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捷倫 色譜 purge 排氣 步驟
色譜泵進入空氣 色譜柱進沒進空氣?
如果色譜柱沒進空氣(色譜泵的設計使色譜柱一般不會進空氣),先打開排空閥,然後purge排空.一般情況下,即使空氣沒排除,壓力也是不會增長的.如果還是有問題,就需要使用注射器按照管路順序手動抽液.
2. 目前環境分析用的液相色譜都是什麼配置的,主流型號和大概價格,國外的牌子。請各位高手指點!
品牌 安捷倫 型號 1100
類型 制備液相色譜
產品描述:原產地: 美國
Agilent 1100系列面向行業,面向法規為液相色譜制定了新的行業標准。自1996年間世以來,在全球我們已經安裝超過130,000台1100組件和55,000多套化學工作站數據處理系統,成為目前單一型號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液相色譜系統。 Agilent 1100系列組件外形設計獨特、具有靈活多變的組合方式;卓越的系統性能指標;圖形化的工作站友好界面;智能化維護系統和全面完善的法規認證功能,不斷創新推出的新組件,完善安捷倫液相色譜的分析領域。
全系列Agilent 1100泵系統
● 電子流控閥(EFC)控制的毛細液相泵系統,精度高、流速范圍廣 柱流速范圍:1-20ul/min;10-100ul/min(可選件)
0.001-2.5m1/min(EFC關閉狀態)
● 高壓制備泵系統,單元或雙元高壓制備泵
流速范圍:0.001-100m1/min
● 分析型泵系統
流速范圍:
單元泵:0.001-10m1/min
二元泵:0.001-5m1/min
四元泵:0.001-10m1/min
品種齊全的Agilent 1100系列進樣系統
● 標准手動進樣器(分析型或制備型)
● 標准自動進樣器
樣品瓶容量:可達100個(2mlx100)
進樣量:0.1-100ul(0.1-1800ul)可選件
● 微盤式自動進樣器
樣品瓶容量:2x96(孔板),2x386(孔板)或100x2ml
進樣量:0.1-100ul(標准件)
0.1-1500ul可選件
● 微量標准自動進樣器/微盤式自動進樣器
進樣量:0.01-8ul(標准);0.01-40ul(可選)
● 恆溫標准自動進樣器/微盤式自動進樣器
溫度范圍:4-40℃可設定步進1℃
● 220型微孔板式自動進樣器-組合化學樣品管理系統
樣品瓶容量:各種規格試管 多達12個微孔板(96孔板,384孔板)
進樣量:0.1-5ul;0.1-20ul
Agilent 1100系列檢測器
● 可變波長掃描紫外檢測器(VWD)
波長范圍:190?600nm
● 多波長檢測器(MWD)
波長范圍:190?950nm(雙燈源)
● 二極體陣列檢測器(DAD)
波長范圍:190?950nm(雙燈源)
● 熒光檢測器(FID)
激發波長:200-700nm;
發射波長:280-900nm
光譜存儲:全光譜
● 示差折光檢測器(RID)
溫控:室溫+5℃至55℃
內置自動吹掃閥和自動溶劑循環閥
● 電化學檢測器(ECD)
● LC/MS四極桿質量檢測器(MSD)
● LC/MS離子阱質量檢測器(Trap MSD)
柱溫箱和脫氣機組件
● 柱溫箱
溫度范圍:室溫下10℃至80℃
可選件:柱切換閥
● 真空在線脫氣機
3. 英語高手幫忙翻譯一下吧。。。十分感謝
1。較低的檢測值(低密度脂蛋白)表示的濃度是2.5倍的信號背景雜訊信號。較低的可量化的限值(LQL)表示濃度的信號是5倍的背景雜訊信號。除非特別指出,否則所有的濃度是一摩爾%的基礎上列出。
2。校準標准必須由客戶提供現場安裝來驗證系統的性能。
3。需要一個樣品wasson ece儀器描述形式提交工作開始之前在這個系統。如果此信息不提供訂貨或之前,該系統的交付將推遲和一個示例描述表將提供給你在那個時間。
4。安裝不包括編程的數據處理設備。
5。進行現場安裝,我們請求一個2 - 3個星期通知調度工程師先進旅行到你的位置。這幫助我們提供優質的安裝沒有不必要的費用。
6。二手GC系統到達不足或無功能的硬體評估費用適當的材料和必要的硬體安裝成本。客戶將在啟動前通知工作。wasson ece儀表只會重新配置氣體套色版以及操作條件良好。
