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五金知識 > 洪峰電動工具城怎麼樣

洪峰電動工具城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11-19 19:21:39

1. 瑞士著名風景區有哪些

瑞士著名風景區萬國宮: 萬國宮過去是國際聯盟的所在地,而今是聯合國駐日內瓦辦事處的總部。它是日內瓦作為一個國際城市的象徵,也是世界近代史的一個縮影。 奧林匹克博物館: 奧林匹克博物館位於洛桑萊蒙湖畔,1993年建成。博物館門口排放著希臘藝術立柱,燃燒著奧運之火。展廳約3400平方米,藏有與奧運會有關的各類藝術品、紀念品,其中包括郵票、火炬、奧運會張貼畫、紀念幣、獎章和繪畫等。館內電影廳放映介紹奧林匹克百年發展史、歷屆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盛況的電影片,深受旅遊者歡迎。該館還有一個世界一流的研究中心,設有圖書館、錄像部、圖片室和資料中心,擁有最先進的聲、光、電和多媒體視聽設備,經常舉辦各種展覽、報告會、討論會。 據統計,參觀者60%以上來自國外。該館每年財政預算1000萬瑞郎。1995年,所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達1億瑞郎。 西庸古堡: 西庸古堡是瑞士最負盛名的古跡之一,位於日內瓦湖的東端,突出於日內瓦湖上的由巨石組成的小半島上。在青銅器時代就有人居往,後來羅馬人在此安營紮寨,修築防禦工事。西庸半島在幾易主人之後,於十一世紀至十三世紀之間,在 SAVOYEN家族手裡經過大規模擴建,基本形成現在人們看到的集軍事防禦、倉儲、牢獄、教堂和貴族宮廷等功能於一體的封閉式的封建古堡。自1536年起,古堡被伯爾尼人所佔有,1798年沃州起義後,古堡轉入沃州政府名下。古堡所處位置正好一邊依山,一邊臨水,是歷史上瑞士各地通往義大利的一條走廊,歷代統治者便在此分兵把守,如同扼住咽喉,以控制南來北往,徵收捐稅。藉助於保存完好的十二世紀的建築圖紙,十九世紀末進行的最後一次修繕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宗教改革國際紀念碑: 在日內瓦大學的後邊,沿古城牆的遺址有一堵巨大的牆,名曰宗教改革國際紀念碑,又稱宗教改革者牆。 該紀念碑高7米,長100多米,是1909年為紀念宗教改革運動的先軀人物加爾文誕辰四百周年而修建的。為了建造紀念碑,當時曾專門成立了宗教改革國際紀念碑委員會,並在全世界范國內舉辦設計競賽。 委員會經過反復評選,最後選定了瑞士洛桑市四名建築師的聯合設計方案,歷時八年,於1917年始告建成。 萊蒙湖: 在瑞士1498個湖泊中,萊蒙湖是最大的一個。它也是西歐最大的湖泊,面積582平方公里,蓄水量達890億立方米,其中心線的長度為72.3公里,周長167公里;在瑞士一側的北岸(俗稱右岸)長95公里,在法國一側的南岸 (俗稱左岸)長72公里。湖的最寬處為14,000米,最深處為310米。 萊蒙湖是一個冰磧湖。據說在第四紀冰期,發源於阿爾卑斯山的羅納河在埃克呂澤地區被冰磧物質所阻斷,因此匯水成湖。當時,湖面一直上升到海拔425米。後來,羅納河得到了新的出口,湖水才逐漸下降。目前,萊蒙湖的海拔為372米。 現在,共有41條河、299個冰川的融水注入萊蒙湖,其中最大的河是羅納河,它以每秒180立方米的流量從湖的最東部流入,又在日內瓦從湖中流出。由於羅納河發源於阿爾卑斯山,水從山中流出,流勢湍急,夾帶有不少泥沙,據估計,它每年帶入萊蒙湖的泥沙約有400萬噸。因此有人說,羅納河促成了萊蒙湖,但卻又在不斷地填塞它。 萊蒙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巨大的人工噴泉。那沖天而起的高大水柱,從湖面直射天際,蔚為壯觀。這個人工噴泉最初是1891年建成,當時所噴射的高度只有90米。1958年改建後至今。它的動力是兩組安裝在水下的水泵,總重為16噸,由每分鍾達1,500轉的500千瓦2,400伏的發動機帶動。