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的监测
B-D试验是用于检测预真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冷空气排出情况的试验,该试验是根据指示图颜色的改变是否均匀来判断灭菌器在灭菌过程中是否有冷空气团残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采用江苏连云港医疗器械厂生产的DMQ-0.3型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器,3M公司生产的B-D测试纸,自制纯棉布标准包。
1.2 方法 B-D试验包由纯棉布巾50cm×90cm大小的50条组成,布巾先横折为3层,再纵折形成6层。将折好的布巾一条摞一条至25cm高度,摞放时,各层布巾按折叠侧左右肢罩交替摆放,以使两侧厚度相等。布巾摆好后,将化学指示图水平的夹放于中央层布巾之间,然后用布将所有布巾包成一试验包,外面用3M化学指示剂胶带固定,整个布巾包的大小穗哪,高约25cm,宽23cm,长27cm,重4kg。将试验包水平放于空锅内,靠近柜门与排气口处,在蒸汽源压力0.30~0.50MPa,水源压力0.15~0.30MPa条件下,抽真空3次,以真空度为0.086MPa,达到工作压力0.21MPa,温度134℃,灭菌3.5~4min,取出后观察判断结果。
历族闹2 判断标准B-D测试纸显示黑白线条分明,颜色均匀,清晰,说明蒸汽快速渗透,冷空气排除,无明显空气泄漏,无冷空气团存在,表示测试合格。B-D测试纸出现变色不均匀或测试纸中间部位比外部颜色淡,表示监测不合格。
3讨论分析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B-D试验失败的原因主要有:(1)新棉布巾未洗净,有浆存在,蒸汽难以穿透;(2)旧棉布巾测试后未洗涤,布与布之间受高热蒸汽的影响,互相压紧,使蒸汽不容易穿透,影响潜伏热的释放,试纸图案中间色泽浅[1];(3)测试包包扎过紧,影响蒸汽穿透,图案黑白线不清;(4)蒸汽压力不足,蒸汽压力不到0.3MPa;(5)灭菌器使用前预热时间不够,特别是冬季,如预热时间少于10min,也会出现图案中间部位颜色比外部淡;(6)布巾过分干燥,造成布巾湿度过低,蒸汽进入灭菌柜后不能凝结成水和释放潜能,产生过度饱和状态,图案呈不均匀灰色[2];(7)布巾过于潮湿,高温蒸汽进入柜室内遇到冷的潮湿的布巾,迅速凝结成水,多余的水份向测试纸渗透形成水渍,影响热穿透,图案白色线条边缘黄褐色[2];(8)灭菌器出现故障,真空泵效果下降,致使柜室未达到应有的真空程度;自控系统失灵,抽气时间缩短,密封圈老化,不能维持规定的负压,造成排除冷空气的同时仍有冷空气的渗入,影响测试结果[1]。通过对B-D试验包的规范制作,并做到每次测试后的布巾都必须洗涤后方才使用;避免布巾过干或过湿;布巾包松紧适宜;灭菌器出现故障时,及时请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检修,灭菌器维修后,进行复测B-D试验。经查找原因并改进后2005年进行的145次B-D试验全部合格。供应室灭菌质量的保证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内冷空气团的残留,将影响灭菌器的灭菌效果。B-D试验是检测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器是否达到灭菌要求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高压灭菌前,必须对脉动真空压力(预真空)灭菌器进行B-D试验。分析B-D试验失败的原因,避免因技术因素所致的B-D试验失败而造成的人力、物力、时间等资源的浪费,保证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的可靠性。
