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arcgis10中將標注轉化為注記,目標和要素已關聯怎麼選不了
arcgis關聯要素注記需要在地理資料庫內創建,你的shp文件必須導入到資料庫內,標注轉化為注記時才能勾選要素已關聯。使用數據轉換工具內的「要素轉cad」工具將注記轉換為cad文件就可以使用cad打開了。
簡介:
在GIS發展的早期,專業人士主要關注於數據編輯或者集中於應用工程,以及主要把精力花費在創建GIS資料庫並構造地理信息和知識。
慢慢的,GIS的專業人士開始在大量的GIS應用中使用這些知識信息庫。用戶應用功能全面的GIS工作站來編輯地理數據集,建立數據編輯和質量控制的工作流,創建地圖和分析模型並將這些工作和方法記錄成文檔。
這加強了GIS用戶的傳統觀念,這些用戶往往擁有連接在數據集和資料庫上的專業工作站。這種工作站擁有復雜的GIS應用以及用來實現幾乎所有GIS任務的邏輯和工具。
㈡ arcgis中將標注轉換為注記後怎麼變回來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09
㈢ arcgis中將label(標注)轉成annt(注記)如何才能保留原來的屬性
轉成動態注記,這樣在anno中就有對應的feature class中對應的object id(在anno中表現為feature id),利用這個欄位進行join,然後計算欄位就行了。
㈣ arcgis標注轉注記圖層後,修改不了屬性
你好,修改屬性是在圖層中完成的,你已經把標注轉為注記,它們已經不在圖層中,所以修改不了。
建議這樣操作:第一種方法,重新修改圖層中的標注,然後再轉為注記;第二種方法,如果修改量不大就手動修改一下。
㈤ 注記的ArcGIS注記工具
注記工具集包含一組可用於自動完成注記工作流的工具。
等值線注記工具用於為等值線要素創建注記。該工具將生成注記要素和對應的掩膜面。掩膜注記下方的等值線可使文本更為清晰可辨。
結合使用地圖伺服器緩存切片方案轉換為面和分塊標注轉注記工具可將大量的標注轉換為注記。對於要作為地圖服務發布的地圖或任何包含大量標注的地圖,特別適合採用這種方法來將標注轉換為注記。
分塊標注轉注記工具可根據用來指定范圍和比例的面創建注記。這些范圍可以是現有切片、數據驅動頁面地圖圖幅或通過地圖伺服器緩存切片方案轉換為面工具生成的新面。地圖伺服器緩存切片方案轉換為面工具使用地圖緩存切片方案在切片方案中所定義的比例級別下創建面要素類。該工具的輸出可作為分塊標注轉注記工具的輸入。
㈥ arcgis 在標注轉化為注記 坐標或測量值超出范圍
1、當要素的坐標超出要素類的屬性域范圍時會發生此錯誤。這種情況會在創建新要素或編輯現有要素的坐標時發生。坐標必須位於要素類 x,y 屬性域以及 z 或 m 屬性域(如果要素類可存儲這些值)的范圍內。屬性域在創建要素類時設置並且無法在以後進行編輯。如果需要在該 x,y 位置或者使用這些 z 或 m 值創建新要素,可將要素類導出為新要素類並增加屬性域值。
2、ArcGIS產品線為用戶提供一個可伸縮的,全面的GIS平台。ArcObjects包含了大量的可編程組件,從細粒度的對象(例如單個的幾何對象)到粗粒度的對象(例如與現有ArcMap文檔交互的地圖對象)涉及面極廣,這些對象為開發者集成了全面的GIS功能。每一個使用ArcObjects建成的ArcGIS產品都為開發者提供了一個應用開發的容器,包括桌面GIS(ArcGIS Desktop),嵌入式GIS(ArcGIS Engine)以及服務端GIS(ArcGIS Server)。
㈦ arcgis 如何把ACCESS中一個表的數據拷貝到另一個表
1
用ArcGIS 繪制一幅完整的地圖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戴勤奮
這幾年ArcGIS 商業運作不錯,培訓費用也高得可以,可是觀望一下我們地質行業,雖
然都購買了最新的正版ArcGIS,但基本上還是在用MAPGIS(中地軟體)畫圖,真正用ArcGIS
的不多。去年下半年參加了一個編制全球各大區底圖的項目,由於項目最後要求用ArcGIS
Geodatabase 建庫,我極力推動我們年輕的項目負責用ArcGIS 來制圖,並親自作圖示範,
