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pkpm中鋼柱的長細比超限怎麼調整
1、修改桿件截面使其在平面外方向的回轉半徑增大;
2、在平面外適當加支撐或剛性系桿。
長細比=計算長度/回轉半徑。很顯然,減小計算長度或者滑乎枯加大回轉半徑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計算長度並非實際長度,而是實際長度乘以長度系數,長度系數則與柱子信洞兩端的約束剛度有關。就是要看與柱相連的梁或者基礎是否給力,如果這些頃做構件的剛度越高,那麼長度系數就越小,柱子的計算長度也就越短。
(1)pkpm鋼結構工具箱柱腳計算過大擴展閱讀:
長細比這個概念對於受壓桿件穩定計算的影響是很明顯的,因為長細比越大的構件越容易失穩。可以看看關於軸壓和壓彎構件的計算公式,裡面都有與長細比有關的參數。
對於受拉構件規范也給出了長細比限制要求,這是為了保證構件在運輸和安裝狀態下的剛度。
對穩定要求越高的構件,規范給的穩定限值越小。
❷ pkpm計算出來的柱底內力太大,做的獨立基礎太大,怎麼調整是柱底內力小
要分析基礎太大是不是正確的啟李,和合理的
1、看看荷載輸入有無問題,還有基礎設計應按規范考慮荷載折減
2、是不是地基土持力層承載力太低
如果悄晌遲上面謹擾兩者都沒有問題,那麼就看這么大的獨立基礎是不是還是很合理,有些工程,獨立基礎太大就不如樁基礎經濟。
❸ PKPM鋼結構設計中,柱腳連接形式選不了,只能選剛接,不能選 鉸接,這是為什麼
在satwe,缺前前處理進伏仿清去之後。選擇「特殊構件定義」 大游》「特殊柱」 》裡面有設置上端鉸接下端鉸接,兩端鉸接的。。設置計算之後回到鋼框設計里設計節
點看看。
❹ PKPM中鋼結構計算過程中,鋼柱的計算長度系數是怎麼考慮的進行結構分析時需不需要修改計算長度系數
鋼柱計算長擾陪度系數,要根據具體情況調整,這個你可以詳見《鋼規》附錄部分。結構分析根據具體計算需要手動調整,例如悔嫌門規平面外就需要手緩前蠢動調整,而鋼框架計算軟體則已經都考慮。
❺ PKPM結構系列軟體常見問題及解析
一、 門式剛架中只承擔山牆風荷載,而不承擔豎向荷載的一類抗風柱是否考慮計算長度放大系數η?
答:對於搖擺柱,其兩端鉸接,柱本滑灶身不為結構整體提供抗側剛度,同時它要承擔豎向荷載,其他柱子必須為搖擺柱提供側向支承,因此需要考慮對於其他剛架柱的計算長度放大系數η。對於只承擔風荷載,不承受豎向荷載的一類抗風柱,對於剛架柱的穩定沒有明顯的不利作用,計算長度系數的放大系數不需要考慮。
二、 2同一個門式剛架模型,將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分別設為fak=245Kpa和fak=155kpa,為什麼兩次計算結果柱下獨立基礎的尺寸相同?
答:如下圖查看兩柱下基礎計算結果文件:發現兩模型的計算結果地基最大反力Pmax均小於各自修正後的地基承載力特徵值,而最小反力Pmin則接近於0,且兩次計算基礎零應力區控制比例均為0,所以判斷兩個柱下基礎底面尺寸由零應力區控制,此時要滿足最小反力大於0,獨基尺寸就與修正後的地基承載力特徵值沒有直接關系了。
三、 STS鋼結構二維設計右下工具欄中的 「用鋼量」是如何統計的?是否考慮了橫向加勁肋等重量?
答:程序直接採用截面面積乘以構件長度再乘以鋼材容重得到鋼材用量,且不會乘以調整系數,所以其他配件,像構件中的加勁肋並未統計在其中。
四、 門剛規范規定:支撐拉桿長細比400,壓桿長細比180,為何門式剛架三維和二維設計的結果值在小於以上限值時,顯示超限?
