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机械制造业的成本核算
一、首先计算所需要的原材料成本,注意有下脚料出现时请计算合理的系数(即材料利用率或损耗率),特别注意现实价格。严格计算制造过程中每道工序的工时费用(即工时成本),另外附加的能源费用。
统筹企业管理费用。估算产品的销售费用和服务费用。这是比较细致的算法。如果是提前预算,则要有相关的技术,和经验,由成本预算工程师来完成。
二、成本计算方法
按一定的成本对象归集生产费用,以便计算出各种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方法。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
例如,在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只要求按产品的品种计算成本,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就稳定之为品种法。
又如,在单件小批多步骤的生产情况下,由于生产是按照客户的订单以及企业组织的生产批别组织生产,因此,产品成本就应该按照订单或生产批别进行计算,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就称之为分批法。而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往往不仅要求按产品品种计算方法称之为分步法。
(1)机床设计成本怎么算扩展阅读:
核算方法
1、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如收益支出与资本支出、营业外支出的界限,产品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本期产品成本和下期产品成本的界限,不同产品成本的界限,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界限等。
2、认真执行成本开支的有关法规规定,按成本开支范围处理费用的列支。
3、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和记录、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制定工时、材料的消耗定额,加强定额管理;建立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制度;制订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制度。
4、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费用的归集与计入产品成本的程序、成本计算期、产品成本在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划分方法等。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此外还有分类法、定额法等多种。
② 加工中心的成本怎么核算的
如果你是卖加工中心设备的
首先,你要考虑到成本价(包括材料、人工,设备、厂房租金、还有设计人员的福利等),然后就是利润,其中运输成本可以加到利润里面去,追重要的一点,就是维护成本要考虑进去。
如果你是加工商
那么你就要考虑加工铝材的成本,设备(加工中心,刀具等)的损耗,编程费用,加工人员的工资,厂房、用电、还有就是利润了
③ 如何进行机械生产的成本核算
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方法中的计算程序:
1、确定成本计算方法。开展成本计算之前,先要确定采用哪一种成本计算方法。通常所用的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这要根据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特点,同时结合成本管理的要求情况来进行选择。
2、设置有关的成本计算账户。为了计算产品的成本,需要设置一个专门的账户,即"生产成本"账户。其借方汇集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贷方反映产品完工转出的制造成本。
对于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来说,发生的费用无非是两种:
①直接费用。
