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珀尔帖效应”是什么
1834年法国科学家珀尔贴发现了热电致冷和致热现象-即温差电效应。由N、P型材料组成一对热电偶, 当热电偶通入直流电流后,因直流电通入的方向不同, 将在电偶结点处产生吸热和放热现象,称这种现象为珀尔帖效应。
半导体致冷器, 也叫热电致冷器或温差致冷器, 它采用了帕尔贴效应.
Ⅱ 制冷器好还是制冷片
制冷片
制冷片也叫热电 半导体制冷组件,帕尔贴等,是指一种分为两面,一面吸热,一面散热,起到导热的贴片,本身不会产生冷。
中文名
制冷片
别名
热电半导体制冷组件
原理
珀尔帖效应
元件
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
应用领域
军事、医疗等
快速
导航
珀尔帖效应应用制冷片的技术应用应用领域
概述
一、预备知识:
1.Peltier effect( 珀尔帖效应):
珀尔帖效应的论述很简单——当电流通过热电偶时,其中一个结点散发热而另一个结点吸收热,这个现象由法国物理学家Jean Peltier在1834年发现。
2.P型半导体
半导体材料的一种形式,其导带中的空穴密度超过了价带中的电子密度。P型材料通过增加受主(acceptor)杂质来形成,例如在硅上掺杂硼。
3.N型半导体
半导体材料的一种形式,在导带中的电子密度大于在价带中的空穴密度的半导体,N型材料通过对硅的晶体结构中加入施主杂质(掺杂)——比如砷或磷——来得到。
珀尔帖效应应用
半导体制冷器是由半导体所组成的一种冷却装置,于1960左右才出现,然而其理论基础Peltier effect可追溯到19世纪。由X及Y两种不同的金属导线所组成的封闭线路。
通上电源之后,冷端的热量被移到热端,导致冷端温度降低,热端温度升高,这就是著名的Peltier effect 。这现象最早是在1821年,由一位德国科学家Thomas Seeback首先发现,不过他当时做了错误的推论,并没有领悟到背后真正的科学原理。到了1834年,一位法国表匠,同时也是兼职研究这现象的物理学家 Jean Peltier,才发现背后真正的原因,这个现象直到近代随着半导体的发展才有了实际的应用,也就是[致冷器]的发明(注意,这种叫致冷器,还不叫 半导体致冷器)。
三、半导体致冷法的原理以及结构:
半导体热电偶由 N型半导体和 P型半导体组成。N型材料有多余的电子,有负温差电势。P型材料电子不足,有正温差电势;当电子从P型穿过结点至N型时,结点的温度降低,其能量必然增加,而且增加的能量相当于结点所消耗的能量。相反,当电子从N型流至P型材料时,结点的温度就会升高。
直接接触的 热电偶电路在实际应用中不可用,所以用连接方法来代替,实验证明,在温差电路中引入第三种材料(铜连接片和导线)不会改变电路的特性。
这样,半导体元件可以用各种不同的连接方法来满足使用者的要求。把一个P型半导体元件和一个N型半导体元件联结成一对热电偶,接上直流电源后,在接头处就会产生温差和热量的转移。
在上面的接头处,电流方向是从N至P,温度下降并且吸热,这就是冷端;而在下面的一个接头处,电流方向是从P至N,温度上升并且放热,因此是热端。
因此是 半导体致冷片由许多N型和P型半导体之颗粒互相排列而成,而N/P之间以一般的导体相连接而成一完整线路,通常是铜、铝或其他金属导体,最後由两片陶瓷片像夹心饼乾一样夹起来,陶瓷片必须绝缘且导热良好。
制冷片的技术应用
半导体制冷片作为特种 冷源,在技术应用上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特点:
1、 不需要任何制冷剂,可连续工作,没有污染源没有旋转部件,不会产生回转效应,没有滑动部件是一种固体片件,工作时没有震动、噪音、寿命长,安装容易。
2、 半导体制冷片具有两种功能,既能制冷,又能加热,制冷效率一般不高,但制热效率很高,永远大于1。因此使用一个片件就可以代替分立的加热系统和制冷系统。
3、 半导体制冷片是电流换能型片件,通过输入电流的控制,可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控制,再加上温度检测和控制手段,很容易实现遥控、程控、计算机控制,便于组成 自动控制系统。
4、 半导体制冷片热惯性非常小,制冷制热时间很快,在热端散热良好冷端空载的情况下,通电不到一分钟,制冷片就能达到最大温差。
5、 半导体制冷片的反向使用就是温差发电,半导体制冷片一般适用于中低温区发电。
6、 半导体制冷片的单个制冷元件对的功率很小,但组合成电堆,用同类型的电堆串、并联的方法组合成制冷系统的话,功率就可以做的很大,因此制冷功率可以做到几毫瓦到上万瓦的范围。
7、 半导体制冷片的温差范围,从正温90℃到负温度130℃都可以实现。
应用领域
通过以上分析,半导体温差电片件应用范围有:制冷、加热、发电,制冷和加热应用比较普遍,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军事方面:导弹、雷达、潜艇等方面的红外线探测、导行系统。
2、 医疗方面;冷力、冷合、白内障摘除片、 血液分析仪等。
3、 实验室装置方面:冷阱、冷箱、冷槽、电子低温测试装置、各种恒温、高低温实验仪片。
4、 专用装置方面:石油产品低温测试仪、生化产品低温测试仪、细菌培养箱、恒温显影槽、电脑等。
5、 日常生活方面:空调、冷热两用箱、饮水机、电子冰箱等。此外,还有其它方面的应用,这里就不一一提了。
Ⅲ 半导体车载小冰箱质量好不好制冷效果怎么样
您好!
