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屆奧運建築中的高科技
國家體育場建築頂面呈鞍形,長軸為332.3米,短軸為296.4米,最高點高度為68.5米,最低點高度為42.8米。在保持「鳥巢」建築風格不變的前提下,新設計方案對結構布局、構建截面形式、材料利用率等問題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與優化。原設計方案中的可開啟屋頂被取消,屋頂開口擴大,並通過鋼結構的優化大大減少了用鋼量。大跨度屋蓋支撐在24根桁架柱之上,柱距為37.96米。主桁架圍繞屋蓋中間的開口放射形布置,有22榀主桁架直通或接近直通。為了避免出現過於復雜的節點,少量主桁架在內環附近截斷。鋼結構大量採用由鋼板焊接而成的箱形構件,交叉布置的主桁架與屋面及立面的次結構一起形成了「鳥巢」的特殊建築造型。主看台部分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牆結構體系,與大跨度鋼結構完全脫開。
「鳥巢」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由2001年普利茨克獎獲得者赫爾佐格、德梅隆與中國建築師合作完成的巨型體育場設計,形態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個搖籃,
寄託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設計者們對這個國家體育場沒有做任何多餘的處理,只是坦率地把結構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築的外觀。
「鳥巢」以巨大的鋼網圍合、覆蓋著9.1萬人的體育場;觀光樓梯自然地成為結構的延伸;立柱消失了,均勻受力的網如樹枝般沒有明確的指向,讓人感到每一個座位都是平等的,置身其中如同回到森林;把陽光濾成漫射狀的充氣膜,使體育場告別了日照陰影;整個地形隆起4米,內部作附屬設施,避免了下挖土方所耗的巨大投資。
鳥巢是一個大跨度的曲線結構,有大量的曲線箱形結構,設計和安裝均有很大挑戰性,在施工過程中處處離不開科技支持。「鳥巢」採用了當今先進的建築科技,全部工程共有二三十項技術難題,其中,鋼結構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鳥巢」鋼結構總重4.2萬噸,最大跨度343米,而且結構相當復雜,其三維扭曲像麻花一樣的加工,在建造後的沉降、變形、吊裝等問題正在逐步解決,相關施工技術難題還被列為科技部重點攻關項目。
現在,「鳥巢」已經完成混凝土施工,開始進行鋼結構施工。在桁架柱內柱受力最大的部位,為了有效控制構件的最大壁厚,減小焊接工作量,使連接構造比較合理,在設計中採用了高強度的Q460鋼材。
說起Q460鋼材,大多數人可能都不了解。「鳥巢」結構設計奇特新穎,而這次搭建它的鋼結構的Q460也有很多獨到之處:Q460是一種低合金高強度鋼,它在受力強度達到460兆帕時才會發生塑性變形,這個強度要比一般鋼材大,因此生產難度很大。這是國內在建築結構上首次使用Q460規格的鋼材;而這次使用的鋼板厚度達到110毫米,是以前絕無僅有的,在國家標准中,Q460的最大厚度也只是100毫米。以前這種鋼一般從盧森堡、韓國、日本進口。為了給「鳥巢」提供「合身」的Q460,從2004年9月開始,河南舞陽特種鋼廠的科研人員開始了長達半年多的科技攻關,前後3次試制終於獲得成功。如今,為「鳥巢」准備的Q460鋼材已經開始批量生產。2008年,400噸自主創新、具有知識產權的國產Q460鋼材,將撐起「鳥巢」的鐵骨鋼筋。
——小鳥築巢
從東剛果至南非州熱帶稀樹乾草原,常常可以見到有一種叫蒼頭燕雀的織布鳥。它們用草和許多不同柔韌度的纖維織成的巢,象一粒粒奇異的果實一樣懸掛在樹枝上。織布鳥選擇結實的動物毛發——最常見的是斑馬或羚羊身上的毛,將巢牢牢地系在樹枝上,還用嘴將毛發纏成總是一個式樣的結子作為記號。這樣的鳥巢能承受在裡面棲身的一對成年雀鳥和幾只幼鳥的全部重量,任憑風吹雨打也不會脫落下來。
本世紀初,自然科學愛好者矣熱恩·瑪雷發現年輕的雀鳥在築巢時並未仿效它們的年長夥伴。為了排除年輕雀鳥受訓的可能,矣熱恩從織布鳥巢取走幾粒卵,把它們偷偷地放到他家哺養的金絲雀的巢里去孵化。當雛鳥破殼而出逐漸長大後,又把它們轉移到另一個特定的地方, 讓它們在那裡結成「伴侶」,生兒育女,同時不讓它們獲得可供築巢的任何合適材料,而是讓它們直接把卵產在籠底。產下的卵又取走,再讓金絲雀孵化……就這樣反復試驗,使得第四代的織布鳥不僅斷絕了與前輩和自然界的聯系,而且完全被人工所馴化。
