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机床的低、中、高档是怎么分的
数控机床,有分为简易数控机床,像炮塔式数控铣床,平床身数控车床等,价位都在10万以下可以买到。所谓高档数控机床,就看自动化程度的高低了。自动化高的数控机床有四轴三联动,四轴四联动,五轴四联动,五轴五联动,有到9轴的概念机床。像卧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落地铣镗床,双主轴立式加工中心,欧美还有七轴的加工中心,这些都是买一台的价格可以买几台 或者十几台普通机床的价格,成本很高,但是效率也高。 中低档的机床那就太多了,铣床,刨床,磨床,车床,钻床,都是几万的,有的几千块钱,价格是便宜,但是现在要考虑到人工的费用很高啊。
② 怎样判断机床是高端的,经济型的还是中端水平的
数控机床一般没有分等级,而是分类。常见的分类是:数控机床的分类
一、按加工方式和工艺用途分类
1、普通数控机床
普通数控机床一般指在加工工艺过程中的一个工序上实现数字控制的自动化机床,如数控铣床、数控车床、数控钻床、数控磨床与数控齿轮加工机床等。普通数控机床在自动化程度上还不够完善,刀具的更换与零件的装夹仍需人工来完成。
2、加工中心
加工中心是带有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它将数控铣床、数控镗床、数控钻床的功能组合在一起,零件在一次装夹后,可以将其大部分加工面进行铣、镗、钻、扩、铰及攻螺纹等多工序加工。由于加工中心能有效地避免由于多次安装造成的定位误差,所以它适用于产品更换频繁、零件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生产批量不大而生产周期短的产品。
二、按运动相关信息
1、点位控制数控机床
点位控制是指数控系统只控制刀具或工作台从一点移至另一点的准确定位,然后进行定点加工,而点与点之间的路径不需控制。采用这类控制的有数控钻床、数控镗床和数控坐标镗床等。
2、点位直线控制数控机床
点位直线控制是指数控系统除控制直线轨迹的起点和终点的准确定位外,还要控制在这两点之间以指定的进给速度进行直线切削。采用这类控制的有数控铣床、数控车床和数控磨床等。
3、轮廓控制数控机床
亦称连续轨迹控制,能够连续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坐标方向的联合运动。为了使刀具按规定的轨迹加工工件的曲线轮廓,数控装置具有插补运算的功能,使刀具的运动轨迹以最小的误差逼近规定的轮廓曲线,并协调各坐标方向的运动速度,以便在切削过程中始终保持规定的进给速度。采用这类控制的有数控铣床、数控车床、数控磨床和加工中心等。
三、按控制方式分类
1、开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是指不带反馈装置的控制系统,由步进电机驱动线路和步进电机组成,如图 1-4 所示。数控装置经过控制运算发出脉冲信号,每一脉冲信号使步进电机转动一定的角度,通过滚珠丝杠推动工作台移动一定的距离。
这种伺服机构比较简单,工作稳定,容易掌握使用,但精度和速度的提高受到限制。
2、半闭环控制系统
半闭环控制系统是在开环控制系统的伺服机构中装有角位移检测装置,通过检测伺服机构的滚珠丝杠转角间接检测移动部件的位移,然后反馈到数控装置的比较器中,与输入原指令位移值进行比较,用比较后的差值进行控制,使移动部件补充位移,直到差值消除为止的控制系统。
这种伺服机构所能达到的精度、速度和动态特性优于开环伺服机构,为大多数中小型数控机床所采用。
3、闭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是在机床移动部件位置上直接装有直线位置检测装置,将检测到的实际位移反馈到数控装置的比较器中,与输入的原指令位移值进行比较,用比较后的差值控制移动部件作补充位移,直到差值消除时才停止移动,达到精确定位的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的定位精度高于半闭环控制,但结构比较复杂,调试维修的难度较大,常用于高精度和大型数控机床。
四、按联动轴数分类
数控系统控制几个坐标轴按需要的函数关系同时协调运动,称为坐标联动,按照联动轴数可以分为:
1、两轴联动
数控机床能同时控制两个坐标轴联动,适于数控车床加工旋转曲面或数控铣床铣削平面轮廓。