❷ 检测固体培养基灭菌效果的常用方法
检测固体培养基灭菌效果的常用方法:每个菌种生产者和栽培户,当采用一种新培养基,或使用新灭菌设备,或对灭菌压力变更时,要通过试验对培养基灭菌效果进行严格检验。具体检验方法如下:
1、灭菌结束后,在锅内不同位置,取若干支试管或菌种瓶(袋),贴上标签,置历晌拍25℃~30℃下空白培养6天进行检查。如果所有试管或菌种瓶(袋)培养基表面和内部无变化,表明已达到灭菌目的,可供接种使用。
2、如果个别试管或菌种瓶(袋)培养基上出谨枯现杂菌菌落,可能是在摆放试管、菌种瓶(袋)时,放得过紧,没有间隙,导致热蒸汽流通不畅,或灭菌锅结构不合理等原因所致,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改进。
3、如果是大部分或全部试管、菌种瓶(袋)培养基上出现杂菌菌落,可判断为温度或灭菌时间不够,要提高灭菌压力或延长灭菌时间。经多批次灭菌和检验后,培养基都能达到彻底灭菌要求,以后在采用同样培养基和同样灭菌方法时,就不用每批都进行检验了。
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的肢羡方法
灭菌是杀灭培养基中本身的原著菌或在空气中附着的杂菌,更好的让目标菌生长(减少杂菌消耗培养基中的营养,而且有些杂菌会抑制你目标菌的生长)。一般灭完菌后将培养基放在30-37度的环境中培养一天,看其有没有长菌(液体看是否变浑浊,固体看是否长菌落),即知是否灭菌后为无菌。
把灭菌后的培养基按灭菌锅内的不同位置,每处抽取数管(瓶),标上记号,置25℃~30℃培养一周左右进行检查。如果培养基没有什么变化,说明灭菌效果良好。
❸ 如何检测反压高温灭菌锅运行是否正常
.
将电源线接到单相
220V
稳压电源上。
(空气开关)
2.
将水管接到设备后塑料螺纹接口上,另一头接到水龙头,打开水龙
头;
(水压≮
0.35MPa
)
。
3.
将设备后的铜阀门加装一个
8
分或
10
分气接头,接到空压气源,
先关闭气源;
4.
打开机盖,将样品依次堆放在储物桶的承物板上,然后盖上储物桶
盖。
5.
将锅盖轻轻放回下法兰面,提起螺让派栓,对准槽位,扣上减磨螺母。
全部就位后再均匀旋紧螺母。
如果怕拧的力量不够而可能漏气,
可
用特配专用扳手加力,但不要使用死劲。
6.
确认“运行”开关在关的状态下,推上电源,待几秒后就可以设定
时间和温度了。
7.
设好温度、时间后,确认供水水源打开了。然后按“运行”开关打
到“开”的位置。此时设备自动加水到满水位后开始加热。
8.
在开始加热时把下放汽阀打开,以排除桶内的冷空气。当温度指示
到达
100
后把下放汽阀关小,
处于微开状态
(要保证能正常长压)
。
9.
对于软包装等物品在消毒完毕后,先将设备后空压气源打开,再打
开排水阀门排水,
设备会自动补冷水降温。
同时控制下放汽阀,
让
桶内压力保持不变。当温度降到
60
℃左右时把“运行”开关打到
关的状态,
关闭排水阀门。
待降到常温后关闭空压气源,
打开下放
气阀,待压坦扒贺力降到常压时打开锅盖取出样品,把水排掉
注意事项:
1
、升温后锅体热,勿用手摸锅体;
2
、试验完后补反压的时候一定要缓缓打开进气阀,以免进气压力突
然增大,冲坏压力表。
3
、
如试验过程有不明情况需要中断,
特别是做完此唯试验降温
60
以后排
出锅内的热水时一定要缓缓打开左下角的排水阀,以免烫伤!
4
、试验人员在试验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勿离开太久太远!
