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永康為什麼五金有名
從永康五金產業集群看中國產業集群趨勢
永康是國內有名的五金總部,防盜門都,保溫杯之都,產業密集程度非常集中,但是發展也是有條不紊。且看小編分析一二。
產業集群的發展有其自身規律,都有一個產生、發展、成熟和衰落的過程。但是產業集群的發展並不完全是自發的過程,也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受相關產業發展狀況、市場需求變化和政府政策的影響。中國的產業集群多數處於從發展走向成熟的過程之中,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其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受外部因素影響也比較大,因而非常需要政府在把握其發展趨勢的前提下進行扶持。概括地講,中國的產業集群在今後一段時期內會有快速的發展,會朝著更加專業化、更加市場化和更加國際化的方向發展並逐步走向成熟,當前較為突出的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產業集群的經濟規模逐步擴大。產業集群受到人們廣泛關注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高成長性,大部分產業集群具有很強的增長能力,由於全國經濟快速增長,中國產業集群的成長速度更為突出。例如,「中國五金製品生產基地」——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五金產業集群20年來取得了飛速的發展,1985-2004年,小欖鎮五金產業總產值從4525萬元增長到173.8億元,年平均增長率達36.8%;企業數從47家增長到3079家,年平均增長率達24.6%;從業人員從4552人增長到82456人,年平均增長率達16.5%。紹興嵊州領帶產業集群總產值從1985年的1.2億元增長到2004年的54億元,年平均增長率達22.2%;企業數從7家增長到162家,年平均增長率達18%;從業人員從4383人增長到20147人,年平均增長率達8.4%。盡管不可能一一列舉所有產業集群的增長率,但由於產業集群的高成長能力,其規模擴大的趨勢是非常明顯的。
2.新產業集群不斷涌現。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國的產業集群已經成為一些地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來源,在地區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東部沿海地區在原有產業集群不斷成熟的同時,分工不斷細化,衍生出一些新的產業集群,例如廣東東莞以IT產品製造為主,逐步分化形成五金、塑膠、模具多個專業集群,為電子信息產業配套,並形成一個綜合IT產業集群。同時,地方某一產業集群帶動其他產業發展,逐步形成新的產業集群的現象也非常多見。例如晉江製鞋產業集群帶動了紡織服裝業發展,由此形成紡織產業集群;浙江省多個服裝產業集群拉動台州服裝機械產業集群;紹興紡織產業集群發展帶動專業市場——中國輕紡城;等等。此外,廣大中西部地區借鑒東南沿海地區的經驗,也紛紛走上產業集群化的道路,如陝西戶縣的包裝箱集群、湖北仙桃無紡布集群、江西文港製筆產業集群等,都是其中發展較為突出的典型,而且東北的汽車產業、重慶的摩托車產業、內蒙古的乳製品產業也正朝產業集群方向努力發展。
3.區域品牌成為產業集群發展的新方向。產業集群能夠成為區域品牌和企業品牌成長的重要載體,而區域品牌和企業品牌的提升又將進一步推動產業集群發展,二者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產業集群內涌現出大量的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在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群體的基礎上,產業集群又逐漸升級與壯大,最終形成強大的區域品牌,目前品牌已經成為產業集群的發展重點和重要競爭手段。例如,晉江作為一個縣級市,已經形成了紡織服裝、運動鞋服、陶瓷建材、食品加工、玩具文具等多個不同產業集群,共產生了安踏、七匹狼、勁霸、九牧王等幾十個「中國名牌」和「中國馳名商標」,同時還獲得了包括「中國鞋都」在內的11個國家級的區域榮譽稱號,「晉江製造」已經成為一張響亮的名片。在廣東,隨著產業集群的發育和壯大,現已形成了「美的」、「容聲」、「萬家樂」、「格蘭仕」等全國馳名商標,浙江省的「杉杉」、「雅戈爾」、「步森」等著名品牌也都是以產業集群為基礎產生的。2005年,山東省文登市「雲龍」和「藝達」雙雙獲得「中國名牌」稱號,為文登家紡業注入了一副強心劑,極大促進了地區產業發展。
4.主導優勢企業持續成長。近年來,市場爭奪越來越激烈,產業集群中的企業也經受了國內外競爭的洗禮,部分優秀企業從中脫穎而出,不斷發展壯大,成為產業集群的主導企業。以浙江為例,溫州產業集群內部的組織結構不斷優化,出現了正泰、德力西等多家大規模企業集團,而且許多企業都在進行按現代企業制度和國際通行規則運作的探索。寧波服裝產業集群以杉杉、雅戈爾為核心,形成眾多中小型企業為輔助的衛星「增長極」模式,有力地促進了企業和企業集團的發展。台州塑料產業集群的企業規模日益擴張,2%的骨幹企業佔了集群內40%左右的銷售額。廣東順德、惠州等地的產業集群中,諸多家電企業更是發展成為產業巨頭,在全國甚至世界市場占據了主導地位。
