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自然角的意義和作用
在現階段幼兒園環境設置中,自然角好像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覺得幼兒園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縮影,是孩子們觀察自然,進行早期科學學習與探索的另一個世界,在自然角里,幼兒可以學到許多日常生活中接觸不到的東西。
比如,我們在自然角中,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種植糧食的區域,通過自己種植,自己照顧,給予糧食種子充足的陽光和水分,及時的為種子施肥捉蟲,照顧糧食的生長。當今社會,孩子們雖然吃著白米飯,吃著各種有機綠色青菜,可很多孩子並不知道糧食是從哪來的,長什麼樣……幼兒在自然角活動的過程中,直接參與自然角的創設,不僅知道了各種植物的樣子,連續的長期的照顧動植物能夠漸漸地影響孩子的性格,培養了孩子的良好品質,使他們懂得勞動的艱辛及節儉等。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現在的家庭生活富足,孩子的節約意識非常淡薄,因此我們要對孩子進行節儉教育,培養孩子們的節約意識。孩子的具體形象思維決定了孩子們僅僅是從「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很難理解並感受到種植糧食的不容易,而自然角的創設,無疑為培養幼兒的節儉意識貢獻出了巨大的力量……
圖片發自簡書App
自然角里的內容很多,如動物有:漂亮的金魚、可愛的小兔子、生命力強的烏龜、捉來的蝌蚪鳴叫的小鳥,甚至泥鰍、螺螄、昆蟲盒裡的螞蟻……植物有各種各樣的種子、水果、樹葉,用廢棄盒子種植的蘿卜、青菜、蔥、蒜等農作物。此外,還有各種卵石、貝殼等有趣物品。這些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眼球,更豐富了他們的內心世界,使孩子們的世界變得豐富多彩。
它儼然是一個微型的自然界,雖然只有方寸之地,卻不乏自然界中的生機和活力。根據季節、地域的不同,為幼兒提供符合其年齡層次的豐富的生物,可讓幼兒足不出戶便感受到自然界生動、鮮活的美。
自然角環境也是 幼兒園環境 的一個重要組成成分,它可是寶貝們 認識自然 、了解自然知識的窗口,蘊藏著無限的教育契機。透過自然角這塊小小的天地,可擴大孩子的視野,去開闊幼兒的眼界,增長幼兒的知識,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讓孩子們去參與實踐,增強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注意力,培養他們健康良好的情感、美感和品德方面,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
所以說自然角的存在,它就是打開孩子們眼睛和心靈的另一扇窗戶。
圖片發自簡書App
2. 自然角的形式有哪些
小、中、大班的自然角區別在哪裡?如何具體創造?
自然角是小、中、大班不可缺少的活動區之一,是幼兒了解自然知識的一個窗口。在自然角,幼兒通過觀察可以了解動植物的特徵和生長過程;通過探究活動,可以激發他們對周圍世界的關注及探索興趣;通過學習種植,可以了解簡單的種植知識,並學習照料動植物,培養愛護動植物的情感。由此可見,自然角的建立能幫助幼兒豐富很多知識,因此,教師有必要為幼兒建立一個他們喜歡的、能滿足他們發展需要的自然角。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水平存在著差異,因此,小、中、大班的自然角環境創設也應有所不同。具體可參考以下方法:
1、小班自然角的環境色彩要鮮明,動植物要易於觀察、識別
