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五金知識 > 在採石場作業時攜帶電動工具

在採石場作業時攜帶電動工具

發布時間:2022-07-05 05:02:44

1. 廣西省採石場都分布在哪兒/都有哪些採石場/設備哪些

具體如下:

博白採石場

平南採石場

隆安採石場

欽州採石場

廣西河池採石場

廣西賀州採石場

南寧昆侖關採石場

桂林龍勝金車輝綠岩採石場

礦床的開采可能是地下作業或露天作業。沒有天然照明而在地下進行的工作,叫做地下作業,採石場也就稱為地下採石場。在天然光下進行開採的採石場,則稱為露天採石場。

城鎮建設工程中,需要大量的砂石材料,一些擁有建材資源的村委會或村民組便大量建立採石場,發包給個人經營。然而,在建立採石場的過程中,相當一部分村和村民組,不按科學辦事,對採石場的場址和礦床礦體結構從未組織勘察,對其資源儲備、地質安全、開采年限等從未進行論證和規劃,倉促上馬,盲目開采。

有的採石場開在七八十米高的山根下,不按標准分階段開采,從而形成岩石開采順坡和掏洞;有的將同一開采面的採石場允許多家開采,少則兩家,多則有五六家。與此同時,採石場未經批准私下過戶交易嚴重,給生產安全造成嚴重隱患。

2. 動畫片《托馬斯和朋友》裡面一共有多少個小火車呀

1托馬斯2愛德華3艾米麗4高登5詹姆斯6培西這些都是提茅斯機房裡 的 小火車其他的 還有很多不過都不是 主角

3. 小型露天採石場不準在夜間作業法律法規上有明文規定嗎

首先是看看石場在什麼地方,如果周邊有村莊,學校等是不可能夜間作業的。

4. 早期開採石頭必須用什麼工具

您的問題,早期開採石頭必須用什麼工具
先用鐵鑽跟斧錘鑿一條淺縫,再隔一定間隔用二錘把鐵楔子打入,
利用橫豎兩排鐵楔子把石頭裂成長條狀的石坯,然後用鐵鑽修鑿成較為規則的長方體.
不要說古代,就是十年前都在用這種方式開採石場.
炸葯只能把石頭炸壞成碎石,要修葺石方房子一般都是用原始方法,
直到石鋸的出現才逐漸淘汰.
您的採納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專業團隊為您解答~

5. 植物化石標本資源收集技術規程

前言

植物化石標本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為了植物化石資源能有序、准確而有效地獲取,特製定《植物化石標本資源收集技術規程》,以確保安全合法而有效地獲取植物化石標本資源。

赴野外採集植物化石前需做好與採集相關的一系列准備工作,野外尋找與採集時也應遵循一定的原則與方法,植物化石標本資源的收集還涉及交換標本、捐贈標本和索取標本等。

本規程由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提出。

本規程起草單位: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本規程起草人:楊小菊。

本規程由國家岩礦化石標本資源共享平台負責解釋。

1 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植物化石標本的收集所用術語,植物化石標本採集准備工作、儀器設備要求、野外記錄本要求、野外記錄的內容和標准格式、採集步驟、標本的野外處理、標本的包裝材料和包裝方法、標本運輸方法,以及交換標本、接受贈送標本和索取標本的信息記錄、要求和注意事項。

本規程適用於古植物學工作者、地質工作者野外採集植物化石工作及博物館等保存單位徵集植物化石工作。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程的引用而成為本規程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稿(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規程,然而,鼓勵根據本規程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規程。

GB/T2260—2007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

GB/T9649.9—2009 地質礦產術語分類代碼 第9部分:結晶學及礦物學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准:

1)植物大化石(megafossil):指除孢子花粉等個體微小及保存大小在幾個毫米以下的植物碎片以外,一般的植物化石,如具解剖構造的木化石、保存有角質層的葉、花、種子等或它們的印痕化石。

2)植物中化石(mesofossil):指中等大小的植物化石,主要包括絲炭化的木化石碎片及葉、大孢子和種子等繁殖器官,標本的大小一般約在0.25mm到幾毫米之間。肉眼可以辨別但需用顯微鏡研究。

3)壓型化石(compression):植物各器官被細粒沉積物迅速掩埋後,在沉積物累計的重壓下,逐漸脫水和壓扁,有機物揮發後僅留下與原來植物部分輪廓完全一致的炭質膜,保存有部分或大部分植物原有物質和結構。

