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五金知識 > 標本採集工具箱功能

標本採集工具箱功能

發布時間:2022-12-09 10:13:20

1. 如何做植物標本

如何製作植物標本

在野外採集、製作植物標本,是一件很有意義和樂趣的事。春天來了,正好趁此機會去郊外走走看看,享受一下大自然的樂趣。

要採集製作植物標本,需准備植物標本夾和吸水的草紙,標本夾可以自己動手製作,用木條做兩片網式架,架上要留有可綁繩索的頭,兩條木架之間放吸水的草紙,用繩綁好隨身攜帶。

全株植物,包括根、莖、葉、花,採下後,先將花瓣整理好壓放在草紙上,然後將莖、葉整理好,每片葉要展平。不能因為葉多把葉子摘掉,一部分葉要反放,這樣壓好的標本葉正反面均有。如果莖、根太長超過標本夾的長度,可將莖或根折壓在紙上,然後在上面鋪幾層吸水草紙,用木夾壓緊綁好。

植物標本不能在太陽下曬,這樣容易變色,壓在標本夾內的標本每天要翻倒數次,每次換用乾燥的吸水草紙,用過的紙在太陽下曬干以備下次翻倒時使用,標本夾壓標本主要是靠吸水草紙,將植物的水分吸干。壓好的標本,花、莖、葉的顏色不變。壓好的植物標本可用來做教學用品和裝飾品,別有情趣。

也可將植物標本壓制在有機瑲璃內,製成人造琥珀,這樣保存的植物標本色彩更為鮮艷。

在野外活動如果你沒有帶標本夾,用餐巾紙或衛生紙代替吸水草紙,夾在紙板或塑料箱板中用繩綁緊也可,或將植物的葉或花夾在筆記本中。葉子

植物標本的製作和保存

1/7頁
植物標本是植物教學和科研的一個重要手段,植物標本的製作是生物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

植物標本的製作主要過程是採集、整理、裝作、標簽和編號等過程,現將幾種植物標本製作介紹如下:

一、標本的採集

1,盡可能選擇根、葉、莖、花、果。因為花和果實是鑒定植物的主要依據,同時還要盡量保持標本的完整性。採集矮小的草本植物,要連根掘出,如標本較高,可分為上、中、下三段採集,使其分別帶有根、葉、花,果,,而後合為一標本。

2,要有代表性。要採集在正常環境下生長的健壯植物,不採變態的、有病的植株,要采能代表植物特點的典型枝,不採徒長枝、萌芽枝、密集枝等。

3,保護好所採集的植株。把採集到的標本放到採集箱里,如植株較柔軟,應墊上草紙,並壓在標本夾里。

4,要給所採集的標本掛上標簽,並註明所採集的地點、日期及採集人的姓名,並且記下植物的生長環境和形態特徵如陸地、水池、向陽、氣味、顏色、花的形態、乳汁等。

二、臘葉植物標本的製作

臘葉植物標本的製作可分為台紙式和固定式兩種。

2/7頁

1,台紙式

工具:標本夾、枝剪、小刀、記錄本、筆。

材料:台紙、標簽、草紙,或報紙,

把標本夾的一面放在桌上,上鋪幾層吸水性好的草紙,把採集來的標本放在紙上,加以整理,主要把枝、葉、花的正面向上展平,較長的標本可折成兩三折放置,然後放上標簽,再蓋上幾層草紙,這樣,可使每件標本間隔著幾層草紙置放,最後將標本夾的另一面也壓上,並用繩縛緊,拿到陽光下晾曬,每隔一定時間,24小時,用乾草紙換去標本夾里的濕紙,連續換5天左右,標本就會完全乾燥了,最後,把已經乾燥的標本分別固定在台紙上,並換上新標本,標本上要填寫植物的名稱、採集地點和日期、採集人的姓名。這樣,一件台紙式植物標本就製作完成。

2,盒式

工具:尺、枝剪、刀、粘合劑

材料:硬的透明塑料板、吸水紙、透明膠。

將採集來的植物標本,用枝剪、刀修剪,剪取枝葉茂盛帶花的部位,小的植株可保留全株,所取植物標本一般以高度25公分為准。用毛刷在清水中輕刷標本各部分,而後放置吸水紙上並置於陰涼通風處涼干。

