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Linux系統怎麼安裝
成功安裝slackware
12.0
在昨天11:40pm左右完成對SLACKWARE
12.0的安裝。主要是正確安裝了KDE桌面以及其桌面配置。在昨天12:00AM
時已經完成了命令行的安裝,差個桌面進不去
敲了
startx
電腦它丫的反應是切斷MONITOR
的信號
"NO
SIGNAL"
這招實在恨毒!我是想看看最新的K桌面是啥樣子。又去整個
xorgconfig
本人是菜鳥級的用戶,對LINUX命令表現無能,就是傻眼了。還好論壇上有位老外寫了個從光碟安裝方法,對配置是有借鑒作用,雖然我是從硬碟安裝的(從各種LINUX論壇去搜高手寫的文檔,網路和GOOGLE早已搜刮過了,經過扒皮抽筋吸髓,差不多了,也找到了一兩副文檔有效,還是LINUX論壇里的好)
硬碟安裝時一個重點:
#以下為那個朋友寫的體會,我也是按這方法才安成的
昨天反復安裝了N遍,折騰一天都沒裝好;今天早上起來又裝了一次,終於裝好了^_^。
我把CD1的文件解壓到文件夾slack,在把CD2里目錄slackware裡面的文件解壓到slack/slackware(CD1和CD2
都有目錄
slackware,裡面放的就是軟體包),等到要求輸入安裝文件來源的目錄的時候,輸入:/slack/slackware(以前都是輸入:
/slack,所以失敗)。
還有2個疑問:
1.命令:fdisk/mbr
作用是修復引導區嗎?
2.用GRUB安裝的時候,輸入命令:kernel
(hd0,0)/bzImage
root=/dev/hda1
其中(hd0,0)和/dev/hda1必須指的是同一個分區嗎?
還有一個網友說是直接把
slackware
文件夾放到ISO文件所在的盤的根目錄下,我兩種都試了,成功的是後一個的方法,slackware直接放在根目錄下。
有一點我在昨天6:AM時第一次安裝時,安裝的
*.ISO文件放在NTFS的D盤中,好像是不行,安裝時提示是在FAT
或
LINUX分區里找*.ISO文件。之後的12:00PM時,我已經把全部ISO放在FAT32的E盤,然後就是把第一個ISO里的全部解壓到E:\
slack下面,又把第二個ISO中的slackware文件解壓到E:\slack\slackware下面,就是和第一個解壓後的ISO文件里的
slackware放在同一個文件夾下。也就是那個朋友寫的意思。
中午折騰到下午晚飯時間,還是沒有整好系統,自己亂配置了xorgconfig
導致了三四次出現系統找不到MONITOR
和不支持16位的系統,真的崩潰,精神上和體力上,雙重的!更郁悶的還是整到最後時刻進不了WINDOWS
我想自己用FDISK/MBR
試試看能不能修復一下子?答案是不行!因為我不是不懂怎麼弄DOS命令。結果最終於是兩個系統都不能進去。只好找WINDOWS安裝盤求救,整了個全新的
WINXP。
我想了一下子是我自己在成功啟動X-WINDOWS後去配置了個PPPOE我想上網,比較貪心,要試試看,新系統能不能上網,之前有個mandrake
2006
裝起後就會把網卡給弄壞,返回到WINXP里,本地連接上一個紅紅的×
網張電纜被撥出一個漂起的紅氣球!要關機等一段時間後才會好的,我是前天晚上關上,第二天再開機才好。所以我得出的結論是要關機一段時間後。這次完安裝
SLACKWARE
後不打算再玩PPPOE了,否則這東西再弄壞了WINXP或者SLACK本身,真是虧大了!
這個東西對我來說可能就是多一種學習寫代碼的工具,裝了接近6G的空間,有點奢侈,當然這個東西可以聽歌,看電影,娛樂不能少。裡面SCREEN
SAVER
很炫的,看了很喜歡,華麗!!!!