4)印痕化石(impression):植物體留在岩石基底上的印跡,通常是壓型化石的反面印痕,或是植物體本身的物質消失後留下的部分內面或外面的印痕。

5)礦化化石(petrification):被埋藏的植物體各部分器官經含礦物質溶液浸泡,礦物質逐漸滲透入植物的細胞腔及細胞間隙而礦化,但植物體仍保持原有的結構。

4 准備工作

4.1 採集工具

根據採集任務的需要,准備以下工具:鐵鍬、鐵錐、十字鎬及小手鎬、釘字鎬、手鋸、鋼撬、地質包、地質錘、地質羅盤。

放大鏡:一般用10倍的。

定位儀:目前野外工作常用GPS儀(全球定位系統)。

4.2 野外記錄工具

野外記錄簿:最好是防雨紙質的記錄本,用以記錄工作地點的地質地理、地形地貌、化石產出和採集的剖面位置和層位、工作情況等。

記號筆:油性筆用於直接在標本上編號,普通筆用於記錄。

標簽紙:應有統一的印刷格式,記錄植物化石採集的時間、地點、採集人,化石產出的時代、層位、野外初步鑒定結果及鑒定人,化石的野外編號。

膠布:粘貼在岩石上用於標號。

照(攝)相機。

4.3 標本包裝材料

包裝紙和棉花:包裹化石,以防標本受到磨損、擠壓、碰撞而遭破壞。

紙袋:用來放置已脫離的表皮材料。

玻璃瓶:放置小塊的重要的植物化石,如碎裂的葉片、種子、孢子葉球。

4.4 防護用品

根據工作環境和性質,應適當准備一些勞保用品,如護眼、手套、安全帽、防曬霜。

4.5 相關文件和資料

在進行挖掘和採集化石之前,採集者必須了解化石產地的所有權,進入產地採集並收集化石的相關法規及合法性資料。

已有的地質研究資料,包括發表和未發表的相關文章、地質報告、圖件等。

4.6 其他

1)大范圍地進行挖掘工作,要求清除大量的上覆物,要考慮挖掘機的參與,或者採取爆破等手段。上覆岩塊的清除還可以用配有電動絞車的四輪驅動汽車或卡車等移開。

2)在植被覆蓋地區進行大面積挖掘時,事先應與林業部門和環保部門取得聯系,並避免對森林植被及水土保持造成不良後果。

3)在採集壓型化石時,應准備一些小紙袋、小盒子、小瓶子等,以盛裝剝落的角質層以及小塊的重要的植物化石,如碎裂的葉片、種子、孢子葉球等。

5 植物化石的尋找與採集

5.1 確定並記錄化石產地

無論從事何種類型的採集,根據已有線索作有計劃大規模發掘是獲得豐富化石材料的必要手段。

如果要對某個區域進行評估,最好仔細考察本區內所有已發現的岩性中最有希望的露頭,而不要僅停留在一個已發現了化石的地點進行採集。用羅盤或藉助衛星定位儀器測出化石點的方位。

針對化石的層位以不同距離拍照並對化石點再次定位。

5.2 辨認化石及岩性

含有植物大化石的層位沒有嚴格的岩相類型限制。在許多沉積岩中都可以找到大、中化石,有時甚至在海相沉積物或火山岩和火山灰中也能找到很好的化石。

沿層面上產出的植物化石,只要沿著平行層面揭開就可以了。即使壓型/印痕化石保存差,被風化,它們也易於在碎石堆中找到,產這些化石碎片的岩性就指示了好的化石材料可能在附近某一層位中。

礦化植物化石如果沒有適當暴露,就比較難以發現。在大多數岩相中鑒定較小類型礦化化石要求相當精確地觀察。發現以後可藉助10倍的放大鏡進行觀察,以確定化石是否保存了解剖結構。

5.3 挖掘和搬運化石材料

確定了被認為值得挖掘的採集地點之後,主要根據研究類型和范圍的要求來決定挖掘的程度。

如果為開展生態研究而進行大化石定量統計研究,就要進行「大范圍工程」,它要求大幅度地揭示岩層表面,幾乎肯定是要大范圍清除上覆岩層(上部掩蓋)。

當採集壓型或礦化化石時,化石本身的大小應當決定了挖掘岩塊的大小,因為它是整株植物復原中首要的考慮因素。首先應清除上覆物。另外,最好不要挖出上部岩石壓住的塊體,否則岩塊內部的層面可能會開裂,從而很容易破壞化石標本。

如果估計在野外採到的岩塊可能產有豐富的化石,可把岩塊帶回實驗室後再劈開、修理,或進行浸泡處理等。

5.4 挖掘方法

1)大范圍的挖掘工作要求清除大量的上覆物,這種工作需要挖掘機的參與。有時上覆岩塊可以用配有電動絞車的四輪驅動汽車或卡車來移開。相對鬆散的岩塊有時可用拖繩來移走,也可以用簡易的手動汽車千斤頂放在岩塊後將鬆散的岩塊移開或沿斜坡推下。

2)對於不超過1~2m大小的岩塊,可使用重型鋼撬(至少2m長)移開相連接的岩塊。

3)移開較小一點的岩塊可以用小一點的撬棍或手鑿子,用撬棍松動岩塊,然後輕輕地撬起再搬開。

4)成層的岩塊採用重方錘和鑿子進行松動後,將其移開。

5)上覆岩層清理完畢,在採集開始之前,應該清晰地標明化石產出的岩相和層位。可以用噴繪、彩色標志,或彩色粉筆標出,以便於作業。為了在實驗室對取回的岩塊進行定向,必須進行詳細的野外素描和照相。

6)根據研究類型的不同,含化石的岩塊可在野外挖掘過程中劈開,或整個搬回實驗室後再劈開。

7)含壓型或印痕化石的成層較好的沉積岩,可用錘子和鑿子或具鑿邊的錘子沿層面剖開。20mm或30mm厚、較薄的岩片要用夾鉗或帶刃的老虎鉗對壓型化石的周圍進行修理。

8)礦化的標本最好成塊帶回實驗室,進行切片。如果含有礦化植物的岩塊在掘出過程中破碎了,必須對破碎的表面進行仔細觀察,以檢查礦化標本是否順延到了毗鄰的岩塊中。

9)保存在大塊的堅硬沉積岩里的植物化石,可用建築工人的石工鋸移動或切開岩塊。

10)最好使用較高質量的地質錘和鑿子。

11)發現巨大的樹樁和樹干化石時,可根據研究需要將其全部采出,或採取大塊,或採取拳頭大小的標本。

12)大規模的工作中,最好將不含化石的上覆岩層全部鏟除,將岩石剝到一定的程度,使所獲得的含印痕岩板不致過薄和易碎(其厚度一般為2~3cm,根據標本的大小而定)。打去多餘的岩石,結實而濕潤的頁岩可用刀切割,較堅硬的可用手鋸來鋸。從標本四周和下部打去多餘的岩石時可用刀子來切割或用十字鎬或地質錘輕輕地短促地敲打。很脆和很小的標本應當用棉花包裹起來,置於小盒內。

13)不明顯,但很有價值或感興趣的或值得保存的印痕應用記號筆圈出。

5.5 包裝

所有採集到的材料,尤其是裂開的壓型化石,都必須盡快、妥善地包裹好,防止灰塵和沙子破壞化石表面的細微構造、角質層等有機物質從化石表面脫落。具體要求為:

——精緻的化石首先要用軟紙或廚房用的卷紙仔細包好,為了更加保險,再用報紙或「泡沫材料」進一步包裹。

——絕對不要將壓型化石的正模與負模再次「拼接」起來包裹,清晰的表面盡管「大體吻合」,但拼接後會破壞一些細微結構。這些標本最好一直用合適的材料分開包裝,以保護其新鮮暴露面。如果岩石塊體破碎,在沒有被膠結之前,清晰的壓型或礦化標本最好在原位置就拍下照片,然後再各自分開包裝,認真加上標簽。