小班幼兒對周圍世界充滿濃厚的興趣,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看到新奇的事物會主動接近,並努力探索其中的奧秘,尤其對那些形象鮮明、具體生動、能引起強烈情緒的事物更感興趣。因此,在創設小班自然角時,教師一定要選擇色彩鮮明、形象生動、易於讓幼兒觀察認識的內容,並且要注意分類清楚。比如:可以在自然角張貼幼兒熟悉的小動物或植物的圖片,如兔子、雞、鴨、魚、水仙花等,讓幼兒了解它們的外形特徵;還可以把水果和蔬菜裝飾成各種娃娃,或者把種植的器皿設計成一列小火車、把花盆裝飾成小動物的樣子等,增添材料的新鮮感和趣味性,這樣更能吸引幼兒進行欣賞和觀察。
2、中班自然角的材料要相對豐富,要為幼兒觀察和記錄提供條件
對於中班幼兒,教師要鼓勵他們主動觀察、探索周圍常見事物及其變化的簡單規律,並從中體會到愉快的情感。因此,中班自然角的材料要相對豐富一些,應包括種子類、養殖類、乾果類、水果類、蔬菜類、標本類等,還要提供用不同方式種植的植物,如水培植物、土培植物等。此外,為了多角度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教師還可以創設實驗類的環境,如吸水性的實驗、地膜實驗、不同種植形式的實驗等。為幼兒准備觀察記錄表或觀察記錄本,教會他們認識各種文字標記,指導他們通過個人和小組兩種方式觀察和記錄植物的變化。
3、大班自然角的創設,應更多地為幼兒提供能夠進行觀察比較的東西,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和探索
比如按照植物的特點,提供闊葉類、
3. 「只能看的自然角」案例分析小班
活動目標:
1、了解廚房裡的危險有哪些,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識。
2、學會保護自己,避免不安全事故的發生。
活動准備:
幼兒每人一套《安全伴我行》手冊、圖片。
4. 幼兒園都有自然角,自然角對兒童發展有哪些好處
相信讀過幼兒園或者有去過幼兒園的人都應該知道,幼兒園有一個角落,它並不是用來學習的地方,裡面一般都是充滿了很多植物和盆栽,老師有時候會經常帶小朋友們到這個角落觀察植物的狀況,給小朋友們講解角落的具體情況。這個角落叫做自然角,因為是放置了有很多植物而得名。對於這個自然角,有很多人就問:既然幼兒園都有自然角,那麼這個自然角對兒童的發展有哪些好處呢?下面我們就針對這個問題,給予答復,希望能夠幫助到對此有疑問的人。
現在的幼兒園已經不是過去的幼兒園了,以前的幼兒園可能玩游戲會多一些。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想法也變得開闊起來,設計了很多能夠針對小朋友的場景,讓他們去學習和感悟,這對於他們的成長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5. 如何利用自然角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縮影,是幼兒園班級區域環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好的自然角不僅有觀賞的價值,能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還能發展幼兒觀察力,探索力。有句話這樣說:一個成熟的自然觀察者不僅應該具有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分類和辨別的能力,而且還應該在對大自然的探索中感到輕松愉快,同時還能擁有照料、飼養各種生物體的天賦。教師在組織自然角活動中,應該注意尊重幼兒的情感,期待他們的發現,並且引導、支持他們的觀察,培養幼兒對大自然一生的熱愛。
但在實際操作中,自然角往往是「昌盛一時」,在幼兒剛剛從家裡帶來新的植物、動物時引起幼兒的關注,接下來則門庭冷落,葉黃花萎,幾天也不見一個孩子為它澆水,或者去看一眼,遑論關注,這樣就失去了創設自然角的意義。如何引導幼兒學觀察、愛觀察、會觀察,是我在指導幼兒自然角活動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一、根據年齡段提供合適的觀察對象。
觀察對象是觀察活動的支撐,一個好的觀察對象應該是能引起幼兒注意、吸引幼兒興趣的,這就要求教師所提供的觀察對象是適合幼兒年齡、心理特點的。