5.產業結構呈現逐步升級趨勢。隨著市場競爭和地區比較優勢的變化,結構升級已成為產業集群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年來,全國紡織產業集群積極創新,不斷提升產業結構,推動產業集群提高競爭能力。作為「西樵模式」的創造者,廣東西樵轉摘於中國酒業新聞網加大升級步伐,建立了中國首個紡織產業升級示範區,將引領百年紡織之鄉實現清潔生產,走向「循環經濟」之路。按照市場化原則,海寧建立了產業研發中心、產品設計中心、質量檢測中心、行業信息中心等促進產業發展的配套功能機構;同時依託專業區,積極創建技術工人培訓基地,提高其勞動技能和綜合素質。此外,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地積極推進高新技術產業集聚發展,推動產業園區向產業集群方向演化,高科技產業集群的雛形初步顯現,這將有利於促進產業集群的結構升級,改善產業集群的總體結構狀況。
產業集群對中國品牌發展的意義
通過「白酒金三角」案例,我們可以很清醒地看到地方經濟發展中,企業利用地方產業集群效應,通過政府指導,在行業內做大的過程中,為區域產業發展提供了一套可操作性的成功模式。
2010年6月28日,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BrandLab)在北京發布了2010年(第七屆)《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2010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的總價值為42634.54億,平均每個品牌價值為85.27億。今年入選品牌的最低價值已從去年的8.01億人民幣上升到了9.19億人民幣。從經-濟競爭力來看,一個區域的競爭實力,主要取決於其比較優勢,品牌效益直接影響著地區比較優勢的形成和發展。從《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地區分布來看,北京有95個入選,名列第一;廣東有86個入選,位居第二;浙江和上海均有44個入選,並列第三名。
1、地方產業集群的發展為中國品牌的發展提供了實體基礎。
市場是主要驅動力量,就中國產業集群的產生而言,絕大多數是在市場規律作用下由企業自我發展而逐漸形成的。其中,廣東珠三角的產業集群是由外商直接投資驅動下的外向型加工業集群,浙江溫州一帶是依靠當地企業家和工商業發展起來的特色品產業集群,而北京中關村則是依託密集的國家高科技資源形成的高科技產業集群。這些產業集群都是市場力量驅動下自發形成的,當地政府只是在產業集群的雛形出現後才加以引導。而且,從發展歷史看中國產業集群的主要驅動力也是市場,無論是外資還是民營企業,都是抓住中國改革開放的良好機遇,充分利用市場不斷擴大和開放不斷深化的大好時機,實現了空間集聚和產業分工合作,從而形成產業集群並在其中不斷發展壯大的。例如溫州柳市鎮的樂清求精開關廠,1984年7月創辦時是一個典型家庭作坊,只有5名職工,年銷售收入不到1萬元,但是它抓住了當時市場需求旺盛,供給不足的機遇,大力擴展市場,並且通過效仿、衍生,到20世紀80年代末,柳市鎮已有生產低壓電器企業2300多家、家庭作坊9000多家,形成龐大的產業鏈。這些產業鏈繼而在地方積聚產業集群,隨著企業的不斷壯大,品牌意識的增強,這些產業集群為中國品牌走出國門提供了實體基礎。
2、政府助推產業集群為中國品牌的發展起到良好保障。中國產業集群形成之初,基本上都是企業的自發行為,但產業集群的雛形出現後,地方政府往往都會積極扶持,對本地產業集群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地方政府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提供各種優惠政策吸引投資,促進企業發展。地方政府通常在土地、稅收等方面,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為產業集群的發展創造寬松的環境。二是完善基礎設施,優化投資環境,增強招商引資的吸引力。三是建立工業園區,鼓勵企業「進區入園」,促進產業集聚和園區化進程。四是建立交易市場,擴大市場規模。五是舉辦產品博覽會與商貿會,擴大對外影響力和市場知名度,實施區域整體營銷,創建地域品牌。六是引導與支持企業技術改造,促進產業集群的產品技術升級。七是協調產、學、研結合,為產業集群創造源源不斷的技術創新能力。
4.主導優勢企業持續成長。近年來,市場爭奪越來越激烈,產業集群中的企業也經受了國內外競爭的洗禮,部分優秀企業從中脫穎而出,不斷發展壯大,成為產業集群的主導企業。以浙江為例,溫州產業集群內部的組織結構不斷優化,出現了正泰、德力西等多家大規模企業集團,而且許多企業都在進行按現代企業制度和國際通行規則運作的探索。寧波服裝產業集群以杉杉、雅戈爾為核心,形成眾多中小型企業為輔助的衛星「增長極」模式,有力地促進了企業和企業集團的發展。台州塑料產業集群的企業規模日益擴張,2%的骨幹企業佔了集群內40%左右的銷售額。廣東順德、惠州等地的產業集群中,諸多家電企業更是發展成為產業巨頭,在全國甚至世界市場占據了主導地位。
5.產業結構呈現逐步升級趨勢。隨著市場競爭和地區比較優勢的變化,結構升級已成為產業集群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年來,全國紡織產業集群積極創新,不斷提升產業結構,推動產業集群提高競爭能力。作為「西樵模式」的創造者,廣東西樵轉摘於中國酒業新聞網加大升級步伐,建立了中國首個紡織產業升級示範區,將引領百年紡織之鄉實現清潔生產,走向「循環經濟」之路。按照市場化原則,海寧建立了產業研發中心、產品設計中心、質量檢測中心、行業信息中心等促進產業發展的配套功能機構;同時依託專業區,積極創建技術工人培訓基地,提高其勞動技能和綜合素質。此外,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地積極推進高新技術產業集聚發展,推動產業園區向產業集群方向演化,高科技產業集群的雛形初步顯現,這將有利於促進產業集群的結構升級,改善產業集群的總體結構狀況。
