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作場所潮濕,使用手持電動工具的人應該
工作場所潮濕,使用手持電動工具的人應該踩在橡膠板上。
常見的安全措施有絕緣、屏護和安全間距。絕緣即用不導電的絕緣材料把帶電體封閉起來,這是防止直接觸電的基本保護措施。但要注意絕緣材料的絕緣性能與設備的電壓、載流量、周圍環境、運行條件相符合。
使用與保管
1、手持式電動工具必須有專人管理、定期檢修和健全的管理制度。
2、每次使用前都要進行外觀檢查和電氣檢查。
3、手持電動工具在使用場所應加裝單獨的電源開關和保護裝置。其電源線必須採用銅芯多股橡套軟電纜或聚氯乙烯護套電纜;電纜應避開熱源,且不能拖拉在地。
4、電源開關或插銷應完好,嚴禁將導線芯直接插入插座或掛鉤在開關上。特別要防止將火線與零線對調。
5、操作手電筒鑽或電錘等旋轉工具,不得帶線手套,更不可用手握持工具的轉動部分或電線,使用過程中要防止電線被轉動部分絞纏。
6、手持式電動工具使用完畢,必須在電源側將電源斷開。
7、在高空使用手持式電動工具時,下面應設專人扶梯,且在發生電擊時可迅速切斷電源。
2. 使用手持式電動工具時,當電源距離作業點比較遠而電源線長度不夠時,可通過電源線加長或拆換加以解決
拆換?是不是更換電源線的意思?可以把電源線加粗,比如說1㎜2的電線內,如果長度太長就容會如同串入了電阻,它會分壓,使工具不能正常使用,如果把線加粗為2.5㎜2就能相對好一些。因為導體的電阻與長度成正比與截面積成反比。
3. 手持式電動工具的用電安全技術措施
手持式電動工具的用電安全技術措施有哪些?下面中達咨詢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神州睜,以供參考。
1)空氣濕度小於75%的一般場所可選用I類或Ⅱ類手持式電動工具,其金屬外殼與PE線的連接點不得少於2處;除塑料外殼Ⅱ類工具外,相關開關箱中漏電保護器的額定漏電動作電流不應大於15mA,額定漏電動作時間不應大於O.1s,其負荷線插頭應具備專用的保護觸點。所用插座和插頭在結構上應保持一致,避免導電觸點和保護觸點混用。
2)在潮濕場所或金屬構架上操作時,必須選用Ⅱ類或由安全隔離變壓器供電的Ⅲ類手持式電動工具。金屬外殼Ⅱ類手持式電動工具使用時,必須符合本規范第9.6.1條要求;其開關箱和控制箱應設置在作業場所外面。在潮濕場所或金屬構架上嚴禁使用I類手持式電動工具。
3)狹窄場所必須選用由安全隔離變壓器供電的Ⅲ類手持式電動工具,其開關箱和安全隔離變壓器均應設置在狹窄場所外面,並連接PE線。漏電保護器的選擇應符合本規范第8.2.10條使用於潮濕或有腐蝕介質場所漏電保護器的要求。操作過程中,應有人在外面監護o
4)手持式電動工具的負荷線應採用耐氣候型的橡膠護套銅芯軟電纜,並不得有接頭。
5)手持式電動工具的外殼、手柄、插頭、游歲開關、負荷線等必須完好無損,使用前必須做絕緣檢查和空載檢查,在絕緣合格、空載運轉正常後方可使用。絕緣電阻不應小於表17—1規定的數值。
表17—1手持式電動工具絕緣電阻限值
測量部位
絕緣電阻/MQI類Ⅱ類Ⅲ類
帶電零件與外殼之間271
6)使用手持式電動工具時,必須按規定穿、戴絕緣防護用品。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跡源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4. 觸電方式及防止觸電的措施
在用電過程中,必須特別注意電氣安全,如果稍有麻痹或疏忽,就可能造成嚴重的人身觸電事故,或者引起火災或爆炸。人體是導電體,一旦有電流通過時,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由於觸電的種類、方式及條件的不同,受傷害的後果也不一樣。
一,觸電的種類
1,單相觸電
人體的某一部分接觸帶電體的同時,另一部分又與大地或中性線相接,電流從帶電體流經人體到大地(或中性線)形成迴路。
2,兩相觸電