这种小冰箱利用的是帕尔贴效应,即半导体制冷技术。用两块不同的导体联接成电偶,并接上直流电源,当电偶上流过电流时,会发生能量转移,一个接头处放出热量变热,另一个接头处吸收热量变冷,这种现象就叫帕尔贴效应。
制冷效果仅相当于冷藏室。 很荣幸为您提供帮助,感谢您对美菱数字服务企业平台的支持!
Ⅳ 半导体致冷片(制冷片)原理是什么
在原理上,半导体的制冷片只能算是一个热传递的工具,虽然制冷片会主动为芯片散热,但依然要将热端的高于芯片的发热量散发掉。在制冷片工作期间,只要冷热端出现温差,热量便不断地通过晶格的传递,将热量移动到热端并通过散热设备散发出去。因此,制冷片对于芯片来说是主动制冷的装置,而对于整个系统来说,只能算是主动的导热装置,因此,采用半导体制冷装置的ZENO96智冷版,依然要采取主动散热的方式对制冷片的热端进行降温。 风扇以及散热片的作用主要是为制冷片的热端散热,通常热端的温度在没有散热装置的时候会达到100度左右,极易超过制冷片的承受极限,而且半导体制冷效率的关键就是要尽快降低热端温度以增大两端温差,提高制冷效果,因此在热端采用大型的散热片以及主动的散热风扇将有助于散热系统的优良工作。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冷热端的温差将保持在40~65度之间。 当一块N型半导体材料和一块P型半导体材料联结成电偶对时,在这个电路中接通直流电流后,就能产生能量的转移,电流由N型元件流向P型元件的接头吸收热量,成为冷端由P型元件流向N型元件的接头释放热量,成为热端。吸热和放热的大小是通过电流的大小以及半导体材料N、P的元件对数来决定,以下三点是热电制冷的温差电效应。
1、塞贝克效应
(SEEBECKEFFECT) 一八二二年德国人塞贝克发现当两种不同的导体相连接时,如两个连接点保持不同的温差,则在导体中产生一个温差电动势:ES=S.△T 式中:ES为温差电动势 S为温差电动势率(塞贝克系数) △T为接点之间的温差
2、珀尔帖效应
(PELTIEREFFECT) 一八三四年法国人珀尔帖发现了与塞贝克效应的效应,即当电流流经两个不同导体形成的接点时,接点处会产生放热和吸热现象,放热或吸热大小由电流的大小来决定。 Qл=л.Iл=aTc 式中:Qπ为放热或吸热功率 π为比例系数,称为珀尔帖系数 I为工作电流 a为温差电动势率 Tc为冷接点温度
3、汤姆逊效应
(THOMSONEFFECT) 当电流流经存在温度梯度的导体时,除了由导体电阻产生的焦耳热之外,导体还要放出或吸收热量,在温差为△T的导体两点之间,其放热量或吸热量为: Qτ=τ.I.△T Qτ为放热或吸热功率 τ为汤姆逊系数 I为工作电流 △T为温度梯度 以上的理论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苏联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约飞院士对半导体进行了大量研究,于一九五四年发表了研究成果,表明碲化铋化合物固溶体有良好的制冷效果,这是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热电半导体材料,至今还是温差制冷中半导体材料的一种主要成份。 约飞的理论得到实践应用后,有众多的学者进行研究到六十年代半导体制冷材料的优值系数,才达到相当水平,得到大规模的应用,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半导体制冷片件。 中国在半导体制冷技术开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当时在国际上也是比较早的研究单位之一,60年代中期,半导体材料的性能达到了国际水平,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我国半导体制冷片技术发展的一个台阶。在此期间,一方面半导体制冷材料的优值系数提高,另一方面拓宽其应用领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获得了半导体制冷片,因而才有了现在的半导体制冷片的生产及其两次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以上内容来自http://..com/question/169411393.html
Ⅳ 饮水机里的制冷电子管叫什么三极管
致冷三极管,致冷晶体管,英文名称refrisitor, 半导体致冷的最新应用,可以参考链接中的介绍。是最新的晶体管核心技术之一,技术也成“电子血液降温技术”。可参考网页链接
