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根雕茶幾製作過程全解
根雕茶幾,顧名思義就是指將木材的根部通過雕刻的技藝使得這類看起來好像是朽木的物品變成我們常用的傢具的過程,別看根雕茶幾聽起來比較容易,其實在根雕茶幾的製作過程中是需要很專注的注意力的,人們要有識別木材根部的眼力,如果不能夠很清晰地去識別,雕刻出來的茶幾很可能也是不能夠使用的,那麼今天我們就為大家講解根雕茶幾的具體步驟。
選材
第一步,想要有一件觀賞性及實用性不錯的作品,原材料的選擇至關重要。因為大自然中的樹種五花八門,樹根更是千姿百態,不經加工就是一件根藝作品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自然美的根材到處都是,需要你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根材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從山坡上、道路旁、梯田邊揀;從農家的柴火堆和園林丟棄的樁頭、廢根中挑選。二是從市場上選購。另外,根的選材主要從根的材質和形態兩方面著手。材質的品種及堅硬程度,堅硬一些較好,;而形態方面是最具特色的,如枯板根等,選一些形態比較復雜的根材,這樣才能找出更多的命題。
根材的處理
去皮清污:一般有2種方式,刀剝和浸泡,前者是需要先把根材洗凈,將它室外放個兩三天,等水分大部分蒸發,然後用刀從斷口處撬起剝除樹皮。後者則適用於放置時間較長的乾枯根料,將根料浸入水中數天,直至可剝除為止,注意不得損傷根材和破壞紋理。其實,只要不損壞木質,大家不必拘泥於以上方法。
剔朽:將質材中有腐爛的局部消去,為的是清理污漬和細菌,同時也能為根材增添潔凈和美感。
防裂防蟲處理:同樣有幾種方式,如自然乾燥法、蒸煮法、烘乾法、浸泡法等。一般來講,在蒸煮時需加適當的漂自粉、六六六粉等,方可把裡面的蟲菌殺死,用防裂防蟲處理過的材料製作根雕作品,往往不易出現乾裂、變形、蟲蛀、腐爛、變色的現象。
加工雕刻成型
你需要有一個構思,需要創造什麼樣的作品,造型是什麼樣的。在後期的雕琢上應遵守「三雕七磨」,以模仿根自然形態的磨製方法為主,以少量、局部的雕琢為輔,使雕磨過的部分和根的形態盡量融為一體,不露雕琢的痕跡,盡量不破壞它的自然形態和美感。有了大概的想法後,就開始開工了,先將一些你認為沒有用的枝叉或根須處理掉,而斷面可以用火澆加工成自然洞穴,凸面加工成瘤狀,達到自然美的效果。對於一些根料殘缺不全的情況,可選用同一質地的根料進行拼接,手法要精巧,不要留痕跡。
打磨著色上漆
基本的形態雕刻完成後,我們再拿粗一些的砂布打磨,把傷痕都磨平,最後再用細砂布拋光,使表面光亮可鑒。注意:打磨時的力度要均勻,避免破壞原有的色澤和紋理。為了作品可防腐、防塵、防蟲蛀,更能強化其藝木效果,還可以進行著色上漆,比較流行的上色方法有兩種:(1)本色:直接上蠟或上清漆,還其原色,塗3遍即可,顏色清新淡雅,且不會遮蓋根的天然紋路,淳樸自然,更顯根的自然美。(2)古銅色:色彩近於紅木的仿古色,更能突出根藝古樸的特點。
在今天的這篇文章中,我們主要介紹的是根雕茶幾製作的步驟,大家可以看出我們將根雕茶幾的製作過程分為了四個步驟,這四個步驟分別是選材、根材的處理、加工雕刻成型以及打磨著色上漆,選材其實主要就是選擇實用性和美觀性兼具的木材,然後大家要對自己選到額木材進行處理,雕刻的時候一定要專注一點,最後才能開始刷漆,大家可以根據過程去進行。
㈡ 根雕工具在哪有
根雕藝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現存最早的根雕作品,是戰國時期的「辟邪」和角形器,是20世紀80年代先後在湖北的古墓中發現的。這表明根雕在古代已具有一定的藝術水平,並形成為一個獨特的藝術門類,受到人們的珍愛。南齊書中有齊高祖贈予隱士僧紹竹根「如意」的記載,同時出現了一些根制實用品、陳設品和傢具。
唐代詩人韓愈的《題木居士》詩中,也描述了一件根雕「人物」作品。宋元時期根雕作品在宮廷和民間發展,而且有些畫家也以根雕作品作為創作的素材。《百樂鼓琴圖》中畫的許多擺放就是根雕作品。明代,根雕作品更加具有獨到的藝術特色。清代涌現出一大批根雕藝術家,使根雕創作發展到一個新階段。他們承繼了木雕藝術的傳統,創作了許多優秀根藝作品,至今在北京的故宮、頤和園及上海的豫園中,仍收藏著許多清代的根雕珍品。
