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會有哪些民風民俗
1、雙水山地風箏
新會區「雙水山地風箏」相傳始於明代洪武年間,盛於清代乾隆年間,山地風箏主要類別有兩種:板塊類,以上凌村和南岸村「鳴牛」風箏為代表作;竹節類,以島橋村、洋美村及木江村《蜈蚣》風箏為代表作。
一般有10-80米長不等。有鯉魚、鷹、荷花、蝴蝶、各種魚類等花式品種100多個,其工藝精巧,經過選料、破篾、綁扎、粘合、包裝、繪畫多種工藝製作而成。
平時村民農閑假日,用竹笏製成風箏,每年秋高氣爽,成群結隊,在山頭放起風箏,一派娛樂昇平的景象。1998—2000年連續三年舉辦風箏節和圖片展覽,參加放風箏的人從10歲至80多歲,充分展示了雙水風箏之鄉的風采。
2、新會魚燈
魚燈一種紙扎的中國傳統手工藝品,新會魚燈歷史悠久,製作精巧,極具觀賞性,是烘托節日氣氛、營造社會和諧景象的吉祥用品。新會魚燈寓意年年有餘。
人們做魚燈、買魚燈就是祈求在新的一年身體健康、出入平安。新會魚燈的歷史至少可追溯到清朝初期,至今已有近400年歷史。新會魚燈寓意年年有餘。
3、新會葵藝
新會葵藝,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民間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新會葵藝歷史悠久,東晉時期即已開始葵樹種植和葵藝加工。清代乾隆至光緒末葉的兩百多年間,新會葵藝的發展達到鼎盛。
葵藝是以植物蒲葵為原料加工製作工藝品及生活用品的一種廣東民間手工藝,集造型藝術和編織、綉花、繪畫、印花等工藝於一體,主要流傳於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及周邊地區,以芯蒂圓正、扇面潔白柔韌光滑、編織工藝精良聞名。
4、蔡李佛拳
中國傳統拳術中的南拳之一。相傳為廣東省新會京梅鄉人陳享(1806年-1875年)所傳。他綜合了蔡家拳、李家拳和佛家拳三家之長而形成一支新派,故名。
它套路繁多,內容豐富,手法著重攻防配合,步法靈活而穩健,發勁剛中帶柔,講究發聲與動作的配合,要求發聲以助威,發聲以助勢。動作舒展大方,拳路氣勢磅礴。
5、司前木板年畫
木版年畫,是一種運用木板,採用彩色顏料套印在紙上的畫種。它是我國民間過節時張貼的一種民間畫類,用以除舊迎新、美化環境、營造節日的喜慶、歡樂氣氛。據載,早在漢代民間就有過節時在門上畫勇士、貼門畫的風俗,並且歷代不衰。
在廣東,木版年畫至少有600年的歷史,司前木版年畫也曾一度興盛,遠近聞名,在當時,從事這一行業的人非常多,這些都說明了它在當時的市場競爭中突出了自己的特點,所以才深得消費者所喜愛。
6、大鰲鹹水歌
鹹水歌是疍家人自娛自樂的一種原始歌謠,居住在新會、中山、珠海、順德等珠江口沿海一帶沖積平原上的疍家人廣泛傳唱,至今仍保留傳統的唱法。鹹水歌是疍家人自娛自樂的一種原始歌謠,在新會大鰲有著三百多年的歷史。
在水鄉農村和水上居民日常生活、勞作,特別是在談婚論嫁、喪葬等過程中,觸景生情、隨編隨唱,以歌謠的形式描繪不同的情感。居住在新會、中山、珠海、順德等珠江口沿海一帶沖積平原上的疍家人廣泛傳唱,至今仍保留傳統的唱法。
2. 沐葵是什麼意思誰解釋
廖惠林:願沐葵風逐新夏
新會葵藝為傳統手工藝品,源於江門新會,有著1600多年的發展歷史,早於上世紀初便揚名國際。 1915年,新會竹籜葵扇獲得巴拿馬博覽會金獎。 1988年,時任新會葵藝製品廠廠長廖惠林赴巴黎進行現場葵藝表演。 2008年,新會葵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廖惠林:廣東新會人,學習烙畫技藝20多年,第三屆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新會葵藝傳承人,新會葵藝廠最後一任廠長,現任江門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副會長、江門市民間文學家協會副主席,新會葵鄉傳統工藝品開發中心總經理。 1988年,他代表國家參加法國民間藝術博覽會獲好評;2001年,他創作的傳統葵扇工藝品在廣東省旅遊紀念品設計大賽中榮獲最佳設計獎。