原理是利用半导体制冷技术,在三极管的内部复合形成一个致冷结构,即在电子流出端,利用了三极管自身的一个低能级的半导体材料,比如NPN中的发射极N,经过导体后添加了一点点能级高的P材料,形成N-P结构的半导体致冷单元(中间有导体隔开,不是PN结),电子从N经过导体流到P时,由于材料能级的升高,电子必须在导体处吸入热量,随着电子的流过,吸热将会源源不断,就像人的大脑,由流过的大脑的血液为大脑降温,流过的电子也为芯片内部持续降温。有人会问吸进去的热量需要放热呀?是的,吸进去的热量需要放出来,但他的热量只会在电子势能级更低的材料处释放,这个部位只要设置在芯片外部。在芯片外部放热就不会有不良影响,反而是有益与芯片的散热。因此本技术强调只在芯片的电子流出端设置此结构。
Ⅵ 奥马冰箱温度太高怎么调
调节方法:把箱内的控温旋钮数字调大。
冰箱的温控调节最好按照季节做相应的调节。
1、温控旋钮一般有0、1、2、3、4、5、6、7档,数字越大,冷冻室里的温度越低。
2、一般春秋天可以放到3档上,具体要看要求,冷冻室能否达到零下18度以下。
3、为了达到食品保鲜和省电的目的,夏天可以打到1档或2档,冬天打到4档或5档。
4、控温调节原则:天气热调节的越小,天气越冷调节的越大。
(6)德珀尔制冷效果怎么样扩展阅读:
冰箱使用省电技巧:
1、冰箱放置的位置选择应该是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利于通风,同时与墙面要保持一段距离,以便于冰箱运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散发。
2、要经常检查冰箱封条的密封性,如果封条出现变形,就会影响关闭的严丝合缝程度,造成冷气外泄,从而增加耗电量。
3、定期除霜,每当看到冰霜的厚度超过7cm时,就应该进行化霜。
4、减少开门次数,每当你拉开一次箱门,就会有冷气外露、热气入侵,这样就必须得再次运转压缩机制冷。
5、尽量一次拿出多样需要的食材,并且动作要迅速,箱门也不要拉开太大的角度,尽可能地减少冷气的丢失。
Ⅶ 哪种车载冰箱制冷效果好
车载冰箱的区别决定了各有所长,从制冷方式来说,市场上主要有三种车载冰箱,一种是半导体车载冰箱,它的原理是靠电子芯片制冷;另一种是压缩机车载冰箱,压缩机是传统冰箱的传统技术,制冷温度低,为-18度10度。制冷效率高,能制冰、保鲜,体积大;还有一种就是车载保温箱。
选择什么样的车载冰箱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确定,在享用科技新产品带来的便利同时,也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Ⅷ 车载冰箱的原理是什么
车载冰箱——电子式、压缩机式
电子冰箱采用的是半导体电子制冷技术,能够制热,但是制冷最低温度只能在5度左右,而且电子冰
箱的运行和环境温度有很大关系,如果环境温度有35度,电子冰箱最低就只能达到15度左右,电子
冰箱和环境温差在20摄氏度左右。只能起一个保温的作用。
压缩机车载冰箱采用的是压缩机制冷技术,冷够保温,快速制冷、制冰。最低温度能够达到零下20
摄氏度左右。
千里冰车载冰箱是目前全球第一款采用旋转式压缩机制冷的车载冰箱。旋转式压缩机制冷的方式引
入车用冰箱领域,使得千里冰车载冰箱具有同类产品无法比拟的高抗震性、长效的使用寿命、高效
节能的特性。
对比市场产品
1、全球首款新型旋转式压缩机车载冰箱
2、因为我们使用的是千里冰旋转式的压缩机,在抗颠簸、倾斜角方面优于传统的往复式压缩机。我
们的车载冰箱倾斜角可以达到60度而正常使用。抗颠簸能力非常强。这在越野,不良路段行进过程
中相比其他产品有特别大的优势。比如:长时间上陡坡和船上的剧烈颠簸,冰箱可在垂直方向60度
角工作,此时压缩机正常工作制冷,使用效率低,但不会损坏冰箱制冷系统,与其他各种类型压缩
机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3、可以在环境温度达到45~55度工作正常。高温下的工作特性非常明显,这些都是国内现有一些压
缩机车载冰箱无法相比的。
Ⅸ 什么手机最好用学生哦~
你好,
1875年6月2日,美国人亚力山大.格雷厄姆.贝尔(Bell,Alekander Graham)发明了电话 。 至今美国波士顿法院路109号的门口,仍钉着块镌有:1875年6月2日电话诞生在这里的 铜牌。
1876年3月7日贝获得发明电话专利,专利证号码NO:174655。 1877年4月4日,第一部私人电话安装在查理斯.威廉姆斯于波士顿的办公室与马萨诸塞 州的家室之间。
1877年5月17日,波士顿防盗器商店的爱德文.豪迈士,首次使用电话总机系统,5路支线分别接到安有本店防盗警铃的5个办公室。
1878年1月28日,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纽好恩,第一个市内电话交换所开通,当时只有20 个用户。