答:門式剛架設計中,對於拉桿需要在驗算規范選擇門式剛架規范驗算,勾選程序自動確定容許長細比,同時桿件定義為單拉桿或在牆面設計中柱間支撐按照單拉桿進行設計,此時程序按照拉桿長細比限值控制。對於壓桿,其容許長細比不一定是180,門規3.4.3規定地震作用組合控制構件設計時,柱長細比按150控制,可根據實際情況控制長細比。
五、 門式剛架梁考慮隅撐對鋼梁彈性約束時,程序是否判斷門剛規范對於隅撐的要求(如隅撐上支撐點位置低於檁條中心)?當不滿足相關要求時應該如何處理?
答:如果用戶選擇了考慮隅撐作用定義並布置了隅撐相關信息,程序不自動判斷隅撐是否滿足要求,直接按照布置參數考慮隅撐作用下的彈性屈曲臨界彎矩Mcr,進而確定穩定系數。在隅撐布置不滿足規范的相關要求時,可以調整隅撐布置,如不能改變隅撐布置的,則需要按照支撐間距確定梁面外計算長度,即取支撐或剛性系桿間距作為梁面外計算長度。
六、 如下圖,鋼框架模型上下弦桿分別建模在兩個標准層中,腹桿用空間斜桿,懸挑部分彈性撓度顯示,為什麼下弦桿相對撓度特別大,而上弦桿撓度接近於0?
答:首先對於帶有桁架結構的模型,其桁架部分需要考慮其上下弦桿與山拍腹桿共同工作,當上下弦桿位於不同的標准層時,需要將桁架部分定義為同一個施工次序。
彈性撓度中的相對撓度為主梁或次梁跨中相對於梁兩端的位移,懸挑梁為懸挑端相對於豎向構件端部的位移差。該模型一層懸挑部分由於整根梁只有一端與豎向構件相連,程序判斷為懸挑梁,二層上弦桿各段均與支撐相連,判斷為框架梁,因此其相對撓度為梁跨中相對於各梁段兩端的位移,所以位移值很小,此時應該看絕對撓度或各荷載工況下的位移情況判斷撓度是否滿足要求。
七、 為什麼同樣模型,只將柱截面改大,柱腳錨栓就會增加?為何邊跨柱腳錨栓反而比中間跨的多?
答:該模型中將下面一行柱截面改大後,柱剛度隨之增大,如下圖,柱腳的受拉承載力控制組合由原來的壓力變為拉力,彎矩也隨之增大,原有錨栓不滿足要求,所以錨栓數量會有所增加。
相對中間跨,該模型下部承受的豎向荷載小,軸壓比較中間跨要小,且在水平作用下結構邊角部一般會產生拉力和彎矩,所以以受拉控制的錨栓數量會比中間跨要多。
一、 在satwe中進行不同性能目標與小震包絡設計時,為什麼主模型中仍然顯示的是小震模型計算結果而不是包絡值?
答:在進行性能設計包絡時,在參數中定義了性能包絡設計的相關信息後,必須要在多模型定義—性能目標中交互定義各個構件的參加包絡時的性能目標後再進行計算,才能信唯扮得到包絡結果,如果沒有定義構件的性能目標,則satwe構件配筋和應力結果不會進行包絡。
二、 在satwe中進行不同性能目標與小震包絡設計時,為什麼結果查看中輸出的參數是「在中震(或大震)設計:不考慮」?
答:在參數中定義是「性能設計包絡信息」而不是單獨考慮整個結構的某個性能目標,該參數只有在「性能設計」參數中選擇左側「按照高規性能化設計時選擇一個特定的性能目標時才顯示對應的性能目標,否則顯示不考慮。
三、 PKPM對於導入用戶自定義地震波具體方法是什麼?