藝術中國
「驅以葵扇風,熏以艾煙濕。」宋代詩人范成大的詩句,記錄著一段古老的仲夏記憶。這段記憶從魏晉時期流傳至今已1600多年了。在許多60後、70後生人的腦海中,還依稀記得兒時的夏夜裡,老奶奶哼著搖籃曲、搖著葵扇送來的涼風。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0Ag4dB.html
3. 新會葵藝的歷史淵源
新會葵藝品是知名的中國傳統工藝品,據《新會縣志》記載,1600年前的東晉時期,新會就已開始種植葵樹和葵藝加工;清代,新會葵扇暢銷全國各地,還遠銷俄、英、美、法、古巴、哥倫比亞、秘魯、智利等24個國家和地區,清末民初,新會葵扇銷售量每年達1.2億柄。
早於20世紀初,新會葵藝便揚名國際,1915年,新會竹擇葵扇獲得巴拿馬博覽會金牌獎。1958年7月1日至7日,周恩來總理曾親臨新會深入調查研究和視察調研,在新會的一周,周恩來總理還風塵僕僕地視察了新會葵藝廠,在葵藝廠視察期間還親切地給葵藝工作者扇扇子,還有那句至今依然在新會流傳廣泛的「我不是來新會工作的,而是來這里學習的」的話。
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新會葵藝還曾創造了「一步三元」的經濟價值,1975年種植面積最高3萬畝,年產葵扇1億柄左右,成為新會的支柱產業。
4. 江門有哪些旅遊景點
江門有哪些旅遊景點,江門哪裡好玩?
【小鳥天堂(門票)】
小鳥天堂是廣東新會的一個聞名中外的旅遊風景區,又名鳥的天堂。位於距廣州市100公里外的江門市新會區會城鎮天馬河的河心沙洲上,是全國最大的天然賞鳥樂園,亦是新會著名的國際級生態旅遊景點。島上有一株500多年歷史的奇特的大榕樹,這棵樹的樹枝垂到地上,扎入土中,成為新的樹干,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榕樹竟獨木成林,林中棲息著成千上萬只鳥雀,鳥樹相依,人鳥相處和諧,為世間罕有的一道天然美麗風景線。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乘船游覽後嘆為觀止,寫下著名散文《鳥的天堂》,使其名聞遐邇。
地址:江門市新會區會城鎮天馬村
【銀湖灣濕地公園】
銀湖灣濕地公園位於江門市新會區的西南,東與珠海隔海相望,西與台山相連,北靠古兜山脈,南臨南海,毗鄰港澳,水陸交通便利,水路到新會港 18 海里,至香港 86 海里,距澳門47 海里;陸路城際快速幹道直通城區,廣東西部沿海高速公路貫穿而過,通過京珠、新台、江珠等高速公路網路到珠三角各城市及港澳地區均在2小時生活圈內,隨著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將進一步密切與港澳的聯系。
地址:江門市新會區崖南鎮
【梁啟超故居】
梁啟超故居在新會市環城鎮茶坑村。梁啟超故居建於清光緒年間,是一幢古色古香的青磚土瓦平房,由故居、怡堂書室、迴廊等建築組成,建築面積有400多平方米。
地址:江門市新會區會城鎮茶坑村
【圭峰山風景區】
新會圭峰山---坐落於新會中心市區北部,瀕臨南海,毗鄰港澳,是廣東十大名山之一!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風光和逾千年深厚的歷史人文文化積淀,先後被評為廣東省首批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區和全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在確保自然生態和歷史景觀的基礎上,圭峰山進一步發揮旅遊資源豐富的優勢,不斷開展增景添美工程,已發展成為珠三角中心城市群內集綠色生態、尋古探幽、休閑度假、健身娛樂、旅遊觀光於一體的旅遊風景區,每年接待中外遊客達300萬人次。