1878年9月1日,埃玛.M.娜特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女性接线员。 1878年——1879年,贝尔架设了波士顿至纽约的300千米长途电话线路。但音量较低。
1879年,爱迪生利用电磁效应,制成炭精送话器,使送话效果显著提高。爱迪生炭精话 筒的原理及其器件一直沿用至今。
1879年底,电话号码出现。由一位内科医师受马萨诸塞州流行麻疹的启发而提出的, 因为一旦接线员病倒,全城电话岂非瘫痪。
1881年,英籍电气技师皮晓浦在上海十六铺沿街架起一对露天电话,付36文制钱可通话 一次。这是中国的第一部电话。
1881年,意大利罗马、法国巴黎、德国柏林先后开通了各自的第一个电话网络。 1882年,电话线采用双绞线。这是英国教授休斯1879年发表架空线干扰的论文引起的结果。
1882年2月,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外滩扬于天路办起我国第一个电话局,用户25家。 同年夏,皮晓浦以“上海电话互助协会”名义开办了第二个电话局,有用户30余家。年底, 英商“东洋德律风”公司兼并上述两电话局经营,用户仍仅300多家。后又由工部局“华洋 德律风”接办。
1884年5月1日,世界上第一幢摩天大楼房产保险公司的10层楼在芝加哥建成。正是电话 使摩天大楼在大城市里相继涌现。因如没有电话,大楼里的信息都要靠人工来传递,那么供通信员使用的电梯是远远不够的。
1889年5月1日,威廉.葛雷德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发明了投币电话。不久,街头出现了电话亭。
1889(光绪 25年),安徽省安庆州候补知州彭名保,自行设计、制造了五六十种大小零件,造出一部“争气电话”,为国人扬眉吐气,震惊中外。
844年5月24日。莫尔斯的电报机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人类历史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
1875年6月2日,贝尔做实验的时候,不小心把硫酸溅到了自己的腿上。他疼得对另一个房间的同事喊到"活,快来帮我啊!"而这句话通过实验中的电话传到了在另一个房间接听电话的活特耳里,成为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
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麦克斯韦进一步用数学公式阐述了法拉第等人的研究成果,并把电磁感应理论推广到了空间。而60多年后赫兹在实验中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电磁波的发现,成为"有线电通信"向"无线电通信"的转折点,也成为整个移动通信的发源点。正如一位科学家说的那样"手机是踩着电报和电话等的肩膀降生的,没有前人的努力,无线通信无从谈起。"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的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开始通话。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泊。当时他还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
197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确定了陆地移动电话通信和大容量蜂窝移动电话的频谱。为移动电话投入商用做好了准备。
1979年,日本开放了世界上第一个蜂窝移动电话网。
1982年欧洲成立了GSM(移动通信特别组)
1985年,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可以商用的移动电话诞生。它是将电源和天线放置在一个例子里,重量达3公斤。
与现代形状接近的手机,则诞生于1987年。其重量仍有大约750克,与今天仅重60克的手机相比,象一块大砖头。
此后,手机的"瘦身"越来越迅速。1991年,手机重量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现了体积为100立方厘米,重量为100克的手机。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到1999年就轻到了60克以下。
电脑由早期的机械式电脑发展到现在所使用的个人电脑,经过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最早的计算机得追溯到西元 1942年由法国数学加巴斯卡所发明的巴斯卡机,这台机器是由许多的齿轮与杠杆所组成的.