現在,他在鳥籠里放進一小撮草,一些纖細樹枝和纖維物。織布鳥就在籠里利用這些材料開始工作。很快,鳥兒就編好了懸掛在籠子里的巢,而且其式樣與它們自由自在的上幾代所營造的巢毫無二致。它們熟諳營造技術,這方面的知識絕不比它們的曾祖、高祖遜色。它們也懂得用松軟但不夠結實的馬的毛墊在籠子底部,而決不會將它錯織到巢壁上。如材料有剩,它們就會用剩料來加固巢與籠上樹條的聯接,用它紮成帶「商標」的特別的結子。
❷ 國內油價三連跌,加滿一箱92號油少花12元,哪些地區的油價依舊偏高
國內油價在受到國際原油的價格波動之後,迎來了三連跌,目前來說,加滿一箱92號汽油要比之前少花費12元。這樣的一個降幅度,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還是比較大的,因為不知道燃油的價格還會不會往上漲,有所下跌就已經是非常好的消息了,並且還是一個3連跌,更是讓人們紛紛猜測,燃油價格將會持續的回落。但是雖然國內油價已經是一個三連跌的情況了,還有很多的地區油價依舊偏高。
❸ 中國漢字有什麼特點急急急!!
漢字的特點
漢字有六個方面的特點,這些特點,有的是優點,有的是缺點。
(一)漢字和漢語基本適應。
漢字和漢語相適應,主要是漢字的單音節形式和漢語的語素的單音節形式比較一致,用漢字記錄漢語語素往往有一種對應的關系。漢字和漢語基本上相適應,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領會:
第一,一個漢字代表音節,一個語素基本上也是一個音節,因此漢字和語素是相對應的,用漢字記錄漢語語素非常合適。不過,漢字同語素對應,並不是說漢字與語素相等,仔細分析一下,其實漢字和語素之間的關系也是比較復雜的,畢竟漢字是文字單位,而語素是語言單位。漢字和語素間的復雜關系表現在,一個漢字可能表示幾個不同的語素,如「米」表示大米的米和表示長度單位的米,「站」表示「站立」或「車站」的意義;也可能是幾個漢字表示一個語素,像外來詞「沙發、吉它、馬來西亞」等是受外來詞讀音的影響用漢字轉寫,其中的漢字沒有獨立的意義,這樣的詞語可以不考慮,漢語傳統中還有一些聯綿字,都是幾個漢字記錄一個語素的,如「窈窕、鞦韆、琵琶、蜘蛛、猶豫、躊躇」等。當然,大部分漢字是一個漢字表示一個語素的,如「山、河、燈、人、看」等。
第二,漢語是沒有形態變化的語言,語法意義、語法關系主要通過詞序和虛詞表示,而不像印歐語那樣要用音素表示形態變化,所以漢語的特點決定了它用漢字記錄是合適的。比如英語的動詞do(打)有doing、did、done等形態變化,一個詞(尤其是動詞)的詞形在不同的句子中是不一樣的,其音素要發生變化,這樣的語言用音素文字記錄比較合適,而動詞類似的含義,漢語是用一個個獨立的語素(詞)「正在、曾經、已經」等表示的,這種變化用寫法固定的漢字記錄就比較合適。又如英語的復數要在名詞後加詞尾s表示,這個語素也是在詞內部增加音素(即內部屈折)顯示出來的,而漢語,復數是增加一個語素「們」表示,非表人名詞主要在前面加數量詞體現,不是在詞內部發生變化,這種情況用一個獨立的漢字表示就非常方便,而把漢字用來表示類似英語那樣的形態變化,就會困難重重。
漢字與漢語相適用,我們可以通過漢字借用來記錄朝鮮語、日語的情況反證。日本、朝鮮曾經先後借用漢字記錄自己的語言,但是由於這兩種語言與漢語在語法規則上有很大的差別,所以漢字只能記錄它們中的固定的部分,而對於有形態變化的部分,寫法固定,不能分解的漢字簡直一籌莫展,所以日語、朝鮮語用漢字記錄不完全合適,需要用字母表示形態變化的部分,正因為如此,朝鮮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了諺文,日本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了假名。而且歷史上,漢字曾經被周邊的少數民族借用,但是並沒有被直接借用來記錄本民族語言,而是在其基礎上加以改造,使之適合自己民族語言的需要,例如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等。