7。為了保護wasson ece知識產權、色譜柱將編碼與wasson ece零件編號。更換列可能購買的ece沃森。客戶需要提供儀器序列號訂貨。更換列會提供wasson ece系統只。替換零件可能需要返回舊的部分,從而避免額外費用。
8。需要一台電腦和天然氣套色版以及數據處理系統,它可能不被包括。請聯系您的銷售代表如果你需要組件。請通知如果你的網路wasson ece特殊要求,這將影響是否提供計算機適用於wasson ece。
9。區域網電纜連接氣體會提供電腦和套色版以及數據系統。如果你需要其他電纜請詢問你的銷售代表為更多的信息。
10。客戶提供的氣體套色版以及必須運往wasson ece儀器位於科羅拉多州柯林斯堡的配置。
11。對樣品進行注射器注入,wasson ece儀表建議使用安捷倫汽車噴油器塔最大的准確性和重現性。
12。Stenographical和文書錯誤在面對這種形式是有待更正。
4. 安捷倫從水加有機相倒成純水相要注意什麼
產生的原因有很多,需要一個個排除尋找原因。 1、請先檢查一下進樣隔墊是不是漏氣了 2、打開進樣器,將襯管取出,用丙酮浸泡清洗,再將襯管活化、乾燥,重新裝入進樣器中 3、檢查色譜柱前端是否平齊,是否已經沾污,若有,切除一小段,重新安裝色譜柱。 4、微量注射器使用時是否做好了清洗和潤洗?進樣技術是否不夠熟練?
5. 求安捷倫ADS2009快捷鍵;Ansoft ——HFSS13快捷鍵,不勝感激
1、3DMAX2009快捷鍵大全
顯示降級適配(開關) 【O】
適應透視圖格點 【Shift】+【Ctrl】+【A】
排列 【Alt】+【A】
角度捕捉(開關) 【A】
動畫模式 (開關) 【N】
改變到後視圖 【K】
背景鎖定(開關) 【Alt】+【Ctrl】+【B】
前一時間單位 【.】
下一時間單位 【,】
改變到上(Top)視圖 【T】
改變到底(Bottom)視圖 【B】
改變到相機(Camera)視圖 【C】
改變到前(Front)視圖 【F】
改變到等大的用戶(User)視圖 【U】
改變到右(Right)視圖 【R】
改變到透視(Perspective)圖 【P】
循環改變選擇方式 【Ctrl】+【F】
默認燈光(開關) 【Ctrl】+【L】
刪除物體 【DEL】
當前視圖暫時失效 【D】
是否顯示幾何體內框(開關) 【Ctrl】+【E】
顯示第一個工具條 【Alt】+【1】
專家模式�全屏(開關) 【Ctrl】+【X】
暫存(Hold)場景 【Alt】+【Ctrl】+【H】
取回(Fetch)場景 【Alt】+【Ctrl】+【F】
凍結所選物體 【6】
跳到最後一幀 【END】
跳到第一幀 【HOME】
顯示/隱藏相機(Cameras) 【Shift】+【C】
顯示/隱藏幾何體(Geometry) 【Shift】+【O】
顯示/隱藏網格(Grids) 【G】
顯示/隱藏幫助(Helpers)物體 【Shift】+【H】
顯示/隱藏光源(Lights) 【Shift】+【L】
顯示/隱藏粒子系統(Particle Systems) 【Shift】+【P】
顯示/隱藏空間扭曲(Space Warps)物體 【Shift】+【W】
鎖定用戶界面(開關) 【Alt】+【0】
匹配到相機(Camera)視圖 【Ctrl】+【C】
材質(Material)編輯器 【M】
最大化當前視圖 (開關) 【W】
腳本編輯器 【F11】
新的場景 【Ctrl】+【N】
法線(Normal)對齊 【Alt】+【N】
向下輕推網格 小鍵盤【-】
向上輕推網格 小鍵盤【+】
NURBS表面顯示方式 【Alt】+【L】或【Ctrl】+【4】
NURBS調整方格1 【Ctrl】+【1】
NURBS調整方格2 【Ctrl】+【2】
NURBS調整方格3 【Ctrl】+【3】
偏移捕捉 【Alt】+【Ctrl】+【空格】
打開一個MAX文件 【Ctrl】+【O】
平移視圖 【Ctrl】+【P】
互動式平移視圖 【I】
放置高光(Highlight) 【Ctrl】+【H】
播放/停止動畫 【/】
快速(Quick)渲染 【Shift】+【Q】
回到上一場景*作 【Ctrl】+【A】
回到上一視圖*作 【Shift】+【A】
撤消場景*作 【Ctrl】+【Z】