一般我们对电脑世代的分类是以制造电脑所使用的元件不同来划分,共分为四个世代:
第一代(西元1946年~西元1958年):使用真空管制造.
第二代(西元1959年~西元1964年):使用电晶体制造.
第三代(西元1965年~西元1970年):使用积体电路制造.
第四代(西元1970年~) :使用超大型积体电路制造.
第一代电脑:真空管时代:使用真空管为材料以打孔卡片作为外部储存媒体以磁鼓作为内部储存媒体程式语言为机器语言及组合语言
第二代电脑:电晶体时代使用电晶体为材料开始使用磁带磁碟的发明以磁蕊作为内部储存媒体硬体的模组化高阶语言的出现
第三代电脑:积体电路的时代使用积体电路向上相容的概念作业系统的出现 软体的快速发展 迷你电脑的出现
第四代电脑:超大型积体电路的时代微处理机的出现以半导体作为内部储存媒体微电脑的流行套装软体的发展
保持恒定低温的一种制冷设备。也是一种使食物或其他物品保持恒定低温冷态的民用产品。箱体内有压缩机、制冰机用以结冰的柜或箱;带有制冷装置的储藏箱。 家用电冰箱的容积通常为20~500升。1910 年世界上第一台压缩式制冷的家用冰箱在美国问世。1925年瑞典丽都公司开发了家用吸收式冰箱。192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出全封闭式冰箱。1930年采用不同加热方式的空气冷却连续扩散吸收式冰箱投放市场。1931年研制成功新型制冷剂氟利昂12。50年代后半期开始生产家用热电冰箱。中国从50年代开始生产电冰箱。
冰箱,又称冰桶,由古时的“冰鉴”发展而来,功能明确,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发冷气,使室内凉爽。它是古代人的发明创造,向我们揭示了古代生活的一个侧面。冰鉴,是古代盛冰的容器。《周礼·天官·凌人》:“祭祀共(供)冰鉴。”可见周代当时已有原始的冰箱,只是冰并不是一年里时时都有,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冰可谓弥足珍贵。 传世有不少清代晚期的木胎冰箱,多用红木、花梨、柏木等较为细腻的木料制成,此件为红木制品,仿竹编式样,制作精致。形制为大口小底,外观如斗形,铅叶镶里,底部有泄水小孔,结构类似木桶。冰箱箱体两侧设提环,顶上有盖板,上开双钱孔,既是抠手,又是冷气散发口。为使冰箱处于一定高度便于取放冰块和食物,配有箱座。这对冰箱结构标准,箱桶和底座均装饰华贵美丽。成对制作,当为大户人家所用之物品。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在当时价值高的器物,传至如今其价值一定比同样传至今天的过去价值较低的器物要高。今天如此,将来也一定如此。这是选择收藏品的要招。这一点,对于想收藏冰箱的人来定衣食无忧。
而在当时的社会里,富裕的人家绝对是少数,用得起红木家具的,并不一定能用得上红木制作的冰箱,这也就是为什么冰箱的收藏价值高的原因,不仅如此,它将来的意义将会更加重要。 襟抱堂认为,冰箱的发明让人类远离了发霉的食物,可以将温度降低并保存,让我们在夏天的时候享受健康的食物,不能不说是科技带给人的一种进步。
17世纪中期,“冰箱”这个词才进入了美国语言,在那之前,冰只是刚刚开始影响美国普通市民的饮食。随着城市的发展冰的买卖也逐渐发展起来。它渐渐地被旅馆、酒馆、医院以及被一些有眼光的城市商人用于肉、鱼和黄油的保鲜。内战(1861-1865)之后,冰被用于冷藏货车,同时也进入了民用。 到1880年以前, 已经有半数在纽约、费城和巴尔的摩销售的冰, 三分之一在波士顿和芝加哥销售的冰箱开始进入家庭使用,因为一种新的家庭设备——冰箱——即现代冰箱的前身,被发明了。现在同类产品还有冰柜。 制造一台有效率的冰箱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19世纪早期,发明家们关于对冷藏科学至关重要的热物理知识的了解是很浅陋的。人们认为最好的冰箱应该防止冰的融化,而这样一个在当时非常普遍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正是冰的融化起到了制冷作用。早期人们为保存冰而作出了大量的努力,包括用毯子把冰包起来,使得冰不能发挥它的作用。直到近19世纪末,发明家们才成功地找到有效率的冰箱所需要的隔热和循环的精确平衡。 但早在1800年,一位有发明天才的马里兰农场主——托马斯·莫尔就找到了正确的方法。他拥有一个农场,离华盛顿约20英里,那里的乔治镇村庄是集市中心。当他用自己设计的冰箱运送黄油去市场时,他发现顾客们会走过装在竞争者桶里那些迅速融化的黄油而给他比市价更高的价格买他仍然新鲜坚硬,整齐地切成一磅一块的黄油。莫尔说他的冰箱的一个好处是使得农民们不必为了保持他们产品的低温而在夜里去市场交易。
