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浙江42個現代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示範區,是哪些
杭州裝備製造產業集群
蕭山化纖紡織產業集群
餘杭家紡產業集群
寧波服裝產業集群
慈溪家電產業集群
樂清工業電氣產業集群
瑞安汽摩配產業集群
紹興縣紡織產業集群
嵊州領帶產業集群
海寧皮革製品產業集群
平湖光機電產業集群
金華汽車和零部件產業集群
永康五金產業集群(永康區塊、武義區塊、縉雲區塊)
義烏飾品產業集群
黃岩模具產業集群
溫嶺泵業產業集群
長興蓄電池產業集群
衢州氟硅產業集群
舟山船舶修造產業集群
縉雲帶鋸床產業集群
台州醫葯化工產業集群
富陽造紙產業集群
建德精細化工產業集群
餘姚市節能照明及新光源產業集群
溫州鞋業產業集群
永嘉泵閥產業集群
南潯木地板產業集群
安吉椅業產業集群
德清生物醫葯產業集群
桐鄉濮院秀洲洪合針織產業集群(桐院區塊、洪合區塊)
嘉興港區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
嘉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諸暨大唐襪業產業集群
新昌軸承產業集群
東陽磁性電子產業集群
蘭溪棉紡織產業集群
江山木業加工產業集群
舟山海洋生物與海產品深加工產業集群
路橋金屬資源再生產業集群
臨海休閑用品產業集群
龍泉汽車空調零部件產業集群
遂昌金屬製品產業集群
⑵ 東莞市的後街是個怎樣的地方
厚街―傢具之都 展覽名鎮厚街鎮始建於北宋徽宗宣和中期(公元1119—1125年),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相傳福建莆田王泰宦遊至此定居,因選址「軍鋪」(隨軍眷屬圩場)後面,故名「後街」。此後歷代人口繁衍,百業俱興,人才輩出。又因民風淳厚善良,生活豐厚富足,得名「厚街」。厚街自古商貿繁榮,物產富饒,莞草、臘腸、瀨粉等特產馳名中外。綜合實力 厚街位於珠江三角洲東岸,穗港經濟走廊中段,北連東莞市區,南鄰虎門港,廣深高速公路、S256省道及規劃中的珠三角城際輕軌和環莞快速路縱貫全境,即將動工的穗港客運高速鐵路新東莞站座落其中。全鎮總面積126.1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9.5萬,外來常住人口40多萬。先後榮獲珠三角工業重點衛星鎮、全國鄉鎮企業百強鎮、全國出口創匯十強鎮、國家衛生鎮、中國會展名鎮、廣東省傢具專業鎮、廣東省教育強鎮、東莞市文明鎮等稱號。2008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61億元,工業總產值達372億元,出口總額46億美元。上繳國家財政稅收21億元,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225億元。基礎設施 已建區面積6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50%。道路四通八達,擁有16米寬以上道路310多公里。2008年供電量33億千瓦時,總供水量1.3億立方米。程式控制電話用戶14萬戶。擁有醫療機構126個,厚街醫院是全市首家鄉鎮「二甲」醫院,大型民營醫院——南方醫科大學仁康醫院建築總面積達11萬平方米。全國首家固體廢物焚燒余熱發電廠日處理垃圾達1500噸。擁有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和全國重點職業技術學校。全鎮中小學、幼兒園73所。規劃建設中的廣東創新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建成後可招生1萬人。 製造業基地 厚街擁有包括世界500強企業三星集團、泰科等在內的外資企業1100多家,民營個體企業28564個,形成了以機電、鞋業、傢具等為支柱的產業集群,其中機電、鞋業和傢具三大產業出口量總和佔全鎮出口總額的85%。電子機電類企業占外資企業投資總額47%,佔全鎮出口總額的72%。展覽名鎮 廣東現代國際展覽中心佔地面積33萬平方米,室內展覽總面積達20萬平方米,是全球展覽業協會等多個行業組織會員,全國最佳服務展覽場館,廣東三大展覽基地之一,每年舉辦各種展會30多個,成功培育了名傢具展、橡塑機械展、五金機械展、車交會、國際名鞋展等國際性品牌展會。每年兩屆的國際名傢具展進入世界一流傢具展行列,被國家商務部列為重點支持展會。承辦了廣東省首屆外商投資企業(內銷)博覽會。傢具之都 擁有傢具企業近400家、傢具專業市場10多個,從業人數超過10萬人。全長5公里的傢具大道是珠江三角洲地區傢具及機械、材料、配件的大型集散基地。「名傢具展」是中國第一家通過UFI權威認證的傢具展,已發展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規模傢具展。1萬多件厚街傢具產品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主席台的桌椅以及奧運村、新聞中心等場所的專用傢具用品。鞋業名鎮 厚街擁有各類製鞋企業200多家,年產鞋量超3億雙,產量佔全國的1/4,全球的1/10,出口占廣東省的1/3,是全國製鞋行業水平最高、最集中的區域之一,具有較完整的製鞋產業鏈,形成了產業聚集發展。世界鞋業發展論壇連續在厚街成功舉辦兩屆。厚街製造的皮鞋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式上中國代表團和中國奧組委官員的專用皮鞋。投資約1.6 億美元,集產品研發、信息交流、產品貿易於一體的世界鞋業(亞洲)總部基地落戶厚街,將是領跑中國鞋業界的一艘航空母艦。商務休閑之都 厚街擁有各類商業網點11000多個,石材、鞋材、建材、木材等各類專業市場37個,2公里長的康樂南路繁華商業街遠近聞名,各類大型綜合性購物廣場、超市20多家,中西餐飲星羅棋布,27洞的海逸高爾夫球場環境優美。厚街酒店業服務配套功能齊備,匯集酒店、旅館130多家,其中有五星級酒店3家,客房總數達到1萬多間,年接待旅客超200萬人次。全中國規模最大的希爾頓酒店項目已簽約落戶厚街。
⑶ 鄭州有哪些產業集群
河南省是全國人口最多的省份,也是全國產業集群數目最多的省份。