撤消視圖*作 【Shift】+【Z】
刷新所有視圖 【1】
用前一次的參數進行渲染 【Shift】+【E】或【F9】
渲染配置 【Shift】+【R】或【F10】
在xy/yz/zx鎖定中循環改變 【F8】
約束到X軸 【F5】
約束到Y軸 【F6】
約束到Z軸 【F7】
旋轉(Rotate)視圖模式 【Ctrl】+【R】或【V】
保存(Save)文件 【Ctrl】+【S】
透明顯示所選物體(開關) 【Alt】+【X】
選擇父物體 【PageUp】
選擇子物體 【PageDown】
根據名稱選擇物體 【H】
選擇鎖定(開關) 【空格】
減淡所選物體的面(開關) 【F2】
顯示所有視圖網格(Grids)(開關) 【Shift】+【G】
顯示/隱藏命令面板 【3】
顯示/隱藏浮動工具條 【4】
顯示最後一次渲染的圖畫 【Ctrl】+【I】
顯示/隱藏主要工具欄 【Alt】+【6】
顯示/隱藏安全框 【Shift】+【F】
*顯示/隱藏所選物體的支架 【J】
顯示/隱藏工具條 【Y】/【2】
百分比(Percent)捕捉(開關) 【Shift】+【Ctrl】+【P】
打開/關閉捕捉(Snap) 【S】
循環通過捕捉點 【Alt】+【空格】
聲音(開關) 【\\】
間隔放置物體 【Shift】+【I】
改變到光線視圖 【Shift】+【4】
循環改變子物體層級 【Ins】
子物體選擇(開關) 【Ctrl】+【B】
帖圖材質(Texture)修正 【Ctrl】+【T】
加大動態坐標 【+】
減小動態坐標 【-】
激活動態坐標(開關) 【X】
精確輸入轉變數 【F12】
全部解凍 【7】
根據名字顯示隱藏的物體 【5】
刷新背景圖像(Background) 【Alt】+【Shift】+【Ctrl】+【B】
顯示幾何體外框(開關) 【F4】
視圖背景(Background) 【Alt】+【B】
用方框(Box)快顯幾何體(開關) 【Shift】+【B】
打開虛擬現實 數字鍵盤【1】
虛擬視圖向下移動 數字鍵盤【2】
虛擬視圖向左移動 數字鍵盤【4】
虛擬視圖向右移動 數字鍵盤【6】
虛擬視圖向中移動 數字鍵盤【8】
虛擬視圖放大 數字鍵盤【7】
虛擬視圖縮小 數字鍵盤【9】
實色顯示場景中的幾何體(開關) 【F3】
全部視圖顯示所有物體 【Shift】+【Ctrl】+【Z】
*視窗縮放到選擇物體范圍(Extents) 【E】
縮放范圍 【Alt】+【Ctrl】+【Z】
視窗放大兩倍 【Shift】+數字鍵盤【+】
放大鏡工具 【Z】
視窗縮小兩倍 【Shift】+數字鍵盤【-】
根據框選進行放大 【Ctrl】+【w】
視窗互動式放大 【[】
視窗互動式縮小 【]】
軌跡視圖
加入(Add)關鍵幀 【A】
前一時間單位 【<】
下一時間單位 【>】
編輯(Edit)關鍵幀模式 【E】
編輯區域模式 【F3】
編輯時間模式 【F2】
展開對象(Object)切換 【O】
展開軌跡(Track)切換 【T】
函數(Function)曲線模式 【F5】或【F】
鎖定所選物體 【空格】
向上移動高亮顯示 【↓】
向下移動高亮顯示 【↑】
向左輕移關鍵幀 【←】
向右輕移關鍵幀 【→】
位置區域模式 【F4】
回到上一場景*作 【Ctrl】+【A】
撤消場景*作 【Ctrl】+【Z】
用前一次的配置進行渲染 【F9】
渲染配置 【F10】
向下收攏 【Ctrl】+【↓】
向上收攏 【Ctrl】+【↑】
材質編輯器
用前一次的配置進行渲染 【F9】
渲染配置 【F10】
撤消場景*作 【Ctrl】+【Z】
示意(Schematic)視圖
下一時間單位 【>】
前一時間單位 【<】
回到上一場景*作 【Ctrl】+【A】
撤消場景*作 【Ctrl】+【Z】
Active Shade
繪制(Draw)區域 【D】
渲染(Render) 【R】
鎖定工具欄(泊塢窗) 【空格】
視頻編輯
加入過濾器(Filter)項目 【Ctrl】+【F】
加入輸入(Input)項目 【Ctrl】+【I】
加入圖層(Layer)項目 【Ctrl】+【L】
加入輸出(Output)項目 【Ctrl】+【O】
加入(Add)新的項目 【Ctrl】+【A】
加入場景(Scene)事件 【Ctrl】+【s】
編輯(Edit)當前事件 【Ctrl】+【E】