地址:江門市新會區會城鎮圭峰路
【蔡李佛洪聖始祖館】
蔡李佛始祖拳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蔡李佛拳的傳承保護單位,現任會長兼總教練陳忠傑是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原稱洪聖(雄勝、鴻勝)始祖館,創立於1836年,歷經蔡李佛始祖陳享公以及第二代的陳安伯、陳官伯、龍子才、張炎,第三代的陳翼耀、陳耀墀,第四代的陳雲漢、陳華燦、陳燕洛等門人的代代傳承,一直沿續至今。2001年經政府批准,注冊為民間武術團體,定名為新會蔡李佛始祖拳會。會址仍沿用洪聖始祖館舊址(新會區京梅村),常務理事會設在江門市新會區銀花街,武術承傳訓練基地設在江門市新會北門體育場和新會城南學校。
地址:江門市新會區崖門鎮京梅村
【宋元崖門海戰文化旅遊區】
宋元崖門海戰文化旅遊區位於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古井鎮官沖村崖門江門宋元崖門海戰文化旅遊區[1]古戰場,距會城鎮約50公里。該旅遊區規劃總面積共1100畝,共分四大功能區:即文化主題紀念區、文化休閑體驗區、生態園林保育區和遠景規劃發展區。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是首期工程,佔地250畝,投入了2000多萬元資金進行改造建設。 宋元崖門海戰文化旅遊區有6大特色:中國首個以海戰文化為主題的旅遊區;中國最大型的仿宋戰船標志建築;全世界最巨型的船用鐵錨;中國最大的漢白玉龍頂傳國玉璽;廣東省唯一的皇帝行宮故址和廣東省最長的書法詩碑廊。
地址:江門市新會區古井鎮官沖
【葵博園】
新會素有葵鄉之稱,葵樹種植與葵藝加工的歷史和新會的歷史一樣源遠流長,在距今1600多年前的東晉時期,勤勞智慧的新會先民已廣泛種植葵樹和進行葵藝創作。歷史上,新會葵藝創造了五個世界之最:種植面積最廣,從業人員最多,加工能力最強,種類最豐富,歷史最悠久。葵樹博覽園園區面積寬廣,佔地130多畝,可同時容納數千人進行參觀、學習。葵樹博覽園蘊含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鄉土歷史教育濃厚的趣味性,展現了新會葵藝的輝煌歷史園內景觀設施完善,觀賞性強。
地址:江門市新會區的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內
【橋梁博物館】
廣東橋梁博物館位於江門市新會區銀洲湖崖門出海口西側的蒼山山腰上,周圍視野開闊,環境優美,崖門東岸巍峨的古炮台、雄偉壯觀的崖門大橋都盡收眼底。佔地面積110畝,其中主體建築樓高三層,建築面積3300平方米,配套工程綠化休閑廣場佔地面積8000平方米,觀景平台為仿古炮台建築樣式,面積3000平方米。主體建築樓高三層,一、二層為展示空間。《廣東橋梁展示》部分是重點,放在首層作展示;二層有《中外橋梁博覽》、《未來橋梁展望》、《橋梁文化集錦》等多個展廳。
地址:江門市新會區銀洲湖崖門出海口西側的蒼山山腰上
【新會陳皮村】
江門市新會陳皮村位於新會茶坑村牌坊對面,毗鄰小鳥天堂、梁啟超故居。新會陳皮村佔地10.3萬平方米,首期建築面積7.6萬平方米,總投資3.5億元。新會陳皮村建設8個具體項目:陳皮專業賣場,新會陳皮鑒定中心,新會陳皮標准倉儲中心,養生餐飲,柑普茶休閑館,陳皮風情街,展覽中心,文化市場。值得業界關注的是,新會陳皮標准倉儲中心不僅僅是一個儲藏新會陳皮的地方,它還可以實現新會陳皮抵押貸款。新會陳皮村以收儲、鑒定、研發為核心,集陳皮交易以及特色農產品、特色餐飲、文化旅遊於一體,是一個專業的大型商業文化綜合體。
地址:新會茶坑村牌坊對面
【古兜溫泉綜合度假區】