——許多地方產出的化石在剛採集時是潮濕的,比乾燥時更容易裂開。那些在野外採集,准備搬回實驗室再劈開的岩塊,可以二次浸水。方法是將岩石置於數層濕報紙之間,放置幾天。如果要完整地劈開層理差的岩石中的壓型化石,這種方法相當有效。

——對較易破碎的和較軟的含有柔弱印痕的黏土、軟質頁岩和含泥質砂岩的標本,最好首先用棉花或軟紙包裹起來,含印痕的微小的岩塊包在棉花里,數個同置於一個盒子中。

——在用紙包裹標本時應當將其包裹成便於疊放的形狀,如方塊狀和磚狀。

——為了避免磨損,應將標簽折疊起來置於紙包內的一個角落裡,為保證記錄完整,在標簽和紙包上不同地方多寫1~2次。用這種方法包裝的標本可以放在背包和背囊中搬運。

5.6 野外記錄的內容

在野外記錄本上應記錄含化石的標本是在什麼條件下(山谷傾斜處、採石場、泥塘、探槽、鐵路路塹)採集的,並標明岩層的垂直方向、距地表的深度及產有標本的岩石名稱和位於該岩石上下岩層的名稱(如在砂岩中的頁岩夾層)。野外採集時一定要在採集時對化石進行編號,包裝好後進行編錄並附上標簽。記錄的內容包括:

——准確的發現地,最好指出最近的居民點、火車站、區域、省份及其與河流的關系以及有關的地物、地貌等。

——標明採集日期。

——寫出採集人的姓名。

——記錄化石產出的時代、層位。

——記錄露頭或人工點的號碼,同一岩層中的全部標本必須用同一號碼標出,如+++號露頭,++號標本;采自同一岩層的標本不必每塊都單獨進行特殊的編號,但如標本是在同一露頭上或剖面上的兩個或以上的岩層中採集的,就應當用特殊的號碼標明岩層的上、下關系;從同一剖面的不同岩層上採集的數塊標本應當按順序進行編號,並指明標本之間的距離(如++露頭,第1號岩層)。

——記錄野外初步鑒定結果及鑒定人。

——記錄化石的野外編號。

5.7 運送或郵寄標本

為確保安全,應將標本放置在不易彎曲變形、可堆放得很牢固的箱子里,以免在震動時擦傷或破損。為了包裝得更加牢固,可以塞上刨花和紙,或稻草、乾草等可以減震的充填物(必須是乾的,以免標本長霉)。

6 交換標本、捐贈標本和索取標本

主要是正模標本。這些標本的獲得應符合相關的法律。

——簽署一個「轉交項目」合同,將交換標本、捐贈標本和索取標本的合法所有權轉給收藏單位(博物館或研究機構)。

——標本登記並建立交換、捐贈和索取標本的目錄,其中包括標本來源的個人(或單位)資料和標本數據,這些信息應人工記錄或輸入資料庫中。

——向捐贈者發一份正式的感謝信。

——對標本進行檢查,確定是否要求特殊保存,如必要便立即實施。

——將標本的詳細信息進行記錄或輸入資料庫,每個標本都應編有登記號。這些信息包括採集人/捐贈人、標本學名、地層細節、產地信息、岩性、保存形式以及所採用的特殊保存措施。如果是在某文獻中已描述的標本,還應記錄作者姓名、文章題目、書刊名稱、出版年份、頁碼、圖版等。

除了基本的模式標本以外,下列情況的標本也在收集之列:

——館藏中未曾描述,或只是粗略描述的標本。

——來自與館藏已有但層位不清的標本是同一產地且有準確層位的標本。

——館藏中已有的,但保存特別好的標本。

——新採集標本。

——特殊保存的標本。

——曾在出版物中發表的標本。

——即將被發表的標本。

6. 求學霸解答:某採石場爆破時,為了確保安全,點燃炸葯導火線後要在爆破前轉移到402米外區域,導火線燃

設導火線長為X
則爆炸時間為X/1
人跑的距離為500·(X/1)≥40000(單位換算)
所以導火線至少為80米

7. 在採石場內作業應注意哪些危險

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採石場環境艱苦,灰塵大,要經常吹換空氣濾芯;

  2. 請好師傅溫柔操作,防止傷結構件,撕壞大小臂,同時要加固鏟斗

  3. 注意車輛人員安全,防止裝車落石

  4. 下雨的時候,千萬不要幹活。小心滑坡!落岩!

8. 我打算在一個小採石場採石頭,用什麼樣的挖掘機合適

您好,建議您選擇履帶式的挖掘機,比如150型小型挖掘機,大概有15噸重,重量適中,鏟斗容量在0.53-0.58立方之間,可以用於小型採石作業的石料抓運。同時,挖斗是合金材質,比一般的挖斗更堅固耐用,即使在惡劣環境下也能進行正常進行挖掘機作業。

9. 關於恐龍化石的資料

恐龍死後,屍體腐爛,只剩下骨骼,因種種原因沉入地下,經過地質岩層的變化,骨骼漸漸石化,成為化石。再次因地質變遷而浮到地面表層。最終被發掘。中國的化石產量較多,被譽為恐龍之鄉。永川龍、小盜龍、馬門溪龍的化石最為著名。

恐龍化石的類別恐龍殘體如牙齒和骨骼化石是我們最熟悉的化石,這些都被稱之為體軀化石;至於恐龍的遺跡也有可能形成化石保存下來,這些則被稱為生痕化石。這些化石是我們研究恐龍的主要依據,據此我們可以推斷出恐龍的類型、數量、大小等等情況。

(9)在採石場作業時攜帶電動工具擴展閱讀:

只有少數相當特殊的地質環境能夠將化石保存完好,最常見的是質地細致的沉積岩。而恐龍化石由於年代久遠,保存更不容易。現在所發現的恐龍化石埋藏地主要有德國的索倫候芬、蒙古戈壁沙漠的火焰崖、中國雲南的祿豐、中國山東諸城等。

蒙古戈壁沙漠的火焰崖保存了很多白堊紀晚期的動物化石,包括原角龍、竊蛋龍和迅掠龍等。從20世紀20年代發現火焰崖蘊藏著化石以來,人們已經在這里挖掘了不少聞名世界的恐龍標本。