❹ 湿热灭菌器的温度验证要怎么进行
设计要求出发,演化成为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的湿热温度验证的大容量注射剂实验方法和实验器具,也是温度验证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使用其作功能测试步骤及参考设备如下:前提: 湿热灭菌设备的安装测试合格,现场和公用工程外接条件完备。即通常讲(DQ, IQ)已经结束后,位置在OQ运行确认。温度验证程序设计基本要求;湿热灭菌的基本程序设计基本要求源于US.FDA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且在80年代施行的:“关于大容量注射剂GMP技术性原则”五个方面要求:在灭菌工序应能确保产品达到F0 ≥ 8;灭菌前,待实验的容器中有最高带菌量,污染菌应具有最强的耐热性;每一个灭菌釜袜拍的每种装载方式及每种规格容器的验证实验均至少使用10支热电偶进行热分布实验;用待实验容器灌注粘度相类似的产品进行热穿透实验,找出容器中升温最慢点的位置,至少使用10个容器,每个均腔此加入适当的生物指示剂并且插有热电偶。当灭菌釜的参数已经达到热分布实验已经证实的可重现状态,温度达到设定的灭菌温度时,开始测定F0 值,直到开始冷却止;当产品达到灭菌温度直到开始冷却的过程,温度变化必须保持在 ±0.5℃以内。目的:探讨预真空压力灭菌器定期进行温度验证的必要性,帮助告圆羡医疗机构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温度验证.方法:给出预真空灭菌器的温度性能要求和验证方法,并进行实例分析.结果:灭菌室容积不同时,检验负载和测温点的布置差异较大.结论:在排除影响温度性能因素的基础上,医疗机构应定期对预真空灭菌器进行温度验证.
❺ 如何鉴定消毒柜的消毒效果
2.1.5.2 红外线消毒碗柜消毒试验
2.1.5.2.1 目的
检测红外线消毒碗柜 (下简称消毒碗柜) 对餐(饮)具的消毒效果,作为评价其杀灭微生物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规定的参考。
2.1.5.2.2 试验器材
(1) 大肠杆菌( 8099 )悬液。
(1) 脊髓灰质炎病毒悬液。
(2) 染菌玻片( 10mm x 10mm) 载体(必要时可随消毒对象,增用或改用其他载体)
(4) 活菌培养计数所需器材(见 2.1.1.3 )。
(5) 病毒灭活试验所需试液、培养基与器材(见 2.1.1.10 )。
(6) 食(饮)具(种类与数量按生产单位使用说明书规定,用于装填消毒碗柜进行满载试验)
(7) 多点温度测定仪
2.1.5.2.3 柜内温度测定
将温度测定仪的多个探头,分别放于消毒碗柜每层的内、外两点(大型碗柜可在内、中、外 3 点放置),摆放食(饮)具至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最没逗李高装载量(满载枯迟)。关闭柜门,开启电源,按消毒碗柜规定程序进行消毒。每 3 min,记录各点的温度。试验重复 3 次,计算各点不同时间的平均温度,并以表列出。
2.1.5.2.4 大肠杆菌杀灭试验
(1) 按 2.1.1.2 所示方法制备大肠杆菌菌片(载体为玻片)。
(2)在消毒碗柜满载的情况下,将干燥大肠杆菌菌片置无菌平皿内,每平皿放 2 片, 勿重叠。在消毒碗柜每层的内、外两个点各放一含菌片的平皿(大型碗柜可在内、中、外各放一平皿), 打开平皿盖。
(3) 关闭柜门,开启电源,按消毒碗柜原设计程序进行消毒。消毒完毕,按说明书规定的时间打开柜门,取出平皿。将菌片移入含 5ml PBS 试管内,按 2.1.1.3 所示方法进行活菌培养计数。
(4) 在上述消毒试验时, 将未消毒菌片,放置室温下,当消毒组试验完毕后,取该菌片进行活菌培养计数,作为阳性对照。另将同批培养基与 PBS 等培养,作为阴性对照 。
(5) 试验重复 3 次,其平均杀灭率应按指或 2.1.1.7 的规定进行计算和表达。
(6) 在 3 次试验中,每次阳性对照回收菌数均达5×105cfu/片~5×106cfu/片,阴性对照无菌生长,阳性和阴性对照组结果若不符上述要求,试验作废,重新进行。
2.1.5.2.5 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试验