執行(Run)序列 【Ctrl】+【R】
新(New)的序列 【Ctrl】+【N】
撤消場景*作 【Ctrl】+【Z】
NURBS編輯
CV 約束法線(Normal)移動 【Alt】+【N】
CV 約束到U向移動 【Alt】+【U】
CV 約束到V向移動 【Alt】+【V】
顯示曲線(Curves) 【Shift】+【Ctrl】+【C】
顯示控制點(Dependents) 【Ctrl】+【D】
顯示格子(Lattices) 【Ctrl】+【L】
NURBS面顯示方式切換 【Alt】+【L】
顯示表面(Surfaces) 【Shift】+【Ctrl】+【s】
顯示工具箱(Toolbox) 【Ctrl】+【T】
顯示表面整齊(Trims) 【Shift】+【Ctrl】+【T】
根據名字選擇本物體的子層級 【Ctrl】+【H】
鎖定2D 所選物體 【空格】
選擇U向的下一點 【Ctrl】+【→】
選擇V向的下一點 【Ctrl】+【↑】
選擇U向的前一點 【Ctrl】+【←】
選擇V向的前一點 【Ctrl】+【↓】
根據名字選擇子物體 【H】
柔軟所選物體 【Ctrl】+【s】
轉換到Curve CV 層級 【Alt】+【Shift】+【Z】
轉換到Curve 層級 【Alt】+【Shift】+【C】
轉換到Imports 層級 【Alt】+【Shift】+【I】
轉換到Point 層級 【Alt】+【Shift】+【P】
轉換到Surface CV 層級 【Alt】+【Shift】+【V】
轉換到Surface 層級 【Alt】+【Shift】+【S】
轉換到上一層級 【Alt】+【Shift】+【T】
轉換降級 【Ctrl】+【X】
FFD
轉換到控制點(Control Point)層級 【Alt】+【Shift】+【C】
到格點(Lattice)層級 【Alt】+【Shift】+【L】
到設置體積(Volume)層級 【Alt】+【Shift】+【S】
轉換到上層級 【Alt】+【Shift】+【T】
打開的UVW貼圖
進入編輯(Edit)UVW模式 【Ctrl】+【E】
調用*.uvw文件 【Alt】+【Shift】+【Ctrl】+【L】
保存UVW為*.uvw格式的文件 【Alt】+【Shift】+【Ctrl】+【S】
打斷(Break)選擇點 【Ctrl】+【B】
分離(Detach)邊界點 【Ctrl】+【D】
過濾選擇面 【Ctrl】+【空格】
水平翻轉 【Alt】+【Shift】+【Ctrl】+【B】
垂直(Vertical)翻轉 【Alt】+【Shift】+【Ctrl】+【V】
凍結(Freeze)所選材質點 【Ctrl】+【F】
隱藏(Hide)所選材質點 【Ctrl】+【H】
全部解凍(unFreeze) 【Alt】+【F】
全部取消隱藏(unHide) 【Alt】+【H】
從堆棧中獲取面選集 【Alt】+【Shift】+【Ctrl】+【F】
從面獲取選集 【Alt】+【Shift】+【Ctrl】+【V】
鎖定所選頂點 【空格】
水平鏡象 【Alt】+【Shift】+【Ctrl】+【N】
垂直鏡象 【Alt】+【Shift】+【Ctrl】+【M】
水平移動 【Alt】+【Shift】+【Ctrl】+【J】
垂直移動 【Alt】+【Shift】+【Ctrl】+【K】
平移視圖 【Ctrl】+【P】
象素捕捉 【S】
平面貼圖面/重設UVW 【Alt】+【Shift】+【Ctrl】+【R】
水平縮放 【Alt】+【Shift】+【Ctrl】+【I】
垂直縮放 【Alt】+【Shift】+【Ctrl】+【O】
移動材質點 【Q】
旋轉材質點 【W】
等比例縮放材質點 【E】
焊接(Weld)所選的材質點 【Alt】+【Ctrl】+【W】
焊接(Weld)到目標材質點 【Ctrl】+【W】
Unwrap的選項(Options) 【Ctrl】+【O】
更新貼圖(Map) 【Alt】+【Shift】+【Ctrl】+【M】
將Unwrap視圖擴展到全部顯示 【Alt】+【Ctrl】+【Z】
框選放大Unwrap視圖 【Ctrl】+【Z】
將Unwrap視圖擴展到所選材質點的大小 【Alt】+【Shift】+【Ctrl】+【Z】
縮放到Gizmo大小 【Shift】+【空格】
