。我国属于是中等水平.
8. 机床被称为制造之母为何中国的机床如此落后,军工发展却如此迅速
我国自行研制的重型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经达到了0.008毫米虽然与国际先进水平的0.005毫米还有差距。而导致中高端机床国内的不如国外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也有很多,比如卖不出去,待遇低,成本高等等。事实上军工对重型机床的需求比较高,而我国的重型机床与国外的差距不算大,此外,国内的军工企业也有进口国外的机床。可以说,在国产重型机床和进口机床的作用下,我国的武器装备才有了这么大的提升。
9. 中国的数控机床到底处在世界上什么样的水平
中国是制造大国,不是制造强国,因为中国的数控技术起步很晚,所以中国的数控机床目前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您可以留意一下,身边的国产数控设备,基本上都是搭载日本,德国的数控系统,包括台湾的设备都是,系统是机床的大脑,虽然广数近几年发展比较快,可实际上他没多少东西是自己的,而且广数系统大多用于经济型数控车床上面,所谓经济型,就是打价格战的流量型产品,利润很低。机床本体,跟国外也存在差异,中国追求的是量,国外很多机床厂不是追求品质,他们一年可能生产一千台产品,但每台的附加值高,中国机床厂就是一年生产十万台,一台基本无附加值,利润低,所以靠量取胜。
10. 中国的数控机床到底处在世界上什么样的水平
中国是制造大国,不是制造强国,因为中国的数控技术起步很晚,所以中国的数控机床目前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您可以留意一下,身边的国产数控设备,基本上都是搭载日本,德国的数控系统,包括台湾的设备都是,系统是机床的大脑,虽然广数近几年发展比较快,可实际上他没多少东西是自己的,而且广数系统大多用于经济型数控车床上面,所谓经济型,就是打价格战的流量型产品,利润很低。相对而言,为啥日本的和德国的系统贵,为啥还那么多人买呢,值得数控从业人员深思,至于机床本体,跟国外也存在差异,中国追求的是量,国外很多机床厂不是追求品质,他们一年可能生产一千台产品,但每台的附加值高,中国机床厂就是一年生产十万台,一台基本无附加值,利润低,所以靠量取胜,看起来是有不少钱,但实际上是浪费钢铁资源,时间一长,如果原材料一涨价,就歇菜,跟着涨价吧,消费者不买账,不涨价吧,生存不下去,所以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