KDE的可能現在流行,做得也漂亮。
還有一點是硬碟安裝時要選擇"INSTALL
FROM
HARD
DISK"
對於這條,我的硬碟是SCSI的,ISO在E盤,就是sda6
,在這里我填了
/sda6
回車
接下來還有一個選擇源文件目錄,就是解壓的目錄
"
SELECT
SOURCE
DIRECTORY"
對這條,我就是寫上/slackware
後面就是參考網上搜刮來辦。
用GRUB時,只寫了三條,只是先把
第一個ios下
slackware-12.0-install-d1.iso\kernels\huge.s\
bxImage
解壓出來放在C:\
再把第一個ISO下
slackware-12.0-install-d1.iso\isolinux\
initrd.img
解壓到
C:\
至於引導用的GRUB
是要網上下的,要用到一個
grldr
的文件,網上都有這么寫的。在C:\下找到
boot.ini
改里的東東,最後一行添加
C:\grldr="啟動GRUB"
重起後選擇GRUB接下來敲下面這些東西:
GRUB>>
kernel=(hd0,0)/bzImage
GRUB>>initrd=(hd0,0)/initrd.img
GRUB>>boot
我之前裝了矮人工具箱的東西,它把那個C:\grldr="啟動GRUB"
改成了
C:\grldr="矮人工具箱"
而我再追加一條
C:\grldr="啟動GRUB"
重起後,選擇啟動GRUB,直接進了矮人工具箱,真叫人郁悶,這下子就不用裝矮人工具箱了,本來那裡面有個純的DOS可以用的,雖然自己不會用DOS,但是那是個純的
DOS多少還是有點心動,據說功能比命令提示符強多!那個矮人DOS是6.22的版本。因為沒有軟盤,所以不能用軟盤裝,現在配機器也少有裝那個軟盤的。所以想到用矮人來裝個DOS。
⑵ 虛擬機下安裝linux後怎麼安裝工具包tools
在Linux里安裝Samba服務,
有smbmount這個命令就行了
在Windows里共享那個文件夾,
設好共享名,訪問版的用戶名和權密碼.
然後在Linux里mount過來就行了
例如
在Linux里,
sudo
mkdir
/mnt/movie
sudo
smbmount
//Windows的IP/movie文件夾共享名
/mnt/movie
-o
username=用戶名,password=密碼,rw
ls
-l
/mnt/movie
⑶ 電腦兩塊硬碟想在另外一個安裝 Linux沒光碟機硬碟安裝
從硬碟安裝Linux操作系統,首先要准備安裝包,Linux操作系統的安裝包通常是一個或多個ISO鏡像文件(一般通過網路下載就可以得到);其次,要通過某種手段啟動鏡像文件中的系統安裝程序;接下來,按照安裝程序的提示信息進行安裝就可以了。安裝過程中,需要指定Linux操作系統的安裝位置,這主要涉及硬碟分區的一些知識。
綜合來看,學習Linux操作系統的安裝,關鍵要學會兩點:第一、如何為Linux操作系統准備硬碟空間?第二、如何啟動ISO鏡像文件中的安裝程序。
硬碟分區
通常,在使用硬碟時,都要進行分區。如果把未分區的硬碟比做一張大白紙,那麼分區後的硬碟就相當於這張大白紙被畫上了幾個大方框。一塊硬碟被分成多個分區之後,各分區之間是相對獨立的,每個分區都可以有自己的文件格式,例如FAT16、FAT32、NTFS等等。
Linux 操作系統需要的硬碟分區
要安裝一個操作系統,一般來講都要為它准備專門的分區。專門,意味著不能與其他操作系統合用一個分區,也意味著不要與用戶自己的數據文件合用一個分區,前者是因為不同的操作系統可能需要不同格式的磁碟分區,後者則更多地出於用戶數據安全和系統維護方便的考慮。從最低配置角度講,Linux 操作系統需要一個EXT2或EXT3格式的硬碟分區作為根分區,大小在2~5G就可以。另外還需要一個SWAP 格式的交換分區,大小與內存有關:如果內存在256M以下,交換分區的大小應該是內存的兩倍;如果內存在256M以上,交換分區的大小等於內存大小即可。