3/7頁
根據選好的標本的大小量好尺寸,用刀將透明塑料板割出盒的蓋和邊蓋,量取一硬紙板,三合板,做底板,然後用粘合劑粘合成一透明的盒狀標本盒。

把已經乾燥過的植株放入標本盒裡,用透明膠粘合在底板上,貼上標簽和編號以及採集人和採集地點、日期。

三、花的標本製作

工具:枝剪、500ml燒杯、較大的瑲璃瓶、培養皿

材料:8,鐵絲、木製底座、硅膠、硬紙板、回形針

取一段8,鐵絲並盤旋,而後把盤在中央的一頭拉起,使鐵絲成盤旋狀,再把拉起的一頭鐵絲插入花柄中,用硬紙板圍成一圓筒,用回形針別住,圓筒的長度和直徑以能罩住花為好,把花連同盤曲的鐵絲放在培養皿中,用圓筒罩住,向內灌入硅膠直到淹沒花為止,筒上蓋一瑲璃片,放在陽光下曬一周左右。而後放在大容器中,抽去紙板圓筒,硅膠散落,露出脫水後的乾花。把乾花連同鐵絲插入木製底座,放入瑲璃瓶中,加蓋,用蠟封口。乾花標本製作完成。貼上標簽、採集地點和日期、採集人姓名

2. 標本採集的原則是什麼

標本採集的原則如下:

(1)早期採集:採集時間最好是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狀典型時,而且必須在使用抗菌葯物之前採集。

(2)無菌採集:採集的標本應無外源性污染。

(3)採集適量標本:採集量不應過少,且有代表性。

(4)安全採集:採集標本時不僅要防止皮膚和黏膜正常菌群對標本的污染,同時也要注意注意安全,防止傳播和自身感染。

血標本採集

(1)全血標本:測定血液中某種物質的含量,標本採集後,取下針頭,將血液順管壁緩慢注入抗凝管,輕搖均勻後,送檢。

(2)血清標本:測定血清酶、脂類、電解質和肝功能,血標本注入乾燥試管,避免震盪,採集生化檢驗標本,應空腹采血。

(3)血培養標本:採集後標本置於血培養瓶,一般血培養取血5ml,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患者采血量10-15ml。

3. 石器標本資源收集技術規程

前言

中國地處亞洲東部,幅員遼闊,歷史悠久,地下蘊藏著的舊石器時代考古信息十分豐富。古人類製作和使用的石器標本是從事舊石器考古研究的基本材料,對探討人類在東亞地區的起源、遷徙、進化和生態環境有重要意義。為了加強對標本採集的規范化程度,特製定石器標本採集的技術規程以便全面客觀地收集標本在田野的各項信息,充分發揮標本的研究、陳列和保存價值。本技術規程涉及兩種情況:調查發現的石器標本的採集和考古發掘時從地層中出土的石器標本的採集。

按GB/T1.2—2002《標准化工作導則第2部分:標准中規范性技術要素內容的確定方法》和GB/T1.2—2000《標准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等有關資料編寫規則進行編寫。

本規程附錄A為規范性附錄。

本規程由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提出。

本規程起草單位: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本規程起草人:裴樹文,陳福友,劉麗萍。

本規程由國家岩礦化石標本資源共享平台負責解釋。

1 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石器標本收集的內容、技術要求和方法。

本規程適用於石器標本的收集。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程的引用而成為本規程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稿(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規程,然而,鼓勵根據本規程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規程。

GB/T2260—2007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

GB/T9649.9—2009 地質礦產術語分類代碼 第9部分:結晶學及礦物學

賈蘭坡,黃慰文.周口店發掘記.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裴文中.周口店洞穴採掘記.地質專報,乙種,1934

張森水.中國舊石器文化.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

3 術語和定義

3.1 石器(stone artifacts)

是舊石器考古研究中對人類生產石質工具及其系列產品的統稱,從學術角度出發,石器應稱石製品。石製品是人類有意打擊產生的所有石質塊體的總稱,依據人類生產石製品的工藝和形態將石製品又進一步劃分為石錘、石砧、石核、石片、石器以及斷塊、殘片和碎屑等。

3.2 遺址(地點)(site)

指古人類活動遺留的連續分布的遺跡、遺物集合體。從形式來分,有露天遺址和洞穴遺址;從內涵來分,有居住遺址、臨時夜宿營地、石料採集場、石器加工場、狩獵場、食物採集地、狩獵隱蔽哨所、食物加工作坊、聚會場所、圖騰地點等。「地點」指的是人類遺址之外因各種原因從遺址帶出遺物的零星分布地,一個地點中可能有若干遺址的遺物存在,但地點不應被包含在遺址之中。