2、两轴半联动
在两轴的基础上增加了Z轴的移动,当机床坐标系的X、Y轴固定时,Z轴可以作周期性进给。两轴半联动加工可以实现分层加工。
3、三轴联动
数控机床能同时控制三个坐标轴的联动,用于一般曲面的加工,一般的型腔模具均可以用三轴加工完成。
4、多坐标联动
数控机床能同时控制四个以上坐标轴的联动。多坐标数控机床的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程序编制复杂,适于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如叶轮叶片类零件。
通常三轴机床可以实现二轴、二轴半、三轴加工;五轴机床也可以只用到三轴联动加工,而其他两轴不联动。
③ 日本的机床和德国的机床,谁的性能更好
日本
日本的机床工业顶尖水准闻名全球,尤其是在高端机床领域,更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日本著名的机床品牌有:马扎克、天田、大隈、森精机、牧野、三菱等,日本的机床企业众多,而且拥有的技术也是领先全球。以马扎克为例,马扎克是全球机床领域实力最强的企业,马扎克是波音集团的最佳机床设备供应商,也是俄罗斯军工企业的重要供应商。2013年,英国威尔士亲王还亲自感谢了日本山崎家族为欧洲工业及制造业做出的贡献。
目前全球超精密加工领域中精度最高的母机来自于日本的捷太科特,该公司涉及轴承、机床、转动、转向系统四大行业。该公司在我国无锡、厦门、大连、长春、佛山、天津等地设立了6家轴承工厂、8家汽车零配件工厂和1家机床工厂。
日本沙迪克公司拥有全球唯一一台纳米级加工精度的慢走丝电火花加工机,以及世界首台混合动力线切割放点加工机。日本天田公司拥有4kw级世界上最快的光纤激光金属切割机,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不计其数。
日本在精密仪器领域的优势无可挑剔,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同时也将这一优势运用在机床工业领域。日本也是继美国、德国之后的第三个机床工业、制造业、工业强国。
德国
从全球来看,德国的工业和制造业实力不俗,是全球制造业大国及强国,尤其在机床工业领域也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德国著名的机床企业有吉特迈、德国通快集团、西门子、舒勒、埃马格、斯来福临、因代克斯等。以吉特迈集团为例,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金属切削设备生产商,拥有德尔克、马豪、吉特迈三大著名品牌。
舒勒集团早在1852年就开始生产金属加工机床,该公司的服务涉及到了金属加工的方方面面,可以提供机器、生产线、技术及相关服务,此外舒勒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有一套压力机自动化装置,可以使效率提升20%以上。
哈默公司的五轴立式加工中心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已经有超过1.7万台哈默生产的万能铣床和加工中心在全世界使用。
在数控系统方面,德国有西门子,日本有发那科,美国有赫克。西门子是全球最大的机电类企业之一,发那科是全球数控系统实力最强的企业,赫克是全球最大的数控机床制造商之一。美国、德国和日本是如今在数控机床领域技术最先进的三个国家,数控化机床占有率均在70%以上。
④ 哈斯机床属于什么水平
哈斯机床属于中端水平。哈斯机床属于中端机床,是原装进口里比较差的。比很多顶级品牌在中国生产的还便宜一些(同等的配置),但是同等配置还是有差距的。美国哈斯机床是全球最大的数控机床制造商之一,也是全球唯一一个生产基地坐落于加州奥克斯纳德的企业,厂房的面积超过100,000平方米。哈斯数控机床年产量在2006年已达12,500多台——这是数控机床业前所未有的里程碑。
⑤ 高端中端低端数控机床判断的标准