全省共有63個產業集群,位列全國第一,佔全國產業集群總數(526個)的11.98%。
鄭州市是河南省省會,其擁有的產業集群數目也居於各市之首。全市(包含下屬區、縣、縣級市)共包含產業集群18個,佔全省產業集群總數的28.57%。
產業集群在鄭州市的具體分布如下:
按行政單位來分:中牟縣(1個),鞏義市(2個),滎陽市(2個),新鄭市(3個),登封市(3個),新密市(3個),上街區(1個),二十七區(3個)。
按所屬行業來分:建材(5個),五金鋼鐵(4個),機車配件(1個),機械製造(2個),食品飲料(2個),包裝印刷(1個),服裝服飾(1個),電子電工(1個)。
這些產業集群的具體名稱為:
河南鄭州高新區超硬材料產業集群、河南登封市三里庄高溫元件產業集群、河南新鄭市辛店建材產業集群、河南鞏義市北山口耐火材料產業集群、河南鞏義市北山口耐火材料產業集群、河南新密市曲梁鄉服裝產業集群、河南鄭州市二七區馬寨食品產業集群、河南新密市大隗鎮造紙產業集群、河南登封市磨料磨具產業集群、河南鄭州紡織產業園產業集群、河南滎陽市建築機械產業集群、河南滎陽市高山鎮閥門產業集群、河南登封市陽城鋁加工產業集群、河南新鄭市薛店鄉中原食品工業園產業集群、河南鄭州市上街區裝備製造業基地、河南新鄭市龍湖鋼製品產業集群、河南新密市超化鎮耐火材料產業集群、河南中牟縣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
我碩士論文就是要寫這方面的,錯不了。如果覺得我的回答還行的話,請給我贊一個。
⑷ 潮陽區的經濟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貫徹國民經濟調整方針,注重經濟效益,國民經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1979~1980年是「五五」計劃後期,生產持續發展,1979年工農業總產值4.15億元(按1980年不變價,下同),同比增長7.51%,1980年工農業總產值4.83億元,同比增長16.29%。
1981~1985年第六個五年計劃期間,潮陽縣全面貫徹「對外實行開放,對內搞活經濟」的政策,在各個方面進行改革,完善和落實各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國民經濟在改革中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各項經濟建設取得較好成績。1985年工農業總產值7.08億元,比1980年增長46.73%,人均創值397.89元,增長32.91%。1985年財政收入4814.6萬元,比1980年增長44.7%,年均遞增7.7%。
2013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2.44億元,增長13.0%。
2013年,全區有工業企業近2000家,其中規模上企業434家,高新技術企業7家。有注冊商標6164件,其中省著名商標32件,省名牌產品10個。民營工業已初步形成紡織服裝、音像製品、紙品文具、機電製造和建築安裝等支柱產業。擁有谷饒紡織服裝、和平音像製品、貴嶼廢舊機電產品拆解利用等產業集群,谷饒鎮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針織內衣名鎮」,和平鎮是中國CD-R光碟主要生產基地,貴嶼鎮是中國最大的廢棄機電產品拆解利用基地和中國循環經濟試驗基地唯一鎮級試點單位,擁有谷饒鎮、和平鎮、貴嶼鎮3個省級專業鎮技術創新試點單位。農漁產品主要有水稻、花生、大豆、柑桔、香蕉、橄欖、楊梅、油甘、珍珠鮑魚、膏蟹等,其中三棱橄欖、烏酥楊梅、灶香牌香蕉、玻璃油甘等特色水果遠近聞名,「金玉三捻橄欖」成為市首個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1979年全縣糧食畝產849.5公斤,實現雙跨《農業發展綱要》(《綱要》指標為畝產200公斤,雙跨《綱要》為畝產400公斤)。1982年涌現司馬浦、灶浦、關埠、貴嶼、陳店5個年畝產超噸糧人民公社。1984年,全縣糧食種植面積120.71萬畝,單產409公斤,總產49.33萬噸,當年糧食種植面積佔用耕地52.15萬畝,年畝產達到946公斤,單產和總產雙創歷史記錄。1988年後糧食生產實現穩步發展,1989~2000年糧食、水稻年畝產「雙千斤」,連續12年保持「噸谷市(縣)」稱號。2001~2002年,受到台風及其他自然災害的嚴重影響而減產。
潮陽縣從1990年2月至1991年11月實施中國農牧漁業豐收計劃項目《潮陽平原創年畝產噸糧綜合技術》,兩年全縣有25個鎮參與「豐收計劃」項目實施,1990年和1991年糧食麵積分別為43.16萬畝和43.36萬畝,年畝產分別為1077公斤和1094公斤,總產分別為46.48萬噸和47.44萬噸,兩年與前三年畝產同比分別增加95公斤和112公斤,增產10.59%和11.41%。合計新增糧食總量9.86萬噸,新增總產值5517.39萬元,1991年潮陽縣獲「中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
1992~1997年潮陽市(縣)實施中國農牧漁業豐收計劃《汕頭市噸谷高效技術創六連冠》項目,實施范圍包括沙隴、司馬浦、金浦、井都、兩英、貴嶼、谷饒、關埠、灶浦等9個鎮(街道),以鎮(街道)為單位集中連片,承擔面積27萬畝,預期經濟指標:每年比前三年平均畝產稻穀增加15公斤;總產增加4050噸;每畝耕地年產值2500元;新增總產值4519萬元(簡稱「四項經濟指標」)。預期技術指標:推廣優質良種面積覆蓋率達80%以上;推廣適用農業技術覆蓋率50%以上;稻—稻—薯耕作制覆蓋率達70%以上(簡稱「三項技術指標」)。
「豐收計劃」項目經6年組織實施,全部達到預期「四項經濟指標」和「三項技術指標」。1997年11月潮陽市再次獲「中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 國有企業