1、使用txt文本文件進行自定義地震波的數據寫入和編輯。文本文件的後綴名為.txt,需要將其修改為.x、y和.z,其中.x文件為地震波主方向數據文件,.y文件為地震波次方向數據文件,.z文件為豎向地震波文件。如圖:修改文件後綴名時注意在文件夾選項中的「隱藏已知文件類型的擴展名」處於不勾選的狀態,否則很可能無法修改擴展名。
2、 地震波文件名一般為英文和數字組合形式,不要出現特殊符號和空格,例如文件名可以是user1.x、user1.y,wave1.x、wave1.y等等。
3、 打開地震波文本文件,第一行輸入該條波的采樣點總數,空一格第二列為采樣點記錄步長,此處沒有數值時,程序默認按照0.02s考慮。第二行第一列起為地震波各采樣點加速度值,單位為m/s2,注意采樣點數必須要與采樣點總數一致。如果導入的波為人工波還需要在第一行采樣點記錄步長後空一格,輸入m作為人工波的標志,天然波則不需要。
4、將編輯好之後的地震波文件放入模型所在文件夾後,在地震波庫中「自定義地震波」一欄會出現已經導入的自定義地震波。
四、 模型樓層受剪承載力不滿足要求,此時增加上層框架柱數量後,為什麼本層與上層受剪承載力比值反而滿足規范要求?
答:程序對於構件的樓層受剪承載力計算,按照建築抗震鑒定標准附錄C進行計算,構件的樓層受剪承載力不同於剪切剛度等剛度指標只和構件截面及模型布置相關,承載力指標和構件截面、材料強度、構件配筋都有關系。就此種情況來說,增加柱數量後,梁的跨度降低,尤其是在原有柱網跨度較大的方向中間增加柱後,梁跨減小,單個柱的受荷面積會顯著減小,柱配筋控制彎矩下降,柱的縱筋和箍筋配筋面積都較之前有明顯減小,總配筋量要比修改前要小,減小幅度超過了由於柱數量增加造成混凝土部分的承載力增加的幅度,總體上該層呈現受剪承載力減小趨勢,這就使得下層與上層受剪承載力比值增大至滿足規范的狀態。
五、 採用自定義構件模擬施工次序定義模擬懸吊結構的受力時,發現定義修改構件施工次序與否對於吊柱及下部受力沒有影響,是什麼原因?
答:定義的構件模擬施工次序並沒有發揮作用,是因為要考慮構件模擬施工次序還必須在satwe參數總信息中勾選「自定義構件施工次序」,v4.1系列版本在恆活荷載計算信息中選擇模擬施工類型時選擇「構件級施工次序」,此時修改構件的模擬施工次序才起作用,否則後續施工次序定義將不起作用。
六、 在同一個框架模型中,在柱附近布置移動荷載與否,柱截面配筋沒有變化,程序在配筋設計時沒有考慮移動荷載?
答:程序在分析和配筋設計時確實考慮了移動荷載這類吊車荷載。模型之所以配筋沒有變化,由於移動荷載作用在柱附近,主要產生柱的軸壓力,產生的彎矩值很小,對於混凝土柱,軸壓力在一定范圍內對配筋起有利作用,因此此時該移動荷載對柱配筋不起控製作用,就出現了是否考慮移動荷載柱截面配筋量沒有變化的現象。
七、 採用PKPMv3版本計算 ,發現新舊版本輸出的計算書中,對剛度比的計算結果差異較大,是什麼原因?
答:新舊版本的結果實際上是一致的,只不過比較的對象不同。新版方式輸出的結果是和規范要求的系數進行比較。而舊版方式是將規范要求的系數乘到上一層的剛度中,結果是和1比較。所以數值上雖然有差別,但是剛度比結果實際上是一樣的。
八、 程序按規范要求的軸壓比限值判斷的邊緣構件屬性與計算軸壓比結果不相符。軸壓比超過0.3,但是判斷出來的屬性是構造邊緣構件。程序是按什麼結果進行設計的?