3.3 採集(collection)

是指根據標本分布的狀況,通過田野工作將石器標本採集和集合至室內的過程。常用的標本分布狀況有保存於地層中和出露於地表兩種方式。

4 石器標本的收集

4.1 採集准備

4.1.1 標本採集工具

a)水準儀、全站儀、全球衛星定位儀(GPS)。

b)照相機、比例尺、羅盤。

c)地質錘、樁、繩、吊錘、捲尺。

d)袖珍放大鏡,放大倍數以10倍為佳。

e)鑿子、刷子、各種粗細的剔針。

f)野外記錄簿(簡稱「野簿」)。

g)繪圖板、坐標紙、直尺、量角儀。

4.1.2 標本編號工具

a)記號筆,用於標本上寫編號。

b)標簽紙,用於標本編號,隨標本一起放入標本袋。

4.1.3 標本包裝材料

a)口袋,存放採集的石器標本。

b)塑料盒,用於放置體積小或性脆材料的石器標本。

c)紙和棉花等包裝材料,避免石器標本在運輸途中的碰撞。

d)地質包,容積很大、很結實的肩袋,最好還帶有絹制夾袋的背包、圖囊。

4.2 採集步驟

4.2.1 石器遺址(地點)的基本信息

無論是調查還是發掘,首先要對遺址(地點)的一些基本信息進行描述和記錄:

a)舊石器遺址(地點)的命名,一般採用發現地的地名來命名,在記錄時盡量選用最小地名。

b)石器遺址(地點)的地理位置,指遺址(地點)所處的行政區劃,即所屬的省、市、縣、鄉(鎮)和村,以及在村的什麼方位和距離、在當地的最小地名。

c)石器遺址(地點)的地理坐標,可選擇遺址(地點)的中心位置,採用GPS全球定位系統測量其緯度和經度,應該精確到秒。

d)石器遺址(地點)的海拔高度。

e)石器遺址(地點)的范圍,可利用GPS在遺址(地點)的邊緣選取適量的點,測量其經緯度,進行大致的估算。

f)石器遺址(地點)的地質概況和所處的地貌部位,簡要記述遺址(地點)的地貌和地層概況,如湖相、河流階地、黃土等;標本是出自地層還是脫層。

g)遺址類型,如曠野(露天)遺址、洞穴遺址等。

h)發現日期,記述年月日,必要時可記錄具體時間(精確到小時)。

i)發現人,根據具體情況註明是單人還是多人。

4.2.2 考古發掘出土標本的採集

石器標本收集的具體步驟如下:

a)選擇發掘區域,根據已有地層剖面出露情況,必要時結合探溝試掘得到的信息,選擇遺跡和遺物相對豐富的區域作為發掘區域。

b)布方,布方的目的是確立一個測量和記錄的基準,這樣可以准確方便地觀察和記錄遺跡、遺物在發掘區域內的空間位置。一般採用坐標式布方,即在選定的發掘區域內,將坐標原點置於發掘區的相對中心位置,X軸為正東正西方向,Y軸為正南正北方向(應將羅盤磁方位角校為坐標方位角),以1m×1m為單位劃分方格,作為發掘和記錄的基本單位,即探方。每個探方的面積為1m2,坐標原點可標記為N100,E100(為以後向西南方向擴方不會出現負數考慮),每個探方都用其西南角在整個坐標系中的坐標數值命名,如N100E100,N100E101等。為明確標記各探方的范圍,可在探方的四角釘上標樁,然後用線繩在整個發掘區內拉成網格,並在每個探方的西南角用標簽標明方號。洞穴遺址發掘時可以將標樁釘在洞頂,然後繫上線繩垂下吊錘,以標明每個探方的范圍。

c)發掘,一般採用按水平層揭露的方法,水平層的厚薄主要視遺物的豐富程度、是否存在遺跡和堆積層的岩性特徵等而定,一般而言,對於堆積結構鬆散且遺物稀少、沒有遺跡的地層可以每個水平層10cm或5cm的厚度進行發掘,對於遺物豐富且有遺跡的要將水平層的厚度縮小,一般5cm一個水平層,或根據實際情況採用更薄的水平層厚度。在發掘過程中要保證遺物遺跡的完好出土再現,在遇到遺物時,要用竹簽或小剔針清除遺物周圍的包裹物,避免傷害遺物,並且不能移動和改變遺物的原始平面位置和高度,保留遺物的原始埋藏狀態,以便測量准確的數據。發掘中要隨時注意地層的變化,以確定是否進入新的自然層和是否出現遺跡現象。對於地層中出現的遺跡現象要注意分辨遺跡的邊緣范圍,並作為一個獨立的單位進行發掘、描述和記錄。對於膠結堅硬、角礫和鈣板發育的洞穴堆積,則視實際情況而決定水平層厚度以及相應的發掘工具和配套技術措施。