Linux 硬碟分區管理工具
在安裝Linux 操作系統時,如果選擇了手工的分區方式,將啟動硬碟分區工具Disk Druid。這個程序是安裝程序自帶的。下面討論一下該軟體的使用。Linux下硬碟分區的標識在Linux 下用hda、hdb 等來標識不同的硬碟;用hda1、hda2、hda5、hda6 來標識不同的分區。其中,字母a 代表第一塊硬碟,b代表第二塊硬碟,依次類推。而數字1 代表一塊硬碟的第一個分區、2 代表第二個分區,依次類推。1到4 對應的是主分區(Primary Partition)或擴展分區(Extension Partition)。從5開始,對應的都是硬碟的邏輯分區(Logical Partition)。 一塊硬碟即使只有一個主分區,邏輯分區也是從5開始編號的,這點應特別注意。
系統上有一塊硬碟,名字為/dev/hda,它上面有一個NTFS 格式的主分區hda1 以及一個擴展分區hda2,擴展分區hda2又被分解為若干個邏輯分區,包括FAT格式的hda5和hda6,ext3 格式的hda8,swap 格式的hda7。
提示:兼容性問題。如果在Windows環境下看,hda1 將對應C,hda5 對應D,hda6則對應E,其他分區Windows 是不能識別的,因此看不到。
刪除分區
如果要刪除某個分區,先用滑鼠選中它,然後單擊「刪除」按鈕,就可以刪除一個分區了。刪除前,會有確認刪除的對話框,點「刪除」按鈕,選中的分區就被刪除了,變成空閑空間。
創建分區
要創建分區,硬碟上必須有空閑空間。用滑鼠選中空閑空間,然後單擊「新建」按鈕,就會出現添加分區的對話框。創建新分區時,需要先選擇文件系統類型,再根據文件系統類型的不同選擇或設置掛載點。Swap 類型的分區不需要設置掛裝點,其他類型分區都需要。Vfat類型分區就是FAT32分區,應設置掛裝點,而不是從掛載點列表中選擇掛載點1。最後設定分區的大小。設置完畢後點擊「確定」按鈕完成分區的創建工作。
使修改生效
上述修改操作後,並沒有對硬碟產生實質的影響,還是可以點擊「退出」按鈕來中止安裝程序從而放棄對硬碟的修改的。如果想使修改生效,點擊「下一步」按鈕就可以了。
注意:在修改分區並使之生效後,就不要中止安裝程序了,否則有可能導致硬碟分區表損壞。
Linux 下操作ISO 文件
在Linux下,以root 身份執行以下格式的命令就可以從/path 目錄中讀到xxx.iso這個文件中的內容。 實際使用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修改/path和xxx.iso。
mount -t iso9660 -o loop xxx.iso /path
如果想製作ISO文件,把光碟放到光碟機中,然後執行如下的拷貝命令就可以把光碟上的內容拷貝到一個ISO文件中去。實際使用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修改xxx.iso。
cp /dev/cdrom xxx.iso
Windows下操作ISO文件
在windows 下,一般需要專用工具軟體才能操作ISO 文件。比如WinISO、WinImage、Dameon Tools等。
如果僅僅是想讀取ISO 文件中的內容,則可以用WinRAR。WinRAR3.0以上版本都支持iso9660文件格式。用WinRAR打開ISO文件,選中需要的內容,將其解壓出來就可以了。
Linux 操作系統安裝盤的ISO文件
iso安裝文件在Linux環境下掛裝到/mnt/iso值得注意的有兩個目錄。一個是images,在這個目錄里包含了一些1.44MB軟盤的鏡像文件,其中bootdisk.img可以用來製作安裝用啟動軟盤;另一個是dosutils,其中包含了一些DOS工具,比如rawrite.exe,用這個軟體可以把軟盤的鏡像文件寫到軟盤里。
Linux 啟動安裝法
