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做紅木傢具的一般用的是什麼鋸
目前用於紅木開料的是帶鋸,鋸路通常是2.5毫米,而目前更精細的鋸路只有1.5毫米。用於精細加工的是手鋸,鋸路更細有的是1毫米。總的說來紅木用鋸與其他木工的用鋸沒有區別,主要在於鋸路的更細、更窄,主要是為了省料。謝謝
❷ 紅木傢具的製作流程有哪幾步
紅木傢具是以手工製作為主的,而且製作工序非常繁瑣,需要的周期比較長。它從原木到成品需要很多道工序,按工藝流程分為:乾燥板材、木工工序、雕刻工序、打磨工序、組裝工序和上蠟工序,每一個工序里又有若干個小的製作工藝。
流程一:原木鋸板
原木購入後首先應進行切割鋸板,大部分的紅木傢具廠都會送至專業的鋸板廠進行加工(有些地區稱其為行鋸),以切割成相應規格的板材。
鋸板時要根據所制傢具的尺寸量體裁衣,長短搭配、綜合利用,並且要注意木材紋理的方向。假如鋸材時敷衍了事,就會造成嚴重浪費和材質搭配不當。
流程二:乾燥板材
因為紅木傢具是一種純實木傢具,它的各個零部件都由實木製成,木料的水份含量直接關繫到傢具對季節變化的適應性,進而影響傢具的品質。因此,木材的乾燥就顯得特別重要,如果乾燥不當,在以後的零部件加工和裝配過程中都會出現種種問題,而影響成品的質量,甚至在銷售和使用中,木材幹縮濕脹的特性,也會使傢具的某些部位產生各種撐裂或變形。
流程三:木工工序
板材乾燥完成後,就可以進入正式的製作工序了。這一步是紅木傢具製作最主要的步驟,也就是紅木傢具製作廠家所說的木工工序(有些地區習慣將開料與木工分開稱為兩個大的工序)。
流程四:雕刻工序
為了讓紅木傢具看上去更美觀,一般都會用一些或簡單或復雜的雕花來進行裝飾,也就是行業中所說的雕刻紋飾。
流程五:組裝工序
組裝在木作行業里叫「攢活兒」,在小部件的組裝中要用到一種叫「攢斗」的工藝,「攢斗」是行業術語,利用榫卯結構,將許多小木料拼成各種幾何形紋樣,可組成大面積的裝飾板,這種工藝叫「攢」;用鎪鏤而成的小木料簇合成花紋叫「斗」。這兩種工藝常結合使用這兩種工藝常結合使用,所以叫「攢斗」,南方工匠稱做「兜料」。
流程六:打磨(刮磨)
組裝以後需要對傢具表面進行刮磨處理,這是紅木傢具製作過程中一個重要步驟。我們看到的傢具很多型面都需要純手工打磨,一般先用刮刀刮磨,再用越來越細的砂紙分多次進行打磨,一直要把較粗砂紙的痕跡磨掉。刮磨後的半成品傢具線條流暢,表面平坦無波浪感,紋理流暢清晰,手感也變得平滑舒適。
❸ 為什麼紅木要進行細磨
一、紅木特點
紅木的優點:
1)顏色較深,多體現出古香古色的風格,適用於傳統傢具。
2)木質較重,體量厚重。
3)很多紅木材種本身都能散發出香味,尤其是檀木。
4)材質較硬,強度高,耐磨,耐久性好。
紅木的缺點:
1)因為產量較少,所以很難有優質樹種,質量參差不齊。
2)紋路與年輪不清晰,視覺效果不夠清新。
3)材質較重,不容易搬運。
4)材質較硬,加工難度高,而且容易出現開裂的現象。
5)材質比較油膩,高溫下容易返油。
二、紅木擦生漆的好處
1、天然環保。生漆是一種天然漆,它是從膝樹上采割的乳白色膠狀液休,由於本身就源於植物,所以它與木質的親和力非常強,可以滲透到木質的深處去。同時由於它的天然性,所以沒有污染,安全環保,不傷害人體。
2、生漆漆膜光亮,色澤耐久,保光性能特優,因而具有經久,不會變色,不易污染,不怕蟲蛀和不受溫度影響等優勢。紅木傢具作為高檔、貴重的木質傢具,它比一般的普遍木質傢具對塗料有較高的要求,塗飾工藝也較為復雜,其通常使用生漆工藝來處理傢具表面。紅木傢具擦漆的過程中,一層層將生漆打磨揩進木製品表面的毛孔內與木坯混為一體,不但保護功能更勝一籌,且可防腐蝕、耐酸鹼、耐高溫、防火,而且隨著使用年代久遠會越來越光滑。
3、生漆的通透性好,會將木材的紋理和毛孔更加逼真的表現出來,更加展現了材質的天然美麗。擦過漆的紅木傢具必須拿到漆房中去。漆房很特別,既要有溫度又要有濕度。因為在這樣的條件下漆才容易干。傢具陰干以後拿到外面來,用細砂紙打磨,打掉浮漆後,再擦上一層漆,然後再進入漆房陰干。這樣反復10-15次。經過多次反復,以保證漆液能夠很好地滲透到木質中去,而不是僅僅附著在木質表面。
樓主好,相信你知道了這些後,你應該知道為什麼要細磨比較好,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上次, 我們去了萬盛宇,那裏手工感覺還不錯。
❹ 中國最好的紅木傢具生產地是哪
中國最好的紅木傢具生產地是哪裡具體如下:
1.
