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五金知識 > gtr90工具箱

gtr90工具箱

發布時間:2021-02-25 21:31:39

① 講解全系GTR(圖文+參數)

SKYLINE車系的名稱對於鍾情於性能車的玩家們來說可謂是如雷貫耳,而車系中的性能版本GT-R更是任何一個性能迷做夢也想得到的「神物」!

不要說統帥所有日系性能車的BNR34,就連已經有10餘年歷史的BNR32現在也還是各國車迷爭相搶購的對象。相信國內喜歡GT-R車系的朋友不在少數,GT-R系列一直是以SKYLINE的高性能版本為依託,所以了解GT-R就要從SKYLINE車系的誕生開始。
1957年,SKYLINE車系誕生於一個名為「王子」的車廠,由於車廠經營不善,在1969年的時候被日產汽車收購。收購王子後的日產汽車為了和走在前面的豐田等車廠競爭,急需幾款外觀以及性能都同樣出眾的車型來提升品牌價值和市場佔有率。於是,重組後一直被擱置的SKYLINE(天際線)和SLIVIA等車型被正式批准生產。GT-R系列的榮光之路就此開始。

初代天際線,廠方編號R27。以現在的眼光來看車頭的造型依然很有味道。側面也在不規則腰線的映襯下將整個車身塑造的極具肌肉感。採用排氣量為1989ccl的水冷發動機,最大馬力為160匹/7000轉,最大扭矩18.0kg-m/5600轉。在當時是一輛以性能著稱的暢銷車型。車尾造型顯得有些呆板,由威武的車頭造型,漂亮的腰線所帶來的流暢感到車尾好像一下子斷掉了,而看上去笨重可笑的後保險杠好像是硬生生被敲到車身上一樣,和整車線條極不相配。尾燈的造型簡單,沒有視覺效果。從外觀上來說,R27是虎頭蛇尾的。敗筆在於前衛的車頭,車身和平庸的車尾無法銜接。

短短的一年後,受市場熱情的回報影響,日產汽車推出了加裝空氣動力套件的R27兩門運動版本,正式命名為GT-R。這便是GT-R的誕生。車一出世,憑著漂亮的外觀,強勁的性能即被搶購一空,也達成了日產汽車樹立品牌形象,佔領市場份額的初衷。在這一年裡GT-R作為日產車隊的代表參加了日本GT大賽並為日產汽車贏得了第一次冠軍。之後,GT-R奇跡般地創造了50連勝的戰績,而關於GT-R不敗的神話也由此誕生了。其他廠商看到天際線車系作為四門房車和兩門運動型轎車同樣成功以後,開始紛紛提高自己車型的性能,但在外形上依然沒有跳出老框框。

當他們還為在外形上如何取悅買家而研究新車外觀的時候,1973年日產再度發難,R28的推出可以說在當時的日本車壇颳起了一陣旋風。領先的外觀設計再度幫了日產的忙,這款現在看來和阿斯頓馬丁——征服外觀線條極為相像的R28,在30年前看來好像夢想之車一樣。流行的雙圓燈設計,賽車似的入油口,長長的車頭,飽滿的車身,順滑的車尾再加上不錯的性能表現,但受當時石油危機影響,僅限量生產了197輛便告終結!所以在日本也被車迷稱為超稀少車而成為追逐收藏的對象.

1975年推出的R29,對於天際線GT-R車系的發展史可算是重要的一環。因為在R29上,首次採用了直到今天還在被使用的被稱為是GT-R車系靈魂的矩形頭燈設計和四圓尾燈組設計。依然是先推出四門房車版,在取得一定的銷量之後立刻會推出兩門運動版GT-R。這是一代被忽略的GT-R,因為生產數量僅4000餘台,個人認為GT-R今後的外觀發展方向自R29開始。同時也是因為產量太少,故不能認為是一代成功的產品,只能說是一個小改款的嘗試。可是好景不長,在1973年日產汽車因為受到70年代末的日本汽車工業危機所帶來的沖擊波以及日本國內於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推行的諸如排放規制,馬力規制等一系列對於天際線GT-R這類性能車系極為不利的規制影響,而被迫停止了GT-R的生產。所以其後推出的R30以及R31並沒有發售兩門運動型,也就是GT-R型,僅在市場銷售天際線(四門房車)型號。由於外形平庸,市場反映也不好。(不過R30和R31在中國也能看到其蹤影,看來產量還不算太少)當時,很多車迷認為GT-R車系的光輝就此完結了。