這種方法需要製作一張Linux啟動盤。先把iso文件中images文件夾里的bootdisk.img讀出來單獨存儲到硬碟上。如果是在Linux 下,就把軟盤插入軟碟機,然後執行下面的命令把bootdisk.img寫入軟盤:
dd if=bootdisk.img of=/dev/fd0
如果是在DOS/WINDOWS 下,則還要把iso 文件中dosutils 文件夾里的rawrite.exe讀出來並與bootdisk.img保存在同一個目錄下。然後在DOS提示符下執行rawrite,按提示插入軟盤,將bootdisk.img寫入軟盤。做好Linux啟動盤後,用它引導啟動計算機。當提示詢問何種安裝方式時,選擇硬碟安裝方式(Hard Drive),並提供正確的iso 文件位置信息,就能啟動iso 文件中的安裝程序了。按照安裝程序的提示,就可以完成安裝了。
在安裝程序的引導下安裝參見「啟動虛擬主機安裝Linux」。
⑷ 最常用的linux工具箱BusBox怎麼使用
busybox
是什麼我一直沒搞清楚,看了教程才知道怎麼用,我來分享給大家吧!busybox
是一個工具,裡面提供了很多
Linux
的命令,可以用來做很多事,比如
app2sd
,比如備份系統等。安裝好之後,不會在系統菜單里顯示出什麼東西。如果安裝了
Titanium
Backup
,不會再提示沒有安裝busybox了1.首先,先把手機root了。2.下載安裝
root
explorer。3.下載
busybox
下載好之後,用數據線鏈接手機,把解壓出來的busybox拷到sd卡的根目錄(或者其它目錄,你記得就行)。4.
使用root
explorer瀏覽到/sdcard,找到busybox,長按,在出來的菜單里選擇「復制」5.瀏覽到/system/bin/目錄點擊屏幕右上角的
掛寫讀寫按鈕,變成掛載只讀就可以粘貼了
6.拷貝完成之後,長按/system/bin/下面的busybox,選擇許可權,按如圖所示設置許可權(把上面一行全部打鉤,其它有鉤也沒有關系):至此,你的busybox便設置好了注意事項:手機必須先要root:7.現在可以用鈦備份了,不會說沒有裝busybox了吧。開心使用鈦備份吧。鈦備份可以刪除系統帶的一些應用程序哦。要了解linux的shell符號的意義,
可以看看《linux就該這么學》。
⑸ linux系統裝windows系統,需要更改硬碟引導
1、你的深度系統盤就能搞定,從光碟啟動選擇winPE微系統(深度9啟動後鍵盤按2),從光碟啟動的windows就叫winpe系統。
4、用winPM分區。
5、用ghost安裝系統即可。
6、如果還不明白,就找個懂的人給你安裝吧。
⑹ 如何從硬碟安裝linux fc 5操作系統
共需要四個啟動文件,分別是loadlin.exe、TRANS.TBL、vmlinuz、initrd.img、autoboot.bat
一單獨FAT32分區,切記,這幾個文件和ISO一定得在FAT分區中,且這個分區不要有其他文件,以免干擾安裝
loadlin.exe,這個小程序在以前版本的linux光碟(如Redhat 9.0或Fedora 1.0)的dosutils目錄中,將它拷出放到這一獨立FAT32分區的根目錄下如d:
TRANS.TBL在FC4第一張ISO的根目錄下,ISO鏡像文件用虛擬光碟機軟體如winiso
vmlinuz、initrd.img在FC4的isolinux文件夾里可以將ISOLINUX文件夾直接拷出來放到根目錄下
autoboot.bat需要自己編輯在記事本輸入 :
loadlin isolinux\vmlinuz initrd=isolinux\initrd.img ramdisk_size=9216
(這個AUTOBOOT.BAT文件得說明一下,isolinux和isolinux後面都有"\"從網上看的資料里這個斜杠可能被過濾掉了,當時只知道initrd.img是個文件,單單把initrd.img前面加了一"\",而vmlinuz我直接寫成了isolinuxvmlinuz,當時還納悶了,這是個什麼命令啊,啟動時提示找不到某某文件,估計就是vmlinuz找不到,琢磨一下才知道錯誤出在了哪,其實這兩個文件也可以單獨拷出來放到根目錄下直接把autoboot.bat文件寫成