產業集群對中國品牌發展的意義
通過「白酒金三角」案例,我們可以很清醒地看到地方經濟發展中,企業利用地方產業集群效應,通過政府指導,在行業內做大的過程中,為區域產業發展提供了一套可操作性的成功模式。
2010年6月28日,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BrandLab)在北京發布了2010年(第七屆)《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2010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的總價值為42634.54億,平均每個品牌價值為85.27億。今年入選品牌的最低價值已從去年的8.01億人民幣上升到了9.19億人民幣。從經-濟競爭力來看,一個區域的競爭實力,主要取決於其比較優勢,品牌效益直接影響著地區比較優勢的形成和發展。從《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地區分布來看,北京有95個入選,名列第一;廣東有86個入選,位居第二;浙江和上海均有44個入選,並列第三名。
1、地方產業集群的發展為中國品牌的發展提供了實體基礎。
市場是主要驅動力量,就中國產業集群的產生而言,絕大多數是在市場規律作用下由企業自我發展而逐漸形成的。其中,廣東珠三角的產業集群是由外商直接投資驅動下的外向型加工業集群,浙江溫州一帶是依靠當地企業家和工商業發展起來的特色品產業集群,而北京中關村則是依託密集的國家高科技資源形成的高科技產業集群。這些產業集群都是市場力量驅動下自發形成的,當地政府只是在產業集群的雛形出現後才加以引導。而且,從發展歷史看中國產業集群的主要驅動力也是市場,無論是外資還是民營企業,都是抓住中國改革開放的良好機遇,充分利用市場不斷擴大和開放不斷深化的大好時機,實現了空間集聚和產業分工合作,從而形成產業集群並在其中不斷發展壯大的。例如溫州柳市鎮的樂清求精開關廠,1984年7月創辦時是一個典型家庭作坊,只有5名職工,年銷售收入不到1萬元,但是它抓住了當時市場需求旺盛,供給不足的機遇,大力擴展市場,並且通過效仿、衍生,到20世紀80年代末,柳市鎮已有生產低壓電器企業2300多家、家庭作坊9000多家,形成龐大的產業鏈。這些產業鏈繼而在地方積聚產業集群,隨著企業的不斷壯大,品牌意識的增強,這些產業集群為中國品牌走出國門提供了實體基礎。
2、政府助推產業集群為中國品牌的發展起到良好保障。中國產業集群形成之初,基本上都是企業的自發行為,但產業集群的雛形出現後,地方政府往往都會積極扶持,對本地產業集群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地方政府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提供各種優惠政策吸引投資,促進企業發展。地方政府通常在土地、稅收等方面,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為產業集群的發展創造寬松的環境。二是完善基礎設施,優化投資環境,增強招商引資的吸引力。三是建立工業園區,鼓勵企業「進區入園」,促進產業集聚和園區化進程。四是建立交易市場,擴大市場規模。五是舉辦產品博覽會與商貿會,擴大對外影響力和市場知名度,實施區域整體營銷,創建地域品牌。六是引導與支持企業技術改造,促進產業集群的產品技術升級。七是協調產、學、研結合,為產業集群創造源源不斷的技術創新能力。
2. 中國五金製品協會的組織章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中國五金製品協會(以下簡稱本協會),英文名稱為 CHINA NATIONAL HARDWARE ASSOCIATION (縮寫為CNHA)是經國家輕工業局批准、民政部注冊登記的具有法人資格的社會經濟團體。
第二條本協會是以中國五金製品生產企業為主體,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和科研單位、大專院校自願結成的全國性、非營利性的社會經濟團體,具有法人地位。
第三條 本協會的宗旨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遵守憲法、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和社會道德准則,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化建設的要求,發揮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維護會員單位的合法權益,熱忱為企業和行業服務,協助政府實施行業管理,促進行業的發展。
第四條 本協會接受業務主管單位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社團登記管理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根據行業自律的要求,承擔全國五金行業管理的具體工作。
第五條 本協會的住所在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16號百子園5號樓C座903、905室。