人體的不同部分同時接觸兩相電源時造成的觸電,對於這種情況,無論電網中性點是否接地,人體所承受的線電壓將比單相觸電時高,危險更大。
3,跨步電壓觸電
雷電流入地或電力線(特別是高壓線)斷散到地時,會在導線接地點及周圍形成強電場。當人畜跨進這個區域,兩腳之間出現的電位差稱為跨步電壓Ust。在這種電壓作用下,電流從接觸高電位的腳流進,從接觸低電位的腳流出,從而形成觸電,如圖4-1-3所示。跨步電壓的大小取決於人體站立點與接地點的距離,距離越小,其跨步電壓越大。當距離超過20m(理論上為無窮遠處),可認為跨步電壓為零,不會發生觸電危險。
4,接觸電壓觸電
電氣設備由於絕緣損壞或其它原因造成接地故障時,如人體兩個部分(手和腳)同時接觸設備外殼和地面時,人體兩部分會處於不同的電位,其電位差即為接觸電壓。由接觸電壓造成觸電事故稱為接觸電壓觸電。在電氣安全技術中接觸電壓是以站立在距漏電設備接地點水平距離為0.8m處的人,手觸及的漏電設備外殼距地1.8m高時,手腳間的電位差UT作為衡量基準,如圖4-1-4所示。接觸電壓值的大小取決於人體站立點與接地點的距離,距離越遠,則接觸電壓值越大;當距離超過20m時,接觸電壓值最大,即等於漏電設備上的電壓UTm;當人體站在接地點與漏電設備接觸時,接觸電壓為零。
5,感應電壓觸電
是指當人觸及帶有感應電壓的設備和線路時所造成的觸電事故。一些不帶電的線路悄頃櫻由於大氣變化(如雷電活動),會產生感應電荷,停電後一些可能感應電壓的設備和線路如果未及時接地,這些設備和線路對地均存在感應電壓。
6,剩餘電荷觸電
是指當人體觸及帶有剩餘電荷的設備時,對人體放電造成的觸電事故。帶有剩餘電荷的設備通常含有儲能啟叢元件,如並聯電容器、電力電纜、電力變壓器及大容量電動機等,在退出運行和對其進行類似搖表測量等檢修後,會帶上剩餘電荷,因此要及時對其放電。
二,電流對人體的傷害
危害分為:人體觸電有電擊和電傷兩類
1,電擊是指電流通過人體時所造成的內傷。它可以使肌肉抽搐,內部組織損傷,造成發熱發麻,神經麻痹等。嚴重時將引起昏迷、窒息,甚至心臟停止跳動而死亡。通常說的
觸電就是電擊。觸電死亡大部分由電擊造成。
2, 電傷是指電流的熱效應、化學效應、機械效應以及電流本身作用下造成的人體外傷。常見的有灼傷、烙傷和皮膚金屬化等現象。
三,影響電流對人體危害程度的主要因素
電流對人體傷害的嚴重程度與通過人體電流的大小、頻率、持續時間、通過人體的路徑及人體電阻的大小等多種因素有關。
1,電流大小
通過人體的電流越大,人體的生理反應就越明顯,感應越強烈,引起心室顫動所需的時間越短,致命的危險越大。
對於工頻交流電,按照通過人體電流的大小和人體所呈現的不同狀態,電流大致分為下列三種。
感覺電流 :是指引起人體感覺的最小電流。實驗表明,乎卜成年男性的平均感覺電流約為1.1mA,成年女性為0.7mA。感覺電流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電流增大時,人體反應邊的強烈,可能造成墜落等間接事故。
擺脫電流:是指人體觸電後能自主擺脫電源的最大電流。實驗表明,成年男性的平均擺脫電流約為16 mA ,成年女性的約為10mA。
致命電流:是指在較短的時間內危及生命的最小電流。實驗表明,當通過人體的電流達到50 mA以上時,心臟會停止跳動,可能導致死亡。
2,電流頻率
一般認為40~60Hz的交流電對人體最危險。隨著頻率的增高,危險性將降低。高頻電流不僅不傷害人體,還能治病。
3,通電時間
通電時間越長,電流使人體發熱和人體組織的電解液成分增加,導致人體電阻降低,反過來又使通過人體的電流增加,觸電的危險亦隨之增加。
4,電流路徑
電流通過頭部可使人昏迷;通過脊髓可能導致癱瘓;通過心臟造成心跳停止,血液循環中斷;通過呼吸系統會造成窒息。因此,從左手到胸部是最危險的電流路徑,從手到手從手到腳也是很危險的電流路徑,從腳到腳是危險性較小的電流路徑。
四,防止觸電的技術措施