1979年,全縣國有工業企業15家,職工3544人,工業產值3732.1萬元,有5家實行超計劃利潤提成獎勵。1980年興建縣糖廠,國有工業增加到16家,職工3925人,工業產值3783.3萬元,固定資產原值2267.96萬元,利潤-130.22萬元。此後,引進、技改、開拓新興產業,加快國有企業的發展,涌現一批具有先進水平的工業產品。1985年,全系統國有工廠22家,職工7228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130人),固定資產原值4901.6萬元,工業產值8029萬元,利潤226.9萬元。1983~1986年,國有企業全面實行經濟核算責任制。1987年後,為扭虧增盈,在調整結構、優化產品和開發新產品的同時,著手外引內聯和對企業內部進行配套改革,使一批骨幹產品和骨幹企業脫穎而出,彩電、塑料玩具、仿毛裝飾布、煤礦液壓支柱等48種產品,形成具有特色的「潮貨」打入國內外市場。
1994年後,分不同工業企業的類別,實施不同的改革。實行「勞動、人事、分配」3項內部制度改革的有4家企業;實行責任、效益、工資等分配製度改革的有3家企業;對潮陽市絨布廠進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提高其生產經營效益。潮陽市絨布廠組建成為集團公司,被省列入國家綜合改革試點企業之一;對停產工業企業進行合、兼、並改革的4家,合兼並後,把開發地產獲得的利益,作為卸掉經濟包袱,解決職工生活遺留問題;產權轉讓,活化虧損企業和抵押承包、租賃困難企業各1家;對市印刷廠採取易地更新、改造低產、擴大印刷生產措施。1996年,市印刷廠定向印刷初中《中國歷史》教科書,成為省級書刊印刷定點企業,年產值由95萬元提高到3510萬元,2002年產值保持1870萬元。1999年2月,對鍛壓機床廠實行部分產權制度改革,職工161人領取一次性生活補貼,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
截至2002年,在國有企業處於滑坡的形勢下,國有工業企業保持18家,其中轉產經營5家,停產13家。為積極穩妥的推進公有制工業改革,經潮陽市人民政府批准,對農機一廠、汽車配件廠、通用機械廠、動力機械廠實行資產重組、減員增效的改革。是年,國有企業產值8878萬元。
集體企業
二輕企業1979年,潮陽手工業聯社轄下35家二輕工業企業,其中棉城25家、海門9家、司馬浦1家,全系統有職工5838人,從事塑料皮革、五金機電、工藝服裝、傢具、鐵木紙製品、文具印刷、竹器、搭篷、腰果、食品飲料等行業的生產。
1982年起,縣手工業聯社著手抓系統工業企業的改革工作。是年將縣量具廠並入縣機械廠。1983年全面實行經濟核算責任制。1986年後,外引內聯並舉,引進絲綢和時裝加工業。1988年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改革,二輕系統工業企業37家,職工7179人,產值5674.96萬元。1991年、1994年分別對第一、二輪承包經營責任制進行承包基數審計,兌現獎懲。1992年,潮陽縣電機廠兼並機械廠後,實行科學管理,不斷創新,使企業生產從單一的電機品種,發展成為家用電器、健身器材等電機系列產品,年產電機40萬台,成為中山威力洗衣機有限公司系列電機定點廠,發展到1996年,工業產值2250萬元,擁有固定資產1062.6萬元,創匯133.8萬元,職工488人。是年,潮陽市經濟委員會對電機廠兼並機械廠的改革,進行總結推廣;1993~1995年,手工業聯社轄下工業企業轉產8家。2002年,二輕工業企業在產7家,年產值1390萬元,餘下26家企業以租賃形式進行經營。
鄉鎮企業1979年,全縣社隊企業發展到1898家,從業人員11.6萬人,總收入1.24億元,固定資產原值2548.1萬元,總產值2263萬元。1984年,鄉鎮企業(前稱社隊企業)擴大為區辦、鄉辦、村辦、合作辦和個體辦5個層次,稱「五個輪子」一齊轉。是年,企業增至2996家,從業人員19.14萬人,總收入2.91億元,固定資產原值5340.1萬元。
「三來一補」企業
1979年10月,旅港同胞柳炎城到峽山洋內創辦一家「三來一補」工藝廠,該廠為潮陽縣「三來一補」企業之首例。1982年全縣「三來一補」工業企業發展到298家,客商投資(引進設備)745.86萬美元,出口商品總額552.44萬美元,償還客商投資175.12萬美元。1985年「三來一補」工業企業1463家,客商投資6162.3萬美元,出口商品總額2227.25萬美元,償還客商投資343.94萬美元。此後有下滑趨勢,逐年減少的「三來一補」工業企業,主要是轉為獨資生產經營。1990年「三來一補」工業企業358家,從業人員2.75萬人,引進設備850.6萬美元,工繳費1292萬美元。1996年,「三來一補」工業企業178家,從業人員1.46萬人,引進設備2570萬美元,工繳費6703萬美元。2002年全市新建和續建的「三來一補」工業建設項目44個,投資總額為6.19億元。
「三資」企業
潮陽縣「三資」企業始於1984年。時縣塑料廠(1985年稱塑料片材廠)與泰國日新實業兩合公司合作,生產塑料玩具,總投資88萬美元,其中外商佔40%,中方佔60%,企業定名為「潮新塑料玩具有限公司」。翌年與美國布朗公司簽訂進口三層雙色塑料片材生產設備協議,生產單層板材和雙層、三層共擠板材,是年產值30.5萬元。1992年,「三資」企業增至97家,從業人員6743人,累計投資2046萬美元,出口商品總額2094.6萬美元。2002年,全市「三資」企業337家,從業人員2.13萬人,累計投資3.54億美元,出口商品2.85億美元。1994~2002年,「三資」企業營業收入在億元以上的有9家,佔全市營業收入在億元以上的58家工業企業的15.52%。
股份合作制企業
1984年11月,縣柴油機廠引進電植絨毛布生產線項目。產品主要用於服裝、傢具罩布、手套、鞋面、提袋、皮箱、地氈、窗簾、玩具和工藝美術等,生產任意設計的花色品種。1986年2月試產成功,年終產值779.59萬元。1986年4月,縣絨布廠從縣柴油機廠分設出來後,從縣機械工業公司劃歸紡織工業公司管理,就地向柴油機廠租賃廠房、倉庫等。1993年,絨布廠被列入全省百家綜合改革試點企業之一。翌年,潮陽市把該廠作為國有工業企業制度改革的試點單位。
1996年12月,潮陽市絨布廠以產權制度為主進行改革,正式組建成為混合型的潮陽市絨布有限責任公司。將原絨布廠通過資產評估的國有資產存量1084萬元,劃出650.5萬元,作為國家股股本金,為國家持有產權;另外劃出433.44萬元,作為企業職工基本補償費(146.16萬元)、職工就業補償費(178.64萬元)、職工醫療補助費(81.19萬元),提取離退休職工醫療補助基金及管理費(27.45萬元),以上4項補償,按工齡年限逐年累計計算到企業職工,並由市國資辦從企業資產中,等值劃出計到職工各項補償。基本補償費和就業補償費,作為職工提股股本金、醫療補助費和離退休職工醫療補助基金及管理費,提留於企業,設立專戶。次年,市絨布有限責任公司總產值為2250萬元,銷售收入1710.66萬元,在職職工213人,固定資產凈值451.3萬元。1998年,總產值1268萬元,銷售收入721萬元。