中國雲南祿豐縣恐龍山方圓10平方千米的地區,是聞名於世的恐龍之鄉。1938年考古學家在這里首次發現完整的恐龍化石,之後陸續挖掘出數十具恐龍化石。經鑒定,其中有24屬30多種恐龍,是世界上最原始、最古老、最豐富、最完整的脊椎動物化石群。

10. 微體古生物化石標本資源收集技術規程

前言

微體古生物化石標本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為了能有序、准確、有效並安全合法地獲取微體古生物化石標本,特製定《微體古生物化石標本資源收集技術規程》。

本技術規程詳述了目前微體古生物化石中應用最廣的3個門類:有孔蟲化石、牙形刺化石及放射蟲化石。在採集前需做好與採集相關的一系列准備工作,野外尋找與採集過程中也應遵循一定的原則與方法,微體古生物化石標本資源的收集還涉及交換標本、捐贈標本和取標本等,本規程詳細規定了收集過程中每一個步驟的操作方法和細則。

本規程由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提出。

本規程起草單位: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本規程起草人:羅輝。

本規程由國家岩礦化石標本資源共享平台負責解釋。

1 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微體古生物化石標本的收集范圍及所用術語,標本採集准備工作、儀器設備要求、野外記錄本要求、野外記錄的內容和標准格式、採集步驟、標本的野外處理、標本的包裝材料和包裝方法、標本運輸方法,以及交換標本、接受贈送標本和索取標本的信息記錄、要求和注意事項。

本規程適用於古生物學工作者及地質工作者野外採集微體古生物化石工作。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程的引用而成為本規程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規程,然而,鼓勵根據本規程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規程。

GB/T2260—2007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

GB/T9649.9—2009 地質礦產術語分類代碼 第9部分:結晶學及礦物學

3 術語和定義

3.1 放射蟲化石(Radiolaria)

放射蟲是具有軸偽足的海生單細胞浮游動物,絕大多數具有透明玻璃質骨骼,個體大小從數十微米到數百微米(平均50~300μm)。保存為化石的放射蟲骨骼成分,主要是非晶硅質(蛋白石)及少量的硫酸鍶(天青石)。一般產於硅質、鈣質、泥質岩石中或海洋的松軟沉積物中。放射蟲化石的時代分布從寒武紀至現代。

3.2 牙形刺(或牙形石)化石(Conodonts)

一種成分為磷酸鈣質、親緣關系不明的微體化石,個體大小一般小於1mm,具有錐狀、耙齒狀、片狀、台狀和片台狀等多種形狀,主要保存在灰岩、黑色泥頁岩、砂岩和硅質岩等岩石中,是寒武紀至三疊紀海相地層劃分、對比的重要化石。

3.3 有孔蟲化石(Foraminifera)

有孔蟲是微小的真核單細胞動物,其大小一般在1mm以下,最大可達110mm以上。由細胞外質分泌物形成或由分泌物膠結其他外來顆粒構築成的殼是保存成體有孔蟲的主要部分。按殼壁成分可分為假幾丁質殼、膠結或砂質殼、硅質殼和鈣質殼四大類型。絕大多數有孔蟲具鈣質殼。有孔蟲化石主要保存在碎屑岩(砂岩、泥岩、頁岩、黏土岩)、灰岩、硅藻土或海底的松軟沉積物中。

4 放射蟲化石標本收集步驟

4.1 准備工作

4.1.1 工具

在地表露頭上尋找和採集放射蟲化石時,根據岩性的不同,應當具備鐵鍬、十字鎬及小手鎬、地質錘、丁字鎬、小鏟子、毛刷等;在海洋上採集放射蟲化石,需要專門的船舶、鑽孔機械和取樣器。

4.1.2 防護用品

根據工作環境和性質,應適當准備一些勞保用品,在陸地上,根據具體情況,需要准備護眼罩、手套、安全帽、防曬霜等;在海洋上采樣,需要准備另外的防護用品,如救生衣、防暈船的葯等。

4.1.3 野外記錄本

記錄工作地點的地名、日期、地形地貌、地質背景、工作情況、采樣層位、樣品詳細情況等。

4.1.4 標簽紙和標本袋

標簽紙上應有統一的印刷格式,用於記錄放射蟲化石採集的時間、地點、採集人及化石產出的時代、層位、化石的野外編號。標本袋有兩種,一種為小的紙袋,採集鬆散的放射蟲樣品;另一種較大,為布袋,可把裝有鬆散樣品的紙袋放進布袋內(注意二者不要混裝,以免岩石樣品把紙袋戳破)。

4.1.5 相關文件

在進行挖掘和採集化石之前,採集者必須了解化石產地的所有權、進入產地採集並帶走化石的相關法規及合法性。如果想從土地所有者那裡獲准採集化石,預先應准備一些要求獲準的信件,向土地所有者解釋在該地點要採集的內容和原因,強調科研目的。

4.1.6 其他

大范圍的進行挖掘工作,要求清除大量的上覆物,可考慮挖掘機的參與,或者採取爆破等手段。上覆岩塊的清除還可以用配有電動絞車的四輪驅動汽車或卡車等將其移開。

4.2 尋找與採集

4.2.1 確定並記錄化石產地

無論從事何種類型的採集,新產地的調查和尋找都是放射蟲採集野外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內容。

1)如果要對某個區域進行評估,最好仔細考察本區內所有已發現的岩性中最有希望的露頭,而不要僅停留在一個已發現了化石的地點進行採集。用羅盤或藉助衛星定位儀器測出化石點的方位。

2)從不同距離和角度對化石的層位進行拍照,並對化石點再次定位。

4.2.2 放射蟲樣品的採集

4.2.2.1 概述

采樣前必須對目的層的地層層序、地質構造及沉積特點(如有無再沉積和再改造現象)有一個詳細的了解。采樣方向一般垂直於地層走向,采樣間距視工作目的而定,數厘米到數米不等。放射蟲化石樣品的採集主要分在松軟沉積物中和在堅硬的岩石中兩種類型。