loadlin vmlinuz initrd=initrd.img ramdisk_size=9216
保存為autoboot.bat文件退出。
從網上下載的四個ISO文件放到這個FAT32分區的FC4文件夾里,估計也可以直接放到根目錄下,沒有嘗試
一張DOS啟動光碟是必不可少的,不過這里又有問題了,DOS啟動盤不能用早期的啟動軟盤,因為它沒有載入高端內存,只能利用640K,安裝LINUX時會提示less than 4MB memory,即內存不足,接著LINUX會當掉。所以得用一張98引導盤或者自己通過修改啟動軟盤的CONFIG.SYS文件載入高端內存即可順利安裝,修改CONFIG.SYS如下:
查找 himem.sys 和 emm386.exe 的所在位置
編輯 config.sys
加入
device=<盤符:>;\<路徑>;\himem.sys
device=<盤符:>;\<路徑>;\emm386.exe ram
重啟,重新進入 dos 模式
##在這里非常感謝CU的shadowmin和platinum,他們幫我解決了此關鍵問題,我就是遇到了內存不足的故障憋了整整一天百思不得其解,後由兩位老師指點才順利安裝##
這些做完後剩下的就很簡單了
啟動到DOS,找到剛才存放LINUX安裝文件的分區,運行autoboot.bat
一路NEXT到選擇安裝媒體,選擇硬碟安裝,然後選擇iso所在分區,如是D:盤,那麼就應該是/dev/hda5(邏輯分區從hda5開始,也可能是hdb5等)然後按一下tab鍵,在下面的選擇目錄框中輸入根目錄FC4注意,他前面不要有"/"直接寫目錄名即可,否則可能會提示找不到鏡像文件。這種情況在網上見到很多問的,估計就是這個原因吧。
NEXT ——>;NEXT——>;分區——>;NEXT——>;開始安裝——>;拷貝文件——>;END
到此就完全結束了
EMM386.EXE下載地址
http://bbs.chinaunix.net/attachment.php?aid=120130
HIMEM.SYS下載地址
http://bbs.chinaunix.net/attachment.php?aid=120131
loadlin下載地址
http://bbs.chinaunix.net/attachment.php?aid=124457
⑺ linux安裝windowspe或dos工具箱
首先去下載一個syslinux包,提取memdisk文件。。
把memdisk文件和WinPE.iso鏡像放到根目錄下。。
打開grub.cfg
sudo gedit /boot/grub/grub.cfg
在文件最後添加:
menuentry "啟動WinPE.iso鏡像" --class windows {
set root='(hd0,1)'
linux16 /memdisk iso raw
initrd16 /WINPE.iso
}
重啟,選擇「啟動WinPE.iso鏡像」進入WinPE系統!!
======這是我以前搜集的資料,但未經測試,你可以試試============
⑻ 最常用Linux工具箱 BusyBox 使用教程
busybox
是什麼我一直沒搞清楚,看了教程才知道怎麼用,我來分享給大家吧!busybox
是一個工具專,裡面提供屬了很多
Linux
的命令,可以用來做很多事,比如
app2sd
,比如備份系統等。
安裝好之後,不會在系統菜單里顯示出什麼東西。如果安裝了
Titanium
Backup
,不會再提示沒有安裝busybox了
1.首先,先把手機root了。
2.下載安裝
root
explorer。
3.下載
busybox
下載好之後,用數據線鏈接手機,把解壓出來的busybox拷到sd卡的根目錄(或者其它目錄,你記得就行)。
4.