縮放(Zoom)工具 【Z】
反應堆(Reactor)
建立(Create)反應(Reaction) 【Alt】+【Ctrl】+【C】
刪除(Delete)反應(Reaction) 【Alt】+【Ctrl】+【D】
編輯狀態(State)切換 【Alt】+【Ctrl】+【s】
設置最大影響(Influence) 【Ctrl】+【I】
設置最小影響(Influence) 【Alt】+【I】
設置影響值(Value) 【Alt】+【Ctrl】+【V】
ActiveShade (Scanline)
初始化 【P】
更新 【U】
宏編輯器
累積計數器 【Q 】
CAD快捷鍵一覽
cad快捷鍵
快捷鍵 注釋 快捷鍵 注釋
A ARC(畫弧) IN INTERSECT(求交)
AA AREA(測量面積) L LINE(畫線)
AR ARRAY(陣列) LA LAYER(建立圖層)
ATT ATTDEF(定義屬性) LE QLEADER(快速導引線標注)
ATE ATTEDIT(編輯屬性) LEN LENGTHEN(加長)
B BLOCK(定義圖塊) LI LIST(列表)
BH BHATCH(圖案填充) LT LINETYPE(設置線型)
BR BREAK(打斷) LTS LTSCALE(設置線型比例)
C CIRCLE(畫圓) M MOVE(移動)
CH PROPERTIES(特性修改) MA MATCHPROP(屬性匹配)
CHA CHAMFER(倒斜角) ME MEASURE(測量)
COL COLOR(改變物體顏色) MI MIRROR(鏡像)
CO COPY(復制) ML MLINE(畫多線)
D DIMSTYLE(設置標柱樣式) MT MTEXT(多行文字)
DAL DIMALIGNED(對齊標注) O OFFSET(偏移)
DAN DIMANGULAR(角度標注) OP OPTIONS(系統設置)
DBA DIMBASELINE(基線標料) OS OSNAP(物體捕捉)
DCE DIMCENTER(圓心標注) P PAN(視圖平移)
DCO DIMCONTINUE(連續標注) PE PEDIT(復和線編輯)
DDI DIMDIAMETER(直徑標注) PL PLINE(復合線)
DED DIMEDIT(標注編輯) PO POINT(畫點)
DI DIST(測量距離) POL POLYGON(畫正多邊形)
DIV DIVIDE(等分) PRE PREVIEW(視圖預覽)
DLI DIMLINEAR(線性標注) PRINT PLOT(列印)
DO DONUT(圓環) R REDRAW(重畫)
DOR DIMORDINATE(坐標標注) RE REGEN(重新生成)
DOV DIMOVERRIDE(尺寸更新) REC RECTANGLE(畫矩形)
DR DRAWORDER() REN RENAME(改名)
DRA DIMRADIUS(半徑標注) RO ROTATE(旋轉)
DS DSETTINGS(草圖設置) S STRETCH(伸展)
DT DTEXT(動態文本) SC SCALE(比例縮放)
E ERASE(刪除) SN SNAP(柵格點捕捉)
ED DDEDIT() SPL SPLINE(畫樣條曲線)
EL ELLIPSE(畫橢圓) SPE SPLINEKIT(編輯樣條曲線)
EX EXTEND(延伸到) ST STYLE(設置文字樣式)
EXIT QUIT(退出) T MTEXT(多行文字)
EXP EXPORT(炸開) TO TOOLBAR(調用工具條)
F FILLET(倒圓角) TR TRIM(修剪)
G GROUP(成組) UN UNITS(設置單位)
HE HATCHEDIT(圖案填充編輯) W WBLOCK(塊存檔)
I INSERT(插入塊) Z ZOOM(視圖縮放)
IMP IMPORT(導入)
2打開help文件,搜Keyboard Shortcuts for HFSS General Purposes可見有哪些快捷鍵。
6. 安捷倫的氣相色譜採集不到圖譜原因
摘要 具體總結如下幾點:
7. 高效液相:安捷倫1100從開機到關機的全過程 感激不盡! 郵箱[email protected]
轉載:《分析測試網路網》
高效液相色譜儀(Agilent 1100型)操作規程