第三,漢字記錄漢語可以非常有效地區別同音詞。漢語音節結構簡單,聲韻母配合只有400來個音節,聲韻調配合只有1200多個音節,加之詞形簡短,以雙音節詞為主,單音節詞依然十分活躍,可以說是漢語語匯的基礎,這樣同音語素和同音詞就非常多,很容易混同,而形態各異的漢字就起到了分化同音詞的作用,所以漢語同音詞雖然很多,但用漢字記錄,在書面上就把同音詞巧妙地區別開了,這是拼音文字所做不到的,例如「公式-公事-攻勢-宮室-工事」、「形式-形勢-行事」、 「國是-國事-國勢」、「期中-期終」等同音詞,口頭上說出來,語音完全一樣,很容易混同,可是書面上用漢字記錄下來,形體各異的漢字很自然就把它們區別開來,根本就沒有混同的可能了。下面我們看幾組讀音完全相同而字形各異的漢字,對漢字的這種區分同音詞的作用就一目瞭然了:
ju(陰平):居、鞠、拘、狙、疽、駒、苴、掬、琚、趄
shi(去聲):是、市、式、事、示、視、世、勢、適、試、室、蝕、誓、逝、柿
li(去聲):力、立、瀝、嚦、例、利、里、粒、勵、笠、歷、莉、荔、栗、麗、隸
yi(去聲):意、義、藝、易、翼、異、奕、翳、億、抑、屹、役、逸、肄、臆、誼
上面4組漢字,每組聲韻調完全相同,可是漢字字形差別非常大,這樣就非常方便地把不同的語素區別開來了。我國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先生曾經利用漢字的這個區別功能,用聲韻完全相同的漢字編寫了一個《施氏食獅史》的故事,抄錄在這里供大家欣賞: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假如用拼音文字記錄這些語素,按拼音文字的規則,讀音相同的語素,其字形也應該相同,那這些語素就根本無法從字形上區別開來。漢字從古代的表意字發展到形聲字,為什麼沒有再進一步跨進拼音文字的行列,這同漢字的這個有效區別同音詞的功能不無關系,而且這也是不少人反對漢字改革,反對漢字拼音化的一個重要的理由。的確,拼音文字從目前看是無法解決漢語同音詞問題的。
第四,現代漢語方言眾多,語音上的差別很大,但是由於各個方言的語法系統和詞彙系統一致性比較突出,用漢字記錄漢語,書面上起到了溝通方言的作用,同樣的詞語,雖然各地發音不同,但大都用同一個漢字記錄,所以大家都看得明白清楚,所以漢字具有很好的溝通方言的作用,而拼音文字就難以適應漢語方言分歧的特點。漢字在維護漢語的統一,避免漢語分裂成不同語言方面,可以說功勞赫赫。在歐洲,許多不同的語言,互相之間的差別比漢語方言之間的差別要小得多,但它們是不同的語言,而漢語各地方言,雖然差別較大,但是用統一的漢字記錄,才沒有進一步分裂,而且也因為漢字的維系作用,誰也不會認為漢語的方言是不同的語言,雖然西方一些語言學家把漢語的一些方言看作是不同語言(參見哈特曼、斯托克《語言學與語言學詞典》),但這種觀點不可能得到我們的認同。
(二)漢字是形音義的統一體。
因為漢字所記錄的是語素,而語素是音義的統一體,每個語素既有聲音又有意義,加上漢字的形體,所以漢字是形音義的統一體。一個漢字,它可能代表好幾個語素,可能表示好幾個音節,但是獨立地看,每個漢字必定是表示一個音節的,必定是表示一個語素的,而且必定是有形的,所以漢字是形音義三位一體的,是形音義的統一體,三者之間密不可分。這一點與音素文字和音節文字是很不相同的,例如英文的字母a、b、c、d、e等,日文的あ、い、う、え、お等,它們有形體,有自己的讀音,但是沒有意義,因此不是形音義的統一體,因為它們記錄的是語言中的音素、音節,沒有獨立地和語素對應,因此單獨看都是沒有意義的。
正因為漢字的這個特點,所以我們初學漢字有一定困難,但是如果學習了一定數量的漢字以後,進而學習詞就不困難了,例如我們學習了「電」字,可以和別的有意義的漢字組成「電話、電燈、電線、電視、電影、電流、電機、電表、電動」,而對這些個新詞,我們基本上不用重新學習記憶,很容易理解掌握,因為我們學會了一個一個的漢字,實際上就等於學會了一個一個的構成詞的語素,掌握了這些構詞成分的形、音、義,再來學習理解這些個詞語,自然就非常容易了。反觀音素文字,人們在學習字的時候非常容易,比如像英文,只有26個字母,幾節課就可以學會,日文有50音圖,初學也很容易,但到了學習詞的階段,就比較困難了,因為每個詞都有不同的拼寫形體,記憶起來也並非易事。
(三)漢字有較強超時空性。
