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國人家庭里廚房有哪些用品
本文來自http://blog.creaders.net/doulv/user_blog_diary.php?did=166517
曾經有這樣一段經歷:一家中國人到德國留學,並與德國人為鄰居。不久,中國人家的廚房裡便飄出了香氣四溢的味道。
聞了幾天菜香,饞壞了不少鄰居,於是一位德國人懷著好奇心、拿著小本子去中國人家討教。
中國人大顯身手了一翻後,德國人還是摸不著頭腦,追問道:「鹽需要放多少克?油需要放多少克?水需要放多少毫升?……」問得中國人膛目結舌,無以作答。
後來,德國人請中國人來家廚房指點,中國人這才發現,原來生活可以這么精細,德國人的廚房像個實驗室,量杯、量筒、小秤一應俱全,還有廚具刀具排列整齊,儼然象一個兵器庫……。看過後,中國人突然發現自己不會做菜了。
諸位可知道,德國人每家每戶都有許多質地非常好的餐具和不同大小的鍋、盤、盆。它們用於煎肉排,烤雞、鵝,煮土豆,煮湯,煮麵條等等,不同的飯菜用不同的鍋、盤。
德國主婦在廚房裡不是做飯,簡直就是在做化學實驗:溫度計、量杯、滴管、天平、計時器一應俱全。處理食材的工具多種多樣,不論果、蔬、肉、骨;撕、拉、拔、削、剁;形狀不計方、條、圓、扁、片、塊、絲、角,德國主婦們都有一定的專屬工具,目的就是要人省時省力。
德國人的創造力及工具王國的稱號,真不是隨便說說的,要想見識一下,進他們的廚房看就行。
那些我們能想像得到的刀、鍋、鏟、勺咱們就不展示了,一起來看看下面這些「兵器」。
瞧這砧板多麼人性化!切完就直接撥入鐵盤,或者我們平時切出不要的皮、籽等可以暫入內哦!
麵包也有等分器(這只是其中一種麵包切分器),德國人的精準主義處處可見!
蘋果得這么吃既省事又不浪費!
這神器可非常萬能,刨各種絲、條、片,丁兒……絕不在話下!
鄉村土豆遇見高端、洋氣的神物後,變得如此國際化了,有沒有?!
猜猜這是幹嘛的?
如果你足夠細心,就一定會發現圖標上的小蘑菇,對了,它就是洗圓蘑菇的神器!
愛上烤糕點後,常常要做蛋清分離,在沒見到這神物前都是兩個半蛋殼倒來倒去的,不小心便會弄砸了,試想如果有了它,一切不都解決了么?!
嘿嘿,咱們豆角也有專物伺候呢!
還有專門為西紅柿、瓜類、土豆量身定做的切片器!
最神氣就是這蔥,居然也有專門的蔥花剪。
德國的刀具分工極細,這里只展示了一部分,想說明的是,居家生活其實可以過得很有情調,在廚房中也可以尋找各種樂趣。
怎麼樣,通常一把大刀搞定廚房的中國人是不是震驚了呢?接著讓我們進德國人的廚房參觀一下:
德國女人出奇地愛整潔和干凈,她們的廚房便是最好的例證。鍋碗瓢盆都各有其位,瓶瓶罐罐和各類用品都陳列地井然有序,一目瞭然。抓過來就能立即行動,不需要翻箱倒櫃去找。
其實德國人花費在做吃的時間真的不多。他們早晚都是吃麵包,只有中午吃熱的食物。德國家庭通常在廚房裡用餐,吃早飯的時候看報紙是德國男人的傳統。
德國人的廚房利用率非常低,除了平時煮點面條、烤些糕點外,就是用於開Party時擺餐具和吃喝的地方,因此他們非常注重廚房整潔、注重裝飾,他們喜歡用色彩亮麗的地磚、牆紙。
隨主人的喜好,牆上可以掛一些和睦的家庭照片、古樸的鍾表,餐桌或窗檯上擺有隨意可見的花草,有些還是做菜的天然作料,總之,德國家庭的廚房處處體現了舒適溫馨。
調查顯示,廚房是德國人裝修的重點之重的地方,因為它是人們一天里呆得次數最多的地方。在居室裝飾上,無論從造價上還是用材上,廚房所佔比重最大。
設計者們往往從烹飪的過程出發,考慮廚房各個功能的合理布置,從准備階段到洗滌再到烹飪,不會讓人在廚房裡忙亂無章。
除了各式櫃子外,還有各種烹飪硬體是鑲進櫃子里的,比如冰箱、洗碗機、電熱水器等。此外,各種小電器也放在合理的位置上,如咖啡機、麵包機等,電源插座在幾處牆面布置,不用到處引線,安全可靠。