一、 開機
1、開機前准備:流動相使用前必須過0.45um的濾膜(有機相的流動相必須為色譜純;水相必須用新鮮注射用水,不能使用超過3天的注射用水,以防止長菌或長藻類); 把流動相放入溶劑瓶中。A瓶:為水相 B瓶:為有機相。
2、打開電腦,選Win 2000,進入Win 2000界面。
3、雙擊CAG Boodp server圖標,放大CAG Boodp server小圖標,出現窗口,5min內打開液相各部件電源開關,等待1100廣播信息後,表示通訊成功連接,關閉CAG Boodp serve窗口。
4、雙擊online圖標,儀器自檢,進入工作站。
該頁面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最上方為命令欄,依次為File,Run Control,Instrumen…等;
——命令欄下方為快捷操作圖標,如多個樣品連續進行分析、單個樣品進樣分析、調用文件保存文件……等;
——中部為工作站各部件的工作流程示意圖;依次為進樣器-輸液泵-柱溫箱-檢測器-數據處理-報告;
——中下部為動態監測信號;
——右下部為色譜工作參數:進樣體積、流速、分析停止時間、流動相比例、柱溫、檢測波長等。
4、從「View」菜單中選擇「Method and control」畫面。
二、 編輯參數及方法
1、開始編輯完整方法:
從「Method」菜單中選擇「New method」,出現DEF-LC.M,從「Method」菜單中選擇「Edit entire method」,選擇方法信息、儀器參數及收集參數、數據分析參數和運行時間表等各項,單擊OK,進入下一畫面。
2、方法信息:
在「Method Comments」中加入方法的信息,如方法的用途等。單擊OK,進入下一畫面。
3、泵參數設定:
進入「Setup pump」畫面,在「Flow」 處輸入流量,如1ml/min;在「Solvent B」處輸入有機相的比例如70.0,(A=100-B),也可在Insert 一行「Timetable」,編輯梯度;輸入保留時間;在「Pressure Limits Max」處輸入柱子的最大耐高壓,以保護柱子。單擊OK,進入下一畫面。
4、DAD檢測器參數設定:
進入「DAD signals」畫面,輸入樣品波長及其帶寬、參比波長及其帶寬(參比波長帶寬默認值為100nm); 選擇Stoptime:as Pupm;
在「Spectrum」中輸入採集光譜方式「store」:選All;如只進行正常檢測,則可選None; 范圍Range:可選范圍為190~950nm; 步長Step可選2.0nm;
閥值: 選擇需要的燈;
Peak width(Response time)即響應值應盡可能接近要測的窄峰峰寬,可選「2s」或4s;
Slit-:狹窄縫,光譜解析度高;寬時,噪音低。可選4nm
單擊OK,進入下一畫面。
5、進入「Signal Details」畫面,單擊OK,進入下一畫面。
6、進入「Edit Integration Events」(編輯積分結果)畫面,單擊OK,進入下一畫面。
7、進入「Specify report」(積分參數)畫面,單擊OK,進入下一畫面。
8、進入「Instrument curves」畫面,單擊OK,進入下一畫面。
9、進入「Run Time checklist」(運行時間表)畫面,選擇「Date Acquistition」和「Standard Date Analsis」,單擊OK,完成參數設定,回到工作站畫面。
10、單擊「Method」菜單,選中「Save method as」,輸入文件名,單擊OK。(路徑:e\HPCHEM\1\methods\***)
註:如果調用一個方法,則在「Method」菜單,選中「Load method」,選方法名,單擊OK。
11、從菜單「View」中選擇「Online signal」,選中Window 1 ,然後單擊Change鈕,將所要繪圖的信號移到右邊的框中,點OK。(如同時檢測二個信號,則重復11,選中Window 2)。
三、運行樣品
1、單擊泵(Pump)圖標下面的小瓶圖標,輸入溶劑的實際體積和瓶體積,並且選停泵體積。單擊OK。
2、手動打開Purge閥:逆時針轉2~3圈。
