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超声波是什么意思
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000Hz(赫兹)的声波,它的方向性好,反射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比空气中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超过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
科学家们将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声音的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Hz)。我们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Hz~20000Hz。因此,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通常用于医学诊断的超声波频率为1MHz~30MHz。
(1)超声波振动叫什么扩展阅读:
超声波特点
1)超声波在传播时,波长短,方向性强,能量易于集中。
2)超声波能在各种不同媒质中传播,且可传播足够远的距离。
3)超声波与传声媒质的相互作用适中,易于携带有关传声媒质状态的信息诊断或对传声媒质产生效用及治疗。
4)超声波可在气体、液体、固体、固熔体等介质中有效传播。
5)超声波可传递能量。
6)超声波会产生反射、干涉、叠加和共振现象。
B. 什么是超声波
超声波是声波大家族中的一员。
声波是物体机械振动状态(或能量)的传播形式。所谓振动是指物质的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进行的往返运动。譬如,鼓面经敲击后,它就上下振动,这种振动状态通过空气媒质向四面八方传播,这便是声波。
超声波是指振动频率大于20KHz以上的,其每秒的振动次数(频率)甚高,超出了人耳听觉的上限(20000Hz),人们将这种听不见的声波叫做超声波。超声和可闻声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一种机械振动,通常以纵波的方式在弹性介质内会传播,是一种能量的传播形式,其不同点是超声频率高,波长短,在一定距离内沿直线传播具有良好的束射性和方向性,目前腹部超声成象所用的频率范围在
2∽5MHz之间,常用为3∽3.5MHz(每秒振动1次为1Hz,1MHz=106Hz,即每秒振动100万次,可闻波的频率在16-20,000HZ
之间)。
C. 什么叫超声波
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它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
科学家们将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声音的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Hz)。我们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Hz-20000Hz。因此,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通常用于医学诊断的超声波频率为1兆赫兹-30兆赫兹。
具体链接:http://www.sonicinstry.net/h-col-122.html
D. 超声波具体是什么
超声波
科学家们将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声音的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我们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Hz。当声波的振动频率大于20KHz或小于20Hz时,我们便听不见了。因此,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通常用于医学诊断的超声波频率为1~5兆赫兹。
E. 什么叫超声波
超声波
我们知道,当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科学家们将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声音的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我们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兹。因此,当物体的振动超过一定的频率,即高于人耳听阈上限时,人们便听不出来了,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通常用于医学诊断的超声波频率为1~5兆赫。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等
F. 超声波振子的介绍
超声波振子又称超声波振动子,行业内将换能器与变幅杆连接后的整体叫做振动子。超声波振子由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实现电能与机械能(声波振动)的相互转换,并通过声阻抗匹配的前后辐射盖块进行放大的器件。超声波振子由超声波换能器和超声波变幅杆组成。超声波换能器是一种能把高频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超声波变幅杆是一个无源器件,本身不产生振动,只是将超声波换能器输入的振动改变振幅后再传递出去,完成了阻抗变换。
G. 什么叫超声波