d)遺物編號,一般以遺址名稱的漢語拼音第一個聲母大寫組合+發現標本的連續號編號(一般以4位數為宜,如丁村遺址出土的第一件標本可編號為DC0001)。遺物編號後,將編號寫在小紙條上,並用大頭針固定在該遺物旁邊,指示其位置,以便對號測量和包裝。

e)遺跡編號,一般以遺跡的第一個拼音字母的大寫加順序號來命名,如H1表示發現的第一個灰坑,M1表示發現的第一個墓葬等。

f)測量,對每件遺物的測量數據包括三維坐標、產狀(傾向、傾角)、遺物出露的尺寸等。三維坐標的測量必須確立一個測量基點,這個基點最好是永久性的,一般定在發掘區的西南角,該點在整個布方的坐標系中的坐標數值定為N0E0,其他所有平面坐標的數值都是測量距離該基點北多少厘米、東多少厘米;基點的海拔可用水準儀等儀器從遺址附近的大地基準點引過來。三維坐標的測量可根據探方的網格採用鋼捲尺測量平面坐標(平面坐標以標本出露的中心為准,對出露大於2mm的標本可根據具體情況加測其西南端水平位置),用水準儀測量遺物標高(需進行計算),也可以採用全站儀一次測量出三個數據。遺物產狀的測量工具為地質羅盤,遺物出露的尺寸用鋼捲尺測量。

g)文字記錄,工地日記記錄整個遺址的發掘進展情況。此外,每個探方都要有一本探方日記,記錄該探方當天的發掘情況,一般採用表格形式,項目盡量完全,內容包括遺址名稱、標本編號、類型、質地、探方號、水平層號、自然層號、三維坐標(X、Y、Z)、傾向、傾角、長軸方向、出露的尺寸、發掘日期、觀測者、記錄者等,另外要在表格的空白處記錄探方內的地層變化情況和有無遺跡現象等,並對當天該探方的發掘做簡要總結。遺跡可進行單獨的記錄,配合遺跡的平、剖面圖,記錄遺跡的性質、范圍、結構構造、形成原因和遺跡中的包含物等。地層的文字記錄應結合剖面圖,描述地層的分層情況、地層層數、地層總厚度和各層厚度、各層的物質構成、結構構造、包含物、顏色、粒度,以及石器、化石等遺物和灰燼、火塘、房址、墓葬等遺跡在地層中的分布等。在做好文字記錄的同時應補充計算機信息記錄工作。

h)繪圖,每完成一個水平層的發掘,每個探方都要進行平面圖的繪制,主要是根據測量的數據,將遺物和遺跡的分布情況和大小、形狀繪制到平面圖上,並標明編號;比例尺一般為1∶10(也可依據發掘對象的情況選取1∶10、1∶5或1∶20等)。由於遺跡的分布范圍一般不局限於一個探方,多會跨越分布在幾個探方內,因此對一些重要的遺跡現象應該將整個遺跡單獨畫一張平面圖,保證該遺跡的整體觀,重要的遺跡現象可先發掘一半,繪制剖面圖來剖析其結構。在整個遺址發掘完畢後,還要對四周的發掘剖面根據自然層的分布繪制剖面圖。每張繪圖上都應該註明圖名、遺址名稱、探方號、水平層、自然層、比例尺、圖例、繪圖者、日期和簡要的觀察記錄等。

i)照相,在每個探方的每個水平層清理完畢時,都要進行照相,一般是在每個探方的正上方以相同的距離拍攝整個探方的平面照片,保證各個探方的照片可以完整拼接。對於重點遺物可增加其出土時的特寫照片,對重要的遺跡現象也要單獨重點照相。除對每個探方單獨照相外,對整個發掘區還應進行整體照相,並進行一些工作場景的照相等。發掘結束時對發掘區周邊的探方進行剖面照相。