1998年後,國有工業企業有潮陽市新華印刷廠、潮陽市微電機廠等3家企業被批准進行公司制改造,還有一批市直集體企業、民營企業逐步組建有限責任公司。
⑸ 北京五金機電市場有幾家
北京五金機電市場有:北京朝龍新興五金交電批發市場、北七家建材批發市場國際五金城、北京市成龍五金機電城、北京京開五金建材批發市場一、北京木樨園五金機電批發市場。
一、北京朝龍新興五金交電批發市場
本市場位於北京南三環南側,處方庄小區和北京經濟開發區中央,與城外誠傢具城、城外誠建築裝飾城南北相望。市場建築面積45OOM一層3OOOM:為商場式營業大廳,二層15OOM:專業辦公,停車位15OOM,北京朝龍金屬村料公司經過多年的市場磨練,發展成為行業內較有名氣的集銷售、加工為一體的大型鋼材市場。
選購五金材料注意:
1、應挑選密封性能較好的合葉、滑軌、鎖具、鉸鏈。選購時開合,拉動幾次感覺其靈活性和方便性。
2、宜挑選靈活,性能好的鎖具。選購時可用鑰匙插拔幾次看順不順暢,開關擰起來是否省勁。
3、挑選外觀好的裝飾五金件。
⑹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八個鎮街的優勢產業
各鎮(街道)介紹
【桂城街道】 桂城街道位於南海區東部,是南海區委、區政府所在地。總面積 84.16 平方公里,轄22個行政村、14個社區,常住人口5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約20萬人。2007年,桂城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1億元,同比增長20.1%;工業總產值241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77.9億元,同比增長8.7%;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營業額296.5億元,同比增長32.8%;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8.3億元,同比增長34.1%;合同利用外資1.63億美元,同比增長203.8%;實際利用外資5900萬美元,同比增長50.7%;實現稅收總額44億元,同比增長48.9%;金融機構儲蓄存款余額474億元,同比增長7.3%,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53.6億元。
深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壯大現代服務業和都市型工業,城市型經濟躍上新台階。保利洲際酒店、麗致酒店、陽光國際酒店等3家五星級酒店全面動工。世界500強零售巨頭沃爾瑪、家樂福桂城店開業,南海廣場商圈改造提升啟動,南海大道商圈和桂瀾路商圈基本成型,怡翠左岸項目加緊建設,將建成桂城科教板塊最具特色的城市休閑配套。天安南海數碼新城、瀚天科技電子城順利招商,天盈科技工業城等項目加緊推進,形成新的都市型工業聚集發展園區。
各專業市場獲得長足發展。華南汽車城全年實現銷售額50億元,新增謳歌、一汽豐田等4S店,4S店總數達24家;汽車文化廣場建設落成,麥當勞「得來速」餐廳投入使用,汽車城配套設施更趨完善。平洲玉器街獲「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稱號,玉器文化廣場投入使用,玉器新城建設啟動,玉雕學校順利開辦,進一步完善了玉器產業配套,為產業鏈延伸提供支持。首屆南海國際機械暨模具交易會圓滿成功,成為發展專業會展經濟的成功嘗試。
環境綜合治理扎實開展。嚴格落實節能減排任務計劃,監督印花、鍛打等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配置鍋爐的大型企業落實治理設備或轉型、搬遷,減少二氧化硫和污染物排放量。佛山涌岸線整治、「一環」東涌南段開挖及配套項目、舊佛平涌綜合整治3項工程全面啟動,總投資超過1.6億元;疊滘截污工程和平洲城區截污工程繼續推進,創模11項主責任務和珠江整治8項主責任務全部完成,河涌水質得到改善。沙尾立交延伸段濱水綠化帶完成改造,城市出入口面貌大為改善。
穩步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社會局面更趨祥和,社會保障覆蓋面不斷延伸,科教文體衛各項事業蓬勃興旺。截至年底,桂城街道創建封閉和半封閉安全小區44個,實施村(居)委會三級預警制度,社會治安得到加強。民生工程深入開展,全年組建工會305家,發展會員8845人。民政部門和婦聯落實救濟、助困、助學和慰問資金超過170萬元,慰問部隊和烈屬、退伍人員資金22萬元。教育事業投入不斷增加,素質教育和品德教育不斷強化,通過省教育強鎮復評。精神文明工作有力開展,順利通過市文明鎮復評。返回
【羅村街道】 羅村街道位於南海區中部,總面積44.64平方公里,下轄10個行政村和4個社區,戶籍人口6.37萬人,流動人口6萬多人。2007年,羅村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2.97億元,增長16%;工業總產值141億元,增長33.9%;完成稅收總額6.36億元,增長25.1%;農民人均純收入9898元,增長9%。
燈飾電光源產業進一步發展。成立照明燈飾行業協會,並加快打造朗沙佔地500畝的光電照明專區,為羅村燈飾電光源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銷售與生產載體。同時,聘請專家深入調研,制定科學規劃,提出「打造區域品牌」、「與中山古鎮、惠州陳橋互補聯動、錯位發展」的產業理念,明確發展方向;推動企業與高校建立長期研發合作關系,加大對科研、技改投入,全面提升燈飾產業水平。