4.2.2.2 在松軟沉積物中收集

1)在海洋沉積物中,可通過各種各樣的沉積物鑽孔和岩心取心器在海洋沉積物中採取放射蟲化石樣品:重力盒式(箱式)岩心取心器是最簡單的設計,可以一次在任何深度回收幾米長的沉積物;活塞岩心取心器具有恢復一定厚度海洋沉積物的沉積序列的優點而得到廣泛的應用。但是,以上的設計都會擾動對現代放射蟲組合的生物地理分析研究具有特別意義的最頂層沉積物。箱式岩心取心器設計避免了這一缺點。復式岩心取心器(幾根短的鑽孔管安裝在一個剛性的格架上)可以採集到比箱式岩心取心器更多的生物碎屑和底棲生物樣品,更好地保留沉積物/海洋界面的沉積特徵。

2)在陸上地層中,可在地層剖面中的松軟泥質沉積物和風化砂質及其他沉積物中採集放射蟲樣品,在採集時,要注意清除掉表層受到污染和混雜的沉積物,用鐵錘尖、小鏟子或刷子小心地收集原生新鮮的放射蟲樣品,把它們放進准備好的采樣小紙袋中(每一個樣品一般採集50~100g左右),在小紙袋上標上樣品的野外編號、層位,采樣日期和地點、采樣人等。

4.2.2.3 在堅硬的岩石中收集

有時候,放射蟲化石在薄層中保存比較好或成「窩」狀富集,在一小塊岩石中往往可採集到比大塊岩石中更好的化石,因此最好對一個剖面的所有層位進行系統採集。

1)直接采樣,如果沒有可能用化學的方法進行初步的挑選而進行直接采樣的話,應選擇暗色或深色富含泥質的岩石,最好不要選玻璃狀的燧石(即使富含放射蟲化石的殘體),這一標准同樣適合灰岩和粉砂岩。硅質灰岩(具有分散的二氧化硅碎片)或含有分散的碳酸鹽碎片的燧石比較少見,但它們常常含有保存最好的放射蟲化石樣品。放射蟲化石有時可以在自然風化的灰岩或硅質灰岩的表面用8倍或10倍放大鏡直接看到。

2)野外用腐蝕法對樣品進行初選,如果在野外用腐蝕法對樣品進行初選,可以提高采樣的成功率約5倍,但這種方法也有耗時和危險的缺點。這種技術大多數用於岩石組的詳細研究,根據不同的岩性,採用不同的技術:

a)鈣質岩石:①用20%稀釋的鹽酸腐蝕樣品的表面2~10min,使具有硅質或黃鐵礦質的放射蟲骨粒在岩石表面顯現出來,這樣我們便可以估計動物群的豐度和保存狀態,但需徹底清洗樣品;②用濃的氫氟酸腐蝕岩石的另一面2~7min,為了看到組合腐蝕的作用,表面的一部分同時加用鹽酸進行腐蝕,可使鈣化的放射蟲轉變成氟石凸現在岩石表面,但需徹底清洗樣品。

b)硅質岩石(燧石,硅質頁岩和硅質灰岩):腐蝕的程序與上相同,不過用50%的氫氟酸代替鹽酸,仔細操作,徹底清洗;放射蟲應該出現在浮雕面上;對中空的放射蟲殼(沒有次生成二氧化硅)可以產生最好的效果;要詳細測試結核狀的樣品(從核心到表面),因為保存最好的骨粒可以在結核的任何部分(結核的核心由於結晶度太高,骨粒的保存通常不會太好)。

c)頁岩和泥岩:通過腐蝕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可以不用對岩石樣品進行前期的挑選。

3)與大化石采樣不同,每一個放射蟲樣品的需要量不是很多,而且不需要整塊的岩石樣品,一般用地質錘采樣即可,每塊樣品的采樣量根據采樣目的和放射蟲化石的豐富程度可以不同,一般在100g左右。

4.2.3 包裝

1)鬆散放射蟲樣品的包裝,陸上採集的鬆散放射蟲化石樣品放在樣品小紙袋中,放進標簽,封緊袋口,不讓袋內的樣品逸出和其他的樣品混入;把裝有樣品的標本小紙袋緊密地放在布袋裡,扎緊布袋袋口,在布袋上標上采樣編號、層位,並記在記錄本上。

2)放射蟲岩石樣品的包裝,在岩石樣品上用記號筆標上樣品編號,放上標簽,然後用柔韌性較好的棉紙包好,並在棉紙上標上樣品編號、層位,緊密地放在布袋裡,扎緊布袋袋口,在布袋上標上采樣編號、層位,並記在記錄本上。

4.2.4 野外記錄的內容

野外採集並包裝好的化石,應做好編錄並附上標簽,同時,在野外記錄本上詳細記錄采樣的有關信息:

——准確的發現地,最好指出最近的居民點、火車站、區域、省份及其與河流的關系以及有關的地物、地貌等。

——標明採集日期。

——寫出採集人的姓名。

——化石產出的時代、層位。

——露頭或人工點的號碼,同一岩層中的全部標本必須用同一號碼標出,如+++號露頭,++號標本;采自同一岩層的標本不必每塊都單獨進行特殊的編號,但如標本是在同一露頭上或剖面上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岩層中採集的,就應當用特殊的號碼標明岩層的上、下關系;標本數量較少時可直接在標簽上註明,很多時候應另備紙張寫出含化石的標本是在什麼條件下(山谷、採石場、泥塘、探槽、鐵路路塹)採集的,並標明岩層的垂直方向距地表的深度及產有標本的岩石名稱和位於該岩石上下岩層的名稱(如在砂岩中的頁岩夾層);從同一剖面的不同岩層上採集的數塊標本應當按順序進行編號,並指明標本之間的距離(++露頭,第++號岩層),有時候,為了清楚地表明各個樣品及樣品之間的上下關系,可畫一個信手剖面示意圖,在圖上標上剖面方向、明顯的地形地物標志、簡單的地質背景(褶皺、斷層、岩性等)、樣品編號等。

——化石的野外編號。

4.2.5 運送或郵寄標本

為確保安全,運送標本時,應將標本放置在不易彎曲變形、牢固的木質或鐵質箱子里,空隙處可以塞上刨花、紙或稻草、乾草等,以免樣品袋在震動時破損。

4.3 交換標本、捐贈標本和索取標本

主要是正模標本。標本的交換、捐贈和索取應符合相關的法律和政策:

——簽署一個「轉交項目」合同,將交換標本、捐贈標本和索取標本的合法所有權轉給收藏單位(博物館或研究機構)。

——標本進行登記並建立交換、捐贈和索取標本的目錄,其中包括標本來源的個人(或單位)資料和標本數據。人工記錄這些信息或把它們輸入資料庫中。

——向捐贈者發一份正式的感謝信。

——對標本進行檢查,確定是否要求特殊保存,如必要便立即實施。

——將標本的詳細信息進行記錄或輸入資料庫,每個標本都應編有登記號。這些信息包括採集人/捐贈人、標本學名、地層細節、產地信息、岩性、保存形式以及所採用的特殊保存措施。如果是在某文獻中已描述的標本,還應記錄作者姓名、文章題目、書刊名稱、出版年份、頁碼、圖版等。每個標本都應編有登記號,該登記號在資料庫中是唯一的。

——除了模式標本以外,下列情況的標本也在收集之列:①館藏中未曾描述,或只是粗略描述的標本;②來自與館藏已有但層位不清的標本是同一產地且有著准確層位的標本;③館藏中已有的,但保存特別好的標本;④新採集標本;⑤特殊保存的標本;⑥曾在出版物中發表的標本;⑦在即將發表的文章或專著中被描述的標本。

5 牙形刺化石標本收集步驟

5.1 准備工作

5.1.1 工具

在地表露頭上尋找和採集牙形刺化石時,應當具備大錘、地質錘、丁字鎬等工具。

5.1.2 防護用品

根據工作環境和性質,應適當准備一些勞保用品,根據具體情況,需要准備護眼罩、手套、安全帽、防曬霜等。

5.1.3 野外記錄本

記錄工作剖面的地名、日期、地形地貌、地質背景、工作情況、采樣層位、樣品詳細情況等。

5.1.4 標簽紙和標本袋

標簽紙上應有統一的印刷格式,用於記錄牙形刺採集的時間、地點、採集人,化石產出的時代、層位、化石的野外編號。標本袋最好用布袋,用於裝岩石樣品。

5.1.5 相關文件

在進行挖掘和採集化石之前,採集者必須了解化石產地的所有權,進入產地採集並收集化石的相關法規及合法性資料。如果想從土地所有者那裡獲准採集化石,預先須准備一些要求獲準的信件,向土地所有者解釋在該地點要採集的內容和原因,強調科研目的。

5.1.6 其他

大范圍地進行挖掘工作,要求清除大量的上覆物,可考慮挖掘機的參與,或者採取爆破等手段。上覆岩塊的清除還可以用配有電動絞車的四輪驅動汽車或卡車等將其移開。

5.2 尋找與採集

5.2.1 確定並記錄化石產地

1)對新產地進行調查和研究,進行區域評估,仔細考察本區內所有已發現的岩性中最有希望的露頭,而不要僅停留在一個已發現了化石的地點進行採集。

2)用羅盤或藉助衛星定位儀器測出化石點的方位,從不同距離和角度對化石的層位進行拍照或攝像。

5.2.2 牙形刺化石樣品的採集

5.2.2.1 采樣前的准備工作

采樣前必須對目的層的地層層序、地質構造及沉積特點(如有無再沉積和再改造現象)有一個詳細的了解。

5.2.2.2 剖面的選擇

最好選擇出露好、厚度小、頂底界線清楚的標准剖面。

5.2.2.3 岩相的選擇

首先選擇牙形刺富集的岩相,牙形刺在灰岩中分布最多(特別是含深水相化石的灰岩),其次是頁岩,再次是砂岩。在出露最好的剖面上系統取樣,建立化石動物群的層序。必要時增加輔助剖面,以便增加和補充在標准剖面上缺少的牙形刺層位。

5.2.2.4 采樣間距的選擇

采樣間距根據工作目的和岩性特點,特別是地層的厚度而定。通常,相當於一個統的地層,取100~200個樣為宜。地層薄,間距小,混合挖槽取樣,樣品的間距為2~3cm。在地層厚的地方,特別是連續的灰岩地層,間距可放大為1~5m,甚至可大於10m。由於工作條件和工作目的不同,采樣的要求也不同。為建立某一地區的地層層序或系統的古生物學研究,則要系統地全面取樣,若僅為解決某一層段的時代,則有選擇地取幾個樣就可以了,若為解決某一「啞」地層的時代,則要取大樣。

5.2.2.5 采樣方向

一般垂直於地層走向。

5.2.2.6 樣品的質量

一般2000g左右,如牙形刺豐富,則100~200g就夠了。

5.2.2.7 選擇性再采樣

在標准剖面或輔助剖面的樣品處理之後,對牙形刺化石在剖面上的產出情況就有了大致了解。通常對牙形刺的富集帶要重新取樣,以便研究整個動物群,確定各屬種的比率和種間的變率。

5.2.2.8 重新取樣

每個樣品同樣為2000g。在富集帶的間距為15cm或更短些。在動物群序列基本清楚以後,仍然存在一些地層和門類問題,有時要重點檢查化石很少的層段,需要採集大量的樣品,有時需要從單一層位中採集和處理幾千克、幾十千克甚至200kg的樣品。

5.2.2.9 井樣

處理牙形刺化石所粉碎的樣品比鑽井岩屑細得多,因此需在井位上做專門採集。在某一地層單位上採的鑽井樣品要比同樣地表露頭的采樣多兩倍。在井上取樣,實際限度為4000g(實際上岩心庫中岩屑樣品每1m只保留1000g左右),處理之前,所有細粒物質都要沖洗掉。實際處理時,每個樣品可先處理250g。

5.2.3 包裝

在岩石樣品上用記號筆寫上樣品的野外編號,放上標簽紙(標有樣品的野外編號、層位、采樣日期和地點、采樣人等內容),然後用柔韌性較好的棉紙包好,並在棉紙上標上樣品編號、層位,緊密地放在布袋裡,扎緊布袋袋口,在布袋上標上采樣編號、層位,並記在記錄本上。