在歐洲,廚房的概念除去傳統的飲食功能外,大部分已經兼有了娛樂、休閑以及家庭生活、情感溝通、朋友聚會等諸多功能。
「Living in Kitchen」早已成為一種深入骨髓的生活方式,而且是一種必需。把人們從廚房的勞作中解放出來,變成一種愉悅精神的身心享受。
當然,我們不一定要學德國人這樣處理食物,但我們確實應該學習德國主婦整潔、高效的廚房藝術以及對細節認真執著的態度。
⑵ 在哪裡能夠買到德國人的工具箱
孝感是那裡啊!!!是湖南嗎?我只知道廣州有,是個專賣店。生意挺好的。
⑶ 德國人如何裝修風格
反正和中國不一樣了
⑷ 德國父母是怎麼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中國的知識分子不會動手也不屑動手
一位華人朋友買了漂亮的新別墅,我們去幫忙搬家。這位建築工程師朋友用來拆卸傢具的工具只有極袖珍的小螺絲刀和小鉗子。我笑:「這就像兒童玩具,在德國,有了房子得置備像樣的工具才行。」朋友理直氣壯地說:「我又不是工人!」是的,我們都是在「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傳統觀念熏陶下長大的,何況他博士畢業。才高八斗的中國知識分子是不會動手也不屑動手的。但他不知道的是,在德國,男人都是工人!我的德國老公也是工程師,他帶到華人朋友家的工具箱分三層抽屜,整齊地放著38把各種型號的螺絲刀、20把各式鉗子,還有小儀表、量尺、各種膠帶線筆等,真讓朋友夫婦看傻眼了。而這只是便攜工具箱,他在家裡的工具庫里還有20台鋸鑽刨切磨等各種用途的電動機器,掛滿牆的各類大小型工具,幾十盒不同型號的釘子等。可以說,那是個小型車間。我們家房間裝修都是他自己動手。德國男人在外從事各種職業,回到家共同的愛好就是鼓搗動手。他們普遍愛逛建材商場,喜歡買各種工具,喜歡自行設計動手裝修房子,給孩子做木馬搖椅木板拉車,樂此不疲。我感覺,中國留學生和移民來德後的種種不適應,主要跟他們的動手能力、獨立生活能力欠佳有關。通過這20年的觀察,我認為,德國人的獨立能力創造能力動手能力並非天生,而是來自德國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培養。
「狠心」的德國父母摔打出獨立不依賴的孩子
德國人的育兒觀念和做法與我們差異巨大。孩子從出生就獨自睡覺。晚上給寶寶吃飽奶換好尿布,父母就會關燈離開,養成孩子按時獨立睡覺的習慣。有一次去德國人家做客,他們家8個月大的小女兒看到來了這么多人很興奮,到了睡覺時間,女主人將孩子抱回房間喂好奶安置妥當後,就關上門回到客廳與客人聊天。孩子不肯睡覺,嚎啕大哭驚天動地的。朋友夫婦就像沒聽見一樣,照舊談笑風生。直到孩子哭累睡著了,這個媽媽都沒進房看一下。這是我第一次領教德國父母的「狠心」。西方孩子走路摔倒父母不扶不抱,等孩子自己站起來,在中國已經不是新聞。在德國,旁人是不能插手親子矛盾的,我有深刻教訓。剛來德國時我所住公寓樓4樓住著一對年輕夫婦,他們有個4歲的女兒,金發碧眼,洋娃娃一般。小女孩經常獨自在樓下封閉的後花園里玩兒。一天,媽媽在樓上叫她,女孩玩累了想讓媽媽抱上去,坐在一樓台階上使勁哭。娘倆僵持了30多分鍾。我實在聽不下去了,彎下腰問她怎麼了,小女孩立刻就緊緊摟住我脖子不鬆手。我將洋娃娃抱上樓,本以為年輕媽媽會感謝我,不料她用暴怒的聲音說了謝謝就關上大門。我的尷尬今天還揮之不去。小孩子吃飯常不專心,邊吃邊玩,德國父母的做法是結束就收走盤碗,沒吃飽就餓一頓,絕不會像中國父母那樣端著碗追著哄著喂。在德國極少看到幾歲的孩子哭鬧不休耍脾氣的。孩子的獨立不依賴,就這樣給摔打出來了。
不論大小,自己動手整理書包、賺零花錢