漢字的超時空性,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認識:一是古今一致性比較強,二是具有溝通方言的特殊作用。漢字的超時代性,就是古今可通,上千年前的文獻中的漢字,今天我們照樣認識,其中看不懂的,不是漢字本身,而是古今語素意義的變化。雖然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但是由於古今漢字結構方式、結構體系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同語言中的基本單位的對應關系相同,即都是記錄語素(在古代同時又是詞),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所以就具有了通貫古今的特殊作用了。比如我國歷史上宋、元、明、清時代的小說,我們今天閱讀起來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困難,而同時代的用拼音文字記錄的文獻,今天一般人就很難看懂了,只有專家才能看懂,因為拼音文字要隨詞語讀音的變化調整自己的拼寫(當然不是絕對一致,比如英語單詞know中的k今天就不發音了,但拼寫沒有調整)。
漢字的超空間的特性,就是具有特殊的溝通方言的作用。漢語方言復雜,有七大方言,如果細分,方言更多,而且各方言間的差別特別大。口頭上,不同方言區的人根本不能進行交談,如果談話,就好像是在同外國人說話,互相不知所雲,除非用雙方共通的中介語(如普通話),否則就不能進行溝通。可是書面上用漢字筆談,就出現了非常奇妙的情況:無論你是上海人、廣東人,還是湖南人、福建人,互相之間毫無障礙。假如沒有漢字,不同方言間的交往怎樣進行真是令人難以想像!當然,漢字的這種溝通方言的作用,根本之處在於漢字記錄的是漢語,雖然漢語方言眾多,但各個方言的語法結構特點(詞的特點、句子的特點)是一致的,語素意義差別小,不然,同樣也是看不懂的。用漢字記錄的日語,雖然每個字都認識,但是卻不能看懂其內容,有人誇張地說學習日語的人往往「笑著進去,哭著出來」,就是這個道理,而學習漢語方言,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學習漢字,需要我們認識漢字的超時空作用,也要注意到,漢字這個特點的根源還是漢語的語法、詞彙系統古今、方圓方面的共通性,漢字的這個溝通古今和溝通方言的作用,其實仍然是漢字基本上適應漢語這個特點的反映。
(四)漢字字數繁多,結構復雜,缺少完備的表音系統。
漢字系統的字數,數量之多是非常驚人的。從古到今,漢字的總字數已達到8萬多個,據資料統計,現代漢語用字在1萬左右,國家公布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收錄漢字7千個,《現代漢語常用字表》收錄漢字3千5百個。
漢字字數眾多的根源在於漢語的特點。由於漢語的音節結構比較簡單,音節數量比較少,和語言中的語素的數量相比較,簡直不成比例。比如現代漢語聲母和韻母拼合組成的基本音節只有4百來個,再配上四個聲調也只有1千2百多個,而現代漢語語匯系統中的語素,多達數千個,在這種情況下,讀音相同的語素就非常多,加之含此詞形簡短,以雙音節此為主,但因藉此也非常多,而且往往是常用詞,假如書面上不用形體各異的漢字把這些同音的語素和詞區別開來,就會造成混淆,造成使用上的混亂,影響交際使用,影響人際溝通,嚴重的甚至有可能早引起誤會,造成損失。漢字字形分化字義的作用,我們可以從一些漢字的分化過程看出來。比如「雲」,本意就是雲彩的雲,後來增加「說話」的意義,為了區別,便另外造了一個「雲」來區別;「其」本來就是簸箕的意思,後來產生了表示第三人稱的意義,於是人們便在院子基礎上增加一個竹字頭,構成「箕」;「莫」,從構形上看是太陽淹沒在草叢中,就是傍晚黃昏的意思,後來引申出否定的意義,表示沒有人,為了區別,於是在原字形的基礎上另加一個「日」來區別,這就是「暮」字。類似的例子很多,例如「昏-婚」、「然-燃」、「止-趾」、「采-采」、「益-溢」等等。可見,漢字字數繁雜,有其不便於學習掌握的一面,但也有其便於區別意義的一面。
漢字的結構復雜,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一方面,漢字筆畫很多,以7千個通用漢字為例,筆畫在7畫至15畫的多達5千以上,最多的一個漢字筆畫多達36畫;另一方面,漢字的結構單位筆畫和部件,在組合成子是不是按照統一的方向排列組合的,而是上下左右全方位展開,多向行進,具有平面型特點,而且結構單位的組合模式也是多種多樣的,筆畫組合有相離、相接、相交幾種,部件組合有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包圍結構、框架結構等,而且很多子往往是幾種方式的總和,結構就更復雜了。漢字不像拼音文字那樣是按一個方向行進的。所以學習漢字,只知道筆畫部件,不知道結構方式,依然無法把一個字寫出來。