對於小班幼兒,我提供的是幼兒經常能接觸到的常物,如水果中的蘋果、香蕉、梨子、西瓜,蔬菜中的白菜、包菜、花菜,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兒的共鳴,但這樣的常物不易引起幼兒注意,於是我在每樣水果上進行裝飾:貼上鼻子眼睛變成「果娃娃」;根據個頭大小塑造可愛的「動物一家」;找找誰是圓形的水果,擺成臉貼臉、手拉手的「好朋友」……這些妙趣橫生的造型組合讓幼兒耳目一新,很好地引發他們的觀察興趣。
對於中大班幼兒來說,孩子需要更細致的觀察和更豐富的認知,在觀察對象方面我偏重於引導幼兒觀察生長在身邊的動植物,尤其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如家鄉的植物――竹筍,及其衍生產品筍干筍製品;紅菇香菇松樹菇;春季秋季山上的各類野果;稻穗棉桃等等,永安是個森林資源豐富的小城,幼兒生於斯長於斯,這些觀察對象既是幼兒的盤中餐,也可能是他們家的門前菜,幼兒不僅有共鳴,更能萌發對家鄉的情感。其次是同類的比較,如葉菜類――看看它們的葉子有什麼不一樣,豆類――看看它們的顏色有哪些,分別叫什麼名字等。讓幼兒看得更細,懂得更多。
二、動手參與,在實踐中觀察探索,體驗快樂。
皮亞傑認為,發展就是個體在與環境的不斷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種建構過程,其內部的心理結構是不斷變化的。自然角的活動若都由教師建構安排,幼兒只是個被動參與者,當幼兒親身動手參與,成為自然角的管理者時,他就具有了主動學習、主動觀察的慾望。
如何讓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愛上觀察呢?我認為要有多樣的參與方式。
(一)自然角的觀察物讓幼兒有選擇權、自主權,是幼兒自己收集、感興趣的。如「我喜歡吃的蔬菜」,「我喜歡的花兒」,基於自身興趣基礎上的觀察,才能讓幼兒體驗快樂。
(二)自然角的內容定期更換,與季節、主題聯系,讓幼兒保持新鮮感。我在春天開展「誰變了」,夏天開展「解渴的水果」,秋天開展「田野里的收獲」,冬天開展「好吃的乾果」、「飄落的葉子」等內容,讓幼兒在探索中認識自然的多變。
(三)在自然角中開辟「種植園地」,引導幼兒進行種植。自然角里的花草雖多,但不是幼兒親手種植的,要讓幼兒對觀察有期待有恆心,就要讓他們親手埋下種子,每天澆水,看它發芽、成苗、長大,有了自己的勞動,觀察就能貫穿始終。我組織孩子開展蔬菜種植活動,由教師提供幾種發芽、成苗較快速的種子,如黃豆、綠豆、火鍋菜、蔥、蒜等,每人在自己的種植盆里選種一種菜苗,按水發、土發分別擺放好,幼兒每天照顧,待小苗長出後,再布置「我發芽了」、「我長高了」展台,分類擺放上去,幼兒每天澆水照顧,看看自己的,再看看別人的,自然就提出問題:我的葉子和他的不一樣;我的葉子長高了,是最高的;我的小苗為什麼垂下來了?通過與教師交流和幼兒間的交流,幼兒完成了一次周期性觀察。
中、大班幼兒還可以開展實驗性種植,讓幼兒進行對比性的觀察,使觀察更具深度、廣度。如白菜種植實驗――清水種植與紅色水種植;小蔥的成長――陰暗的角落、一縷陽光下、陽光普照;葉子的比較――寬、窄、圓、扁;它適合長在哪兒――一種植物分別種在土裡、沙里、水裡。在這類實驗中,豐富了幼兒的經驗,擴大了其知識面。
三、多樣記錄方法,讓幼兒的觀察具有系統性。
觀察是用眼看,用嘴說,但要讓觀察留下印記,讓觀察更有過程性和指向性,使零散的知識最終能夠梳理歸納,最好的方法莫過於使用觀察記錄。我在活動中採用兩種記錄方法,一是幼兒記錄,二是家長記錄。
幼兒記錄主要在班級中開展。小班多是由教師主導,用照片形式記錄下來,教師輔以幼兒談話記錄後,將一個階段的照片按順序貼於牆面上,讓幼兒直觀的看到這個時期內的植物生長變化。中班幼兒有了一定繪畫基礎,我以小組為單位,每桌提供一個記錄本,幼兒商定好觀察對象,以三天或一周為單位用繪畫將植物的變化記錄下來,這樣的畫面記錄不必追求效果,只要表現最直接的變化即可,如小苗出土,就用幾根小豎線,長出幾片葉子,就畫上少量葉子,畫面上是密密的葉子時,就表示葉子全長出來了。大班幼兒會寫數字,有的幼兒還會寫簡單的文字,他們的記錄就可以人手一份,並且有更多樣的方式,如葉子的標志後寫「5」,就表示長出5片葉子;用箭頭表現出誰長得快,誰長得慢;還可以運用已有的測量知識對植物的生長進行測量並記錄。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對自然的熱愛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因此我也將記錄活動延伸到家庭中進行。我將設計好的觀察表分發給家長,記錄表有日期、觀察對象、觀察內容以及心得,家長在家隨機用照片、文字記錄下幼兒的觀察,這些觀察有偶發的、引導的,最後將記錄表放入幼兒成長記錄冊中。有了家庭的參與和重視,幼兒的觀察能力會得到更快的提高。