德國幼兒園的教室里都有櫥櫃,上面放有瓶裝礦泉水和杯子,孩子們想喝水隨時自己倒,杯子自己洗。幼兒園混齡制,小孩子的杯子由大孩子幫助洗。放學前,孩子們會自覺將玩具收拾好,將水杯擺進廚櫃。
他們的小學教育特別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老師經常在課堂上帶領小學生們為朋友為父母製作生日卡節日禮物。德國有個傳統的兒童節日馬丁節,過節的重要方式是晚上兒童舉著燈籠跟著騎士馬丁大遊行。
每年馬丁節前,老師都會和全班同學一起製作紙燈籠,那一周的課程內容就是設計樣式尋找材料並製作出漂亮結實的燈籠。馬丁節夜晚的大遊行,簡直就是各個班級獨一無二的自製燈籠大展示。
德國孩子有自己的儲蓄罐,裡面的零花錢是他們做家務活替父母擦車為鄰居花園剪草等勞動掙來的。我兒子8歲開始洗全家的盤碗,洗得很認真很乾凈也很有成就感。他知道零花錢不是白給的,要靠自己掙。
有一次德國房東來我們家,正碰上他踩著小板凳在水池邊洗碗,房東大大地贊賞他一番,孩子好得意。他15歲那年我們家買了土地建新房,建築公司的整個建造過程他都目睹甚至參與了,看圖紙選材料,很長見識。大學假期他去建築工地打工已然得心應手。
德國小學教學還包括集體郊遊、野外宿營、大自然探險、足球比賽等等,經歷了好動童年期所神往的各種戶外野趣,他們鍛煉得更加獨立堅強。我兒子10歲時獨自乘飛機往返中國,我們沒有辦託管業務,只是託付給在機場臨時認識的一位中國留學生。兒子絲毫不膽怯,不但與留學生混成了哥們兒,還要求空姐帶著參觀了整個飛機及駕駛艙,一路開心不已。
體育課是身體發育時期的小學生很重要的學習內容。學生除了書包外還必備有體育包,整理裝好運動服和運動鞋是孩子自己的責任,家長不會幫忙。孩子們還會根據自己的愛好,加入當地各種民間體育協會,參加訓練和體育賽事。他們會將這些體育愛好堅持終身。
度過了4年輕鬆快樂的小學時光,孩子們已積累了一定的體能和眼界,進入中學後開始在課程的廣度和深度上逐漸加速。每周一次的工藝課,他們學會了製作較復雜的杯子陶盆及各種造型的藝術品。所以,他們掙零花錢的方式更加多樣化,比如給低年級學生做家教,照看鄰家小孩。這些工作我兒子和他的同學都做過。
德國教育還有兩點特別之處:從小學到大學,沒有班長沒有班幹部,每個班級只有個學生代言人,職責是將同學的意見向老師或校方提交。學生代言人由學生選舉產生,沒有老師或校方參與。
從小學到大學,考試成績屬於個人隱私,老師不得公開不許排名,更不能以考試成績將學生分出優劣等級。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是德國教育的重要責任。所以,他們比較能互相尊重,多具有不攀比不巴結、不嫉妒不歧視、真實坦誠的個人品質。
德國的教育宗旨是使學生成為能獨立思考的有創新能力的人
邁進以「寬進嚴出」著稱的德國大學,艱難辛苦的治學之路才剛開始。沒有班級沒有輔導員,從聯系學校選擇專業報到注冊尋找住房,到選擇課程復習考試,再到半年工作實習,各種社會實踐,畢業論文實驗課題,全靠學生自行安排籌劃。
德國大學生已經具備了這些自我管理能力。而這些,卻是剛出國留學的中國學生所欠缺的。一位留學生朋友告訴我,小組上實驗課時,德國同學思路清晰,操作有序,而她基本是茫然地看著,等著抄實驗結果。但她能拼考試。
德國教授極其嚴謹,考試不及格絕不手下留情。越是精英大學,要求越嚴格,越是理工科,創新越重要。在一路不斷淘汰中,闖過一門門嚴格的考試最終拿到學位證書的畢業生,以真才實學走進「德國製造」工程師隊伍。他們認真嚴謹,以製造出質量過硬的大到重型工程機械小到生活廚房用具為己任,回到家裡他們樂於親自動手美化生活。
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在回答中國網民有關德國教育的問題時說:「德國的教育宗旨是使學生成為能獨立思考的有創新能力的人。」德國工程師,就是這樣煉成的!