而且漢字結構中可以說是沒有表音成分,雖然漢字系統中有數量眾多的形聲子,但是形聲字的音符並不是專門的表音符號,很多依然是獨立成字的,更主要的事,現代漢字形聲字的音符絕大部分已經失去了表音作用,有的音符在一個字中可以表音,在另外一個字中不能表音,這種種情況夾雜在一起,很難判斷,例如「台」在「抬胎邰」中是表音的,在「殆怠迨治冶」中是不表音的。根據現代形聲字音符的表音情況,如果用音符去推斷一個不認識的字的讀音,大部分都有可能出錯。而人們在使用漢字時,往往有這樣一種錯覺,認為漢字既然實行繩子,那麼就可以利用其音符來推斷字音,結果常常推斷錯誤,鬧出笑話來。例如下面這些漢字,之所以讀錯,就是人們盲目使用音符推斷造成的結果:「詣、愎、菅、齲、嚙、酵、涸、燁、酗」。人們常說,漢字難讀,這同漢字結構上不能表音不無關系。
(五)漢字用於機械處理和信息處理比較困難。
漢字用於機械化和信息化處理比較困難,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首先,漢字數量多,現代漢語通用字有7千個,如果涉及到專業領域的用字,數量更多,這樣多的漢字機械處理當然就比較困難。其次,漢字結構復雜,大多數漢字筆畫在10畫左右,多的有好幾十畫,而且漢字筆畫和部件組合的模式也非常復雜,隨人我們可以給這些漢字的構造單位的組合方式歸類,但一字一字觀察比較,可以說是一個字有一個字的構造模式,有些字,例如「董、麝、爨、齉、冀」等,信息處理就非常困難。相比較而言,拼音的音素文字由於數量有限,機械處理就沒有障礙,比如引文用拉丁字母,只有26個,加上大寫字母也只有52個,加上其它字元(例如標點符號等),總量不超過100個。所以英文的字元可以全部搬上鍵盤,而把7000個漢字照搬上鍵盤,那簡直是不可想像的。所以在我國,打字成為一門技術,需要專門學習。
我們可以用英文和漢字做個比較,這種差異就看出來了。現在電腦處理文字信息,一般使用點陣表示,即用電子方陣來表示一個字元,每個方陣有若干個格子,其中有筆畫的點亮,每有筆畫的點暗,這樣就實現了文字自負的顯示。顯示英文,最低要用7×9點表示一個字元(一般要使用9×12點),顯示漢子,最低要使用16×16點表示一個字元(一般要用24×24點)。英文的字元我們算100個,漢字的字元只算7000個,那麼所佔的點是:
英文:7×9×100=6300點
漢字:16×16×7000=1792000點
漢字字形存儲量在電腦中所佔的空間,是英文的284倍。差距之大是驚人的。漢字的機械化處理以前之所以落後於其他文字,因為7千個漢字字元需儲存1750k位,而英文不到10k位,在計算機發展之初,根本就沒有那樣大內存。據資料載,美國IBM公司60年代末期生產的最先進的一種型號的電子計算機,內存為4096-131072,可以裝入漢字,但是價格高得驚人,根本不可能推向市場,而其他型號的計算機,則不能裝進漢字。這還是普通型漢字點陣,如果是精密型漢字點陣,比如是32×32點,或者100×100點,處理1萬個字元,那所佔的空間更是驚人。當然,在電子計算機儲存量急速擴大的今天,這個問題已經得到順利解決,但比較拉丁字母,漢字的局限仍然是明顯的,所以有的學者認為,從長遠看,漢字只有拼音化才能便於信息處理。
(六)漢字用於國際文化交流比較困難。
漢字用於國際交流比較困難,首先是因為漢字結構復雜,其次是漢字是不表音的,不便於學習使用,而拉丁字母在國際上使用非常廣泛,可以說是國際化的文字,比較而言,漢字就顯得十分孤獨,雖然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隨著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的日益提高,將有越來越多的人學習和使用漢字,甚至研究漢字,但那和漢字的國際化是兩回事。所以有人說漢字是國際性的文字,說21世紀是漢字的時代,從熱愛漢字,熱愛漢民族文化的角度來看,是可以理解的,但以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看,漢字作為國際交流的工具是有其局限的。
❹ 誰能給寫一篇關於生產車間質量方面的文章,拜拜啦!