人家看我這么熱情都不忍心打擊我積極性,但好玩的是最後的問題演變成為如何將ArcGIS
轉換到MAPGIS 的問題,因為人家的專業圖都要求在MAPGIS 上畫,作為最基礎的底圖豈能標
新立異?最後,項目就在ArcGIS 到MAPGIS 轉換中告終,轉的過程中發現MAPGIS 的方位等
面積投影誤差有近二十公里,去年年底我們把問題報告給中地了,不知道他們現在改了沒有。
我算是MAPGIS 的最早一批用戶之一,當時(上世紀90 年代初)MAPGIS 叫MAPCAD,MAPGIS
在畫圖與出圖上有很多優勢,我深有體會,在畫圖方面,尤其對於地質類復雜圖件的成圖,
它的地位至今還是難以替代的。相比之下,我個人認為ArcGIS 的優勢不在畫圖上,主要在
數據的規范化組織與管理上,如果說MAPGIS 是直奔目標式的為出圖而畫圖的話,ArcGIS 則
是以數據為中心的畫圖,更有利於成圖數據的質量保證與重利用,兩者的境界是不同的。如
果純粹是為了成圖,我認為MAPGIS 是首選;如果既要成圖又要建庫,那麼ArcGIS 是實現制
圖與資料庫建庫一體化,即資料庫協同地圖同期完成的最佳選擇。
用ArcGIS 制圖關鍵是前期的設計,前期把圖中需要表達的各要素類以及每個要素類中
的要素分類考慮清楚,建好模板,後面的畫圖基本上是批量生產,只要數據准備好往裡一倒
就行了,其實並不麻煩。如果前期考慮得不是很清楚也沒關系,只要最基本的的必選項能保
證,其它的只要改模板就行,並不影響大局。下面以小比例尺的地理底圖為例具體描述
ArcGIS 從設計、制圖、質量檢查到地圖輸出的全過程,希望對大家有用。
1.設計
定義要素類 → 要素分類編碼 → 創建資料庫 → 創建樣式庫 → 創建地圖模板
1.1 定義要素類
定義要素類就是考慮一下你的圖要畫哪些內容,要素類是數據存儲范疇的稱謂,在數據
顯示範疇要素類對應地圖圖層,不過要素類與圖層不完全是一一對應,一個要素類可以表現
為多個圖層。根據小比例尺(小於500 萬)地理底圖的編圖要求,選擇表1 中的基礎地理要
素類作為成圖圖層,圖1 為相應的基礎地理要素實體關系圖。
2
表1 地理底圖要素類及代碼
數據集 數據類 要素類
要素
類名
幾何
類型
內容
定位基礎
(C)
坐標網 CPTL 線
內外圖廓線、坐標網線、南北回歸線、
南北極圈線
水系 水系線 HYDL 線 單線河流、運河、乾渠
(H) 水系面 HYDA 面 湖泊、水庫、雙線河、沼澤
居民地
(R)
居民點 RESP 點 國家首都、重要城市、一般城市
境界與政區 境界線 BOUL 線 洲界、國界、海岸線、淺灘暗沙邊線
(B) 政區面 BOUA 面 陸域與島嶼
山峰點 TERP 點 山峰、火山
地貌線 TERL 線 大陸冰界、陸緣冰界、海洋冰界
地貌面 TERA 面 沙漠
地形地貌
(T)
海洋等深線 TBYL 線 海洋等深線
基
礎
地
理
地理注記
(A)
地理注記線 AALL 線
海洋、海峽、海灣、河口、半島、山脈、
沙漠等無實體對應的地理名稱沿走向
注記線
圖1 基礎地理要素實體關系圖
BaseGeography(基礎地理)
C(定位基礎) H(水系) R(居民地) B(境界與政區) T(地形地貌) A(地理注記)
# * N OBJECT_ID [要素序號]
* A 』 DATASET_ID [數據集編號]
* A GBCODE [國標分類碼]
CPTL(坐標網)
# * N OBJECT_ID [要素序號]
* A 』 DATASET_ID [數據集編號]
* A GBCODE [國標分類碼]
○ A CNAME [中文名]
○ A ENAME [英文名]
○ N HYDG [水系等級]
HYDL(水系線)/ HYDA(水系面)
# * N OBJECT_ID [要素序號]
* A 』 DATASET_ID [數據集編號]
* A GBCODE [國標分類碼]
* A CNAME [中文名]
○ A ENAME [英文名]
RESP(居民點)
# * N OBJECT_ID [要素序號]
* A 』 DATASET_ID [數據集編號]
* A GBCODE [國標分類碼]
* A CCOUNTRY [中文國名]
○ A ECOUNTRY [英文國名]
○ A CNAME [中文區名]