每個水泵的功率為1,360匹馬力,噴泉的流量為每秒500公升,噴口處的水速達每小時200公里,進入噴水管中的水的壓力為16個大氣壓,水柱的高度在無風時可達140米,停留在空中的水量達7噸之多。水從噴嘴噴出達到頂峰再回到水面,每個回合為16秒。 萊蒙湖是美麗的。自古以來,許多名作家、大詩人都贊美、謳歌過它。亨利詹姆斯稱它是「出奇的藍色的湖」;拜倫則把它比喻成一面晶瑩的鏡子,「有著沉思所需要的養料和空氣」;巴爾扎克則把它說成是「愛情的同義詞」。今日,在港灣兩邊綠樹掩映之間建起的一棟棟漂亮的別墅和豪宅,又給萊蒙湖增添了幾分秀色。 萊茵瀑布: 萊茵瀑布(Lheinfall)位於瑞士沙夫豪森州和蘇黎世州交界處的萊茵河上。瀑布最寬處150米,最大落差21米,水深13米。夏季平均流量每秒700立方米。萊茵瀑布是歐洲最大的瀑布。 萊茵瀑布已有 l萬多年歷史。2萬年前尚無瀑布,後因冰川活動和萊茵河改道,形成了現在的景象。 小城英特拉根: 英特拉根(INTEL『LAKEN,即「湖間」之意)屬伯爾尼州,距離伯爾尼市約50公里,地處圖恩湖和布里茵茨湖之間,海拔只有5.6470米,是瑞士著名的風景區之一。這里群山環抱,綠色草場廣闊開敞,瑞士著名的少女峰終年白雪冠頂,倒映綠色湖中,遠山近水,湖光瀲灧,置身此地,如在畫中。 英特拉根只有固定居民13,000人,但每到夏季,便遊客雲集,餐廳滿座,停車場也都十分緊張,必須捷足先步,才能避免向隅。城內最繁華的大街名叫霍赫街,維多利亞風格的飯店、餐館、商店等都雲集這里。霍赫街綠蔭夾道,走向筆直,長1公里半,也是一個散步的理想場所。街上還有馬拉車輛可供遊人兜風,坐在車里遙望少女峰的容姿,真令人流連忘返 。 圖恩湖: 英特拉根市西面是圖恩湖,東面是布里恩茨湖。兩湖都為狹長形,略向北翹,加在一起像一彎中間斷開的新月。其中圖恩湖面積較大,但湖水不深,遊人可乘船暢游,也可驅車或搭火車沿湖觀光。玲瓏的村莊或高棲坡崗,或依立水邊,裝點著大自然的妖媚。 湖的北岸有一條公路逶迤向前,有時經過山腳,有時又延伸在湖邊。兩側是如畫的村莊、寧靜的樹林。奧伯雷芬村中有一所中世紀的城堡矗立湖畔,已按當年風格重加修葺。從北岸還可隔著粼粼湖波南望阿爾卑斯山,別有一番情趣。 與湖同名的圖恩市是一個景物宜人的古城,在圖恩湖的西北端。市內有個12世紀末的古堡,那是扎靈根家族一個公爵打敗圖思當地貴族後建造的。圖恩城在阿爾河流出圖恩湖不遠處,河再下游三四十公里便是瑞士首都伯爾尼。城的總體設計十分別致。老城中心是河中一個狹長的島嶼,是個優美的散步場所。河北岸是城市的主體,最繁華、也最有趣的街道叫郝特伽塞(意為「大馬路」)。街分上下兩層,旁邊都有商店;人在擺著鮮花的上層行走,腳踩的實際是下層商店的屋頂。街上還有一個帶頂的梯道,通往坡上的古堡和教堂。這梯道藏在大馬路上層55號和57號房屋之間,很不顯眼,容易被遊人錯過。 圖恩古堡是一個碉堡建築群,主體建築成一座方形塔,四角各有一個角塔。主塔內有三層歸歷史博物館(1888年建)使用,展品是古兵器、古掛毯,還有瑞士軍服及武器的歷代演變。 施皮茨風景區: 施皮茨鎮位於伯爾尼東南三十多公里處、圖恩湖南岸一水灣邊上,海拔628米,屬伯爾尼高原。這里碧水如鏡,雪峰環抱,空氣清新,是瑞士著名的休養和水上運動勝地。 施皮茨古堡始建於1200年;外部建築風格為中世紀伯爾尼式,內部裝飾則溶合了哥特、文藝復興和巴羅克等藝術形式,質朴典雅,是瑞士不多的古跡之一。古堡曾是伯爾尼執政官的夏宮,故不同於歐洲其他古城池,並無護城御敵之設施,而主要是居住功能。古堡地下也以葡萄酒窖代替了關押俘虜的牢獄。庭院南端是一座建於公元762年的小教堂,兼具早期羅馬伯爾尼鄉村風格。該古堡自1929年以後屬公共所有,由一專門基金會負責管理,並建成博物館對外開放,館內展品為城堡歷屆主人的遺物及古代傢具。每年夏季這里還舉行古典音樂會,吸引四方賓客。 施皮茨是遊艇愛好者的一個基地,又是通往南面某些度假村莊必經之地。公路爬上阿爾卑斯北麓,但見溪壑幽邃,山村點點,木結構的村舍襯托著簇簇鮮花。有一條曲徑從施皮茨通往伯爾尼州西南角的格什塔德。它是四個山谷交會之處,所以也是個理想的滑雪中心。