四大紅木生產基地:福建仙游、廣東中山、浙江東陽、河北大成。
2.
福建仙游的傢具:檔次較高,工藝較好,是「仙作」的代表。
3.
廣東中山:以緬甸花梨為主,款式較新,與紅木傢具配套的銅件可說是中國一絕。
4.
浙江東陽前店後廠,有橫占、東陽、南山等幾個專業市場。
5.
河北大成是「京作」的代表,是北方最大的紅木生產基地,尤其以生產仿古傢具為主。
6.
紅木傢具硬,色澤紫黑、凝重、手感沉重。年輪成紋絲狀,紋理纖細,有不規則蟹爪紋。
7.
紫擅木又分老紫擅木和新紫檀木。老紫檀木呈紫黑色,浸水不掉色,新紫檀木呈褐紅色
、暗紅色或深紫色,浸水會掉色。
8.
酸枝木俗稱老紅木。木質堅硬沉重,經久耐用,能沉於水中,結構細密呈檸檬紅色、深紫紅色、紫黑色條紋,加工時散發出一種帶有酸味的辛香,故名。烏木顏色烏黑發亮,結構細密凝重,有油脂感。
9.
紅木傢具始於明朝。其外觀形體簡朴對稱,天然材色和紋理宜人。主要採用中國傢具製造的雕刻、榫卯、鑲嵌、曲線等傳統工藝,加工紅木傢具的三條基本法則是:非絕對必要不用木銷釘;在能避免處盡可能不用膠粘;任何地方都不用鏇制。
❺ 紅木裝修的生產流程是怎樣的
1.裁料:原木運回工廠後,木工將原木用帶鋸鋸成厚薄不同的板材,可以長短搭配,綜合利用,減少浪費,節約紅木稀缺資源。
2.烘乾處理:厚薄不同的板材通過分類,分別進入乾燥窯進行乾燥。一般厚的板材需要乾燥40天左右,薄的板材需15天左右,直到將木板乾燥至水分含量在8%—12%,目前很多紅木製作廠家都有比較好的乾燥方法,但是這個過程最少也不低於10天。因為一定要控制好木材與本地濕度保持平衡,日後製成的傢具才不易開裂和變形。
3.加工流程:開料人員需根據圖紙不同部件的需要將乾燥好的木料鋸成合適的尺寸,再經過壓刨使尺寸更加精確,然後進行開榫。現在一般都採用機器進行開榫,因為紅木裝修結構的牢固基礎是建立在機加過程的一絲不苟上,因此,機械的精確,刀具的銳利,嫻熟的技藝都是缺一不可的。
4.雕刻工藝:一般紅木裝修都有一些或簡單或復雜的雕花來裝飾,所以在組裝以前,木工要把需要雕刻板材送到雕刻車間,而雕刻就是一個非常費時間的細活了,而且根據雕刻方法的不同,工人的熟練程度和花樣的繁簡,需要的時間也大不相同。例如,床圍的雕花,如果花紋比較繁瑣,即使是一個熟練的老工人也需要花一個多月的時間來雕刻。
5.組裝:一塊塊面板雕刻好後送回到木工車間,開始組裝的環節,慢慢的,一件雛行就出來了。在組裝的過程中,一定要不差分毫地掌握好榫卯的緊密,介面的吻合,不然緊了硬拷會至木材裂縫,鬆了則使扭動散架。
6.刮磨:雖然到了這個環節時,整個雛行出來了,但是整表面看起來很粗糙,因此就到了刮磨的製作流程。刮磨是製作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步驟,打磨得好壞直接影響消費者對紅木裝修第一印象。一張羅漢床刮磨過程需要3個工人打磨至少20天的時間,不包括床圍的部分。可見要做到傢具表面的平整和圓潤,是非常費時又費人力的一個環節。
7.上漆或打蠟:上漆或打蠟是製作工藝的最後一個流程。目前市場上賣的也有一些是不經過上漆或打蠟環節,在經過打磨之後就直接進入市場上銷售。但絕大部分都是需要進一步上漆或者打蠟。一般南方製作的紅木傢具上漆的比較多,北方則習慣上蠟或者打核桃油。上漆的工藝需要的時間也比較長,一般都是上好幾次生漆,上一次漆陰干吹一次,整個過程下來至少需要15天左右的時間。
❻ 木雕要哪些工具
木雕是雕塑的一種,在我們國家常常被稱為「民間工藝」。木雕可以分回為立體圓雕、答根雕、浮雕三大類。木雕是從木工中分離出來的一個工種,在我們國家的工種分類中為「精細木工」。以雕刻材料分類的民間美術品種。一般選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樹種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銀杏、沉香、紅木、龍眼等。採用自然形態的樹根雕刻藝術品則為「樹根雕刻」。木雕有圓雕、浮雕、鏤雕或幾種技法並用。