○ A ENAME [英文區名]
BOUA(政區)
# * N OBJECT_ID [要素序號]
* A 』 DATASET_ID [數據集編號]
* A GBCODE [國標分類碼]
BOUL(境界)
# * N OBJECT_ID [要素序號]
* A 』 DATASET_ID [數據集編號]
* A GBCODE [國標分類碼]
○ A CNAME [中文名]
○ A ENAME [英文名]
TERL(地貌線)/TERA(地貌面)
# * N OBJECT_ID [要素序號]
* A 』 DATASET_ID [數據集編號]
* A GBCODE [國標分類碼]
* N ELEV [高程(米)]
* A CNAME [中文名]
○ A ENAME [英文名]
TERP(山峰)
# * N OBJECT_ID [要素序號]
* A 』 DATASET_ID [數據集編號]
* A GBCODE [國標分類碼]
* N DEPTH [水深(米)]
TBYL(海洋等深線)
# * N OBJECT_ID [要素序號]
* A 』 DATASET_ID [數據集編號]
* A GBCODE [國標分類碼]
* A CNAME [中文名]
○ A ENAME [英文名]
* A ANNCODE [注記類碼]
AALL(地理注記線)
地圖數據集
地圖數據類
圖 例
數據集級要素類
數據類型
A—字元型N—數字型
約束
#—主鍵』 —外鍵
*—非空○—允許空
要素類型
點線面
3
1.2 要素分類編碼
要素分類編碼就是考慮一下每一個要素類包含哪些要素,然後給那些要素編上碼以便規
范化。要素也是數據存儲范疇的稱謂,在數據顯示範疇要素對應地圖圖層中的圖元,要素分
類編碼與圖元的圖式是一一對應的。
基礎地理要素分類與代碼有國家標准(GB/T 13923-2006),這里直接套用不需要另
行編碼了,表2 列出了小比例尺地理底圖中用到的要素分類編碼,其中圖式是我自己加
上的僅供參考,地理底圖的注記比較雜,其中注記類碼也是我自己定義的僅供參考。
對於其它專業領域要素的分類編碼,如果分類比較多的話我個人還是傾向英文縮
略編碼,因為簡便。去年年底看到有編10 位層次碼的,給每個要素送10 位碼,而且
要求准確無誤肯定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我個人認為規范化的結果應該是簡化,如果
越規范越復雜還不如不規范。
1.3 創建資料庫
資料庫用ArcCatalog 創建,後台資料庫用Access 就行,也就是創建Personal Geodatabase。
如果數據量比較大的話也可以選擇File Geodatabase,File Geodatabase 是ArcGIS 9.2 引入的
新特徵,估計是ESRI 公司想擺脫Access 的局限性。File Geodatabase 在一個文件夾里存放
數據集,每個數據集佔用的磁碟空間可以達到 1 TB,而且File Geodatabase 可以跨平台,可
以壓縮,可以加密。這里僅以Personal Geodatabase 為例,創建步驟如下。
(1)創鍵地理資料庫:啟動ArcCatalog,在既定目錄下點擊滑鼠右鍵,選擇New,再
選擇Personal Geodatabase, 創鍵示例資料庫BasemapDB.mdb。
(2)創鍵域:在已創建的地理資料庫BasemapDB.mdb 下點擊滑鼠右鍵,選擇Properties,
打開資料庫屬性的Domains 頁,然後按照已定義的分類代碼(表2),在Domains 頁輸入數
據庫的屬性域。
9
(3)創建要素集:在已創建的地理資料庫BasemapDB.mdb 下點擊滑鼠右鍵,選擇New,
再選擇Feature Dataset,創鍵地理底圖要素集BASEMAP。然後在隨後出現的對話框里定義
要素集的坐標系及其投影,這里選擇用經緯度存儲地理坐標數據,具體選擇「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s」下的World WGS 1984。投影是數據顯示時的選擇,因此留待地圖模板
中定義。在要素集中定義空間參照系是為了讓同一要素集中的要素類享有同一空間參照系,
這樣要素集內的要素類之間才可以建立拓撲關系。