以商貿業和房地產業為主的第三產業集聚發展。投資5億元、佔地23.3萬平方米的美居世界裝飾材料廣場正式進駐羅村,成為羅村首個集家裝、傢具、建材、家電、家飾、餐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家居材料市場;投資1.5億元的羅村商貿城破土動工,羅村文化商業中心加快推進,海宜廣場招商工作進展順利,城區首個商業中心金船灣廣場成功引入信和超市並於10月全面營業;房地產業呈現投資銷售兩旺局面,計劃投資20億元、佔地384畝的「翠湖綠洲」項目完成規劃設計並動工,時代地產「時代傾城」銷售狀況理想。
城市功能配套不斷完善。桂丹路改造工程、興朗路、杏花下穿隧道、羅務路和興柏路等重點路段實現通車;投資5000萬元的羅村中心廣場投入使用,投資1億元的羅村實驗小學如期開學,投資6000萬元的羅村醫院改造完成並升級為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羅村分院;投入近5000萬元對羅村涌「一河兩岸」、羅村中心廣場及興朗路、桂丹路、羅務路、佛羅路等主幹道實施園林綠化和景觀改造。
環境整治取得階段性重大進展。以41間陶瓷、玻璃生產企業為突破口,鋪開節能減排治污工作。制定一系列鼓勵轉移的政策措施,確保整治工作順利推進,41間企業均承諾按計劃實施治理或搬遷、關閉,19間陶瓷企業簽訂責任書。
社會各項事業欣欣向榮。舉辦首屆孝德文化節,引導人們崇教道、善感恩、尚美德、倡文明。著力推動改善民生,不斷健全職工生活保障體系,辦好「愛心超市」,先後為500多戶次共700多人次送上等生活用品和學慣用品。順利通過市、區兩級2007年度的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全面推進安全小區建設,建立安全小區59個,先後投入1000多萬元安裝視頻監控設備,人防、技防、物防的治安防控體系逐步形成。返回
【九江鎮】 九江鎮位於南海區西南部,西、北兩江成環抱狀流經鎮域南北,江岸線長40多公里,是佛山市重點建設的「八大港區」之一。總面積94.75平方公里,下轄23個行政村、5個社區,戶籍人口10萬多人,外來常住人口6萬人。2007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8.1億元,同比增長12.7%;固定資產投資22.2億元,增長11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07 億元,增長18 %。
發展戰略實現三次躍進。第一階段為打「四張牌」,即沿江牌、商貿牌、文化牌和民生牌,全面鋪開發展建設架勢;第二階段為打造「珠三角中西部生產資料區域性中心」,以鋼材、木材等原材料貿易及現代物流服務業作為推動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亮點;第三階段為建設「九江珠銀(鋼鐵)電子交易中心」,以現代電子商務平台結合傳統交易市場、港口物流資源為突破口,全力打造「珠三角中西部生產資料區域性中心」。
第三產業發展態勢良好。中外運南豐碼頭實現貨物吞吐量109.7萬噸,標箱13.7萬個,同比分別增長36%和 24%。金屬材料市場首期開發招商形勢良好,規劃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的木材夾板裝飾材料市場前期土建進展順利;洛浦園、向明苑三期等房地產項目相繼開盤。九江商業步行街、沙頭桂香路商業街及上北商業街等商貿項目如期推進。
群眾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全年財政用於教育、醫療、民政、文化事業的支出,分別比上年增長11.25%、212.78%、48.9%和198.78%。沙口安居公寓如期竣工,外遷居民得到妥善安置。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助殘精防工作扎實開展,成效走在全區前列。完善醫療衛生網點,除加快推進九江醫院改造外,投入150萬元,啟動全鎮1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發掘傳統文化特色,打造文化軟實力。舉辦朱九江先生誕辰200周年暨九江中學建校75周年校慶系列紀念活動,歷時5個月的九江龍舟文化節以及「9·30」國慶系列活動等活動。承辦「第二屆全國龍舟之鄉」爭霸賽,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中國首個「中國龍舟名鎮」稱號。返回
【西樵鎮】 西樵鎮位於南海區西南部,是國家4A級旅遊區、中國面料名鎮、中國龍獅名鎮、國家衛生鎮、廣東省教育強鎮、廣東省文明鎮。轄區面積176.63平方公里,下轄27個行政村、5個社區,常住人口14.7萬人,外來人口7萬多人。2007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9.8億元,增長16%;經濟總收入301.2億元,增長18.16%;工業總產值256.8億元,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6.5億元,增長95%;工商稅收10.27億元;鎮級財政收入4.35億元,增長24.3%;城鄉居民儲蓄存款82.6億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064元,增長9.6%。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全年引進項目62個,計劃投資總額27.7億元,新立項外資企業7家、增資6家;實際利用外資15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50%。紡織企業全年增資擴產2.3億元。新引進康輝、德耀翔勝、立笙、三達、英邦、賦裕等一批紡織服裝拳頭項目,集群效應進一步增強。
農業模式有效創新。大力改善農業耕作環境,繼續實施現代農田、魚塘標准化改造,推進土地規模經營和集約經營,以平沙無公害蔬菜基地和山南優質水產基地等為帶動,走農業專業化、規模化和產業化道路。山南片優質水產養殖基地實施魚塘連片整治,規劃總面積6000多畝,首期改造3618畝已全面完成,畝產塘魚可增加一倍。平沙無公害蔬菜基地引入佛山永利綜合批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項目規劃4000多畝,配套加工、儲藏設施,首期300畝已投入生產,畝產無公害蔬菜3000斤,年供應270萬公斤,產品直供沃爾瑪、百佳、易初蓮花等大型超市。