為了達到安全用電的目的,必須採用可靠的技術措施,防止觸電事故發生。絕緣、安全間距、漏電保護、安全電壓、遮欄及阻擋物等都是防止直接觸電的防護措施。保護接地、保護接零是間接觸電防護措施中最基本的措施。所謂間接觸電防護措施是指防止人體各個部位觸及正常情況下不帶電,而在故障情況下才變為帶電的電器金屬部分的技術措施。
1,絕緣的作用
絕緣是用絕緣材料把帶電體隔離起來,實現帶電體之間、帶電體與其他物體之間的電氣隔離,使設備能長期安全、正常地工作,同時可以防止人體觸及帶電部分,避免發生觸電事故,所以絕緣在電氣安全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絕緣是設備和線路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也是防止觸電事故的重要措施。
2,屏護
屏護是指採用遮欄、圍欄、護罩、護蓋或隔離板等把帶電體同外界隔絕開來,以防止人體觸及或接近帶電體所採取的一種安全技術措施。除防止觸電的作用外,有的屏護裝置還能起到防止電弧傷人、防止弧光短路或便利檢修工作等作用。配電線路和電氣設備的帶電部分,如果不便加包絕緣或絕緣強度不足時,就可以採用屏護措施。
3,漏電保護器
漏電保護器是一種在規定條件下電路中漏(觸)電流(mA)值達到或超過其規定值時能自動斷開電路或發出報警的裝置。
漏電是指電器絕緣損壞或其他原因造成導電部分碰殼時,如果電器的金屬外殼是接地的,那麼電就由電器的金屬外殼經大地構成通路,從而形成電流,即漏電電流,也叫做接地電流。當漏電電流超過允許值時,漏電保護器能夠自動切斷電源或報警,以保證人身安全。
漏電保護器動作靈敏,切斷電源時間短,因此只要能夠合理選用和正確安裝、使用漏電保護器,除了保護人身安全以外,還有防止電氣設備損壞及預防火災的作用。
4,安全電壓
把可能加在人身上的電壓限制在某一范圍之內,使得在這種電壓下,通過人體的電流不超過允許的范圍。這種電壓就叫做安全電壓,也叫做安全特低電壓。但應注意,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把安全電壓理解為絕對沒有危險的電壓。具有安全電壓的設備屬於Ⅲ設備。
我國確定的安全電壓標準是42V、36V、24V、12V、6V。特別危險環境中使用的手持電動工具應採用42V安全電壓;有電擊危險環境中,使用的手持式照明燈和局部照明燈應採用36V或24V安全電壓;金屬容器內、特別潮濕處等特別危險環境中使用的手持式照明燈應採用12V安全電壓;在水下作業等場所工作應使用6V安全電壓。
當電氣設備採用超過24V的安全電壓時,必須採取防止直接接觸帶電體的保護措施。
5,安全間距
安全間距是指在帶電體與地面之間、帶電體與其他設施、設備之間、帶電體與帶電體之間保持的一定安全距離,簡稱間距。設置安全間距的目的是:防止人體觸及或接近帶電體造成觸電事故;防止車輛或其他物體碰撞或過分接近帶電體造成事故;防止電氣短路事故、過電壓放電和火災事故;便於操作。安全間距的大小取決於電壓高低、設備類型、安裝方式等因素
6,接零與接地
在工廠里,使用的電氣設備很多。為了防止觸電,通常可採用絕緣、隔離等技術措施以保障用電安全。但工人在生產過程中經常接觸的是電氣設備不帶電的外殼或與其連接的金屬體。這樣當設備萬一發生漏電故障時,平時不帶電的外殼就帶電,並與大地之間存在電壓,就會使操作人員觸電。這種意外的觸電是非常危險的。為了解決這個不安全的問題,採取的主要的安全措施,就是對電氣設備的外殼進行保護接地或保護接零。
保護接零
將電氣設備在正常情況下不帶電的金屬外殼與變壓器中性點引出的工作零線或保護零線相連接,這種方式稱為保護接零。當某相帶電部分碰觸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時,通過設備外殼形成該相線對零線的單相短路迴路,該短路電流較大,足以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使熔絲熔斷、保護裝置或自動開關跳閘,從而切斷電流,保障了人身安全。保護接零的應用范圍,主要是用於三相四線制中性點直接接地供電系統中的電氣設備。