(4)創建要素類:在已創建的要素集BASEMAP 下點擊滑鼠右鍵,選擇New,再選擇
Feature Class,然後按照已經定義的要素類及其屬性(表1 和圖2),分別定義點、線、面各
要素類,並在各要素類的屬性頁面輸入要素類的屬性,同時按設計要求選擇屬性的約束條件
(是否可以為空、確省值以及屬性的域)。
10
1.4 創建樣式庫
樣式庫是一個ESRI Style 類型的文件,你可以把你需要用到的圖元圖式集中起來放到一
個ESRI Style 文件中,以便統一管理及分發。創建樣式庫的工具是Style Manager,可以通過
ArcMap 調用。
啟動ArcMap,點擊菜單Tools,選擇Styles 下的Style Manager。在Style Manager 頁面
下點擊Styles 按鈕,選擇Create New 就創建了一個空的樣式庫,這里命名為Basemap.style。
參照已經定義的樣式(表2),分別在樣式庫的Fill,Line,Maker,Text 等目錄中創建
填充、線型、符號、文本等圖元樣式。實際上你沒必要每一個都親自畫,你可以從其它樣式
庫中拷貝已有的,或相近的,修改一下就行。樣式可以作分類標示(Category),以後使用
時便於查找。
11
12
13
1.5 創建地圖模板
萬事俱備,現在可以在ArcMap 下創建地圖模板了,地圖模板是一個ESRI mxd 文件。
創建地圖模板前,地圖的比例尺以及地圖投影必須是已知的。
(1)創建數據框:啟動ArcMap,選擇菜單Insert,點擊Data Frame,創建一個新的數
據框。如果有圖外圖或圖中圖,例如中國行政區劃圖中常見的南海諸島,或地質圖中常見的
剖面圖、綜合柱狀圖,就需要創建多個數據框。
(2)定義地圖投影:在已創建的Data Frame 下點擊滑鼠右鍵,選擇Properties,在數據
框屬性的坐標系頁(Coordinate System)定義當前數據框的地圖投影。地圖投影分兩部分,
其一是大地基準面,例如示例中的GCS_WGS_1984;其二是平面投影方式,例如示例中的
蘭勃特等角割圓錐投影Lambert_Conformal_Conic。所定義的地圖投影可以添加到Favorites
中,以後用起來方便。
14
(3)添加地圖圖層:將資料庫中的要素類按疊蓋次序先後添加到數據框中。一個要素
類可以表現為多個圖層,同一個要素類的圖層顯示內容通過圖層屬性頁中的Definition Query
限定,例如在水系圖層中只顯示3 級以上的河流。
15
(4)定義各圖層的顯示方式:在圖層下點擊滑鼠右鍵,選擇Properties,在圖層屬性的
Symbology 頁面選擇需要圖示的數據欄位,這里是「國標分類碼」GBCODE;以及圖示方法,
這里選擇單值分類顯示,顯示樣式從前面創建的樣式庫中提取。樣式庫通過Symbol Selector
頁面的More Symbols 按鈕添加到樣式中供選用。
16
(5)定義地圖標注類: ArcGIS9.2 在注記方面有較大的改進,添加了標注擴展模塊
Maplex、標注類、以及標注管理器(Label Manager),用於比較復雜的地圖注記。
Maplex 作為ArcGIS 外加模塊安裝,Maplex 安裝後還需要一系列操作將Maplex 引擎激
活後方可使用。Maplex 安裝後,先點擊Tools 菜單的 Extensions,在Extensions 頁面中
選上Maplex,然後點擊View 菜單下的Toolbars,在工具列表中點擊Labeling,再在隨之
彈出的labeling 浮動菜單中選中use maplex Label Engine,這樣Maplex 就可以使用了。
17
地圖模板中定義的地圖標注類用於同一圖層不同類別圖元的分類標注,這里以居民地
為例說明居民地標注類的定義方法。按照表2 中的定義,居民地標注類碼為RC00、RP00、
RT00,分別用於國家首都、重要城市和一般城市的標注。下面在地圖模板中定義這三類地
圖標注。
在居民地圖層下點擊滑鼠右鍵,選擇Properties,然後選擇圖層屬性的Label 頁。
a) 先在Method 文本框選擇「Define classes of features and label each class
differently」,表示分類標注;