2. 洪峰過境重慶主城,「洪峰過境」是什麼意思

洪峰指的是一次洪水中或者一個汛期的水位、流量變化過程中的最高值。洪峰過境的意思則是洪峰來臨時的流量達到最大值。

洪水的爆發原因是多元的。但主要分為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自然原因——第一,降水集中且強度大,導致地表水流量超出了地面的吸納能力,河流水量暴漲,水位升高。第二,植被覆蓋率較低,涵養水土能力低,水土流失嚴重。第三,河流的水文方面,支流眾多,河道彎曲且淤積不暢。人為原因——第一,人為的濫砍濫伐,導致植被覆蓋率嚴重下降,水土流失嚴重,涵養水土能力減弱。第二,人為的圍湖造田,改造破壞濕地,導致微型濕地減少,濕地蓄水能力減弱。第三,防洪設施不夠完善,不能夠有效支撐當地的抗洪防洪需求。第四,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過量的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的後果。第五,人為隨意的佔用河道,破壞河流生態環境。

3. 長江嘉陵江洪峰通過重慶主城有何影響

7月11日,四川德陽市境內出現持續降雨天氣,該市孝感鎮、天元鎮、綿竹孝德鎮等地低窪地帶進水被淹,有百餘村民被困。接警後,消防官兵們迅速攜橡皮艇、救生衣等趕赴現場營救,救援人員通過搭建繩索和橡皮艇展開救援。因被困者多是行動不便的老人和孩子,消防官兵挨家挨戶搜索,並採取背、抬和沖鋒舟等方式,營救和轉移被困村民。目前,已成功轉移被困村民上百人,救援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

據氣象和水文部門統計,7月11日以來,湖南全省普降中到大雨,暴雨主要集中在株洲、長沙、岳陽、常德等市。安鄉、隆回、石峰、赫山等縣(市、區)一度發生內澇。

7月14日中午從成都機場獲悉,從14日12時40分至14時30分,成都機場再次遭受雷暴伴中到大陣雨天氣襲擊,造成33個進港航班備降周邊機場,兩條跑道一度關閉,15個航班被取消,再次引發成都機場大面積航班延誤,約9000名旅客行程受阻,被迫滯留於機場。

據民航氣象部門介紹,預計從14日22時開始一直持續至15日凌晨2時,成都機場將再次發生雷暴伴中大陣雨天氣,對航班飛行勢必帶來更大影響。

來源:華龍網-重慶日報

4. 洪水漫上重慶主城,目前有沒有人員傷亡

目前暫未接到人員傷亡通知。

據了解,受上游來水影響,洪水過境重慶主城,長江重慶段多個站點水位超保。重慶市也啟動了有記錄以來首個防汛應急一級響應。重慶市南濱路現已變成汪洋一片,3米高的煙雨路路牌已經完全淹沒在水裡。

目前存在人員被困,消防部門正在轉移被困群眾。據了解,此次洪峰是1981年以來最大的一次長江洪峰過境重慶主城。面對洪水猛獸,我們應該具體怎麼做呢?

洪水無情,人有情。只要自己不放棄生的希望,就一定能夠等到救援人員的到來。所以,在面對洪水時,一定要保持冷靜,做出理智的選擇,才能使我們獲救。

5. 洪峰過境重慶主城,洪峰多久會退

今年可真的是天災人禍間連不斷啊,真的讓我們這些疾苦老百姓受盡磨難啊,先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國大地,又是南方暴雨洪災接踵而至,對湖北,湖南這些地方真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啊。本來這些省市的疫情就較為嚴重,暴雨洪災更是導致損失了數億元的經濟,幾百萬人的受災,許多建築的損壞。但是,黎明前是最為黑暗的,風雨過後就會是彩虹。所以大家要堅強的挺下去,災難過後,我們的生活會更好的!

據權威報道,洪峰應該在日會消退,我們希望在災區的人民保護好自己!

6. 洪水漫上重慶主城,此次的洪水會造成什麼影響

連日以來,持續的強降雨導致四川重慶等地洪水泛濫,現今洪水已經漫上了重慶主城。18日,受持續強降雨影響,四川22條主要河流及支流33站超警超保,四川已啟動I級防汛應急響應,為有記錄以來首次。水位上漲導致雅安市、樂山市大面積受災,河水漫上馬路,部分城區內澇,10餘萬受災群眾緊急轉移。

總的來說,此次洪水影響到了人們的出行,生活等各方面,對沿岸低處地區的商戶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如商鋪被淹,貨物損毀,暫停營業等。

7. 洪峰過境重慶主城,「洪峰」指的是什麼

一般指洪峰流量,一次洪水過程的最大流量。根據以往出現的洪水資料,通過分析計算,可選出符合某設計標準的設計洪峰流量、它在規劃河道斷面、設計水工建築物以及在操作運用水工建築物時部要用到。這一數值如掌握得不準確。就會造成洪水災害、或者使工程設施不夠經濟。

(7)洪峰電動工具城怎麼樣擴展閱讀:

洪峰流量特點:

山區河流由於地面和河床坡降比較陡,且匯流較快,形成急劇漲落的洪峰,而平原河道與此不同,洪峰出現時間晚,漲落平緩;另外,流域面積大小不同,洪水過程形狀也各異。小河的集水面積小,河槽匯流快,河網調蓄能力低,洪水陡漲陡落,而大河的集水面積大,調蓄能力也大,流量過程歷時長,漲落平緩。

8. 關於歐洲旅遊的問題

歐洲旅遊我大概說一下:

總體而言分2大類

第一類:走馬觀花型,比較顯著特點是,天數基本和所到的國家數差不多,比如十國十三天之類,我就不一一列舉了。之類行程啊,極其不適合你的度蜜月。因為每天的時間基本都花銷在路上了,盡管說歐洲很多國家之間距離並不遠,但車程基本也在幾個小時。這樣的情況下你可以想像得到除去往返的航班時間之外,基本一天一個國家的情況下,你基本沒有什麼遊玩的時間。