第三產業加劇升溫,全年引進項目10個,投資額9.36億元。繼續加強旅遊資源整合和策劃推廣,辦好龍獅主題旅遊體育活動,進一步鞏固「黃飛鴻獅藝」品牌和名山名人效應,全年接待遊客22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14億元。成功引進雅居樂、鉅隆、宇浩等知名開發公司,推出凰樵聖堡、畔山水岸等項目。全年銷售商品房17.86萬平方米,均價3500元,同比分別增長10%、17%。
環境整治工作順利推進。以陶瓷、染整行業為重點推進節能減排治污工作。依法取締無牌無證介磚企業;組織陶瓷企業赴外參觀考察,為陶瓷企業梯次轉移搭橋引線;利用紡織產業基地污水處理廠的資源優勢,通過集污管網將納入限期治理的染整企業的污水集中引入紡織產業基地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達標排放;工業污水處理廠投產正常運行,並引入北京排水集團運營管理。
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啟動創建省級敬老院工作,全年發放低保、定保、救濟和慈善金1500多萬元。加強人口與計劃生育管理,獲得市、區「兩無」鎮稱號。完善勞動保障信息網路,全年舉辦勞務集市8次, 1.26萬多人次實現就業。推進和諧文明示範村(社區)創建活動,制定文明創建活動激勵措施和三年發展計劃,順利通過佛山市文明鎮復評。積極開展群眾文化體育活動,成功舉辦第三屆體藝節,西樵女子龍舟隊多次獲國家、省、市、區獎項。返回
【丹灶鎮】 丹灶鎮位於南海區西部,是「中國日用五金之都」、「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衛生鎮」、「廣東省教育強鎮」。總面積143.5平方公里,下轄27個行政村、4個社區,總人口16萬多人,其中戶籍、外來人口各佔一半。2007年,全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0.3億元,同比增長22%;實現工業總產值160億元,增長3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101.6億元,增長51.4%;稅收總額7.46億元,增長38%。
招商引資成果豐碩。全年引入項目81個,其中超億元項目9個,超千萬元項目37個,第三產業項目11個;實現引資總額24.2億元,合同利用外資3098萬美元,實際直接利用外資1816萬美元;固定資產投資21.2億元。南海工業園區成為新興產業項目的「投資窪地」,成功引進本田汽配關聯項目「金田工業」。
第三產業規模初顯,全年實現總收入33億元,同比增長72.9%。華南地區最大五金鐵料市場——橫江鐵料市場銷售暢旺;祈福南灣半島、天晟·海琴灣住宅區廣受追捧;仙湖、金沙房地產板塊爭相崛起;仙湖度假區、大濕地公園區域旅遊品牌嶄露頭角;五金商廈功能成功轉型,丹灶舊城區、橫江海濱路舊商鋪改造進程加快。
城鎮化建設穩步推進。環境監測分站、監察中隊相繼成立,大洲河、官山涌整治順利完成,丹灶城區污水處理廠、橫江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奠基,100多家企業簽訂節能減排責任書,萬元GDP能耗下降5%,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創建順利通過驗收。丹灶汽車客運站奠基動工,多條新公交線路順利開通,一批公交站亭竣工使用。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丹灶敬老院首期擴建工程竣工,建立農村富餘勞動力和城鎮失業人員就業培訓機制。社區衛生站建設加快推進,村民健康調查和立檔工作逐步開展。社區警務室、基層流管站全面設立,安全小區、視頻監控系統加快建設。成功舉辦第四屆康有為文化節,首次進行「十佳孝順子女」、「十佳村民小組長」評選。順利完成「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創建試點,通過佛山市文明鎮復評。返回
【獅山鎮】 獅山鎮位於南海區西部,是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廣東省汽車配件、家用電器和玩具產業專業鎮。總面積256.09平方公里,轄獅山、官窯、松崗、小塘4個辦事處和8個社區、49個行政村,戶籍人口16.18萬人,外來人口22.3萬人,2007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00億元,增長19.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915億元,增長65%;工商稅收22.9億元,增長29.5 %;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0.5億元,增長2.6%;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134.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72元,增長11.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900元,增長10.2%。
外源經濟發展迅猛。全年招商引資項目計劃投資總額82.1億元,新口徑實際利用外資約1.65億美元,合同利用外資約2.24億美元。奇美二期及為奇美配套的上下游企業進駐,完善了液晶顯示器產業鏈;廣東省最大的動漫製作公司「原創動力」、和爾泰嵌入式軟體生產基地、全球最大的設計軟體公司Autodesk(歐特克)公司「數字創新」產業公共服務平台的進駐,促進創意產業發展。