j)錄像,對一些重要遺址的發掘可採用錄像的方法記錄遺址的地質地貌環境概況、工作場景、發掘過程和一些重要遺跡、遺物的出土狀況等。

k)寫標簽,每個遺物都要有一個標簽,包含其基本信息,以便與遺物一起包裝;標簽一般包括遺址名稱、標本編號、類型、質地、探方號、水平層號、自然層號、出露的尺寸、發掘日期和記錄者等,標簽應該定製並列印成小表格,用鉛筆填寫。

l)標本包裝,在進行完測量、繪圖、照相等工作後,將標本按照編號逐個從其原始位置取出,分別用包裝紙包好,連同標簽一同裝入封口袋中,封口袋外可用記號筆簡單地寫上標本編號和日期等,每件標本裝一個封口袋,視標本的大小可採用合適規格的封口袋。在標本裝袋前如遇標本沾有異物,可用軟毛刷或清水將其去除,切記勿用金屬等硬物機械去除。特別注意以下三點:①標本必須寫上編號;②標本必須填寫標簽,連同標簽一起包裝,並在標本登記本上進行登記;③一些易碎或太小的標本,可用棉花包裹後再進行包裝。

m)標本存放,同一探方同一水平層出土的標本可裝入一個大口袋中,以後可根據不同探方同一水平層、同一發掘區同一自然層存放,以方便查找,最後將同一發掘區出土標本存放一起,便於統一搬運和運輸。

n)標本裝箱,標本裝箱之前,需復寫一式兩份的裝箱清單,內容與登記本相同。該裝箱清單一份自存,另一份隨石器標本裝箱。箱板要結實,不要太大,以便搬運。木箱必須用乾草、刨花等填滿填實,用釘釘牢,最好再用鐵絲等將木箱十字捆綁一下,樣品箱也應進行編號。

o)標本搬運,在田野將標本妥善存放後可將標本分遺址、發掘區、自然層和水平層等級別搬運或運輸,注意在搬運前將標本盡可能用軟物質分開,以減少運輸過程中標本間碰撞和機械磨損。珍貴標本應以2人以上攜帶為宜。

4.2.3 調查發現的石器標本的採集

對於調查發現的遺址(地點)在確定了性質以後,首先按照遺址(地點)基本信息的要求提取基本信息。調查發現的遺址(地點)一般有兩種情況:①只在地表發現石器;②在地層剖面中發現石器。

a)地表發現標本:對於只在地表發現石器,地層中沒有發現的情況,如果地表石器分布比較密集,有可能反映當時的沉積狀況和古人類活動信息的,可以採取布方採集的方法,採集方法類似發掘採集石器的方法,只是省卻了發掘步驟,具體包括布方、編號、測量(由於石器暴露地表,其原始埋藏信息可能已被改變,可以只測量平面坐標,查看其分布規律)、記錄、繪圖、照相、錄像、寫標簽和包裝等,文字記錄盡量詳細,包括石器的保存狀況和遺址的前景分析等。如果地表只有零星的石器發現,可進行文字記錄後寫標簽直接包裝採集。

b)地層發現標本:對於地層中發現的石器的採集,要重點描述地層的詳細信息,包括地層層數、地層編號、地層總厚度和各層厚度、各層的包含物、顏色、粒度、結構構造以及石器、化石等遺物和灰燼、火塘、房址、墓葬等遺跡在地層中的分布層位和分布特點等,對遺跡、遺物的文化層要追蹤其擴展范圍,以確定遺址的分布范圍,並選取典型區域繪制地層剖面圖。對地層中出露的遺跡和遺物要進行重點照相記錄,對遺跡遺物進行編號,描述其質地、類型、產狀、保存狀況、埋藏的地層、分布特點等,最後將標簽寫好,特別註明所屬的地層,而後取出進行包裝,採集回室內進一步研究。

c)除以上強調的步驟外,調查發現的石器的採集方法可參照考古發掘出土標本的採集方法盡量全面地記錄信息。

d)調查發現石器標本的存放和搬運參照本規程有關考古發掘出土標本的有關存放和搬運要求執行。

4.2.4 日誌

在田野發掘或從地表、地層中採集標本的過程中應有專人記錄田野工作的情況,包括工作和生活環境以及氣象、交通、風土人情等。日誌一式兩份,分別由工作隊和主管部門保存。在做好日誌文字記錄的同時應補充計算機保存工作。

附錄A

(規范性附錄)