②间接费用,即共同性的、不是直接为生产这-对象服务的费用。如果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则直接费用和 间接费用并没有差别,都应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但是,企业一般都是生产多种产品。这样,直接费用仍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间接费用就必须先要汇集起来,然后再分配摊入各个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这样,需要先单独设置一个账户,即"制造费用"账户,"制造费用"账户的作用就是汇集各种间接费用,再合理地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上去。
如果废品和停工的情况比较多,就需要搜集有关的废品和停工损失资料,并专门设置一个"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把这些损失汇集到"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的借方,然后在其贷方作出恰当的处理并转出:如果是正常损失,一般应分配进入产品成本;否则应转入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
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生产中发生的支出不一定就要计入生产成本,支出的期间与成本计算期间可能不一致。支出发生后有两种情况:
①生产中发生的费用在本期发挥出全部效益,效益不递延到下期。这种情况应把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账户。
②本期发生的费用支出不应由本期负担。这里面又有两种情况: 先支出,后计入成本费用。这种情况应设置"待摊费用"账户,支出时借记"待摊费用"账户,分期摊入成本费用时再贷记"待摊费用"账户。先计入成本,后支出。这种情况应设置"预提费用"账户,计入当期成本费用时借记有关成本费用账户,贷记"预提费用"账户,支付再借记"预提费用"账户。
(3)机床设计成本怎么算扩展阅读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均需要将本月产品成本负担的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划分。凡能分清应由哪种产品负担的费用,应直接计入这种产品成本;小能分清应由哪种产品负担的费用,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人有关产品的成本。
由于产品成本的计算和分配方法比较多,比如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企业极容易在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盈利产品与亏损产品之间任意调节成本,借以掩盖成本超支、掩盖亏损。
除此之外,对于生产企业,还有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如果在会计期末,某种产品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时,还须明确期末在产品与完工产品的成本费用分配,而分配时,有些企业通过各种手段人为地操纵分配方法,任意增加或减少月末在产品成本,调节完工产品的成本,从而造成财务报表信息偏离正常轨道。
④ 机械加工的费用怎么计算最好详细些
机械加工的费用最直接的就是工时成本费用和增值税(对外报价还有加上至少10%以上的利润)。
增值税是固定的17%就不用说了。
关于工时成本费用,其中包括了机床折旧、能耗(最大功率乘一个功率因数)、工(刀)量具及辅料费用(如机油、擦手纸、棉布或棉丝等),占地费用,运营(管理)费用、人工费用等等等等。对于小型加工厂,普通机床每小时费用大致在20~100
元左右,数控机床在50~150左右,对于大型企业,尤其外企等,数控机床大致在每小时300~500左右。
接到一种零件,估出其实际加工工时,乘以工时成本就得出了内部加工的费用,加上增值税及利润就是实际报价。
⑤ 机械制造业成本如何核算
成本会计主要做成本归集,确定进p/l的那个数字是对的。但是每个单位归集的方法不一样。但是原理就是,你做了产品a,b,c,花费了100块去做,这个100块有rm,有dl,还有utility等等,你要把这个100块,分配到每个产品头上。如果有个rm,就似乎为了做a买的,那么采购成本肯定算a的,但是有个工人,他又做a又做b了,要算的精确就要看他的工时,每天8小时,是做了4小时a,4小时b吗。现在 一般这种归集都是系统自己分配的。但是很容易出错,主要就是因为仓库和生产的人,不懂得财务。她们key数字太随意,我现在的单位,被我看到过很多低级错误。
但是作为一个成本会计,我肯定没法一笔笔去对(如果业务大的话)系统分配的对不对,那么我怎么检验呢。这个又要看具体产品。如果产品是很标准化的,这个太容易了。做一个a,就应该花50-51块钱,我归集出来100块,嘎么肯定是哪里错了,倒回去查。如果不是标准产品,就跟技术部有关了。因为之前技术部做这个产品的时候,肯定出过图纸,估算过大概的毛利和成本的。就参照这个做。