在中性點直接接地的低壓配電系統中,為確保保護接零方式的安全可靠,防止零線斷線所造成的危害,系統中除了工作接地外,還必須在整個零線的其他部位再進行必要的接地。這種接地稱為重復接地。
保護接地
保護接地是指將電氣設備平時不帶電的金屬外殼用專門設置的接地裝置實行良好的金屬性連接。其情況如圖4-2-2所示。保護接地的作用是當設備金屬外殼意外帶電時,將其對地電壓限制在規定的安全范圍內,消除或減小觸電的危險。保護接地最常用於低壓不接地配電網中的電氣設備。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5. 電氣設備安全有什麼基本要求
一類設備安全接地:比如家用電器里的三孔插頭有個接地
二類設備雙重絕緣保護:比如手持電動工具
三類設備採用安全電壓:比如採用24V 12V的電器
一類電氣設備事故停電或停運後,會造成人身或設備傷害的,二類電氣設備事故停電或停運後,會造成設備損害的。三類設備事故停電或停運後不會造成人身或設備傷害的。
(5)手持式電動工具用電安全距離擴展閱讀:
工業企業電力負荷對供電可靠性的要求不同,為使供配電系統達到技術上合理和經濟上的節約,故將電力負荷分為三類。
第一類負荷:中斷發電會造成人身傷亡危險或重大設備損壞且難以修復,或給政治上和經濟上造成重大損失者。
第二類負荷:中斷供電將長生大量廢品,大量材料報廢,大量減產,或將發生重大設備損壞事故,但採取適當措施能夠避免者。
第三類負荷:所有不屬於一類及二類的用電設備。
基礎要素
(1)電氣絕緣。保持配電線路和電氣設備的絕緣良好,是保證人身安全和電氣設備正常運行的最基本要素。電氣絕緣的性能是否良好,可通過測量其絕緣電阻、耐壓強度、泄漏電流和介質損耗等參數來衡量。
(2)安全距離。電氣安全距離,是指人體、物體等接近帶電體而不發生危險的安全可靠距離。如帶電體與地面之間、帶電體與帶電體之間、帶電體與人體之間、帶電體與其他設施和設備之間,均應保持一定距離。
通常,在配電線路和變、配電裝置附近工作時,應考慮線路安全距離,變、配電裝置安全距離,檢修安全距離和操作安全距離等。
(3)安全載流量。導體的安全載流量,是指允許持續通過導體內部的電流量。持續通過導體的電流如果超過安全載流量,導體的發熱知洞將超過允許值,導致絕緣損壞,甚至引巧猛坦起漏電和發生火災。因此,根據導體的安全載流量確定導體截面和選擇設備是十分重要的。
(4)標志。明顯、准確、統一的標志是保證用電安全的重要因素。標志一般有顏色標志、標示牌標志和型號標志等。顏色標示表示不同性質、不同用途的導線;標示牌標志一般作為危險場所的標志;型號標志作為設備特殊結孝桐構的標志。
6. 如果工作場所潮濕,為避免觸電,使用手持電動工具的人應( )
如果工作場所潮濕,為避免觸電,使用手持電動工具的人應站在絕緣膠板上操作。
防觸電技術措施:
1、防止接觸帶電部件:常見的安全措施有絕緣、屏護和安全間距。絕緣即用不導電的絕緣材料把帶電體封閉起來,這是防止直接觸電的基本保護措施。但要注意絕緣材料的絕緣性能與設備的電壓、載流量、周圍環境、運行條件相符合。
2、屏護即採用遮攔、護罩、護蓋、箱閘等把帶電體同外界隔離開來。此種屏護用於電氣設備不便於絕緣或絕緣不足以保證安全的場合,是防止人體接觸帶電體的重要措施間距為防止體觸及或接近帶電體,防止車輛等物體碰撞或過分接近帶電體,在帶電體與帶電體、帶電體與地面、帶電體與其他設備、設施之間,皆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間距的大小與電壓高低、設備類型、安裝方式等因素有關。
(6)手持式電動工具用電安全距離擴展閱讀
為防止體觸及或接近帶電體,防止車輛等物體碰撞或過分接近帶電體,在帶電體與帶電體、帶電體與地面、帶電體與其他設備、設施之間,皆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間距的大小與電壓高低、設備類型、安裝方式等因素有關。