第二章 業務范圍
第六條 本協會的業務范圍:略
第三章 會員
第七條 本協會有社團會員、單位會員、個人會員和名譽會員。凡從事五金產品生產、經營、設計、材料、科研、教學、中介服務等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均可申請加入本協會。
第八條 申請加入本協會的會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 擁護本協會的章程;
(二) 有加入本協會的意願;
(三) 在本協會的業務(行業、學科)領域內具有一定的影響;
(四) 凡與本行業有關的專家、學者以及對本行業的發展做出較大貢獻的人員,經常務理事會批准可聘請為名譽會員。 (五) 團體會員須取得工商登記執照或法人地位。
第九條 會員入會的程序是:
(一) 凡本行業依法取得法人資格的企業,及有關的科研、高等院校、事業單位或相關的社會團體;凡與本行業有關的專家、學者以及對本行業的發展作出較大貢獻的人員均可向本協會提交入會申請書;
(二) 經理事會討論通過後方可成為正式會員;
(三) 由理事會或理事會授權的本協會秘書處發給會員證。
第十條 會員享有下列權利
(一) 本協會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二) 參加本協會舉辦的各類活動;
(三) 優先享受本協會提供的各種服務;
(四) 對本協會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五) 有提請本協會保護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的權利;
(六) 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第十一條 會員履行下列義務:
(一) 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承認並遵守本協會章程及行規行約,執行本協會的決議;
(二) 維護本協會合法權益,積極支持和參加協會的各項活動,完成協會交辦的各項工作;
(三) 向本協會反應情況,提供有關資料;
(四) 按規定繳納會費。
第十二條 會員退會應書面通知本協會,並交回會員證。 會員如果連續兩年不交納會費或不參加協會活動的,視為自動退會。
第十三條 會員如有嚴重違反本章程的行為,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表決通過,予以除名。
第四章 組織結構和負責人的產生、罷免
第十四條 本協會的最高權利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 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 選舉和罷免理事;
(三) 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四) 決定終止事宜;
(五) 決定協會的方針、任務和其他重大事宜;
(六) 根據協會工作的需要,聘請有關人員擔任名譽職務或顧問。
第十五條 會員代表大會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會員代表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會員代表半數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特殊情況下,會員代表大會的部分職權可通過通訊方式行使。
第十六條 會員代表大會每屆五年。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換屆的,須由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但延期換屆最長不超過一年。
第十七條 經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對會員代表大會負責,其職權是:
(一) 執行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 選舉和罷免常務理事;
(三) 籌備召開會員代表大會;
(四) 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
(五) 聽取和審議年度工作總結;
(六) 決定會員的吸收或除名;
(七) 決定設立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
(八) 領導本協會各機構開展工作;
(九) 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十) 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第十八條 理事會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理事三分之二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第十九條 理事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情況特殊的,也可採用通訊方式召開。
第二十條 本協會設立常務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由理事會選舉產生,常務理事人數不超過理事人數的三分之一,常務理事會選舉產生理事長一人、常務副理事長一人、副理事長若幹人、秘書長一人,並決定副秘書長、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在理事會閉會期間常務理事會行使第十七條第一、三、五、六、七、八、九項的職權,對理事會負責。