b) 點擊Add 按鈕輸入標注類名,例如RC00_首都;
c) 點擊SQL Query,限定標注類的標注要素,例如[GBCODE] = '310101',其中310101
是首都的國標分類碼;
d) 在Label Field 文本框選擇作為標注內容的數據欄位,例如「中文名稱」,如果標
注涉及多個欄位,或包含上、下標等標注格式,或需要沿線縱向標注,可點擊
Expression 按鈕,在Label Expression 頁面輸入VB Script 代碼;
e) 在Text Symbol 框中分別選擇RC00_首都標注類的字體、字型大小、字形、字色;
f) 點擊Placement Properties 按鈕,在Placement Properties 頁面選擇標注位置與方向,
其中Position 按鈕用於定義標注的位置;Label Offset 定義標注的偏移距,對居民
地,偏移距就是標注文字與居民地點符號中心的距離,例如2 個像點;Orientation
定義標注的方向,如果經緯網不是橫平豎直的話,標注方向要選擇Graticule
Alignment,也就是平行經緯網標注,當然極地區域是個例外。
18
19
20
模板創建完成,可以提供製圖人員使用,如果後期有改動也沒關系,因為只要模板替
換一下就行了,客戶端的原始數據不需要改動。
後面是歐洲大區的1/500 萬數據在定義模板下的顯示結果。
21
22
2.制圖
圖形編輯 → 數據入庫 → 掛接模板 → 標注轉注記 → 添加圖外要素
2.1 圖形編輯
ArsGIS 的圖形編輯功能很全面,但我個人認為用起來不是很方便,可能是熟悉程度不
夠,所以我經常是用別的軟體做圖形編輯,然後轉成shp 格式文件裝載到ArcGIS 中,在
ArcGIS 中只是作一些修補型的編輯。
ArsGIS 的圖形編輯工具可在View 菜單的Toolbars 下選擇,包括編輯工具Editor、高
級編輯工具Advanced Editing,以及注記編輯工具labeling 和拓撲編輯工具Topology 等。
23
在圖形編輯前需要在Editor 浮動板的下拉菜單下點擊「Start Editor」進入編輯狀態,
然後在Task 的下拉框中選擇操作類型,在Target 下拉框中選擇需要編輯的圖層,才可以開
始編輯,編輯完畢點擊「Stop Editing」退出編輯狀態。
24
為了避免圖層之間的干擾,可以在Set Selectable Layers 頁面將某些層設置為可視、
不可選。
2.2 數據入庫
數據編輯完成後,即可通過ArcCatalog 裝載到資料庫中,當然在資料庫下也可以進行
數據編輯,不過資料庫下的數據編輯速度比較慢,因為前台一個操作可能涉及後台多個數據
庫操作,所以一般情況下最好是單個文件的圖層編輯完成後再導入到資料庫中去,盡量減少
資料庫下的編輯工作量。
25
ArcCatalog 下的數據裝載過程很簡單,在需要裝載數據的要素類下點擊滑鼠右鍵,在
出現的菜單中選擇Load 並Load Data,隨後按界面提示將數據導入即可。
26
2.3 掛接模板
用ArcMap 打開地圖模板,在任一地圖圖層點擊右鍵,在隨之出現的菜單中選擇Data
並點擊Repair Data Source,然後在出現的Data Source 對話框中選擇圖層所對應的資料庫要
素類,數據自動載入,紅色驚嘆號消失,模板掛接就告完成。
27
模板掛接完成後,可以檢查一下各圖層的顯示情況,如果某些要素沒有顯示出來,那
就是這些要素的分類編碼(GBCODE)輸入有誤,打開要素屬性表修改一下就行了。
2.4 標注轉注記
地圖上的文字或符號注記雖然不是地圖中的主角,但是在成圖過程中佔用較大比例的制
圖工作量。對於有空間要素對應的注記,如居民地,可直接利用要素的屬性;沒有空間要素
對應的地理名稱,如山脈、海洋、海灣、海峽、海溝、海槽、海嶺、海山、海台、海盆等等,
可通過注記線解決,採集注記位置線,歸入注記線類,注記內容賦入屬性項,因為一個一個
字往圖上放不僅工作量大而且注記的位置也不容易確定。
地圖標注(Label)的顯示可通過Label Manager 統一管理,在數據框上點擊右鍵,在
Labeling 菜單中選擇Label Manager 即可顯示標注管理對話框。
28
29