3、單擊泵(Pump)圖標,出現參數設定菜單,單擊Setup pump選項,進入泵編輯畫面。設Flow:5ml/min,單擊OK。
4、開泵:直接點Pump圖標下面的泵開關小圖標,或單擊Pump圖標,出現參數設定菜單,單擊Pump contrlo選項,選中On,單擊OK。
5、系統開始排液(Purge),直到管線內(由溶劑瓶到泵入口)無氣泡為止,切換通道繼續排液,直到所有通道無氣泡為止。(每個管線內液體約20ml,在5ml/min的流速下,均需4~5min才能排完)
6、單擊泵(Pump)圖標,出現參數設定菜單,單擊Setup pump選項,進入泵編輯畫面。把Flow改為0.5~1.0ml/min,單擊OK。
7、等待流速降下來後,關閉排液閥。
8、待壓力穩定後,從「Instrument」菜單中選擇「System on」或單擊GUI圖標的On圖標啟動系統。開始走基線,並可選擇觀察信號。
註:儀器運行過程,畫面顏色由灰色轉變成黃色或綠色,當各部件都達到所設參數時,畫面均變為綠色,左上角紅色的「not ready」變為綠色「ready」,表明可以進行分析。(此時如果要終止儀器的運行,可單擊流程圖右下角的「off」,再單擊「Yes」,關閉輸液泵和檢測器氘燈)。
9、單擊最大化按鈕,將online Plot窗口放大。待基線平穩後,點信號窗口的「Banlance」,調至零點。
10、等儀器Ready ,從「Runcontrol」菜單中選擇F5或「Run method」。
11、編輯樣品信息:
從「Run control」菜單中選擇「Sample into」選項,選擇「Sample Info…..」,即打開了樣品信息頁面,輸入操作者(Operator Name)、數據存貯通道(Subdirectory)、樣品名(Sample Name)、進樣瓶號(Vial)、濃縮因子(Multipline)、稀釋因子(Dilution)、,「Data file」中選擇 「Prefix」,在Prefix框中輸入批號或日期等,在Counter框中輸入計算器的起始位,儀器會自動命名。(樣品量(Sample Amount)、內標量(ISID Amount)可不選,Location只對自動進樣器有用,不填則走空白,檢查干擾峰的來源。)
單擊OK。
12、進樣分析:
進樣閥扳到Load位置,插入注射器,注樣品,進樣後扳動閥至Inject位置。
13、進樣分析結束,點Close鍵退出樣品分析。
(注意:檢測完盡量要關DAD的燈,以保持燈的壽命。單擊DAD圖標,出現參數設定菜單,單擊control ,選擇關燈。)
四、數據分析方法編輯(可在offline下操作)
1、 從「View」 菜單中選「Date analysis」進入數據分析畫面。該頁面最上方為命令欄,依次為File ,Graphics,Integration……等。命令欄下為快捷操作圖標,如積分、校正、色譜圖、單一色譜圖調用、多色譜圖調用、調用方法、保存等。
2、 從「File」菜單中選「Load signal」,或單擊快捷操作的「單一色譜圖調用」圖標,選擇色譜圖文件名,單擊「OK」,畫面中即出現所調用的色譜圖。
3、 做圖譜優化,從「Graphics」菜單中選擇「Signal options」選項。從Ranges中選擇Auao scale及合適的顯示時間,單擊OK,或選擇「Use Ranges」調整。反復進行,直到圖的比例合適為止。
4、 積分
(1)先調用所要分析的色譜圖,從「Integration」中選擇「Auto integrate」,從「Integration」中選擇「Integration Results」,此時儀器將內置的積分參數給出積分結果。如積分結果不理想,再從「Integration」菜單中選擇「Integration Events」選項,或單擊快捷操作的「編輯/設定積分表」圖標,此時,在屏幕下方左側出現積分參數表,右側為積分結果,在積分參數表中按實際的要求輸入修改的參數,如斜率(Slope sensitivity)、峰寬(Peak width)、最小峰面積(Area reject)、最低峰高(Height reject)等。
(2)從「Integration」中選擇「Integrate」選項或單擊快捷操作的「對現有色譜圖積分」圖標,儀器即按照新設定的積分參數重新積分。