6. 小班 自然角 如何創設
《 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對3—4歲兒童在探究認識周圍事物和現象中提到了:「認識常見的動植物,能注意並發現周圍的動植物是多種多樣的,初步了解和體會動植物和人們生活的關系」。自然角是幼兒了解自然的最好實驗基地,幼兒可以通過無意觀察、比較各種動植物的異同,提高觀察能力,通過照料動植物,培養其對動植物的興趣,對小動物的愛心,了解一些簡單的自然常識,所以自然角並不是一個擺設,而是幼兒園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所以,我們開發並利用好幼兒園的自然角,為幼兒提供接觸、觀察、管理的機會,還能增強幼兒的責任感,提升了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和願望,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為了使小班自然角不再成為單一的觀賞角,我們嘗試通過在自然角里看一看、拍一拍、做一做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自然角成為他們接觸自然,探索科學知識的場所。所以,在參與創設與管理自然角的過程中,培養幼兒對自然與科學的興趣。
一.變被動為主動
平時,我們班的家長也很關心我們的自然角,豐富自然角的內容,經常和孩子一起參與自然角的管理。前段時間,我們班養殖了兔子、金魚、倉鼠,剛開始我們飼養倉鼠沒有經驗,錢文婷家帶來的倉鼠和小白兔三天以後的早上,都陸續死了,小朋友和老師、阿姨都覺得太可惜了,而我們對飼養小動物又缺乏經驗,對死去的倉鼠和小白兔就能只有惋惜,一點辦法都沒有。錢文婷的家長第二天又帶只兔子放在自然角里,家長還帶來了兔糧,每天還帶來一點新鮮的蘿卜和菜葉,家長還特意囑咐說,小兔子每頓不能給它吃很多,要定時定量喝水和吃食,而且兔子的食物如蘿卜菜葉喂多了,下一頓它就不愛吃,每頓要吃新鮮的蔬菜,我們從家長哪裡了解了關於喂養兔子的一些小常識,我們讓家長、孩子一起參與照顧小兔子,看著小兔子一天天的長大,我們小朋友都由衷的高興;范濤的爸爸拿來的是金魚,這個金魚缸也很大,他說,金魚要定期定量餵食,換水,缺氧會死掉的,所以整天要通電,看到家長們和小朋友都主動的參與到自然角的管理上,看來照顧自然角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需要耐心愛心責任性。
二、變觀賞為實驗
以往我們在創設自然角時較多地注重自然角的美觀性,提供的很多植物也是只是具有觀賞價值的。這樣的自然角環境卻很難讓孩子學會觀察、照顧,促進幼兒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促使個性全面發展,人格更加完善。因此我們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觀賞的同時考慮到自然角創設的真正意義。小班的自然角創設應考慮到美觀性、科學性、趣味性,幫助幼兒認識自然科學,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培養幼兒耐心細致的觀察能力。為了激發孩子們的觀察興趣,我們將分組照顧,比如:「我們真能幹」這一塊創設了一組一瓶風信子,讓組里的每位幼兒每天去看看自己組的這瓶風信子,這樣孩子們有目的的去觀察,這樣孩子每天去觀察自己組里的風信子,同時再看看其他哪組的分信子又有變化了,等他們發現有變化的時候,我將孩子的發現用照片的形式記錄下來了,從而幼兒知道風信子的生長過程,幼兒驗證教師總結出:植物的生長跟我們小朋友一樣是慢慢長大的,使得本來很難懂的科學道理,在孩子們親自觀察、體驗的情況下輕而易舉地了解並學到了。