国外高档数控系统,在高速和高精度表现上,以及在五轴加工和智能化方面比国内产品表现都好,而且其平均无故障时间是国内产品的4倍。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软硬配件、高速高精算法都需要长时间的研究和改善。国内电子基础产业落后,决定了我国高档数控系统的弱势表现。除了数控系统水平的差距,关键零部件领域的薄弱也限制了国产机床的高度。在一些机床展会上,也能看到应用法那科或西门子数控系统的国产高端机床,与国外装配同样“大脑”的机床相比,转速只有国外的三分之一,误差范围是别人的5倍。同时,为改变这种领人汗颜的行业情势,我国制定了机床的发展专项行动目标。机床专项“十二五”期间实施以用户牵引为总体思路,以应用带动上下游产业有机结合。坚持由用户牵头实施应用示范工程,促进前期研发完成的机床主机、数控系统、功能部件等阶段性成果的集成应用。此外,数控机床专项在任务布局时充分体现重点用户领域的需求,强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所有产品类课题明确要求企业牵头组织实施。其中,在专项已立项课题中,企业牵头课题占到71%。2009~2013年期间,专项安排军工企业课题62项,总经费36.5亿元;安排能源装备制造用数控机床主机及生产线应用示范课题34项,总经费2.93亿元。
⑥ 曾碾压德国日本,如今纷纷破产倒闭,摆在中国机床面前的三大难题
当年,我国机床行业的18罗汉可谓是风光无限。但是最近10年,我国机床行业不强反弱,曾经稳坐机床行业龙头的沈阳机床连年亏损,大连机床宣布破产,世界机床前十企业,中国无一上榜,当年的18家中国机床企业几乎全军覆没,这背后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第一个原因,我国机床技术先天不足、现在还在补短板。
机床,简单来讲就是指,制造机器的机器,可别小看这个东西,小到一个螺丝钉,大到航空母舰的制造都离不开机床。也正是因为机床有着强大的用武之地,网友们才给它起了一个独特的外号“工业母机”。
“一五”期间,我国借助前苏联的援建工程,开始研究机床,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了18家优秀的本土机床企业,俗称“十八罗汉”。到了1980年,我国已经拥有283万台机床,中国机床从无到有,也算是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到2011年,迎来了我国机床业的“黄金十年”。国内制造业井喷,机床需求暴涨,而这18家优秀的机床企业也的确把握住了机会,其中沈阳、大连、昆明和秦川这四家机床企业脱颖而出,被称为我国机床业的“四大金刚”。2008年的时候我国拥有700多万台机床,远超美国的240万台、日本的140万台,成为世界第一。
在2004年-2010年期间,国内机床更是企业掀起了一股“并购国际品牌”的热潮,前前后后大概发生了十多起收购。比如秦川、沈阳、重庆等机床企业分别并购了美国、英国、甚至德国等顶级品牌企业。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从2011年开始,国外大量高端机床开始涌入国内,在高端机床的市场冲击下,我国机床业开始严重下滑,前期的这些并购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当年吃进嘴里的几乎全部吐了出来。不仅如此,曾经的18罗汉,要么被民营企业并购,要么破产倒闭,目前能够保全的仅剩济南第二机床厂。
就拿沈阳机床来说,一个共和国长子级的老牌机床制造商,在2012年的全球机床排行榜上,沈阳机床以180亿的销售额问鼎世界第一,就连日本百年企业山崎马扎克都甘拜下风! 然而 历史 给了沈阳机床做大的机会,却没有给它做强的时间。 到了2019年,7年连亏59亿的沈阳机床,不得不宣布接受破产重组。
所以在机床这个玩意上,说好听点,我们叫后起之秀,说难听点儿,我们是先天性技术不足,经不起风吹草动,过度追求规模,技术跟不上是机床企业的一个通病。正所谓,根基不稳,地动山摇,就是这么个道理。
第二个原因就是核心技术缺失,高端机床久攻不下,打不过洋品牌 。
虽然我国的机床产值连年世界第一,不过这主要攻破的都是中低端机床市场,在性价比方面,我们的确是有优势,便宜实惠。不过高端机床市场还是被日本、德国等老牌机床企业咬得死死的。究其根本,还是核心技术的缺失。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高端数控机床的国产化自给率不到10%,几乎90%以上依赖进口。其中,从日本进口最多,约占1/3。在我国绝大多数 汽车 、航空等工业工厂内,几乎清一色的国外高端、高精度机床品牌。