--根雕藝術的特點--
巧藉天然要貫穿於創作的始終。當選到一塊具有自然形態美和創作價值的根材時,有的可以一目瞭然,確定創作主題,但這種情況極少。大多數是第一印象覺得其形態美,可以利用來創作點什麼,但究竟創作什麼並不清楚。對於一個七枝八杈、形態復雜的根體。經過作者推敲確定主題後,下一步就是製作階段。在製作時要貫徹「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製作原則,圍繞著主題思想的要求,巧用心計,合理而慎重地取捨。除對局部作少量的修飾和必要的雕琢外,重點應放在巧妙地利用根的自然形態上,如枝、須、洞、節、疤、紋理、色澤、態勢等,盡量使這些天然特點和神韻,在已確定的藝術形象中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充分的體現。在這種創作思想指導下,因材施藝,進行取捨、雕琢、磨製等一系列精到的加工,做到巧藉天然,美有所用,使自然美的「奇」與人工美的「巧」,自然地結合起來,實現原定的創作設想。
由於根雕要巧藉天然,雖經施藝但不留明顯痕跡,使整個作品的藝術風格渾然一體。
--根雕藝術的品類--
實用觀賞類的根雕作品,集實用和觀賞於一體,以實用價值為主,兼有觀賞價值。常見的有根椅、根床、根桌、根凳以及根制條幾、沙發、茶幾、屏風、花架等常用傢具;有用根製成的筆架、鎮尺、硯座等書案用品。陳設觀賞類的根雕作品,主要用於陳設觀賞,是根雕作品的主體部分,占絕大多數。按其造型特點,又可分為人物型、動物型、鳥禽型、魚蟲型、花木型、器物型、審美型及其他自然形態。
審美型,是指自然形態很美,極富有欣賞價值,但很難確定名稱的一些無名根藝作品,根藝家統稱之為審美型作品,或叫無名作品。
其他形態的根藝品,要經過根藝家加工而成,一般具有非具象的特徵,給人以天然之美的感受。根雕製作的材料及工具根雕,顧名思義,是根的藝術。它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是根。 --相根 --
大自然造就了千姿百態的根,為根藝工作者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材料。一塊自然根不經加工就是一件根藝作品的情況,幾乎是沒有的。但具有自然美的根材卻是極其豐富的,到處都有。能否發現它的美,這取決於人們是否留心及審美能力如何。不從事根藝創作的人來說,一般是視而不見其美,引不起注意的。但是根藝愛好者卻能替眼識材,進而創作出富有生命力的藝術品。
根雕創作的根材,主要是兩個來源:一是揀。從山坡上、道路旁、梯田邊揀;從農家的柴火堆和園林丟棄的樁頭、廢根中挑選。二是從市場上選購。
尋找根材的過程,是運用生活經驗和藝術修養尋找創作題材的過程。但尋覓根材也不能沒有重點。根藝家的共同經驗是:奇特的根往往生長在環境最險惡、最艱苦的條件下。相反在平原上、沃土裡生長的根,則很少有奇特形態。因此,要根據各自的生活環境,確定尋根的重點方向。
--根材的種類--
自然界可供選擇的根材是很多的,有喬木、灌木、藤蘿、竹子等。古人進行根雕創作的根材有擅香、紫檀、樟木、松、竹、藤、桑等,質地堅硬、光滑、細膩,紋理清晰,適宜進行藝術加工。現代根藝家拓寬了用材的品類。各地的氣候條件和自然環境不同,可供選擇的根也不同。在東北有柞、櫟、楊、榆、椴、樺、映山紅等硬雜木的根。華北地區有山棗(也叫酸棗)、荊條、松樹、刺槐、椿樹、山葡萄等。在南方有黃楊、鐵杉、金錢松、龍眼、老君、紫香、竹、藤等木本植物的根。在西北和西南也有一些奇根可供選用。這些樹木之根因生長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形成了天然的奇態怪形,可供根藝愛好者藉以造型,實「奇」與「巧」的結合,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工具及輔助材料--
一般說來進行木雕創作的工具,如鋸、木銼、鑿子、刻刀、扁鏟、斧頭、木鑽、木錘、刨子等,都可以用來進行根雕創作。除此之外還需要剪刀(剪枝用的剪刀)、刀子、毛刷、砂紙(布)、粗細布、棉紗、繩子等基本用具。特殊加工時,如火烤、蒸煮、防蟲處理時還需要一些用具,一般家庭常有的可以代用,不一定另備。
