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教:光纖網路維護必備的工具有哪些
核心工具如下:熔接機、米勒鉗、切割刀、束管剝線鉗、OTDR、光源、(帶紅外線的光源最好)、光功率計、小鋼絲鉗
客服4號為你解答。微信繳費,一鍵查話費充值,流量、積分、賬單、詳單均可自助操作,方便快捷
⑵ 山區拉光纖線需要帶哪些工具
光纖線,工具箱,開戶資料,身份證。
安裝寬頻,只要您的當地的寬頻埠,那麼就可以安裝的,您只要有電腦即可。
建議您到當地的電信營業廳咨詢。
如果不方便拉寬頻線!
可以去移動或聯通購買手機網路用的寬頻無線MODEM!
原理是利用手機的專用網路通訊!(前提是手機的信號好)
只要網路允許,單機可連上網,即可連接多人上網!
⑶ 光纖製作的注意事項
光纖布線的技巧及注意事項
關於光纖信號衰減的問題,它主要分為內在衰減和外在衰減兩個方面。內在衰減是由光纖製成材料決定的,而外在衰減則與施工過程密切相關。所以在減少內在衰減方面,我們要學會選擇合適的光纖。
常用環境中選用的光纖類型:
1、傳輸距離在2km以內的,可選擇多模光纖,超過2km可用中繼或選用單模光纖。
2、建築物內用的光纖在選用時應注意其阻燃、毒和煙的特性。一般在管道中或強制通風處可選用阻燃但有煙的類型;如果是暴露的環境中,則應選用阻燃、無毒和無煙的類型。
3、戶外用光纜直埋時,宜選用鎧裝光纜。架空時,可選用帶兩根或多根加強筋的黑色塑料外護套的光纖。
光纖布線有幾個基本要求:
1、探測光纖儲存在纜盤中,防護包裝在安裝之前予以保留,並使纜盤保持直 立狀態,以防止出現垮纜,損壞探測光纖。貯運過程中始終注意探測光纖彎曲半徑與拉力限制。
2、光纖布線過程中,Φ0.9光纖拉力小於4Kg;Φ3光纖拉力小於10Kg;鎧裝 光纖拉力小於30Kg
3、現場光纖放線的時候,要用細長棒水平穿過光纖纏繞盤的中心,旋轉繞盤 放線,禁止將光纖繞線盤立放到地上,把光纖從盤上旋轉放線。
4、光纖遠離測溫主機的末端要做如下處理:取最後30厘米長的Φ0.9光纖(如果有護套或鎧裝,要除去),把光纖纏繞直徑為1厘米的小圈10圈。
5、探測光纖彎曲半徑須大於30mm,穿牆、穿管時不可嚴重磨損或壓壞探測光纖。
6、多條光纖穿過同一條較長金屬或PVC管時,要保證光纖一次穿過,不可以分次穿光纖。
7、探測光纖禁止亂摔、大力折擰、重力沖擊、過力拉伸等,避免探測光纖纖芯斷裂。
8、工程使用的光纖型式、規格應符合設計的規定和要求。
施工的過程中還要考慮以下幾點:
1、在進行光纖布線前,一定要選擇受過嚴格培訓的技術人員去進行光纖的端接和維護。此外,還必須准備很完備的設計和施工圖紙,以便施工和今後檢查方便可靠。
2、布線過程中注意不要讓光纜受到重壓,小心放置光纜,避免其受到堅硬物體的磨損和扎傷。另外,牽引力不應超過最大鋪設張力。
3、一次布放長度不要太長(一般2km,布線時應從中間開始向兩邊牽引)。
4、光纖在敷設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到彎道的影響。一般光纖的轉彎應大於光纖自身直徑的20倍。
5、如果布線時需要穿越牆壁和樓層時,一定要給光纖加上帶護口的保護用塑料管,並且要用阻燃的填充物將管子填滿。在建築物內也可以預先敷設一定量的塑料管道。
6、當光纖應用於主幹網路時,每個樓層配線間至少要用6芯光纜,高級應用最好能使用12芯光纜。這是從應用、備份和擴容三個方面去考慮的。
7、較長距離的光纖敷設最重要的是選擇一條合適的路徑。這里不一定最短的路徑就是最好的,還要注意土地的使用權,架設的或地埋的可能性等。
8、在山區、高電壓電網區鋪設時,要注意光纖中金屬物體的可靠接地,一般每公里有3個接地點,或者就選用非金屬光纖。
⑷ 光纖的尾纖怎麼製作的,求詳細的視頻和圖解。
光纖尾纖有兩種製作,一種是工廠生產出來的成品,另外一種現場主做光纖接頭,需要接頭的散件和必要的工具 ,製作過程倒是不麻煩,但備齊工具可就不是太容易,建議直接買成品
⑸ 目前4種光纖預制棒的生產工藝、方法具體是哪些及代表廠家
光纖預制棒是光纜生產的最「源頭」項目,目前國內光纜生產廠家約200家,大部分靠買進口光纖或光纖預制棒來生產光纜。為了滿足我國光纖、光纜生產廠家對光纖預制棒的需求,更好地促進通信事業的發展,擬合資、合作建立製作光纖預制棒的系統設備,以填補國內生產光纖預制棒系統設備的空白。
⑹ 光纖工具箱有哪些品牌
光纖冷接工具箱
有很多可以去網上商城對比一下,光纖光纜等相關的盡可能選用達標的最好了,我們這里現在用菲尼特的。當然自己買個工具箱,然後零買各種工具來組合,不復雜。
⑺ 光纖快速連接器怎麼做
慈溪市冠聯通信設備廠
手把手教你如何做光纖快速連接器
⑻ 光纖頭如何製作
光纖頭製作的方法如下:
1、准備工具,依次是:米勒鉗,開剝器、冷接子、定長開剝器、切割刀
⑼ 光纖接頭怎麼做
光纖冷接子製作方法:
1、准備工具,依次是:米勒鉗,開剝器、冷接子、定長開剝器、切割刀
⑽ 綜合布線工具箱和光纖工具箱有什麼區別
問網路呀🤓😂😂😂