答:模型在參數中,嵌固端所在層號為1。按規范要求,按軸壓比判斷邊緣構件屬性取用的軸壓比是底層牆肢底截面,也就是嵌固端所在層的軸壓比。在1層這些牆肢的軸壓比並未超過0.3,所以可以設置為構造邊緣構件。
九、 現在有一個33層剪力牆模型,計算顯示底層X向剪重比2.36%<2.4%,設置地震力調整調整系數1.02,結果顯示的還是2.36%,只是在調整系數那裡顯示地震作用放大1.02,而且是全樓放大1.02,請問pkpm是否可以僅放大減重比不足的那一層,如模型的底層。如果可以那麼填了放大系數以後,顯示的減重比是調整後的還是調整前的?
答:在程序中,即使是有剪重比調整系數,樓層的剪力是不會發生變化的,所以對應的剪重比也不會變。剪重比是作為調整系數輸出在WZQ文件下面的。在樓層剪力的位置輸出的剪重比總是調整前的。
程序可以實現單層調整剪重比,在參數中可以進行自定義各層各方向調整系數。新版舊版均有這樣的功能。
但是如果是程序自動調整,那麼只能全樓調整。因為在國標規范中有明確的要求,剪重比是一層不夠,全樓調整,不能只調整不夠的樓層。
十、 風荷載和地震作用下,WMASS和WZQ中輸出了底層的樓層彎矩,WMASS中抗傾覆驗算給出了傾覆彎矩,二者均為標准值,為何不相等?
答:兩個位置本身演算法是不同的,風荷載和地震樓層剪力給出的彎矩值是樓層剪力V*層高H得到的結果。
而傾覆力矩的計算,是把外荷載近似為一個倒三角形分布的形式,按底部剪力V*(2/3總高+地下室高度)得到的結果。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❻ PKPM里,設計鋼結構廠房,參數輸入後,計算結果出現:梁高厚超限。求高手解答!
門敏返剛梁的高厚比是250,一般氏拿虧情況下不會超限,不過,當你的殲神梁高變化幅度超過(忘了是多少),簡單點說就是你的梁每米長范圍內梁截面高變化幅度太快,也會提示高厚比超限。
❼ pkpm中鋼柱平面內長細比超限怎麼辦
長細比=計算長度/回轉半徑。所以很顯然,減小計算長度或者加大回轉半徑即可。
建築節能設計計算幫助設計師完成慎州所有相關的熱工計擾孝明緩告算,提供了大量不同保溫體系的牆體,屋面和樓板類型,可方便的查詢各種保溫體系的適用范圍和特點。
自動計算建築物的體形系數和窗牆比等參數,直接讀取建築師在建築設計中的各種門、窗、牆、屋面、柱、房間等設計參數,進行節能設計,並根據《節能設計標准規范》進行自動校核驗算。
建築模型的建立:
直接從DWG文件中提取建築模型進行節能設計。可以最大程度的減輕建築師的工作量,在方案、擴初和施工圖等不同設計階段方便的進行節能設計,避免了二次建模的工作。
使用建模軟體進行建模。CHCE軟體提供了自帶的建模工具,可以快速高效的完成建築模型的建立。
可以直接利用PKPM系軟體的PMCAD建模數據。如果有了PMCAD的數據,則可以直接進行下一步的節能設計工作。
❽ 怎麼在PKPM里設計鋼結構的外露式柱腳
極限承載力的計算程序是按照抗震規范8.2.8計算的。對於外露式的柱腳,由於Mu是錨栓的極限承載力,Mpc是剛柱子的極限承載力,因此會存冊豎在這個不足明鏈的問題。如果要調整隻能修改柱腳的形式,可以選用外包式或者激姿孫埋入式柱腳。
❾ pkpm柱腳不等高如何設置
柱頂位置是位於上節點高處的, 布置時輸入柱長度就可以調整柱底標高了。
注意保證底標高大於與基礎相橘弊連最大底標高的柱子應手圓州族工將柱跡行底設成支座
❿ 鋼結構設計中柱平面外穩定應力超限怎麼解決
鋼結構設計中柱平面外穩世喚定應力超限解決方法如下:
1、改變構件截面,增加平面外慣性矩;
2、增加平面外支撐,減少計算長度系數;
3、提高鋼材畢隱等級;
4、改變結構體系,減少平面外受力;手返廳
5、看看什麼位置超限,在超限位置加強,加加勁肋,或者貼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