發掘探方圖和野外發掘記錄表格

圖A.1 發掘探方圖

表A.1 野外發掘記錄表格

4. 製作標本的基本步驟有哪些

具體製作方法:
(一)工具准備:吸水紙、標本夾、採集袋、記錄本、號牌、台紙(白色、長40厘米、寬27米、卡紙)
(二)標本採集
1、採集標本力求完整。(莖、葉、花、果)
2、採集時記錄要詳細。
3、及時掛上吊牌。
4、標本裝入採集袋。
(三)標本壓制
1、修剪:壞的、臟的葉子;葉子易脫落的植物可放在沸水中浸1分鍾再晾乾。
2、壓制:給標本鋪上幾層吸水紙,用標本夾夾住,通風處晾乾。
3、換紙:每天換紙一次,使標本保色。
(四)標本製作
1、整理標本:將干制的標本整理。
2、上台紙:標本平鋪在台紙上,調整葉子排布均勻,使同一標本同時看到正面與反面葉的形態。
3、固定:用透明膠粘貼標本:透明膠寬度厘米最漂亮。
4、貼標簽:在右下角貼上標簽。內容:標本名稱、採集地點、採集時間。
主題:
展植物原色 ,現濃濃春意。
目的:
學會採集植物和製作臘葉標本的方法。
用具:
採集箱(或塑料袋),標本夾,枝剪,掘根鏟,繩子,號牌,標簽,容易吸水的紙(草紙或舊報紙),台紙,蓋紙,鑷子,鉛筆。
方法步驟:
一、植物標本的採集(遇到珍貴稀少的植物時,不僅不要採集,而且要加以保護)。
1.草本植物,應當採集根、莖、葉、花或果實盡可能齊全的植株。
2.木本植物,應當採集長有葉、花或果實的枝條。
3.給採集到的標本掛上號牌。
4.把採集到的標本輕輕地放進採集箱(或塑料袋)內。
5.採集標本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要亂吃亂嘗,以防中毒。二、臘葉標本的製作
二、植物蠟葉標本的製作
1.盡快把整理過的標本放在幾層容易吸水的紙上,使葉、花的正面向上展平(要使少數葉、花的背面向上展平),然後蓋上幾層紙。
2.把標本層層摞起來,用標本夾夾好並縛緊,放到背陰通風處。
3.每隔一定時間,用干紙更換標本夾里的潮紙,同時對標本進行整形,力求標本盡快乾燥。
4.用線或紙條把乾燥的標本固定在台紙上,貼好標簽,再貼上蓋紙。

5. 植物病害標本要怎樣採集

植物病害標本的採集、製作和保存(包括雜草和植物被害狀標本):(一)採集工具:採集植物病害(包括雜草及害蟲的植物被害狀)標本需要適當的工具,如採集箱、標本夾、吸水紙、修枝剪、小刀、手鋸、小鏟、紙袋、塑料袋、放大鏡、採集標簽、記錄本、鉛筆等。

(二)採集方法及注意事項:1.症狀要典型:首先,所採集的標本應有典型的病狀和病徵;其次,最好採集到不同部位和不同生育期的標本,以使人們對病害有全面的認識。

2.避免混雜:每種標本上的病害種類應力求單純,一個標本上有多種病害症狀的一般來說採集價值不大;同時,各種病害標本應單獨分裝於不同的紙袋(塑料袋或小瓶)中,以免散落的病原物(各種霉層、粉狀物等)相互混雜、玷污、影響鑒定的准確性。

3.寄主鑒定要准確:植物病害依附寄主而存在,尤其專性寄生的白粉菌、銹菌、病毒等引起的病害,離開寄主很難鑒定。因此,採集時必須正確鑒定寄主植物的種類;對於不認識的植物,應同時採集枝、葉、花、果實和種子,帶回查證或送請專家鑒定。

4.有轉主寄生現象的病害(梨銹病等),應在不同時期採集兩類不同寄主的標本(含轉主寄主的標本):許多病害有多種寄主植物,採集時也盡可能採到所見的不同寄主上的標本。同時,每種病害標本採集的數目不可過少,一般不少於10片病葉、10個病果或10根病根(莖),以備鑒定或製作時損壞或交換。

5.采標本:適於干制的標本,應隨采隨壓於標本夾中;對容易乾燥卷縮的標本(如水稻、小麥的葉片),最好立即夾在厚書本中,否則葉片失水卷縮後難以展平。一般不易損壞變形的寄主枝幹或木質蕈體,剪、鋸下來後可包於紙袋中或盛於採集箱內。柔軟多汁的爛果、肉質蕈,應先用吸水紙包裹,再盛於採集箱中,並且不能裝得太多,以免擠壞和相互污染。