三、變孤軍奮戰為家園合作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所謂的家園合作即指幼兒園和家庭都把自己當作發展孩子的主體,雙方互相了解、配合、支持、共同促進孩子的身心發展。自然角的創建也包括其中,應遵從平等、互助、尊重的原則吸引家長參與到自然角的創建中來。在自然角創設的過程中,我們鼓勵幼兒從家裡來一些常見的、方便小班孩子照料的小盆植物帶到班級里來,這樣做的好處是,幼兒對自己從家裡帶來的植物比較熟悉,方便同伴之間相互介紹和認識;利用幼兒對自己帶來的植物的歸屬感培養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從而激發幼兒照顧植物的興趣和願望;通過搜集活動可以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活動的動態。
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縮影,可以成為幼兒探索動植物的生長奧妙、了解科學種植的窗口。貴在堅持,相信自然角不會再寂寞,定能夠成為現代孩子心中最嚮往的「百草園」!教師在自然角的創設與指導上應遵循孩子的年齡特徵,「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的原則,放手讓孩子主動探索,這樣班級的自然角一定能真正體現其內在的教育價值,為孩子的學習開辟新的天地。
7. 如何製作幼兒園小班自然角觀察記錄
你可以用A4紙列印出如下表格: 自然角觀察記錄 觀察對象: 活動過程: 從實驗了解到了:
8. 幼兒園小班自然角應該投放哪些材料
活動目標:
1、在「好喝的蔬菜湯」游戲情境中,運用已有經驗,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不同蔬菜的特徵。
2、跟著音樂一起玩,遵守音樂游戲的規則。
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了解蔬菜的顏色、形狀、做法;會唱歌曲菜場。
9. 幼兒園自然角的設計原則是什麼
1、根據節氣特點制定不同的設計方案。教師在布置自然角時要有明確的計劃性,具體的動植物可以幫助幼兒更加清晰地了解節氣變化。
因此,自然角的創設需要設計感知各種節氣的具體情境,突出季節的感知特點,幼兒通過觀察動植物在各種季節中的發展變化能較好地熟悉自然界季節變化的特性。自然角需要通過精心設置來顯現自然界的季節特性,為幼兒關注和感知大自然創設良好的環境條件。
2、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首先,在布置自然角時,無論是自然物的收集、物品的擺放還是日常的照顧維護,都應該引導幼兒參與進來。幼兒通過自己管理(澆水、換水)並觀察的過程為其創造了參加勞動實踐的機會,可以促進幼兒的多維發展。幼兒在自然角中可以通過認識植物促進經驗積累,通過喂養小動物促進其情感發展。
(9)小班自然角工具箱擴展閱讀:
1、豐富性
生物角可呈現自然界物種的豐富性和變化的多樣性。幼兒好奇心強,喜歡新異的事物,感受身邊自然之物的奇妙和多樣性,達到幼兒對自然界各種事物感性認識的豐富性,進而提高思維的概括性和靈活性。
2、變化的顯著性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帶有極大的無意性,只注意那些突出的表面的現象而忽略反映事物本質的現象。除了通過豐富的材料,讓幼兒感受自然界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之外,更好地感受自然界及其變化的規律。
3、季節性
幼兒對季節變化的認識需要以具體事物為依託,通過自然角可以創設感知季節的具體情景,突出季節的感知特點,從而幫助幼兒認識季節的一般特徵讓幼兒更直觀地感受自然界所蘊涵的變化規律,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