第二類:深度旅遊,顯著特點是,國家數量一般在2-3個,天數在十天左右,常見的法意瑞十天游等,這樣的行程,在每個國家停留時間在2-3天,基本可以滿足正常的游覽,也不會感覺累。

至於說網上預訂和店面預訂,這個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網上預訂最終也需要線下來操作的。而網上找行程你會發現眼花繚亂,行程太多了,咋一眼看去都差不多,但價格相差很多。

關於這塊我講一些你如何選擇的建議

  1. 看似差不多的行程,價格差很多,價格一般差在什麼地方呢?住宿,餐飲,購物,有些旅行社為了競爭會把價格做低,但相伴的肯定是住宿差,餐飲差,購物多,甚至必須要消費的項目等,這塊一定要看仔細了。

  2. 最好是根據你的預計開銷來選擇行程,或者找當地名氣比較大的旅行社來報名。也許你略微多花銷一些費用,但品質等父母能得到保障。

9. 《由遠及近的黃河》(陳啟文)

陳啟文:由遠及近的黃河(報告文學)
導 言: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千百年來,炎黃子孫既得益於黃河的哺育滋養,又受害於黃河的野性張狂。這條世界公認最難治理的大河,從古人的放淤固堤,到今人的固堤建壩、攔洪蓄水、灌溉發電、調水調沙,再到標准化堤防工程建設、黃河灘區的避水保安工程,當代治黃人處處體現出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深刻領悟。
小浪底:黃河的命門
一條泥沙俱下的黃河在晉陝大峽谷里快速推進,一路如同山水潑墨,戛然而止處,乍見一道赭紅色的大壩將黃河攔腰截斷,在大河之上,更能感覺到一種橫空出世、波詭雲譎的氣勢。忽然間,感到沒有了前路,又忘了歸途。
一條黃河,舉世公認,是世界上最復雜難治的河流,全球所有河流存在的問題在黃河上都能夠尋到蹤跡,而黃河的泥沙、懸河、斷流以及生態危機均可堪稱世界之最,黃河水災其實不是水災,而是沙災。換一種更形象的說法:如果把黃河一年的泥沙堆成一道一米寬、一米高的土牆,足以繞地球27圈。
人民治黃六十年,伏秋大汛無決口,同既往那「三年兩決口」的悲慘歷史相比,這是驕人的成就,但誰也不敢說這是那悲慘歷史的徹底結束。60多年,對於人類的生命很長,對於一條大河很短,誰也不敢保證黃河從此不決口、不改道。若更冷靜、理性地分析,這驕人的成就又是在極高的代價上堆起來的,黃河下遊河床依然在不斷淤高,每年抬高10厘米。乍一聽,微不足道,仔細一想,又駭人一跳,一年10厘米,10年就是1米,60多年,河床抬高了6米多,差不多比原來的河床又高出了兩層樓。當我站在這越築越高的黃河大堤上,想像著未來的一條懸河,一百年後,一千年後……
一個偉人也曾憂心忡忡地發問:黃河漲到天上去怎麼辦?
一個充滿傳奇的想法,或一個科學神話,隨著小浪底水利樞紐的誕生應運而生——調水調沙。一切只能從實驗開始。這不是通常在實驗室里進行的模型實驗,而是一次基於空間尺度的實驗,一次在上千公里甚至數千公里的黃河上進行的原型實驗。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實驗,也是人類在世界上最復雜、最危險的河流上進行的最復雜、最危險的實驗,稍有閃失,將是一場難以估量的災難。在一條黃河上,人類經歷了太多的實驗,多少美妙的設想最終都在黃河的檢驗中功虧一簣、一敗塗地。而這次實驗所激起的爭議,比當初小浪底工程建不建的爭議更激烈。在贊同者看來,這是人類從傳統治黃向現代治黃轉變的標志性技術;在我這樣一個水利門外漢的旁觀者看來,這是一個充滿了幻想色彩的浪漫傳奇;而在更多人看來,這簡直是一個令人發瘋的科學神話。
2002年7月4日,這是一個必將寫進中國水利史和世界水利史的日子。此時距小浪底工程全面竣工還只有大半年,黃河第一次調水調沙實驗在這天上午9時啟動。隨著總指揮李國英鎮定地發出的一個一個指令,一扇扇閘門徐徐開啟,當上游洪水抵達黃河最後一個峽谷小浪底時,一座宏大而復雜、功能齊全的水利樞紐開始發揮黃河中下游總閥門的作用,與此同時,小浪底排沙洞閘門按指令開啟。對於黃河下游,這是如同命門的開啟,隨著小浪底樞紐的十一孔閘門全部按指令開啟,從不同層面泄流洞噴湧出超過3000立方米每秒流量的水頭,隨著人造洪峰前所未有的誕生,一個精心塑造的洪水過程開始了。白色和黃色的水流如同巨龍般噴涌而出,在陽光中呈現出兩種反差強烈的顏色,這激情澎湃的巨浪,剎那間彷彿又將時間回放到了「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的歲月,一瀉千里地向黃河下游宣洩,那蒼老的、萎縮的、死氣沉沉的黃河下游在這人造洪水的強大的沖擊下激活了,一開始,它還是試探著,一點一點地恢復自己原始的野性,隨著流量的不斷加大,它開始變得生氣勃勃,彷彿重新找回了一條大河無與倫比的激情與力量,在強有力的沖刷下,將多年來淤塞在主河槽里的6000多萬噸泥沙,一路浩浩盪盪地輸送入海……