古兜溫泉綜合度假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2001年至今已走過的10年的路程。如今,它已成為享譽廣東省內外,集商務、旅遊、養生、保健及休閑於一身的綜合型度假勝地。山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它是我們度假區詩情畫意的寫照。本度假區內共包含3家高檔酒店共800多間豪華溫馨的客房。裝修豪華輝煌的國際會議中心提供多種規格的多功能會議室,適合各類不同的商務和會議需要。氣派典雅的雍雅軒中餐廳,蘊含傳統及創新風格的地道新派粵菜美食。雍容華貴的古兜溫泉谷內,唐式、日式、歐式的建築和諧交錯,更有著珍貴特色的鹹淡溫泉,享有一地兩泉,世界罕有的美譽。度假區內更有在夏日開放的山泉水世界,是清涼歡樂的水上樂園。同時,度假區內配套完善了竹苑燒烤場、古兜農庄、夢巴黎KTV、特色燒烤吧等休閑娛樂設施,是公務接待、商務交流、會議培訓、旅遊休閑的絕佳場所。
地址:江門市新會區崖門鎮古兜山
【陳白沙祠】
陳白沙祠位於圭峰山風景名勝區北面,距體育運動公園景區僅5分鍾車程。陳白沙是明代的理學家、教育家、書法家和詩人,創辦了哲學領域的嶺南學派,亦稱"江門學派",以"學貴自得,以自然為宗"的思想體系開明朝儒心學先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陳白沙生前被人們尊稱為"大儒"、"聖人",他辭世後60年,當時的皇帝祭祀孔廟時,追謚他為"文恭公",在廣東歷史中僅有白沙先生獲此殊榮,故有"嶺南第一人"之稱。 地址:江門市白沙大道西 電話:0750-3560075
【叱石風景區】
叱石山是圭峰山綠護屏向東北延伸的一條支脈,山勢雄偉,古松參天,奇石磷陶,更有泉水涼涼清如白練。早上雲霧繚繞,景緻變化無窮。晨登山頂觀日出,遠跳銀湖,旭日東升,霞光波影,蔚為壯觀。傍晚,可欣賞江門萬家燈火,競艷爭輝。晴天,山下村莊成片,風景秀麗,令人心曠神怡。 地址:江門市蓬江區杜阮鎮
【良溪古村】
良溪村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至今還保留著正月十五槍炮頭,農歷六月十三梁真君誕,十月一日舞火龍等民間習俗;廣為流傳的羅貴南遷和梁真君傳說,羅天池始創柑普茶等等。 如今,良溪村古貌依存。整個村落沒有因為世事的變遷而變樣,即使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也沒殃及。古村以青磚、石瓦為主,基本保持清朝建築風格,行走觀賞,如走進歷史紀錄片,隨著幻燈的切換,盡顯故園春深花開花落。 地址:江門市蓬江區棠下鎮良溪村
【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
華博地處江門北新區五邑華僑廣場,建築面積達1萬平方米。華博的館藏實物達20000多件,其數量在全國的華僑博物館中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是最大的。而且,其文物具有內容豐富、完整、珍貴、特殊等特點。
館藏文物大概包括以下類型:新寧鐵路、早期五邑地區建築、各式出國口供簿(紙)、華僑書信、銀信(僑批)、五邑海外社團、籌款抗日、航空救國、各類華僑證照及華僑融入當地社會生活過程的實物、史料。 地址:江門市五邑華僑廣場 咨詢電話:0750-3936219
【濱江綠道】
濱江綠道是免費對市民開放的,自行車可自備,亦可租車。雙人單車押金600元, 20元/小時;單人車押金300元 ,10元/小時。在市區乘2路公交車(2元),在潮蓮橋腳站下車即可。
【東湖公園】
東湖公園位處江門市區中心,1958年由江門市發動江門群眾自願集體建園,佔地53公頃,其中湖水面積17公頃,分內湖區、外湖區和北園區三大區域。園內山水相依、林泉幽勝,自然環境優越。2003年被評為江門五邑僑鄉新八景之一。
更多關於江門有哪些旅遊景點,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54e65c1615732216.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5. 陳皮起源於什麼時候