2010年,中国冰箱市场已变成“一超多强”的品牌格局,海尔以超过30%的关注比例领跑中国冰箱市场,优势明显。西门子、美菱、美的等第二阵营品牌竞争激烈。 2010年,中国冰箱市场的品牌集中度有所下降,第二阵营品牌的竞争相当激烈。 2010年,中国冰箱市场中美菱、美的品牌成长指数较高,众多国外品牌出现负成长。 2010年,中国冰箱市场中3000元内产品的关注比例超过六成,2001-3000元价位段产品成主流。 2010年,双开门产品仍为中国冰箱市场主流,但三开门、对开门产品关注比例稳定上升。 2010年,中国冰箱市场中180-250升产品仍为主流,但大容量产品的关注比例呈现稳定提高走势。 2007年,中国电冰箱企业年销售量合计达到3079万台,同比增长19.56%,其中,内销1427万台,同比增长了13.6个百分点,增长率为5年来最高水平,冰箱产业再次进入高速发展期。2008年前10月冰箱总零售量344万台,同比增加13.95%;冰箱总零售额88亿元,同比增长23.15%。今年冰箱产业的格局为:以新飞为中心的中原产业群,以海尔、海信为中心的环渤海产业群,以美的为中心的珠三角产业群,以长虹为中心的西部产业群。四个产业群犹如吸力强劲的“四大磁极”,将资金、人才、配套产业纳入自己麾下,成为支撑中国冰箱行业的四根“擎天柱”。 2010年,海尔冰箱(冷柜)的中国销售量和中国出口量累计突破1665万台,再创行业新高。业内人士称,若按卖场每天营业12小时计算,海尔冰箱创造了不到一秒即售出一台的行业新纪录。这意味着在全球冰箱企业竞赛中,海尔赢得了用户认可的速度是最快的,因此成为了全球冰箱业的绝对领导者。
2010年,中国冰箱市场已变成“一超多强”的品牌格局,海尔以超过30%的关注比例领跑中国冰箱市场,优势明显。西门子、美菱、美的等第二阵营品牌竞争激烈。 2010年,中国冰箱市场的品牌集中度有所下降,第二阵营品牌的竞争相当激烈。 2010年,中国冰箱市场中美菱、美的品牌成长指数较高,众多国外品牌出现负成长。 2010年,中国冰箱市场中3000元内产品的关注比例超过六成,2001-3000元价位段产品成主流。 2010年,双开门产品仍为中国冰箱市场主流,但三开门、对开门产品关注比例稳定上升。 2010年,中国冰箱市场中180-250升产品仍为主流,但大容量产品的关注比例呈现稳定提高走势。 2007年,中国电冰箱企业年销售量合计达到3079万台,同比增长19.56%,其中,内销1427万台,同比增长了13.6个百分点,增长率为5年来最高水平,冰箱产业再次进入高速发展期。2008年前10月冰箱总零售量344万台,同比增加13.95%;冰箱总零售额88亿元,同比增长23.15%。今年冰箱产业的格局为:以新飞为中心的中原产业群,以海尔、海信为中心的环渤海产业群,以美的为中心的珠三角产业群,以长虹为中心的西部产业群。四个产业群犹如吸力强劲的“四大磁极”,将资金、人才、配套产业纳入自己麾下,成为支撑中国冰箱行业的四根“擎天柱”。 2010年,海尔冰箱(冷柜)的中国销售量和中国出口量累计突破1665万台,再创行业新高。业内人士称,若按卖场每天营业12小时计算,海尔冰箱创造了不到一秒即售出一台的行业新纪录。这意味着在全球冰箱企业竞赛中,海尔赢得了用户认可的速度是最快的,因此成为了全球冰箱业的绝对领导者。
冰箱维修工艺
不管系统是否有泄漏,所有打火的电器件区域异丁烷的浓度不能达到爆炸极限。因为异丁烷比空气重,因此要求维修现场保证良好的通风条件。在灌注制冷剂时,为避免可能产生静电从而产生火花,要求所有设备必须可靠接地,所有的接线必须牢固,绝对不允许有接错现象。 a.首先检查周围环境有无火源,并保持良好的通风; b.将维修专用设备及配件准备好; c.检查维修设备及电源的安全性;
工作原理