5.2.4 野外記錄的內容

野外採集並包裝好的化石,在野外記錄本上要詳細地記錄采樣的有關信息。這些信息包括:准確的發現地,最好指出最近的居民點、火車站、區域、省份及其與河流的關系以及有關的地物、地貌等信息;採集日期;採集人的姓名;化石產出的時代、層位、露頭或人工點的號碼,以及化石的野外編號。同一岩層中的全部標本必須用同一號碼標出:如+++號露頭,++號標本。采自同一岩層的標本不必每塊都單獨進行特殊的編號,但如標本是在同一露頭或剖面上兩個或以上的岩層中採集的,就應當用特殊的號碼標明岩層的上、下關系。標本數量較少時可直接在標簽上註明;很多時候應另備紙張寫出含化石的標本是在什麼條件下(山谷、採石場、泥塘、探槽、鐵路路塹)採集的,並標明岩層的垂直方向距地表的深度及產有標本的岩石名稱和位於該岩石上下岩層的名稱(如在砂岩中的頁岩夾層)。從同一剖面的不同岩層上採集的數塊標本應當按順序進行編號,並指明標本之間的距離(++露頭,第++號岩層)。有時候,為了清楚地表明各個樣品及樣品之間的上下關系,可畫一個信手剖面示意圖,在圖上標上剖面方向、明顯的地形地物標志、簡單的地質背景(褶皺構造、斷層、岩性等)、樣品編號等。

5.2.5 運送或郵寄標本

為確保安全,運送標本時,應將標本放置在不易彎曲變形、牢固的木質或鐵質箱子里,空隙處可以塞上刨花、紙,或稻草、乾草等。

5.3 交換標本、捐贈標本和索取標本

主要是正模標本。標本的交換、捐贈和索取應符合相關的法律和政策:

——簽署一個「轉交項目」合同,將交換標本、捐贈標本和索取標本的合法所有權轉給收藏單位(博物館或研究機構)。

——標本進行登記並建立交換、捐贈和索取標本的目錄,其中包括標本來源的個人(或單位)資料和標本數據。人工記錄這些信息並把這些信息輸入資料庫中。

——向捐贈者發一份正式的感謝信。

——對標本進行檢查,確定是否要求特殊保存,如必要便立即實施。

——將標本的詳細信息進行記錄或輸入資料庫,這些信息包括採集人/捐贈人、標本學名、地層細節、產地信息、岩性、保存形式以及所採用的特殊保存措施。如果在某文獻中已描述的標本,還應記錄作者姓名、文章題目、書刊名稱、出版年份、頁碼、圖版等。每個標本都應編有登記號,該登記號在資料庫中是唯一的。

——除了模式標本外,下列情況的標本也在收集之列:①館藏中未曾描述,或只是粗略描述的標本;②來自與館藏已有但層位不清的標本是同一產地且有著准確層位的標本;③館藏中已有的,但保存特別好的標本;④新採集標本;⑤特殊保存的標本;⑥曾在出版物中描述過的標本;⑦在即將發表的文章或專著中被描述的標本。

6 有孔蟲化石標本收集步驟

6.1 准備工作

6.1.1 工具

在陸地上尋找和採集有孔蟲化石時,根據岩性的不同,應當具備鐵鍬、十字鎬及小手鎬、地質錘、丁字鎬、小鏟子、毛刷等,在海洋上採集有孔蟲化石,需要專門的船舶、鑽孔機械和取樣器。

6.1.2 防護用品

根據工作環境和性質,應適當准備一些勞保用品,根據具體情況,需要准備護眼罩、手套、安全帽、防曬霜等;在海洋上采樣,需要准備另外的防護用品,如救生衣、防暈船的葯等。

6.1.3 野外記錄本

記錄工作剖面的地名、日期、地形地貌、地質背景、工作情況、采樣層位、樣品詳細情況等。

6.1.4 標簽紙和標本袋

標簽紙上應有統一的印刷格式,用於記錄有孔蟲化石採集的時間、地點、採集人、化石產出的時代、層位、化石的野外編號。標本袋有兩種,一種為紙袋,採集鬆散的有孔蟲樣品;另一種較大,為布袋,可把裝有鬆散樣品的紙袋或岩石樣品放在標本布袋內(注意二者不要混裝,以免岩石樣品把紙袋戳破)。

6.1.5 相關文件

在進行挖掘和採集化石之前,採集者必須了解化石產地的所有權、進入產地採集並收集化石的相關法規及合法性資料、經驗性意見。如果想從土地所有者那裡獲准採集化石,須預先准備一些要求獲準的信件,向土地所有者解釋在該地點要採集的內容和原因,強調科研目的。

6.1.6 其他

大范圍地進行挖掘工作,要求清除大量的上覆物,可考慮挖掘機的參與,或者採取爆破等手段。上覆岩塊的清除還可以用配有電動絞車的四輪驅動汽車或卡車等將其移開。

6.2 尋找與採集

6.2.1 確定並記錄化石產地

無論從事何種類型有孔蟲化石的採集,新產地的調查和尋找都是有孔蟲野外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內容。

1)如果要對某個區域進行評估,最好仔細考察本區內所有已發現的岩性中最有希望的露頭,而不要僅停留在一個已發現了化石的地點進行採集。用羅盤或藉助衛星定位儀器測出化石點的方位。

2)從不同距離和角度對化石的層位進行拍照或攝像,對化石點再次定位。

6.2.2 有孔蟲樣品的採集

采樣前必須對目的層的地層層序、地質構造及沉積特點(如有無再沉積和再改造現象)有一個詳細的了解。采樣方向一般垂直於地層走向,間距根據工作的目的和岩性特點而定,從幾厘米到數米甚至數十米不等,最好對一個剖面的所有層位進行系統採集。有孔蟲化石樣品的採集主要分在松軟沉積物中和在堅硬的岩石中兩種類型。

6.2.2.1 在松軟沉積物中收集

1)在海洋沉積物中,可通過各種各樣沉積物鑽孔和岩心取心器在海洋沉積物中採取有孔蟲化石樣品:重力岩心取心器是最簡單的設計,可以一次在任何深度回收幾米長的沉積物;活塞岩心取心器具有恢復一定厚度海洋沉積物的沉積序列的優點而得到廣泛的應用。但是,以上的設計都會擾動對於研究現代有孔蟲組合生物地理具有重要意義的最頂層沉積物,箱式岩心取心器設計避免了這一缺點。復式岩心取心器(幾根短的鑽孔管安裝在一個剛性的格架上)可以採集到比箱式岩心取心器更多的生物碎屑和底棲生物樣品,更好地保留沉積物/海洋界面的沉積特徵。