Label(標注)是地圖的動態標注,如果要讓動態Label 成為固定比例尺下的地圖標注,
必須將Label 在一定比例尺下轉換為Annotation(注記),Annotation 才是固定比例尺下的
地圖靜態標注。
Label 到Annotation 轉換過程如下:先將地圖顯示比例尺定義到地圖出圖比例尺,例
如1:5000000,在需要轉注記的圖層下點擊滑鼠右鍵,在出現的菜單中選擇「Convert Labels
to Annotation」,然後在Convert Labels to Annotation 對話框中選擇將Annotation 保存
到資料庫中,系統會在資料庫中創建一個地圖注記類,將地圖注記保存下來。
30
地圖注記保存到資料庫後,就可以對地圖注記進行編輯了,你可以調整注記位置避免
不同圖層注記的壓蓋;可以修改注記文字的字體或大小,讓注記文字大小比例與整幅地圖協
調等等;你還可以通過注記編輯工具的右鍵菜單讓注記沿地圖要素標注。注記編輯工具通過
View Toolbar 的Annotation 打開。
由於Annotation 是在資料庫下編輯,所以編輯速度可能會比較慢。
31
2.5 添加圖外要素
所謂圖外要素就是圖名、圖例、比例尺等地圖元素(Element),圖外要素添加在地圖布
局視圖中完成,而不是在數據視圖中完成,因此添加圖外要素前需要通過View 菜單下的
Layout View 將地圖視圖切換到布局視圖。
32
圖外要素添加通過Insert 菜單中的Title(加圖名)、Legend(圖例)、North Arrow(指北
針)、Scale Bar(比例尺)等完成。
33
34
2.6 地圖示例
1) 歐洲大區1:500 萬底圖
歐洲大區1:500 萬地理底圖的電子地圖根據美國VMap0 數據簡化整理而成,地理坐標范圍:緯度30
°N~63°N,經度8°W~73°E。電子地圖數據以WGS84 經緯度格式存儲在ArcGIS Geodatabase 中,平面
投影方式為正軸等角割圓錐投影(蘭勃特等角),第一標准緯度40°N,第二標准緯度60°N,中央經度17
°E,原點緯度30°E。地理底圖要素類包括:圖廓、居民地、水系、境界與政區、地形地貌和注記。地圖
要素分類編碼按標准GB/T 13923-2006《基礎地理信息要素分類與代碼》執行。
註:1991~1993 年美國國家測繪局(NIMA)為美國軍方建立了全球地圖資料庫(Digital
Chart of the World--DCW),DCW 數據經更新擴充後形成VMap0,數據精度為1:100 萬,現
勢性達到2006 年。
35
2)非洲大區1:1000 萬地理底圖
非洲大區1:1000 萬地理底圖的電子地圖根據美國VMap0 數據簡化整理而成,地理坐標范圍:緯度37.7
°S~39.5°N,經度33.7°W~68.7°E。電子地圖數據以WGS84 經緯度格式存儲在ArcGIS Geodatabase
中,平面投影方式為方位等面積投影,投影中心(0°,20°E) 。地理底圖要素類包括:圖廓、居民地、
水系、境界與政區、地形地貌和注記。地圖要素分類編碼按標准GB/T 13923-2006《基礎地理信息要素分
類與代碼》執行。
這里就方位等面積投影作個補充說明,方位等面積投影中的經線只有一條是直的,也就
是中央經線是直的,其它都是彎的,因此在選取投影參數時必須注意,盡量讓中央經線能在
地圖上畫出來。這里選擇中央經線為20°,經緯網每隔5°畫一根,這樣中央經線就能在圖
上畫出來了。
36
3)南極大區1:1000 萬地理底圖
南極大區1:1000 萬地理底圖的電子地圖根據美國VMap0 數據簡化整理而成,海區地形陰影背景根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數字高程模型(DEM)ETOPO2 生成。地理范圍覆蓋緯度42°S 以
南的地區。電子地圖數據以WGS84 經緯度格式存儲在ArcGIS Geodatabase 中,平面投影方式為極地投影,
投影中心(90°S,90°E) 。地理底圖要素類包括:圖廓、居民地、境界與政區、地形地貌和注記。地圖
要素分類編碼按標准GB/T 13923-2006《基礎地理信息要素分類與代碼》執行
註:極地投影在ArcGIS 中選擇Stereographic projection(球面投影,方位等角球面投影)。