⑸ 商店的工具都是右手使用的工具。德國人分析這個現象。
英語在歐洲比較流行,法德這些國家很英國關系很密切,你想想看我們中國都有這么多人學英語,說英語,距離很近的那幾個國家說英語就很正常了。德語和英語是親屬語言,很容易學會,這個現象在歐洲其他國家也很廣泛~
⑹ 德國人裝修房子都做哪些工作
那個國家的人裝修還不都是一樣的么? 需要裝修就找尚峰裝飾的設計師去量房出效果圖 出方案 出預算 這些都是免費的 還有更多的優惠等著你,還在想什麼,同時徵集視頻樣板間,只要你樂於奉獻,房子使用面積大於等於80平米都可以報名,這個樣板間的優惠是其他業主無法享受到的哦,而且你一點損失也沒有哦。還有大大的優惠和好處等著你呢。
⑺ 德國男人為什麼喜歡擺弄工具
因為德國嚴謹的態度
⑻ 德國家裝設計風格是什麼樣的
不管是在汽車行業還是建築行業,德國造都非常的出名。但德國裝修風格卻了解甚少,風格特點也是從來沒有總結。
德國裝修風格—顏色簡單
德國的裝修風格普遍簡約,干凈,典雅,顏色多以白色和黑色為主,特別是黑色,德意志民族認為黑色具有高貴,靜穆,深沉和永恆等象徵意義,與其多思,自信而又不拘言笑的民族性相吻合,仔細想來,連《爸爸回來了》裡面的boss老爸王中磊家都是主打黑色風格呢。
德國風格的裝修一般都喜歡用落地窗,而連體窗戶也是德國人的最愛,其干凈,採光好,拉開窗簾可以最大視野觀賞到外面的風景,居住在內舒暢而大氣,這也與德國球隊在賽場上目光長遠,布局巧妙的思維是分不開的。
一般德式裝修風格一進門都習慣將鞋櫃和收納櫃組成一個大型的玄關設計,中間擺放著一些飾品做裝飾,避免單調而沉重,而木質地板配合顏色簡單而干凈的傢具,給人清新而品質的感覺,如果空間大,可以在客廳安裝德式壁爐,歐洲的古老感覺便可簡單彰顯出來。著名歌手劉歡就偏愛德式風格,在家裡的空閑處擺放了燭台,茶幾等收藏品,突顯歐式古老的魅力。
想要打造德式風格,音樂必不可少,而古典音樂是詮釋德意志風格的最佳選擇,而最為我們所熟知的德國音樂家便是巴赫,貝多芬,勃拉姆斯,在家裡擺放一個歐式CD唱片機,放上舒緩美妙的古典音樂,一個溫暖的家庭氛圍便彌漫出來。
德國風格的裝修比較注重細節,這與德意志民族辦事精細,舉止嚴肅,講究秩序的民族風格是分不開的,盡管看上去有距離感,但正是這種認真而仔細的風格讓世界人民為之著迷,而其簡約而蘊含著王者霸氣的裝修風格,也讓業主們在裝修時不用太過費力便可營造出歐式氛圍。
⑼ 為什麼德國人的衛生間從不滲水看完這些裝修就知道差距有多大
有的業主寧願辛苦也要清包,就是為了免於吃虧,以防偷工減料,看看人家德版國的衛生間,將施權工細致化,讓工程免於重復返工,才從不會滲水。
1、衛生間防水構造圖
2、防水節點圖
3、防水施工圖
4、成果
⑽ 德國人貼瓷磚工藝,貼的又平又好,只想問工具在哪裡買
絕對是爛磚,跟手藝沒關系了。把2塊磚面對面並在,看邊上的縫隙是多少,
也許是花的錢不到位,只能買到這種磚。
網上找的:參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