80年代初,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終於自日產宣布:日產汽車將在不久的將來恢復GT-R車系的生產。經過了16年的漫長歲月 ,終於在1989年8月21日推出了久違的第三代全新GT-R,廠方編號BNR32。被人翹首企盼的全新GT-R當然不能敷衍了事,而且日產也希望能在性能車上重振雄風。外形上,新車採用了R29延續下來的矩形頭燈和四圓尾燈組合。造型也考慮到風阻而做的很流線。原廠空氣動力學套件做的美觀又極其實用。R32選用了全新的直列六缸雙渦輪增壓引擎,也就是一代名機RB26DETT,及獨特的扭力可分式的電控四輪驅動的底盤。最大馬力為日本規制上限的280匹。搭載5前速手排檔,0-100KM/H加速成績為5.1秒。新車上市以後,市場反映幾近瘋狂,銷售成績達到創紀錄的四萬三千餘輛。相信看過日本漫畫「頭文字D」的車迷能夠了解到當夜嬰中里駕駛著BNR32出現在秋名山路時,觀眾們羨慕的眼光以及無數稱贊的話語就證明了這款新時代GT-R的威信所在.
在BNR32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後,日產汽車在六年之後,於1995年3月推出了第四代GT-R,編號BNR33。依然採用原來用於BNR32車型上的RB26DETT直列六缸雙渦輪增壓引擎,經過全新調校後的RB26馬力雖然略微調小為276匹,但出力更加迅速。外觀方面和BNR32相比改動並不大。但是,不知是不是日產被BNR32的巨大成功沖昏了頭腦,在BNR33的身上竟然出現了GT-R車系中少見的大敗筆,就是BNR33竟然選用同廠豪華房車「公爵」的底盤!一款視****控性能為生命的競速車竟然採用房車底盤,其操控性能可想而知。就算引擎再怎麼有潛力,都會被被底盤的先天不足所抵消。所以,BNR33在市場上遭到了巨大的失敗,銷量銳減為16000餘輛。日產御用改裝廠NISMO也坦言,這款車的底盤令我們在RB26引擎上的努力付之一炬。

痛定思痛,日產在經歷了BNR33的失敗以後,明白了一個道理:沒有人會在GT-R上尋找舒適性的。他們需要的是狠辣的外形,敏捷的加速,凌厲的操控.日產的工程師們*著這個信念,終於在1998年的5月,開發出了GT-R車系有史以來最為成功的型號——BNR34!從外形上看,日產已經徹底走出了R33失敗的陰影,新車的造型異常狠辣。車頭巨大的進氣隔柵以及變形的晶鑽氙氣頭燈,19英寸六輻式輪轂以及露出的金色BREMBO剎車卡鉗配巨型通風鑽孔剎車盤,比三菱LANCER EVO系列還要醒目的大型尾部定風翼,以及改良為高光照明的外大內小的四圓尾燈組合都在透露一個同樣的信息——東瀛戰神又回來了!操控方面,日產設計師在BNR33上得到的教訓使他們製造BNR34時格外重視****控性。除繼續沿用可依輪胎附著程度而自動分配扭力的電控四輪驅動底盤外,還引入了主動式四輪轉向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在前輪做大幅度轉向動作時,後輪依前輪轉向角度的大小也進行相應的轉向,其結果就是可以以更銳利的角度進行轉彎。動力方面,日產提供了三款可供選擇的發動機,這三款NEO STRAIGHT 6缸引擎,同樣都配置著著名的「NICS」(進氣歧管兩段可變長度系統)以及「NVCS」 (氣門正時可變機構), 籍此使引擎在各轉速域均能有完美的表現。先從起步型的2L自然進氣引擎(RB20DE)說起,利用電腦控制出極佳的油氣混合比,並且搭配凹頂的活塞設計,使混合氣進入汽缸時形成特殊的渦流……藉此達成層狀燃燒、提高燃燒效益,達成稀薄燃燒的目的,引擎的最大輸出為150ps/6400rpm,19.0kgm/4400rpm,拜稀薄燃燒所賜,油耗方面有著不俗的表現。而2.5L自然進氣引擎(RB25DE),則可發揮出最大輸出200ps/6000rpm,26.0kgm/4000pm,這顆引擎強調的則是「LEV」(Low Emission Vehicle)的訴求,低排放廢氣、低污染,新開發的觸媒轉化器可有效抑制廢氣排放,使CO、HC、NOx的排出值比現行日本的廢氣排放限制再低10%左右。身為日產最頂尖的跑車,動力表現自是不俗!重頭戲2.5L渦輪增壓引擎(RB25DET),這是Skyline R34所搭載最強悍的心臟,最大輸出達280ps/6400rpm,35.0kgm/3200rpm!這樣的數據遠勝於R33的輸出。而搭載在GT-R R34上的引擎則依然是日產的看家法寶直列六缸雙渦輪增壓(RB26DETT),籍2.6L排氣量加雙渦輪增壓,最大出力:280ps/6800rpm 最大扭力:40.0kgm/4400rpm。為什麼要叫看家法寶呢?就是它在改裝方面似乎擁有無限潛力。

全新NISSAN skyline GTR-R35

GTR-R35使用了全新的VQ系列引擎(註:VQ型引擎曾榮獲數年「世界十佳引擎」的稱號!!)詳細資料:型號VQ32DETT氣缸形式:V型(60度角)排氣量:3187CC最大馬力:480以上/7200RPM最大扭力:58.0kgm以上/4800RPM點火方式:NIDS(日產的新型技術)由於使用V型引擎,其平穩性要比原來的RB26直列引擎提高很多.