(3)若積分結果不理想,則修改相應的積分參數,直到滿意為止。
(4)完成後,單擊左邊的「ˇ」圖標,將積分參數存入方法。
5、 列印報告:
(1)從「Report」菜單中選擇「Specify report」選項,或單擊最右側快捷操作的「定義報告及列印格式」(右下角帶叉的報告畫面)圖標,進入列印畫面。
(2)根據實際要求選擇報告的格式和輸出形式等。可在「Calculate」右則的黑三角中選「Percent」(面積百分比),其它項不變。(如 「Destination」項下選擇「Screen」; 「Based On」選「Area」;「Sorted By」選「Signal」;「Repirt Style」選「Short」;選擇「Add chromatogram Output(列印色譜圖)」;選擇「With Calibrated Peaks」;選擇「Portrait」;可根據需要選擇「Size」)。
(3)單擊OK。
(4)選擇快捷操作的「報告預覽」圖標,可預覽報告的全貌。從「Report」菜單中,選擇「Print Report」,則報告列印到屏幕上,如想輸出到打字機上,則單擊「Print」,即可進行報告的列印。最後,單擊「close」退出此操作頁面。
6、 定量分析
如果需要進行標准曲線制備,可按此項進行操作。
(1)一級校正表的建立:
在「Data Analysis」界面下,調用最低濃度的色譜圖,在「欄「Calibration」下,選擇「New Calibration Table」,選擇「Automatic Setup Level」,並設校正級數為 「1」,單擊「OK」。在畫下方左側出現校正表,右側為校正圖。在畫面左下側的校正表中選擇所要的色譜峰,輸入校正級數、化學物名稱及濃度,如果採用內標法,需對內標峰進行標記。單擊OK,工作站提示是否刪除0濃度行,單擊Yes 。
(2)二級校正表的建立:
調用第二個色譜圖,在命令欄 「Calibration」下,選擇「Add Level」,設為「2」,單擊「OK」,在畫面左下側的校正表中輸入校正級數、化學物名稱及樣品濃度。(如需對校正表中的某些數據進行重新修正,可調用新的圖譜,在命令欄「Calibration」下,選擇「Recalibration」,並在校正表中輸入校正級數,樣品濃度。)此時,校正表右側自動繪制各組分的標准曲線,並進行線性回歸。單擊校正表中的「Print」,可進行列印。
五、關機
1、 關機前,用過緩沖鹽溶液必須先用100%的水沖洗系統(打開排液閥,調流速為5ml/min,沖洗約5 min,然後調流速為1ml/min,待流速降下來後,關閉排液閥,再沖洗沖洗約20 min);然後用甲醇同法清洗20min,然後關泵。
注意:此方法適用於反相色譜柱,而正相色譜柱應用適當的溶劑沖洗。
2、清洗進樣器:
將進樣器扳至Load的位置,用專用的注射器裝約10ml適當溶劑沖洗進樣器。
當使用緩沖溶液時,要用水沖洗進樣口,同時扳動進樣閥數次,每次數毫升。
3、退出化學工作站,及其它窗口,關閉計算機(用shut down)。
4、關掉Agilent 1100電源開關。
朋友可以到行業內專業的網站進行交流學習!
分析測試網路網這塊做得不錯,氣相、液相、質譜、光譜、葯物分析、化學分析、食品分析。這方面的專家比較多,基本上問題都能得到解答,有問題可去那提問,網址網路搜下就有。
8. 安捷倫氣象色譜手動進樣進樣針具體要扎多深啊
我一般是扎破隔膜,注射器的針頭全部進去就可以了,裡面載氣會帶走的,不用擔心。只要和外標步驟差不多,隔膜不漏氣,一般結果都可信。
9. 安捷倫氣相色譜儀自動點火點不著,怎麼辦
可直接用火點,不必設置。也可用微量注射器向裡面注射1ul酒精連續用儀器點火。最好先檢查一下氫氣、壓縮空氣是否漏氣或用完。
10. 安捷倫氣相色譜儀7820 3Q
產生的原因有很多,需要一個個排除尋找原因。1、請先檢查一下進樣隔墊是不是漏氣了2、打開進樣器,將襯管取出,用丙酮浸泡清洗,再將襯管活化、乾燥,重新裝入進樣器中3、檢查色譜柱前端是否平齊,是否已經沾污,若有,切除一小段,重新安裝色譜柱。4、微量注射器使用時是否做好了清洗和潤洗?進樣技術是否不夠熟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