使用root
explorer
瀏覽到/sdcard,找到busybox,長按,在出來的菜單里選擇「復制」
5.瀏覽到/system/bin/目錄
點擊屏幕右上角的
掛寫讀寫按鈕,變成掛載只讀就可以粘貼了
注意事項:手機必須先要root:
7.現在可以用鈦備份了,不會說沒有裝busybox了吧。開心使用鈦備份吧。
鈦備份可以刪除系統帶的一些應用程序哦。
⑼ 我用DISKGenius復制了一塊LINUX系統的硬碟但是啟動時進不到GNU GRUB Version 0.97界面.
你這是一個GRUB丟失的問題;是因為以前安裝linux系統時,將Grub裝到了MBR里了;這樣電腦啟動時,硬碟MBR啟動會指向原linux分區的Grub啟動;
如果想解決這個問題,一般的Ghost重裝系統是不行的,
你需要重寫一下硬碟的MBR;
可以在純DOS下進行操作;
建議使用DISKGEN;現在一般的DOS工具箱都帶有(推薦使用)
也可以在winPE下的PM分區工具(Paragon partition Manager伺服器版)
具體操作:硬碟=>更新MBR(E)
⑽ linux引導
引導程序上,建議用grub,它雖然沒有Acronis OS Selector,System Commander等美觀,但功能是它們沒法比的。
普通PC機單硬碟只能分四個主分區,但可以將其中一個份額設為擴展分區,總共可以有67(64+4-1)個分區(或更高)。
Windows一般是沒什麼可選的,而Linux可以安裝到邏輯分區,其它操作系統就不好說了,要求占整個硬碟的都有(即不支持多系統,常見於大多數伺服器操作系統),部分系統也支持在已有操作系統的分區里安裝,我安裝過OpenSUSE,沒遇到你說的問題,可以安裝到單分區的。
安裝步驟:
1、規劃好分區,要為Linux准備一個swap分區(可共用);
2、Windows沒什麼好說的,不由你決定;
3、Linux安裝到指定分區,引導程序安裝到對應啟動分區(注意不要寫MBR);
4、其它操作系統就看情況吧;
配置引導程序(也可以用前面列舉的幾個,這里以Grub為例):
1、安裝引導程序(如果在zfs分區中安裝了多個操作系統,最好備份一下它們的Grub文件);
2、給Grub指定分區(即設置Grub從哪個分區讀取menu.lst),一般就是Grub的安裝分區,當然可以在安裝後另指定(可以保留一個Linux最後安裝,並將引導程序安裝到MBR,這就簡化了1、2兩步操作)。
3、寫配置(就是改menu.lst,一般可用chainloader來按分區啟動,也可以在明確操作系統的情況下指定內核文件等,來配置直接的啟動參數,該參數可以從各操作系統的啟動分區中menu.lst文件獲得);
系統安裝:
1、啟動安裝程序(完全可以用Grub來啟動,它不但可以實現按分區啟動,按內核啟動,按引導扇區文件啟動,還可以從文件虛擬軟盤、硬碟、光碟等來啟動,不需要使用U盤等外設);
2、操作系統安裝文件(Grub支持多個分區格式,支持從zfs內部的分區啟動,但需要手動設置,這些文件可以放到當前Grub支持的任何分區中,也可以從網路安裝,網路穩定時可以考慮);
附:
Grub引導菜單例
title _OS_selection_
chainloader (hdx,y)+1
rootnoverify
(可以找一個安裝好的Linux中menu.lst看看,x一般為0,y從0開始,hdx,y表示各分區)
安裝程序啟動例
啟動Grub進入命令行(顯示Grub>),輸入
kernel [patition]/[path]/[kernel]
initrd [patition]/[path]/[initrd.img]
boot
([]中內容據實填寫,Linux下kernel一般是vmlinuz-x.y.z-abc)
如果使用Grub4dos,可能無法直接引導Linux分區下的內核,只能用chainloader,我試過,它好像不能識別Ext3,列不出下面的文件。
歡迎加入Linux體驗,希望你不是計算機相關專業,為了考試才學Linux的。
最後,給開源打個廣告:
In a World without Walls,Who Needs Wind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