② GTR減速機的GTR產品介紹:

電機功率 減速比
三相 單相
15W 15W 5 ~ 1800
25W 25W 5 ~ 1800
40W 40W 5 ~ 1800
60W 60W 5 ~ 1800
90W 90W 5 ~ 1800
電機功率 減速比
三相 單相
15W 15W 10 ~ 1800
25W 25W 10 ~ 1800
40W 40W 10 ~ 1800
60W 60W 10 ~ 1800
90W 90W 10 ~ 1800
電機功率 減速比
三相 單相
15W 15W 10 ~ 240
25W 25W 10 ~ 240
40W 40W 10 ~ 240
60W 60W 10 ~ 240
90W 90W 10 ~ 240
機型構成齒輪減速機
帶制動器齒輪減速機
電機功率 減速比
三相
0.1kW 5 ~ 1200
0.2kW 5 ~ 1200
0.4kW 5
電機功率 減速比
三相
0.1kW 5 ~ 1500
0.2kW 5 ~ 1500
0.4kW 5 ~ 1500
0.75kW
電機功率 減速比 減速比
三相 空心軸 (FS) 實心軸 (FF)
0.1kW 10 ~ 1500 10 ~ 240
0.2kW 5 ~ 1500 5 ~ 240
0.4kW 5 ~ 1500 5 ~ 240
0.75kW 5 ~ 450 5 ~ 240
1.5kW 5 ~ 240 -
2.2kW 5 ~ 120 -
機型構成齒輪減速機
帶制動器齒輪減速機
減速器(雙軸型)
S型減速器(指定電機安裝型)
電機功率和減速比
3-phase
0.1kW 5 ~ 1500
0.2kW 5 ~ 1200
0.4kW 5 ~ 600
0.75kW 5 ~ 300
機型構成齒輪減速機
帶制動器齒輪減速機
防水齒輪減速機
防水帶制動器齒輪減速機
減速器(雙軸型)
S型減速器(可兼容指定電機)

③ 請問日產GTR到底有多少型號呢

日產GTR有7種型號:

1、SkylineGT-R(內KPGC10)

2、SkylineGT-R(KPGC110)

3、SkylineGT-R(BNR32)

4、SkylineGT-R(BCNR33)

5、SkylineGT-R(BNR34)

6、GT-RR35

7、GT-RNismo

日產公司容旗下的Skyline房車系,在經過多年的演化改進之後,出現了GT-R車型,也成為系列的最高版本,被無數FANS追捧。



(3)gtr90工具箱擴展閱讀

gtr的特點:

R35GT-R歷經2001GT-RConcept、2005GT-RPROTOConcept兩代概念車,參考歷代GT-R造型之精髓,融入科幻般前衛的新元素,創造了自成一派的新形象;在美學上也成為經典,脫離了以往的房車形象。

Skyline車系的名稱對於鍾情於性能車的玩家們來說可謂是如雷貫耳,而車系中的性能版本GT-R更是任何一個性能迷做夢也想得到的「神物」。相信國內喜歡GT-R車系的朋友不在少數,GT-R系列一直是以Skyline的高性能版本為依託,所以了解GT-R就要從Skyline車系的誕生開始。

④ 日產GTR(BNR32)的全名是什麼

G(Grand):性能優越的車
T(Touring):能夠長途賓士的車
R(Racing):適合用來比賽的車
GTR是性能特徵,現在大多數出現的時候是作為一種性能的代表,表示該車很能跑 山路 賽道等表現都很出色