当然,中国机床也曾试图采用市场换技术的路线,通过引进海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进而实现自主创新,结果都因外国技术封锁而失败。
典型的代表比如日本就限制我国对我国出口。当我们没有能力生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时,只卖给我们三轴联动的机床。当我们好不容易通过各方努力攻破五轴联动时,他们又开始低价出口,导致我国费尽周折研究出来的新型机床没有市场。
大家试想一下,企业耗费巨资攻坚克难,到头来研发成本打了水漂,你这边刚研发成功,那边就用低价高端机来和你对标,久而久之,本土企业也就逐渐放弃了对高端技术的研究,还不如去经营好自己的中低端机床。最终的结果就是,高端机床久攻不下,基本上被外资所瓜分。
第三个原因就是我们国家的机床企业大而不强,十个也打不过别人一个。
大怎么理解呢?自从2009年以来,我国机床的产值就一直保持在全球第一位。其次是“不强”,根据2020年公布的数据来看,日本高端机床一年的订单量大约为562亿人民币,在这其中,中国一家就占到了33%的订单。我们再来看看国内进出口机床的平均单价,进口别人的机床单价达到几万美元,而国产机床出口单价仅为几百美元,相差甚远。
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国内机床行业长期被发达国家打压在产业链的中低端。在高端市场,国产机床举步维艰,跟德国、日本等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换句话说,我们长期处于低端混战、中端争夺、高端失守的尴尬境地,而这也是一个恶性循环。
就拿长盛不衰的日本山崎马扎克来说,目前它已经进入了第三代家族领导人,并且已经领导了20年,而此前的第二代,领导了马扎克正正50年,也正是这种家族式的代代持续深耕机床产业,才有了百年企业山崎马扎克。
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山崎马扎克,可以吊打我国机床业的半壁江山。
高端机床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制造业中最基础的装备,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战略安全。随着我国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变,机床尤其是高端机床,必将大有用武之地,国产机床补短板和铸长板要双面开工,留给中国的时间还有多少呢?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⑦ NC机床是什么意思
NC是数字控制的英文缩写,NC机床是早期的硬件式数控机床。
是相对于 CNC机床,CNC机床是指现代软件式数控机床。
⑧ 我国的高端机床制造技术与德国日本究竟有着怎样的差别
如果说制造业是国家的基础和命脉,那机床则是制造业的重中之重。没有机床,就没有电掣风驰的高铁;没有机床,就没有鹰击长空的战斗机;没有机床,就没有飘洋远行的航母。
这十八家企业默默支撑着我国当时整个装备制造业乃至工业的发展,到1965年底,这些企业累计掌握的高精度精密机床品种达26种。
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先进的技术和机床流入中国,受外来技术的冲击,原本落后的机床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十八家企业经历了破产、兼并、重组,外资企业在中国建厂,民营机床企业也正式进入市场。
事实上,虽然这些机床产业发达的国家在中国赚的盆满钵满,但是真正的核心技术却一直禁止出口到中国。比如用于加工哈勃太空望远镜镜面的超精密机床,1990年已经制造出来,而这种机床对于加工航空发动机叶面卓卓有余,然而20年后的今天,中国企业还在苦苦探索。
再比如控制器,控制器是数控机床的核心,相当于电脑的CPU,是制造数控机床的关键技术。然而目前,以日本FANUC和德国SIEMENS为首的控制器巨头的产品垄断市场80%以上,高端产品不仅垄断,而且限制中国进口。日本人称“没有日本的机床,中国的汽车产业将寸步难行。中国对日本的依赖只会越来越加强而不会越来越削弱。这就意味着“日本越来越有能力控制中国”。这些话虽然有些狂妄,但中国在工业产生领域的弱项却是事实。