相傳新會種柑取皮起源於宋代,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元大德南海志》是元代記載廣東州府(包括新會)的地方誌,卷七《物產》記載有「柑子」條,但未見「陳皮」或「柑皮」的描述,可知新會陳皮當時名氣不響,更未成規模。至明清兩代,得益於葵業帶動,陳皮業聲譽鵲起。新會商人利用運銷葵製品之便,將陳皮大批銷往外省,令新會陳皮與新會葵扇名聲遠播、並稱「二絕」。 歷史上,江南各地都產柑橘皮,有些還曾作為「土貢」,但新會陳皮因葯用、保健效果突出,名聲得以後來居上。中葯「二陳湯"方劑源於宋代官修的《和劑局方》,清代大醫葉桂(字天士,1667─1746)開此方時特別指明用新會皮。清光緒末年,新會從事陳皮業的商號已多達70餘家。民國時,會城岡城茶樓是葵業、陳皮業的經紀商們每天品茶論商的地方。會城歌謠「嫁娶喜宴敘賓亭, 買賣交易到岡城」正是這一場景的真實再現。 陳皮供銷兩旺帶動了新會農民大量種柑致富,又從中延伸出陳皮加工、倉儲等行當,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隨著陳皮銷量日增,經營陳皮在新會風氣漸盛,終成一大地方特色行業。據前輩憶述,會城有商鋪賣過一百銀元一碗的「百年陳皮茶」,雖不乏商業噱頭的成份(茶中有一枚金戒指),但足見當時對陳皮產品的推崇。1982年,當時的國營新會糖酒廠首創「新會陳皮酒」並獨家銷售,作為省級優秀新產品風行一時。以新會陳皮製作的食品更是琳琅滿目,著名的有新會陳皮白粥、陳皮鴨、陳皮冬瓜盅、陳皮綠豆沙、陳皮糕點、陳皮梅、陳皮姜、新會九制陳皮,以及陳皮果醬系列等,甚至有商家推出滿席都加入新會陳皮的「陳皮宴」。除此之外,新會陳皮作為饋贈親友禮品及旅遊休閑食品也頗受消費者青睞。 新會陳皮的生產銷售曾一度衰落,1996年柑桔橙總面積僅六七百畝,跌至最低谷。近年來,在專業人士的扶持下,這一行業又重新煥發了生機。目前,種柑面積已達5000多畝,生產或銷售陳皮的企業和商戶上百家,專營店10多家。2002年12月,經新會區農業局和工商聯(總商會)扶持,果農自發成立了新會柑(陳皮)行業協會,致力於新會陳皮的生產、銷售、宣傳、科研和保護。在協會的影響下,一些「自殺」式的盲目經營行為受到嚴厲譴責和制裁,低價購入廣西柑等外地柑冒充新會柑、以紅茶染色假冒老陳皮等嚴重敗壞新會陳皮名聲的行徑已得到初步遏制。 2006年10月,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准並公告新會柑和新會陳皮這兩個產品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08年10月,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又審定通過了《地理標志產品新會柑》和《地理標志產品新會陳皮》兩個地方標准,將新會陳皮置於法規保護之下。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新會陳皮定能恢復壯大,重振聲威,再塑輝煌!
6. 新會制線廠生產的新葵牌線在哪買
新葵牌的,在旅遊景點都有得買(例如:小鳥天堂、新會農業基地、圭峰山風景區、江門外海的港奧碼頭等)。一般的葵紙,就在各間雜貨店可以買到。
7. 新會葵藝的介紹
新會葵藝,漢族傳統手工藝品,源於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新會葵藝有著1600多年的發展歷史,早於20世紀初便揚名國際。1915年,新會竹擇葵扇獲得巴拿馬博覽會金牌獎。1988年,時任新會葵藝製品廠的廠長廖惠林出國參加巴黎法共節作現場葵藝表演。2008年6月7日,新會葵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新會葵藝所以聞名世界,是由於它有著高超的造型藝術和精湛的編織技巧,並融會了編織、綉花、繪畫、印花等工藝於一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