在小浪底,我有幸看見了最大的黃河浪,這就是人類塑造的洪峰。其實,黃河泥沙也可以催生一種奇特的自然現象——揭河底。這是黃河上獨有的一種泥沙運動規律,當高含沙的洪峰通過時,短期內河床遭受劇烈的沖刷,將河底的成塊、成片的淤積物像地毯一樣捲起,然後被水流沖散帶走。這樣強烈的沖刷,在幾小時至幾十小時內能將該段河床沖深幾米至十幾米。黃河調水調沙,不知道是否受到了「揭河底」這種自然現象的啟發,但看上去比揭河底還要驚心動魄,我極力地掩飾著內心深處的陣陣震撼,卻在人類這種超自然的創舉中難以壓抑住癲狂與驚喜,這真是一個令人發瘋的科學神話,我感到自己也快發瘋了。
如今,調水調沙作為人類治黃的一項劃時代的關鍵技術,從實驗階段轉入常規運用,一個科學神話,卻不再令人發瘋,只讓人備感神妙與神奇——這其實是人類水利與自然江河在高度默契之下共同創造的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人類的設計不是違拗江河的自然天性,恰恰是遵循其自然規律而因勢利導。截至2010年,人類運用小浪底這道黃河的命門,以人造洪水為黃河下遊河床沖淤,經過10多年的沖刷之後,黃河下遊河道惡化的趨勢不但得以遏制,河床不但沒有再抬高,反而正在逐年降低,下遊河道普遍刷深30至40厘米,隨著河道刷深,主河槽通過水流的能力比以前超過了一倍多,這就意味著一條懸河對人類的威脅大幅度降低了。而泥沙淤積的降低,就意味著洪水威脅的降低和防洪標準的提高。提高了多少?黃河水利委員會著名防洪專家胡一三先生告訴了我一個直接答案:黃河下游的防洪標准已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
花園口:從將軍壩出發
若要看清離我們最近的一個黃河決口處,就是鄭州花園口。
這里且不說那個家喻戶曉、慘絕人寰的花園口事件,花園口也不只是一個歷史的決口處、不只有被淹沒的記憶,還有人類為抵禦洪水而表現出的強大意志。一座將軍壩以最直接的方式讓我感受到了人類強大的意志,而一條大河又總是充滿了反叛的熱情。這是一座固若金湯的大壩,據說是萬里黃河上堅固無雙的一個壩頭。我選擇從將軍壩出發,也是以最直接的方式,去看看那據說比將軍壩還堅固的花園口標准化堤防。
眼前,這位土生土長、臉色黝黑的黃河漢子,就是惠金河務局局長李長群。
說起來,他的身世,他的人生經歷,也是黃河的一段身世與經歷。他父親是新中國的第一代治黃人,一位治黃老勞模。李長群在1979年高中畢業後就招工進了黃委系統,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航運大隊當水手。他們那條船,是劉鄧大軍強渡黃河時拉坦克的一條船,後轉入黃委系統,為抗洪搶險拉石料。從那時起,黃河險工才有了石壩。船工們不但要拉石頭,還要背石頭,那一代黃河人可真是吃了大苦了,一塊石頭一兩百斤重,渾身疙疙瘩瘩的,為了抵擋石頭鋒利的稜角,每個人背上放塊木板,再由兩人抬起一塊大石頭硬生生地壓在他背上,彎著腰,一步一挪地走過晃晃悠悠的跳板,把石頭背到壩頭上。像他父親那輩老航運工人的後腰上,都留下了兩個拳頭大小的疙瘩,比石頭還堅硬,那是在用力使勁時用拳頭抵著腰眼抵出來的,這是一輩子再也不會磨滅的烙印。一旦發生洪水,這些船也是救命船,水手們在洶涌的濁浪中一邊呼喊,一邊搜尋在洪水中掙扎的老鄉,被洪水困在樹杈和屋頂上的老鄉,把他們救到船上來。如果船開不過去,水手們就跳下水,去救人,很多船工都犧牲了……
老李的語氣非常平靜,那是一種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平靜,我卻聽得驚心動魄。
對過往的歷史,老李似乎沒有太多的緬懷,他兩眼一直望著前方。