木雕所需工具 有:
1、鉛筆和記號筆各一支,鉛筆先比劃比劃,記號筆最後畫出定稿圖樣。
2、鑽頭(2,3,5號)各一,有些鏤空的部位要先開孔。
3、線鋸,用來依著定稿圖樣鋸掉不需要的部分。
4、紅木銼,由於材料有一定硬度,需要硬度較高的銼刀,大中小各一,在鋸出來的胚上繼續依照構想修整形狀。
5、砂紙,100#-3000#,再往上去到5000#也不是不可以的,用來將挫出來的毛胚打磨光滑。(砂紙的號數從80號到5000號不等,當然號數越大砂紙就越細,砂紙越細沙出來的東西就越光滑。)
6,臘,蜂蠟或者蟲蠟。(用於打蠟使用)
❼ 東成紅木和東成電動工具是一個集團的嗎
不是,但都是不同行業的龍頭品牌企業來的
❽ 木雕作品用什麼電動工具拋光
看你做的是什麼產品.1:如果是
硬木
(
紅木
)之類的
工藝品
,如果不上漆的話,先用布
砂輪
先砂一次版,布砂輪相權對比較粗,一般都是120目左右.後面再用400號的紙砂手工打磨.然後再用高速
電磨機
裝上
布輪
上臘拋光.2:如果是
傢具
的話,那個程序相對再復雜一些,在磨砂之前還要用
刮刀
先
刮底
,刮底的目的是把
木工
機器製作過程中的
痕跡
刮除,又可以讓
木頭
的
毛孔
紋理
刮的更密合,更
光順
.接著就是看你是要不要上漆或是上臘的問題了.
電動工具
是以高速電磨機為多,也有人用
手電筒鑽
打磨的.高速鑽相對速度更快些.(
木雕
行內人士回答,如有不懂可留言或簡訊給我)
❾ 紅木是哪個朝代進入的中國市場
從出土文物、墓葬壁畫以及文獻記載中,我們不難窺見,其實中國的紅木傢具早在唐朝就已經出現。
中國傢具簡史
原始時期的先民們只能使用石塊、樹樁、茅草、樹葉和獸皮等自然物作為坐具和卧具,只有編席勉強可以算作人工製作的傢具,屬於卧具。在先秦夏商周時期,傢具的各種類型都已出現,包括俎、案、銅禁、漆幾、衣箱、大床等等。
從出土的文物來看,商代安陽婦好墓出土的銅幾,陝西寶雞台周墓中出土的銅禁,長沙劉城橋楚墓出土的漆案、漆俎等,都表明商周、春秋戰國時期的傢具主要以木材、青銅為主,也使用竹材和其他材料,類型豐富,形式多樣。
其中,漆器傢具是最具代表性的木材傢具。漆樹產出的汁液可以塗飾木竹器物表面,這早已被先民發現。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即出土過漆碗。秦漢以木材為加工對象的製造業十分繁榮,中國大漆更成為傢具最好的保護和裝飾手段。
中國人對木材情有獨鍾,建築以木結構為本位,其獨特的無釘榫卯體系也為傢具所共有。
據考古學家鑒定,先秦時期的傢具,多採用當地出產的木材進行加工,這主要是由當時的社會生產力所決定的。我們都知道,紅木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南邊陲、東南亞以及非洲南美洲等地,先秦時期的長途運輸無法像唐宋時期那樣發達,好的木材難以運輸,人們往往只能就地取材。
秦漢時期亦是如此。由於漆器保存的持久性,兩三千年前的漆木器傢具仍然會保存完好,就以從西漢早期的長沙馬王堆、龜山漢墓、南昌海昏侯漢墓出土的這些漆器傢具來看,漢代貴族傢具一般會使用櫟木、胡楊木以及一些地方樹種作為墓葬傢具的材料。秦漢時期人們的觀念是「事死如事生」,從中就不難發現,秦漢時期的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傢具材料也是以櫟木、胡楊木和地方樹種作為傢具的原材料。那麼,光從材質上來說,紅木傢具就絕對不是這一時期的產物了。
❿ 做傢具需要那些氣動工具和電動工具
東成紅木買的全是東成電動工具,打磨機,磨砂機,紅外線切割機,開料機、雕刻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