民營經濟提升發展。積極扶持產業創新,指導多家企業獲得挖潛技術改造項目資金1147萬元和超過150萬元的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企業自主創新、品牌經營的意識和能力明顯提高,全年專利申請量預計達850件,新增中國名牌企業和廣東省名牌企業各1家、省著名商標企業2家、國家免檢產品企業2家。東興制罐等4家企業積極參與國家標准或行業標準的制訂,東興塑料制罐獲得「國家級實驗室」資質,成為2007年佛山市唯一獲民營科技發展貢獻獎的企業。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汀圃、科園兩個110千伏變電站相繼建成投入使用,有效緩解用電壓力。中心城區建設初步啟動,人民南路、人民北路、獅城中路正式通車,博愛路、紅星路、科技路、三約路等全力推進。實施公交規劃,啟動了「鎮巴」首期工程。全年投入水利建設資金4344萬元,城鄉水利設施得以完善,抗旱抗澇能力不斷增強。
社會事業成果豐碩。全年投入公共安全資金7894萬元。實施對辦事處和村(居)委會的綜治、維穩、流管三級預警制度,建成流管站62個;以園區為重點啟動視頻監控網路建設。倡導社會人文關懷,區、鎮兩級共投入1218萬元救濟困難群眾,支出農村醫保費達2182萬元。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永安、風源社區被評為南海區文明社區,城北社區被評為廣東省首批「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加大衛生村創建工作力度,新和、沙頭村順利成為省衛生村,實現了村村都是省衛生村的目標。返回
【大瀝鎮】 大瀝鎮位於南海區東部,是連接廣州和佛山兩市中心城區的重要紐帶,是「中國鋁材第一鎮」、「中國有色金屬名鎮」、「中國內衣名鎮」、「國家衛生鎮」、「廣東省教育強鎮」、「中國龍獅運動名鎮」。總面積125.77平方公里,下轄大瀝、鹽步、黃岐3個辦事處,32個行政村和12個社區,戶籍人口25.8萬人,流動人口40多萬人。2007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0.6億元,增長21.01%;工業總產值560.89億元,增長23.6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6.5億元,增長33.4%;稅收總額31.45億元,增長24.95%;可支配財政收入13.11億元,增長25.44%(按可比口徑計算);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70億元,增長2.56%;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營業額23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71元,增長11.7%;農民人均純收入11191元,增長8%。
招商引資量質同升。全年招商引資總額47.6億元,增長0.32%;合同利用外資8845萬美元,增長16.3%;實際利用外資5625萬美元,增長11.61%。成功引入中鋁南海合金、深圳同心珠寶首飾、廣東致卓精密輪轂及PCB電子銅四大超億元項目。
產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鋁材、有色金屬等產業集聚優勢更加明顯。大瀝有色金屬產業園掛牌成立,遠輕中南輪轂建成投產,華昌、偉業、佔美和中聯等新廠區加緊建設。專業市場建設邁出新步代,成立廣東省首個鎮級專業市場行業協會。謝邊易運物流市場和鳳池裝飾材料市場二期相繼開業,廣佛五金城五期和華南氣動液壓五金機電城加緊建設。品牌創建成效顯著,亞洲、華昌、堅美和嘉莉詩獲「中國馳名商標」,華昌、偉業、鳳鋁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堅美、鳳鋁和大福建成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大瀝鎮被評為廣東省首批創新示範專業鎮。
「三舊」改造項目亮點紛呈。午陽大廈、怡興花園、嘉悅名居、瑞安花園等閑置資產有效盤活。黃岐岐發市場和太平鴻得利休閑美食廣場等三舊改造項目相繼開業,新都會和鹽步佳華商場加快建設,鳳池裝飾材料市場二期成功開創「以地引資、以租抵建」的「BOT」改造模式。廣佛國際商貿城中心區拆遷改造加快推進,黃岐塘魚交易市場、廣東廣佛國際五金機電博覽中心動工,鹽步廣佛塑料城、大瀝桂江農產品三鳥市場和信盈公司投資的甲級寫字樓等三舊改造項目進展順利。
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廣佛新干線、聯河路、博愛東路、廣佛公路鹽步路口跨線橋等路網建設取得新進展。城南污水處理廠集污管網逐步完善,鹽步污水處理廠啟動建設。丹桂、雅瑤、長虹嶺等輸變電設施加快建設,鋪前電排站等5項水利工程順利竣工。大瀝汽車客運站投入運營,廣雲路、廣佛路及桂和路候車亭改造全面展開。
教育、衛生、文化、體育事業全面發展。大瀝二中和大瀝中學成功整合,教學資源配置得到進一步優化。大力推進特色辦學,素質教育全面實施,順利通過廣東省「教育強鎮」復評。醫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黃岐醫院擴建工程加快推進,新大瀝醫院奠基興建,鹽步醫院改建進入規劃設計階段,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全面鋪開。文化活動精彩紛呈,成功舉辦「龍獅舞,大瀝情」系列文化活動、「大瀝杯」廣東省第二屆中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和粵港越野摩托車邀請賽,精心推出「大眾廣場繽紛SHOW」活動。文藝創作精品迭出,224件作名獲省級以上獎項。榮獲兩項省少兒藝術花會金獎,「水鄉龍娃鬧金秋」獲全國群眾文化最高獎項——「群星獎」。返回
【里水鎮】 里水鎮位於南海區東北部,總面積148.28平方公里。2007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5億元,增長25%;稅收13.73億元,增長24.7%;可支配財政收入7.6億元,增長49.3%;實際利用外資1.31億美元;固定資產投資60億元,增長170%;農民人均純收入9686元,增長9.2%。