6.記錄:採集時,應及時記錄採集地點、時間、寄主名稱、發病情況、環境條件和採集人姓名等情況。有些有色標本難以記錄或易變色的,最好當時攝下彩色照片。

6. 製作植物標本需要哪些材料

植物標本的製作主要過程是採集、整理、裝作、標簽和編號等過程,現將幾種植物標本製作介紹如下: 一、標本的採集 1.盡可能選擇根、葉、莖、花、果。因為花和果實是鑒定植物的主要依據,同時還要盡量保持標本的完整性。採集矮小的草本植物,要連根掘出,如標本較高,可分為上、中、下三段採集,使其分別帶有根、葉、花(果),而後合為一標本。 2.要有代表性。要採集在正常環境下生長的健壯植物,不採變態的、有病的植株,要采能代表植物特點的典型枝,不採徒長枝、萌芽枝、密集枝等。 3.保護好所採集的植株。把採集到的標本放到採集箱里,如植株較柔軟,應墊上草紙,並壓在標本夾里。 4.要給所採集的標本掛上標簽,並註明所採集的地點、日期及採集人的姓名,並且記下植物的生長環境和形態特徵如陸地、水池、向陽、氣味、顏色、花的形態、乳汁等。 二、臘葉植物標本的製作 臘葉植物標本的製作可分為台紙式和固定式兩種。 1.台紙式工具:標本夾、枝剪、小刀、記錄本、筆。 材料:台紙、標簽、草紙(或報紙) 把標本夾的一面放在桌上,上鋪幾層吸水性好的草紙,把採集來的標本放在紙上,加以整理,主要把枝、葉、花的正面向上展平,較長的標本可折成兩三折放置,然後放上標簽,再蓋上幾層草紙,這樣,可使每件標本間隔著幾層草紙置放,最後將標本夾的另一面也壓上,並用繩縛緊,拿到陽光下晾曬,每隔一定時間(24小時)用乾草紙換去標本夾里的濕紙,連續換5天左右,標本就會完全乾燥了,最後,把已經乾燥的標本分別固定在台紙上,並換上新標本,標本上要填寫植物的名稱、採集地點和日期、採集人的姓名。這樣,一件台紙式植物標本就製作完成。 2.盒式工具:尺、枝剪、刀、粘合劑 材料:硬的透明塑料板、吸水紙、透明膠。 將採集來的植物標本,用枝剪、刀修剪,剪取枝葉茂盛帶花的部位,小的植株可保留全株,所取植物標本一般以高度25公分為准。用毛刷在清水中輕刷標本各部分,而後放置吸水紙上並置於陰涼通風處涼干。 根據選好的標本的大小量好尺寸,用刀將透明塑料板割出盒的蓋和邊蓋,量取一硬紙板(三合板)做底板,然後用粘合劑粘合成一透明的盒狀標本盒。 把已經乾燥過的植株放入標本盒裡,用透明膠粘合在底板上,貼上標簽和編號以及採集人和採集地點、日期。 三、花的標本製作 工具:枝剪、500ml燒杯、較大的玻璃瓶、培養皿 材料:8#鐵絲、木製底座、硅膠、硬紙板、回形針 取一段8#鐵絲並盤旋,而後把盤在中央的一頭拉起,使鐵絲成盤旋狀,再把拉起的一頭鐵絲插入花柄中,用硬紙板圍成一圓筒,用回形針別住,圓筒的長度和直徑以能罩住花為好,把花連同盤曲的鐵絲放在培養皿中,用圓筒罩住,向內灌入硅膠直到淹沒花為止,筒上蓋一玻璃片,放在陽光下曬一周左右。而後放在大容器中,抽去紙板圓筒,硅膠散落,露出脫水後的乾花。把乾花連同鐵絲插入木製底座,放入玻璃瓶中,加蓋,用蠟封口。乾花標本製作完成。貼上標簽、採集地點和日期、採集人姓名。 四、蕨類植物標本的製作 蕨類植物有世代交替的生理特點,應採集孢子體(無性世代)和配子體(有性世代)的植物體。 採集孢子體以夏、秋為宜。可全株採集,孢子體及孢子體上具孢子囊群的羽片,可壓製成臘葉標本。原葉體及帶有幼小孢子體的原葉體,宜製成浸泡標本,可先將標本置於5%硫酸銅溶液中處理一晝夜,取出後用清水洗凈,放在管口瓶注入5%福爾馬林溶液,再用蠟封口保存。把製成的孢子體臘葉標本和配子體浸制標本按順序裝訂於同一標本盒中,貼上簽即可。 五、植物標本的保存 1.避光保存。陽光照射,標本易變色,失去原色。 2.低溫保存。最好使標本室的溫度不超過攝氏28度,不低於攝氏零度。溫度過高,可使標本變形、流汁,腐爛變質;溫度過低,可使標本色澤產生變化,皺縮。 3.保存時間不宜過長。 4.防止雜菌生長,要避免經常搬動。