(1) 按 2.1.1.10.3 所示方法制备脊髓灰质炎病毒悬液。若无特殊要求,用玻片为载体。
(2) 在消毒碗柜满载的情况下,将干燥的染有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载体置无菌平皿内,每平皿放 2 片, 勿重叠。在消毒碗柜每层的内、外两个点各放一含染有脊髓灰质炎病毒载体的平皿(大型碗柜可在内、中、外各放一平皿), 打开平皿盖。
(3) 关闭柜门,开启电源,按原规定程序进行消毒。消毒完毕,按说明书规定的时间,打开柜门,取出平皿。将载体移入含 1ml 细胞维持液的试管中。振荡洗涤后,取样按 2.1.1.10.4 所示方法检测残留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滴度。
(3) 阳性对照,将未消毒的染有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载体 2 片, 放置于消毒碗柜外室温下。待试验组消毒完毕后,立即将载体移入含 1ml 细胞维持液的试管中。振打后,取样按 2.1.1.10.4 所示方法检测残留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滴度。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滴度应 ≥105 TCID50。
(5)阴性对照,用不含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完全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以观察培养基无污染,细胞是否生长良好。
(6) 试验重复 3 次。
(7) 根据各组的平均病毒感染滴度( TCID50 ),分别计算其对病毒的灭活指数,病毒的灭活指数应达 4 个对数值。
2.1.5.2.6 评价规定
对消毒碗柜实验室试验所得消毒效果的评价, 应以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为准。当所测结果均达到以下要求者可判为合格:
(1)柜内最低温度点达到 120℃,并可持续 15min 以上。
(2)对大肠杆菌,每次试验,阳性对照组回收菌数均达5×105cfu/片~5×106cfu/片,阴性对照无菌生长,对大肠杆菌的杀灭对数值,各点均 ≥3为消毒合格。
(3) 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每次试验,培养基无污染,细胞生长良好。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滴度( TCID50 )≥105, 灭活对数值达 4 个对数值。可判为消毒合格。
2.1.5.2.7 注意事项
(1) 消毒碗柜内满载与非满载,结果可有相当大差别,故正式试验必须在满载条件下进行。
(2) 不同大小的消毒碗柜, 柜内装有红外线灯的功率或安装支数,均可影响消毒效果,故在这方面的设计有所变动时,应重新测定。
(3) 大肠杆菌杀灭试验注意事项见 2.1.1.7。
(4) 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试验注意事项见 2.1.1.10。
❻ 高温灭菌隧道烘箱质量看什么指标
高温干燥箱,也称为高温烘箱,高温电热鼓风干燥箱,供工咐败矿企业、医疗机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作干燥、烘焙、熔腊、灭菌固化之用缺核。
结构特点
干燥箱壳体由优质钢板制成,夹层内填充衡扮颤优质玻璃纤维保温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箱室上顶面装有鼓风机,配以箱内风道,使箱内热空气有规律循环,从而提高了箱内温度均匀度。电加热器密封式管状形状,以防露热丝和低着火点气体直接接触而发生事故。
❼ 如何判断高温灭菌物品是否合格
有专用的测试试纸,试纸上的指示线条只有经历高温及相应的时间处理,才能变成深黑色,日常工作中每天开始消毒前作一次测试图测试,合格后再正式进行消毒灭菌,并袜汪亮在消毒包装外黏贴指示条,并保证陵搏过程结束时消毒指示条完全变色.
另外按规定要求间隔消毒灭菌芽孢菌指示管,经灭菌的指示管培养后应合格才允许设备进行日常消毒灭菌工告宽作.