支柱產業集聚趨勢明顯,產業集群效應初步形成。實現規模企業產值332億元,增長51%。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品牌創建工作成效顯著,全年新增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發中心2個、廣東省企業技術中心1個、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5家、中國百強電子企業1家,專利200多項。新增廣東省名牌產品2個,廣東省著名商標1個。至此,全鎮有中國馳名商標1個,中國名牌產品1個,廣東省著名商標8個,廣東省名牌產品5個。
第三產業蓬勃發展。現代物流業發展迅猛,大沖現通物流中心正式開業,成為佛山地區最大的物流配送中心;南方報業傳媒產業基地首期印刷區、發行區和印務中心加緊建設;全國物流巨頭物通天下進駐遐志物流市場,瑤頭中聯環宇物流項目進展順利。專業市場建設穩步推進,南海管材市場計劃於2008年3月試業,將成為華南地區較大規模的管材專業市場;廣東中鴻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收購金信廣場,計劃打造八達通(國際)小商品貿易港。星級酒店建設勢頭良好,中信南海國際社區文體公園、星級酒店開工建設,廣濱酒店等項目加緊建設。
「三舊」改造順利推進,總拆遷面積達7.09萬平方米。城區改造初見成效,「一河三岸」地塊以1.83億元成功拍出,擬引進國內知名商貿集團,建成集商住、娛樂、購物於一體的中心商業旺區。三大出入口改造順利推進,鹽南線沙湧出入口沙涌佛山科藝模具城首期、沙涌下沙市場二期改造工程建設順利;大沖出入口已成功引進現通物流中心與和平商城;洲村出入口改造進入舊物業拆遷階段,擬興建一批新式農民公寓。同時,全面推廣河村模式和洲村模式,強化村級工業小區改造,以大步襪業基地連片開發300畝的標准廠房建設為示範,著力推進「工業地產」的發展。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全年修建公路總長度達29.7公里,完成道路建設征地面積15.7萬平方米,拆遷建築面積3萬多平方米。電網建設如火如荼,瑤崗220千伏變電站征地拆遷補償工作基本完成,白崗110千伏變電站大部分前期工作完成,流潮110千伏變電站預計2008年春節前可投入使用。投入4200萬元,加快推進水利設施建設,禹門等3個水閘通過水下驗收並運行,蒲北等3座電排站開始運行排水。整治大沖鯉崗尾涌、白崗白沙涌、北線涌等23項工程共50公里,清涌土方17.2萬立方米。
⑺ 東莞各鎮都有哪些大的廠各鎮都有哪些產業集群有更詳細的資料嗎
每個鎮都有些集群產業,
長安最主要是模具行業及五金。
虎門最主要是服裝業。
厚街最知名的是酒店和展會,傢具及製鞋。
大朗最主要是毛織業。
⑻ 嘉興產業結構,求解!
大型的商場有:文峰大世界,人民商場,商業大廈,富安百貨,蘇寧,永樂,五星,宏圖三胞。當然還有招商場,東西特便宜。
大型超市:農工商,世紀聯華,蘇果(年底開業),家得利,本土雅家樂。超市的東西感覺不是很便宜,物價偏高。有其和北方比起來。
氣候和其他蘇北城市比起來比較濕潤,怎麼也算沿海城市呢。
培訓班也有不少,但日語的好像不多。多是英語和韓語的。在鹽城師范學院那邊。
交通正在大跨越,鐵路已經開通全國客運,到北京哈爾濱蘭州成都青島,到浙江廣東也方便多了。高速公路馬上四通八達。有飛往漢城的國際航班。
人民生活水平在江蘇算是落後些了。一般城鎮居民上班族每個月也就1K多吧。
希望採納
⑼ 東莞市的各個鎮的特色產業
一、廣東電子電氣特色產業鎮 ——東莞市鳳崗鎮
鳳崗鎮加強產業結構調整,促進電子電氣產業轉型升級。20世紀90年代,鳳崗鎮通過招商引資,發展外向型工業,迅速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化工業城鎮。
以電子電氣製造業為龍頭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如信濃馬達、廣東楚天龍、米亞科技、振華新能源、聯洲電子、三和盛電子、康佳電子等一批國際知名電子電氣企業在鳳崗鎮投資設廠。
以電腦、電子通訊、線路板、馬達、直流電機、智能卡、鋰電池,以及車載影音導航系統、車載北斗/GPS雙模式衛星導航系統、車載3G網路應用(車聯網) 、北斗車載智能信息終端(行車應用)系統等汽車電子及汽車多媒體娛樂信息系統產品等為主的外向型經濟產業成為鳳崗鎮經濟發展的支柱。
鳳崗鎮成為國際電子電氣加工製造業基地之一。
二、東莞市中堂鎮——廣東省造紙產業特色專業鎮
造紙及紙製品業是中堂鎮第一大支柱產業。2017年,全鎮有規模以上造紙企業13家,紙品加工企業15家。造紙企業中,外資企業1家,合資企業2家,民營企業10家,年產量500多萬噸,占東莞市造紙產量近50%,佔全省造紙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中堂紙品製造加工業年產值超百億元,有7個紙品名牌名標,產業集群規模達到全市領先水平。大型造紙企業有東莞市建暉紙業有限公司、東莞金洲紙業有限公司、東莞理文造紙有限公司、東莞潢涌銀洲紙業有限公司等。
三、東莞長安:從農業小鎮到智能手機特色鎮
上世紀80年代的東莞長安,以種植水稻為主,村民要靠天吃飯。後來,招商引資給長安帶來機遇與轉變。
長安鎮不斷做好配套服務。到了上世紀90年代,長安鎮又利用優越的區位優勢,積極承接港台以及深圳等地電子信息企業的轉移,大力發展被譽為「工業之母」的模具產業。
(9)五金機電產業集群名鎮擴展閱讀
東莞市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嶺南古邑,名勝古跡甚多,東莞博物館珍藏有村頭遺址等新石器時代以來的出土文物。
有中外聞名的林則徐銷煙池、沙角炮台、威遠炮台等抗英古戰場遺址,有鴉片戰爭博物館、海戰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抗日戰爭時期這里是東江人民的根據地,大嶺山抗日史實陳列館和榴花抗日紀念亭。
人文景觀有著名古剎觀音寺、金鰲洲塔和榴花塔、廣東四大名園之一的可園、袁崇煥故居、黃旗古廟等。自然風景有仙鵝湖、石排燕嶺、東莞植物園、清溪山水天地以及珠江口濱海秀色、稻海蕉林,荔紅荷香,旗峰勝跡等。
⑽ 中國排名前50的五金機電市場有哪些(比如漢正街、白溝、邵東、義烏等)
永康五金城,溫州國際五金城,臨沂河東五金城,鄭州金海馬機電市場,廣佛五金城,湘潭五金城,萬貫機電,朱宏路機電市場,龍辰機電市場,華凌機電市場,京開市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