7. 核酸標本採集箱有冷藏功能嗎

有。因為核酸標本會在高溫環境下發生變質,影響核酸檢測的結果,核酸標本採集箱有冷藏功能,可以有效的保證核酸檢測的准確性。

8. 如何採集植物標本

在採集植物的標本的時候,首先要准備一個。標本架裡面可以放一些a4紙,還可以選擇一個採集箱,去野外採集的時候可以拿上採集箱以及挖根刀一把和剪枝剪一把。這些工具在採集的時候都是有一定的用處的,另外還需要准備好採集記錄標簽或者是小標簽若干。

9. 進行土壤采樣時需要用到哪些土壤采樣工具

土壤取樣器,能真正滿足土壤取樣全層、等量、便捷的要求,為測土配方施肥、土壤監測等土肥工作解決了難以實現的准確採集土壤樣品的難題。各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已將該取樣器指定為全省測土配方施肥、土壤監測和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項目土壤采樣專用工具。是環保、地質等行業土壤取樣理想工具。
土壤采樣器的種類可分為:
1、 動力(汽油)土壤采樣器:土壤常規采樣 節省人力,采樣深度2米
2、手動土壤采樣器(套裝):多種鑽頭,適合採集標准樣品
3、土壤重金屬采樣器:采樣直徑5cm、一次采樣長度20cm,一次單點采樣量1kg左右
4、土壤有機物采樣器:采樣長度20cm。標准配置采樣深度5m
5、無擾動采樣器:土壤揮發性性有機物采樣配套氣相色譜使用
6、抓鬥式采泥器:3L,配重磚,污泥采樣;5L,標配20m繩,污泥采樣
7、活塞式柱狀采泥器:適於水深:5m,常規分析采樣,重金屬分析采樣,分層取樣
8、重力式柱狀采泥器:采樣深度:50m,采樣器重量:50kg
9、根系土壤取樣器:304不銹鋼材質,實際取樣高:10cm,取柱狀的土,深度可定做
10、心形土壤取樣器:304不銹鋼,深度可配延長桿
11、原狀取土鑽:材質:全身304不銹鋼;壁厚:3mm;總長:1m(可選長度:0.5-5m);鑽長:25cm(可選鑽長:25cm-50cm);鑽頭直徑:50mm(可選鑽頭直徑:10、16、25、38、50、70、100mm等)
12、不銹鋼麻花鑽:材質:304不銹鋼;壁厚:6mm;總長:1m;鑽長:30cm;鑽頭直徑:50mm(可選:25、45、55、65、75、85、95mm)
13、不銹鋼荷蘭鑽:304不銹鋼,壁厚:3mm,總長:1m,鑽長:30cm,鑽頭直徑:50mm
14、土壤取樣器:原狀鑽頭
15、土壤取樣鑽機:采樣深度:1-10米(可選),標配2m

閱讀全文

與標本採集工具箱功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種攜帶型工具箱 瀏覽:743
閥門的門做怎麼磨 瀏覽:952
matlab中的lmi工具箱 瀏覽:66
排氣閥門電動好還是真空好 瀏覽:355
什麼是機械流如何抑制積屑瘤的產生 瀏覽:446
絕緣軸承如何接地 瀏覽:920
磁力閥門鑰匙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232
電動車前輪轂軸承座有點大怎麼辦 瀏覽:632
超聲波背景是什麼意思 瀏覽:615
缺一個按摩頸椎儀器怎麼發說說 瀏覽:921
閥門廠標有哪些 瀏覽:360
徐州市電動工具 瀏覽:106
辦公通用設備指哪些 瀏覽:254
設備什麼化 瀏覽:98
特斯拉為什麼取消儀表 瀏覽:738
開餐飲店需要什麼生產設備 瀏覽:549
模擬真實賽車的設備叫什麼 瀏覽:18
機械手穿線針怎麼用 瀏覽:84
鑽井傳動箱軸承怎麼更換 瀏覽:392
挖掘機行走軸承怎麼分里外 瀏覽: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