❽ 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效果的检测方法包括那三种
1. 灭菌包内放化学指示卡
2. 生物检测方法
3. 进行B-D实验
❾ 高压灭菌的温度,时间,适用范围,如何对高压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包括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1)物理监测: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以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2)化学监测:包括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放于包内最难灭菌的部位。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进行化学监测。
(3)生物监测:将嗜热脂肪杆菌芽孢片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生物PCD(灭菌过程验证装置),或使用一次性标准生物测试包,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将生物监测包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根据微生物芽孢的死亡情况来判断灭菌是否成功,考核灭菌器负荷是否达到无菌保障水平,这是确定压力蒸汽灭菌是否有效的最可靠的方法
❿ 以什么来衡量灭菌方法的灭菌效果
(1)加热灭菌法
利用高温来杀死微生物(超过最高生长温度)的方法。加热灭菌的原理:当高温作用于微生物时,首先引起细胞内生理生化反应速率加快,机体内对温度敏感的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随着温度的增高而遭受不可逆的破坏,尽而导致细胞内原生质体的变化、酶结构的破坏,从而使细胞失去了生活机能上的协调,停止了生长发育。随着高温的继续作用,细胞内原生滚禅质便发生凝固,酶结构完全破坏,活动消失,生化反应停止,渗透交换等新陈代谢活动消失,细胞死亡。加热灭菌可分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大类。
1)干热灭菌 利用灼烧或干热空气灭菌而没有饱和水蒸气参加的灭菌法称为干热大埋尘灭菌法。由于干热灭菌使用方便,方法简单,故在生产上广泛应用。如火焰灭菌法:直接利用火焰把微生物烧死,故又称焚烧灭菌法。采用此法灭菌既彻底又迅速,但只适用于金属制的接种工具、试管口及污染物品等的处理。热空气灭菌法:即在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利用干热空气来灭菌。
2)湿热灭菌 即利用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湿热灭菌又分为高压、常压、间歇灭菌和巴氏灭菌4种。
①高压蒸汽灭菌 由于高压蒸汽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和较常压高的温度,能大大缩短灭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加之蛋白质在湿热条件下容易变性,在热蒸汽条件下,细菌的芽孢在120℃,经20~30分钟可全部被杀死。如灭菌材料体积较大,不易被穿透时,可将压力增加到0.152兆帕,延长至1~2小时。在高压蒸汽灭菌中,灭菌温度随蒸汽压力的增加而升高(图2-6)。
搜狗问问
图2-6 高压蒸汽灭菌锅
在使用高压灭菌锅时,要完全排出锅内的空气而以饱和蒸汽代之。如果空气不排除干净,则锅内温度将低于同样压力下由纯饱和蒸汽产生的温度,影响灭菌效果。
此法适用于各种耐热物品的灭菌,如一般液蔽培养基、生理盐水等各种溶液、玻璃器皿、工作服等。所采用的蒸汽压力与时间,应根据待灭菌物品的性质、体积与容器类型等决定。
②常压蒸汽灭菌 这是采用自然压力、100℃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它设备简单、成本低,当前使用最广泛。只要砌一个炉灶,买1~2只大锅,上面用砖和水泥砌成,也可用大铁桶、木桶等,体积大小可自行决定,但不宜过大,以装800~1500瓶为好。设计常压灶时应注意的问题:大小根据生产规模来定,灶顶部最好制成拱圆形,这样冷凝水可沿灶的内壁下流而不会打湿棉塞;灶仓内要有层架结构,以便分层装入灭菌物;灶上应安装温度计,可随时观察灶内温度的变化;因灭菌时间长,锅内水不够蒸发,故容量大的灶要安装加水装置;灶仓的密闭程度要尽可能高,这样既提高灭菌效果,又节省燃料。菇农在生产中还常用一种小型蒸汽发生装置,引出蒸汽后直接通到下边用木条堑起、四周用多层塑料布密封的菌袋堆中进行常压灭菌。这种方法不用建灶,简便省工(图2-7)。常压灭菌一般水烧开后保持8~10小时,闷一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