日產GT-R → NISSAN Skyline GT-R 也稱天際線

Skyline GT-R車型演進歷史:
GT-R 一代 1969年2月左右
1969年至1972年間創下50場不敗記錄,因此成為性能車迷心目中的戰神。
車型編號 PGC10 & KPGC10 (雙門版本)
引擎 1989CC 直列式6缸DOHC自然吸氣引擎
最大馬力 160匹
最大扭力 180N.m
驅動系統 FR
GT-R 二代 1973年1月推出
外型採用以往的造型,前後四圓燈設計,但由於車體大幅增大,而動力單元基本沒變。造成馬力重量比數值的不佳,而這也成為其在賽道上失利的主要原因。加之石油危機,性能車種需求量下滑,因此而停產。
車型編號 KPGC110
引擎 S20 2.0L引擎 (與一代GT-R相同)
驅動系統 FR
GT-R 三代 1989年8月推出
繼承了日產著名賽車系列SKYLINE血統,配合最新技術,奪得"無敵戰神"及"公路之王"的美譽,因此R32是GT-R系列車中性能取向最純粹的版本。頭文字D中中里毅便是駕駛
車型編號 BNR32
引擎 RB26DETT 2568cc twinturbo
最大馬力 280匹(日本馬力上限)
最大扭矩 360N.m
驅動系統 4WD
GT-R32的動力搭配令當時可以說無人能敵,也因此在賽道重新回到了王者地位。如在日本29場連勝。43934的銷售量對於一款純粹性能趨向的日系跑車而言確實是不錯的表現,三代也是GTR系列車型中賣得最到的一代車型。
GTR 四代 1995年1月推出
車型編號 BNR33
引擎 RB26DETT 2568cc twinturbo
最大馬力 280匹(日本馬力上限)
最大扭矩 375N.m(扭力較舊款提升15N.m)
驅動系統 4WD
GT-R33在各方面都有所進步,但在整體戰鬥力方面,其實並不如上代GT-R32來的優秀。較為有說服力的說法是四代GTR出於市場銷售的表現而作了妥協與折中。
GTR 五代 1999年1月推出
車型編號 BNR34
引擎 RB26DETT 2568cc twinturbo
最大馬力 280匹(日本馬力上限)
最大扭矩 400N.m(扭力較舊款提升25N.m)
驅動系統 4WD
目前這系例的最新版本,在性能方面做了諸多的修改,讓Nissan Skyline GT-R名聲更甚,也是性能車迷夢寐以求的超爽型跑車之一。目前已停產。
曾經有50場連贏不敗紀錄,5次連勝JTCC總冠軍。1990SKYINE風光的一年,不但BNR32 GT-R囊括全日本A組及N組房車賽冠軍,在JTCC上更達到了出場29次冠軍29次的景況,參加比利時利曼24小時耐久賽中的Group-N組包攬了2、3名的佳績。
在的澳門東望洋大賽日籍車手長谷見昌弘駕駛著600匹以上馬力的「日產」Skyline GTR (R32)戰車挑戰當時號稱房車一級方程式DTM級別的BMW M3,DTM規格的賽車容許有更多的改裝,例如輕量化車身配件、鈦合金的活塞和連桿、及專門為比賽設置的ABS防抱死剎車系統,而GTR只屬於低一級的A組,很多配置都比較街車化。當時的BMW車隊派出的都是歐洲的頂級車手,BMW征戰東望洋已多年,車手和車隊對東望洋的賽道數據掌握很多,戰車是精心調教出來跑東望洋的,所以對GTR根本看不上眼。。。。但賽果竟然是GTR以圈速2分32秒激破過往記錄,比當時任何的一部房車組賽車都最少快上10秒以上,乃當時的超班之作!外國的車隊總是想不明白這台外形無流線感並不太起眼只有2600CC的A組車怎麼有如此大的威力,GTR震驚了當時的車壇,歐洲車再也不敢看不起GTR了。GTR還派車參加歐洲A組房車賽,憑著TWIN TURBO、四輪驅動、四輪轉向、空氣套件等武器,擊敗了當時稱霸車壇的SIERRA告士禾夫RS500。世界開始注意起了GTR,特別是FIA。91年的東望洋賽車,FIA在比賽前的兩天突然通知GTR要負重多100公斤!那是多麼的不公平啊!明明是A組車還要比高級別的DTM規格車多負重100公斤,是FIA怕GTR氣勢太猛實力太強怕再次蟬聯冠軍。GTR的車隊理論上引擎的馬力能抵消這100公斤的負重,但帶來的逼震彈簧卻抵受不了,由於沒有辦法及時得到更硬級數的彈簧大大減少了爭勝機會,雖然最後屈辱只得了第3名,但在眾人雪亮的眼中已經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冠軍,「戰神」的稱號就從此時流傳開了。FIA見日產的GTR風頭實在太勁了,歐洲車廠實在沒有一部戰車能向他們反擊了,最後惟有修改賽例,在94年開始停止舉辦A組賽例的比賽,那就逼使GTR再也沒有機會參加國際大型賽事,日產賽車以後就只有把GTR專注於日本國內的超級耐久賽和JGTC了。
在日本的N組超級耐久賽里,日產獨霸天下,無論是R32 R33還是 R34都是每場賽事的大贏家。即使三菱推出了四輪轉向3000CCTWIN TURBO的GTO,還有豐田的SUPRA(有日本大力士跑車的稱號,3000CC生產車在3600轉就有46公斤的扭力,4600轉就有280匹了)想憑著比GTR的RB26DETT引擎大400CC的優勢,向GTR發起了挑戰。可惜GTO車身重,其V6TWIN TURBO引擎體積過大,對發展成熟的GTR R32沒造成威脅。而SUPRA雖然直路勇猛,由於偏大的車身彎路上操控遲鈍沒能追上GTR。後來GTO 和SUPRA慢慢地退出了N1超級耐久賽,使GTR成為超級耐久賽第一組的唯一參賽車款,無論是R32到R34這三代不同的GTR,連續十年贏得每場超級耐久賽事的冠軍,也證明了日產SKYLINE GTR 是近10年日本發展最成功的車款。
因為N1耐力賽中各支車隊都只會選擇GTR參賽緣故,形成了各大改裝公司都紛紛專注發展GTR,各大改裝公司都會推出各種改裝配件,無論是引擎內的精密零件、渦輪增壓器、波箱組件、懸掛、車身和車內配件等,使GTR成為有史以來有最多改裝公司生產改裝零件的車款。漸漸各大公司把賽場的技術沿用到了民用上,著名的有TOP SECRET 1000匹GTR,JUN 1000匹的GTR能從靜止0到100公里只用2秒8的驚人時間,VEILSIDE的GTR激破346.20公里的高速記錄,JUN Hyper Lemon R III 這部名為「超級檸檬R」高達1000PS/8350rpm的超級馬力與82.4kgm/6900rpm的恐怖扭力,創造了383.715km/h的驚異極速! 更有人改裝上了1500匹,GTR從此有著無限改裝的美譽。那RB26DETT引擎,直GTR列6缸2600CC DOHC 24活瓣TWIN TURBO,口徑X沖程為86.0x73.7,輕輕一呼油已經達至8000轉的引擎轉速,配合大型前置INTERCOOLER、六連式THROTTLE、INNER SHIM型的VALE LIFTER、每一個精密的零件都達至日本GROUP A的賽事級數,讓其引擎成為日本發展最長壽的引擎和世界10大引擎。