1)压缩式电冰箱:该种电冰箱由电动机提供机械能,通过压缩机对制冷系统作功。制冷系统利用低沸点的制冷剂,蒸发汽化时吸收热量的原理制成的。其优点是寿命长,使用方便,目前世界上91~95%的电冰箱属于这一类。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的外面。 红色魅力 三星BCD-252MJGR
2)吸收式电冰箱:该种电冰箱可以利用热源(如煤气、煤油、电等)作为动力。利用氨-水-氢混合溶液在连续吸收-扩散过程中达到制冷的目的。其缺点是效率低,降温慢,现已逐渐被淘汰。 3)半导体电冰箱:它是利用对PN型半导体,通以直流电,在结点上产生珀尔帖效应的原理来实现制冷的电冰箱。 4)化学冰箱:它是利用某些化学物质溶解于水时强烈吸热而获得制冷效果的冰箱。 5)电磁振动式冰箱:它是用电磁振动机作本动力来驱动压缩机的冰箱。其原理、结构与压缩式电冰箱基本相同。 6)太阳能电冰箱:它是利用太阳能作为制冷能源的电冰箱。 7)绝热去磁制冷电冰箱。 8)辐射制冷电冰箱。 9)固体制冷电冰箱。
使用方法
1、冰箱温度补偿开关使用方法奥克斯家用冰箱是根据我国南北地区温差较大的特点而设计的宽气候带电冰箱,在环境温度较低情况下(10℃以下),请你打开温度补偿开关以便正常使用。当环境温度较低 韩国时尚 LG GR-Q27NCLE
时,如果不打开温度补偿开关使用,压缩机的工作次数会明显减少或者不工作,开机时间短,停机时间长,造成冷冻室温度偏高,冷冻食品不能完全冻结,因此必须打开温度补偿开关使用。(其原理是当环境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需要你打开该开关,为冰箱冷藏室加温,使冰箱被动工作,以便于冷冻室温度保持低温结冰状态。)打开温度补偿开关并不影响冰箱的使用寿命。当冬季过去,环境温度升高,环境温度高于15℃时,请你将温度补偿开关关闭,这样,可以避免压缩机频繁启动,节约用电。 2、冰箱温控器使用方法冰箱在使用过程中,其工作时间和耗电受环境温度影响很大,因此需要我们在不同的季节要选择不同的档位使用,冰箱温控器夏季应开低挡冬季开高档。夏季环境温度高时,应打在弱挡2、3档使用,冬季环境温度低时,应打在强挡4、5使用,原因:在夏季,环境温度较高(达30℃),冷冻室内温度若打在强挡(4、5),达-18℃以下,内外温度差大,因此箱内温度每下降1℃都很困难,再则,通过箱体保温层和门封冷气散失也会加快,这样开机时间很长而停机时间很短,会导致压缩机在高温下长时间运转,既耗电又易损坏压缩机。若此时改在弱挡(2、3档),就会发现开机时间明显变短,又减少了压缩机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所以夏季高温时就将温控调至弱挡。当冬季环境温度较低时,若仍将温控器调至弱挡,因此时内外温差小,将会出现压缩机不易启动,单制冷系统的冰箱还可能出现冷冻室化冻的现象。 3、冰箱冷藏室正确的设置温度设定为5-7度,即可以保证食品的保鲜效果,也避免的温度设置过低造成资源浪费。
微波炉是一种用微波加热食品的现代化烹调灶具。微波是指波长为0.01~1米的无线电波,其对应的频率为30000兆赫到300兆赫。为了不干扰雷达和其他通信系统,微波炉的工作频率多选用915兆赫或2450兆赫。
微波炉由电源,磁控管,控制电路和烹调腔等部分组成。电源向磁控管提供大约4000伏高压,磁控管在电源激励下,连续产生微波,再经过波导系统,耦合到烹调腔内。在烹调腔的进口处附近,有一个可旋转的搅拌器,因为搅拌器是风扇状的金属,旋转起来以后对微波具有各个方向的反射,所以能够把微波能量均匀地分布在烹调腔内。微波炉的功率范围一般为500~1000瓦。
【原理】
微波加热的原理简单说来是:当微波辐射到食品上时,食品中总是含有一定量的水分,而水是由极性分子(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即使在外电场不存在时也是不重合的)组成的,这种极性分子的取向将随微波场而变动。由于食品中水的极性分子的这种运动。以及相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类似摩擦的现象,使水温升高,因此,食品的温度也就上升了。用微波加热的食品,因其内部也同时被加热,使整个物体受热均匀,升温速度也快。