走在這標准化大堤上,鬱郁蔥蔥的氣息一陣陣撲面而來,彷彿走進了叢林深處,我甚至忘了一道大堤的存在,它也的確不像是一道大堤,更像綠蔭掩映的一條路。但老李時不時的一句話,又會讓我立馬回過神來,無論它與風景有多麼相像,這就是一道堤。如果說舊社會的那道老堤是一幅黯淡而斑駁的黑白照片,眼下的一切則如同立體的、多維的彩色視屏,這一條綠蔭掩映的大道,其實就是花園口標准化堤防12米寬的堤頂,兩側的堤肩,栽植著兩行四季常青的行道林,是雪松,它們站在大堤的最高處,必須經受住風吹雨打與冰雪的壓力。它們的生命力也很旺盛,不過十來年,頭頂上的枝冠就已茂密地連接在一起,人在樹下走,如同穿行於一條綠色長廊中,一眼望不到盡頭,只看見那枝葉上斑駁抖閃著的陽光,讓我想要看清的事物顯得明朗而迷離。
又看背河的一面,這是100米寬的淤背區。這又是中國古人在治河過程中探索出來的一種充滿了智慧的創舉——放淤固堤。說到眼下這個淤背區工程,老李卻又露出了一臉不堪回首的苦笑。河南黃河標准化堤防建設第一期工程從2002年7月在惠金河務局開始試點,那會兒,老李還不是局長,擔任一個標段的項目經理,他負責的那段工程,有堤防,也有險工,但最難的還是淤背區工程。說難呢,最難的還不是對付淤泥濁水,而是跟人打交道。淤背區工程要填埋原來大堤外邊的不少魚塘,這當然是要給老鄉們補償的,也早就提前通知他們把魚撈起來。有的老鄉好說話,但遇上了個別村霸,那就啥話也說不通了。你跟他講道理,他跟你來橫的,拿著長把刀攔在那裡不準你施工。老李也不怕,怕也沒有用,有個村霸把刀架在了他脖子上,老李愣是連眼皮也沒眨巴一下,照樣指揮施工。一天夜裡,約莫是晚上1點多,下著雨,一夥人突然把老李他們的工房給圍住了,在一團黢黑中,老李被一種奇怪的聲音驚醒了,睜眼一看,玻璃窗上劃過幾道刺亮的閃電,他還以為真是閃電,走到窗前一看,才發現是幾個黑影手裡拿著電棒,在鐵框玻璃門上啪啪打出的火花。這又何止是老李一個人、一個工區的遭遇,很多工區都遭遇了,還真有不少人被嚇跑了。但老李沒有嚇跑,在這種時候,你唯一的方式就是打開門,坦然面對這一切……
黃河惠金段標准化堤防工程從頭年7月開工,到2003年4月全線竣工,也就大半年時間,盡管經歷了千辛萬苦,但老李還是感到格外慶幸,這是黃河下游的一段大堤,也是黃河下游標准化堤防建設的開篇之作,而他不但見證了這一史上最強大的黃河大堤的誕生,也是一個歷史的參與者。從花園口標准化地方試點工程竣工,到2004年底,鄭州、開封、濟南的標准化堤防相繼竣工,千里黃河大堤,以從未有過的雄偉姿態,一直延伸到大海。站在這樣一道大堤上看黃河,一條舉世聞名的懸河看上去不再是一個巨大的懸念了,更像是一條水往低處流的「地下河」了。
一路上我都在想,標准化堤防的標準是什麼?看到這里,我明白了,它不只是一道單純的堤防,而是一道由「防洪保障線、防汛交通線、生態景觀線」組成的三位一體的標准化堤防體系,它不僅為黃河提供了堅實的防洪屏障,也是黃河沿岸的一道生態屏障。堤防是災難與憂患的產物,從來不是風景,也很難成為風景,然而眼前的黃河大堤,每一個細節都體現了當代治黃人一種骨子裡的完美主義。有大悟者,方有大美,方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天人合一的大境界。我甚至覺得,這是人類堤防史上迄今為止最具野心的作品,是美與力量的雙重體現。但我的同齡人李長群似乎沒有我想的那樣樂觀,他有一種災難性的預感。黃河流域已超過30年沒發過大水了,而按照黃河水文周期律,發生大洪水的幾率在不斷增大。一場不確定的、難以預測的災難,不知何時降臨,又隨時都可能降臨。
一條黃河,像一根緊綳的弓弦,從來就沒有鬆弛過。
黃河灘:路在何方?
若要做一次中國邊緣生存狀態調查,黃河灘區必是我的首選。
河流到哪裡,人類就會追蹤到哪裡。人非草木,卻也一樣有著逐水而生的天性。而我要探訪的黃河灘區,不是河畔,而是河道,甚至是河道的中央,卻又是人類生存的邊緣。我開始注意到它的存在,與一場不該發生的災難有關。
那是很多人向我反復講述過的一場災難,一場由2003年的華西秋雨引發的洪災。
黃河告急,最險的就是蘭考一帶,而蘭考當時的流量是多少?還不到兩千!
按黃河防總的設防標准,這次的重災區河南蘭考、山東東明等地的黃河段,足以抵禦超過這次「洪水」10倍的洪水,換句話說,此次在黃河下游漫灘成災的「洪水」僅為設計防洪標準的十分之一。這么小的水,竟釀成了人民治黃60多年來又一場洪水漫灘的水災,真是怪了。說穿了又一點也不怪,我采訪黃河防洪專家胡一三先生時,他給我打個連小孩子都懂的比方:從前的黃河能盛一盆水,如今已淤積得只能裝一碗水,哪怕把盆底里淺淺的水倒進一隻碗里,也會漫出來。這樣就可以理解了,為什麼一場根本算不上洪水的洪水,就能給黃河下游帶來一場不該發生的災難。
