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黃山奇石「風動石」的由來和傳說
這風動巨石聳立在陡崖上,高4.37米,寬44.47米,長4.46米,重約200頓,上尖底圓,狀似仙桃,巍然「擱」在一塊卧地凸起且向海傾斜的磐石上,兩石的接觸面僅為十餘平方厘米。狂風吹來時,巨石輕輕搖晃不定,人若仰卧盤石上,蹺起雙足蹬推,巨石也搖晃起來,但又不會倒下。人們站在風動石下面,有一種驚險的感覺,嘆為天下奇觀,故名「風動石」,詩曰:「風吹一石萬鈞動」。
風動石上有明永曆戊子(1648年)秋巡撫路振飛題刻的「銅山三忠臣:黃道周、陳瑸、陳士奇」。盤石右側有明代霞山居士題寫的「東壁星暉」四個大字,左邊豎起石碑由明水師提督程朝京題詩。
風動石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明朝嘉靖年間,海上倭寇侵擾東山島,企圖搶走這奇異的風動石,用了數艘兵艦,套上繩索,拚命拉它,可是倭寇費盡了力氣,只聽到「嘣」了幾聲,繩索全斷了,倭寇紛紛掉落海里,十分狼狽,風動石卻依然屹立在原地。
關於風動石,歷代名人吟唱甚多,如明代文三俊詩曰:「是石是星麗太空,非風搖石石搖風。雲根直締槐杓上,月館堪梯小八鴻」。
是故,遊人一見此石,總嘆為觀止,心領神會其美之時,留一影以為快。風動石與周圍景色交相輝映形成。難怪,文人墨客會在此留下:「這里風景獨好」的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