第二十一條 常務理事會須有三分之二以上常務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常務理事三分之二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第二十二條 常務理事會至少半年召開一次會議;情況特殊的,也可採用通訊方式召開。
第二十三條 本協會的理事長、常務副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 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遵紀守法,政治素質好;
(二) 在本協會業務領域內有較大影響;
(三) 理事長、常務副理事長、副理事長最高任職年齡不超過70周歲,秘書長最高任職年齡不超過60周歲,秘書長為專職;
(四) 身體健康,能堅持正常工作;
(五) 未受過剝奪政治權利的刑事處罰;
(六) 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第二十四條 本協會理事長、常務副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如超過最高任職年齡的,須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後,方可任職。
第二十五條 本協會理事長任期五年,可連選連任,但任期最長不得超過兩屆,因特殊情況需延長任期的,須經會員代表大會三分之二以上會員代表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後,方可任職。
第二十六條 本協會理事長為法定代表人,如因特殊情況需由常務副理事長或秘書長擔任法定代表人,應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後,方可擔任。本協會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團體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七條 本協會理事長行使下列職權:
(一) 領導協會全面工作;
(二) 召集和主持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
(三) 檢查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決議的落實情況;
(四) 代表本協會簽署有關重要文件。
第二十八條 本協會常務副理事長主持協會日常工作,指導、協調各分支機構開展活動,檢查協會秘書處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
第二十九條 本協會常設機構為協會秘書處。在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閉會期間,在秘書長領導下執行各項決議,開展日常工作,向理事會負責。本協會秘書長行使下列職權:
(一) 主持辦事機構開展日常工作,組織實施年度工作計劃;
(二) 協調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開展工作;
(三) 提名副秘書長以及各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主要負責人,交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決定;
(四) 決定辦事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專職工作人員的聘用;
(五) 處理其他日常事務。
第三十條 本協會根據不同產品多的特點,下設若干分會。各分會可根據行業的特點,本著少而精的原則設立必要的專業委員會,各分會在協會秘書長指導下開展工作,向理事長、常務副理事長負責。
第五章 資產管理、使用原則
第三十一條 本協會經費來源:
(一) 會費;
(二) 捐贈;
(三) 政府資助;
(四) 在核準的業務范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
(五) 利息;
(六) 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二條 本協會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收取會員會費。
第三十三條 本協會經費必須用於本章程規定的業務范圍和事業的發展,不得在會員中分配。
第三十四條 本協會建立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保證會計資料合法、真實、准確、完整。
第三十五條 本協會配備具有專業資格的會計人員。會計不得兼任出納。會計人員必須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會計人員調動工作或離職時,必須與接管人員辦清交接手續。
第三十六條 本協會的資產管理必須執行國家規定的財務管理制度,接受會員代表大會和財政部門的監督。資產來源屬於國家撥款或者社會捐贈、資助的,必須接受審計機關的監督,並將有關情況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七條 本協會換屆或更換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須接受社團登記管理機關和業務主管單位組織的財務審計。