,当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科学家们将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声音的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我们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16~20000赫兹。因此,当物体的振动超过一定的频率,过来20000赫兹,人们便听不出来了,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H. 超声波与声波有什么区别
1、定义不同
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它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
发声体产生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声波借助各种介质向四面八方传播。声波通常是纵波,也有横波,声波所到之处的质点沿着传播方向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声波的传播实质上是能量在介质中的传递。
2、参数不同
超声波的两个主要参数:
频率:F≥20KHz(在实际应用中因为效果相似,通常把F≥15KHz的声波也称为超声波);
功率密度:p=发射功率(W)/发射面积(cm2),通常p≥0.3w/cm2。
在液体中传播的超声波能对物体表面的污物进行清洗,其原理可用“空化”现象来解释:超声波振动在液体中传播的音波压强达到一个大气压时,其功率密度为0.35w/cm2,这时超声波的音波压强峰值就可达到真空或负压,但实际上无负压存在,因此在液体中产生一个很大的压力,将液体分子拉裂成空洞一空化核。
此空洞非常接近真空,它在超声波压强反向达到最大时破裂,由于破裂而产生的强烈冲击将物体表面的污垢撞击下来。这种由无数细小的空化气泡破裂而产生的冲击波现象称为“空化”现象。太小的声强无法产生空化效应。
声波的物理参数:
振幅:表示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反映从波形波峰到波谷的压力变化,以及波所携带的能量的多少。高振幅波形的声音较大;低振幅波形的声音较安静。
周期:描述单一、重复的压力变化序列。从零压力,到高压,再到低压,最后恢复为零,这一时间的持续视为一个周期。如波峰到下一个波峰,波谷到下一个波谷均为一个周期。
频率:声波的频率是指波列中质点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以赫兹(Hz)为单位测量,描述每秒周期数。例如,1000 Hz 波形每秒有 1000 个周期。频率越高,音乐音调越高。
相位:表示周期中的波形位置,以度为单位测量,共 360º。零度为起点,随后 90º 为高压点,180º 为中间点,270º 为低压点,360º 为终点。相位也可以弧度为单位。弧度是角的国际单位,符号为rad。
表示具有相同相位度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也是波在一个时间周期内传播的距离。以英寸或厘米等长度单位测量。波长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少。
3、应用领域不同
超声波主要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化工等领域运用。声波主要在地球科学,海洋学,建筑学等领域应用。
4、作用不同
超声波的主要作用:
超声处理,利用超声的机械作用、空化作用、热效应和化学效应,可进行超声焊接、钻孔、固体的粉碎、乳化 、脱气、除尘、去锅垢、清洗、灭菌、促进化学反应和进行生物学研究等,在工矿业、农业、医疗等各个部门获得了广泛应用。
超声检验,超声波的波长比一般声波要短,具有较好的方向性,而且能透过不透明物质,这一特性已被广泛用于超声波探伤、测厚、测距、遥控和超声成像技术。
声波的主要作用:
次声波,研究自然次声的特性和产生机制,预测自然灾害性事件。例如台风和海浪摩擦产生的次声波,由于它的传播速度远快于台风移动速度,人们利用一种叫“水母耳”的仪器,监测风暴发出的次声波,即可在风暴到来之前发出警报。利用类似方法,也可预报火山爆发、雷暴等自然灾害。
通过测定自然或人工产生的次声在大气中传播的特性,可探测某些大规模气象过程的性质和规律。如沙尘暴、龙卷风及大气中电磁波的扰动等。
I. 超声波振动原理是什么
一般人听到的声音频率是20~20000Hz的声波信号,高于20000Hz的声波为超音波,声波的传递依照正弦曲线纵向传播,即一层强一层弱,依次传递,当弱的声波信号作用于液体时,会对液体产生一定的负压,使液体内形成许许多多微小的气泡;而当强的声波信号作用于液体时,则会对液体产生一定的正压,因而,液体中形成的微小气泡被压碎。经研究证明:超音波作用于液体时,液体中每个气泡的破裂会产生能力极大的冲击波,相当于瞬间高达上1000个的大气压,这种现象被称为“空化效应”。超音波清洗正是应用液体中气泡破裂所产生的冲击波来达到清洗和冲刷工件内外表面的作用。
当超音波发生器将50Hz的日常供电频率改变为28KHz(或者更高)后,通过输送电缆线将其输送给粘结在盛放清洗液的清洗槽底部(或侧面)的超音波换能器,由换能器将高频的电能转换成机械振动并发射至清洗液中,当高频的机械振动传播到液体里后,液体内即产生上述的“空化效应”,对物体所有表面的附着物产生物理性剥脱力,达到清洗的目的。
由于超音波频率很高,在液体中产生的空化作用可以达到28000次/秒,几乎可以说是在不断的进行,在液体中所产生的空化作用所产生的气泡数量众多且无所不在,因此对于工件清洗可以非常彻底,即使是形状复杂的工件内部,只要能够接触到溶液,就可以得到彻底的清洗,又因为每个气泡的体积非常的微小,因此虽然它们破裂的能量很高,但对于工件和液体来说,不会产生机械性破坏和质地上的改变。
由于超音波的频率高决定了效应很高,一般被清洗工件的清洗时间为数十秒至几分钟,既可达到理想的效果。超音波清洗是在传统清洗原理的基础上,采用清洗的高新技术手段,去除物件表面的附着物。对于那些不规则表面、多孔、狭缝、细孔、盲孔、多沟槽的物件,要求表面高质洁净时,采用超音波清洗特别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