2)在陸上地層中,可在地層剖面中的松軟泥砂質沉積物和其他沉積物中採集有孔蟲樣品,在採集時,要注意清除掉表層受到污染和混雜的沉積物,用鐵錘、小鏟子或刷子小心地收集原生新鮮的有孔蟲岩石樣品和沉積物樣品,把它們放進准備好的采樣紙袋中(每一個樣品一般採集500g左右),在紙袋上標上樣品的野外編號、層位、采樣日期和地點、采樣人等,采樣間距根據工作目的而定。

6.2.2.2 在堅硬的岩石中收集

用於磨片的樣品要大些,大小一般為10cm×10cm×6cm,但有時候,為了特定的目的(如研究有孔蟲的群落生態或埋葬學),樣品可采大一點;而用於個體有孔蟲研究的樣品則可小些。

6.2.3 包裝

6.2.3.1鬆散有孔蟲樣品的包裝

陸上採集的鬆散有孔蟲化石樣品可放在樣品紙袋中,放進標簽,封緊袋口,不讓袋內的樣品逸出和防止其他的樣品混入;把裝有樣品的標本小紙袋緊密地放在布袋裡,扎緊布袋袋口,在布袋上標上采樣編號、層位,並記在記錄本上。

6.2.3.2 有孔蟲岩石樣品的包裝

在岩石樣品上用記號筆標上樣品編號,放上標簽紙(標有樣品的野外編號、層位,采樣日期和地點、采樣人等內容),然後用柔韌性較好的棉紙包好,並在棉紙上標上樣品編號、層位,緊密地放在布袋裡,扎緊布袋袋口,在布袋上標上采樣編號、層位,並記在記錄本上。

6.2.4 野外記錄的內容

野外採集並包裝好的化石,在野外記錄本上要詳細地記錄采樣的有關信息:

——准確的發現地,最好指出最近的居民點、火車站、區域、省份及其與河流的關系以及有關的地物地貌等。

——標明採集日期。

——寫出採集人的姓名。

——化石產出的時代、層位、露頭或人工點的號碼。同一岩層中的全部標本必須用同一號碼標出,如+++號露頭,++號標本。采自同一岩層的標本不必每塊都單獨進行特殊的編號,但如標本是在同一露頭上或剖面上的兩個或以上的岩層中採集的,就應當用特殊的號碼標明岩層的上、下關系。標本數量較少時可直接在標簽上註明;很多時候應另備紙張寫出含化石的標本是在什麼條件下(山谷、採石場、泥塘、探槽、鐵路路塹)採集的,並標明岩層的垂直方向、距地表的深度及產有標本的岩石名稱和位於該岩石上下岩層的名稱(如在砂岩中的頁岩夾層)。從同一剖面的不同岩層上採集的數塊標本應當按順序進行編號,並指明標本之間的距離(++露頭,第++號岩層)。有時候,為了清楚地表明各個樣品及樣品之間的上下關系,可畫一個信手剖面示意圖,在圖上標上剖面方向、明顯的地形地物標志、簡單的地質背景(褶皺構造、斷層、岩性等)、樣品編號等。

——化石的野外編號。

6.2.5 運送或郵寄標本

為確保安全,運送標本時,應將標本放置在不易彎曲變形、牢固的木質或鐵質箱子里,空隙處可以塞上刨花、紙,或稻草、乾草等,以免樣品袋在震動時破損。

6.3 交換標本、捐贈標本和索取標本

主要是正模標本。標本的交換、捐贈和索取應符合相關的法律和政策:

——簽署一個「轉交項目」合同,將交換標本、捐贈標本和索取標本的合法所有權轉給收藏單位(博物館或研究機構)。

——標本進行登記並建立交換、捐贈和索取標本的目錄,其中包括標本來源的個人(或單位)資料和標本數據。人工記錄這些信息或輸入資料庫中。

——向捐贈者發一份正式的感謝信。

——對標本進行檢查,確定是否要求特殊保存,如必要便立即實施。

——將標本的詳細信息進行記錄或輸入資料庫,這些信息包括採集人/捐贈人、標本學名、地層細節、產地信息、岩性、保存形式以及所採用的特殊保存措施,如果標本在某文獻中已被描述,還應記錄作者姓名、文章題目、書刊名稱、出版年份、頁碼、圖版等。每個標本都應編有登記號,該登記號在資料庫中是唯一的。

——除了模式標本以外,下列情況的標本也在收集之列:①館藏中未曾描述,或只是粗略描述的標本;②來自與館藏已有但層位不清的標本是同一產地且有著准確層位的標本;③館藏中已有的,但保存特別好的標本;④新採集標本;⑤特殊保存的標本;⑥曾在出版物中被描述過的標本;⑦在即將發表的文章或專著中被描述的標本。

閱讀全文

與在採石場作業時攜帶電動工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50消防管用什麼呢閥門 瀏覽:206
軸承箱什麼意思 瀏覽:185
普車尾座自動進刀裝置 瀏覽:535
為什麼冰封散熱背夾不製冷 瀏覽:92
燃氣截止閥選什麼類型閥門好 瀏覽:955
刀組軸承如何拆 瀏覽:966
超聲波花邊機怎麼更換模具 瀏覽:96
小米手機設備激活失敗怎麼辦 瀏覽:185
機械鍵盤怎麼調打字就閃光 瀏覽:676
氣體滅火系統自動控制裝置型號 瀏覽:688
自貢不銹鋼精密鑄造怎麼樣價格 瀏覽:597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時如何檢查裝置氣密性 瀏覽:234
分餾實驗報告裝置圖 瀏覽:264
在我要吃雞裡面如何獲得機械暴龍 瀏覽:445
港華燃氣表閥門怎麼開 瀏覽:956
路上檢測噪音的扣分裝置是什麼 瀏覽:924
嘉善電動工具流水線裝配工 瀏覽:576
設備外借清單怎麼寫 瀏覽:789
軸承加熱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瀏覽:68
修個汽車儀表盤多少錢 瀏覽: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