第三十八條 本協會的資產,任何單位、個人不得侵佔、私分和挪用。
第三十九條 本協會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和保險、福利待遇,參照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四十條 對本協會章程的修改,須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後報會員代表大會審議。
第四十一條 本協會修改的章程,須在會員代表大會通過後15日內,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並報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核准後生效。
第七章 終止程序及終止後的財產處理
第四十二條 本協會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於分立、合並等原因需要注銷的,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提出終止動議。
第四十三條 本協會終止動議須經會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並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
第四十四條 本協會終止前,須在業務主管單位及有關機關指導下成立清算組織,清理債權債務,處理善後事宜。清算期間,不開展清算以外的活動。
第四十五條 本協會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辦理注銷登記手續後即為終止。
第四十六條 本協會終止後的剩餘財產,在業務主管單位和社團登記管理機關的監督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用於發展與本團體宗旨相關的事業。
第八章 附則
第四十七條 本章程徵得全體會員同意,並經二OO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
第四十八條 本章程的解釋權屬本協會的理事會。
第四十九條 本章程自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核准之日起生效。
3. 衛浴五金的五金之都
目前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最大超市。有人計算過,即便在義烏小商品城內的每個商鋪只逛上一分鍾,也需要4個月的時間才能將所有商鋪逛上一遍。
據了解,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現有面積400餘萬平方米,商位6.6萬個,日客流量20多萬人次,來自世界各地的10萬余家生產企業,6000餘個知名品牌在這里常年展示170萬種商品。這里是小商品的海洋,購物者的天堂。
2008年,小商品市場總成交額達381.81億元,連續18年位居全國工業品批發市場榜首。目前,外貿出口占總成交額的60%強,商品輻射215個國家和地區,國外長駐采購商達10000餘人。與此同時,義烏小商品城也吸引了國內外大機構設立采購信息中心,如聯合國難民署、中國外交部等。小商品城為中國商品走向世界和世界商品走向中國構築了一座橋梁。 1992年,以自身雄厚的五金業為依託,籌建創辦了「中國永康科技五金城」。其佔地約500多畝,建成和在建項目30多個,店面達3000多家。主要經營日用五金、工具五金、建築五金及機電產品、金屬材料、機械設備、裝飾材料等上萬種產品及相關產品。五金商品不但暢銷國內,而且源源不斷銷往東南亞、中亞諸國、歐洲、美國、俄羅斯等30個國家和地區。
五金城的發展與繁榮,為永康五金產業的騰飛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推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截至目前,永康全市擁有各級專利示範企業共61家,近三年,永康市的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連續六年位居全省前五名。
鏈接——《浙江日報》從市場建立至今共進行了100多次的相關報道,主要有:1992年8月13日1版《永康興建全國最大五金市場》;2002年4月3日1版《永康加快打造「五金之都」》;2002年9月10日4版《匯聚中國五金精品演繹世界五金潮流》。 順德區勒流鎮是亞洲最大的金屬滑軌生產基地和國內最大的鉸鏈生產基地,並對全國相關產業發展起到重要作用。2007年8月,勒流被中國五金製品協會授予「中國滑軌產業基地」、「中國鉸鏈產業基地」的稱號。在經過中國五金製品協會領導及專家組成員,對順德區勒流街道家居五金企業進行現場調研、論證後,正式授予勒流街道「中國家居五金之都」榮譽稱號。
據統計,勒流目前有近430家滑軌生產企業,年產值47億元,銷售收入42.6億元,年出口3億美元,占國內市場份額20%以上;有鉸鏈生產企業530多家,工業總產值45.3億元,銷售收入43.9億元,出口創匯2.31億美元。勒流鎮擁有年產值超億元企業17家,其中,廣東東泰五金集團年產值超過20億元,是中國五金行業的龍頭企業。同時,勒流擁有DTC等五金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