此外GTR還配置了ATTESA E-TSAWD(四輪驅動)、SUPER HICAS 4WS(四輪轉向)、DIFFUSER(空氣力學套件)、車載顯示電腦(能顯示G FORCE、溫度、很多功能)等功能,凝聚了日產的最高科技。雖然現時在JGTC GT500組的賽事中,RB引擎已經慢慢退役,退役原因是因為中缸是鐵鑄的散熱是個問題,加上是直列設計難免引擎重量分布影響了全車的車身重量分布使車身重心偏前。現在取而代之的是世界10大引擎之一的VQ引擎,其尺寸能讓車身達到了前中置的更佳重量分布和操控布局,經過激光打磨的汽缸讓引擎發揮得更順暢。
SKYLINE車系的名稱對於鍾情於性能車的玩家們來說可謂是如雷貫耳,而車系中的性能版本GT-R更是任何一個性能迷做夢也想得到的「神物」!不要說統帥所有日系性能車的BNR34,就連已經有10餘年歷史的BNR32現在也還是各國車迷爭相搶購的對象。相信國內喜歡GT-R車系的朋友不在少數,但卻沒有一篇中文文章系統詳細的介紹這被稱之為「東瀛最速神話」的GT-R車系。GT-R系列一直是以SKYLINE的高性能版本為依託,所以,了解GT-R就要從SKYLINE車系的誕生開始。
1957年,SKYLINE車系誕生於一個名為「王子」的車廠,由於車廠經營不善,在1969年的時候被日產汽車收購。收購王子後的日產汽車為了和走在前面的豐田等車廠競爭,急需幾款外觀以及性能都同樣出眾的車型來提升品牌價值和市場佔有率。於是,重組後一直被擱置的SKYLINE(天際線)和SLIVIA等車型被正式批准生產。GT-R系列的榮光之路就此開始。
初代天際線,廠方編號R27。以現在的眼光來看車頭的造型依然很有味道。側面也在不規則腰線的映襯下將整個車身塑造的極具肌肉感。採用排氣量為1989ccl的水冷發動機,最大馬力為160匹/7000轉,最大扭矩18.0kg-m/5600轉。在當時是一輛以性能著稱的暢銷車型。車尾造型顯得有些呆板,由威武的車頭造型,漂亮的腰線所帶來的流暢感到車尾好像一下子斷掉了,而看上去笨重可笑的後保險杠好像是硬生生被敲到車身上一樣,和整車線條極不相配。尾燈的造型簡單,沒有視覺效果。從外觀上來說,R27是虎頭蛇尾的。敗筆在於前衛的車頭,車身和平庸的車尾無法銜接。
短短的一年後,受市場熱情的回報影響,日產汽車推出了加裝空氣動力套件的R27兩門運動版本,正式命名為GT-R。這便是GT-R的誕生。車一出世,憑著漂亮的外觀,強勁的性能即被搶購一空,也達成了日產汽車樹立品牌形象,佔領市場份額的初衷。在這一年裡GT-R作為日產車隊的代表參加了日本GT大賽並為日產汽車贏得了第一次冠軍 。之後,GT-R奇跡般地創造了50連勝的戰績,而關於GT-R不敗的神話也由此誕生了。其他廠商看到天際線車系作為四門房車和兩門運動型轎車同樣成功以後,開始紛紛提高自己車型的性能,但在外形上依然沒有跳出老框框。
當他們還為在外形上如何取悅買家而研究新車外觀的時候,1973年日產再度發難,R28的推出可以說在當時的日本車壇颳起了一陣旋風。領先的外觀設計再度幫了日產的忙,這款現在看來和阿斯頓馬丁——征服外觀線條極為相像的R28,在30年前看來好像夢想之車一樣。流行的雙圓燈設計,賽車似的入油口,長長的車頭,飽滿的車身,順滑的車尾再加上不錯的性能表現,但受當時石油危機影響,僅限量生產了197輛便告終結!所以在日本也被車迷稱為超稀少車而成為追逐收藏的對象TFQh
1975年推出的R29,對於天際線GT-R車系的發展史可算是重要的一環。因為在R29上,首次採用了直到今天還在被使用的被稱為是GT-R車系靈魂的矩形頭燈設計和四圓尾燈組設計。依然是先推出四門房車版,在取得一定的銷量之後立刻會推出兩門運動版GT-R。這是一代被忽略的GT-R,因為生產數量僅4000餘台,個人認為GT-R今後的外觀發展方向自R29開始。同時也是因為產量太少,故不能認為是一代成功的產品,只能說是一個小改款的嘗試。 可是好景不長,在1973年日產汽車因為受到70年代末的日本汽車工業危機所帶來的沖擊波以及日本國內於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推行的諸如排放規制,馬力規制等一系列對於天際線GT-R這類性能車系極為不利的規制影響,而被迫停止了GT-R的生產。所以其後推出的R30以及R31並沒有發售兩門運動型,也就是GT-R型,僅在市場銷售天際線(四門房車)型號。由於外形平庸,市場反映也不好。(不過R30和R31在中國也能看到其蹤影,看來產量還不算太少)當時,很多車迷認為GT-R車系的光輝就此完結了。
80年代初,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終於自日產宣布:日產汽車將在不久的將來恢復GT-R車系的生產。經過了16年的漫長歲月 ,終於在1989年8月21日推出了久違的第三代全新GT-R,廠方編號BNR32。被人翹首企盼的全新GT-R當然不能敷衍了事,而且日產也希望能在性能車上重振雄風。外形上,新車採用了R29延續下來的矩形頭燈和四圓尾燈組合。造型也考慮到風阻而做的很流線。原廠空氣動力學套件做的美觀又極其實用。R32選用了全新的直列六缸雙渦輪增壓引擎,也就是一代名機RB26DETT,及獨特的扭力可分式的電控四輪驅動的底盤。最大馬力為日本規制上限的280匹。搭載5前速手排檔,0-100KM/H加速成績為5.1秒。新車上市以後,市場反映幾近瘋狂,銷售成績達到創紀錄的四萬三千餘輛。相信看過日本漫畫「頭文字D」的車迷能夠了解到當夜嬰中里駕駛著BNR32出現在秋名山路時,觀眾們羨慕的眼光以及無數稱贊的話語就證明了這款新時代GT-R的威信所在。
在BNR32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後,日產汽車在六年之後,於1995年3月推出了第四代GT-R,編號BNR33。依然採用原來用於BNR32車型上的RB26DETT直列六缸雙渦輪增壓引擎,經過全新調校後的RB26馬力雖然略微調小為276匹,但出力更加迅速。外觀方面和BNR32相比改動並不大。但是,不知是不是日產被BNR32的巨大成功沖昏了頭腦,在BNR33的身上竟然出現了GT-R車系中少見的大敗筆,就是BNR33竟然選用同廠豪華房車「公爵」的底盤!一款視操控性能為生命的競速車竟然採用房車底盤,其操控性能可想而知。就算引擎再怎麼有潛力,都會被被底盤的先天不足所抵消。所以,BNR33在市場上遭到了巨大的失敗,銷量銳減為16000餘輛。日產御用改裝廠NISMO也坦言,這款車的底盤令我們在RB26引擎上的努力付之一炬。