保護接零在380/220V三相四線制供電系統中,把用電設備在正常情況下不帶電的金屬外殼與電網中的零線緊密連接起來。其原理是在設備漏電時,電流經過設備的外殼和零線形單相短路,短路電流燒斷保險絲或使自動開關跳閘,從而切斷電源,消除觸電危險。適用於電網中性點接地的低壓系統中。
7. 手持電動工具安全要求有哪些
一共分為三類:
1、I類工具:
工具在防止觸電的保護方面不僅依靠基本絕緣,而且它還包含一個附加的安全預防措施,其方法是將可觸及的可導電的零件與已安裝的固定線路中的保護(接地)導線連接起來,以這樣的方法來使可觸及的可導電的零件在基本絕緣損壞的事故中不成為帶電體。
2、II類工具:
其額定電壓超過50V。工具在防止觸電的保護方面不僅依靠基本絕緣,而且它還提供雙重絕緣或加強絕緣的附加安全預防措施和沒有保護接地或依賴安裝條件的措施。這類工具外殼有金屬和非金屬兩種,但手持部分是非金屬,非金屬處有「回」符號標志。
3、III類工神余具:
其額定電壓不超過50V。由特低電壓電源供電,工具內部不產生比安全特低電壓高的電壓。 這類工具外殼均為全塑料。
(7)手持式電動工具用電安全距離擴展閱讀:
安全要求:
1、手持電動工具在使用前,外殼、手柄、負荷載、插頭、開關等必須完好無損,使用前必須做空載試驗,經過設備、安全管理部門驗收,確定游改滾符合要求,發給准用證或有驗收手續方能使用。設備掛上合格牌。
2、使用Ⅰ類手持電動工具必須按規定穿戴絕緣用品或站在絕緣墊上。並確保有良好的接零或接地措施,保護零線與工作零線分開,保護零線採用1.5mm以上多股軟銅線。安裝漏電保護器漏電電流不大於15mA,動作時間不大於0.1s。
3、在一般場所為保證安全,應當用I類工具,並裝設額定漏電電流不大於15mA,動作時間不大於0.1s的漏電保護器。Ⅱ類工具絕緣電阻不得低於7MΩ。
4、露天、潮濕場所或在金屬構架上作業必須使用II類或Ⅲ類殲態工具,並裝設防濺的漏電保護器。嚴禁使用I類手持電動工具。
8. 手持式電動工具的安全要求有哪些呢
操作者應穿戴好絕緣鞋、絕緣手套;手持電動工具的電源要安裝漏電保護器,工具的金屬外殼應保護接地或接零;配用的導線、插頭、插座應符合要求。首次使用,應檢測接零和絕緣情況,確認無誤後才能使用。手持電動工具的導線必須使用絕緣橡膠護套線,禁止使用塑料護套線;導線兩端要連接牢固,特別是手柄尾部的電纜護套要完好。手持電動工具的電纜線不應有接頭,長度不宜超過5米。挪動手持電動工具時只能手提握柄,不得拉扯導線,頁不要過分翻轉,避免手柄內電源線接頭纏、扯脫落,使機殼帶點或發生短路。還要防止手持電動工具的工作端對人體造成機械傷害。在易燃易爆的工作環境中切不可使用手持電動工具,以免產生火花,釀成火災爆炸事故。
9. 安全電壓與安全距離之間的關系
國家法定安全電壓標准
安全電壓是為了防止觸電事故而採用的由特定電源的電壓系列。其供電電求實行輸出與輸入電路的隔離,與其他電氣系統的隔離。這個電壓系列的上限值,在正常和故障情況下,任何兩導體橡念間任一導體與地之間均不得超過交流(50-500赫)有效值50伏。
根據場所特點,採用我國安全電壓標准規定的交流電安全電壓等級:
1、42伏(空載上限小於等於50伏)可供有觸電危險的場所使用的手持式電動工具等場合下使用;
2、36伏(空載上限小於等於43伏),可在礦井、多早如滑導電粉塵等場所使用的行燈等場合下使用;
3、24伏、12伏、6伏(空載陸臘上限分別小於或等於29伏、15伏、8伏)三檔可供某些人體可能偶然觸及的帶電體的設備選用。在大型鍋爐內工作、金屬容器內工作或者在發器內工作,為了確保人身安全一定要使用12伏或6伏低壓行燈。當電氣設備採用24伏以上安全電壓時,必須採取防止直接接觸帶電體的。其電路必須與大地絕緣。 安全電壓是以人體允許電流與人體電阻的乘積為依據而確定的。
10. 手持式電動工具接線最長多少米
一般缺拿祥一組30米左右,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但加太敏氏長要配穩壓,伏搏所以,正常30米為好,不要太長也不要太短的那樣都不太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