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做好工具箱5S目視化,工具箱里的工具怎麼擺放
這樣就可以了。
更好的方法是根據生產的具體情況和企業的安排,體現在方便、安全上。至版於權外觀只要表面上整齊劃一,整潔、美觀就可以了。
中國企業管理團隊。
⑵ 生產線上有哪些工具方法來實現目視化管理
一、目視化管理的常用工具方法
目視化管理的常用工具包括信號燈、標志牌、顏色板(桿、條)、操作流程圖、樣本、警示線等。在目視化管理中,顏色的使用是最常見的。不同的色彩會使人產生不同的分量感、空間感、冷暖感、軟硬感、清潔感、時間感等情感效應。
1、設備的目視化管理
設備的管理除了建立系統的點檢保養制度外,還應對存放區域進行規劃、標識及目視化管理。設備的目視化管理以能夠正確地、高效率地實施清掃、點檢、加油、緊固等日常保養工作為目的。
①清楚明了地顯示出維護保養的部位。方法是對管道、閥門等分別用不同的顏色區別管理。
②能迅速發現溫度是否異常。方法是在馬達、泵上使用溫度感應標貼或刷塗溫度感應油漆。
③供給是否正常、運轉是否清楚明了?方法是在設備旁邊設置連通玻璃管、小飄帶、小風車等物。
④在設備蓋板的極小化、透明化上下工夫,特別是驅動部分,便於人們容易「看見」。
⑤標識出計量儀器的正常和異常范圍、管理界限,如綠色表示正常范圍,紅色表示異常范圍等。
⑥設備是否按要求的性能、速度在運轉?在設備上標注出應有的周期和速度。
2、模具、工裝夾具的目視化管理
①為了減少工具遺失的機會,可透過「工具模具離庫廣告牌」來掌握工具模具的動態;
②刷上或貼上顏色,辨別工具模具身份;
③替工具模具建立一個溫件的「家「;
④用履歷表來掌握工具模具的使用情況。
3、物料的目視化管理
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對消耗品、物料、在製品、產成品等進行目視化管理。對這些物品的放置,通常有以下四個地方:
①伸手可及之處;
②較近的架子、抽屜內;
③儲物室、貨架中;
④某個特定區域。
物料管理的目標是快速地弄清「什麼物料」、「在哪裡」、「有多少」,在必要的時候,必要的物料都能快速地取出放入。
物料目視化管理要點:
①明確物料的名稱及用途。方法是分類標識及用顏色區分。
②物料放置之處的判斷。方法是採用有顏色的區域及用不同的標識加以區分。
③物料的放置能夠保證物料順利地先進先出。
④確定合理的庫存數量,只存放必要的數量,但要防止斷貨。方法是標識出最大在庫線、安全在庫線和下單線,明確一次下單數量。
⑤目視大容器內的容量用連通器的玻璃管刻度標示。
⑥目視物品是否采購,是否該補料。
⑦目視材料在哪裡?方法是明確擺放位置,用顏色或標牌標示。
4、品質的目視化管理
①防止因「人的失誤」出現質量問題。方法是合格品與不合格品要分開放置。用顏色加以區分。
②如何區分物品的檢查狀態?從區域上分別設立待檢區和已檢區,將檢查過的物品分區擺放。對於裝箱物品,可以掛上合格證或書寫檢驗員的工號。
③重要管理項目要一目瞭然。可以懸掛比較圖或採用「一口標准」的形式,形象說明其區別和要點。
④能快速准確地進行判斷。方法是採用上下限的樣板判定方法,可以不用計算,快速測定,防止人為失誤。
⑤張貼質量管理的宣傳標語和質量諺語。
5、作業的目視化管理
企業里的各項工作是通過各種各樣的工序及人組合而成的。各工序的作業是否按計劃進行?在作業管理中,是否有異常發生?如果有異常發生,應如何應對?這都是作業目視化管理的要點。
①核查實際進度與計劃要求是否一致。方法是用生產動態板和外包工動態板、各類看板來標明。
②清楚地判定作業是否按要求在正確實施。方法是用「一口標准」作業指導書、誤用普報燈來表示。
③設備負荷是否正常,狀態如何。方法是用設備保養記錄、設備負荷顯示板標示。
④在異常早期發現上下工夫。方法是利用控制圖、缺料預警、設備異常報警燈來反映。
6、安全的目視化管理
①讓員工知道何處是安全禁區;
②讓員工知道何處是工廠的「猛獸」區(易燃易爆物品的區城、有毒有害區域、高壓電區域等);
③消防器材的正確擺放和使用;
④應急響應和預案,在出現危機時知道如何正確應對;
⑤對員工進行正確辨認安全標識的教育。
二、、目視化管理的意義
目視化管理從直觀角度出發,對現場進行優化改進,使得現場一目瞭然,而生產現場是企業直接創造效益的場所,是企業所有信息的原始發源地,也是各種問題萌芽產生的場所,現場管理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反映出企業經營情況的好壞。
現場改善是現場管理的深化,通過目視化管理,增進以顧客滿意為目標,使用持續改善理論對生產現場的人員、設備、物料、作業方法、生產環境等各生產要素進行持續的改善,實現各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從而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浪費,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⑶ 工具庫管理有什麼好的辦法
工具庫管理的最佳方法是使用5S管理法
5S管理的工具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
1、定點,即物品擺放要定點,容易管理,使用時方便取用;
2、定容,將物品都規定好盛具,最好標准化,便於管理取用;
3、定量,將單位盛具的物品都都訂好數量,每一盛具里物品數量都一樣;
4、整理,即將每種物品都整理好,不用的丟掉,常用的,不常用的都區分開來;
5、目視化,即現場布局及生產現場都需要一目瞭然,便於管理,不能留有死角。
5S作為一種管理工具,它最終的目的就是使得現場管理達到目視化。
【5S管理的定義】
整理(Seiri):
把要與不要的人、事、物分開,再將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處理,對生產現場的現實擺放和停滯的各種物品進行分類,區分什麼是現場需要的,什麼是現場不需要的;其次。對於車間里各個工位或設備的前後、通道左右、廠房上下、工具箱內外,以及車間的各個死角,都要徹底搜尋和清理,達到現場無不用之物。
整頓(Seiton):
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通過前一步整理後,對生產現場需要留下的物品進行科學合理的布置和擺放,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在最有效的規章、制度和最簡潔的流程下完成作業。
清掃(Seiso):
將工作場所之污垢去除,使異常之發生源很容易發現,是實施自主保養的第一步,主要是在提高設備稼動率。
清潔(Seiketsu):
通過對整理、整頓、清掃活動的堅持與深入,從而消除發生安全事故的根源。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使職工能愉快地工作。
素養(Shitsuke):
努力提高員工的自身修養,使員工養成良好的工作、生活習慣和作風,讓員工能通過實踐5S獲得人身境界的提升,與企業共同進步,是5S活動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