DEM 數據的投影轉換及圖面裁剪通過ArcToolbox 中的工具完成,其中Data Management Tools
工具包的Projections and Transformation 下的 Project Raster 用於DEM 數據的投影轉
換;Data Management Tools 工具包的Raster 下的Clip 用於圖面影像的裁剪。
37
3.質量控制
3.1 拓撲檢查
地圖的質量檢查包括地圖數據精度、數據完整性與正確性、邏輯一致性、屬性精度、整
飾精度、附件質量等多方面的內容,在ArcGIS 中需要完成的主要是地圖要素的拓撲檢查,
因此這里只談在ArcGIS 中如何進行地圖拓撲檢查。
GIS 中拓撲是用來描述要素間或要素類間幾何關系的規則,使得地理資料庫能更真實合
理地模擬現實中的地理要素,同時也是數據質量控制的手段,保證地理要素的幾何完整性。
過去拓撲是作為一種空間數據結構融合到數據中的,隨著面向對象GIS 的發展,拓撲從
數據結構中獨立出來,作為要素行為和規則來實現。ArcGIS 中的拓撲規則在資料庫的
要素集中進行管理,要素集外部的要素類不能參與到同一個拓撲中。此外,參與拓撲的
要素必須屬於簡單要素類(點、線、面),而且每個要素類只能處在一個拓撲中。
拓撲需要在資料庫設計階段考慮,根據數據建模需求,明確一系列要素類中要素
之間的空間關系,然後定義相應的拓撲原則。拓撲中定義的規則可以控制同一要素類
中要素間的關系、不同要素類間要素間的關系、以及要素子類之間的關系。ArcGIS 系
統允許定義的拓撲規則可以查看ArcGIS 相關文檔,例如面之間不許重疊(如:行政邊
界不允許重疊)、線之間不能交叉(如:等高線之間不能交叉)、線狀要素的端點必須
被另一要素類中的點狀要素覆蓋(如:管線與管線節點)等。
下面創建一個拓撲規則,讓居民點必須位於陸地上:
1)在要素集的右鍵菜單下點擊New,選擇Topology;
38
2)在隨後出現的對話框中選擇參與拓撲的要素類,這里選擇居民點和政區;
3)在下一步出現的對話框中選擇拓撲規則,這里是RESP「 Must Be Properly
Inside」BOUA,該拓撲規則就在要素集中建立了;
39
拓撲檢查只要在拓撲的右鍵菜單中選擇Validate,然後點擊Properties 打開拓撲
的屬性頁,在屬性頁的Errors 對話框中查看拓撲檢查結果,示例顯示有兩個拓撲錯誤。
錯誤修改需要將拓撲調入ArcMap,ArcGIS 用紅點表示有拓撲異常的居民地。拓
撲編輯工具為Topology,通過View 菜單Toolbars 的Topology 打開。
40
4.地圖輸出
ArcGIS 地圖的輸出有三種方式,一種是輸出到點陣圖,第二種是輸出到PDF 文件中,第
三種是通過ArcPress 直接列印, 如果地圖不是很復雜採用PDF 的高質量列印能得到高質
量的地圖輸出。如果地圖比較復雜,例如地圖要素的填充方式比較復雜,用PDF 就可
能無法輸出,在非洲由於沙漠填充面積比較大就出現了這種情況,南極大區如果疊加
DEM 地形影像也無法輸出到PDF 文件中,此時可採用ArcPress 在列印機上直接列印地圖。
41
42
下面是用PDF 輸出的地圖一角:
5.結束語
ArcGIS 比較龐大,功能比較多,菜單也埋得比較深,因此不大容易上手,但只要熟悉
ArcGIS 的技術人員將底層基礎工作打點好,後期的制圖工作並不麻煩,而且工作流程很規
范,數據質量也有一定保障。
此外,在ArcGIS 制圖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例如在極地區域出現注記的無規律飄
飛現象,在這些地區作地圖編輯時不敢輕易移動要素,移動一下,這些要素可能就不見了,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另一個關鍵問題就是ArcGIS 占內存比較大,如果機器配置比較
低的話,做圖形編輯時速度比較慢,如果編輯資料庫中數據,例如編輯地圖的Annotation,
速度就更慢。
2009 年4 月13 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