用以根雕製作的材料,主要是根材。除此之外,還有些輔助材料,如膠(水膠、乳膠)、石蠟、漆(清漆、生漆、漆片)等。需要著色時,還要准備所需的顏料。
--根雕的創作手法--
根雕創作的基本手法,就是運用誇張、幻想和抽象等手法去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創作方法。具體他說,就是對所選定的根材作全面而細致的觀察,進行巧妙構思。借其形態、紋理、節疤、凹凸、曲線、窟窿等天然殊姿異態,進行虛實結合的大膽設想。以多種題材和內容來尋找材料本身的可用價值,並善於從平凡中找非凡,逐步確定創作的整體形象。明確創作思想,大膽地想像,對根藝創作是至關重要的。
--根雕製作技法--
根雕製作應強調「三雕七借」和意向造型,不管是什麼根材,創作什麼題材,都必須遵守這個原則。在雕琢方法上應是「三雕七磨」,即以模仿根自然形態的磨製方法為主,以少量、局部的雕琢為輔,使雕磨過的部分和根的形態盡量融為一體,不露雕琢的痕跡。
--具體的製作方法主要是:
根雕作品是供人們欣賞或使用的藝術品,一旦開裂或被蟲蛀,便會影響它的欣賞價值和使用價值。因此,根材的防裂、防蟲的處理就顯得十分重要。
防裂處理;自然乾燥法、蒸煮法、烘乾法、浸泡法。在防裂蒸煮時加上適當的漂自粉、六六六粉等,可將裡面的蟲菌殺死。用經過防裂、防蟲、防霉變處理的材料製作的作品,一般不會出現乾裂、變形、蟲蛀、腐爛、變色的現象。干剝:把根放在水中浸泡幾個小時,使表皮變軟,然後再用以上工具剝,比較省時、省力。許多根藝家都有自己的去皮方法,只要不損壞或少損壞木質,製作者不必拘泥於以上方法。有時根據創作需要可不去皮或保留一部分表皮,加以利用。剔朽,主要是把藏污納垢的朽爛部分剔掉,目的在於除去根上的污垢和隱藏的蟲菌,增加材質的潔凈和美感。
㈢ 想學根雕要些什麼工具
根雕要用的工具有:電動馬刀鋸、角磨機、電磨帶軟軸工具套裝的、刻刀,圓刀,磨刀專、鋸、木屬銼、鑿子、刻刀、扁鏟、斧頭、木鑽、木錘、刨子等,都可以用來進行根雕創作。除此之外還需要剪刀(剪枝用的剪刀)、刀子、毛刷、砂紙(布)、粗細布、棉紗、繩子等基本用具。特殊加工時,如火烤、蒸煮、... 東正根雕要用的工具就是這些上面的一些,希望可以幫到你
㈣ 木雕要哪些工具
木雕是雕塑的一種,在我們國家常常被稱為「民間工藝」。木雕可以分回為立體圓雕、答根雕、浮雕三大類。木雕是從木工中分離出來的一個工種,在我們國家的工種分類中為「精細木工」。以雕刻材料分類的民間美術品種。一般選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樹種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銀杏、沉香、紅木、龍眼等。採用自然形態的樹根雕刻藝術品則為「樹根雕刻」。木雕有圓雕、浮雕、鏤雕或幾種技法並用。
木雕所需工具 有:
1、鉛筆和記號筆各一支,鉛筆先比劃比劃,記號筆最後畫出定稿圖樣。
2、鑽頭(2,3,5號)各一,有些鏤空的部位要先開孔。
3、線鋸,用來依著定稿圖樣鋸掉不需要的部分。
4、紅木銼,由於材料有一定硬度,需要硬度較高的銼刀,大中小各一,在鋸出來的胚上繼續依照構想修整形狀。
5、砂紙,100#-3000#,再往上去到5000#也不是不可以的,用來將挫出來的毛胚打磨光滑。(砂紙的號數從80號到5000號不等,當然號數越大砂紙就越細,砂紙越細沙出來的東西就越光滑。)
6,臘,蜂蠟或者蟲蠟。(用於打蠟使用)
㈤ 做根雕要那些電動工具根雕茶幾製作哪裡的比較好啊
根雕茶幾製作工具及輔助材料:
一般說來進行木雕創作的工具,如鋸(電鋸、油鋸)、木銼、鑿子、刻刀、扁鏟、斧頭、木鑽(電鑽)、木錘、刨子、電動工具等,都可以用來進行根雕創作。除此之外還需要剪刀(剪枝用的剪刀)、刀子、毛刷、砂紙(布)、粗細布、棉紗、繩子等基本用具。特殊加工時,如火烤、蒸煮、防蟲處理時還需要一些用具,一般家庭常有的可以代用,不一定另備。
用以根雕製作的材料,主要是根材。除此之外,還有些輔助材料,如膠(水膠、乳膠)、石蠟、漆(清漆、生漆、漆片)等。需要著色時,還要准備所需的顏料。
㈥ 根雕的電動工具使用
鑽頭?