痛定思痛,日產在經歷了BNR33的失敗以後,明白了一個道理:沒有人會在GT-R上尋找舒適性的。他們需要的是狠辣的外形,敏捷的加速,凌厲的操控。
日產的工程師們K著這個信念,終於在1998年的5月,開發出了GT-R車系有史以來最為成功的型號——BNR34!從外形上看,日產已經徹底走出了R33失敗的陰影,新車的造型異常狠辣。車頭巨大的進氣隔柵以及變形的晶鑽氙氣頭燈,19英寸六輻式輪轂以及露出的金色BREMBO剎車卡鉗配巨型通風鑽孔剎車盤,比三菱LANCER EVO系列還要醒目的大型尾部定風翼,以及改良為高光照明的外大內小的四圓尾燈組合都在透露一個同樣的信息——東瀛戰神又回來了!操控方面,日產設計師在BNR33上得到的教訓使他們製造BNR34時格外重視****控性。除繼續沿用可依輪胎附著程度而自動分配扭力的電控四輪驅動底盤外,還引入了主動式四輪轉向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在前輪做大幅度轉向動作時,後輪依前輪轉向角度的大小也進行相應的轉向,其結果就是可以以更銳利的角度進行轉彎。動力方面,日產提供了三款可供選擇的發動機,這三款NEO STRAIGHT 6缸引擎,同樣都配置著著名的「NICS」(進氣歧管兩段可變長度系統)以及「NVCS」 (氣門正時可變機構), 籍此使引擎在各轉速域均能有完美的表現。先從起步型的2L自然進氣引擎(RB20DE)說起,利用電腦控制出極佳的油氣混合比,並且搭配凹頂的活塞設計,使混合氣進入汽缸時形成特殊的渦流……藉此達成層狀燃燒、提高燃燒效益,達成稀薄燃燒的目的,引擎的最大輸出為150ps/6400rpm,19.0kgm/4400rpm,拜稀薄燃燒所賜,油耗方面有著不俗的表現。而2.5L自然進氣引擎(RB25DE),則可發揮出最大輸出200ps/6000rpm,26.0kgm/4000pm,這顆引擎強調的則是「LEV」(Low Emission Vehicle)的訴求,低排放廢氣、低污染,新開發的觸媒轉化器可有效抑制廢氣排放,使CO、HC、NOx的排出值比現行日本的廢氣排放限制再低10%左右。身為日產最頂尖的跑車,動力表現自是不俗!重頭戲2.5L渦輪增壓引擎(RB25DET),這是Skyline R34所搭載最強悍的心臟,最大輸出達到280ps/6400rpm,35.0kgm/3200rpm!這樣的數據遠勝於R33的輸出。而搭載在GT-R R34上的引擎則依然是日產的看家法寶直列六缸雙渦輪增壓(RB26DETT),籍2.6L排氣量加雙渦輪增壓,最大出力:280ps/6800rpm 最大扭力:40.0kgm/4400rpm。為什麼要叫看家法寶呢?就是它在改裝方面似乎擁有無限潛力。 從1969年開始在賽事中,GT-R一向是以無敵的姿態出現在賽場上,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不過,近年來GT-R的幾大缺陷也漸漸暴露了出來: 1.車重問題:這個問題一向是困擾日產改裝廠商以及賽手們的最大問題。GT-R的車重和其最大競爭對手豐田的SUPRA以及本田的NSX相比,分別重了100餘公斤和130餘公斤。在賽車廠上,1公斤的輕量化都關乎著勝敗,可以想像,GT-R背著多大的包袱在和對手較量。由於車身超重,對於油耗,馬力消耗,彎道操控,以及剎車系統的損耗都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若不是藉助表現穩定的發動機以及操控性能極佳的底盤,GT-R的榮光可能已然不再。所以,車重是近年來GT-R的勝利優勢越來越微弱的關鍵原因。 2.風阻問題:其實嚴格來說GT-R和SUPRA、NSX並不能算是同級對手。因為後者為獨立開發的車型,而GT-R則是依託於SKYLINE車系的性能版本。而日產的專屬性能車款300ZX由於和BNR33相同的底盤問題而成了扶不起的阿斗,日產只能以GT-R迎戰。這就造成了GT-R以房車外形迎戰賽車風阻的尷尬局面。而附屬車款又不能改變外形,所以風阻問題是GT-R面臨的第二大問題。 3.排放問題:2003年起,日本將實行新的排放規制,對於大排量高功率引擎的排放問題做了特別的規定。其結果是現行的日系性能車種如GT-R,SUPRA,NSX,300ZX,GTO等都會因為通不過測試而面臨停產的惡運。日產汽車不想再一次讓全世界的性能迷再一次失去GT-R,也希望GT-R能夠擺脫上述幾重枷鎖的束縛。徹底成為無懈可擊的「東瀛最速神話」。
終於,日產有了大舉動,2001年夏,日產發表了全新的SKYLINE,廠方編號為V35,發動機採用全新研發的VQ35DETT引擎。可是這輛新車卻令全世界翹首企盼新一代GT-R的車迷感到困惑不解。車身形狀絕不像性能車,過高的車高以及過長的軸距令新車沒有什麼高超的運動性可言,作為房車倒算是一部好車。最為重要的一點是GT-R車系的靈魂——矩形頭燈和四圓尾燈組合在新車型上消失得無影無蹤。車迷們憤怒了,認為這是日產自BNR33以來的第二次迷失,所犯的是不可接受的錯誤。2001年的夏天對於GT-R的車迷來說特別燥熱,而日產也在不斷的推出各種R34 GT-R的限定版本,營造出絕版收藏的態度。
2001年日本東京車展日產汽車展台。一個震驚世界的消息由此傳出:GT-R正式脫離SKYLINE車系,成為一個獨立的車系。而日產展台上展示的正是R34 GT-R的正統接班人R35 CONCEPT。從新款SKYLINE推出時車迷的黯然神傷,到R35 CONCPET發表時的欣喜若狂,GT-R的發展在牽動著多少人的心~~~~~~ 沒有錯!剛勁的車身,簡潔的線條,逼人的氣勢還有那熟悉親切的四圓燈組再加上那方向盤上證明血統的銘牌,GT-R回來了!從此以後,GT-R再也不用忍受SKYLINE的羈絆,可以自主開發屬於自己的低風阻車身線條,採用輕量化材料車身,靈活敏捷的底盤。還有已經經過證實的即將搭載於R35的全新7速手排擋。有的車迷認為新車造型過於圓潤而失去了戰神應有的威嚴,但前邊已經提過,剛勁的車身造型已經為GT-R帶來了太大的負擔,這也是GT-R沖破SKYLINE羈絆的最明顯的改變。