在洪水漫灘的危急中,一個爆炸性新聞開始驚傳:黃河決口了,蘭考炸壩了!
如果這條新聞是真的,這在新中國歷史上,還是史無前例的頭一次。
但胡一三先生當時一聽到這消息,立馬就斷定——假新聞!
決口是真的,但那位報道的記者誤會了,決口的不是黃河大堤,而是蘭考縣谷營鄉蔡集的一道生產堤。炸壩也是真的,炸掉的也是黃河大堤內阻礙行洪的生產壩。盡管一場大災難沒有發生,但為了灘區群眾的生命財產,小浪底從10月26日14時30分起關閘,暫停泄洪100個小時,隨著小浪底上游洪水被全部攔截,黃河下游灘區水位開始大幅回落。在這生死攸關的100個小時內,谷營鄉蔡集生產堤在決口41天後,終於成功合龍。假如沒有小浪底,後來有人統計過,這一場不該發生的「小水大災」,將給黃河下游帶來超過100個億的直接經濟損失。
當越野車開進灘區更深處,我越來越覺得那位因製造了一個驚天「假新聞」而遭受處分的記者實在有點冤。若不保持神智的清醒,你根本就不知道你已經走進了黃河灘。在車輪捲起的漫漫塵埃中,根本看不見黃河大堤。這一帶,兩岸大堤相距20多公里,一個人又能看多遠呢,人類的目光同自然界的那些生靈相比是非常短淺的。走在這河道上,你看見的不是河道,也不是河灘、河床,彷彿這里還是中原大地的一部分。然而,千真萬確,這就是河道——河流的道路。這里已是離黃河最近的地方,甚至是黃河的心臟地帶,但黃河的主河槽僅寬數百米,在一眼看不到邊際的河灘上,那條河依然離我無比遙遠,一路上幾乎看不見它的蹤影,連水氣味兒都聞不到,只能看見人類修築的許多小堤壩,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生產堤、菜園堤或護灘堤。而在古代河渠志中,一般通稱為民埝。在新中國治黃的歷史上,對黃河灘區的認識,國家也曾幾度反復。新中國成立之初,由於灘區的村莊和生產堤對黃河行洪形成了層層障礙,國家曾一度嚴令禁止開墾灘區。但隨著黃河下遊人口劇增,中原原本就人多地少,眼看著灘區那肥得流油的土地,沿黃兩岸又按捺不住強烈的沖動了。尤其是1958年大洪水過去後,另一場災難卻沒有過去,當時正值大躍進時期,人類更是在黃河灘上大修生產堤,大規模開荒種地,黃河灘區一度還是讓無數人充滿了自豪的「天下糧倉」。但黃河並非總是一副慈母心腸,當人類把它的出路越逼越窄,它勢必給人類帶來一次次滅頂之災。
每年一到汛期,從黃委會、黃河防總到黃河兩岸的地方政府,神經一下就綳緊了。此時已是深秋,離霜降也不遠了,但谷營鄉防汛辦主任秦志強每天依然奔走於灘區。我在黃河灘區的谷營鄉李門庄采訪時,恰好碰到了他。但我問到今年汛期的情況時,他瞪著眼睛對我說:「黃河的性情太古怪了,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洪水,一到汛期,我們時時刻刻都要防備著。」一旦出現洪水,秦志強這個最基層的防汛辦主任第一個就是必須確保:「鄉里20分鍾通知到村,村裡20分鍾通知到群眾!」
那麼,這些灘區的老鄉在洪水來臨之前又將轉移到哪兒去呢?村主任沈留貴拿來一本遷安救護卡給我看,這種卡是大紅色的,由河南省防指統一印製,卡上填寫了臨時撤遷戶的人口、房屋和貴重物品數量以及安置戶、遷移村至安置村的距離、路線等相關信息。每年汛前,不管有沒有洪水,黃河灘區都要舉行遷安救護演練。以李門庄為例,這樣的演練在遷出村李門庄和對口遷入村西張集村同時進行,演習之前,先進行全面動員,成立遷安救護演練指揮中心。演練開始,水情人員發布水情,村幹部接到水情後,立即組織村民迅速集合。一聲令下,參演群眾手持遷安救護卡,向對口遷入村西張集村緊急轉移。執勤民兵身著迷彩服,佩戴執勤袖標,沿線站崗執勤,公安幹警在演練區域周圍維持交通秩序,醫護人員設置臨時救護點做好急救准備。一路上,轉移的男女老幼背包挎籃,牽牛拉羊,排著隊向目的地行走,還有奔馬車、拖拉機、電動三輪車、工具車、麵包車等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緩緩而行,車隊有編號,並由警車開道、救護車斷後。在撤退過程中,還要模擬在洪水中通信中斷、交通中斷、車輛故障排除等特殊情況下的應對措施。這樣的演練,在一個小時內完成,遷移、救護、安置各個環節環環相扣,井然有序。如果真的發生了洪水,這種逼真的演練就是實戰。