㈦ 如果用手拿著電動坨具的半自動電力雕刻可以算手工玉雕,為什麼用玉雕機的全自動電力雕刻不能算手工玉雕
純手工的木雕、竹雕、織錦、緙絲、根雕是不用電動工具的,所有手工行業就玉雕最不要臉。用了電動工具還打著純手工的招牌!
傳統手藝的木雕、竹雕、織錦、緙絲、根雕用電力嗎?電力的有傳統手藝嗎?有些玉雕師用電力雕刻,卻大言不慚的說是傳承某個流派的傳統玉雕!是電動流派的傳統玉雕嗎?
玉雕機是用電力帶動砣具高速轉動進行雕玉,用手拿著電動砣具也是用電力帶動砣具高速轉動進行雕玉。
如果用手拿著電動砣具的半自動電力雕刻可以算手工,那麼用玉雕機的全自動電力雕刻為什麼不可以算手工?
玉雕師抱怨和田玉、翡翠的硬度太高,用電動工具情有可原。多麼不要臉的托詞啊!古人用的和田玉、翡翠的硬度就比現在的低幾度嗎?
木雕、竹雕、織錦、緙絲、根雕等手藝傳承千百年,無論工具怎麼改良,都不會用電動的工具。 唯獨玉雕行業就這么不要臉,從幾千年前的手動工具變成現在的電動工具居然還好意思稱為純手工,等到以後是不是用玉雕機也可以叫純手工啊?
電動的純手工?電動的傳統手藝?當今的玉雕行業就是個笑話哦!
如果木雕、竹雕、織錦、緙絲、根雕等其它行業也紛紛效仿玉雕行業,把用電動工具生產的工藝品當作純手工、把電動的手藝當作傳統手藝,這會給中華文化帶來多麼惡劣的影響?
㈧ 根雕茶幾製作需要哪些電動工具
根雕茶幾製作工具及輔助材料:
一般說來進行木雕創作的工具,如鋸(電鋸內、油鋸)、木銼、鑿容子、刻刀、扁鏟、斧頭、木鑽(電鑽)、木錘、刨子、電動工具等,都可以用來進行根雕創作。除此之外還需要剪刀(剪枝用的剪刀)、刀子、毛刷、砂紙(布)、粗細布、棉紗、繩子等基本用具。特殊加工時,如火烤、蒸煮、防蟲處理時還需要一些用具,一般家庭常有的可以代用,不一定另備。
用以根雕製作的材料,主要是根材。除此之外,還有些輔助材料,如膠(水膠、乳膠)、石蠟、漆(清漆、生漆、漆片)等。需要著色時,還要准備所需的顏料。
㈨ 怎樣製作根雕龍
根雕愛好者為您解答:
您的問題比較寬泛,不知道今天的解答是否合意,但無論如何還是盡量多的和您分享我的認知;
根雕龍,首先要有龍的形態,其中幾個重要的元素:
a.身型:蜿蜒狀貨盤曲狀等接近龍態的原材料;
b.關鍵素材:有大小、凹凸的體現以滿足龍頭、龍尾、龍爪、等輪廓的形態;
這是上乘根雕素材的前提條件,而中乘素材只需滿足a條件即可;
有了材料就是製作了,對於根雕愛好者來說,經驗不足,最好的方法是慢慢做,從網路上搜索和自己材料形態想盡的圖片,列印,按圖創作,類似於書法的臨摹,做功課粗可細,如天然形態特別好,只需修整打理,細節不必太具體表達,如天然不完全具備,則需雕刻,比如眼、口、牙、鱗片等等,這些元素可通體雕刻,亦可局部雕刻,如龍頭精雕,其它天然滿足則無需雕刻,這也因個人風格而定;
工具,建議手工,電動工具對於初學者來說不太好掌控,容易傷料,手工雖然慢一些,但是在保證最好利用材料的同時也能得到更多的體會和收獲;常用工具選用雕刻刀、手鋸、錘、砂紙即可(天然隨型作品不需砂紙,下面會有圖片);
自信問題,如果還沒有動過手,可以先拿軟木試試手,找到感覺即可上手,這個過程短則一兩下,多則一兩月,因人而異;
同一件材料在不同人手裡的表達形式不同,建議大膽動手,多觀察參考,這樣的作品有自己的風格在裡面,更有意義。
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歡迎隨時溝通,祝順!
根雕龍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