还有很多成本要check工单,定期update标准成本,还要跟仓库沟通。因为如果仓库的库存错了,成本就肯定错了。当然单批东西有点小错,比如由于领料的估计和前人估计的不一样导致进成本的数字有小差异,这个是容忍的(主要是一些产品比较大的企业,比如一些钢铁加工,生产部无法精确测量领料,误差是正常的),不过如果月度直接看到fluctuation很大,那么肯定要查查原因了,不然年底审计肯定是要查的
还有WIP的归集也水很深。可以很细也可以很粗。如果这部分做的有问题,很可能日积月累会出现一个莫名其妙的巨大的loss。当然,也不该是莫名其妙拉,应该是会计和生产共同的责任。
所以制造业的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位置,毫不讳言的说,比g/l重要很多。不过我看到一些公司g/l就是成本。
⑥ 机床厂成本核算的方法
我也是在机床公司工作,你要根据实际组装的配置样式计算啊,你先把标准配置的计算出来,然后把各个选项配置单独计算出来。客户要什么选配就把该项选配加进去。
机床成本=部品费用+组装人工费用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⑦ 设计一台机床,其成本是如何核算的
单件计算,自制件、外协件、标准件、外购件,逐一统计,设备安装工时、调试工时、试车工时,喷漆、包装等等都算上,还要加上企业运行成本,员工工资等,统计表格用电子表格即可,很好用。
⑧ 建一个组装数控机床的工厂需要多少成本,尽量详细最好。
数控机床种类实在太多,比如数控车,数控铣,车洗中心,加工中心,版龙门洗
给你说个权最简单的方案
数控车:
包括光机3W左右:光机包含整个床身,丝杠,尾座
然后需要数控系统一套:一般国内比较多的是广州数控的,数控系统980TDB,驱动DA98B,电机130系列,大概一套价格1。7W,
也有便宜的,大概价格在1W-4W期间浮动
另外需要外购刀架一台,一般需要1。5K
电气柜价格:5000左右,需要自己购买变频器以及各种变压器、接触器、空气开关、继电器
还要做机床外壳,大概价格是3000一台
找人安装机床,电气师傅2000
找人安装机床,机械师傅2000
这算的是最低的价钱,多余的自己想
⑨ 如何确定CNC数控机床刀具的真实成本
当制造商面对一把刀具时,他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这把刀具的价格是多少?”对于这个问题,确实只能有一个答案:“我可以告诉你它的价格,但在你使用它之前,我却无法告诉你它真实的成本。”
一把售价较高的刀具可能最终证明其成本要远远低于售价更便宜的同类刀具。例如,如果一把刀具的售价比其他刀具高3倍,但其加工性能却比其他刀具好5倍,那么,它的实际成本就要比售价较低的刀具低40%。
当然,高档刀具并不总是能够提供好5倍的加工性能,但同样,它的售价也并不总是贵3倍。通常,同类刀具的价格差距不会那么大,但上述原则却是一样的。难点在于如何精确地量化一把刀具的加工性能。
虽然从理论上说,对于一种特定的刀具,建立一系列性能评价指标是可能的,但是,其实际加工性能却可能因为各种变量(包括加工机床、工件材料、刀具夹持、工件夹持和冷却/润滑等)千差万别而大相径庭。这就意味着,评估一把刀具加工性能唯一精确的方法,就是在应用该刀具的特定加工的真实条件下进行切削试验。
对刀具加工性能进行定量评估是一种比较直截了当的方式(尤其是在大批量加工的生产环境中)。一把刀具的加工性能可以按照切削时间或加工的工件数量来衡量。然而,在一些加工批量较小的生产环境中(如模具加工),一把刀具在其寿命期内,可能会用于几种不同的加工,或者用于定期进行的重复加工,因此,为了实现对刀具寿命和加工性能的精确评估,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甚至需要采用专门的新技术——如配备了射频识别(RFID)装置,用于监测刀具使用状况的刀具夹头。
刀具制造商向用户提供切削试验程序是一种常见的做法。这些程序可以产生“双赢”的效果,一方面,供应商可借此获得展示新产品的机会;另一方面,用户则有可能改进其加工工艺。获得的益处可能并不仅仅是延长刀具寿命:通过大大缩短换刀时间和停机时间,节约的加工成本也应该相当可观。此外,通过切削试验获得的刀具知识可能极具价值:可以实行新的加工理念、加工方法或加工策略;可以通过采用新的和正在开发的刀具技术,组合或省略加工工序。
以下例子表明了进行这种切削试验,以及选用合适的立铣刀(尽管这种刀具价格较高,但与比较便宜的刀具相比,却能够大幅度降低加工成本)的重要性。最近,某个制造商在加工中使用了一种性能先进的立铣刀,使每个工件的实际加工成本降低了50%。由于这种立铣刀采用了金刚石磨制刀槽、内冷却结构和预先制备的切削刃几何形状,使切削速度提高了22%,进给率提高了85%。在相同的时间内,这种价格较高的刀具可以加工41个工件,而廉价刀具只能加工9个工件。如果用恒定的刀具寿命和每小时机床成本来计算,即便高档刀具的价格是廉价刀具的2倍,其每件加工成本也可以降低51%。事实上,为了与高档刀具的总体性能水平相当,廉价刀具就必须将其价格再降低70%。
提高行业技术,可以找一些平台来多看多学,比如鑫机缘,或者在应用市场尝试搜索一些金属加工相关的应用~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