但這些措施說到底都只是為了暫時止血,一場華西秋雨把灘區人的命運再次推到了世人面前。10年來,這狹長的黃河灘,依然是插在黃河胸口上的一根刺,不拔,痛,拔,流血,而疼痛的,流血的,都是人類自己。
黃河灘,路在何方?多年來,黃委會一直積極向國家爭取對灘區遭受洪水漫灘後的補償和一系列惠民政策。目前,國家已出台對灘區的補償政策,對灘區的避水保安工程也在進一步加固整修。但還有一種最直接的、從根本上讓灘區人走出尷尬生存的方式,那就是將灘區人遷移到灘外,也只有把河道歸還給河流,才能在防汛防洪上既要面對洪水又要面對人類的兩面作戰的尷尬處境。但要把近200萬人口遷出來,又談何容易,三峽大移民,其總數也才100多萬,而灘區移民的總人口差不多超過三峽的兩倍。在人口密集的黃淮海平原,幾乎沒有一寸多餘的土地,要把這么多的移民移出來,實在太難了。但無論有多麼難,這近200萬灘區人都必須移出來,當地政府也正在分期分批解決,但可想而知,若要全部搬遷絕非朝夕之功。
同李門庄相比,同屬谷營鄉的儉庄是幸運的。這是一個幾年前從灘區搬遷出來、按新農村的標准蓋起來的移民新村。聽這里的老鄉說,儉庄,原本叫鹼庄。很多人因焦裕祿而知道了蘭考,也知道了蘭考的風沙、洪水、內澇和鹽鹼,黃河灘上叫鹼庄的村落很多,到處都是像霜打過的白花花的鹽鹼地,很多人的祖輩原來就在黃河灘上熬鹽熬鹼。
我已無從看見黃河灘上的那個儉庄或鹼庄,那已是它的前世,我看見的這儉庄新村則是它的今生。村街是一條條平展的水泥路,還裝上了路燈,乍一看還真像一條城鎮里的街道了,村街兩邊坐落著一幢幢兩三層的小樓,不像鄉村,卻似一個街道社區。但一看這村街上曬著玉米棒子,那種城鎮化的幻覺立馬就消失了。不過,這里的富裕程度倒不是幻覺,家家戶戶門口,都停放著摩托車、電動車、農用車,還有小轎車,我隨便數了數,小轎車就有10多輛。這讓我忽然覺得,一個村莊從黃河灘遷到這里來,不只是一次時空中的位移,也不只是簡單地變換了一下姿勢,而是換了一種活法,它對這里人的鄉土意識、精神與文化上的影響,或許也正處在潛移默化中。別的暫時不說,有一點可以肯定,有了一道大堤堅固的守護,這里的人至少再也沒有了那種戰戰兢兢、朝不保夕的焦慮和恐懼。
迎面走來一個大個子,看上去歲數還不大,我走過去和他攀談起來。這漢子姓張,今年54歲。沒想到,他一張嘴就給我倒了一肚子苦水:搬到這新村來後,宅院小了,沒有曬場了,田地也遠了,要到十幾里外去種。還有,他兒子早已成家了,到現在也沒有分上宅基地,快30的人了,還不能立起一個門戶……他說的這些都是實情,我聽著,沉思著,忽然以突襲的方式問他,你願不願意重新搬回去?——這是我的慣用伎倆,一個直接簡單的、突如其來的問題,往往會讓一個人根本來不及思考就本能地說出真話。他的第一反應是使勁搖頭,嗨,那可真不是人住的地方,每年一到汛期,就甭想睡一個安穩覺,三年兩災,不是旱,就是澇,就算沒災沒難的日子,那村裡也垃圾滿天飛,到處都是雞屎牛糞,柴火堆得到處都是。這里多好啊,我們日子過得就越來越像城裡人了。只要這黃河大堤不倒,只要自己不眼睜睜地往黃河裡邊跳,再大的洪水也沒事……
我相信,這是一個灘區老鄉的大實話。我也知道,那樣一個村子,就是讓他重新搬回去,他也不習慣重新過上那日子。看著他拖沓著兩腿,在一條村街上一步一步地走著,好像還有些不習慣,還有些僵硬和別扭,甚至還有些病態。我下意識地想,他腳下的這條路,也許說不上是一條完美的路,但又的確是灘區人腳下最好的一條路。

與洪峰電動工具城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五菱輪胎軸承壞了換一個多少錢 瀏覽:270
實驗裝置怎麼畫簡易圖 瀏覽:914
燃油注油泵閥門故障什麼意思 瀏覽:788
為什麼驅動軸上要安裝軸承 瀏覽:750
50空氣閥門開關圖片大全 瀏覽:296
冷水機組製冷用的液態叫什麼 瀏覽:582
小米插件工具箱 瀏覽:985
蒸餾實驗簡易裝置圖 瀏覽:389
高空消防設施器材有哪些 瀏覽:677
閥門關閉力矩什麼時候最大 瀏覽:734
醫療設備應用技術需要學哪些 瀏覽:892
領途儀表盤都有什麼指示燈 瀏覽:888
閥門型號中nt代表什麼 瀏覽:2
小背簍暖氣片下面的兩個閥門的作用 瀏覽:476
換水總閥門怎麼換 瀏覽:9
氣體鋼瓶閥門怎麼分辨 瀏覽:567
智能洗車設備展銷會哪裡有 瀏覽:938
沈陽18k軸承怎麼拆 瀏覽:6
軸承ta是什麼意思啊 瀏覽:765
雷諾實驗的裝置和實驗現象 瀏覽: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