⑤ GTR和AE86哪輛車性能最好

現在的AE86肯定不如現在的GTR-R35,但90年代是日本跑車最輝煌的時期,當時GTR-R34、AE86、RX7、NSX都是同等級的車。。。性能都很強

⑥ 尼桑GTR系列

NISSA SKYLINE GTR從 R31時代起就開始聞名於世了。

而R32的問世續寫了這個神話,連奪29項冠軍而被人們稱為戰神 「Gozilla」

R33在年開始出產並投放到市場到1997年年末,期間經歷了一次外型上的改革。分前期款和後期款。
R33的設計者想將NISSAN SKYLINE設計成既有跑車的性能又有房車的舒適的一種高檔次跑車。不但用了公爵房車底盤,而且在造型上一改SKYLINE GTR以前那剛直猛烈的風格,變的圓潤起來。
但是這樣的設計卻讓眾多SKYLINE迷失望。因為在他們眼裡,SKYLINE GTR就是一款不折不扣的純血統跑車,圓潤的外型在他們眼裡也只是臃腫。
1996年上半年,R33進行了一次車身上的改革,比前期要好出很多。R33雖然不被眾多車迷看好,但是其性能上還是不錯的,畢竟繼承了GTR的血統。
R34在1998年問世,成為NISSAN SKYLINE GTR中最完美的一款。也是最後一款NISSAN SKYLINE GTR。
NISSAN將GTR分出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品牌,所以R35並不是NISSAN SKYLINE GTR R35。 而就是GTR R35。
不知道你還想問什麼。。還有的話可以給我發站內信。