这些国家还有一些惯用套路,在中国还生产不出五轴机床的时候,只在中国卖三轴机床,当中国研发出五轴机床的时候,他们的五轴机床立刻在中国倾销。这样一来既禁止了高端机床技术进入中国,又阻碍了中国机床企业的发展。
二、
可以说,中国机床企业一直在夹缝中生存。不仅高端机床和技术被限制进口,而且市场也在被外来企业不断蚕食中。
中国的高端机床市场,一直被日本的FANUC、MAZAK、大隈、牧野,德国的DMG、哈默,美国的哈斯这样的国际一线机械生产企业凭借着顶级的技术和一流的品质牢牢把控;而在中低端市场,台湾地区的丽驰、友嘉、东台、台中精机等又成为大陆企业最强的对手。
大量的国产企业因为缺少技术只能沦为最低端机床的生产商,机床价格低廉、品质规范化管理方面差、故障率高,甚至有一些企业只是代装组装机床,用户自行购买光机、数控系统、丝杆、刀库等部件。
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正是因为虽然我们的机床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在核心技术上仍然受制于人,只能凭借着相对低廉的价格来吸引用户。比如数控系统,我国高端机床的数控系统大部分来自于日本FANUC、德国西门子、德国海德汉等企业。虽然我国也有华中数控、广州数控等企业研发国产数控系统,但实用性、可靠性、兼容性以及稳定性等方面始终有所差距。
而在基础材料科学、工艺、设计上的差距,则使国产机床的丝杠、导轨、伺服电机、力矩电机、电主轴、编码器,这些主要功能部件大部分还主要依赖于国外产品。以丝杠为例,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产国,但是在基础材料科学上的差距,国内根本生产不出制作优秀丝杠的钢材。
“高端机床制造技术,我们与德国、日本的差距有15到20年。”一位知名国产机床企业的负责人曾说道,“和国外设备比,国产机床在稳定性、可靠性、效率等方面差距明显。国外机床可以24小时不停机,国产设备不行;国外机床1秒可以加工1个零件,国产设备可能要1.5秒。虽然近几年国内企业也开始做高端机床的集成,但核心技术如数控系统主要还掌握在德国、日本等少数企业手里。”
⑨ 国产机床和国外差距
中国什么床子都能做得出,但是高档机床很难产业化,虽然现在是
世界第一大机床生产和消费国,但是与德国、日本等国家差得远了。
国产数控机床:系统,轴承、丝杠也基本上是以进口为主的,所以这一快不会相差太大。
首先热处理这一块与国外是有差距,如床身,看起来是一块铁,但很有讲究的。导轨吧,
特别是硬轨硬度什么都是达不到要求的,但有时候为了销量,恶性竞争等原因,只能偷
工减料。床身根本没有去消除应力等。
工艺设计:还是缺乏改进,工艺设备很重要的,有时候通过简单得测绘,是很难盗版好的。
装配技术:标准是有了,但是一般都不是很按规矩执行。
国产机床目前很少有能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出口的都基本上次一些低档机床,都是出口
到一些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像日本有森精机,mazak、大隈、三井、丰田等都是响当当的牌子,全世界都有用,都不错。
国产机床和国外差距有时候很难用落后多少年等数字还表达,核心部分肯定都还是被国外品牌
控制了,系统有fanuc和西门子,轴承NHK等。 总之一句话,要追赶,真的要下很大功夫和时间
⑩ 世界上机床品牌排名是什么
赛迪顾问发表了全球精密机床排行榜,其中日本和德国以及美国全部包办,前十名全部被这三个国家包办,其中日本德国各占四席,美国占两席,中国没有一家上榜,不要说中国没有上榜的,就算其他欧洲发达国家都没有能挤进前十的。
而中国的高端机床水平相差太远,我们目前没有高端机床方面非常突出的表现,我们在中低端机床上面占领了市场,但是高端机床的份额上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机床为工业之母,没有好的机床是称不上工业强国的,我们现在只是工业大国并不是工业强国,工业基础太差,从机床领域就可以看出来,其中还包括操控系统方面现在我们使用的都是日德的系统,在这上面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