【历史】
使用微波来烹饪食物的方法是首先由Percy Spencer想到的,Percy Spencer过去为Raytheon公司建造雷达设备的磁电管。一天他在一个启动的雷达设备上工作时,突然发觉自己放在口袋里的巧克力融化了。经Percy Spencer的思索和研究,发现他的巧克力是被微波所溶化。
【注意事项】
0. 微波遇到金属物体,如银、铜、铝等会像镜子反射可见光一样被反射。常用金属隔离微波,不能使用金属器皿加热食物。金属在微波加热的情况下还会产生火花,特别是较尖锐的金属制品[如:叉]。因此在使用微波烹调中,不得使用密闭的金属容器或金属网状容器来装载事物,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使用微波炉加热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肥猪肉"时,最好在容器上方加个可微波材质的盖子,以免油脂因热力喷出微波炉内部,难以清理。
1.不要预先将肉类加热至半热,留待以后再用微波炉加热至全熟。这样做虽可减短开饭前所需烹调时间,半熟的食物中细菌没被杀死,即使放入冰箱,细菌仍会生长。第二次再用微波炉加温时,因时间太短,可能不能将所有细菌杀死,而吃坏肚子。所以,忙碌的家庭厨师若要节省烹调时间,仍以将肉类烹熟,放在浅容器中,或以冷冻食品塑料袋包装,将其冷冻,食用时先在冰箱中或微波炉中解冻,再加热食用为佳。
2.已在微波炉中解冻之肉类及家禽,不可再冷冻。因在微波炉中解冻,事实上已使外面一层开始低温加热。在这种低温下,细菌可能已繁殖到一危险的数量。虽然再冷冻可使繁殖停止,却不能将活细菌杀死。所以,已用微波炉解冻之肉类,必须加热至全熟,如不吃,再收入冰箱。
3.据美国农业部调查报告:人们常把剩菜放在微波炉中解冻或加热,然后就忘记了,一放就是几小时。如果忘记取出在三小时以上,最好弃去不吃,以免食物中毒。
4.不要用一般普通塑料容器放入微波炉加热。虽然塑料自身不被加热,但热的食物会使容器变得很烫。这些塑料容器在高温下可能放出毒素,染污食物。
5.使用微波炉时,应注意至少离炉0.5米以上,眼睛不要看着炉门,不可在炉前久站。食物从炉中取出后,最好先放几分钟再吃。
6. 使用微波炉时,应注意不要空"烧",因为空"烧"时,微波的能量无法被吸收,这样很容易损坏磁控管。另外,人体组织是含有大量水分的,一定要在磁控管停止工作后,再打开炉门,提取食物。 摘自《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微波炉的利与弊】
微波炉由于烹饪的时间很短,能很好地保持食物中的维生素和天然风味。比如,用微波炉煮青豌豆,几乎可以使维生素C一点都不损失。另外,微波还可以消毒杀菌。
微波炉虽然快捷,但它的危害性却很少有人知道。早在1961年,美国科学家戈登就发现,微波炉的微波在人身体上沿神经纤维造成乙酰胆碱(一种激素物质)的积累,即使微波炉的微波发射极其微弱,也会引起许多疾病。这个发现在不久之后,又得到了法国居里基金会研究人员达尔达隆的证实。[未考证]
微波炉的电磁外溢(由于采取了安全措施,这种外溢量很小)能造成永远不能愈合的烧伤,微波炉能把半径3—5米的磁场结构破坏,在微波炉附近,由于人体细胞振荡所产生的磁场会被扰乱。据美国研究人员试验,长时间呆在微波炉旁会引起心跳变慢。一天工作完了就会感到全身疼痛,睡眠被扰乱,记忆力也会发生变化。[未考证,安全重要,所以未删减]
此外,微波炉对食物的破坏十分可怕,“煮”过的或仅仅回了一回锅的、解冻过的食物,就不再有任何活性维生素了,只剩下一些热量在胃里“滥竽充数”。因此,人们不能图方便就经常使用微波炉。另外,使用微波炉的人,应该多食用一些含维生素类饮食(生菜、粗粮等)来维持人体所需的能量。[跟第一条有冲突,笔者认为此条不科学,但没有充分证据,未删除]
Ⅹ 海尔冰箱数字后面的字母代表的是什么
冰箱型号字母是这样的:
BCD-XXXXXX
B代表冰箱,C代表冷藏室,D代表冷冻室。
三个数字代表冰箱的容量,比如180,就是180升容量。
后面几个字母是工厂出厂编号,对消费者没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