⑦ 燕秀工具箱如何安裝

工具抄/原料

燕秀工具箱 CAD2004

方法/步驟

1、首先下載好安裝包解壓後,打開。

⑧ 一輛GTR多少錢(真車)

日產
GTR
凈車價格1350000元
購置稅
115385元
【購置附加稅=購車款/15.6(1.6升及以下);購車款/11.7(1.6升以內上)】
驗車上牌容
300元
【此價格僅供參考,具體價格以各地驗車上牌價格為准】
繳納車船使用稅
480元
【各省不統一,北京9座以下客車為480元/年,9座以上客車540元/年】
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
950元
【家用6座以下為950元/年;家用6座以上為1100元/年】
三角牌
50元
滅火器
90元
常規保險合計
361

⑨ 13款 日產GTR usb拔不出來

木有啊,拔就OK了。13的GTR。

⑩ 極品飛車9中的M3 gtr的真車詳細介紹

最高版本是M3 GTR STREET VERSION依據的是美國樂芒大賽American Le Mans Series 的車型改版成為民用型。所以和普通的M3有很大的區別4升V8的發動機能夠產生350匹的馬力,扭矩也達到了365NM!使人驚訝的是車重只有1350KG!加速性能數據短缺,估計在4.5-5.5s,最高時速是250km/hr。 BMW M3 GTR STREET VERSION (CARBON ROOF)(碳纖維車頂)Minichamps 史上最強!做工一流,目前流通數量很少!曾有上海某車模店開價千元以上,且一物難求。此模型應屬於1/18愛好者的必收品之一。不可錯過哦!這款M3GTR街道版的主要構造完全取自賽道版;先是那副源自同廠M5的四公升V8引擎,除馬力超逾450匹外,更重要是體積小而重量輕,是專為滿足比賽要求而設計的。但為符合道路法規對噪音和廢氣排放的限制,這V8引擎放在街道版M3GTR身上,馬力已被調低。雖說調低,但仍超過350匹。為進一步令車身輕量化,M3GTR的前後擾流及裙腳包圍,均採用混入碳纖的強化塑膠物料,跟賽道版的設計相同。其他賽車化設計包括,六前速手動波箱、雙片式極力子碟。寶馬M系專用差速鎖定裝置。加硬和調低的懸掛設計,及19吋輪圈直徑等。 M3 GTR分普通道路版和比賽用版 在 2002 年一月, BMW M 將會開始生產道路版的賽車 - BMW M3 GTR 並搭載 V8 引擎. 而這車子乃是為了出席 American Le Mans Series (ALMS) 的比賽.經由 BMW 彈性的調整生產設備, 將使這個系列有一小量的生產. 而且該車是有機會獲得一般道路的使用執照的. 經由使用碳纖維車身體零件和部分內裝設施, 使得這雙座位 M3 GTR 顯得潔凈, 車輛的空重達到 1350 公斤. 搭載 4.0 公升 90 度 V8 引擎的動力輸出在比賽用版本上將達到 450 hp , 而一般道路使用的版本為了顧及環保與噪音, 將只會調整成 258 kw (350 hp) 左右的輸出.M3 GTR 道路版本是保持技術上如同比賽版本. 除了極輕的 V8 引擎外, 包括乾式潤滑系統, 6-速齒輪箱, 二碟式的離合器和可變 M 差動鎖. 為了重量減輕目的, 車頂尾翼, 前後蓋都是使用碳纖強化塑膠的材質, 如同比賽用的版本. 而延伸的前後側裙, 與後尾翼一樣皆是為了改善 M3 GTR 的空氣阻尼. 額外由引擎蓋上所顯露的通氣孔, 是一個大功率的熱氣流通孔. 這 BMW M3 GTR 有極低的懸吊與跑車化的懸吊設定. 而精緻的 V8 引擎則與 19 吋的鋁圈形成極佳的重量搭配, 為了獲得顯著的操控性能.而這種工藝水準的 BMW M3 GTR 價格大約是 250,000 歐元
參考資料: http://www.rsportscars.com/eng/cars/bmw_m3gtr.asp

閱讀全文

與gtr90工具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路由器上有unknown連接是什麼設備 瀏覽:525
啟辰D50分離軸承多少錢 瀏覽:386
牙機雕刻機與電動工具 瀏覽:208
外匯期貨交易實驗裝置 瀏覽:791
設備投資怎麼算 瀏覽:95
好的攝影器材有哪些 瀏覽:463
溫州新五金製品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93
錦州五金機電城出租出售 瀏覽:417
卡爾蔡司公司有哪些醫學器材 瀏覽:261
重慶市機械鑿打岩石套什麼定額 瀏覽:557
閥門外面加個框是什麼意思 瀏覽:756
會議設備系統哪裡有 瀏覽:340
列印室需要哪些設備多少錢 瀏覽:577
通用型機床設備加工用於什麼 瀏覽:290
書畫工具箱套裝 瀏覽:772
燃燒固體需要哪些儀器 瀏覽:969
2213ktn1是什麼軸承 瀏覽:640
電腦固體硬碟怎麼加機械硬碟 瀏覽:197
崑山汽車門板超聲波焊接機怎麼樣 瀏覽:787
發說說怎麼隱藏設備 瀏覽: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