一、 安全生產支部設立情況
為切實做好本年度的安全生產工作,我鎮根據實際,明確了工作重點,強化了工作措施,在班子分工伊始,明確分工,設立三個安全生產監管小組,組長
均由付科級領導擔任,同時配備駐廠員,成立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站,配備了五名專職安全生產督查人員,按照條塊責任分工的原則,將全鎮的安全生產工作分為三
個片,各安全生產監管小組,對所轄片內的安全生產負責,政府一把手負總責,並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將安全生產工作落實到每個單位和個人。
二、 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
為抓好安全生產責任目標落實,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成立了安全生產督查小組,負責全鎮的安全生產督查工作,各村相應成立了一把手任組長的安
全生產領導小組,配備了安全管理人員,各企業也配備了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層層落實了安全生產目標責任,鎮政府與各村簽訂了責任書16份,與各企業簽訂
責任書20份,與各單位簽訂責任書15分。
三、 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情況
按照市縣安監局的有關規定要求,我鎮支部全鎮所有磚廠、加油站、煙花爆竹企業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參加了安全生產資格培訓班,進一步增強了各單
位經營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提高了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為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和操作技能,對特種作業人員進行集中培訓、考核上崗,對其他作業人員,
採取送教育上門的形式,逐個廠地進行現場培訓,全面完成市縣安監部門的教育培訓任務。
四、 安全生產工作開展情況
(一) 切實做好春節、「兩會」、五一、高溫、十一及xx大期間的安全生產工作
1、 國家重要節假日和政治活動期間,我鎮嚴格實行安全生產情況報告制,駐村駐廠人員到崗到位,嚴防死守,確保停產檢修到位。各村、各單位、各企業在此期間對本村、本單位、本企業的安全排查情況能及時報告鎮安監站,嚴格值班制度,確保信息暢通。
2、
認真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工作,各村、各企業、各單位支部了安全生產大排查,認真排查安全生產隱患,並安排人員投入資金進行整改到位,同時對煙花爆竹、引線
車間進行安全整治,鎮安監站及縣安監局,對全鎮的煙花爆竹,引線車間進行了嚴格排查,認真落實「五查六嚴」,嚴格行業標准,使企業安全規范操作生產,合同
公安部門排查打擊非法生產,對非法生產「露頭」就打。
(二) 強化措施,做好「整改攻堅年」工作
1、 結合實際,制訂安全生產工作實施方案,強化村組管理責任
2011年是煙花爆竹行業安全生產整頓工作年,根據各級政府和安監部門對安全生產工作的整體布置,制訂《2011年安全生產實施方案》和《2011年安全生產工作計劃》,分期分批做好整治工作,完善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規范企業行為,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圍繞「五化」目標,通過第二輪許可,提升該行業的安全生產水平。
2、 積極支部企業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工作
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工作是安全生產工作的核心工作,也是確保生產安全的關鍵,更是落實屬地管理原則的標志性工作,根據省、市、縣有關隱患排查
及治理工作的精神,及時制訂方案,召開多次會議,布置我鎮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及治理工作,自開展隱患排查與治理工作以來,共排查出各類安全隱患166處,其
中當場整治157處,限期整改9處,限期整改由駐廠督查員盯緊看牢,整改後經駐廠員簽字,報安監部門現場察看,切實做到安全方可生產,不安全堅決不許生
產。
我鎮的十五家爆竹生產企業,經縣安監部門驗收,恢復生產有14家,尚有1家整改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